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千里江山圖》作者王希孟姓氏和早卒案蠡測

宋代山水畫長卷《千里江山圖》多年前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時曾引起觀展熱潮。那么,作者王希孟的姓氏是從哪里來的?宋犖記述王希孟“未及死,年二十余”的依據(jù)又在哪里?有關(guān)他患疾與死亡的信息又在哪里?楊新先生生前謹

宋代山水畫長卷《千里江山圖》多年前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時曾引起觀展熱潮。那么,作者王希孟的姓氏是從哪里來的?宋犖記述王希孟“未及死,年二十余”的依據(jù)又在哪里?有關(guān)他患疾與死亡的信息又在哪里?楊新先生生前謹慎地使用了清初顧復(fù)、宋犖等提出的北宋《千里江山圖》卷的作者希孟姓王并早卒的信息,這些信息均不是空穴來風(fēng)。本文基于對材料的深度解讀和對多個證據(jù)的邏輯分析,認為宋徽宗在蔡京題記里暗示了王希孟重疾難愈的狀況,而北宋改建汴京宣德門和鑄造鹵簿鐘的時間,旁證了王希孟的卒年在1116-1117年之間。同時,希孟姓王和他享年二十余歲的信息呈現(xiàn)在《千里江山圖》卷外包首宋人題簽上。

楊新先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與傅熹年先生相繼開展了對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圖》卷(故宮博物院藏,以下簡稱《千》卷)的深入研究,楊先生鑒定出該卷外包首題簽“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系清初梁清標所題,結(jié)合宋犖所記述的材料,他謹慎地認為:“宋犖是在梁清標家里看到這一卷《千里江山圖》而寫下上面的詩句和附注的。但梁氏、宋氏去北宋已六百余年,從何得知希孟姓王,又何知‘未幾死,年二十余’,因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第三條有關(guān)希孟的生平資料,這里暫從梁、宋說法。”楊先生對王希孟姓氏和早卒的審慎論定,是當(dāng)今認知王希孟和《千》卷的基本要素,但正如其在世時所言,梁、宋的說法不會是空穴來風(fēng),要找到他們接觸到的材料,還需要研究。要揭開希孟姓氏的謎題,的確還需要尋找證據(jù)的證據(jù)。

北宋宰相蔡京在題記里確定《千》卷系“禁中文書庫”里的“希孟”之作,宋代《百家姓》里沒有“?!毙?,作者一定是有姓氏的。五百多年后,清初梁清標、顧復(fù)、王濟之、宋犖等異口同聲地稱之為“王希孟”,那么,希孟的姓氏是從哪里來的?宋犖記述王希孟“未及死,年二十余”的依據(jù)又在哪里?有關(guān)他患疾與死亡的信息又在哪里?

一?王希孟身世與沉疴考

蔡京題記是宋代唯一與王希孟有關(guān)的文字信息。他在題記里記錄了徽宗對王希孟的高度贊賞,其實隱藏著王希孟沉疴在身的信息。后者是題跋通常不便于直敘的隱情。徽宗對王希孟《千》卷的評價為“上嘉之”,“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他在后一句里用典有二:一是“天下士”,一是“作之”?!疤煜率俊钡涑觥妒酚洝罚簢鴮④娦略堋笆家韵壬鸀橛谷?,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士也”。此“先生”系齊國賢士魯仲連,他為了消除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陰霾,多次以辯才成功說和了欲戰(zhàn)雙方且不索取任何職位,所以“天下士”后特指才德非凡、舍身取義的賢良國士?!白髦币彩菑聂斨龠B生發(fā)出來的典故,典出孔鮒《孔叢子》,魏安厘王問天下之高士,子順曰:“世無其人也;抑可以為次,其魯仲連乎!”王曰:“魯仲連強作之者,非體自然也?!弊禹樤唬骸叭私宰髦W髦恢?,乃成君子;作之不變,習(xí)與體成;習(xí)與體成,則自然也。”這里的“作之”,指的是魯仲連為國家所做的大事、正事。而徽宗語“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即王希孟的“作之”也就到此為止了。在徽宗看來,創(chuàng)作《千》卷可謂當(dāng)下的大事、正事,或許徽宗此言正暗示了王希孟大功告成卻沉疴難愈,慨嘆其“作之而已”。

