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水城威尼斯的船塢史:從劃槳帆船到加萊船

絲路在作為經(jīng)貿(mào)之路的同時扮演的文化紐帶角色。本文以西方學者的視角,講述了當元朝打通亞歐通道時,意大利威尼斯是如何在13至17世紀建造發(fā)展船塢,并與東方進行貿(mào)易的。

絲路在作為經(jīng)貿(mào)之路的同時扮演的文化紐帶角色。

本文以西方學者的視角,講述了當元朝打通亞歐通道時,意大利威尼斯是如何在13至17世紀建造發(fā)展船塢,并與東方進行貿(mào)易的。從劃槳帆船到商用加萊船,海洋貿(mào)易推動了這些變革,并席卷了整座威尼斯城。本文經(jīng)授權(quán)節(jié)選自《陌生人馬可:意大利與中國的古今絲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我思Cogito出版的輯三《威尼斯船塢》。

威尼斯,一個遍布著水的地方。威尼斯人,一群以水為生的人民。水生環(huán)境從來就與威尼斯和威尼斯人有著特殊而深厚的關系,它在威尼斯的 歷史、造船、海上商業(yè)活動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參議員 F. M. A. 卡西奧 多羅(Flavio Magno Aurelio Cassiodoro)是東哥特國王維迪杰(Vitige)任命的一位地方行政長官,他在公元6世紀早期寫的一封公函就是個很好的例證,他在信中要求威尼斯的海事署把弗留利地區(qū)出產(chǎn)的葡萄酒和食用油通過水路運到拉文納??ㄎ鲓W多羅在文書中除了強調(diào)威尼斯艦隊的強大, 對威尼斯人無論在海上還是內(nèi)河的出色水上行動能力,以及在惡劣生存環(huán)境中游刃有余的事實更是贊不絕口。 

潟湖城市威尼斯的誕生,要從它的“原生家庭”——拜占庭東羅馬帝 國的一個省份說起,這個省份的名字叫“威尼提亞和伊斯特拉”(Venetia et Histria),相當于西羅馬帝國時期的第十大區(qū),地理上自北而南從阿爾卑斯山延伸到亞得里亞海,東西向上從伊斯特拉[今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 一直覆蓋到倫巴第人的邊界[今以米蘭為首府的倫巴第大區(qū)邊界]。 

拜占庭時代的威尼斯和伊斯特拉地域范圍示意。Alessio Schiavo & 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制。?

拜占庭時代的威尼斯和伊斯特拉地域范圍示意。Alessio Schiavo & 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制。 


拜占庭時代的威尼斯和伊斯特拉主要城市示意。Alessio Schiavo & 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制。1. 貝爾加莫(Bergamo),2. 布雷西亞(Brescia),3. 維羅納(Verona),4. 維琴察(Vicenza), 5. 奧德爾佐(Oderzo),6. 阿奎萊亞(Aquileia),7. 的里雅斯特(Trieste),8. 阜姆(舊稱 Fiume, 今名 Rijeka,里耶卡,屬克羅地亞),9. 盧布爾雅那(Lubiana,今 Ljubljana,屬斯洛文尼亞),10. 阿 爾 蒂 諾(Altino),11. 帕 多 瓦(Padova),12. 曼 托 瓦(Mantova),13. 克 雷 莫 納(Cremona), 14. 皮亞琴察(Piacenza),15. 菲登扎(Fidenza),16. 帕爾馬(Parma),17. 雷焦艾米利亞(Reggio Emilia),18. 摩德納(Modena),19. 博洛尼亞(Bologna),20. 特倫托(Trento),21. 博爾扎諾(Bolzano)。 (無特別標注的地名均為現(xiàn)代名稱)?

拜占庭時代的威尼斯和伊斯特拉主要城市示意。Alessio Schiavo & 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制。1. 貝爾加莫(Bergamo),2. 布雷西亞(Brescia),3. 維羅納(Verona),4. 維琴察(Vicenza), 5. 奧德爾佐(Oderzo),6. 阿奎萊亞(Aquileia),7. 的里雅斯特(Trieste),8. 阜姆(舊稱 Fiume, 今名 Rijeka,里耶卡,屬克羅地亞),9. 盧布爾雅那(Lubiana,今 Ljubljana,屬斯洛文尼亞),10. 阿 爾 蒂 諾(Altino),11. 帕 多 瓦(Padova),12. 曼 托 瓦(Mantova),13. 克 雷 莫 納(Cremona), 14. 皮亞琴察(Piacenza),15. 菲登扎(Fidenza),16. 帕爾馬(Parma),17. 雷焦艾米利亞(Reggio Emilia),18. 摩德納(Modena),19. 博洛尼亞(Bologna),20. 特倫托(Trento),21. 博爾扎諾(Bolzano)。 (無特別標注的地名均為現(xiàn)代名稱) 

