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城市、公共空間與藝術——以古希臘城邦為例

2020年12月18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黃洋在上海地產集團、世博文旅主辦的“城市更新,文化隨行,共美空間文化主題講座”上的演講,原題為《城市、公共空間與藝術——以古希臘城邦為例》,本文系錄音整理稿并

2020年12月18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黃洋在上海地產集團、世博文旅主辦的“城市更新,文化隨行,共美空間文化主題講座”上的演講,原題為《城市、公共空間與藝術——以古希臘城邦為例》,本文系錄音整理稿并經作者本人審閱。

大家好!今天我想帶領大家走進古希臘的城市。我個人理解,現(xiàn)代城市的源頭是在古代希臘和羅馬。我希望通過對古代希臘城市的介紹,能夠對我們理解現(xiàn)代城市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全面介紹,我的講解主要集中在和我們今天的主題相關的藝術方面。古代羅馬和希臘的城市有一脈相承的地方,但是也有其特點,和現(xiàn)代城市關系同樣密切。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在這里只能點到為止。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圖像之城”的概念。這其實是為了引出我們要討論的主題。然后主要講三個問題,一是希臘城邦文明。講古代希臘城邦和城市,首先要對城邦文明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我們來看古代希臘城市和藝術的關系。我不會給大家講解我們如何欣賞希臘的每一件藝術作品,因為講不完。大家知道,在西方各大博物館都收藏了大量希臘和羅馬的藝術品。但是我會講怎么樣理解希臘的藝術,古代希臘人創(chuàng)作這些藝術作品作什么用途,是什么動力促使他們創(chuàng)作這些藝術作品。所以我主要講兩個方面,一是神明崇拜和希臘藝術;二是城邦政治和藝術。

我覺得現(xiàn)代城市的基本特征起源于古代希臘羅馬的城市,反過來說,是古代希臘羅馬城市奠定了現(xiàn)在城市的基本特征,甚至是基本樣式。當然現(xiàn)代城市系統(tǒng)要比古代城市復雜得多,它的規(guī)模也是古代城市所不能相比的,但是現(xiàn)代城市和古代希臘羅馬城市的一個共同特征,是把公共空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就是說,把城市所有的居民能夠參與、進行活動的空間放在最中心的位置。這并不是歷史上所有城市的特征。我們有5500年的文明史,也就是有5500年城市的歷史,但并不是所有的時期、所有的城市都把公共空間,把人們都可以參與并且進去活動的空間放在最重要位置。其實大部分時期都不是這樣的。更多的時候、更多的文明中,城市的中心是皇宮大院,王公貴族的城堡。

現(xiàn)代城市和古代希臘羅馬城市不僅把公共空間置于中心位置,而且用大量圖像裝點公共空間。學者們用一個形象的概念來概括古代希臘城市的這個特征,稱之為“圖像之城”(city of images)。實際上,古代羅馬的城市和現(xiàn)代城市也莫不如此。當然,古代希臘羅馬城市中的圖像主要是以雕塑、繪畫和浮雕為主,而現(xiàn)代城市的圖像更加豐富多樣,還有廣告、各種現(xiàn)代媒體等。不過即便如此,這些圖像也都起到同樣的作用,那就是不僅僅起到裝飾作用,更重要的其實是傳達觀念,向那個社會的人們,向在那個場所參觀的人,在不知不覺中用很微妙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達一些觀念??偠灾瑥摹皥D像之城”的總體特征到空間裝飾和圖像的風格流變,都能看出現(xiàn)代城市和古代希臘羅馬城市有著直接的淵源。我們來看幾個簡單的例子。

