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燕然山銘》文辭新補正

位于蒙古國的《燕然山銘》摩崖刻石,自2017年7月被發(fā)現(xiàn)以來,專家學者們就相關問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但由于一直未有清晰的拓本公布,使得在文字的辨識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憾,田振宇先生2020年2月8日于澎

位于蒙古國的《燕然山銘》摩崖刻石,自2017年7月被發(fā)現(xiàn)以來,專家學者們就相關問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但由于一直未有清晰的拓本公布,使得在文字的辨識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憾,田振宇先生2020年2月8日于澎湃發(fā)表有:《〈《燕然山銘》文本新訂定〉之新訂——與辛德勇先生商榷一文》,就很多文字進行了訂正,多有創(chuàng)見,但其中“圉”“鷹”“邪”“拓”“神”五字的判讀還有進一步商榷之處。此文旨在以筆者所見到的《燕然山銘》拓本為基礎,試就銘文中的相關問題,以及《燕然山銘》的書法特色略述淺見,期以拋磚引玉。

摩崖釋文及布局

摩崖文字自右向左刻寫,共20行,滿行15字,總計288字。絕大部分文字可依稀辨識,只有15個字,漫漶嚴重,無法釋讀,依傳世文獻補入,并外加方括號,以示區(qū)別,迻錄如下:

《燕然山銘》文字布局

《燕然山銘》文字布局

文辭補證

《燕然山銘》的全文,收錄于傳世文獻中,但與刻石文本對校,還是存在諸多的差異,匯總如表一(“乃”與“迺”,“以”與“?”的差異未列入)。另試就有爭議的部分單字以及有差異的重要文句,略作淺述。

表一

表一

一、刻石中,“七月”之下留出七個字的空間,“寅亮”之下留出兩個字的空間,此為在尊號“有漢”、“圣皇”前空格以示敬重的行文排列方式,謂之“平闋”。傳世文本中限于銘文的排列布局不詳,于此細節(jié)并無反映。這種情況,在現(xiàn)存東漢的刻石中少見?,F(xiàn)藏山東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造于東漢永壽二年(156年)的《禮器碑》中,第八行開首的“皇”字被單獨抬高一個字,這應是另一種在尊號上象征性表達敬重的行文方式。

“七月”

“七月”

二、傳世文獻中,“登翼王室,納于大麓,惟清緝熙”三句,在刻石中極其簡省,寫作“登翌室,納大鹿,維清?!薄奥埂迸c“麓”通。乍一看,傳世文獻中的“寅亮圣皇,登翼王室。納于大麓,惟清緝熙”四句,兩兩相對成文,朗朗上口。而刻石中的“登翌室,納大鹿,維清”似乎顯得有些突兀。如果也按照四字來斷句,作“寅亮圣皇,登翌室納,大麓維清”講,又與所引《尚書·堯典》中的“納于大麓”相悖。如此重要的紀功刻石,且作文者班固當時也在現(xiàn)場,因何出現(xiàn)這樣的文辭簡省現(xiàn)象?仔細來看,刻石文字中“登翌室”是問題的關鍵。傳世文獻中,把“登翼”二字合在一起理解,謂登用輔翼也,但在刻石中,“翌室”顯然獨立成詞?!渡袝ぶ軙ゎ櫭份d:“延入翼室,恤宅宗?!薄耙硎摇倍?,清代江聲注云:“路寢旁室也。翼是左右兩旁之名?!庇帧奥穼嫛睘楣糯弁跽钏?,《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路寢者何,正寢也?!薄暗恰弊帧稜栄拧吩啤吧病保暗且钍摇奔粗笣h和帝即位后,竇太后臨朝稱制,竇憲由虎賁中郎將升為侍中,內主機密,外宣詔命之事。而“納大鹿”為“納于大麓”之省寫,之所以省掉“于”字,則是為了與“登翌室”三字對文?!按舐础奔础按箐洝?,“納大麓”謂總理國政,領錄天子之事?!犊讉鳌吩唬骸奥矗浺?。納舜使大錄萬機之政,陰陽和,風雨時,各以其節(jié),不有迷錯愆伏。明舜之德合于天?!薄稘h書·于定國傳》云:“萬方之事,大錄于君。”“維清”二字于此處獨立成詞,當出于《尚書·堯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痹凇耙潦セ剩且钍?,納大麓。”后置“維清”表結果,有贊嘆意,即稱頌漢廷在竇憲的輔弼下,朝政清明。