從6世紀末起,面對倫巴第人的推進,這一地區(qū)的原住民威尼提亞人不得不往后退卻,一退就退到了拜占庭勢力尚強勁的海岸邊,由于前面說到的歸屬關系,威尼提亞人盡管被逼到了陸地的盡頭,但在那里他們好歹還有個庇護,可以在退避三舍中謀求反擊。到了7世紀中葉,在這片陸地和海水的大沼澤之間,形成了三個行政板塊:一個陸上的“倫巴第”、一 個“陸上的威尼提亞”(Venetia di terraferma)、一個由住在拉文納的拜占庭主教任命了總督去“治理”的拜占庭的“海上威尼提亞”(Venetia maritima)?!瓣懮贤崽醽啞钡木用裢ǔ1环Q為“威尼托人”(Veneti), “海上威尼提亞”的居民被稱為“威尼提契人”(Venetici)。8 世紀起, “海上威尼提亞”從拜占庭的東羅馬帝國獲得了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可以在本地自行選舉管理城邦的總督。公元726 年,第一位由“威尼提契人”自主推選的“海上威尼提亞”的總督產(chǎn)生了,這位總督名叫奧爾索(Orso), 總督府設在“新城”(Cittanova)即今天威尼斯省的埃拉克萊阿(Eraclea) 市鎮(zhèn)。公元8世紀中葉(751 年),拉文納陷落于倫巴第人之手,但“威尼提契人”的“海上威尼提亞”仍然在拜占庭的控制下。到了 8 世紀下半葉, 倫巴第人逼近,勢如破竹,“海上威尼提亞”的總督府不得不從“新城” 遷移到馬拉莫科(Malamocco),9 世紀初又從馬拉莫科再度遷往里沃阿爾多(Rivoalto)。里沃阿爾多是一群海上小島的集合體,取名里沃阿爾多市 (Civitas Rivoalti),它的核心島嶼正是其中較大的那座,名叫“里沃阿爾 多島”(Insula Rivoalti)。里沃阿爾多市后來改名為“威尼提亞人的城市” (Civitas Venetiarum),10 世紀開始正式稱為“威尼斯”??梢姡髞沓蔀椤巴崴谷恕钡摹巴崽崞跞恕币恢北甲咴诓粩噙w徙的蒼茫路途,最終, 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站在了海水中央 ,活在海水里,舉步維艱 。然而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水域的天然屏障也最大程度地保護了他們。與其他地方的人相 比,正是這種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造就了威尼斯人無以匹敵的自我捍衛(wèi)能力。

《威尼斯鳥瞰》。銅版畫,1500 年,雅格波·德·巴巴里(Jacopo de Barbari,1440—1516), 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Museo Correr Venezia)。?

《威尼斯鳥瞰》。銅版畫,1500 年,雅格波·德·巴巴里(Jacopo de Barbari,1440—1516), 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Museo Correr Venezia)。 

13世紀之前的水面 

威尼斯人的早期航行和商業(yè)活動多始于內(nèi)河。10 世紀的威尼斯總督彼得·康帝亞諾(Pietro Candiano)在任期間(932—939),海上商業(yè)政策獲得了更多的重視,由此,威尼斯灣的海上事務重心從南面的拉文納地區(qū)轉(zhuǎn)移到了東面的伊斯特拉地區(qū)。直到11世紀中葉,威尼斯的船舶航行可以說不會越過亞得里亞海和愛奧尼亞海,但史料顯示,到了11世紀后半葉和12 世紀,威尼斯已經(jīng)擁有相當強大的造船能力,并在向東航行和海上貿(mào)易 活動中有了顯著的發(fā)展??梢钥隙ǖ氖?,那時候的威尼斯船舶已經(jīng)抵達色雷斯、馬其頓、希臘、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并在沿途擁有多個支持威尼斯人航行的基地港。12世紀,威尼斯的商業(yè)活動已經(jīng)頗成氣候,沿著亞得里亞海和愛奧尼亞海的西海岸往南是去往西西里島、的黎波里塔尼亞[利比亞西北部]的地中海貿(mào)易路線;而沿著對面的東海岸往南則經(jīng)希臘前往君士坦丁堡、敘利亞和埃及。這種沿海航行經(jīng)過的多個樞紐后來都成為威尼 斯人的聚居地和他們的貿(mào)易支撐點,如君士坦丁堡、凱法[Caifa,今以色列海法 Haifa]、提洛[也稱推羅,今黎巴嫩提爾 Tyre]和亞歷山大。這 些船舶來回均載貨,它們從西往東裝運鐵、武器、馬匹、木材、羊毛、蠟、 蜂蜜、琥珀、毛皮、奴隸;從東往西裝運金、銀、香料、絲綢、棉布、象牙、 染料、錫、銅、汞、玻璃、皮革、糖、小麥。為了進一步加強海上貿(mào)易交通, 威尼斯進行了大量的體制改革,這些改革最終促使威尼斯于12世紀后半葉起形成了以城邦政府為軸心的管理體系。 

