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臺北故宮“筆歌墨舞”:韓幹猿馬存疑,倪瓚修竹清逸

傳唐韓幹 《猿馬》軸、宋李唐《乳牛圖》、宋人《番騎出獵圖》、錢選《煙江待渡圖》、元倪瓚 《修竹圖》等中國歷代書畫史名跡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

傳唐韓幹 《猿馬》軸、宋李唐《乳牛圖》、宋人《番騎出獵圖》、錢選《煙江待渡圖》、元倪瓚 《修竹圖》等中國歷代書畫史名跡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這一名為“筆歌墨舞——臺北故宮繪畫導(dǎo)賞”的展覽共選取從唐至清代的三十余件書畫作品,涵蓋人物、花鳥、山水等題材,展期持續(xù)至2021年4月6日。

其中傳唐韓幹 《猿馬》舊題韓幹作,但徽宗題字和“御書”一璽,及理宗“緝熙殿寶”璽皆存疑,或為南宋后人仿作;宋人《番騎出獵圖》與現(xiàn)藏美國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的同名長卷構(gòu)圖相似。元代倪瓚《修竹圖》用筆瘦勁,得清簡之韻。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現(xiàn)場,宋人《雪棧牛車圖》展出現(xiàn)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現(xiàn)場,宋人《雪棧牛車圖》展出現(xiàn)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現(xiàn)場,明代陳洪綬《壽星觀音圖》軸展出現(xiàn)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現(xiàn)場,明代陳洪綬《壽星觀音圖》軸展出現(xiàn)場

古畫發(fā)展如一部精彩的交響樂章,借著人物、花鳥、山水等畫科的典范風(fēng)格,組成幾項重要主題,并在歷史脈絡(luò)中加以變奏。

人物畫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222-907)間,經(jīng)由顧愷之與吳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畫典范的成形約五代(907-960)之時,而且寓含著地理區(qū)域特質(zhì)。例如荊浩、關(guān)仝畫出北方山水風(fēng)貌,而董源、巨然則有江南水鄉(xiāng)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畫方面,四川的黃筌與江南的徐熙也形成兩個不同的典范。

宋代(960-1279)山水畫中的范寬、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范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成為新的典范。宮廷畫院在宋代藝術(shù)帝王的倡導(dǎo)下,發(fā)展出空前盛況。當(dāng)時的畫家講究對自然的觀察,并添加“詩意”以增強繪畫的內(nèi)涵與意境。對實物的興趣促成了建筑、船車等以器械結(jié)構(gòu)為主的繪畫類型,使其在十一世紀(jì)后躍上繪畫的舞臺。詩意的強調(diào),則于南宋時期發(fā)展出書法、詩文、繪畫三者互相搭配的冊頁精品。另外宋代文人也將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概念擴(kuò)展到“形似”以外的范疇,文人畫開始成為一種新的風(fēng)格。

元代(1279-1368)的文人畫則由趙孟頫、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等人以復(fù)古為標(biāo)的,并因復(fù)古而有更為多元的風(fēng)格表現(xiàn)。這些風(fēng)格逐漸成為繪畫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后仍維持著持續(xù)的影響力。

明代(1368-1644)以后,不同地區(qū)的風(fēng)格特色,成為藝術(shù)發(fā)展脈絡(lu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蘇州的“吳派”從元四大家演化出優(yōu)雅的文人風(fēng)格,以浙閩畫家為主的“浙派”則自宮廷繪畫中發(fā)展,將南宋的典范變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與稍后的王時敏、王鑒、王翬和王原祁等人又接著在對古代典范的“集大成”中,以筆墨再造自然,形成影響深遠(yuǎn)的“正統(tǒng)派”。

清代(1644-1911)帝王在推崇“正統(tǒng)派”作風(fēng)之余,也包容歐洲傳教士所帶來的西洋畫法,立體與透視成為對古老典范的新詮釋。宮廷之外的揚州則有標(biāo)榜著“怪、奇”的一批畫家在高度商業(yè)化的市場中活躍。他們的筆墨與形象針對“非正統(tǒng)”的典范而發(fā),而自己也成為后世追求變革的典范依據(jù)。