“鹿維”

“鹿維”

三、刻石中“述職巡圉”之“圉”字,文獻中作“禦”或“御”?!班觥痹诖藶檫吘持?,《爾雅·卷二·釋詁下》:“圉,垂也?!毙虝m疏引孫炎曰:“圉,國之四垂也?!薄对姟ご笱拧ふ贂F》:“我居圉卒荒?!薄睹珎鳌吩疲骸班觯挂??!薄蹲髠鳌る[公十一年》載:“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倍蓬A注:“圉,邊陲也。”“述職巡圉”即《竇車騎北征頌》中所言:“親率戎士,巡撫疆域。勒邊御之永設,奮轒櫓之遠徑?!敝?。值得注意的是,《北征頌》中“御”同“禦”,“邊御”即指邊境防禦,與“轒櫓”相對,章樵注云:“轒櫓,城上守禦望樓,可藏兵器、矢石,自上而發(fā)。所以望遠,故云遠徑。”

“圉”

“圉”

四、“鷹揚之?!敝苞棥弊?/p>

從字形看,“廣”下“亻”右側“隹鳥”的寫法與《鮮于璜碑》中“鷹”的寫法一致。

《燕然山銘》中的“鷹”字與《鮮于璜碑》中的“鷹”“膺”二字對比

《燕然山銘》中的“鷹”字與《鮮于璜碑》中的“鷹”“膺”二字對比

五、刻石中“爰舉六師”,文獻中均作“爰該六師”?!芭e”,發(fā)動、興起之意,《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舉兵而伐中山,遂滅也。”《漢書·蒯伍江息夫傳》:“我舉兵西鄉(xiāng),必有應者?!薄芭e兵南伐,并烏孫之勢也?!碧岂樫e王《代李敬業(yè)討武氏檄》:“爰舉義旗,以清妖孽?!?/p>

“舉六師”

“舉六師”

六、刻石中“雷輜異路”之句,傳世文獻中作“云輜蔽路”或“雷輜蔽路”。據(jù)刻石知為“雷輜”無疑,《文選》李善注云:“《漢書》楊雄《河東賦》曰:‘奮電鞭,驂雷輜?!睆堛娮⒃疲骸拜w車也,言兵車之眾,如雷聲也?!北姸嘬囕v行駛時的聲音轟轟作響,如同雷鳴,“雷輜”一詞,形象生動。而“蔽路”中之“蔽”字被解釋為“塞”之意,簡言之,“雷輜蔽路”一句形容兵車浩蕩,填滿了道路。但是很明顯,刻石中作“異路”而非“蔽路”,“異路”于此或有兩種解釋,一是分路而出之意,與“四分”相對,指竇憲率大軍分兵三路,北征匈奴事?!稘h書·竇憲傳》載:“明年,憲與秉各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余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倍恰奥贰痹诖颂?,亦為車之意,《正字通·足部》云:“路與輅通”,《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設兩觀,乘大路?!焙涡葑⒃疲骸岸Y,天子大路,諸侯路車,大夫大車,士飾車?!薄对姟ば⊙拧げ赊薄酚小氨寺匪购危烤又嚒敝?。

“異”同“翼”,1929年洛陽出土的作冊大鼎,有銘文云:“公來(鑄)武王、成王異鼎?!薄爱悺弊钟谑∥帷⑻铺m讀為“翼”?!耙怼北疽鉃轼B的翅膀,“異(翼)路”,即形容馬車上伸出來的傘蓋,像鳥張開的翅膀一樣,《詩·大雅·綿》:“縮版以載,作廟翼翼?!薄耙硪怼币辉~,又可引申為整齊有序,隆盛眾多之意,《詩·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敝祆洹对娂瘋鳌吩唬骸耙硪恚喢??!薄稘h書·禮樂志》:“馮馮翼翼,承天之則?!鳖亷煿抛⒃疲骸耙硪恚娒惨??!惫省爱悾ㄒ恚┸嚒奔囱员囌R,浩蕩眾多之意,與“雷輜”相對。如此“雷輜異路”一句,詞義甚明了,與下文的“萬有三千余乘”之句,互為呼應。綜合來看,“異路”的第二種解釋較為合理。

七、“徑磧鹵”之“徑”字

從字形看,很明顯是“徑”非“經”。

“鹿徑”

“鹿徑”