船廠的誕生 

當海上商業(yè)活動進入國家利益的視線,威尼斯船廠也就拉開了自己的 歷史帷幕,當時它取名“Arsena Communis”,意為“城邦軍艦廠”,是屬于威尼斯城邦的公有船廠。威尼斯人,身兼商人和艦隊的締造者與總指揮, 這一形象猶如一張擁有多重身份的特殊剪影,它伴隨著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劃破 13 世紀初的歷史水面,清晰地投映在地中海的上空。當時,香檳城的伯爵伙同法國的一些貴族發(fā)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整裝待發(fā)前,他們與威尼斯簽訂了一份共含兩百艘艦船的購銷合同,為了換取陸地與海洋所有戰(zhàn)利品的平分權(quán),威尼斯人承諾在合同數(shù)量以外再多提供50艘包含船員和武器裝備的槳帆船。威尼斯總督恩里科·丹多洛(Enrico Dandolo)之所以同意跟法國的騎士們簽下這份額外協(xié)議,當然是仗著威尼斯高超的造船能力,這也是眾所周知并得到了廣泛認同的事實。威尼斯人在1202年夏天如數(shù)交付了戰(zhàn)艦,法國人卻沒能兌現(xiàn)他們的經(jīng)濟承諾。法國人的失信使威尼斯總督直面貨款拖欠甚至壞賬的可能,這位總督大人趁機要求十字軍改變征戰(zhàn)方向,按照他的意思幫助威尼斯先去攻打君士坦丁堡,騎虎難下的法國人最終跟著威尼斯人登船駛向君士坦丁堡。1204 年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就這樣,從前僅僅是沿著地中海海岸順手撒一把商業(yè)殖民地種子的威尼斯,一躍成為向許多港口和島嶼宣示主權(quán)的“主人家”,威尼斯海洋帝國的核心位置也從此被確認,并且還將在未來的數(shù)世紀里繼續(xù)擴張和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攻占君士坦丁堡》。油畫,作者雅各布 ? 內(nèi)格雷迪,別名小帕爾馬(Jacopo Negretti—Palma il Giovane,意大利,約 1548—1628)。威尼斯總督宮(大議會廳)。?

《攻占君士坦丁堡》。油畫,作者雅各布 ? 內(nèi)格雷迪,別名小帕爾馬(Jacopo Negretti—Palma il Giovane,意大利,約 1548—1628)。威尼斯總督宮(大議會廳)。 

有關威尼斯船廠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13 世紀初的幾十年。人們通常以為那時的船廠就是集中在一處足夠城邦造船之需的場所,這是個不小的誤會。史料告訴我們,對“城邦船廠”定義的正確理解是:它不是一個單一的地方,而是為了方便造船分布在整座城市的一系列的場所與設施,它們在船廠指揮中心的統(tǒng)一管理下運作,應該說那是一張遍布整個城市的船塢制造網(wǎng)絡。在這個鉸接嚴密的威尼斯造船體系中,地處圣馬可廣場前沿的特拉諾瓦船塢(Terranova)發(fā)揮著突出的一線作用,這座船塢是整個13世紀威尼斯公共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生產(chǎn)基地。13 世紀中葉起,威尼斯還出臺了一系列強化船廠功能的決策性方案,在推動船廠進一步發(fā)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5世紀的威尼斯和它的海洋帝國范圍。 Alessio Schiavo、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圖。?