巴黎協(xié)和廣場

巴黎協(xié)和廣場

協(xié)和廣場是巴黎最著名的公共空間,也是最有政治象征意義的空間,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就是在這里被推上斷頭臺的,法國革命中的領袖羅伯斯庇爾也是在這里被砍頭的。廣場的中央樹立著一個方尖碑。它是古代埃及人建造的。1833年,法國國王路易·腓力浦將他樹立在了協(xié)和廣場,以此展現(xiàn)法蘭西帝國的榮耀。路易·腓力浦和當時埃及總督達成一個外交協(xié)議,總督很大方地把埃及最有名的神廟盧克索爾神廟前面的兩個方尖碑送給法國。路易十五回敬的是一個大鐘。盧克索爾神廟前的這兩個方尖碑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統(tǒng)治時期建造的,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法國人把其中的一座運回了巴黎。另外一座沒有能運回去,但是它名義上一直是法國政府的財產,直到密特朗總統(tǒng)的時候才宣布正式放棄這另一個方尖碑。因此要問巴黎最古老的建筑物是什么?答案毫無疑問,一定就是這個方尖碑,它有3300年的歷史,整個法國沒有更古老的建筑了。所以它其實至今都傳達一個很強烈的政治信息,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協(xié)和廣場是一個八角形的廣場,在每個角上各有一座女神雕像,代表法國的八座城市。我給大家看的是代表馬賽和里昂的兩座雕像。代表馬賽的女神左手持象征和平的橄欖枝。這個是古代希臘的傳統(tǒng),因為最早種植橄欖樹的是希臘人,而且古代希臘奧運會冠軍的獎品就是橄欖枝編織的頭冠。

馬賽女神像

馬賽女神像


里昂女神像

里昂女神像

巴黎另一個有名的廣場是共和國廣場,這也是巴黎人經常進行政治抗議的地方。廣場中間樹立一座大型雕像,稱為共和國女神,象征法蘭西共和國。女神右手持橄欖枝,左手持刻有“人權”的牌匾。雕像的圓柱基座上又有三座女神的雕像,象征著法國革命提出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我們會看到,用具象的神的形象表示城市或區(qū)域,表達抽象的概念,這些都是希臘羅馬的傳統(tǒng)。

共和國廣場上的共和國女神像

共和國廣場上的共和國女神像

在象征“自由、平等、博愛”的三位女神雕像的下面,則是十二塊青銅浮雕,刻畫締造法蘭西共和國的重大事件。

共和國女神像基座浮雕:締造法蘭西共和國的重大事件

共和國女神像基座浮雕:締造法蘭西共和國的重大事件

讓我們回溯到古代羅馬。羅馬帝國建立之后大力推廣兩個崇拜,一個是皇帝的崇拜,所以在帝國境內樹立了很多皇帝的雕像。另一個就是把羅馬和意大利塑造成女神的形象加以崇拜。這組浮雕出自奧古斯都和平祭壇,上面刻畫意大利女神的形象,表現(xiàn)這個帝國的和平、繁榮與豐足。

再看一個例子。這是英國倫敦最有名的廣場特拉法加廣場。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筑物是納爾遜紀念柱,紀念的是1805年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率領的大英帝國艦隊擊敗拿破侖艦隊。紀念柱頂部是納爾遜本人的雕像。紀念柱的基座上有描繪這場海戰(zhàn)情景以及納爾遜戰(zhàn)死的青銅浮雕。

特拉法加廣場上的納爾遜紀念柱

特拉法加廣場上的納爾遜紀念柱


納爾遜紀念柱基座上刻畫納爾遜之死的浮雕

納爾遜紀念柱基座上刻畫納爾遜之死的浮雕

這種紀念柱源于羅馬,上面用浮雕敘事的方法則源于希臘。在羅馬,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圖拉真皇帝的紀念柱,是在公元113年建造的。這時,在皇帝圖拉真統(tǒng)治下,羅馬軍隊征服了達西亞,也就是現(xiàn)在的羅馬尼亞。征服羅馬尼亞之后,圖拉真下令在羅馬建造了這個紀念柱,以紀念戰(zhàn)爭的勝利。紀念柱頂部是圖拉真的雕像,柱身上的浮雕描繪這場戰(zhàn)爭的情景。所以我們看到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的納爾遜紀念柱都是從羅馬借鑒而來的。而羅馬的許多東西都是從古代希臘借鑒過來的,包括建筑和雕塑。

羅馬的圖拉真紀念柱

羅馬的圖拉真紀念柱


圖拉真紀念柱上刻畫征服達西亞的戰(zhàn)爭的浮雕

圖拉真紀念柱上刻畫征服達西亞的戰(zhàn)爭的浮雕

這就把我們帶到了今天的主題——古代希臘的城市與藝術。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給大家簡略介紹一下古代希臘城邦文明。

