王一亭是清末民國時期上海知名書畫家、實業(yè)家、社會活動家,對海派書畫藝術的繁榮和對外交流貢獻卓絕,吳昌碩贈詩王一亭曾有:“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
雖然在藝術上,王一亭沒有吳昌碩、齊白石那樣巨大的地位,但他兼畫家、慈善家、藝術活動家、實業(yè)家、藝術贊助人為一的綜合身份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尤其是推介吳昌碩的巨大貢獻上,卻無人可比。澎湃新聞獲悉,8月18日,“孝承祖德方傳家風——王一亭書畫影像資料展”在上海筆墨博物館(福州路)舉辦。這次展出的主要資料由王一亭曾孫提供,部分展品由其向好友借助,每幅字畫、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王一亭(1867年—1938年)
王一亭(1867年—1938年),是清末最大的實業(yè)家之一,并加入同盟會資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并兩次任上??偵虝飨?、中國佛教會會長。
在海派書畫史上,他更是不得不提的人物。王一亭早年學畫得徐小倉指點,后師從任伯年,繼承任派風格。1912年,年近70歲的吳昌碩正式定居上海。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大力推介,使其名聲大振,為海上畫派樹立起一位藝術界領袖。
1922年11月,愛因斯坦夫婦途經(jīng)上海,上海書畫界與商界名人王一亭在自家寓所梓園設宴款待,于右任、張君勱等人作陪,其間觀賞了主人所藏金石書畫。
1922 年 11 月 13 日,《民國日報》曾經(jīng)這樣描述當時的梓園和愛因斯坦的拜訪:
“王一亭(1867—1938)是清末民初上海著名實業(yè)家、書畫家、慈善家。他事母至孝,因母親不習慣城市喧囂,遂購置小南門喬家路 113號梓園入住。梓園,清朝康熙二十一年由進士周金然構筑,至今已 300 余年。王一亭入住后,保留了原來的青玉舫、琴臺、歸云岫諸勝。因園中有古梓,故易名梓園,吳昌碩(一說鄭孝胥)題寫園名,園的規(guī)模不算大,但構造精致。全園以荷花池為中心,池中植蓮,養(yǎng)魚, 又有仙鶴、白鵝遨游其間。四周多奇葩異草,花木扶疏,山石嶙峋。池中筑亭,可供憩息。園東臨街處建二層樓住宅。 樓上臥室,樓下分別為客廳、書房、畫室,十分寬敞。由于王一亭寓所可算中國家庭的典型,他作為畫家當然藏有歷代名畫和自己創(chuàng)作字畫的精品。由他來接待愛因斯坦,正是為了‘藉便博士觀中國家宅情形,并賞覽中國美術品’?!?/p>
王一亭自題肖像照
1922 年 11 月 ,愛因斯坦拜訪上海梓園時留下的合影
1936年,一篇署名千秋的文章介紹王一亭說:“其為人也,雖未側身仕途,躬投商界,而絕無賈者好詐諂惡之風。就其余暇,窮究八法,于《爭座位》最得神髓;畫宗任伯年,故人物尤能獨具當世之英華?!薄巴鯉熋泊认?,低眉如彌陀。曾自題甲子小影,有句云:常作低眉無我相,不教昂首向人前?!痹撐恼劦酵跻煌づc吳昌碩的關系,說王一亭與“吳缶老交最厚,當吳微時,濟以財物不稍吝,古稱管、鮑,今見王、吳,先后輝映,堪相匹云”?!肮荃U之交”是說管仲與鮑叔牙有厚誼,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币浴肮?、鮑”比“王、吳”,可謂海上美譽。王一亭以后學晚生之禮待吳昌碩,既給吳以生活上的支持,又大力推介其畫藝(尤多播傳于日本),吳則在藝術上對王勉力提攜,畫界多見“王畫吳題”,即一例也。吳昌碩贈詩王一亭曰:“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p>