15世紀的威尼斯和它的海洋帝國范圍。 Alessio Schiavo、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圖。 

船廠與14世紀 

14世紀,威尼斯灣以外的地中海其他區(qū)域正在發(fā)生顯著的變化,君士坦丁堡和熱那亞在造船業(yè)上蓬勃發(fā)展,比薩和巴塞羅那作為海上強國也在崛起。為了適應這目不暇接的紛紜形勢,無論是規(guī)模形態(tài)上還是功能上, 威尼斯船廠都開始了自己的深刻蛻變。 

威尼斯船廠的蛻變伴隨著 1298 年至 1311 年在任的威尼斯總督彼得羅·格拉德尼戈(Pietro Gradenigo)熱情推動的城市變革。以船舶制造核心為標志的船廠所在地、作為商業(yè)中心區(qū)域的里亞托橋周邊以及政治中心圣馬可廣場一帶,構(gòu)成了威尼斯城市布局中三足鼎立的重要結(jié)點。船廠的變革啟動于14 世紀初,1302年,威尼斯大參議院借著重審與航運和貿(mào) 易相關的所有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威尼斯船廠是唯一可以制造公有槳帆船的地方。同年還通過了“纜繩工廠”的建設項目,相關建筑物均于 1329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專門用于麻繩原料的加工和生產(chǎn)管理。這是一處貨真價實的生產(chǎn)場所,還起了一個響當當?shù)拿帧八{纜繩廠”?!八{”是一個地名,至今被相關的地區(qū)沿用,它源自一座公元前 7 世紀由希臘人奠基又被威尼斯人于公元 14 世紀初重建的名叫塔納的城市[Tana,希臘文原名稱 Τα?ναι??],位于今天俄羅斯境內(nèi)頓河匯入亞速海的河口地區(qū)。當時的塔納城是東西方貿(mào)易線路上一個極為重要的商業(yè)樞紐,它既是原料麻纖維加工后的各式產(chǎn)成品的最大集散地,也是絲綢之路東西貿(mào)易線上一個重要的河運港。 

“塔納纜繩廠”的出現(xiàn)標志著威尼斯船廠綜合體的首次大規(guī)模擴建, 整個綜合體被命名為“新船廠”(Arsenale Nuovo)。1325年至1350年間, 船廠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演變,啟動的標志是船廠從圣丹尼爾修道院收購了一塊名叫 Lacus Danielis 的灘涂地,它位于纜繩廠的北面,收購后就建成了船塢。在它的北面,隨后又開始搭建船廠的第一批帶頂棚的船塢,用于建造劃槳帆船,同時也用來停泊和維修劃槳帆船。這種后來被人們稱作 Tese 或 Squeri[小船廠、造船塢之意]的建筑物,形成了威尼斯船廠獨有的建 筑風貌,并貫穿整部船廠歷史。從這種帶著14世紀的頂棚,更多因“小島 船塢”的叫法(Tese dell’Isolotto)而廣為人知的濕船塢,誕生出一種新的建筑樣式,其特征得到了利用和發(fā)展,是建造劃槳帆船的專門基地。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地中海其他地區(qū),威尼斯船廠這些帶頂棚的船塢有著很大的不同,這里的頂棚一律采用桁架結(jié)構(gòu)而非圓拱,這就是為什么威尼斯船廠的建筑在寬度上總能遠遠大于別處的原因。 

14世紀的擴建工程首次為船廠南北兩個不同的功能區(qū)域?qū)崿F(xiàn)了銜接: 北面是船塢區(qū),南面稱為坎帕尼亞(Campagna)的區(qū)域集中了造船業(yè)需要的專用輔助建筑與設施。14 世紀中葉,這里除了原有的纜繩工廠,還出現(xiàn)了火器、弓弩 、制矛 、盔甲等修理或制造工場 ,包括軍械庫 、槳錨庫 、火藥庫 , 世紀末則又建造了冶煉鑄造工廠。 

船廠14 世紀的發(fā)展和演變并非局限在船廠的圍墻之內(nèi)。作為船廠布局 的組成或與之緊密相關的部分,其他功能性的建筑也在周邊紛紛矗立起來, 它們都出于一個明確的目的,響應船舶生產(chǎn)和海上商業(yè)軍事活動,把相互影響的各方面有機地結(jié)合為高效的統(tǒng)一體。比如為了支持海上活動而投建的圣比亞喬糧倉和餅干廠,在威尼斯海洋帝國輻射勢力范圍內(nèi)修建分布廣泛的港口與碼頭系統(tǒng)。14 世紀,這一體系同樣經(jīng)歷了自身的現(xiàn)代化與合理化過程。 

造船經(jīng)營集中化運作的上升期,發(fā)生在特拉諾瓦船塢于1341年關閉以后的數(shù)年里。14 世紀中葉,威尼斯從大小船塢遍布全城的模式切換到大型造船廠的集中經(jīng)營管理。這個轉(zhuǎn)變可謂意義重大,它從 13 世紀起步,通過 一系列的政策抉擇,落實了將所有船舶生產(chǎn)活動集中到船廠的具體措施, 并在逐步夯實基礎后初現(xiàn)規(guī)模效應。這一漸變的過程幾乎毫不停頓地貫穿了整個14 世紀,直到整體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它使威尼斯船廠剛跨入新世紀的 門檻就被公認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造船工業(yè)基地。 

威尼斯古船廠內(nèi)的“塔 納纜繩廠”。整修年代為 1579— 1585,安東尼奧·達龐德(Antonio da Ponte,意大利建筑師,1512— 1597),威尼斯古船廠。?

