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千年文人畫史,何以半部與上海相關(guān)”,上博特展有答案

上海博物館今年最重磅的書畫特展——“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shù)特展” 今天正式開幕。澎湃新聞今天上午在現(xiàn)場看到,展覽以146件書畫名跡呈現(xiàn)從三國時期到現(xiàn)當代的上海千年書畫史。

上海博物館今年最重磅的書畫特展——“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shù)特展” 今天正式開幕。

澎湃新聞今天上午在現(xiàn)場看到,展覽以146件書畫名跡呈現(xiàn)從三國時期到現(xiàn)當代的上海千年書畫史。展出作品包括三國皇象《章草急就章冊》、西晉陸機《草書平復帖》、宋代米芾書法《行書道祖帖》(首次展覽)、元任仁發(fā)《秋水鳧鹥圖軸》、顧園《丹山紀行圖卷》、明代董其昌《行書天馬賦卷》及至近現(xiàn)代的張大千、吳湖帆、陸儼少、劉海粟等人作品。有意味的是,在見證七百年間上海書畫鑒藏的板塊,蘇東坡、趙孟頫的書法名跡因之成為配角。

據(jù)主辦方介紹,“一部文人畫史,可謂半部與上海相關(guān)”,此次展覽從文人畫史角度對上海歷代書畫成就進行梳理,考察其美術(shù)史地位及影響。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在于,重新發(fā)掘元末明初上海畫壇的成就,通過梳理并增考那些為畫史忽略甚至幾近淹沒的人物,首次提出了上海吳門前淵/先驅(qū)的概念。展覽亦對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間上海書畫鑒藏史進行系統(tǒng)梳理與呈現(xiàn)。

該展與上海博物館此前成功舉辦的“吳湖帆書畫鑒藏特展”(2015)、“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shù)大展”(2018)構(gòu)成書畫專題研究系列之“海上三部曲”,也是作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的獻禮大展,分為“藝脈/藝術(shù)成就”“人文/地區(qū)互動”“鑒藏/藝術(shù)影響”及“潮頭/海上風華”四個部分予以呈現(xiàn)。據(jù)悉,展覽將于6月22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何以“文人畫史,半部與上海相關(guān)”

在展覽的起始處,是一幅“上海地區(qū)歷代書畫人物示意圖”,示意圖上標示出了歷代上海重要書畫家的名字、位置。該示意圖以永樂元年為界,永樂以前的畫家用藍色標示,永樂以后的畫家用黑顏色標示。

現(xiàn)場展出的晉代陸機肖像,陸機長期居于松江華亭,臨刑前有“華亭鶴唳”之嘆

現(xiàn)場展出的晉代陸機肖像,陸機長期居于松江華亭,臨刑前有“華亭鶴唳”之嘆


上海地區(qū)歷代書畫人物示意圖

上海地區(qū)歷代書畫人物示意圖


6月21日上午,上海博物館“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shù)特展”開幕現(xiàn)場

6月21日上午,上海博物館“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shù)特展”開幕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因為永樂(1403年)是上海一個標志性的節(jié)點,夏原吉治理黃浦江、吳淞江。永樂以前黃浦江實際是吳淞江(現(xiàn)蘇州河)的支流,吳淞江承擔了太湖流域主要的泄洪功能,通過歷史上多次治理水患,永樂三年夏原吉提出用黃浦江來替代吳淞江的功能,通過夏原吉、海瑞對吳淞江、黃浦江的疏浚,奠定了‘黃浦奪淞’的水文格局,吳淞江成為黃浦江的支流。黃浦江一旦形成三江入海,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地理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很多文人畫家園林都自發(fā)往東往里遷移,所以此后海派的形成也是必然的,吳門畫派和上海畫壇兩者間也發(fā)生了既共生又此起彼伏的互動關(guān)系?!?/p>

