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考古工作者蕭湘帶隊調(diào)查發(fā)掘了長沙銅官窯遺址,發(fā)現(xiàn)諸多破損的瓷器有唐朝人創(chuàng)作、摹寫、燒制在上面的詩句,多年間,蕭湘也一直致力于長沙窯及這些詩句的研究。蕭湘輯長沙窯瓷器上的80余首詩,集為《人間唐詩——長沙窯上的人世煙火》。書中配有瓷器的圖片即上面燒制的詩文的闡釋,將那些已經(jīng)湮滅于歷史長河中、已經(jīng)模糊不辨的唐時煙火人世,重新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
最近,澎湃新聞專訪了蕭湘。蕭湘是湖南湘潭人,1978年度長沙銅官窯遺址考古發(fā)掘工作領(lǐng)隊。著有《唐詩的棄兒》《中華彩瓷第一瓷——唐代長沙銅官窯實錄》等。
燒制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文字的長沙窯瓷壺
在湘江東岸的河濱與山丘之間綿延十里的銅官鎮(zhèn),是唐代長沙窯的窯址區(qū),千年前,這里熊熊的爐火將它燎燃為唐代最重要的一只民窯,它在初唐開始創(chuàng)建,在安史之亂以后興盛,于五代后逐漸衰落。在陶瓷藝術(shù)史上,長沙銅官窯的瓷器有其獨特的刻花、劃花、鏤刻、堆塑的裝飾工藝,且浸潤著與中原相區(qū)別的楚風,花鳥蟲魚、草木靈獸靈動飄逸,而除了這些裝飾手法外,長沙窯也以其模印貼花和釉下彩繪工藝在陶瓷史上獨樹一幟。
而長沙銅官窯更為獨特的地方在于,這里出土的瓷器上寫有詩句,其中少數(shù)為《全唐詩》所收錄,多數(shù)則為瀚海遺珠,代表著迥異于文人詩的民間一脈,其中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等表白心跡的詩作均真切動人,而諸如“只慮前途遠,開帆待好風”“將軍馬上坐,將士雪中埋”亦昂揚悲壯,是唐代蓬勃的時代氣質(zhì)的民間側(cè)寫。這些詩句由工匠們以并不整飭的、隨意自由的筆觸寫在陶瓷上,陶瓷攜帶著這些詩句曾一度漂洋過海,如千年沉船“黑石號”中,相當體量的瓷器則來自長沙窯,作為唐代最為活躍的商業(yè)性外銷瓷,長沙窯更像是唐文化的使節(jié),在更為廣闊的人群和地域中播散著唐代的文化基因。
書影
“悠悠千載詩瓷事,猶聽濤聲說昔年?!?/strong>
詩詞文獻中曾有兩次關(guān)于長沙銅官窯的重要記載,唐代詩人李群玉在《石渚》一詩中曾描寫了一幅湘江岸邊石渚湖旁長沙銅官窯制瓷的畫卷:“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 煙燭洞庭云。迥野煤亂飛,遙空爆竹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敝奶拼娙硕鸥π兄零~官窯也寫下了《銅官渚守風》,其詩為:“不夜楚帆落,避風湘渚間。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慳。飛來雙白鶴,過去杳難攀?!?/p>
長沙銅官窯今天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qū)丁字鎮(zhèn)石渚湖附近,這座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的窯口,是與浙江越窯、河北邢窯齊名的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之一,有“南青北白長沙彩”之譽。一千多年時間的風雨,早已吹熄滅了長沙窯的爐火,一直到20世紀70、80年代之交,被深埋在地下的窯群才重見天日。
1980年代初,瀟湘(右下方背對者)代表長沙考古隊,向故宮博物院派出的馮先銘、李輝柄等古陶瓷專家介紹情況,并一起做實地調(diào)研。
蕭湘介紹,1956年,一個文物普查小組到這里發(fā)現(xiàn)了離銅官鎮(zhèn)兩公里的一個叫瓦渣坪的地方可能有文物遺存,長沙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幾位老先生就把這里的情況寫了一個調(diào)查報告,報告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的有關(guān)領(lǐng)導,后來故宮博物院的陶瓷專家馮先銘、李輝柄等幾位先生到湖南來復查,并于1957年確定這里有釉下彩。1962年,馮先銘在一篇文章中表示:銅官窯是一座唐代的窯瓷,用這里發(fā)現(xiàn)的壺的器型和流傳與記載中的唐代器型比較,是一致的,所以確定銅官窯的時代是唐至五代。