威尼斯古船廠內(nèi)的“塔 納纜繩廠”。整修年代為 1579— 1585,安東尼奧·達龐德(Antonio da Ponte,意大利建筑師,1512— 1597),威尼斯古船廠。 

威尼斯船廠的經(jīng)營活動雖然有對安全和戰(zhàn)爭的考慮,但主要還是為了對貿(mào)易起到支持作用。事實上,威尼斯船廠主要打造的產(chǎn)品就是作為共和國商船的大型劃槳帆船——商用加萊船,它們雖然屬于國有資產(chǎn),但在實際經(jīng)營中常常被出租給私人或私營公司投入國際貿(mào)易活動。這些大型的槳帆船,通常在窄型劃槳風帆戰(zhàn)船護航下,以船隊的形式出航,它們的航行 總是每年定期展開,叫作“慕得”(MUDE),可謂“護航下的定班航線”。 正如我們已經(jīng)說過的,威尼斯船廠在 14 世紀中的表現(xiàn)屬于整個時代廣泛變革的一部分,海洋貿(mào)易推動了這些變革并席卷了整座威尼斯城。那是一個大興土木的威尼斯,與公共和私人商業(yè)活動休戚相關的功能性設施,如貨棧、 糧倉、鹽庫等在建工程隨處可見,更少不了為新興商業(yè)貴族修建的高樓華 府。教會各大派系的教堂建設也是一片欣欣向榮,如圣方濟會名下的弗拉 里神圣光輝馬利亞教堂(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和多明我會的圣喬 萬尼保羅教堂(San Giovanni e Paolo)。為了從水中爭取哪怕多一寸的土地, 使水城的道路和出行線路合理化,威尼斯對城市建設進行了廣泛干預,包 括連接里亞托橋和圣馬可廣場的商業(yè)中軸線方案。一個嶄新的城市規(guī)劃出 臺了,它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更好的鞏固和詮釋,并從根本上改變城市 的面貌。其中值得銘記的重大工程有威尼斯海關本部的數(shù)座鹽庫項目、變成新糧倉的特拉諾瓦船塢改造工程、新的總督府工程。

船廠與 15 世紀 

把跟造船相關的主要生產(chǎn)活動都集中到船廠里去,這個主題式的口號繼續(xù)響徹整個15 世紀。改造工程隨著1437 年火器工匠扎堆的蓋托區(qū) [Ghetto,后來的猶太人居住區(qū)]的關閉而塵埃落地,大炮加工生產(chǎn)被全部徹底地轉(zhuǎn)移到船廠,這是對已拉開序幕的冶煉業(yè)的現(xiàn)代化進程的響應, 也支持了作為海上主導力量的威尼斯、熱那亞與不斷上升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行有力的較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正是這種較量鼓舞著威尼斯與熱那亞兩大海上霸主的士氣。土耳其人在重型火炮上擁有不少優(yōu)勢,1453年5月,穆罕默德二世憑借著這一優(yōu)勢摧枯拉朽地突破了君士坦丁堡固若 金湯的城池,延續(xù)千年的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就此覆滅。 

不得不說,君士坦丁堡淪為土耳其人的伊斯坦布爾之后,這一重創(chuàng)刺激了威尼斯人立志對船廠的設施和功能進行再一次的升級改造。從1456年開始,威尼斯對原有的船廠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建,新建設施主要集中在“新 船廠”內(nèi)。1457 年至 1460 年間,“新船廠”內(nèi)建造了 12 座船塢,其中兩座帶著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們是一種蓄水型的造船船塢,頂棚覆蓋下的不 再是通常船塢的傾斜地面,而是一汪水面,仿佛一座帶著頂棚的小碼頭。 由于這種船塢的出現(xiàn),槳帆船的建造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干船塢里進行,直到船體完成并且可以漂浮,第二階段就是船體被推進濕船塢中 繼續(xù)剩下的其他全部工序,直至完成最后的裝潢。 

威尼斯船廠在 15 世紀展開的重建工程還包括翻新船廠大門(陸門), 它是威尼斯人從陸路進入船廠的紀念碑式的新大門,除了功能的需要,某 種程度上也是一件形象工程,它向外界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船廠對于威尼斯共和國來說,意義重大。 

《威尼斯船廠陸門與水門》(1740—1745)。鋼筆畫,安東尼奧·卡納爾,別名卡納萊 托(Antonio Canal—Canaletto,意大利,1697—1768)。溫莎城堡,英王室收藏。?