傳唐 韓幹 《猿馬》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唐 韓幹 《猿馬》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唐韓幹 《猿馬》局部

傳唐韓幹 《猿馬》局部

澎湃新聞獲悉,“筆歌墨舞——臺北故宮繪畫導(dǎo)賞”此次選取從傳唐至清代的三十余件書畫作品共同展出,包括傳唐韓幹 《猿馬》軸、宋代李唐《乳牛圖》、馬遠(yuǎn)《松泉雙鳥》、宋人《番騎出獵圖》、宋人《雪棧牛車圖》、錢選《煙江待渡圖》、元代高克恭《畫春山晴雨》、倪瓚 《修竹圖》、明代戴進(jìn)《畫山水》、清代石谿《云山煙雨》等。

宋 李唐 《乳牛圖》展出現(xiàn)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李唐 《乳牛圖》展出現(xiàn)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李唐《乳牛圖》寫牧童趴伏牛背,小牛隨后引頸低呼,寫實捕捉母子親情。畫牛用淡墨鉤輪廓,以筆絲出渦紋牛毛,下腹加以烘染,形體神韻描繪具佳。背景平坦地上長有青草,岸邊山石點綴,恬靜的江南景色。畫上無款印,題簽梁清標(biāo)(1620-1691)訂為李唐。

李唐(約1049-1130),字晞古,河南河陽人?;兆诔a入畫院,建炎間授成忠郎,復(fù)職為畫院待詔。

宋 馬遠(yuǎn) 《松泉雙鳥》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馬遠(yuǎn) 《松泉雙鳥》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yuǎn)《松泉雙鳥》選自《名畫集真冊》第七開,畫文士執(zhí)麈坐于松干,童仆侍于側(cè)。雙鵲低飛飲啄,生趣盎然。畫面呈對角構(gòu)圖,背景大量留白,表現(xiàn)曠闊空間。人物衣紋線條簡筆勾勒,山石采斧劈皴,松枝斜偃勁疾,有“拖枝馬遠(yuǎn)”之稱。

馬遠(yuǎn)字遙父,號欽山,錢塘(今杭州)人。南宋光、寧宗朝(1190-1224)畫院待詔,山水、花鳥、人物各臻其妙。

宋人 《番騎出獵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 《番騎出獵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番騎出獵圖》選自《名畫集珍冊》第四開,畫胡相貴族人馬,仆在前,主在后。主人造形魁梧,發(fā)須絲絲逼真,刻畫傳神。人物、鞍馬用鐵線描,線條精謹(jǐn)流暢。此作與現(xiàn)藏美國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的同名長卷構(gòu)圖相似,該卷描繪一組人物乘馬出行,此畫僅繪兩人。畫面反映游牧民族貴族生活,從風(fēng)格來看,應(yīng)與北宋畫院人物較近,不似南宋風(fēng)格。

宋人 《番騎出獵圖》(局部)

宋人 《番騎出獵圖》(局部)

宋人《雪棧牛車圖》畫寒天積雪,林木蕭索,遠(yuǎn)方丘陵起伏,牛車絡(luò)繹不絕,往返于雪徑。莊院內(nèi)牛、騾或臥或息,檐前二人握手交談,河邊水車用來碾谷。畫家以敘事性手法,描繪嚴(yán)冬季節(jié),郊野行旅的活動場景。坡石皆用斧劈皴,用筆凝重,墨色濃郁。淡墨烘托天地,遠(yuǎn)山坡石采留白法,凸顯白雪皎潔。以筆墨論,出于宋末或元代所作。

宋人《雪棧牛車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雪棧牛車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錢選(約1235-1307),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字舜舉,號玉潭、巽峰等。入元后不仕,以書畫終其身。

錢選山水師法趙令穰與趙伯駒,花鳥師趙昌,人物師李公麟,然不為前人法度所拘。《煙江待渡圖》繪秋景山水,山巒平坡多用硬拙直筆鉤皴,既表現(xiàn)出青綠山水的古雅工麗,又富有文人畫的恬靜意趣。樹叢以細(xì)筆皴點,蔥郁清麗,構(gòu)圖平遠(yuǎn)浩渺,頗有絕世出塵之境。畫家借畫上題詩,表達(dá)自己隱遁避世之愿。