展覽分為“藝脈/藝術(shù)成就”“人文/地區(qū)互動”“鑒藏/藝術(shù)影響”及“潮頭/海上風華”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藝脈/藝術(shù)成就”。一部文人畫史,可謂半部與上海相關(guān)。本部分通過梳理“法帖之祖”——晉代陸機《平復帖》、拈出 “墨戲說” 文人畫理論的米芾(曾在上海青浦青龍鎮(zhèn)擔任鎮(zhèn)監(jiān))、元代上海文人畫成就、明初云間書派與上海 “吳門前淵”,以及古代畫史最后一個高峰——海上畫派,乃至近現(xiàn)代如黃賓虹、李叔同、陸儼少等名家之成就,闡釋海上千年書畫之藝脈與成就對文人畫史的重要影響。

晉代陸機《平復帖》拓本

晉代陸機《平復帖》拓本

 

上海圖書館珍藏的《游相蘭亭》展出現(xiàn)場

上海圖書館珍藏的《游相蘭亭》展出現(xiàn)場


首次展出的宋代米芾書法《行書道祖帖》

首次展出的宋代米芾書法《行書道祖帖》

元代東南戰(zhàn)亂,各方呈現(xiàn)割據(jù)之勢,與兵家必爭之地、行政中心如蘇州等城市不同,太湖流域以東如松江、青浦、嘉定、金山、嘉興等區(qū)域一時略無兵火之虞,加之賦稅低,一時成為文人偏安避地的桃花源。隨之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之士人遷移??梢哉f,從上海吳淞江到以黃浦江為主水系的形成,與元明以后文人畫家以上海為江南藝術(shù)活動中心的趨勢幾乎同步。

明代海瑞書法,海瑞曾在上海等地參與治水

明代海瑞書法,海瑞曾在上海等地參與治水

凌利中表示,他想以此為切入來回答上海在書畫成就上是不是“小漁村”的問題。上海從歷史、經(jīng)濟、考古方面來看都不是“小漁村”,但在書畫成就上還停留在“小漁村”的概念,過去人們只知道上海有“海上畫派”,通過一幅濃縮的示意圖以及即將展開的展覽畫卷,來闡釋“千年文人畫史,可謂半部與上海相關(guān)”的觀念。

?元?李升 淀湖送別圖卷 上海博物館藏

 元 李升 淀湖送別圖卷 上海博物館藏


?元?李升 淀湖送別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元 李升 淀湖送別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此次展覽展出元代李升《淀湖送別圖》、文嘉《曲水園圖》卷等都是見證。李升是元末著名畫家,山東濠梁人,晚年移居上海淀山湖畔?!兜砗蛣e圖》是目前傳世所見最早描繪青浦淀山湖景物的代表作,其意義,猶如南宋佚名《西湖圖》卷、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

?明 文嘉 曲水園圖卷

 明 文嘉 曲水園圖卷


明 文嘉 曲水園圖卷(局部)

明 文嘉 曲水園圖卷(局部)


展覽現(xiàn)場?明 文嘉 曲水園圖卷(局部)

展覽現(xiàn)場 明 文嘉 曲水園圖卷(局部)

文嘉是文徵明第二子,《曲水園圖》卷是文嘉為友人上海董宜陽所繪的鄉(xiāng)間別業(yè)曲水園的景致。董宜陽,上海閔行馬橋人,身出名門而攻于學問藝術(shù),與吳中文士和書畫家多有交游。文嘉所描繪的這一方水鄉(xiāng)幽境,正是園主人董宜陽“只知身世常閑逸,不道人間有是非”的樂土。

《南溪草堂圖卷》(非此次展品)則是文伯仁為江南書畫鑒藏核心人物之一上海玉泓館顧氏家族所作(局部為顧從德、顧從義作),據(jù)考證,南溪草堂原址即現(xiàn)在的上海市中心的肇嘉浜路南,1993年顧氏家族墓也于肇嘉浜路、打浦橋附近出土。