《威尼斯船廠陸門與水門》(1740—1745)。鋼筆畫,安東尼奧·卡納爾,別名卡納萊 托(Antonio Canal—Canaletto,意大利,1697—1768)。溫莎城堡,英王室收藏。 

在船廠的圍墻外,沿著護廠河,各種工地建設也是如火如荼,它們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離廠船舶的合理裝備和裝載。從水門開始的水路上,船舶需要添加航行必需的不同裝備,例如在水門的塔樓之間完成桅桿安裝;在 船廠內(nèi)部,倉庫圍墻的各處開口處獲得劃槳以完成劃槳裝備;在沿河道的面包坊裝載餅干等干糧,在沿河道的其他地點裝載航行中需要的其他用品和設備。當嶄新的槳帆船裝備得滿滿當當?shù)爻霈F(xiàn)在圣馬可廣場的河道里, 岸上翹首以待的正是盼著登船的興奮的水手們。 

15 世紀下半葉,威尼斯船廠仍然繼續(xù)著它的現(xiàn)代化進程并開始了進一 步的擴建工程,項目名稱為“嶄新船廠”。這個項目于 1473 年啟動,進展 卻出奇地緩慢,消耗了幾乎整整一個世紀的大好時光。

船廠與16世紀 

新的造船塢事實上一直等到1525 年才開工,船廠西側(cè)的12座取名 “小新船塢”(Novissimetta),接著是北側(cè)的19座,然后是南邊的13座,最后是1573 年才完工的東邊的兩個濕船塢,取名“卡強德勒船塢” (Gaggiandre)。 

觸發(fā)“嶄新船廠”項目的動因與先前的任何一次改造都不同。它不再以幫助威尼斯船廠實現(xiàn)船舶的大規(guī)模建造能力為目的,而是要為海軍艦隊打造一座容量約一百艘劃槳帆船的完備的永久的海上基地。在貿(mào)易與戰(zhàn)爭兩大因素之間,如果說至今左右著威尼斯選擇和命運的一直是貿(mào)易,那么在整個16 世紀,逐漸影響和支配威尼斯發(fā)展方向的卻是戰(zhàn)爭,甚至一度成為壓倒性的因素。 

卡強德勒船塢。1568—1573 年修建,威尼斯古船廠內(nèi)。建筑師雅格波 · 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師,1486—1570)。?

卡強德勒船塢。1568—1573 年修建,威尼斯古船廠內(nèi)。建筑師雅格波 · 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師,1486—1570)。 


《威尼斯古船廠全景圖》。版畫,1724 年,荷蘭瓊·布勞(Joan Blaeu)制圖公司。?

《威尼斯古船廠全景圖》。版畫,1724 年,荷蘭瓊·布勞(Joan Blaeu)制圖公司。 

造船業(yè)并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即便是在“嶄新船廠”的再建工程期間, 造船業(yè)的“風向標”依然翻飛不已。事實上,劃槳帆船是一種高成本的運輸工具,它只有在裝運貴重商品的情況下才可能平衡高昂的建造費用和人力投入成本。幸好這個問題在威尼斯不算過于突出。實際上,除了威尼斯, 由于這個原因,16 世紀初的人們更多時候選擇結(jié)合了新型風帆并加強了武器裝備的承重性能更好的大圓船來替代劃槳風帆船。另外,沿海地區(qū)日益動蕩的局勢也使劃槳帆船的使用率呈跌落態(tài)勢,政局的不穩(wěn)定使原來在沿 海航行路線上數(shù)量充足的支持港口和輔助據(jù)點無以為繼,而對于自主補給 能力薄弱的劃槳帆船來說,沿途補給又是如此不可或缺。無情的現(xiàn)實給原本專為劃槳帆船量身打造的威尼斯船廠帶來不小的打擊。種種壓力之下, 威尼斯船廠做出了這樣的抉擇:減少商用劃槳帆船的生產(chǎn),加大窄型軍用劃槳帆船的投入。 