徽宗把王希孟稱作“天下士”,這是他對當(dāng)朝畫家絕無僅有的贊譽。這里首先透露出王希孟的家世,他出生于“士”家,即祖、父輩系讀書人且有一定的地位,徽宗評價他“其性可教”,這是由士家子弟的文化修養(yǎng)和見識所決定的,正因如此,希孟才得到了徽宗的器重——“遂誨諭之,親授其法”,否則,徽宗是不會如此青睞一個雜流子弟的。在王希孟就讀的畫學(xué),管理者將生徒(學(xué)生)分為兩類:士流和雜流(工匠、技人的后代),大多實行分開授課。根據(jù)《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的記載,可以找到當(dāng)年“士流”(如王希孟)的“課程表”,從中探知他們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技藝能力(見[附表])。

按照徽宗的行事方式,會當(dāng)即賜予這位“天下士”一個翰林圖畫院的職位,這也正是在“禁中文書庫”干雜差的王希孟拼命完成《千》卷的期盼所在。但是徽宗僅是給他一頂高冠,用無須以職位作酬的“天下士”來稱呼他(如賜予職位,蔡京一定會作為結(jié)果寫在題記里)。王希孟得到的僅僅是“嘉之”,是一些物質(zhì)上的獎勵和“天下士”的美稱,他的名字依舊躺在“禁中文書庫”的名冊里。而這樣對待少年新進,絕不是徽宗歷來的做派。有幾個事例可以說明徽宗是以地位和官職賞賜年輕畫家的:鄧椿《畫繼》卷一○記載,徽宗察看龍德宮剛完工的壁畫,他對畫院待詔們的畫藝無一認可,“獨顧壸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問畫者為誰?實少年新進。上喜,賜緋,褒錫甚寵,皆莫測其故”。該少年可以享受四五品官的一些待遇。王道亨曾與王希孟一樣,也是畫學(xué)生徒,他畫唐詩“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能“曲盡一聯(lián)之景”,連繪兩圖皆稱旨,“遂中魁選。明日進呈,徽宗奇之,擢為畫學(xué)錄”。畫學(xué)錄為管理畫學(xué)日常事務(wù)的吏員。據(jù)北宋慕容彥逢《摛文堂集》卷五記載,做畫學(xué)錄的張晞顏曾依照御批進呈《花果三十品》,筆法頗有可取,賜官將仕郎(從九品)。而王希孟歷時近半年繪成近十二米的長卷,難道還敵不過畫“斜枝月季”的少年和“曲盡一聯(lián)之景”的同窗,以及畫《花果三十品》的吏員?這不是因為王希孟有什么過失,也不是蔡京沒有促成,更不是徽宗的疏忽,此中緣由,需要結(jié)合宋代職官制度才能進一步知曉。

歷代職官制度中,朝廷對罹患重病的中榜進士和候任官員均不賜予職位。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唐代許渾“大和六年(832)進士,為當(dāng)涂、太平二令,以病免,起潤州司馬”。就北宋而言,這一規(guī)則尤為嚴苛,此類事例不勝枚舉。據(jù)《宋史·職官志》云:“因事責(zé)降分司或老病不任官職之事??子孫更不推恩??”有的患病候任者,會主動請辭。如蘇州人朱長文(1041-1098),字伯原,“舉進士乙科,以病足不試吏”。綜合其摯友林慮《吳部圖經(jīng)續(xù)記》附《〈圖經(jīng)續(xù)記〉后序》及其裔孫朱夢炎《朱長文事略》等材料,可知朱長文十九歲進京赴試,擢嘉祐四年乙科進士第,在候任期間墜馬傷足,因此辭歸故里,直到三十多年后的紹圣年間(1094-1097),才被召為太學(xué)博士,遷秘書省正字,紹圣八年(1093)為主講《春秋》的博士?!端问沸戮帯份d,御史檢法官李公麟“以病痹致仕歸”?!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載,真宗朝“知洪州馬景病,不任事,皆罷黜之”;“委提舉司點檢內(nèi)老弱疲病、經(jīng)久不任教習(xí)者,募人代之”;“熙寧八年??初審官西院差士安監(jiān)密州板橋鎮(zhèn),引見,上(宋神宗)察其病,不任事”。