宋 錢選 《煙江待渡圖》展出現(xiàn)場(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錢選 《煙江待渡圖》展出現(xiàn)場(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錢選 《煙江待渡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錢選 《煙江待渡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其先西域人,祖籍大同,終老于房山(今北京)?!懂嫶荷角缬辍份S是大德三年(1299)為李衎(1245-1320)所繪,這是高氏在江南的最后一年,后返京任工部侍郎。高氏畫山水學(xué)米氏父子,采橫點排比與多層暈染。此幅山水構(gòu)圖采三段式,近景雜樹穿插,景物繁茂。中景留白表現(xiàn)云煙,遠(yuǎn)山采短披麻皴,以淡墨青綠暈染,層次分明,營造雨后云山雄壯之勢。

元 高克恭 《畫春山晴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高克恭 《畫春山晴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修竹圖》繪竹一枝,橫梢一枝,竹葉偃仰,疏朗多姿,布置精彩。且用筆瘦勁,濃淡相間,筆墨溫潤。得清簡之韻,不徒具竹之形貌,兼得竹之性情。倪云林(1301-1374),名瓚,又號迂翁。家富饒,筑清閟閣,蓄古書畫,善畫山水,為“元四大家”之一。倪瓚晚年與道釋中人交游,此圖成于洪武七年(1374),為無學(xué)上人所作,年七十四歲,于是年卒??铑}云,“二月六日夜宿幻住精舍。明日寫竹枝遺無學(xué)上人。并賦長句。春水蒲芽匝岸生。閶門山色上衣青。出郊已覺清心目。適俗寧堪養(yǎng)性靈?;澍B啼風(fēng)嫋嫋。日沉云碧思冥冥。禪扉一宿聽魚鼓。喚得愁中醉夢醒。無住庵主。寶云居士懶瓚。甲寅?!?/p>

明戴進(jìn)《畫山水》近景中央水榭、人物點綴,配以江上釣艇。遠(yuǎn)景主山宏偉如屏障,由郭熙蛻化而出,運筆采斧劈皴,余以水份皴染,快速揮灑,并以濃墨點叢樹,呈現(xiàn)水墨蒼勁,氣勢磅礴的“浙派”山水風(fēng)格,為現(xiàn)存戴氏精品。畫上款署“錢唐戴文進(jìn)寫”,并鈐“靜菴”一印。戴進(jìn)(1388-1462),字文進(jìn),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

明 戴進(jìn) 《畫山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戴進(jìn) 《畫山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吳彬《月令圖》全卷依月份以特殊橫幅冊頁形制描繪一年歲時勝景,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吳彬《歲華紀(jì)勝圖冊》,十二張成套一組的構(gòu)圖基本相同,然其中二、三月次序稍有差異。畫中各種人物活動與豐富景物新穎生動,畫風(fēng)精致纖麗,設(shè)色雅致,不為古人技法所囿,于“文派”風(fēng)格別創(chuàng)奇拙之趣味。吳彬(約活動于1573-1620),字文仲,號枝隱頭陀,福建莆田人。

明? 吳彬? 《月令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吳彬  《月令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龔賢《谿山疏樹》選自清《周亮工集名家山水冊》第七開,描繪河岸叢樹,乍看似乎平實,細(xì)審則見豐富變化。善用墨色對比,強調(diào)深淺層疊關(guān)系。對幅饒宇樸為“櫟翁”(周亮工1612-1672)題寫詩文,周氏為名鑒賞兼名宦,常邀友人賞畫題詩,故所集畫無不工。龔賢(1599-1689),字半千,又字野遺,號半畝,江蘇昆山人。

清 龔賢 《谿山疏樹》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龔賢 《谿山疏樹》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石谿《云山煙雨》冊選自清《周亮工集名家山水冊》第十開, 描繪的是南京牛首山,畫家以濃墨表現(xiàn)山體,墨筆層次豐富,賦予米氏云山新活力,而禿筆用拙處,則為自家面貌。邊綾王士禎(1634-1711)跋,對幅朱一是、周銘二題,也都呼應(yīng)此畫題。髡殘(1612-1673),本姓劉,字石谿,號殘道人,湖南武陵人。年幼失恃,出家為僧,后游歷諸方。