在這個時期,威尼斯人試圖將劃槳帆船突出的推進能力結(jié)合到大圓船的載重與武裝優(yōu)勢中去,在這樣一個用實驗與創(chuàng)新醞釀偉大變革的時代, 加萊賽戰(zhàn)船的出現(xiàn)成為極具代表意義的例子。這是一種將火力攻擊與行動靈活性相結(jié)合的船舶。加萊賽戰(zhàn)船源于以劃槳風帆為動力的商用加萊船,船舷兩側(cè)設置炮位,它首次在長形船的載體上實現(xiàn)了大體積、高輜重模式。 加萊賽戰(zhàn)船被投放在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勒班陀海戰(zhàn)中1,并大獲成 功。加萊賽戰(zhàn)船成為威尼斯海軍艦隊的專用船舶,服役直至 17 世紀初。 

為了建造加萊賽戰(zhàn)船,威尼斯船廠朝西北面進一步擴建。主要工程是 1564 年至 1570 年之間竣工的六座船塢,它們以三個一組的方式排列,彼此相望,由一鏡之水隔開。加萊賽戰(zhàn)艦的寬度和長度與傳統(tǒng)的商用劃槳帆船一樣,但在高度上有明顯增加,所以新船塢的建造理念與傳統(tǒng)的陸地船塢沒有太大差別,但比傳統(tǒng)的高出許多,正是為了迎合新型戰(zhàn)艦在不同建造階段的需求。 

《造槳工》。威尼斯古船廠專業(yè)制造加萊船劃槳的工人,板上油畫,16 世紀,意大利佚名畫家。

《造槳工》。威尼斯古船廠專業(yè)制造加萊船劃槳的工人,板上油畫,16 世紀,意大利佚名畫家。

除了上述干預,16 世紀的威尼斯船廠還修建了不少無論從功能還是建筑學角度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建筑物,包括重建于 1525 年至 1530 年間的冶 煉廠、1555 年竣工的用于停泊威尼斯總督儀仗艦的“儀仗艦之家”(Casa del Bucintoro)、 由安東尼奧· 達龐德(Antonio da Ponte) 于1570年至1591年間設計并完成重建的纜繩廠,最后還有 1550 年至 1591 年修繕完畢 的帶有雄赳赳紀念碑式大門的大炮庫。 

“嶄新船廠”項目全部竣工后,船廠擁有共約 100 處場地,全部占地 面積約 32 萬平方米,成為威尼斯歷史上劃槳帆船產(chǎn)能最大的船廠。 

船廠的改造也與威尼斯圣馬可廣場行政區(qū)的轉(zhuǎn)型同時進行,在總督安 德雷阿·格里蒂(Andrea Gritti,1524—1539)強有力的城市改造政策推 動下,圣馬可廣場面貌煥然一新,總督在檢察官維托·格里馬尼(Vettor Grimani)和天才建筑師雅格波·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的支持 下,重新定義了圣馬可廣場區(qū)域,除了重建老內(nèi)政部大樓(Procuratie vecchie),還整修了碼頭、圣馬可小廣場、圣馬可廣場入口和圣馬可廣場 的鐘樓。

威尼斯古船廠的世紀演繹圖。Alessio Schiavo、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圖。1. 火炮廠,2. 纜繩廠, 3. 卡強德勒船塢,4. 伊索洛托船塢(小島 船塢),5. 諾威西莫船塢(嶄新船塢),6. 加 萊賽船塢,7. 總督儀仗船庫,8. 諾威船塢 (新船塢)。A. 老船廠(13 至 14 世紀), B. 新船廠(14 至 15 世紀),C. 嶄新船廠(15 至 16 世紀),D. 加萊賽船廠(16 世紀)。?

威尼斯古船廠的世紀演繹圖。Alessio Schiavo、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圖。1. 火炮廠,2. 纜繩廠, 3. 卡強德勒船塢,4. 伊索洛托船塢(小島 船塢),5. 諾威西莫船塢(嶄新船塢),6. 加 萊賽船塢,7. 總督儀仗船庫,8. 諾威船塢 (新船塢)。A. 老船廠(13 至 14 世紀), B. 新船廠(14 至 15 世紀),C. 嶄新船廠(15 至 16 世紀),D. 加萊賽船廠(16 世紀)。 

船廠與17 世紀以后 

1629 年至1631 年的米蘭大瘟疫,波及地域從今日意大利北部直至奧地利西部,從威尼斯的軍隊感染疫病,直到威尼斯十四萬人口中的 四萬六千人受到傳染,仿佛魔咒的大瘟疫開啟了威尼斯從商業(yè)漸至政治的衰落之路。1635 年,剛剛走出瘟疫和危機的船廠又經(jīng)歷了它產(chǎn)能大幅下降 的一年。瘟疫帶來大規(guī)模的人口削減和經(jīng)濟重挫,蹣跚而艱難的復蘇之路 一直到世紀中葉之后才加快了步伐。 

《威尼斯共和國的總督儀仗船以及其他船舶》。銅版畫,克里斯托夫 · 威格爾(Christoph Weigel,德國,1654—1725),紐倫堡,1718 年。?

