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追崇“二王”書風的潘伯鷹,看他師生書跡里的“才情翩翩”

作為近代書壇“二王”書風的積極追崇者之一,潘伯鷹與白蕉、沈尹默可為代表,有著較大影響。澎湃新聞獲悉,“才情翩翩——潘伯鷹、許寶馴師生書法藝術展”近日在上海筆墨博物館(福州路429號)展出,展出諸多書法

作為近代書壇“二王”書風的積極追崇者之一,潘伯鷹與白蕉、沈尹默可為代表,有著較大影響。

澎湃新聞獲悉,“才情翩翩——潘伯鷹、許寶馴師生書法藝術展”近日在上海筆墨博物館(福州路429號)展出,展出諸多書法作品、未刊文稿、書件等,有首次公開的潘伯鷹《贈鷗鄰仁弟詩》、謝稚柳《故人潘伯鷹贈寶馴同志詩》二件,其他如潘伯鷹書《卻曲翁筆乘》、《觀古記余》手稿,《陳仲恂先生詩稿真跡長跋》冊頁等,以及記實《上海文物保管會》小楷鏡片,章士釗致殷德貞信札,潘伯鷹致曹聚仁、呂貞白信札等,均難得一見。

潘伯鷹(1904-1966)

潘伯鷹(1904-1966)


展出現(xiàn)場

展出現(xiàn)場

潘伯鷹(1904-1966),安徽懷寧(今屬安慶市)人,久寓上海。原名式、嬰,以字行。號鳧公、有發(fā)翁、寂娛學人,別署孤云。著名學者、書法家、詩人、小說家、鑒定家。

早年從吳闿生習經(jīng)史文辭,畢業(yè)于北京交通大學。曾游學日本,回國后從章士釗修邏輯學,復修古文辭。后任北寧鐵路局秘書,兼北平中法大學教授。1933年在上海執(zhí)教,于暨南大學及中學教國文。1949年后供職于上海圖書館,又任同濟大學、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特約顧問。1961年在新成立的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上海書協(xié)前身)任副主任委員,首任秘書長。

《觀古紀余》  潘伯鷹手稿

《觀古紀余》  潘伯鷹手稿


潘伯鷹致曹聚仁、呂貞白信札

潘伯鷹致曹聚仁、呂貞白信札


潘伯鷹  記“上海文物保管會”  小楷鏡片

潘伯鷹  記“上海文物保管會”  小楷鏡片

潘伯鷹博學多才、藝術精湛并工詩文、聲譽高,二十余歲著有小說《人海微瀾》(后改編為電影《春水情波》)等,詩集《玄隱廬詩》。有人加以評次:一書法,二詩,三文,四小說,五鑒賞。后人編刊《潘伯鷹文存》,有《小滄桑記》《藝海夕嘗錄》《北平行》《冥行者獨語》和名著《中國書法簡論》五種。

潘伯鷹交友廣,老一輩如章士釗、冒鶴亭、葉恭綽,同輩如吳湖帆、張伯駒等,遂視野開闊,學養(yǎng)深厚。其書法擅楷、行、草,主張“正草并進,碑帖兼學”。初學二王,后專力褚遂良,中年后行草有六朝遺緒,清勁綽約,筆墨渾成,有北魏氣息,小楷亦清婉恢宏。著有《中國的書法》《書法雜論》,后人編刊有《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潘伯鷹》等。

 《贈鷗鄰仁弟詩》 潘伯鷹

 《贈鷗鄰仁弟詩》 潘伯鷹


潘伯鷹書跡

潘伯鷹書跡


潘伯鷹書法扇面

潘伯鷹書法扇面

據(jù)潘伯鷹本人回憶,幼時家中存有至少二三百件歷代書畫,他的童年就是在這種充滿書香墨香的環(huán)境里度過的,耳濡目染,為其在日后藝術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基礎。年少善書,工于小楷,成年后,一度從政,但他不熱衷于此。