所謂“老病”特指不治之重癥,其中也包括身體殘疾,北宋對此類人士入朝的限制是相當(dāng)嚴苛的。其一是害怕傳染性疾病在朝中蔓延,其二是顧及官員的形象,其三是考慮任職者的效率。從蔡京的跋文來看,王希孟的畫作受到徽宗如此青睞,但徽宗卻只嘉獎不任用,唯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王希孟或已身體狀況不佳。回顧《千》卷的創(chuàng)作過程,希孟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完成了近十二米的設(shè)色長卷,在此期間,他要獨自跨過整個漫長的冬季,古建筑采光有限,加上冬季的開封每天適合作設(shè)色畫的光照時間僅有八個小時左右,其創(chuàng)作壓力可想而知。長時間的獨自趕工對一個十七周歲的少年來說,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和心力。無獨有偶,據(jù)王中旭先生研究,六百五十年后的清宮也發(fā)生了類似的夭亡之事。由此想來,大功告成之時,王希孟已然是沉疴難愈。根據(jù)宋代“老病不任官職”的制度,王希孟能得到的僅僅是徽宗的高評嘉譽。

三年后,朝廷發(fā)生的一件事,更可為王希孟患病的結(jié)局作一注腳。

二?王希孟卒年析

王希孟的沉疴持續(xù)了多久?一座北宋鹵簿鐘記錄了幾件畫作被使用的狀況,其中隱藏著王希孟生命的終結(jié)點。

這座北宋鹵簿鐘長期展陳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廳,鐘系銅質(zhì),高1.84米,口徑0.81米,頂部由二龍戲珠形成鐘鈕,外壁極富裝飾性,自上而下環(huán)繞著五層淺浮雕裝飾圖案帶〔圖一〕,第一至第三層表現(xiàn)的是皇帝出行時的宮廷儀仗,“鹵簿鐘”即得名于此;第三層鑄有宣德門五門的圖像,標志著鹵簿鐘屬于宣德門所有;第四層是山水,亦被稱作“千里江山圖”;第五層由八個曲波段構(gòu)成了鐘腳,出現(xiàn)了方位神和諸多仙人。從規(guī)模和裝飾內(nèi)容來看,這座鹵簿鐘屬于當(dāng)時的“國家工程”。

〔圖一〕 北宋末鑄造的鹵簿鐘  遼寧省博物館藏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揚之水女士等學(xué)者論證了北宋鹵簿鐘與《千》卷的聯(lián)系:“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是宋代青綠山水之唯一,鹵簿鐘上如此氣勢的‘千里江山圖’也是銅鐘紋飾之唯一,兩件不同材質(zhì)的作品,卻有諸多偶然的關(guān)聯(lián)——徽宗與蔡京,政和三年(《千里江山圖》隔水黃綾蔡京題識起首即云‘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與政和八年,相關(guān)的人物以及耐人尋味的時間節(jié)點,似可以構(gòu)成前后相銜接的兩段歷史敘事而成為畫作與銅鐘共同的背景,共同的政治寓意或也隱然其中?!?/p>

由鹵簿鐘上刻鑄的城門可以推知它的鑄造年代。據(jù)傅熹年先生考證,第三層鹵簿儀仗里有一座“凹”形城樓,下有五個門道,而宋代唯一一座這種樣式的城門,即是皇宮的正始之門(端門)——正德門,它改變了以往三個門道的正門格局,是蔡京于政和八年(1118)建議營造而成的,屬于北宋末年的代表性建筑。這座建筑在金元之際還保留著,在元初佚名《宦跡圖》卷(舊傳宋趙遹《瀘南平夷圖》,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shù)博物館藏)里就畫有這座城門。不僅是建筑有北宋末年的特性,圖案中鹵簿儀仗的樣式和規(guī)矩也完全是宋代的規(guī)矩〔圖二〕。

〔圖二:1〕 鹵簿鐘第三層裝飾帶上的宣德五門

〔圖二:2〕 元佚名 《宦跡圖》 卷中的宣德五門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shù)博物館藏