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后,王一亭堅辭不就偽職,1938年11月病逝。重慶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公葬。蔣介石當時曾題送挽聯(lián):“當飄搖風雨之中彌征勁節(jié),待整頓乾坤而后重吊斯人”。
任伯年、王一亭、吳昌碩,《缶翁行看子圖(軸)》,1914,120cmx50cm
(澎湃新聞資料,非此次展品,私人收藏)
王一亭《太平自壽圖》 (澎湃新聞資料,非此次展品)
近年來,圍繞王一亭書畫藝術的展事、研討活動等較多,他在海派書畫中的地位和貢獻已得到社會的普遍公認,但其他方面的宣傳和介紹仍然欠缺。不久前,上海筆墨博物館為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誕辰一百周年舉辦《紅色主題展》,由王孝方提供的革命烈士汪裕先的英雄事跡,特別是烈士(化名陳石卿)寫給寄父王一亭的親筆信、寫給母親懇請寄父以送零用錢為由趕來南京見面的遺書,令觀者感嘆。同時展出還有一幅王一亭應陳獨秀囑所繪之像,更令人嘆為觀止。此次王孝方專門提供更多方面的文物史料,希望能從各方面,多領域、多視角,讓大家認識一個較生動、豐滿的真實形象。
王一亭畫作
立軸 《鷹狼圖》
立軸 《山農(nóng)先生像》 王一亭畫 吳昌碩等題詞
據(jù)上海筆墨博物館提供的資料介紹,王孝方是在王一亭逝世四年后,1942年才出生的,因此未能親瞻其先祖。雖王一亭是清末民初上海灘上著名文人,但因歷史變遷,此后五十多年很少宣傳,漸為世人遺忘,王孝方對先祖事跡也知之甚少。1962年他到香港,最初立足謀生頗為艱難,后曹光彪得知他是王一亭的后裔,立即接納了他,并送他學習毛線紡織。此后,經(jīng)多年勤學苦干,他以毛紡為基業(yè),在世界多國十數(shù)地建廠辦實業(yè),創(chuàng)業(yè)有成,頗具名聲。2005年他退休返回祖國,歸居上海。不久見到報端宣傳,愛因斯坦當年來滬訪問時,曾由王一亭出面作東在私宅“梓園”接待并宴請貴賓。此時,他感到自己身為先賢后裔,僅知其是位海派書畫名家,未免有愧。從此,他開始致力于王一亭書畫和史料的收集研究,還發(fā)起組織了王一亭國際文化基金會和王一亭藝術研究會。十多年來他在上海、湖州、鎮(zhèn)江、昆山、揚州等地舉辦了十余場王一亭藝術紀念展,出版了多本紀念書籍畫冊……
經(jīng)亨頤(左1)、黃賓虹(左2)、王一亭(右1)等合影
這次展出最珍貴的一件展品,是王一亭1932年書寫給孫兒王忠模的“道德經(jīng)”字幅。摘錄《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和孔子《論語·季氏篇》“生而知之者……困而不學”,并詳作闡釋,以此教勉孫兒勤奮學習、修身立德。歲月滄桑,此幅作品曾散落在外,后被藏家顧毅所收藏。當顧先生得知忠模是孝方之父,當即無償相贈,并笑言“物歸原主、完璧歸趙”。傳家之寶失而復得,王孝方當然視作拱璧,表示定將世代傳存,永守家訓。
人言百善孝為先,孝道之先更是繼承祖德、流傳家風。這也是他這次積極辦展的初心。他還感到先祖一生造福社會、惠及眾生,一定還有許多書畫及史料散落在民間及藏家,期望通過此次辦展,能獲得更多信息,使挖掘、收藏和宣傳研究工作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得以更深入進行,他充滿期待。
王一亭 橫幅 《道德經(jīng)》
王一亭 行書對聯(lián)