1978年,蕭湘擔任長沙銅官窯遺址考古發(fā)掘工作領(lǐng)隊,開始對這里系統(tǒng)性地進行發(fā)掘,談到當時的機緣,蕭湘說:“上世紀60年代,長沙市有23處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所有的革命文物當時都由毛主席革命保護辦公室管理。1972年發(fā)掘馬王堆以后,就有了要保護歷史文物的觀念,于是我就被派到這個崗位上來。我是1973年到長沙市保護文物的單位工作的,剛來時我把歷史文物排一下隊,在我心中重要的是岳麓書院、開福寺、賈誼故居、銅官窯這幾個地方。因銅官窯地處農(nóng)村,是沒人管的地方,我們可以來去自由,也不要辦什么手續(xù),跟地方打個招呼就行了,所以我們就決定去銅官窯?!?/p>
而且當時陶瓷學家李知宴先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件銅官窯出土的瓷器上有詩句“春水春池滿”詩句,郭沫若先生曾經(jīng)對這首詩進行過研究,認為這首“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的風味源于六朝《吳歌》中的《子夜四時歌.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衫開?!庇幸环N情景交融的春意。
“春水春池滿”瓷壺
湘江在每年的春天都會漲大水,只能秋天才能去,水清且淺,“我們在一段叫做‘都司渡’的河段發(fā)現(xiàn)了一條已經(jīng)被挖開的窯,兩邊有窯墻有窯底,再加上1962年修堤的時候,工人已經(jīng)把那里挖毀了,兩邊都有斷裂看得很清楚,元和印模就是沿著龍窯遺跡發(fā)現(xiàn)的。我們本著保護的原則,在原來已經(jīng)取土挖開的地方取土,河兩邊的土一擔一擔地擔走,大概開工了三五天,就挖出了一塊磚頭一樣的東西,長11.5cm,厚8厘米,這個馬上引起我們注意,因為一般的磚頭也就五六厘米厚,這個時候我們就叫停了取土,這個地方可能有文物,我們作出方案,決定開一條13米長的探溝,就沿著這個印挖下去,之后就發(fā)現(xiàn)了銅官窯元和三年808年有明確紀年的壺耳?!?/p>
唐長沙窯“元和三年”陶耳范
這第一條探溝就很幸運地解決了這座遺址的紀年問題,蕭湘說:“確確實實是唐代的,文字完整、模范完整的一個壺耳。我們知道銅官窯出過詩,我的目標是希望這里能夠找到詩,我們當時確定了19個窯點(有窯址的地方叫做窯點),后來,綜合成為17個,比如廖家屋或者長坡、瓦渣坪,其中南岸咀這個地方出來的瓷品都比較好,而且彩色的多,還有一個灰坪,灰坪堆積薄,南岸咀堆積厚。因為故宮博物院過來調(diào)查的時候也收集了十幾件器物,我們總要挖到一件比他們好一點的吧,當時就是這種心理。1978年,我們在南岸咀開了一條探溝,南岸咀沒有窯址,有三米多的堆積層,我們把表面層掘開以后,掘到第三層就出現(xiàn)了‘言滿天下無口過’的硯滴(筆插),上面只有這一句詩?!?我那次試掘出土了50多件有詩文的瓷器,其中有些詩文重復,加上后來的幾次發(fā)堀,現(xiàn)有人統(tǒng)計銅官窯出土詩文有一百多首。這次挖掘最終留下標本的文物遺存有1000多件。
除了因為留存大量民間唐詩的這一特點,長沙窯也首創(chuàng)了釉下彩繪、銅紅釉等,長沙窯的發(fā)掘?qū)~紅釉彩的創(chuàng)燒提前了幾百年。唐代釉下彩主要有三種著色劑,其一是以氧化鈷為主要著色劑的青花,其二以氧化鐵為主要著色劑的褐彩與黑彩,其三是以氧化銅或氧化亞銅為主要著色劑的綠彩與紅彩。長沙窯釉下彩瓷器主要是以氧化鐵和氧化銅為主要著色劑,在一件器物上往往幾種顏色同時出現(xiàn)。如下面的這件銅官窯白釉紅綠彩瓷壺,同時呈現(xiàn)紅綠彩,且紅彩鮮亮,因而十分珍貴。
銅官窯白釉紅綠彩瓷壺
長沙銅官窯上的詩句:清麗可喜、蓬勃樂觀
揚之水評價長沙銅官窯的詩句時說:銅官窯瓷器上的詩詞以一片草色青青,綠了春池,綠了行腳,是“花舞大唐春”的時代里一縷明亮的春色。