八、刻石中“大幕”二字,傳世文獻中均作“大漠”?!妒把拧め尩亍吩疲骸吧惩猎荒?,亦曰磧?!薄妒酚洝ばl(wèi)將軍驃騎列傳》載:“天子與諸將議曰:‘翕侯趙信為單于畫計,常以為漢兵不能度幕輕留?!彼麟[按:幕即沙漠,古字少耳?!疤熳釉唬骸婒T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赍,絕大幕,涉獲章渠?!薄稘h書·五行志》載:“先是,比年遣大將軍衛(wèi)青、霍去病攻祁連,絕大幕,窮追單于,斬首十余萬級?!鳖亷煿抛⒃唬骸澳唬炒円?。”河北灤州出土西漢元鳳五年(前76年)右北平太守溓備祭告天地的石圭中有:“茫茫邊幕,苦寒困屯?!睘茨铣鐾翓|漢建武廿一年(45年)《漢守善突騎從事中郎鑄君(慶忌)假宔槥志》有:“追擊賊盜,遠入荒幕?!敝f等等。

“大幕”

“大幕”

九、刻石中“斮溫禹”,傳世文獻中作“斬溫禺”?!皵佟庇诖颂帪椤皵厥住敝?,《說文》云:“斮,斬也。從斤,昔聲?!薄豆騻鳌こ晒辍罚骸佰Э嗽唬骸廴娬?,其法奈何?’曰:‘法斮。’”何休注:“斮,斬?!?/p>

“斮溫禹”

“斮溫禹”

十、“隃涿邪”之“邪”字

從字形來看,很明顯是“邪”非“耶”。

“邪”

“邪”

十一、“恢拓畺?”之“拓”字

“拓”字,“扌”中的橫畫和撇畫在隸書的書寫中,大多寫作平行的兩橫,《燕然山銘》中的“攄”字就如此寫,而在“拓”字中則寫成略向下彎曲的兩條橫線。

“拓”“攄”二字

“拓”“攄”二字

十二、刻石中“暫費而永寧者,已乃遂封山刊石?!痹趥魇牢墨I中作“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薄耙涯恕保盒矗痪弥?,《韓非子·卷八·說林下第二十三》云:“二國不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以構于己,乃皆朝魏。”《史記·商君列傳》云:“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薄夺屆め層闷鳌吩疲骸案?,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笨梢姲喙淘逯械摹耙涯恕边@個詞,被拆分成了“已”與“乃”二字,考慮到“已”與“也”兩者字形相近,可推測發(fā)生這個錯誤的最大可能性是傳抄之誤,即《后漢書》和《文選》的源頭文本材料,在直接從漢人的簡牘手跡中,傳抄文本時,誤將“已”識做“也”,并想當然的把“乃”字置于下一段開頭。

十三、刻石中“癹匈虐釓海外”,文獻中作“剿兇虐兮截海外”,用典出自《詩·商頌·長發(fā)》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薄敖亍弊衷诳淌凶鳌搬彙?,《隸釋·第卷七·荊州刺史度尚碑》有“截彼海外”之句,“截”字寫作“隹乚”與《燕然山銘》中的寫法極為接近。

十四、刻石中“封神丘建陸碣”,文獻中作“封神丘兮建隆嵑”或“封神兵兮建隆嵑”,“丘”“陸”“碣”三字在刻石中清晰可辨,文獻中此三字應是字形相近后世傳抄之誤。所刻銘功紀德之文。

十五、“神”字,字跡漫漶嚴重,左側“礻”由于崖面破損,筆劃幾乎盡失,但右側“申”字中央貫穿之一豎,隱約可見。且若作“田”字解,字形斷不可只偏居右側,必須與上下之“封”“丘”二字縱向左右大致對齊。

“封神丘”

“封神丘”

書法特色

關于《燕然山銘》的書者,文獻史料和銘文中均未提及,但極有可能是班固本人。作為竇憲的隨軍僚屬,當時著名的文人,班固不僅擅文辭,書法自然也不在話下。唐張懷瓘《書斷》云:“(班固)官至中郎將,工篆,李斯、曹喜之法,悉能究之?!痹陔`書通行的東漢初年,一個擅長篆書,有家學傳承,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寫隸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故《燕然山銘》由班固撰文,并親自鄭重書寫于崖壁之上,最后由刻工依字鑿刻,是合乎情理的。

