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蘇博新展:“詩意江南二月鷂”里的風箏世界

風箏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在古代被稱為“紙鳶”、“紙鷂”、“鷂子”等。

風箏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在古代被稱為“紙鳶”、“紙鷂”、“鷂子”等。唐以前,風箏的功能主要是測量、通信等軍事方面的。唐以后,放風箏變成了一項娛樂活動。風箏的造型舊日主要有像鷹的鳶或鷂、燕子等,后來又發(fā)展出人物、鳳凰、龍頭蜈蚣長串風箏等,到現代更是花樣繁多不可勝數。

清明節(jié)放風箏,一是人們認為可以除病消災,求太平,祈好運;二是古人認為春天陽氣上升,最適合放風箏。澎湃新聞獲悉,4月4日(清明節(jié)氣前后),“詩意江南,二月鷂”將在蘇州博物館忠王府庭院內展出,帶領觀眾走進一個風箏的世界。

十里平蕪響鷂鞭,人家插柳禁寒煙。

樓船簫鼓乘春景,畫出江南杏雨天。

這是清代蘇州人袁學瀾竹枝詞里描繪的清明時節(jié)姑蘇城的風俗民情。

游春賞景的人間煙火氣息中,仿佛傳來江南水鄉(xiāng)的舊日童謠:“正月鷂,二月鷂,三月放個斷線鷂?!?/p>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小風箏有著悠長的歷史

風箏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在古代被稱為“紙鳶”、“紙鷂”、“鷂子”等。

風箏的發(fā)明緣于古人對飛行的向往,據《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闭f的是墨子曾用3年時間發(fā)明出一種飛行器“木鳶”,可惜一天就壞了。

東漢以后,出現“紙鳶”,當是現在所指的風箏。

在唐代,“風箏”這一詞語指的是風鐸,一種風鈴,風吹過則響聲如箏。大約五代時期,人們開始用風箏來稱呼紙鳶。

明陳沂《詢芻錄·風箏》曰:“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p>

因此,此時的風箏多指的是能發(fā)聲的哨口類風箏,而紙鷂或紙鳶則是無聲的。到了明代,紙鷂、紙鳶與風箏則無有區(qū)別了。

再后來,風箏便成為了統一的稱呼。另外,唐以前,風箏的功能主要是測量、通信等軍事方面的。

春天娛樂健體、清目敗火就屬玩風箏

唐以后,放風箏變成了一項娛樂活動。

放風箏可以強身健體,尤其是對小孩子的成長很有利,唐代詩人唐采《紙鳶賦》曰:“代有游童,樂事末工。飾素紙以成鳥,像飛鳶之戾空?!鼻甯叨Α洞寰印吩娫唬骸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此外,如宋代李石著《續(xù)博物志》記載:“今之紙鸞,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望視,以泄內熱?!闭f的是孩童放風箏有助于去熱敗火;清富察敦崇《燕京發(fā)明記》曰:“兒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狈棚L箏有助于兒童眼睛視力的發(fā)展,可以明目。

祈福驅邪,風箏也可以

在民間,人們認為放風箏可以祈福、驅邪。

宋代以后,放風箏逐漸變成了春天清明節(jié)的習俗。明清時期,關于清明放風箏的文獻就更多了,如明代《永平府志》載:“清明時節(jié)家家樹秋千為戲,閨人樹子兒賭勝負,童子用紙為風鳶引繩而放之?!鼻迮藰s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

清明節(jié)放風箏,一是人們認為可以除病消災,求太平,祈好運;二是古人認為春天陽氣上升,最適合放風箏,《清嘉錄》記載:“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p>

“斷線鷂”的民間說法是放風箏可以祛除晦氣,在風箏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將風箏施線放到高處,之后剪斷手里的線,“晦氣”就隨風箏飄逝而去,故名之。

所以,《紅樓夢》里,李紈對放風箏的林黛玉說:“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你更該多放些,把你這病根都帶了去就好了。”

看風箏“七十二變”

風箏的造型舊日主要有像鷹的鳶或鷂、燕子等,后來又發(fā)展出人物、鳳凰、龍頭蜈蚣長串風箏等,到現代更是花樣繁多不可勝數。

風箏上多彩繪蝙蝠、如意云紋、龍鳳、鯉魚、仙鶴、烏龜等吉祥物,也是人們用來表達祈福順遂的愿望。還有,傳統風箏也是一種富于裝飾性的工藝美術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海報

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清明節(jié)氣(2021年4月4日)前后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忠王府庭院內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