王一亭一生參加過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反袁的二次革命,后又退出國民黨不問政事;他當過日企的代理(買辦),后辭職,日寇侵滬后他堅定地拒絕與日偽合作;他辦過實業(yè),在不同時期曾涉足產(chǎn)業(yè)、商業(yè)、金融、保險等。而貫穿其一生、終生不渝的是書畫藝術、慈善事業(yè)與信教敬佛。他一直囑咐家人,賣字畫所得錢款必需單列,全部用于慈善救濟,個人和家庭不準動用分文;他信佛,卻不排斥道教乃至天主、基督等洋教,凡是慈悲為懷、勸人為善、造福于世的他都樂于接受。因而他為人處世的核心是慈善助人,造福社會。這次在籌展、挑選展品時,就以此為旨,盡量更多地展示這方面的內(nèi)容。
此次展品跨時長、涉事廣,主題可能略顯松散,然而每幅字畫、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能從某一側面或視角,給人們帶來新的認識,引發(fā)新的思考。如這次有兩幅畫軸,是王一亭早期畫作,仿其師任伯年手法工筆細描,與我們常見后期作品富金石氣息的畫風截然不同。王一亭從1911年起曾多次組織大型救災助貧義舉,還曾親臨災區(qū),目睹災情慘景,并創(chuàng)作《流民圖》以籌義款賑災。這次展示的一本《流民圖》刊本是王孝方近日收購而得,內(nèi)集己未年(1919)王一亭繪、吳昌碩題的六幅《流民圖》,此畫冊當時刊印三千本,為宣傳和發(fā)動賑災而免費贈發(fā)。王一亭自命“白弄山人”,這種做法與一般商人、畫家截然不同,足見他純行慈善之舉,全無功利之心,超脫俗世凡人的崇高境界。
《流民圖》刊本
《流民圖》刊本內(nèi)含吳昌碩題跋
還有《歷代尊孔記、孔教外論合刻》及《模范人生觀》等,均以詩畫等通俗形式宣傳道德教化。原來當時的上海中國道德總會就是由王一亭與葉增銘、王孝赍等44人發(fā)起組織的??梢娝囊簧冀K將道德修為放在首位。
立軸 《寒山拾得圖》
早期畫作
1934年,由王一亭親撰,并發(fā)起在滬55位社會名士簽名聯(lián)署的《曹素功堯千氏墨莊介紹啟》,是他為支持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傳統(tǒng)制墨技藝、弘揚華夏文化的義舉。本展還溯源展出當年喬家路王家梓園和天燈弄曹氏墨莊的圖片,兩家近僅百米,小巷互通,近相鄰、情相親的情景,以及任伯年、吳昌碩、王一亭與筆墨莊親密合作的淵源,這些都是海派文化與海派筆墨相互支持、共同發(fā)展繁榮的歷史見證。王孝方說王一亭在實業(yè)界、書畫界、慈善界和佛教界廣有盛名,曾多處辦展,但因與筆墨博物館有這份因緣,所以他選擇在此辦展,并將長期合作下去。
橫幅 《翰墨精華》
鏡片 《曹素功堯千氏墨莊介紹啟》
國產(chǎn)油煙墨
這次展出還有一些影像資料。清末民初的名家若存有一二張相片即甚珍貴,能留下影像資料的極少極少,而王一亭卻留有一些平日居家生活、揮毫作畫題詞,七十壽誕盛況、喪禮隆重哀榮的影視記錄,其中如滬上名人吳鐵城、楊虎、虞洽卿、杜月笙等為王一亭祝壽,王一亭為梅蘭芳作畫等鏡頭,可謂彌足珍貴,極具文獻價值。近年有關藝術傳媒更拍攝了不少關于王一亭傳奇人生、書畫佳作等影片視頻,王家也自攝了一些文史資料,在展期內(nèi),博物館將選播其中部分資料,以使人們親睹先賢真實的尊容笑貌,領略其廣博的人脈資源、尊顯的社會地位,雙馨的德藝造詣和廣博的慈善心懷。
據(jù)悉,此次展覽由上海筆墨博物館(福州路429號2樓)舉辦,展期為2021年8月18日至11月21日。
王一亭畫作
王一亭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