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6月25日下午,“吶喊——回顧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先驅者陳煙橋”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開幕,展覽以陳煙橋(1911-1970)的版畫作品為線索,展現(xiàn)“新美術運動”中新興木刻版畫這一藝術現(xiàn)象,闡釋新興木刻版畫在“新美術運動”中的先驅地位。
提及展覽名“吶喊”,很快會聯(lián)想到魯迅先生?!耙缘洞P”的新興木刻與魯迅先生的關系最為密切,魯迅先生生前最后的照片便是與木刻青年的合影,一起交流的四位木刻青年中便有陳煙橋,他也是魯迅最得意的弟子和最得力助手。
沙飛,《魯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1936;左起:魯迅、林夫、曹白、白危、陳煙橋
回顧近百年的中國美術史,新興木刻自誕生以來便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20世紀30年代初,魯迅先生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一批左翼青年積極響應,木刻版畫由此成為批判現(xiàn)實的有力武器和喚醒民眾的重要手段,開創(chuàng)了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歷史。
此后,新興木刻青年堅持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反映舊社會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現(xiàn)實,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斗爭。陳煙橋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以“覺醒年代”“烽火歲月”“鐵筆承傳”“展拓新程”四個部分展出陳煙橋各時期作品共71件,從20世紀30年代初跟隨魯迅先生從事新興木刻運動以筆和刻刀代戈,直至新中國成立后表現(xiàn)社會新風和民生民情的作品。通過探討陳煙橋版畫作品的技法、畫中人物、個人經歷及所處歷史環(huán)境,引伸出“新美術運動”時期中國的藝術場景及思想風貌,以及其對之后中國藝術發(fā)展乃至思想變遷的影響。
陳煙橋,《光明的指導》
陳煙橋與魯迅先生
1936年10月8日,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舉辦的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上,魯迅先生與木刻青年座談了足足三個小時,這時離魯迅逝世只有11天。當時留下的魯迅生前最后的照片,也是我國版畫史上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組照片。照片中的背對畫面的便是陳煙橋。
陳煙橋照片
魯迅與陳煙橋的交往開始于1930年10月,當時魯迅在上海北四川路舉辦“西洋木刻展覽會”,陳煙橋前去參觀,此后在魯迅的鼓勵與支持下,陳煙橋開始進入新華藝專從事新木刻創(chuàng)作,并加入左翼美術家聯(lián)盟,成為MK木刻研究會、野穗木刻社、濤空畫會等青年木刻團體的骨干成員,每創(chuàng)作了一定數(shù)量的作品,他都向魯迅請教。
陳煙橋于新華藝專內創(chuàng)立的“野穗社”第一期第一輯封面 1933年
展覽第一件作品便是陳煙橋在新華藝專的第一件版畫創(chuàng)作《游戲》,這張帶有些許表現(xiàn)主義痕跡的作品是陳煙橋的首次探索,也由此拉開了他與新興木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陳煙橋,《游戲》,1932
從1932年到1936年魯迅逝世,陳煙橋與魯迅的書信往來就多達20余封?,F(xiàn)存有魯迅的信札12封(被收入《魯迅全集》)。魯迅從木刻的技法、構圖到創(chuàng)作思想等方面,都給予陳煙橋具體中肯的指導,如1934年3月28日回信:“我看先生的木刻,黑白對比的力量,已經很能運用的了,一面最好是更仔細的觀察實狀、實物,還有古今的名畫,也有可以采取的地方,都要隨時留心,不可放過。”
