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70年代的美國黑人攝影師,用相機發(fā)起藝術與社會的運動

近日,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合作:Kamoinge工作室的攝影師們”,以百余幅作品展現(xiàn)成立于上世紀60年代的黑人攝影師團體的成果。

近日,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合作:Kamoinge工作室的攝影師們”,以百余幅作品展現(xiàn)成立于上世紀60年代的黑人攝影師團體的成果。“Kamoinge”意為“一群共同行動的人”,他們互相學習,用相機記錄了美國黑人的群像,并見證了黑人民權運動、藝術運動等事件。他們的照片不只是對于社會的紀實,有時還表現(xiàn)出抽象與超現(xiàn)實主義,這在攝影未被廣泛視為藝術形式的當時非常難得。

1973年,14位紐約攝影師鉆進了曼哈頓西18街的一間攝影工作室,在一架哈蘇相機前擺好姿勢,拍攝了一張群像。這張照片的作者是安東尼·巴博薩(Anthony Barboza),他也出現(xiàn)在畫面中,微笑著看向鏡頭。

“我還記得我把光線調好,然后我的助手拍下了這張照片,”巴博薩回憶道,“這是一張全家福。就是這么回事?!?/p>

Kamoinge工作室成員合影,圖: Denis Y Suspitsyn/Anthony Barboza

Kamoinge工作室成員合影,圖: Denis Y Suspitsyn/Anthony Barboza

照片展示了Kamoinge工作室的成員們,這是一個成立于1963年的黑人攝影師團體,他們用相機記錄哈萊姆區(qū)的黑人文化、爵士音樂會、黑人民權運動和反戰(zhàn)運動,還為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者馬爾科姆·X(Malcolm X)、爵士樂演奏家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等人拍攝肖像。

近日,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合作:Kamoinge工作室的攝影師們”(Working Together: The Photographers of the Kamoinge Workshop),展現(xiàn)該團體的100余張攝影作品。展覽將持續(xù)至3月28日。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社會動蕩期,就如眼下我們所面對的一樣,”惠特尼策展人凱利·斯普林格(Carrie Springer)說道。“觀看他們如何將社群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核心,在此時此刻是鼓舞人心的。他們的工作關注藝術在群體中所具備的力量?!?/p>

?《雙低音》,下東區(qū),詹姆斯·鮑德溫,1972

 《雙低音》,下東區(qū),詹姆斯·鮑德溫,1972

Kamoinge由14位紐約攝影師組成,他們交流技巧,評論彼此的作品。他們選擇“Kamoinge”為名,這個詞語在肯尼亞基庫尤語中意為“一群共同行動的人”。從鄰居到巨星,通過描繪黑人群體,他們講述了黑人故事,并見證了當時黑人藝術運動的興起?,F(xiàn)年84歲的團體成員阿德格·高云斯(Adger Cowans)始終相信,這個團體比起局外人更能展現(xiàn)黑人生活的真相。他們的目標一直是“從積極的角度展示人的面貌”。

“當我不在工作室拍攝商業(yè)照片時,我就會扛起相機走上大街,并用上我從團體其他成員那里學到的知識,”巴博薩說道,“我們都是互相學習。他們是我最重要的導師?!?/p>

通過批評、辯論,團體成員互相支持。他們有時結隊而行,有時又單槍匹馬,“我在空余時間為許多黑人藝術家和音樂人拍攝了肖像,”巴博薩說道,“21歲的時候我拍了邁克爾·杰克遜,此外還有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和戈登·帕克斯(Gordon Parks)。”

在最初的14名成員中,如今還有9名在世,在紐約生活和工作,其中包括比福特·史密斯(Beuford Smith)、明·史密斯(Ming Smith)和赫布·蘭德爾(Herb Randall)。在經過了最初的20年后,團體進行了重組,擴展成會員制的非營利性組織,并延續(xù)至今。在形容該團體的發(fā)展時,明·史密斯時稱之為,“從無中創(chuàng)造出有。我想這就像爵士一樣?!?/p>

