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自古風物清嘉,在江南煙雨氤氳中,書香綿延,世澤久長。尤其是明清兩代,藏書刻書家層出不窮,高峰迭起,如錢謙益絳云樓、瞿啟甲鐵琴銅劍樓等,皆獨步一時,翹楚書林。
澎湃新聞從蘇州圖書館獲悉,3月16日,“冊府千華——蘇州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對外展出,“冊府千華”系列展覽是目前國內(nèi)最具影響力的專業(yè)古籍展覽,這次展覽,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蘇州圖書館(蘇州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常熟市圖書館、吳江區(qū)圖書館、蘇州博物館、吳中區(qū)圖書館、常熟博物館等古籍收藏單位合辦。
展覽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吳刻最善”,介紹蘇州刻書的歷史與成就;第二部分“吳門縹緗”,展示蘇州市各藏書單位收藏的珍貴古籍;第三部分“吳韻流長”,介紹十家重點藏書單位開展的古籍保護工作。
蘇州號稱文獻淵藪,是我國古代藏書、刻書中心之一。明清兩代,閶門、觀前街一帶,書坊林立,現(xiàn)在能找到名字的書坊就有幾百家之多,所刻之書更是難計其數(shù)。而且蘇州所刻之書,以??本珜徶Q,雖然價錢高,卻深得讀書人的喜愛。明代藏書家胡應(yīng)麟就說:“凡刻之地有三,吳也、越也、閩也。……其精吳為最,其多閩為最,越皆次之;其直重吳為最,其直輕閩為最,越皆次之?!?/p>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蘇州圖書館5部古籍入選,包括明前期刻本《賈誼新書》三卷、明崇禎七年程應(yīng)祥刻鈐印本《印范》一卷、明萬歷四十五年刻鈐印本《蘇氏印略》三卷、清初蒂古堂刻鈐印本《胡氏篆草》一卷。蘇州圖書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達124部,在江蘇省內(nèi)僅次于南京圖書館,位居全國同類圖書館前列。
蘇州博物館藏《大隨求陀羅尼經(jīng)咒》
此外,蘇州博物館圖書館所藏中文古籍有10萬余冊(含卷軸、冊頁等),大部分屬于民國以前(1911年前)的線裝刻本及稿、抄、校本,雖不云多,亦可曰精善,尤其是佛教經(jīng)卷、地方文獻、碑帖拓片、名人手稿等,均為極富特色的館藏佳品。在2007年開展的全國古籍普查工作中,蘇州博物館有56種古籍入選全國珍貴古籍名錄、127種入選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其中不乏歷史文獻性、學術(shù)資料性、藝術(shù)代表性俱佳的珍品。其中,五代泥金寫本《妙法蓮華經(jīng)》、北宋寫本《佛說天地八陽經(jīng)》、北宋刻本《金光明經(jīng)》等56種古籍,先后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展覽海報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姑蘇繁華圖》中的書坊
第一部分“吳刻最善”
如果按照刻書機構(gòu)分類,古籍大致可分為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寺觀刻本幾種類型。蘇州的官署,自宋代至清末,都有刻書。比如杜甫詩集,它最早的刻本,就是蘇州郡守王琪所刻。
目前,蘇州官刻最早的實物,是瑞光塔出土的宋咸平四年(1001)所刻《大隨求陀羅尼經(jīng)咒》,現(xiàn)藏蘇州博物館。蘇州官刻比較常見的,當屬江蘇書局所刻各種書籍。江蘇書局同治七年(1868)設(shè)立,前后持續(xù)三十年,總計刻書一百余種,另外還接收他人所贈書板幾十種。
江蘇書局刻《通鑒外紀》
江蘇書局刻《續(xù)資治通鑒》雕版 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 藏
私刻本,又稱家刻本,是由學者和藏書家主持,以流傳善本、保存親友著作為目的而刊刻的書本。
蘇州私家刻書極其常見,自宋至清,有幾百家之多。特別是明正德以后,私家刻書盛行復(fù)古之風,翻宋、影宋成為時尚。像明吳元恭《爾雅》、袁氏嘉趣堂《文選》、東山王延喆《史記》、徐氏東雅堂《韓昌黎集》、趙均《玉臺新詠》,清張士俊《澤存堂五種》、毛氏汲古閣《說文解字》、繆曰芑《李翰林集》、黃丕烈《士禮居叢書》、顧廣圻《列女傳》、汪士鐘《儀禮疏》等,都精美絕倫,與宋刻本惟妙惟肖。
吳元恭翻宋本《爾雅》