陳煙橋,《春之風景》,1935
展覽中,一件1935年創(chuàng)作的《春之風景》魯迅現(xiàn)場給出的評語是“構圖太滿”。從展覽這一部分展出的作品可以明顯明顯感受到在魯迅的指引下,陳煙橋版畫技藝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從早期開始學習藤田嗣治、康定斯基等人的風格,到個人版畫風格的逐漸形成。他把木刻作為利器,揭示社會矛盾和反映人民疾苦,同時,也發(fā)揮版畫的審美功能,創(chuàng)作富有美學深度的木刻風景作品。
陳煙橋,《拉》,1933
陳煙橋也是魯迅與上海木刻界的重要聯(lián)絡人。1934年,野穗木刻社創(chuàng)辦初期,陳煙橋協(xié)助魯迅籌辦《革命的中國之新藝術展覽會》赴巴黎和莫斯科展出,最終魯迅和宋慶齡在征集到的78件作品中選定55幅寄往法國,陳煙橋作品《某女工》《天災》等入選。
陳煙橋,《天災》,1933
6月20日,魯迅寫信給陳煙橋:“一個美國人告訴我,他從一個德國人聽來,我們的繪畫及木刻,在巴黎展覽,很成功,又從一蘇聯(lián)人聽來,這些作品,又在莫斯科展覽,評論很好云云?!毙胖刑岬降拿绹思词窙i特萊。當時法國革命作家和藝術家協(xié)會評價這些作品“極其有力地、非常感人地表現(xiàn)中國絕大多數(shù)勞動者為爭取其解放而進行的戰(zhàn)斗?!?/p>
陳煙橋,《窗》,1933,入選《木刻紀程》
同年,魯迅自費編印中國新興木刻的第一本選集——《木刻紀程》,曾寫信給陳煙橋:“鼓吹木刻,我想最好是出一種季刊,不得已,則出半年刊或不定期刊,每期嚴選木刻二十幅,印一百本……”在《木刻紀程》編印過程中,魯迅傾注了大量心血,此木刻集收錄1933年至1934年8位作者的24幅黑白木刻作品,陳煙橋是作者之一。在選編付印過程中,得到陳煙橋等木刻青年大力協(xié)助。魯迅也希望借由此刊展出中國新興木刻版畫的優(yōu)秀作品,供版畫青年學習交流擴大版畫的影響力。
陳煙橋,《自刻像》,1935
陳煙橋,《黃浦江上》,1935
魯迅先生逝世后,陳煙橋撰寫悼文《魯迅先生與版畫》,深情回憶了先生的諄諄教導:“魯迅先生是中國新興木刻之父,沒有他,中國的新興木刻是不會出現(xiàn)的?,F(xiàn)在這個中國新興木刻之父已經離開我們而逝世了,我們除了對他致深切的哀痛外,要繼承他的遺志?!?/p>
陳煙橋,《一個巨人之死》
陳煙橋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魯迅主題版畫作品,表現(xiàn)出魯迅對當時文藝界的引領作用和指導地位,并以魯迅為當世時代精神的代表之一,刻畫出魯迅憂國憂民、頑強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以及以筆代戈的民族心魂。而在魯迅逝世后的大量作品,也表達了陳煙橋對魯迅的懷念。
陳煙橋,《魯迅與木刻》封面
1949年,陳煙橋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全面闡述魯迅木刻理論的著作《魯迅與木刻》,后被譯成俄文,引起了國際美術界廣泛關注。
展覽現(xiàn)場,《魯迅與木刻》中文版和俄文版本。
投身抗戰(zhàn),刻刀作槍,表現(xiàn)時代
陳煙橋追隨魯迅先生的足跡,以刀筆為槍,奮戰(zhàn)在民族救亡文藝運動第一線??箲?zhàn)爆發(fā)后,陳煙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參加了全國木刻界抗敵協(xié)會、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和進步文化人召集的救亡會議,并到部隊開展戰(zhàn)地服務,繪制抗日宣傳畫。
陳煙橋,《東北義勇軍》,1936
展覽中《東北義勇軍》一畫對后來的版畫家印象極大,其中就包括了楊可揚。1936年8月,“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巡回至杭州,楊可揚參觀了這場對他而言完全陌生的展覽,他尤其提到《東北義勇軍》,“那強烈的黑白、鮮明的主題,使我的思想情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我在想世界上竟有這樣一種藝術,于是我決心放棄漫畫,要學木刻了?!卑娈嫾彝靠嗽诳吹健稏|北義勇軍》后曾說:“陳煙橋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一同深印入我的腦海里?!弊阋娺@幅版畫在當時的宣傳力量。