凌利中對澎湃新聞表示,從元代李升《淀湖送別圖》至明文伯仁《南溪草堂圖卷》、文嘉《曲水園圖》卷,勾畫的正是一幅元明以來上海城市人文的遷移路線圖。第二部分為“人文/地區(qū)互動”,除了展現(xiàn)從元代《淀湖送別圖》至明代《曲水園圖》,也聚焦上海自然風光、語言飲食、人文構(gòu)成等風土人情于書畫中的體現(xiàn)。尤其關(guān)注明清以來江南文化的兩個重鎮(zhèn)代表——上海與蘇州,隨著其水系生態(tài)、地理優(yōu)勢、經(jīng)濟地位等綜合因素的不斷變遷,于書畫領(lǐng)域產(chǎn)生的此起彼伏的互動關(guān)系。

“書畫考古”,考證上海吳門“先驅(qū)”人物

據(jù)介紹,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在于通過梳理并增考那些為畫史忽略甚至幾近淹沒的人物,首次提出了上海吳門前淵/先驅(qū)的概念。

策展方介紹,在明清畫史論著以及近現(xiàn)代的畫史研究中,一般將“吳門先驅(qū)”定義為在輩分上年長“吳門畫派”開創(chuàng)者——沈周一至二代的明初藝術(shù)家,以杜瓊、劉鈺、沈貞等為代表;若再前溯至元末,即既繼承元四家正脈又影響吳門先驅(qū)的,可稱之為“吳門前淵”,以松江陶宗儀為代表。因而無論“先驅(qū)”,抑或“前淵”,其人并不限于“吳門”。此次展覽展出一幅明馬愈的《畿甸觀風圖卷》,這幅作品上博70年來從來沒有展出過,因為此圖此前被誤歸明代金陵畫家癡癡道人史忠(1437-1508后)名下,后據(jù)考鑒,實系馬愈作品。

明 馬愈 《畿甸觀風圖卷》

明 馬愈 《畿甸觀風圖卷》


明 馬愈 《畿甸觀風圖卷》

明 馬愈 《畿甸觀風圖卷》


明 馬愈 《畿甸觀風圖卷》


明 馬愈 《畿甸觀風圖卷》


明 馬愈 《畿甸觀風圖卷》

明 馬愈 《畿甸觀風圖卷》

馬愈是明初著名宮廷畫家馬軾之子,上海嘉定人,晚居蘇州,與吳門畫派之首沈周(1427-1509)祖孫三世交往,詩畫倡和極密。難能可貴的是,該卷筆墨儼整,以披麻皴為主,嫻熟奔放,行筆凝煉,墨色滋潤,其磊落凝重之筆趣,實開沈氏畫目先風。

“我通過新材料發(fā)現(xiàn)、考證,確認《畿甸觀風圖》卷的作者系上海嘉定畫家馬愈,可以看得出他對吳門畫家之一的沈周的影響,完全可以歸入?yún)情T畫派先驅(qū)之一。”凌利中對澎湃新聞?wù)f,與馬愈作品一同展出的是明金鉉《漁舟唱晚圖頁》,凌利中介紹,金鉉與馬愈同為沈周家族及其諸師長輩交友圈中人物,如沈周祖父沈澄曾先后出家藏示金鉉與馬愈諸人,因而凌利中此次將馬愈、金鉉一起歸為上海吳門先驅(qū)人物。

展覽現(xiàn)場 明代金鉉《漁舟唱晚圖頁》

展覽現(xiàn)場 明代金鉉《漁舟唱晚圖頁》

蘇東坡、趙孟頫成為配角,見證七百年間上海書畫鑒藏

展覽的第三部分為“鑒藏/藝術(shù)影響”。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中國畫史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不二法門。本部分梳理了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間上海書畫鑒藏的四個主要階段,即“肇興”(元末明初)、“四分天下”(明代中葉)、“高峰”(明末清初)及“半壁江山”(清末民初),同時探討其與上海歷代書畫家所取得的藝術(shù)成就對其它地區(qū)藝術(shù)活動的影響。