據(jù)傅熹年先生考證:宣德門在五代時期是兩門,北宋初改為三門,并至少一直保持到1112年?;兆凇度瘊Q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作于政和二年,所描繪的是政和八年擴建以前的宣德門,故其下門墩上應(yīng)開三個木構(gòu)城門道。將宣德門改建為五門的大型工程出自蔡京的倡導(dǎo),據(jù)南宋陸游記載:“蔡京本無學(xué)術(shù),輒曰:‘天子五門,今三門,非古也’??‘李華賦云:復(fù)道雙回,鳳門五開,是唐亦為五門。’京大喜,因得以藉口窮極土木之工。改門名曰太極樓?;蛑^太極非美名,乃復(fù)曰宣德門。”而改建宣德門需要一個施工過程,它是在哪一年開始動工的?還有查證的空間。據(jù)元代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五三中徽宗與永嘉(今浙江溫州)道士林靈蘁在神霄宮對句的記載:“政和六年十月??帝引百官游行曰:‘宣德五門來萬國’,蔡京等沉思無以答,帝顧林曰:‘師對否?’先生應(yīng)聲曰:‘神霄一府總諸天?!敝土辏?116)太極樓已更名為宣德門,五門格局也已初現(xiàn)。兩年后的1118年,宣德門徹底竣工。這座有五門圖案的大鐘,正是為紀念此次改擴建工程而造,并陳設(shè)在宣德門。按照北宋鄭居中《政和五禮新儀·嘉禮》記載,每當(dāng)皇后經(jīng)過宣德門時,城樓上必須鐘鼓齊鳴,因此鑄造大鐘的時間絕不會晚于宣德門竣工。

鹵簿鐘上的裝飾帶來自三幅畫,其中有兩幅是誕生于北宋宮廷的超長畫卷,其一是北宋佚名(一作元代曾巽生臨本)《大駕鹵簿圖書》卷(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其二即《千》卷。與這口鹵簿鐘一樣,這兩幅長卷都是徽宗朝“豐亨豫大”審美觀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蔡京極力提倡的。它們作為鹵簿鐘的圖案,有著政治化的含義,象征著皇朝不絕、江山永固。

鹵簿鐘上的五條裝飾帶是由三個不同水平的匠師完成的,有明顯的風(fēng)格差異。

第一至第三條裝飾帶,風(fēng)格圓渾莊重、沉凝敦厚?!洞篑{鹵簿圖書》卷的作者雖不可考,但他與這條裝飾帶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其刻繪模范的藝術(shù)水平不遜于原圖,保留了原圖中的精粹。為了與原圖人物行進的方向保持一致,畫家在制作模范時以反方向刻繪,不然會鑄成常識性錯誤。人物造型稍稍圖案化了一些,布局緊湊有序、造型飽滿有力〔圖三〕。

〔圖三:1〕 北宋佚名 《大駕鹵簿圖書》 卷 (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三:2〕 鹵簿鐘儀仗圖像

第五條裝飾帶在鐘腳上,風(fēng)格毓秀巧密、靈動飛揚。這是由八個曲波段上的仙人神獸組合成的,屬于道教題材。其刻繪者也應(yīng)該是宮廷畫家,刻鑄得精致細密,絲絲入扣,仙人神獸和海浪的動感極強〔圖四〕。

〔圖四:1〕 鹵簿鐘鐘腳曲波段

〔圖四:2〕 鹵簿鐘鐘腳曲波段

然而,第四條裝飾帶上的“千里江山”,面貌粗陋簡率,構(gòu)圖平鋪充塞,顯現(xiàn)出與其他裝飾帶在造型和工藝上的巨大差異,極不協(xié)調(diào)。多位專家確信這條裝飾帶的布局和造型參考了《千》卷,群山綿延,循環(huán)往復(fù),確有無盡之感。與《千》卷的構(gòu)圖一樣,裝飾帶上的“千里江山”天際高曠,留出大片天空,綿延的山勢與王希孟筆下的景致多有相近之處,且山山相連,近景也有一條蜿蜒小路,穿插于山谷和溪流之間,幾乎貫穿全圖。沿途相繼刻鑄有大樹、掛著酒旗的酒肆、茅屋、小亭、木橋、泊舟等,點景人物中有行人趕著毛驢過橋或是荷鋤的農(nóng)人等。這些細節(jié)上的相同,不是沒有緣由的巧合,而是鹵簿鐘的主持者有意為之的結(jié)果。這個人就是蔡京!宣德門的復(fù)建工程由蔡京主導(dǎo),鹵簿鐘的制作也應(yīng)由他主持,在這座鐘上出現(xiàn)《千》卷這幅蔡京的藏品,體現(xiàn)了他要讓該圖發(fā)揮政治作用的意圖〔圖五〕。