陳煙橋,《敵機下》
除了《東北義勇軍》外,陳煙橋抗戰(zhàn)主題創(chuàng)作在現(xiàn)在看來依舊鼓舞人心,他擅長用堅實、細致而質樸的雕刻手法,刻畫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奮力抗戰(zhàn)的氣勢和精神,表現(xiàn)中國軍人頑強抗敵英勇奮戰(zhàn)的戰(zhàn)斗場面,也描繪出戰(zhàn)爭之下民不聊生的社會狀況,對喚醒民眾反抗的情緒,鼓舞民眾抗戰(zhàn)的熱情,宣揚愛國救國情懷起到了積極作用。
陳煙橋,《國防前線的歌聲》,1936
新中國成立后,陳煙橋與其他各個門類的畫家一樣,用藝術作品表達火熱的生活和發(fā)展建設,只是他所用的是刻刀,從建設中的佛子嶺、火車站,再到《長江初冬》、《白蓮涇的黃昏》,讓當下觀者看到了表達社會建設的、有別于國畫、油畫的另一種表達方式。1958年的《白蓮涇的黃昏》是陳煙橋最后一件在上海的創(chuàng)作,夕陽的余暉中帶著無限生活的詩意。
陳煙橋,《長江初冬》
陳煙橋,《白蓮涇的黃昏》,1958
此后,他離開上海,調往廣西南寧工作,以拓荒的精神投身壯鄉(xiāng)的美術教育工作,歷任廣西藝術??茖W校美術系主任、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等職務。在廣西的第一件創(chuàng)作是1959年的《放馬》,似乎開始透露出些許藝術風格的變化。
陳煙橋,《放馬》,1959
在廣西他在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藝術人才的同時,也深入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發(fā)掘搶救民間藝術,創(chuàng)作了《巴馬春耕》、《歸途》、《剝玉米》一批不同以往,反映廣西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木刻,這批作品風格輕快,刻法老練,一改深刻沉痛的內涵氣質,透露出一派新中國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陳煙橋,《歸途》,1961
陳煙橋,《巴馬春耕I》,1965
新興木刻的傳承與座談
在展覽開幕當日的研討會上,陳煙橋的兒子陳偉南回憶其父親說:“家父陳煙橋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無論事業(yè)上順利還是遇到挫折,都是無言。晚飯時,他喜歡喝上幾口,然后抽著煙,默默看著我們三兄弟做作業(yè)或者調皮搗蛋就是他的樂趣。他從不講述自己過去的功勞。記得上初中時,我二哥陳超南好像突然悟出點什么,說爸爸是個有點名氣的人,他聽后說:‘要靠自己去做,不要靠父母’。我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讀書回上海時談起“新興木刻運動”,他只說了一句“搞新木刻就像在石頭上種莊稼一樣的難”。
陳煙橋用過的刻刀
參與研討會的魯迅研究者、原魯迅紀念館館長王錫榮從魯迅先生所倡導的左翼美術講述從左聯(lián)、延安文藝,新中國文藝的傳承。
陳煙橋為丁玲小說作插圖
陳煙橋,《魯迅提倡木刻》
版畫家盧治平、周國斌、徐龍寶等從藝術史的角度講述以及陳煙橋對當下版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他們認為,陳煙橋的新興木刻,吸取了西方表現(xiàn)主義等元素,有帶有印象派處理光方法,與西方的現(xiàn)代派不可分離,同時又在傳統(tǒng)的泥土里生長,帶著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氣息。
陳煙橋,《魯迅與高爾基》,1937
研討會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注: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劉海粟美術館共同主辦,展覽將持續(xù)至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