希臘城邦文明時間是公元前8世紀中期到前338年,大致相當于我們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的早期。這個時期在人類的歷史上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人類不同的古代文明中出現(xiàn)了思想的革新。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文明中都出現(xiàn)了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信仰。其標志是,在不同文明中都出現(xiàn)了一些偉大的思想家和精神信仰體系的創(chuàng)立者。他們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確立起來之后,深刻影響到人類兩千多年的歷史,影響到我們今天的人類。因此,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把這個時代稱之為人類歷史的“軸心時代”。這個時代確立的思想和精神傳統(tǒng)包括印度以佛教為代表的革新思想和信仰,中國以儒家為代表的思想和文化體系,希臘思想和哲學體系,古代以色列先知建立的希伯來《圣經》傳統(tǒng),以及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所以我們所說的希臘城邦文明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影響最為深遠的古代文明之一。

接下來說一下希臘城邦。在古代文明中,希臘城邦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國家形態(tài)。什么叫城邦?城邦就是城市國家,一個國家由一座中心城市和周圍的鄉(xiāng)村組成。古代希臘由幾百乃至上千個這樣的國家構成。所以是“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希臘人為什么建立這樣的國家?因為他們覺得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共同體,一個公民的共同體。對于希臘城邦,亞里士多德下了一個著名的定義:“城邦是特定政體之下的公民共同體?!彼^公民共同體,意味著國家是公民共同擁有的,不是某個人或者一小撮人把持的。這個國家正式的公民都有資格、有權利參與國家事務,包括政治決策過程。這就意味著,城邦事務是集體進行的。所以城邦強調集體活動和公共生活。這和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是密切相關的,如果要進一步追溯的話,也和古代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系。希臘世界位于地中海世界的東北部,這里的氣候比較溫暖,冬季也不是很寒冷,而且一年大部分時間很干燥,只有在冬季才是雨季,比較適合在戶外的公共場所活動。對于希臘城邦的基本特征,我大概只能講這么多,點到為止。

接下來我們看希臘人的神明崇拜。對于希臘人而言,無論是作為一個國家,還是作為一個個體,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敬神,也就是神明崇拜。這是城邦的頭等大事,也是城邦的政治事務,他們政治事務中最重要的就是神明崇拜。敬奉神明的主要方式是祭祀。在古代世界,祭神活動通常是統(tǒng)治階層的特權,或者僧侶階層的特權。在古代希臘,普通人都可以參與祭神活動。祭神的活動一般包括盛大的游行式和殺牲獻祭。通常是用動物做犧牲品,牛、羊、豬都可以,但是最重要的犧牲品是公牛,最隆重的祭祀宰殺上百頭公牛,叫“百牛大祭”。獻祭之后,參與祭祀的人們集體就餐,享用牛肉和葡萄酒。所以敬神的日子也是一個歡慶的日子。

除了殺牲獻祭,游行,祭餐,更隆重的祭神活動還包括競技,尤其是體育、音樂、和詩歌競技。這也是古代奧運會的由來。每隔四年,希臘人在奧林匹亞的宙斯圣地舉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動,組織運動競賽,作為祭祀活動的一部分,這就是古代奧運會。所以它和現(xiàn)在的奧運會不一樣。古代奧運會首先是一個神圣的活動。當然,希臘人的神明崇拜和后來的一神教崇拜不太一樣,在于他們的祭神不僅僅是嚴肅的儀式,他們把具有娛樂性的活動融合進了祭神的活動之中,形成了一種具有喜慶性質的祭祀活動。

希臘人敬奉很多的神,祭祀一個神就形成一個節(jié)日。這就形成了希臘人生活的周期。我們中國古人的生活周期是用農耕季節(jié)確定的,根據(jù)農耕周期形成一系列節(jié)氣。希臘人的節(jié)氣就是祭神的日子。由于敬神是頭等重要的大事,每個城邦都不遺余力地建造宏偉神廟。希臘城邦的遺址上,看不到宮殿和豪華的私人宅第。任何一個城邦遺址上,最宏觀的建筑都是神廟。神廟首先建筑在城市中心。比如靠近那不勒斯的貝斯圖姆(Paestum)這個遺址,古代叫波塞冬城(Posidonia)。這個城市遺址保存的比較完好,城市最主要街道的右邊有三座神廟,左邊是一個中心廣場。

