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四川美院八十年:一場展覽,講述一部校史

2020年10月,四川美術學院迎來了建校八十華誕。在80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四川美院一直是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版圖中的重鎮(zhèn),各個時期均涌現出代表性的藝術家與代表性的作品,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為校慶活動最重要的組成

2020年10月,四川美術學院迎來了建校八十華誕。在80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四川美院一直是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版圖中的重鎮(zhèn),各個時期均涌現出代表性的藝術家與代表性的作品,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為校慶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歷史同行:四川美術學院建校八十周年展”(1940-2020)昨天在山城重慶的四川美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將展出461位藝術家,603件作品,不僅展示已載入世人耳熟能詳的作品,如羅中立的《父親》、何多苓的《春風已經蘇醒》,同時也將呈現過去八十年來在川美學科發(fā)展及教學中有著重大意義的案例。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按時間線索分為兩大板塊:1940-1978年、1978-2020年,在兩大版塊由十一個專題展組成。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第一單元為1940-1978專題展,分為“理想先驅——四川美術學院初創(chuàng)時期設計教育文獻展”、“川流不息——四川美術學院新中國建設時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承傳啟合——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的實踐與探索”、“身份認同——川美雕塑的民族化探索”、“小人書,大境界——四川美術學院連環(huán)畫專題展”五個專題;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第二單元為1978-2020專題展,分為“時代強音”、“現實關切”、“語言之思”、“傳統再造”、“意象生成”、“實驗之維”六個專題。

羅中立在他的作品《父親》前接受采訪

羅中立在他的作品《父親》前接受采訪

穿行在作品之間,猶如穿行在四川美術學院的歷史之中,李有行、沈福文、龐薰琹......羅中立、張曉剛、何多苓、高小華、程叢林......

何多苓《春風已經蘇醒》

何多苓《春風已經蘇醒》


程叢林《 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布面油畫  202x300cm  1979年

程叢林《 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布面油畫  202x300cm  1979年

據四川美術學院校長龐茂琨介紹,此次專題展覽作為學校80周年校慶活動的視覺藝術,是一次對川美的學術和創(chuàng)作歷程、成果全面展示的大型展覽,具有極大的分量感與重量感。一方面總結過去的發(fā)展脈絡,梳理四川美術學院的淵源;另一方面是對川美歷史進行一個深入細致的評價。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據策展人何桂彥介紹,本次展覽作為校慶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共展出461位藝術家的603件作品。展覽有兩個基本線索,第一個線索是告訴觀眾,過去八十年間四川美術學院在創(chuàng)作和藝術追求上是如何走過來的。本次展覽有時間維度上的梳理,也有線性如油畫、版畫、工藝美術、新媒體藝術等版塊的梳理,覆蓋了全部的藝術媒介;第二個線索是在這八十年中,四川美術學院不僅作為八大美術學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學校,并且在現當代美術史的譜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其藝術現象、藝術流派、藝術風格上是最具代表性的。

龐薰琹 《工藝美術集·飯碗及茶盤之一》 紙本 36.5cm×29cm 1941年 

龐薰琹 《工藝美術集·飯碗及茶盤之一》 紙本 36.5cm×29cm 1941年 


展覽現場分策展人導覽

展覽現場分策展人導覽

基于一種文脈的梳理宗旨,本次展覽采用線性敘事的手法,從川美的源頭講起“如果只是線性敘事,又不足以說明川美的獨特性,因此我們增加了11個板塊的主題,將某一個階段的重要性抽取出來,呈現四川美院在當時創(chuàng)作當中最典型的藝術現象。”何桂彥說。

本次展覽主題之所以叫做“與歷史同行”,就是在于其基于時代性的敘事、民族化的敘事和地域化的敘事。展覽不僅展示已載入歷史的,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把過去八十年以來在四川美術學院學科發(fā)展以及教學中一些意義重大的案例進行展出。有些作品并沒有像名家作品一樣閃爍著光輝,但也確確實實為學校的教學默默奉獻著,也見證了四川美術學院的歷史、藝術家的追求以及時代的脈搏,能讓觀眾對四川美術學院的傳統和歷史有更好的了解。

第一單元  與歷史同行:1940年—1978專題展

專題1 理想先驅——四川美術學院初創(chuàng)時期設計教育文獻展

展覽分為“美化人生”“先生們”“學以致用”“為新中國建設”“薪火相傳”五個版塊,從多份珍貴的檔案、手稿和原作中呈現四川美術學院初創(chuàng)時期設計教育先驅們中西交匯的學源背景,設計服務民生、用藝術喚起民眾和投身新中國建設的初心,是反映20世紀早期中國設計教學思想和體系的川美文本。