〔圖五:1〕 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卷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圖五:2〕 鹵簿鐘外壁裝飾帶“千里江山圖”拓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千里江山”裝飾帶里,印證著王希孟重疴之后的信息。這條裝飾帶雖然受到《千》卷造型和構(gòu)圖的影響,但與其相比,手法粗糙、細節(jié)草率,造型概念化,顯然不是王希孟親自操刀〔圖六〕。刻繪者不得原作要領(lǐng),疏于理解,只能直接參考原圖,如《千》卷中的農(nóng)夫持鞭趕馱糧毛驢過橋的圖像都是右向的,刻繪者在刻制模范時照原樣摹刻,也是右向,結(jié)果翻鑄出來的趕驢圖像成了左向的〔圖七〕。如果王希孟在世,蔡京按理會責(zé)令他主持大鐘“千里江山”裝飾帶的繪制,其藝術(shù)效果一定要比這個精到得多,會有許多耐看的細節(jié)。裝飾帶上沒有出現(xiàn)王希孟《千》卷工致精細的藝術(shù)特色,孤立地看,可以確信他沒有參加鹵簿鐘裝飾帶的活計,聯(lián)系蔡京題文中潛藏著他重疾的信息,在鹵簿鐘與宣德門一并完工的1118年之前,王希孟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在刻鑄期間,蔡京不得不改派他人以《千》卷為參考樣本,草草完成鹵簿鐘“千里江山”裝飾帶的差事,露怯甚多。

〔圖六:1〕 鹵簿鐘外壁裝飾帶上的山水 (局部)

〔圖六:2〕 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卷 (局部)

〔圖七:1〕 《千里江山圖》 卷右向趕驢過橋

〔圖七:2〕 鹵簿鐘左向趕驢過橋 (拓片)

那么,王希孟“年二十余”故亡的信息會記錄在哪里呢?

三?《千》卷外包首宋簽會留下什么

如楊新先生所言,《千》卷為“清初梁清標所得,他自題了外簽??”現(xiàn)今《千》卷的外包首題簽是梁清標用行楷題寫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圖八〕,自此,王希孟才開始姓“王”了。梁清標與希孟相距五百多年,又是如何得知希孟姓“王”的呢?恐怕除了《千》卷外包首上的宋人原簽之外,難有其他文獻來源。

從左到右依次為:〔圖八〕 梁清標在 《千里江山圖》 卷外包首重新書寫的題簽〔圖九〕 清于敏中書唐寅 《西山草堂圖》 卷題簽及簽注〔圖十〕 梁清標在晉陸機 《平復(fù)帖》上保留了徽宗的內(nèi)簽和印鑒

外包首題簽是歷史形成的。以古今書畫裝裱的基本程序和樣式而論,《千》卷第一次裝裱后必定是要粘貼題簽的,題簽至少有兩處,位于畫幅之前的里題簽和位于外包首上的外題簽。在外包首上書寫作者名與作品名起自東晉,這是因為書畫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成為收藏的藝術(shù)品,為方便存取和檢視書畫,形成了相對統(tǒng)一的題簽規(guī)范。古代繪畫特別是五代以前的畫作本幅上多不署名款,而是由內(nèi)簽和外包首題簽標明作者。如五代衛(wèi)賢《高士圖》卷無作者名款,全有賴于卷首徽宗的題簽“衛(wèi)賢高士圖”,另附小注:“梁伯鸞”,點出該圖出自衛(wèi)賢之手,所繪系漢代隱士梁鴻、孟光舉案齊眉的故事。外包首題簽的尺碼要略大于內(nèi)簽,提供的信息首先必須有時代、作者、品名,其題簽的下半段往往會附上一到兩行小字,涉及與作者或藏家有關(guān)的重要事宜,作為補注信息。這是古今藏家經(jīng)常使用的記錄形式。如清宮舊藏明代唐寅《西山草堂圖》卷(大英博物館藏)的包首上有一行小楷題簽:“唐寅西山草堂圖。賜南書房供奉戶部侍郎臣于敏中”,是藏家于敏中關(guān)于此圖出宮前后的去向記錄〔圖九〕??梢娺@種傳統(tǒng)直至明清仍有延續(xù)。筆者推定,宋犖極可能在宋代原始題簽的補注中得知王希孟的死訊,這個補注往往會出現(xiàn)在外包首題簽的下半段。