蘇州私家刻書數(shù)量最多的,是常熟毛氏汲古閣。自明末至清康熙,總計刻書六百余種,板十萬余片。代表性刻本有《十三經(jīng)》《十七史》《津逮秘書》《六十種曲》等。
毛氏汲古閣刻范成大《吳郡志》
坊刻本是書商為了盈利而刻印的書籍。蘇州歷代書坊也有數(shù)百家之多,著名的有掃葉山房(后移至上海)、書業(yè)堂、綠蔭堂、寶翰樓、大觀堂等。它們刻書往往冠以金閶、蘇州之名。
金閶大雅堂、五雅堂刻《繪事備考》
由于書坊數(shù)量龐大,競爭激烈,康熙十年(1671),蘇州書業(yè)就成立行會組織——崇德公所進行管理。這在全國也是極為罕見的。
《吳縣為重建書業(yè)公所興工禁止地匪借端阻撓碑》拓片 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 藏
蘇州書坊刻書從數(shù)量來講,以洞庭席氏掃葉山房為第一。從乾隆至民國,掃葉山房一共刊印書籍數(shù)千種,享譽全國。歷代書坊刻書,無有出其右者。
上海掃葉山房兌書券
掃葉山房商標
蘇州寺觀刻書也不少,靈巖山寺、虎丘山寺、報恩寺、磧砂延圣院、鄧尉山圣恩寺、常熟破山興福寺、穹窿山上真觀、玄妙觀都有刻書。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甪直磧砂延圣院所刻《磧砂藏》。該藏共591函,6362卷,輯錄佛經(jīng)1512種,中有版畫3700余幅,宋嘉定九年(1216)開始雕刻,元至治二年(1322)左右完工,前后歷時一百余年。
《磧砂藏》精美版畫
第二部分“吳門縹緗”
第二部分總共展出古籍150部,都是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的珍貴藏品,平時難得一見。宋刻毛抄、活字套印、名家手稿,悉數(shù)登場。150部書,分為兩期,第一期為珍貴古籍展示,第二期為蘇州刻本展示。其中第一期展示的珍貴古籍包括明刻本《呂氏春秋》二十六卷、馮桂芬《說文解字段注考正》稿本、明刻本《歷代君鑒》五十卷等。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明弘治十一年(1498)李瀚刻本。此書看似其貌不揚,其實據(jù)元至正刻本翻刻。卷二十六末有“弘治十一年秋河南開封府許州重刊”識語,造假者往往把它挖去,冒充元刻本,有不少人因此上當。葉德輝就說:“近人藏書家往往為其所欺,惟仁和丁氏《善本書室藏書志》于李瀚刻本揭破其偽。”
吳中區(qū)圖書館藏李瀚刻《呂氏春秋》
《孝經(jīng)今文音義》一卷《論語音義》一卷《孟子音義》一卷,又簡稱《三經(jīng)音義》,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
上世紀六十年代,蘇州圖書館館員們在副館長許培基的帶領(lǐng)下,冒著風險,在廢品站蹲守一兩個月,揀回古籍、圖書及期刊3272斤,《三經(jīng)音義》就在其中。毛氏汲古閣影抄宋本,俗稱“毛抄本”,紙質(zhì)潔白,墨如點漆,一筆一畫,與宋本無異,素有“半部宋版”之稱。
《孝經(jīng)今文音義》一卷
《論語音義》一卷
《孟子音義》一卷 蘇州圖書館 藏
馮桂芬《說文解字段注考正》稿本。馮桂芬(1809—1874),字林一,號景亭、懁叟,晚年自號鄧尉山人。清吳縣人。道光二十年(1840)榜眼。馮桂芬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精通小學、算法、天文。主張變法圖強,提倡采西學,制洋器,籌國用,改科舉。晚歲遷居木瀆,即家開局,修纂同治《蘇州府志》。
馮桂芬小像
馮桂芬此書旨在糾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文之失,書中朱文批點,是他的孫子馮世澂所為。
蘇州圖書館藏稿本《說文解字段注考正》
《歷代君鑒》五十卷,明景泰四年(1453)內(nèi)府刻本。此書由明代宗朱祁鈺主持編纂,開本闊大,紙墨精良,具有明顯的經(jīng)廠本特征,卷端鈐有司禮監(jiān)“廣運之寶”朱紅大印。
蘇州圖書館藏經(jīng)廠本《歷代君鑒》
《史記》一百三十卷,明嘉靖四年至六年(1525—1527)王延喆刻本。王延喆,字子貞,號林屋,是蘇州東山人,大學士王鏊的長子。王延喆所刻《史記》,底本來源于宋本,刊印精美,頗受藏書家青睞,俗稱王本。
清初文學家王士禛在《池北偶談》中曾記載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書商拿著宋本《史記》上門來賣,王延喆裝作有意購買,請書商將書留家一月以鑒定真?zhèn)?。書留下來之后,王延喆馬上招集工人,照著宋本摹刻起來。一月期限已到,書也刻成,書商前來取書,王延喆將摹本交給書商,書商竟不能辨別。足見其工藝之精。