專題2 川流不息——四川美術學院新中國建設時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

在轟轟烈烈的革命年代,學院師生們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為主,結合社會實踐,把創(chuàng)作題材聚焦在重大的政治活動和社會改革上,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從不同角度呈現了如火如荼的時代圖景。

專題3 承傳啟合——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的實踐與探索

展覽集中展示了1940至1978年間,投身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科發(fā)展與專業(yè)實踐的前輩藝術家們的作品。他們長期根植于20世紀中國畫發(fā)展藝術生態(tài),在中國畫領域身體力行的實踐與探索,在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與社會影響力等方面已然成為后輩藝術家的榜樣。他們在中國畫領域的教學思想及藝術成就,在中國美術教育體系中影響深遠且具有示范作用。

專題4 身份認同——川美雕塑的民族化探索

1940—1960年代川美雕塑系師生的民族化探索,是中國雕塑建構自身現代性過程中的一種努力和嘗試。一方面,它延續(xù)了新文化運動“引西入中”的思潮,在學習西方的雕塑技法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民族傳統,探討中西融合與再造的可能;另一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生態(tài),使得強化民族性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

專題5 小人書,大境界——四川美術學院連環(huán)畫專題展

本次展覽呈現了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家不同時期的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是前輩畫家們施展繪畫才華,為社會,為大眾而不懈耕耘的一方天地。在“小人書”這片“大世界”,幾代川美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者在有限的空間中形成了自身的連環(huán)畫語言特點。

 李有行《云涌高原》紙面水彩 23×62cm 20世紀50年代

 李有行《云涌高原》紙面水彩 23×62cm 20世紀50年代


 沈福文《蝦》漆畫 62×80cm 年代不詳

 沈福文《蝦》漆畫 62×80cm 年代不詳


呂琳《紀利子》連環(huán)畫 1949年

呂琳《紀利子》連環(huán)畫 1949年


龐薰琹《賣柴》紙面水彩 40x33cm 20世紀40年代初

龐薰琹《賣柴》紙面水彩 40x33cm 20世紀40年代初


雷圭元《圭元圖案集》紙本 1941年

雷圭元《圭元圖案集》紙本 1941年


江碧波 《飛奪瀘定橋》 套色木刻  30×99cm  1961年

江碧波 《飛奪瀘定橋》 套色木刻  30×99cm  1961年


蔡振輝、王大同、夏培耀《震撼山河的檄文》布面油畫  180×240cm  1977年

蔡振輝、王大同、夏培耀《震撼山河的檄文》布面油畫  180×240cm  1977年


 劉藝斯《南瓜》布面油畫 120x90cm 20世紀50年代

 劉藝斯《南瓜》布面油畫 120x90cm 20世紀50年代


葉正昌《保衛(wèi)世界和平》布面油畫 140x123cm 50年代初

葉正昌《保衛(wèi)世界和平》布面油畫 140x123cm 50年代初


江敉《戰(zhàn)鼓》黑白木刻 35x50cm 1962年

江敉《戰(zhàn)鼓》黑白木刻 35x50cm 1962年


牛文 李少言《當和平解放西藏的消息傳到康藏高原》  黑白木刻  50x32cm  20世紀50年代

牛文 李少言《當和平解放西藏的消息傳到康藏高原》  黑白木刻  50x32cm  20世紀50年代


劉國樞《縣委書記》布面油畫 130x146cm 1965年

劉國樞《縣委書記》布面油畫 130x146cm 1965年


魏傳義《思》布面油畫 47x37cm 1978年

魏傳義《思》布面油畫 47x37cm 1978年


李文信《長征》紙本水墨 280x420 cm 1960年

李文信《長征》紙本水墨 280x420 cm 1960年


馮建吳《浩氣長存》紙本水墨 83x142cm 1965年

馮建吳《浩氣長存》紙本水墨 83x142cm 1965年


龍德輝 《覺醒》 鑄銅  110×60×140cm  1960年

龍德輝 《覺醒》 鑄銅  110×60×140cm  1960年


 伍明萬 《養(yǎng)豬婦》 青銅  19×21×72cm  1963年

 伍明萬 《養(yǎng)豬婦》 青銅  19×21×72cm  1963年


杜顯清《江姐》連環(huán)畫 1978年

杜顯清《江姐》連環(huán)畫 1978年

第二單元  與歷史同行:1978-2020專題展

專題1 時代強音

“時代強音”這個展覽專題,體現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美院的創(chuàng)作如何關注現實,把握歷史與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強調人文關懷,用作品去言說、表現時代所凝聚的文化精神。回望歷史,不僅讓我們領略到四川美院的繪畫在1980年代的藝術追求,而且也能感受到其內在的精神與人文力量,以及它們如何構筑了四川美院當代繪畫的人文傳統。