從崖面殘留的字口來看,《燕然山銘》的文字應該是用一種比較銳利的尖刀單刻而成,刀口呈V字,由于石質堅硬,鑿刻不易,筆劃本身字口較淺,且經過一千九百多年的日曝雨淋,字口逐漸風化消平,故筆劃整體顯得纖細,甚至部分筆劃若有若無。似褪去皮肉,唯見筋骨之態(tài),然瘦硬卻神氣不減,雖細若游絲,卻巋然如山。不像中原的漢碑,如《熹平石經》一樣,不僅石料上乘,而且刻工精良,歷經千年,仍然呈現(xiàn)出骨肉勻清的秀麗典雅之氣。雖然我們已無法看到《燕然山銘》初刻時的狀態(tài),但窺一斑而知全貌,從殘存的文字看,其書法,屬漢隸方整寬綽一路。結體取方正體勢,樸茂質重,四周平滿。點畫空間平均分布,體現(xiàn)出秦小篆的結體特色。細審其筆法,以篆為隸。多以方筆起勢,轉為中鋒行筆,收筆圓轉回鋒,方起圓收,筆劃平直,轉折多方折,間帶圓闊,篆意明顯,少數(shù)筆劃收筆逸宕而出,極少波挑。如“分”“滌”“然”“將”“界”“師”“久”“匈”“虐”“荒”等字尤為明顯。通篇點畫呈現(xiàn)出纖勁遒健,沉著豐厚的風格特點。這種在隸書成熟后的日常書寫中,于點劃之間有意無意體現(xiàn)出的篆籀之意,在東漢時期的摩崖、碑刻中常見,如《張泛請雨銘》《石門頌》《劉福功德頌》《封龍山頌》《西狹頌》《楊淮表記》《張遷碑》等。畢竟隸從篆中來,在隸書的書寫中夾雜篆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燕然山銘》的篆書特征相較如上所述其它的今隸,則更為明顯,更原汁原味,這應當與書寫者的日常書寫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即書者必定熟稔篆書的書寫。

《燕然山銘》摩崖的書法,其特色介于我們迄今所熟知的漢碑與漢摩崖兩大書寫體系之間。由于銘文的性質,其書法不像其它的漢代摩崖刻石那樣自由放縱,少野逸恣肆之氣,顯得文雅含蓄,方正內斂,有廟堂氣息。但又和一般漢碑整飭規(guī)則的程序化不同,章法上,行列有序,字體大小基本統(tǒng)一,個別字在遵循界格的基礎上呈現(xiàn)不經意的放大縮小,端正中見生趣,謹嚴中有爛漫。在漢字的書法創(chuàng)作中,方正一路的書寫較難,很容易陷入呆板中,尤其隸書。故為了破掉平正,使得字有動感,篆書中往往將字形拉長,強調縱向,讓橫向短和縱向長產生對比,再加弧線,圓轉,裝飾性筆劃,使其靜中求動。而隸書則相反,強調橫式,讓橫向拉長和縱向扁進行對比,加入波挑,甚至個別還在字形空間結構上做文章。以非典型漢碑《封龍山頌》和《張遷碑》為例,前者便是通過運用波挑,產生平中出奇的效果。后者則是波挑以及打破橫平豎直的字形結構同時使用,呈現(xiàn)出樸厚靈動之美。而回到《燕然山銘》我們可發(fā)現(xiàn),其波挑若有若無,隱而不發(fā),字形結構穩(wěn)定較少變化。由于該銘文的特殊性,文字書寫必須方正端莊,故不可能讓字形結構產生明顯的傾斜,并做局部夸張或簡省變異處理。而如果刻意強調和表現(xiàn)波挑以求動,則會影響端正謹肅的廟堂氣息。故《燕然山銘》采用了讓字體大小參差產生變化,便讓整個作品都靈動了起來。而這種處理,毫無違和感,既不易察覺,又起到了破除板滯的效果,同時又不影響整體的廟堂氣象。可以說,《燕然山銘》的書法藝術水平是極高的,整體與局部和諧統(tǒng)一,舉重若輕,典雅從容。氣勢磅礴,又不拘泥小節(jié)。變化萬千,卻又筆筆有法。這種無為而為的境界,實非常人能為之。整體看,文章與書法相得益彰,氣韻渾穆壯闊,雄宕勃郁,確有得勝凱旋,慷慨激昂之態(tài),大漢威儀若在眼前??傊?,《燕然山銘》雖然殘瀝嚴重,多數(shù)字跡不清,但就可見的遺存部分,此銘以其獨特的藝術面貌和歷史價值足以立于書法史,而與永平九年(66年)《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相頡頏。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