清 石谿 《云山煙雨》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石谿 《云山煙雨》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石谿 《云山煙雨》冊(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石谿 《云山煙雨》冊(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翬(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又號烏目山人、劍門樵客,江蘇常熟人。

《仿李咸熙群峰霽雪》畫深山積雪,古松樓閣,主峰突起。天色以淡墨,山頭以白粉,山石以赭黃,遠(yuǎn)樹用重墨石綠漬染,筆墨極工,表現(xiàn)冬日深山小雪景致。本幅選自清《周亮工集名家山水冊》第二開,周亮工卒年,王翬才四十歲,作此畫應(yīng)在四十歲之前。

清 王翬 《仿李咸熙群峰霽雪》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翬 《仿李咸熙群峰霽雪》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原祁《春云出岫》山體布局依“之”字而上,“龍脈”與兩側(cè)水域、云氣等留白部分,虛實交錯,益增畫面動勢與氣韻。本幅采絹本青綠設(shè)色,信筆涂抹,極饒妙趣。畫上未記年月,款署“臣”字,為其奉敕作畫之一例。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1592-1680)孫,承繼董其昌(1555-1636)繪畫理論,為“清六大家”之一。

清 王原祁 《春云出岫》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王原祁 《春云出岫》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萬壽長春》繪月季花、石竹、藍(lán)菊盛開,靈芝傍石而生。畫名“萬壽”,為臣民對皇帝、皇后的生日敬辭。筆墨、設(shè)色,花卉講究具立體感,山石由唐岱(1673-1752后)合作完成。

清 郎世寧 《萬壽長春》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郎世寧 《萬壽長春》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米蘭人。十九歲入耶穌會為助理會士,二十七歲來華,任職于康、雍、乾三朝,傳授宮廷畫家西方透視技法,開創(chuàng)中西融合的新院體畫風(fēng)。

附:展件清單

傳唐  韓幹  《猿馬》軸

五代 周文矩(活動于10世紀(jì)后期) 《按樂圖》冊

宋  李唐(1049-1130)  《乳牛圖》軸

宋  馬遠(yuǎn)(活動于1190-1224)  《松泉雙鳥》冊

宋  朱銳(活動于12世紀(jì)前半)  《雪澗盤車》冊

傳宋  蘇漢臣(約西元12世紀(jì))  《秋庭戲嬰圖》軸

宋人   《番騎出獵圖》冊

宋人   《雪棧牛車圖》軸

元  高克明  《谿山積雪》冊

元  錢選(1239-1302)  《煙江待渡圖》卷

元  高克恭(1248-1310)  《畫春山晴雨》軸

元  倪瓚(1301-1374)  《脩竹圖》軸

元  顧安(活動于1345-1373)  《墨竹》冊

傳元  顏輝(12世紀(jì)末至13世紀(jì))  《畫袁安臥雪圖》軸

明  商喜(約西元15世紀(jì))  《福祿壽》軸

明  戴進(jìn)(1388-1462)  《畫山水》軸

明  呂紀(jì)(約1429-1505)  《杏花孔雀》軸

明  文征明 (1470-1559)   《雪歸圖》軸

明  陸治(1496-1576) 《梨花寫生》軸

明  孫枝(活動于1535-1601)  《玉洞桃花》軸

明  吳彬(活動于1591─1643)  《月令圖》卷

明  陳洪綬(1598-1652)  《壽星觀音圖》軸

清  王鑒(1598-1677)  《仿趙孟頫山水》軸

清  龔賢(1599-1689)  《谿山疏樹》冊

清  石谿(1612-1674)  《云山煙雨》冊

清  王翬(1632-1717)  《仿李咸熙群峰霽雪》冊

清  王原祁(1642-1715)  《春云出岫》軸

清  唐岱(1673-1752后)  《仿范寬山水》軸

清  張宗蒼(1686-1756)  《江潮圖》軸

清  郎世寧(1688-1766)  《萬壽長春》軸

清  金廷標(biāo)(?-1767)  《畫瑤池獻(xiàn)壽》軸

清  石濤(1642-1707)  《黃山潔空金碧圖》軸

(本文綜合整理自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