專題2 現實關切

在此次展覽中,既有關注時代發(fā)展與社會變遷的作品,也有對西南的地緣特點與生存經驗的表現,特別是有部分藝術家從微觀、日常、碎片化的角度切入,呈現了現實豐富且多樣的肌理。當然,現實主義的背后也蘊涵不同的藝術訴求——有的基于國家敘事,弘揚主旋律;有的強調新歷史主義的視野,挖掘作品的歷史與精神深度;有的強調個人化的視角,有濃郁的人文情懷。盡管各有側重,但作品的內核仍然是呈現當代的人文精神與藝術品格。

專題3 語言之思

在本專題中,藝術家們對語言的駕馭,以及在方法論的意識上都十分多元,有的強調語言自身的內在軌跡,有的主張回歸傳統;有的致力于當代性的轉換,有的則利用新媒介、新技術豐富語言的表現力。語言的“再編碼”,及其對本土藝術史上下關系的強調已成為藝術家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專題4 傳統再造

在當代語境下,傳統所面臨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轉換,如何再造?對于藝術家而言,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傳統學習,挖掘與發(fā)展傳統中的精華,尤其是對既有的視覺資源進行當代性的轉譯。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時代與本土的文化語境,讓傳統在新的敘事話語、審美體系、美術史的上下文中,尤其是新的文化土壤中,綻放和生成新的價值。

專題5 意象生成

在本專題的作品中,既有對“有意味的形式”的表現,也有東方化的審美追求。有的作品雖然保留了具象的特征,但更強調畫面整體氛圍的營建;有的盡管在構圖、形式、表現語言方面沿襲了西方現代油畫的傳統,作品中的審美意識、文化趣味卻是東方化的;有的則從中國傳統水墨,尤其是文人畫中尋求滋養(yǎng),追求空靈、詩性,以及悠遠的審美意味。

專題6 實驗之維

新世紀以來,四川美院不僅建立了實驗藝術學院,而且為青年藝術家搭建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與展示平臺,設立了“四川美院青年藝術家駐留計劃”“明天當代雕塑獎”“羅中立獎學金”等,因此,從學科建設、教學與創(chuàng)作的結合、獎學金機制等,鼓勵藝術家進行前瞻性、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探索。本次展覽的作品不局限在單一的系科和媒介中,希望較為全面地呈現近年來四川美院那些富有創(chuàng)新與開拓精神的藝術實驗。

 高小華《為什么》107.5x136.5cm

 高小華《為什么》107.5x136.5cm


龍泉《基石》布面油彩  124x137cm   1984年

龍泉《基石》布面油彩  124x137cm   1984年


張曉剛 《草原組畫:暴雨將至》 紙本油畫 83x110cm 1981年

張曉剛 《草原組畫:暴雨將至》 紙本油畫 83x110cm 1981年


 莫也 《母與子》布面油畫 165x125cm 年代不詳

 莫也 《母與子》布面油畫 165x125cm 年代不詳


 羅中立《歲月》 布面油畫 205x140cm  1988年

 羅中立《歲月》 布面油畫 205x140cm  1988年


 王大同 《雨過天晴》  油畫 160x112cm 1979年

 王大同 《雨過天晴》  油畫 160x112cm 1979年


王亥《春》  1979年  159×78cm  布面油畫  中國美術館藏

王亥《春》  1979年  159×78cm  布面油畫  中國美術館藏


朱毅勇 《山村小店 》布面油彩 110.5x139cm  1981年

朱毅勇 《山村小店 》布面油彩 110.5x139cm  1981年


 夏培耀、簡從民 《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布面油畫  100×200cm  1979年

 夏培耀、簡從民 《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布面油畫  100×200cm  1979年


唐允明《紅嶺》紙本水墨 280x175cm 1994年

唐允明《紅嶺》紙本水墨 280x175cm 1994年


龐茂琨《穿越時間的吶喊》布面油畫 150x115cm 1999年

龐茂琨《穿越時間的吶喊》布面油畫 150x115cm 1999年


焦興濤《烈焰青春》 木、漆、丙烯   184x98x70cm 2019年

焦興濤《烈焰青春》 木、漆、丙烯   184x98x70cm 2019年


 鐘飆《公元1997》布面油畫 180x180cm 1997年

 鐘飆《公元1997》布面油畫 180x180cm 1997年


《造城》 張杰 160×200 cm油畫

《造城》 張杰 160×200 cm油畫

 

康寧 《新松》 49×52cm  黑白木刻  1984年

康寧 《新松》 49×52cm  黑白木刻  1984年

此次展覽展期持續(xù)至12月28日

展覽海報

展覽海報

(本文據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及相關報道等綜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