波塞冬城遺址

波塞冬城遺址

我們再把視線拉回到雅典。雅典最壯觀的地方是雅典衛(wèi)城和它上面的巴特農神廟,也就是雅典娜女神的神廟。雅典娜是這個城邦的保護神,整個衛(wèi)城就是雅典娜女神的圣地。所以雅典娜是雅典人敬奉的最重要的神。每年雅典人都會舉行祭祀雅典娜女神的節(jié)日,叫泛雅典人節(jié),意思是所有雅典人都可以參加的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相當于中國的春節(jié),標志著雅典舊的一年的結束和新一年的開端。節(jié)日一連舉行5天,主要的活動包括盛大的游行式,殺牲獻祭和祭餐。每隔四年,雅典城邦還舉行大泛雅典人節(jié),也就是更隆重的敬奉雅典娜的活動,這時候會組織運動競賽,邀請全希臘的運動健將比賽,為此雅典人專門修建了一個體育場,稱為泛雅典人節(jié)體育場。

雅典衛(wèi)城復原圖

雅典衛(wèi)城復原圖

巴特農神廟是在雅典最強盛的時候建造的,也是古希臘留下的最大的單體建筑。神廟中供奉的雅典娜神像是著名雕塑家菲迪亞斯用黃金和象牙雕刻的,可惜未能保存下來。整座神廟用大量雕塑和浮雕進行裝飾,包括正面和背面三角墻上的雕塑,外圍柱廊頂部柱間壁上的雕塑,以及圍繞神廟墻體頂部一周的浮雕,稱為飾帶浮雕。神廟正面也就是東面三角墻上描繪雅典娜的誕生,其中最有名的雕塑,是現(xiàn)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三女神像”。西面三角墻描繪雅典娜和波塞冬兩位神爭奪雅典保護神位置的情景。

巴特農神廟東面三角墻:雅典娜的誕生

巴特農神廟東面三角墻:雅典娜的誕生


巴特農神廟西面三角墻:雅典娜和波塞冬之爭

巴特農神廟西面三角墻:雅典娜和波塞冬之爭

飾帶浮雕描繪了泛雅典人節(jié)敬奉雅典娜的游行式。浮雕從神廟西面的飾帶分南北兩面展開,彷佛游行的隊伍沿著神廟南北兩側行進,到達神廟正面,也就是東面的時候,飾帶描繪奧林帕斯十二主神坐視敬奉的儀式。隊伍中包括騎馬的戰(zhàn)士,學者們認為這代表的可能是馬拉松之戰(zhàn)中犧牲的公民;也包括男性和女性公民,以及用作犧牲品的公牛。隊伍中的人物都表現(xiàn)得十分理想化,給人以的優(yōu)雅莊重的感覺。

巴特農神廟飾帶浮雕:扛著酒囊的雅典人

巴特農神廟飾帶浮雕:扛著酒囊的雅典人


巴特農神廟飾帶浮雕:用于獻祭的公牛

巴特農神廟飾帶浮雕:用于獻祭的公牛


巴特農神廟飾帶上刻畫的奧林帕斯眾神

巴特農神廟飾帶上刻畫的奧林帕斯眾神

現(xiàn)代藝術史學科的開創(chuàng)者溫克爾曼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論斷“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用來概括他對希臘藝術的理解。這個論斷成為后世兩百年來評價希臘藝術的標準,但卻是個天大的誤會,當然也是個天才的誤會。溫克爾曼是在歐洲的博物館里研究希臘的大理石雕塑時得出的結論,而且他看到的雕塑作品不少還是后世的復制品。但實際上,古代希臘的神廟建筑都是雕梁畫柱的,它上面的雕塑表面也是涂上鮮艷色彩的。很難想象在古代的時候,它會給人“高貴的單純”的感覺。