澎湃新聞在現(xiàn)場看到,正是這一展覽單元,中國書畫史的名家如蘇軾、趙孟頫都成為配角展出,而之所以如此,是收藏這些名家名跡的不少都是上海收藏大家。

展出的宋代蘇軾書法作品

展出的宋代蘇軾書法作品


明代婁堅(上海嘉定人)跋蘇軾書法作品

明代婁堅(上海嘉定人)跋蘇軾書法作品


展出趙孟頫書法作品

展出趙孟頫書法作品

事實上,書畫鑒藏作為畫史研究中的另一條暗線,對于考察藝術(shù)家賴以生長的藝術(shù)土壤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著重呈現(xiàn)的是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間上海書畫鑒藏的主要階段,包括“肇興”(元末明初)、“四分天下”(明代中葉)、“高峰”(明末清初)、及半壁江山(清末明初)。

“比如其中明中葉上海地區(qū)的鑒藏活動主要圍繞以“顧陸張何”為代表的四大家族展開,其版圖分布,較之元末,擴大至黃浦江兩岸。此次展覽展出的一件陸深《行書收藏書畫稿本》冊可視為陸氏的收藏實錄。陸深居于浦東,擅書畫,亦精鑒賞,家中收藏甚富,不過陸氏不喜歡在自己的藏品上鈐印作題,所以關(guān)于其收藏的詳情很難調(diào)查。《行書收藏書畫稿本》冊系其日常筆記,記錄了某年六至九月間的收藏,對于了解其收藏史實尤顯重要。據(jù)知陸氏于短短三個月內(nèi),收蓄唐宋元明書畫89件,其中以王維、韓干、李公麟、郭熙、馬和之、趙孟頫、黃公望、王蒙等名家之作為主。其中一件陸氏舊藏的楊維禎《行書真鏡庵募緣疏》卷也是此次展覽的展品?!?/p>

元 楊維禎 行書真鏡庵募緣疏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元 楊維禎 行書真鏡庵募緣疏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元 楊維禎 行書真鏡庵募緣疏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元 楊維禎 行書真鏡庵募緣疏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展出現(xiàn)場

展出現(xiàn)場


元代任仁發(fā)《秋水鳧鹥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元代任仁發(fā)《秋水鳧鹥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此外,上海玉泓館顧氏家族作為江南書畫鑒藏核心人物之一,收藏頗多海內(nèi)名跡,如被乾隆譽為“四美具”的顧愷之《女史箴圖》卷、李生《瀟湘臥游圖》卷、《九歌圖》卷與《蜀江圖》卷、米芾《蜀素帖》卷等,并以玉泓館刊刻《淳化閣帖》著稱。嘉定清秘藏張氏即張應(yīng)文。張氏一門與吳門畫家交往密切,文徵明曾作畫贈送張應(yīng)文。此次展覽展品之一為張應(yīng)文題文徵明《江南春詞圖》卷。

主辦方表示,清末民初隨著上海的開埠通商并成為江南乃至全國商業(yè)文化中心,上海不僅成為海上畫派之主陣地,更是文物流轉(zhuǎn)聚散的重鎮(zhèn),這也為之后有江南文物“半壁江山”之譽的上海博物館成立做了最好的鋪墊。

明代董其昌(松江人)《天馬賦》局部

明代董其昌(松江人)《天馬賦》局部

 

明代董其昌山水冊頁

明代董其昌山水冊頁

“海上畫派”,呈現(xiàn)1843年以來的近現(xiàn)代上海美術(shù)

而作為上海最為被觀眾熟知的“海上畫派”部分則占據(jù)了最大的篇幅,一個獨立的展廳,呈現(xiàn)1843年以來的近現(xiàn)代上海美術(shù)。

“對于近現(xiàn)代上海美術(shù)的展示,一般的展覽可能從一兩個點切入,我們這次有七八個點,涉及出版、傳統(tǒng)海派、嶺南畫派,以及對上海近代美術(shù)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革命家,中西交匯的背景下中國畫對世界的影響等。展覽同時涉及新生代海派,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等,還有版畫成就,洋畫運動,收藏以及從顏文梁到陳逸飛的新中國美術(shù)作品等,全面展現(xiàn)海上美術(shù)的發(fā)展歷程和藝術(shù)成就?!绷枥姓f。