外包首題簽的用途主要是提供查閱和著錄。古代書畫的畫套、畫盒等包裝物的簽條內(nèi)容以及賬記名目等,均以原物的外包首題簽為準,以便于統(tǒng)一。畫幅內(nèi)的題簽常會省去朝代和作者姓名,而外包首題簽必須完整,這往往是古代書畫著錄書獲取信息的直接材料。如在現(xiàn)存最早的古畫著錄書——唐代裴孝源的《貞觀公私畫史》中,作者將著錄的作品歸于某名家之下,當(dāng)時畫家均不在畫幅上署名,顯然,裴孝源是從外包首題簽上得知其作者名的。收藏家在題簽和著錄上標明的畫家姓名,均是全稱,中小名頭的書畫家更是如此,絕不舍其姓氏。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北宋《宣和畫譜》均如此,米芾《畫史·目錄》更是如此:“晉畫:顧愷之維摩天女??戴逵觀音??隋畫:展子虔朔方行??唐畫:閻立本唐太宗步輦圖??”等等,此種規(guī)矩,千年不變,直到清代的《石渠寶笈》都是如此。

《千》卷在南宋高宗朝重裱過,之后到清初沒有再被修裱的情況,原外包首題簽必定是宋簽。在宋簽上,有作者、畫名,其下必然預(yù)留一大段,其上可寫兩行小字,王希孟亡故的信息自然會由藏品的主人蔡京在此補注。但外簽長期暴露和被觸碰,最容易受損。古人若無法修復(fù)這類損壞嚴重的外簽,往往一裁了之,內(nèi)簽也是如此,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的題簽也是被明末裱匠裁掉的。因此,迄今為止,極少看到元以前的外包首題簽。筆者以為,北宋宮廷裱作里的裝裱師絕不會置千年裝裱之規(guī)于不顧,取消了《千》卷的外包首題簽。而梁清標之所以沒有保留下外簽,一定是因為它已經(jīng)相當(dāng)殘破了,乃至于無法修復(fù)。梁清標是很注意保留這些信息的,如經(jīng)他收藏的陸機《平復(fù)帖》,依舊保留徽宗題寫的“晉陸機平復(fù)帖”簽條,其上還鈐有徽宗的“雙龍小印”和“宣”“和”朱文連珠印,證實這是內(nèi)簽〔圖十〕,而不是從外包首移進來的外簽,陸機《平復(fù)帖》的外包首宋簽肯定是因破損不可修復(fù)被遺棄了。

既然《千》卷外包首有宋簽,總會被后人見到,上面寫了些什么?

四?誰看到了宋裱的《千》卷?

今人所知的希孟姓氏和死訊來自清初收藏家留下的信息,而這些信息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源頭,那就是《千》卷的外包首宋簽。

第一條信息來自梁清標在《千》卷重裱后題寫的外簽。梁清標曾是《千》卷的主人,他曾將大批私藏書畫重新裝裱,希孟姓王的信息直接來自五百年后梁清標(1620-1691)在外包首以行楷書寫的八字題簽:“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希孟自此開始姓“王”了。清初數(shù)人皆認為希孟姓王、“未幾死,年二十余”,這些信息極可能來自《千》卷舊裱外包首題簽。

以下的第二、三條信息不僅涉及希孟的姓氏,而且關(guān)乎他的生死。

第二條信息是明末遺民、書畫鑒藏家顧復(fù)轉(zhuǎn)述的內(nèi)容。顧復(fù)《平生壯觀》記載:

曩與王濟之評論徽廟繪事,落筆若有經(jīng)年累月之工,豈萬機清暇所能辦。濟之曰:“是時有王希孟者,日夕奉侍道君左右,道君指示以筆墨畦徑,希孟之畫遂超越矩度,而秀出天表。曾作青綠山水一卷,脫盡工人俗習(xí)。蔡元長長跋備載其知遇之隆。今在真定相國所?!?/p>

顧復(fù)通過畫商王濟之得知梁清標府上藏著一卷青綠山水,是一個叫王希孟的北宋人畫的,后面有蔡京的題文。王濟之(一作際之),乃都門(北京)人,活動于明末清初,經(jīng)營古董買賣,也擅長裝裱,在鑒識上有“都門王濟之,江南顧維岳”之稱,他常為梁清標掌眼,明末清初吳其貞《書畫記》卷四里有記述,王濟之與梁清標關(guān)系相當(dāng)近,應(yīng)該是見過《千》卷的。