《威尼斯共和國的總督儀仗船以及其他船舶》。銅版畫,克里斯托夫 · 威格爾(Christoph Weigel,德國,1654—1725),紐倫堡,1718 年。 

然而,自從 1497 年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航行繞過了好望角并在 印度的果阿港靠岸,葡萄牙人直接在印度和東印度群島獲取香料及其他東方奢侈品成為可能。16 世紀初,來自印度馬拉巴爾海岸和馬來西亞馬六甲貿(mào)易中轉(zhuǎn)站的東方奢侈品開始運達里斯本,直接挑戰(zhàn)了至此為止占據(jù)著東西方交通貿(mào)易主導地位的威尼斯商人、熱那亞商人和阿拉伯商人,原來一 直是他們通過古老的陸上絲路以及印度洋和紅海的海上絲路,經(jīng)開羅或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中轉(zhuǎn),為歐洲運送東方的珍寶。威尼斯人并沒有因為葡萄牙人而放棄自己的航行,而葡萄牙人的美好時光也短暫得如曇花一現(xiàn),到了17 世紀,水面上又冒出兩艘荷蘭人和英國人打造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大船。船上既有以資本驅(qū)動的商人的股份公司,也有明搶豪奪的海上強盜, 而最怪異的要數(shù)把搶劫與貿(mào)易“神奇”地綁定在同一條船上的“復合型” 海盜商業(yè)公司。在瘟疫、糧食、人口、木材、海盜、航線、競爭、戰(zhàn)爭等 重重危機包圍下,威尼斯人在地中海沿岸的據(jù)點與支持港一個接著一個地 衰落,面對商業(yè)航線上輔助站點岌岌可危的嚴峻事實,執(zhí)著海路幾個世紀 的威尼斯人清楚地意識到,把注意力投向建造更加自主更加精良的新型船舶,已經(jīng)勢在必行。 

威尼斯古船廠鳥瞰?

威尼斯古船廠鳥瞰 


威尼斯鳥瞰(衛(wèi)星圖)。威尼斯古船廠與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A.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之 古船廠展區(qū)(紅色),B.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之花園展區(qū)(紅色)。Alessio Schiavo、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圖。?

威尼斯鳥瞰(衛(wèi)星圖)。威尼斯古船廠與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A.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之 古船廠展區(qū)(紅色),B.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之花園展區(qū)(紅色)。Alessio Schiavo、Laura Lupo Stanghellini 繪圖。 

與過去決裂,成為17 世紀威尼斯船廠綜合改造的重要標志。代表性的措施就是加高原“嶄新船廠”內(nèi)幾乎所有的船塢,為劃槳帆船基礎設施逐步地、穩(wěn)定地過渡到大型圓形船的生產(chǎn)設備打下了根本基礎。此次改造中共有35 座船塢得到加高,與之為伍的還有早在16世紀為建造加萊賽戰(zhàn)船就已經(jīng)墊高了的六座船塢,這六座船塢在某種意義上已成為新型船塢的先 驅(qū)。隨著船塢的加高,整個船廠綜合體的北面區(qū)域演變成為專門用于建造 大船的船塢群,南面則發(fā)展為配合船舶制造的倉儲與輔助加工區(qū)。 

無論是被逼無奈還是與時俱進,顯然,威尼斯船廠從此合上了劃槳帆船的歷史篇章。然而,威尼斯的船塢,宛如那艘擺渡東西的排槳風帆商船,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能夠看到它撐開了風帆,搖動起所有劃槳,沿著掩映在風沙與海洋中的絲綢之路,航行在時光的激流中。 

《陌生人馬可:意大利與中國的古今絲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我思Cogito

《陌生人馬可:意大利與中國的古今絲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我思Cogito

(本文作者克勞迪奧·曼尼凱里(Claudio Menichelli) 畢業(yè)于威尼斯建筑大學,曾供職于意大利文化遺產(chǎn)部威尼斯建筑與景觀遺產(chǎn)監(jiān)督委員會,執(zhí)教威尼斯建筑學院建筑修復專業(yè),目前在帕多瓦大學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專業(yè)教授研究生課程, 研究方向為威尼斯古船廠歷史、木結(jié)構(gòu)建筑工程和拯救工業(yè)遺產(chǎn)。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改,原文標題為《威尼斯船塢》。)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