展出作品有清代吳友如點石齋畫報原稿頁、趙之謙《楷書急就章冊頁》、《菊花圖軸》、王震《龐虛齋抱兔圖軸》,近代蔡元培《行書陸游登東山詩軸》、陳獨秀《草書七言聯(lián)》、黃炎培《行書漸東行》詩軸,現(xiàn)代張大千《曾熙、李瑞清肖像圖軸》、林風眠《持鏡仕女圖》、白蕉《墨蘭圖軸》、豐子愷《慶千秋圖軸》、吳湖帆《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圖軸》、宋慶齡《向中國共產(chǎn)黨致敬手稿頁》。

近代 吳湖帆 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圖軸

近代 吳湖帆 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圖軸

此外還展出印度詩人泰戈爾贈《徐志摩山水陸小曼題詩合頁》、日本畫家橋本關(guān)雪等人作品。

王震 《龐虛齋抱兔圖軸》

王震 《龐虛齋抱兔圖軸》

《龐虛齋抱兔圖軸》是王震為龐元濟所作,繪歲朝時節(jié)龐元濟抱兔立于梅花翠柏間。王震(1867―1938),字一亭,早年曾隨任伯年學畫,有扎實的筆墨功底,晚年更精益于書畫,花果、鳥獸、人物、佛像,無所不能。龐元濟(1864―1949),字萊臣,號虛齋,湖州人,生于南潯巨富之家,承繼家族傳統(tǒng),興辦實業(yè),而又以書畫文物收藏之精名世。畫上有吳昌碩題跋,“王畫吳題”一時有“海上雙璧”之譽。二人的合作,對民國時期海上書畫家群體社會影響力的增強和海派藝術(shù)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印度詩人泰戈爾贈《徐志摩山水陸小曼題詩合頁》

印度詩人泰戈爾贈《徐志摩山水陸小曼題詩合頁》

印度詩人泰戈爾贈《徐志摩山水陸小曼題詩合頁》畫的仿佛是一座凝厚默然的小山,而躍動的筆墨好像在表達其無聲的渴望,又或者無所謂畫的是什么,只是詩人一時性靈的流露。泰戈爾曾經(jīng)三次訪問中國,三次都來到上海,且接待他的人里都有徐志摩,兩位詩人也因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陸小曼在冊頁上題字:“這張畫是泰戈爾在一九二七年第二次到中國來的時候住在我家,有一天飯后同志摩閑談,說起中國筆的好處,所以他拿起筆來,初次試用,隨意畫了一張作為紀念的小品送給我們。事隔多年,許多其他的紀念品都遺失了,只尋到這一張,真是遺憾。一九五八年,陸小曼又記?!?/p>

陸儼少 《勇立潮頭》圖軸

陸儼少 《勇立潮頭》圖軸

此次展覽還展出陸儼少的《勇立潮頭》圖軸,畫作象征著我們的城市勇立潮頭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幅作品也是陸儼少捐獻給上博的14幅作品之一。

劉海粟、夏伊喬、吳東邁等?《萬年長春》圖軸

劉海粟、夏伊喬、吳東邁等 《萬年長春》圖軸

展覽以《萬年長春》圖軸收尾。據(jù)介紹,這幅畫作是由海上名家劉海粟、夏伊喬、沈邁士、陸抑非、吳東邁等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35周年獻禮而作,圖名為“萬年長春”,飽含畫家們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美好祝福。此次展覽名稱即取自此件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作品是上博去年為了籌備此次展覽新征集的作品。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出現(xiàn)場的視頻介紹,元代任仁發(fā)部分

展出現(xiàn)場的視頻介紹,元代任仁發(fā)部分

據(jù)悉,此次展覽展品以上海博物館館藏為主,部分重要藏品來自上海圖書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嘉定博物館等借展單位。展覽持續(xù)至9月21日,并將在8月9日換展,其中陸柬之《五言蘭亭詩卷》展出至7月1日。展覽期間,上海博物館還將于9月16日至17日舉辦“海上千年書畫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屆時將邀請專家學者圍繞上海地區(qū)書畫藝術(shù)與相關(guān)藝術(shù)史展開研討,作為上海博物館東館“海上書畫館”學術(shù)梳理的良好起點,共同推動美術(shù)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展覽清單

展覽清單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