采訪中,蕭湘介紹他將銅官窯瓷器的題材分為八類,分別為政治、宗教、愛情、禮儀、離別、教化、經(jīng)商、死亡,其中也有言志的,有表現(xiàn)理想的,也有歌頌不同季節(jié)的,還有反省死亡的,經(jīng)商的詩也比較多。另外,按年齡段也可以來分類,少年就寫關(guān)于讀書的詩,青年就寫戀愛的詩,中年就是寫發(fā)展事業(yè)的詩,老年就講死亡和人生的詩。
但是不同于一般的文人詩,長沙窯的詩很少是控訴人生和表現(xiàn)苦難的,即沒有太多沉郁的情緒,即便是寫作商旅之人的流離和分別,也寫得直白坦蕩,沒有太多千回百轉(zhuǎn)的愁思和隱喻,如長沙窯瓷器上寫的“寒隨今夜走,春緣主人來”“只慮前途遠,開帆待好風”。
“黑石號”沉船中發(fā)現(xiàn)的長沙窯瓷器
這種詩文的情緒取向和銅官窯的瓷器的性質(zhì)有關(guān),它們作為商品瓷,需要帶給人某種激勵或者一些歡樂的情緒,如果詩文內(nèi)容太悲傷,則顯得不吉利。另一方面,長沙窯興盛的年代正值唐代安史之亂以后,蕭湘解釋:“不安全感是當時社會的普遍情緒,所以需要被鼓勵,也少談及政治,多一些生活中的煙火氣息。”
而關(guān)于銅官窯瓷器題詩的內(nèi)容及風格,蕭湘談道,中唐時期有“元和新變”,也有“新樂府運動”,“銅官窯詩的整體風格,我覺得是受到這些詩歌運動的影響,這些瓷器的年代從元和一直到咸通,上面的詩歌也是承續(xù)了樂府傳統(tǒng),很直白通俗?!?/p>
唐宋時期的壺類,是指接近近代茶壺、酒壺式樣的、大腹、裝管狀流的、有把手(或提梁)的容器。唐以前,自殷周時代沿襲下來的壺的形制卻并非如此,兩者最主要的區(qū)別是傳統(tǒng)的壺沒有把手和管狀流 。唐代壺類器物形制多樣,于功能上也有較大差異,唐代的壺按照傳統(tǒng)的叫法大概有以下幾種:注壺、唾壺、雙龍柄壺、皮囊式壺、盤口壺、雞首壺、穿帶壺、扁壺。
唐代皮囊式壺
其中雙龍柄壺器形獨特,天津地區(qū)曾發(fā)現(xiàn)一件傳世的雙身龍柄壺,底陰刻“此傳瓶,有□”,表明當時此類器物可能稱為傳瓶。一件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件銀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壺是皮囊式壺的代表。
《唐代長沙銅官窯址調(diào)查》中寫道在長沙銅官窯中實用器物發(fā)現(xiàn)較多,有八百多件,包含壺、碗、盤 、罐、唾、盂、碟、杯、洗、燈、爐、燭臺、枕、器座等等,但是《人間唐詩》中寫了詩句的器具主要有“多棱短流注壺”和碟與枕這三種器型,大多數(shù)的詩句并沒有燒制在上文所述的唐代最別致的器型中。
天津博物館 傳瓶
對此,蕭湘解釋道:“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瓷器上的詩就是起裝飾作用的,是用中國書法四豎排書寫的,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70多首詩較為完整的詩中,只有一首不是四行排列的。器物要寫詩必須要有空間,所以只有大型器物上面才有空間題詩,也就是說瓷器上題詩是受器物的限制的,詩卻不一定和器物的用途相適應。多年前,文物社要求我們寫報告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碟、壺、枕頭三種類型提詩較多。只有一件硯滴上寫了‘言滿天下無口過’,這句詩,我認為題詩的人是想表達言論自由?!?/p>
在詩句出現(xiàn)最多的三種器型中,枕是最特別的,我們來看下面的這兩首詩:“熟練輕客軟似綿,短衫披帛不?緶。蕭郎急臥衣裳亂,往往天明在花前”;“日紅衫子合羅裙,盡日看花不厭春。更向妝臺重注口,無那蕭郎慳煞人”。前者浮艷,后者懷春,都是艷情詩的一脈。對此,蕭湘說:“枕上的詩和壺上的詩是有區(qū)別的,枕上的詩是在相對隱私的情境下欣賞的,而壺上的詩,會因不同的用途而進行區(qū)別,家庭、旅館、飯鋪、妓院,按用途不同,這些現(xiàn)代看來比較通用的詩也會進行甄別?!?/p>
寫有艷情詩的瓷枕
蕭湘
【對話蕭湘】
澎湃新聞:《人間唐詩》書中也收入了京杭大運河中發(fā)現(xiàn)的器物也寫有唐詩,所以在瓷器上寫唐詩在唐代時長沙窯是否是個案,還是別的窯口出土瓷器也有寫有詩句的現(xiàn)象?