因此我們看到,希臘人的神明崇拜塑造了他們城市的空間。他們?yōu)榱思漓肷衩鞫鴦?chuàng)造的公共空間也影響到今天。體育場如此,露天劇場也是如此。這張圖是雅典的狄奧尼索斯大劇場,它同樣是祭神的地方,是酒神和戲劇之神狄奧尼索斯的圣地。雅典人每年祭祀狄奧尼索斯神,并在祭祀他的時候,舉行戲劇表演。所以希臘的悲劇和戲劇是為了祭神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是又成為一種文學的形式。學者們根據(jù)面積來計算,雅典的狄奧尼索斯劇場可以容納17000人。希臘保存最好的劇場是Epidaurus劇場。

Epidaurus露天劇場

Epidaurus露天劇場

當然很多的藝術作品是用來表現(xiàn)神的,例如藏于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中的這件青銅雕塑,表現(xiàn)的是眾神之王宙斯。實際上,希臘人的許多雕塑原作都是青銅雕塑,只不過由于青銅可以再次利用,因此很多青銅雕塑未能保留下來,保留下來的大量是羅馬人用大理石雕刻的復制品。

宙斯像,公元前5世紀,雅典國立博物館

宙斯像,公元前5世紀,雅典國立博物館

我們回到巴特農神廟,來看看它的基本建筑樣式??梢哉f,希臘的神廟建筑是世界上影響最為深遠的建筑樣式,西方世界大凡莊重典雅的建筑,多以希臘神廟建筑的為基準,法蘭西議會大廈,德國議會大廈和美國國會大廈都是如此。

塑造希臘城市空間與藝術特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城邦政治。城邦的公民政治意味著政治活動是公民的集體活動,反映在空間格局上,是每個城邦的中心都是一個開放的中心廣場。以雅典為例,它的中心廣場位于衛(wèi)城的北坡下面。廣場上的公共空間里除了神廟、祭壇和神像,還有用于凸顯雅典政治制度,表達和傳遞相應政治觀念的雕塑和繪畫。最為突出的是“紀名英雄墻”。墻的頂部樹立分別代表雅典十個“部落”(也就是城邦的行政區(qū)劃)的英雄的青銅雕像,象征了雅典城邦。墻上“張貼”告示,公布城邦所有政治活動的信息。所謂張貼,實際上是刻寫。廣場上一座柱廊式公共建筑,墻上繪制巨幅肖像,分別描繪忒修斯、擬人化的“民主”和“人民”。雅典人相信,忒修斯是雅典民主政體的建立者。在“500人議事會”開會的議事會大廳里,樹立著宙斯和阿波羅的神像,以及“人民”的雕像,仿佛在提醒議事會成員們,城邦的權力在于全體公民。中心廣場上還樹立著一組塑像,描繪刺殺僭主的兩位貴族阿里斯托格同和哈莫迪俄斯。兩人連同他們的追隨者在公元前514年的泛雅典人節(jié)上刺殺僭主兄弟,殺死了弟弟希帕克斯,但哥哥希庇阿斯得以脫逃,召集衛(wèi)隊把一桿刺殺者全部殺死。公元前510年雅典人推翻僭主統(tǒng)治后,把他們視為國家的英雄,聘請雕塑家安特諾爾為他們塑像,樹立在廣場上。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率軍入侵希臘,占領雅典之后大肆搶掠,將這組雕像搶回波斯。后來雅典人又聘請兩位雕塑家克利提俄斯和內西俄特斯重新為他們塑像。雅典的軍事執(zhí)政官每年向他們獻祭。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他們的雕像就是這后一個版本。

紀名英雄墻

紀名英雄墻


“刺殺僭主者”雕像

“刺殺僭主者”雕像

通過以上簡略的講述,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古代希臘人基本的生活方式以公共生活為特征,公共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集體祭祀神明和參與城邦政治。這種生活方式塑造了古代希臘城市的基本特征,它把人們能夠參與其中的公共空間置于首要位置,在其中用藝術表現(xiàn)的手法,向社會成員傳遞重要的宗教和政治觀念,這為城邦制度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共識。現(xiàn)代公民社會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古代希臘社會相同,或者說是直接和間接地受到了古代希臘文明的影響。也因為如此,古代希臘的城市成為現(xiàn)代城市的一個重要源頭。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