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新聞

“十月文學論壇”落戶江安:歷史記憶如何重塑文學書寫?

文學和記憶的關聯密不可分。

文學和記憶的關聯密不可分。無論是家族記憶還是歷史文化記憶寫作,皆屬于記憶文學范疇。有的書寫個人過去的一段經歷或遭遇,有的講述家庭、家族幾十年的滄桑變故,同時將個人的、個體的、個別的記憶同民族的、國家的歷史運行軌跡緊密勾連起來。文學,賦予歷史以全新的生命力,讓故去的回憶在國家和民族之間代代相傳。

“全國作家走進江安”暨十月年度文學論壇在四川宜賓的江安縣舉行。本文圖片?主辦方提供

“全國作家走進江安”暨十月年度文學論壇在四川宜賓的江安縣舉行。本文圖片 主辦方提供

4月18日,“全國作家走進江安”暨十月年度文學論壇在四川宜賓的江安縣舉行,20多位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作家到訪江安縣并參加論壇,以“歷史記憶與地方書寫”為話題展開探討。

當天,《十月》雜志社與江安縣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十月年度文學論壇永久落地江安縣的協議,從今年起,該論壇每年邀請全國知名作家,在江安舉辦包括對話、講座、文化調研等在內的系列活動。據了解,江安將成為十月年度文學論壇的永久舉辦地。

《十月》雜志社與江安縣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十月年度文學論壇永久落地江安縣的協議。

《十月》雜志社與江安縣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十月年度文學論壇永久落地江安縣的協議。

將歷史記憶帶入現代化進程

對于“歷史記憶與地方書寫”,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福民看來,歷史上發(fā)生的那些靜態(tài)元素,實際上始終都是活著的,要參與到當代的文化建設。如何讓歷史上那些大師們留下的元素,生動起來,活躍起來,這就需要當下的文化工作者帶著使命感,把這些元素加入到現代化進程中去,服務江安的國計民生。

俄語文學研究學者、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劉文飛,用《祖列伊哈睜開了眼睛》和《記憶記憶》這兩本書的例子,表達了自己對論壇主題的理解。在他看來,所謂的歷史記憶,有時候是可疑的。歷史記憶和當下的勾連,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集體的記憶,一個是個人的。我們一般認為歷史記憶更理性一些,文學的記憶更個人。文學作品首先是個人的記憶。歷史記憶是嚴肅的,甚至是殘忍的,文學記憶則應該是溫暖的,更持久一些。

《江南》雜志主編、作家鐘求是提到,從“萬里長江第一縣”“中國戲劇搖籃”以及經濟上打造鋰電池等三個方面,可以看出江安對自己的定位是很清晰的。對于作家來說,要從全國的高度來打量江安,來書寫江安。

“作家們的生活空間通常是相當有限的,生活在哪里就熟悉哪里,只能寫哪里。”魯迅文學獎得主、作家石一楓談到,在人們生活的當下也在變成歷史。尤其在快速變化的當下,很多概念都在不斷地翻轉。對于寫作者來說,要認識到即便當下很短促的東西,其實都是歷史。他也希望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把歷史維度變長一些,寫出一點新發(fā)現。

吉林省作家協會主席金仁順,用“歷史的膠囊”來形容自己在李莊和江安的感受。她聯想到,當年戰(zhàn)火紛飛的時候,那么多人順著水路和陸路來到這里,李莊就像一個手,握住了那些人,保留了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這就像歷史膠囊一樣,有個緩釋的過程。隨著越來越多文人的到來,這個緩釋過程會越來越延長。

《十月》主編陳東捷認為,寫作本身就是在處理時間和空間這兩種維度的關系。歷史和現實也是相互勾連、打通的。對于地方書寫,本地作者也需要帶著一種“異鄉(xiāng)人”的眼光,跳出個體經驗的束縛。