蕭湘:到今天為止,這樣大批出現(xiàn)唐代詩句的只有長沙銅官窯,唐代瓷窯題寫詩文的只有銅官窯這處窯址,其他的窯址很少有詩句,但唐以后宋代磁州窯,吉州窯等都繼承瓷器題詩的傳統(tǒng),提高了瓷器的審美價值。
澎湃新聞:長沙窯瓷器上的詩有名家作品或者改寫自名家的作品,如賈島的、張氳的。還有的似乎是民間流傳的一些有打油詩意味的句子,屬于“集體創(chuàng)作”的作品,那么現(xiàn)在是否能考證出這些詩的作者是誰?是一般的匠人還是有創(chuàng)作者?
蕭湘:我覺得,這個詩絕不是窯工,甚至不是作坊主創(chuàng)作的,他們不可能有這樣的水平,銅官窯上的詩文跨度幾百年,工匠不太可能的,我覺得還是文人為主,至于有沒有窯工做到瓷器上去,可能有,我舉出兩個例子,我去醴陵都看過,他們都是描在一張紙上再貼上去。事實上我們也并沒有弄清楚,到底是一批什么人在做,安史之亂有這么多文化人流浪到這里來了?畫是專業(yè)畫家們到這里畫的?
澎湃新聞: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寫在瓷器上的筆畫有些粗糙隨意,沒有太考究,這是為什么?
蕭湘:為什么很多銅官窯上的畫和字看上去不太好呢?很簡單,我們看到的都是廢品,好的都成為商品流通出去了。一開始說這是窯工創(chuàng)作的詩,其實窯工沒有這個水平。銅官窯幾十上百首詩,一首詩最多重復發(fā)現(xiàn)的有二十三首,像“一別行千里”這一首就重復比較多 。 “言滿天下無口過”那個字寫得還比較好,其實我的看法和根據(jù)現(xiàn)在的發(fā)掘情況來看,南岸咀可能是有一個作坊專門搞瓷器書法,有這么一個愛文化的窯主,他雇請了幾個人專門來搞這個事情。可能有分工,至少是有的寫詩的,有的畫畫的,有的是專門做廣告的,現(xiàn)在這三類是很明顯,廣告瓷太多了,當時長沙銅官窯就有競爭,要創(chuàng)造名牌,要講究質(zhì)量,甚至有資本主義這些價值觀。
所以我認為,長沙窯詩句就是民間文人與士大夫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民間文人包括賬房先生、私塾先生,窯工不行。絕對是有模板的,是文人收集了以后再和民間文人結(jié)合,你比如那首詩, “題詩安瓶上”那首詩,就不是文人寫的,質(zhì)量不高。另外,因為釉水和這個調(diào)色劑是很難弄的,還有一個燃燒過程,氧化過程。
“一別行千里”瓷壺
澎湃新聞:長沙地區(qū)一直有底蘊深厚的古楚文化,您的書中和歷史材料中也可見銅官窯花鳥畫還是有一些“楚風”,但是詩歌的內(nèi)容似乎是比較中原地區(qū)的那種主流審美和價值觀念的,沒有太多楚地那種天馬行空和浪漫?
蕭湘:我們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白居易也是兩千多首詩只選了一首詩,可見挑選之嚴格,要適應市場,所以這些詩的韻腳、風格以北方為主,不是我們本地的,至少不是我們湖南省的。
長沙窯磁盤上的花紋
唐長沙窯“此是飲瓶不得別用”褐綠彩摩竭云紋瓷壺
澎湃新聞:可否介紹幾首讓您印象深刻的、顯示出一種唐代的精神氣質(zhì)文化氣質(zhì)的作品?