惠特尼的這場展覽分為五個部分,其中一個聚焦于社群,詳細展現(xiàn)了紐約城中人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工作、娛樂和旅行。另一個部分聚焦于音樂,因為爵士對于該團體具有重要的影響?!斑@些照片中有許多詩意,爵士音樂人是他們的主題,也是他們的靈感,”斯普林格說道。

還有一些部分關注抽象和超現(xiàn)實主義,以及民權運動,還有一個部分放眼非洲離散群體,攝影師們前往古巴、賽內加爾、牙買加等地拍攝。

“一些攝影師將攝影視為一種藝術形式,”斯普林格解釋道,“有的人很難想到,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攝影并未作為藝術形式而被廣泛接受。比起紀實照片它們的敘述更有詩意。”

生于哈萊姆區(qū)的攝影師肖恩·沃克(Shawn Walker)是該團體創(chuàng)立之初的成員之一,他展出的一幅照片描繪了兩個衣冠楚楚、身穿白色西裝、頭戴白色帽子的男人在哈萊姆復活節(jié)星期日的樣子,日期是1972年?!拔視ソ烫茫谒腥俗鐾陱浫鲋?,我會去125街看人們吆喝自己的新貨品,”他說道,“那兩個穿著一身白的男人正在排隊等著拍寶麗來照片。通過精心打扮,照片展現(xiàn)了人們對于自己文化的自豪。”

《復活節(jié)星期日(哈萊姆)》,肖恩·沃克,1972

《復活節(jié)星期日(哈萊姆)》,肖恩·沃克,1972

“我會在特蕾莎酒店周圍閑逛,即使你無所事事,你也很有可能收獲一些照片回家?!蔽挚嘶貞浀?,“即使我是去購物回家,如果我還有30分鐘的空閑,我也會找把凳子,觀察來往的人,然后按下快門?!睂τ谖挚藖碚f,1972年是艱難的一年,“我感染了病毒,失去了一條腿,但我還活著?!?/p>

今天,沃克用的是袖珍佳能相機?!拔也粫弥匮b備,或是看上去很顯眼,”他說道,“這是為了試著在人們不注意到我的情況下拍下好照片。這是關于我們黑人如何看待自我,關乎文化和人類學。我把自己當成一個文化人類學家。”

但是,40年前的哈雷姆和今天并不一樣?!叭缃袢藗儠?,為什么你要給我拍照?人們更加清楚你是誰,你在做什么。而在70年代,我可以隨意地走上東哈萊姆去攝影?!?/p>

《透過星條旗看到的美國》,明·史密斯,紐約,1976

《透過星條旗看到的美國》,明·史密斯,紐約,1976

明·史密斯是團體中的首位女性人員。她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說道,“身為一個黑人女性攝影師,就相當于什么也不是。只有我自己和照相機。我努力地捕捉黑人文化,它的愛和豐富性。這是我的動機?!?/p>

雖然在今天,從重要書籍以及回顧展中可以看到,攝影中的黑人凝視正在受到藝術界越來越多的認同,但事情并非一直如此。“許多人認為馬丁·路德·金去世后,事情迎來了轉機,但那并沒有改變什么。我們有黑人市長和政治家,但種族主義仍然存在。”沃克說道。

展覽中的照片并非局限于美國。在蘭德爾拍攝的一張照片中,一位來自密西西比哈蒂斯堡街區(qū)的女性讓人看到了參與“自由之夏”(Freedom Summer project)項目的志愿者群體的身影,這個項目推動了越來越多的黑人選民登記。

《無題(密西西比)》,赫布·蘭德爾,1964

《無題(密西西比)》,赫布·蘭德爾,1964

正如巴博薩所說,一張好肖像的關鍵未必在于對技術的悟性,而是對情感的傳遞。而如果要用一個主題來概括Kamoinge所有成員的攝影的話,很簡單,“這些照片中有一種安靜的、靈性的感覺,”巴博薩說道?!斑@是美。我稱之為‘眼睛的夢’?!?/p>

(本文編譯自《衛(wèi)報》)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