據(jù)相關文獻記載,潘伯鷹名士氣較重,對于一般文人必不可少的文房用具,潘伯鷹卻考究至極,除常用毫管以外,還屢用竹筆作字,以求異趣;墨則從不用墨汁,晚年特別鐘愛胡開文;箋紙多用自印的“玄隱廬”、“飲河社”紋紙及朵云軒精印的名家水印墨跡花箋;至于印章,非出自名家之手者不用,最喜用也最常用的便是喬大壯、蔣維崧兩人鐫刻之印,潘伯鷹認為只有喬、蔣所治之印方能與自己的書法匹儔。1949年以后,潘伯鷹在上海創(chuàng)建私人書室,取名“隋經(jīng)堂”,據(jù)傳他為了避免外界閑雜人等的干擾,曾在此張字一幅:“不讀五千卷書者,不得入此室”,以致后來“隋經(jīng)堂”成為飽學之士的會聚之所,是當時的“文化沙龍”和名流會聚之所的代名詞。潘伯鷹與沈尹默的交往尤為密切。沈尹默書習褚遂良,沈尹默認為褚書介于“內(nèi)擫”和 “外拓”之間。潘伯鷹對此十分贊賞并深受其影響,學習褚書,對褚書的評價甚高,認為褚遂良本身就是“二王”一脈的集大成者,因此,后期便以褚遂良書法為宗。

潘伯鷹臨書帖封面

潘伯鷹臨書帖封面

  

沈尹默書法

沈尹默書法


《 故人潘伯鷹贈寶馴同志詩》 謝稚柳

《 故人潘伯鷹贈寶馴同志詩》 謝稚柳

1949年后供職于上海圖書館。1960年代,潘伯鷹與沈尹默共同發(fā)起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書法協(xié)會——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沈、潘擔任正副主任委員,潘伯鷹在沈尹默的影響下,不斷有書法新作和論文問世,如仿袁昂《古今書評》體例所成的《書評》一篇,沈尹默先生曾寫百絕句贊之,著有《書法雜論》、《中國的書法》、《中國書法簡論》,從五十年代后期其書藝上達到了一生的巔峰,還與沈尹默共同出版了書法字帖。近中央電視臺《鑒寶》節(jié)目,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金運昌還重復時論“沈尹默、潘伯鷹、白蕉是二王書風三甲鼎立人物,從民國至今還難以企及!”

潘伯鷹唯一入室弟子許寶馴,1930年生于上海。出身錢塘望族,幼承庭訓,1953年畢業(yè)于同濟大學土木系。1961年在上海書刻會工作,兩年后改行從事書法專業(yè)。曾在上海商業(yè)會計學校執(zhí)教書法兩年,后至上海醫(yī)藥公司技校任教。1977年調(diào)上海書畫(出版)社書寫《毛主席詩詞三十九首》木版線裝書,后任書法編輯、副編審。1991年退休以來,人書俱老、風神奕奕。為上海電視臺、大專院校、北京首都師范大學、日本雪心會作書法講座。曾任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近年任香港書法家協(xié)會、西泠學堂顧問。出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大楷字帖》《7000通用字三體字帖》《許寶馴教楷書柳體VCD》《許寶馴真行草書帖》《許寶馴真草千字文五種》等近二十種,論著有《草書教材》《書法藝術》,合著有《中國書法大辭典》《書法篆刻實用辭典》等,名勝題刻約二十處,辦過個人書法展并出版書法集。

《結(jié)翰墨緣》冊頁部分     許寶馴 藏

《結(jié)翰墨緣》冊頁部分     許寶馴 藏


許源來書法

許源來書法


胡問遂書法

胡問遂書法


書法對聯(lián) 許寶馴

書法對聯(lián) 許寶馴

許寶馴精八法、工詩文、擅京劇、通太極、善鑒定,七十余年來未輟且各造其極,最為世人稱道者首推書法。早年由隸入楷,學王圣教、歐陽詢,后又虞世南、宋四家等,旁參博涉,所書行草精勁平和、雅雋神逸。其論書以“心悟”為上,書“肇乎自然而又渾然天成”,贊同蘇東坡“書無意于佳乃佳”,主張堪稱法書者“非技藝雙馨不可”。他取號“鷗鄰”,原意“臨歐(陽詢)”起步,深入發(fā)展乃字如飛鳥,自由隨意,與你為鄰來相處,興來揮灑,興盡而止。

據(jù)悉,許老還提供《結(jié)翰墨緣》冊頁,有瞿蛻之等三位老師、張蔥玉、許源來、許姬傳等文化名人題書跡,均系首次公開展出。

此次展覽展期自10月30日至12月13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