蕭湘:現(xiàn)在大家都說的那首“君生我未生”,這首詩現(xiàn)在都認為是一首愛情詩,我有個朋友說,你們不要這樣去做解釋,這就是老牛想吃嫩草。我說我不同意你這個觀點,我覺得首先雙方是絕對平等的,如果說是老少輩的話,這兩個人也是平等的,在以男性為中心的這個社會下,女子是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不可以對話不可以商量,這首詩最可貴之處,宣傳男女平等。相應的,“二八誰家女”那一首,也是同樣的思想,自我表達、自主意識很強的,對美的張揚,希望意中人能喜歡我,這不是男尊女卑。
另外像表現(xiàn)唐人的那個“白玉非為寶”那首詩,“忽起自長呼”的那首詩,還有“男兒大丈夫”以及“莫慢愁酤酒,懷中自有錢”“心中萬事有,不愁手中無”等等,這些都是表現(xiàn)當時的人的追求,很明確是追求知識和財富,是比較正能量的,有一種文化自信。
“二八誰家女”瓷壺
澎湃新聞:長沙窯的興盛在安史之亂以后,我們知道杜甫等詩人在安史之亂以后詩風都變得沉郁,但是長沙窯的詩歌中好像沒有太多寫作時代的亂離,仍有一種遠離政治中心的民間的那種達觀和個人化的情感體現(xiàn)。您怎么看?
蕭湘:這是新樂府運動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和杜甫的詩風不一樣,和李白的詩風有點接近,而且應該是東漢民歌、樂府民歌沿襲發(fā)展下來,我認為是這樣的,是新樂府運動的產(chǎn)物,新樂府運動就是宣傳這一些,輕松、直白,而且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意境,有點那個味道就行了。
澎湃新聞:1986年李輝柄將唐代瓷窯分南、北系統(tǒng)分別介紹,其中南方五大青瓷窯包括越窯、婺州窯、壽州窯、岳州窯、洪州窯,北方白瓷窯包括邢窯、定窯、鞏縣窯、密縣窯、山西平定窯、渾源窯,“一青一白”兩大瓷窯系統(tǒng)并駕齊驅(qū),這種瓷器生產(chǎn)格局一直延續(xù)到五代時期?!澳锨啾卑住贝笾驴梢愿爬ㄌ拼拇蓸I(yè)格局。長沙窯在古籍中也并未被列為名窯,在唐代大致“南青北白”的瓷業(yè)格局中,長沙窯的地位是如何的?
蕭湘:中國的陶瓷史上,一般把唐代的瓷窯分南北兩個系統(tǒng)分別來講,即南青北白,南邊以越窯為主,北邊以邢窯為主,這是兩個大的體系,長沙窯一直被認為是民窯,1956年57年的調(diào)查和銅官窯被發(fā)現(xiàn),我覺得是揭開了新的一頁。彩瓷之前只知道有唐三彩,認為中國五彩瓷的出現(xiàn)是在宋代到明代。馮先銘也寫到長沙窯最讓人震驚的地方就是長沙窯有三色彩瓷,其實在唐代的詩句“湘瓷泛輕花”就記錄了,后來李輝柄先生也承認了長沙窯是釉下多彩發(fā)源地。
澎湃新聞:我們知道了長沙銅官窯是中國古代釉下多彩工藝的發(fā)源地,創(chuàng)燒了銅紅彩,有詩句的瓷器中,詩句是寫在釉上還是釉下,是否有賴于這種色彩工藝的發(fā)展?
蕭湘:詩文首先是為了裝飾瓷器,是為了美化瓷器的,這些詩絕大多數(shù)是寫在釉下的,有的題記一兩個字的是寫在釉上面的。銅官窯的銅紅釉和畫作中出現(xiàn)的釉里紅,是我國瓷器技術(shù)史輝煌的創(chuàng)造。
澎湃新聞:除了寫詩句的瓷器,您書中還收了很多有繪畫的瓷器,您可以舉例談一下長沙窯出土瓷器的繪畫的內(nèi)容和風格嗎?以及其中比較有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的?
蕭湘:可以,我也想談談這個事情,長沙銅官窯瓷器上面的這個美術(shù)作品,從表現(xiàn)手法來說,有寫意畫、寫生畫、模印畫、還有刻紋畫,國外風情畫,畢克官先生認為還有漫畫;從題材來說,花鳥為主,人物動物次之,人物畫有歷史人物畫,還有傳說的龍鳳神物,還有宗教畫,塔樓建筑畫;從繪畫對象來說,有宮廷的,民間的,多民族的和國外的,形象與意境有的有很高水平,現(xiàn)實題材的胡旋舞,舞姿唯妙唯肖,歷史題材的巾舞和伊恒吹笛圖,以及竹林七賢圖,是我國繪畫史極為重的史料。
青釉綠彩塔紋壺
今天的長沙銅官窯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