第三條信息來自清初宋犖的記錄。宋犖與梁清標有師友之交,他完全有可能見過《千》卷在梁氏重裱之前的宋裱狀態(tài)。宋犖將他所見記載在《西陂類稿·論畫絕句》里:“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比缓蟾缴闲∽ⅲ骸跋C咸熨Y高妙,得徽宗秘傳,經(jīng)年作設(shè)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余。其遺跡只此耳?;兆谝再n蔡京。京跋云:希孟親得上筆法,故其畫之佳如此,天下事豈不在乎上之作之哉!今希孟已死,上以茲卷賜太師,臣京展閱深為悼惜云?!彼螤翁岬酵跸C稀拔磶姿溃甓唷钡男畔⒑芸赡芤彩莵碜杂凇肚А肪硗獍姿魏炆系男∽肿⑨?,里面含有對王希孟的感嘆和悼念。宋犖對蔡京題文有誤記,從宋犖的語句來看,他是憑記憶將蔡京題文的內(nèi)容寫成詩,很可能將外簽注釋上悼王希孟早卒之事和蔡京題記上的贊美內(nèi)容混淆了。這可以進一步推定外簽上的內(nèi)容極可能是藏品主人蔡京留下的,這才有可能使宋犖將外簽上的注釋與卷尾的題記內(nèi)容相混。

據(jù)呂曉女士考證,顧復(fù)《平生壯觀》的成書年代不晚于1692年;謝巍先生則在《中國畫學(xué)著作考錄》考證出宋犖的《論畫絕句》當(dāng)撰于康熙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693-1694)之間,李夏恩先生考定撰于1694年,前后差一年。梁清標卒于1691年,《平生壯觀》和《論畫絕句》分別作于梁清標死后兩年或三四年。宋犖曾被康熙皇帝賜予“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的榮冠,他不會瞎編,更不會給死去多年的梁清標“背書”。由此對前人留下的文獻,不要輕易否定,要像楊新先生那樣——辯證分析、謹慎使用、留有余地。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可以梳理出王希孟早卒與鹵簿鐘、宣德門的邏輯關(guān)系:

由此可進一步蠡測王希孟卒年的范圍。從宋犖關(guān)于王希孟“未幾死,年二十余”的記載,可以測定王希孟故去的時間是在1115年之后,他熬過了二十歲,否則不會有“年二十余”之說。熬過多少年呢?聯(lián)系蔡京題文中徽宗話語里透露著王希孟罹患沉疴的信息,以及鹵簿鐘鑄造的時間在1116-1118年,王希孟未能參與鐘上“千里江山”的圖案的刻繪,推知他極可能卒于1116至1117年之間,1116年病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享年二十一二歲,恰合“年二十余”的記載。徽宗對王希孟高度贊揚卻不任用的事實,與宋代“老病不任官職之事”的職官制度有關(guān),也體現(xiàn)在1118年前鑄造鹵簿鐘“千里江山”裝飾帶系他人代工的反?,F(xiàn)象,再聯(lián)系古代畫卷外包首題簽的書寫規(guī)矩以及顧復(fù)關(guān)于王希孟“年二十余卒”的記錄,這幾件事實的存在是有歷史緣由的,即宋代官制、匠作則律、外簽規(guī)矩等,將這幾件事的結(jié)果聯(lián)系起來看,它們之間沒有自相矛盾之處,也沒有與之相悖的其他材料,形成了一定的互證關(guān)系。這至少可以告慰楊新先生,希孟姓王和他卒于1116-1117年之間的信息已經(jīng)漸漸清晰起來了。

嗟斯人已去,嘆懸案無盡;仰前輩功業(yè),俯后學(xué)有進。故宮博物院的古代書畫藏品在重重迷霧中深藏著無窮的歷史文化信息,需要數(shù)代學(xué)人持之以恒地進行廓清,方能見到一隅晴空。就《千》卷而言,是否還有關(guān)于王希孟的間接信息和材料?他的青綠山水對后世的影響如何?這些問題,均有待于后續(xù)者繼續(xù)探究。

[附表] ?畫學(xué)士流王希孟的“課程表”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標題為《希孟姓氏和早卒案蠡測——謹以此篇紀念楊新先生》,原文刊載于《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6期。)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