合影

合影

讓“人”與歷史產生化學反應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沈念表示,從李莊到江安,看了很多古建筑和民居,聽了很多文化名人的故事,感覺喚醒了自己的歷史記憶。他結合希臘神話分析了歷史和記憶的關系:“并不是所有的記憶都是歷史,但歷史必定是在記憶里選擇產生的?!?/p>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哲貴認為,今天的這個題目,圍繞阿來的作品來討論最合適。他的《塵埃落定》和《云中記》,都很符合“歷史記憶和地方書寫”的范疇。前者寫的是歷史,后者寫的是當下。在《塵埃落定》中回避的一些問題,阿來在《云中記》中都得到了回答,類似像地方和世界的關系等這樣的問題。

作家劉汀來自北方,這次到江安來,讓他認識到自己最早對南方的想象,和現實的體驗是非常不同的。就比如在夕佳山民居,走到那個屋子才能想象到古人生活在怎樣的光線里。他認為作家們的書寫,不光應該有文學書寫,還應該有一點一滴的生活書寫。

作家蘇滄桑近年都在書寫傳統文化相關的題材。在她看來,作家筆下要有一個“人”,有一個“我”,與歷史記憶發(fā)生化學反應。我們一定要鉆到歷史的縫隙里,用的想象力和思考,和記憶發(fā)生強烈的化學反應。

作家趙依表示,今天很多人發(fā)言自帶地理坐標,這其中本身就有地方性和世界性的對話。我們在書寫地方性的時候需要學會找到自己的“他者”。來自北京的作家孟小書表示,“歷史”和“地方”這兩個詞,在年輕一代的作家作品中特別匱乏,很多人的城市經驗也比較同質化。

作家傅小平表示,今天這個主題,對寫作者來說,就是如何處理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昨天參觀民居,到后來有些感傷,曾經富甲一方的黃氏家族,最后也散落到四面八方。這就考驗一個寫作者,如何處理歷史和當下的流變。一個作家如何激活他的地方記憶,賦予它現代議題和當代性,也是一種挑戰(zhàn)。作家蕭耳本職是媒體人,她則聯想到電影《長江圖》的故事性和傳奇性、寫作者對于“遠方”的想象等等。

《十月》副主編宗永平提到,今天一提到傳統,往往是繼承了什么,而在當下的書寫也是有意義的。十月文學獎最年輕的獲獎作家李唐也來自北京,他試圖通過文學探討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如何能在地方書寫和地域性上找到新的可能性。

重塑歷史文化資源,促進城市發(fā)展

作為本土作家,如何更好地書寫當地文化?宜賓作家劉大橋表示,寫作者最終要回到“看山是山,看水就是水”的境界。如何把歷史記憶和個人經驗轉化為人文經驗,是基層寫作者需要考慮和突破的。

同為宜賓作家杜陽林認為,記憶是過往的事實與沉淀,是經過了個人或集體的情感篩選與強化,其聚焦變形的過程成為一種升華,起關鍵作用的是記憶者本人的情感催發(fā)。文學的傳統之一就是書寫記憶,明末張岱的《西湖夢尋》、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及現當代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是記憶書寫的典范。他還表示,江安縣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但地方政府不能一味沉迷于歷史文化,要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形態(tài),進行轉化、翻進和再生,與市場對接,成為新的文化項目、新的文旅項目,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和城市的發(fā)展。

在簽約儀式上,江安縣委書記李強表示,十月年度文學論壇永久落戶江安,將幫助挖掘江安文化,支持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經濟建設和文化事業(yè)共同發(fā)展。“六年前十月文學獎落戶李莊,六年后我們在江安攜手,文學論壇永久落戶江安,這是非常稀缺的帶有唯一性的平臺,必將為江安的文化發(fā)展做出貢獻,也是作家們走進現實、走進生活、走進江安的一個載體?!?/p>

北京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康偉表示,中國劇專作為中國戲劇學院的前身,在中國戲劇發(fā)展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此走出的謝晉、張瑞芳等大批著名戲劇藝術家對中國戲劇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笆挛膶W論壇永久落戶江安之后,這里每年都會匯聚全國最具創(chuàng)造力和影響力的作家,在橙山竹海間暢談文學話題。作家們走進江安、體驗江安、書寫江安,必將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新篇章。”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