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藏王延喆刻《史記》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來氏寶印齋刻鈐印本。此書稀見,內(nèi)封有漢佩剛卯、嚴卯仿偽印記,獨具一格。作者自稱,“夾連四綿紙墨刷,珊瑚朱砂印色覆印”“絕無模糊欹邪破損,敢懸都門,自方《呂覽》”。此書是已故書法家瓦翁先生所贈。
蘇州圖書館藏《宣和集古印史》
《古今圖書編》一百三十四卷,明抄本。存九十一卷。南潯蔣氏《傳書堂書志》著錄此書,云“未刊時之清稿本”。另有刻本傳世,為一百二十七卷。
蘇州圖書館藏《古今圖書編》
《容齋隨筆》十六卷《續(xù)筆》十六卷,南宋嘉定五年(1212)章貢郡齋刻本。此書為蘇州圖書館的鎮(zhèn)庫之寶,流傳至今已八百余年。曾經(jīng)流落日本,后為荊州田潛購回,后又轉(zhuǎn)賣給武昌徐恕。1920年,張元濟因緣購得此書,將它影印在《四部叢刊續(xù)集》中。
蘇州圖書館藏宋刻本《容齋隨筆》
據(jù)張元濟日記記載,湖州大藏書家張鈞衡聽說張元濟收得此書,次年一月,就找到了張元濟的親家葛嗣澎,請葛氏出面,讓張元濟把此書轉(zhuǎn)讓給他。
張元濟為了讓《四部叢刊》多一些精品,和同人商議后,向張鈞衡提出交換條件,如果張鈞衡能將藏書“無限制”借給涵芬樓影印,這部珍貴的宋版可以原價割讓。張鈞衡得信后,也不拖泥帶水,竟然痛快答應(yīng)了。
大家各取所得,皆大歡喜,留下了一段印書、藏書的佳話。
張元濟先生
《明心寶鑒》,是明代一部非常流行的勸善書,傳入朝鮮、日本后,都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同時,它也是最早翻譯到西方的漢文典籍。1590年,天主教傳教士高母羨在菲律賓獲得此書,將它翻譯成西班牙語,獻給了王子斐利三世。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內(nèi)府太監(jiān)曹玄刻《重刊明心寶鑒》 蘇州圖書館 藏
《太玄經(jīng)》十卷,明嘉靖孫沐萬玉堂刻本。此書也是仿宋刻本中的精品,學者繆荃孫就盛贊此書是“明人翻刻宋刻最善之書”。葉德輝《書林清話》記載,《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就把此書誤定作宋本。
吳江區(qū)圖書館藏孫沐萬玉堂刻《太玄經(jīng)》
《醉古堂劍掃》十二卷,明天啟四年(1624)刻朱墨藍三色套印本。很多人都讀過《小窗幽記》一書,為它的清雅脫俗所折服。事實上,《小窗幽記》正是此書的盜版,因為《劍掃》的作者陸紹珩實在沒什么名氣,書商就造假把作者改成了松江文學家陳繼儒。此書用朱、墨、藍三色套印,正文采用仿竹簡樣式,序跋多用古文篆字,清新素雅,作者的審美品位躍然紙上。
蘇州圖書館藏《醉古堂劍掃》
宋刻本《王狀元集百家注編年杜陵詩史》三十二卷,蘇州圖書館另一個鎮(zhèn)庫之寶。此書遞經(jīng)無錫華夏、昆山徐乾學、泰興季振宜、商丘宋犖收藏,后流入日本。清朝末年,為實業(yè)家周學熙購回,后為蘇州圖書館收藏。
蘇州圖書館藏宋刻本《杜陵詩史》
《歐陽先生文粹》二十卷《遺粹》十卷,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郭云鵬寶善堂刻本。郭云鵬,字萬程,是嘉靖時期蘇州著名的刻書家,刻書甚多且精,計有《曹子建集》《分類補注李太白詩》《歐陽先生文粹》《河?xùn)|先生集》《文章備覽》《編選四家宮詞》等。
常熟博物館藏《歐陽先生文粹》
《吳騷二集》是一部散曲選集,以版畫精美著稱,布景勻稱,人物生動,讀來圖文并茂,賞心悅目。
蘇州圖書館藏明刻本《吳騷二集》
《杜子美七言律》一卷、《孟浩然詩集》二卷,明末閔齊伋、凌濛初套印本。閔氏、凌氏是當時套印技術(shù)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所見的明代套印本,絕大多數(shù)是他們兩家所為。
蘇州圖書館藏閔氏朱墨藍三色套印本《杜子美七言律》
蘇州圖書館藏凌濛初朱墨套印本《孟浩然詩集》
第三部分“吳韻流長”,介紹十家重點藏書單位開展的古籍保護工作。據(jù)悉,此次特展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蘇州圖書館(蘇州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常熟市圖書館、吳江區(qū)圖書館、蘇州博物館、吳中區(qū)圖書館、常熟博物館等古籍收藏單位合辦。展覽將持續(xù)至4月24日。
(本文據(jù)蘇州圖書館、蘇州博物館及相關(guān)古籍資料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