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西班牙知名藝術家胡安·赫諾韋斯辭世,享年89歲。通過創(chuàng)作《擁抱》等一系列以人群為主的畫作,他不斷介入對政治、社會和集體的反思。與他相反,疫情中也有藝術家要從圖像中逃離,“香蕉”藝術家卡特蘭便是一例。
在澳大利亞,建筑師約翰·沃德爾獲得2020年澳大利亞建筑師學會金質獎章。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西班牙 | 藝術家胡安·赫諾韋斯
89歲辭世,以飛鳥的視角觀照并《擁抱》人群
胡安·赫諾韋斯
西班牙畫家胡安·赫諾韋斯(Juan Genovés)以創(chuàng)作戰(zhàn)后的現實主義政治題材聞名于世。據西班牙《國家報》消息,2020年5月15日,89歲的胡安·赫諾韋斯因自然原因逝世。
1930年,赫諾韋斯出生于西班牙巴倫西亞,在西班牙內戰(zhàn)和法西斯獨裁政權佛朗哥時期成長,壓迫的時代塑造了他的藝術。
1973至1976年赫諾韋斯創(chuàng)作出他的代表作《擁抱》(El Abrazo),用丙烯顏料與絲網版畫技術描繪身份不明的一大群人。后來,赫諾韋斯不斷重現這個主題并稱之為“藝術的執(zhí)念”。
1975年佛朗哥死后,西班牙政治與社會動蕩不安,在西班牙國內傳播的《擁抱》復制件多達約50萬份。這一圖像成為人們呼喚民主的象征,不過赫諾韋斯因此被捕,入獄一周。(1988年,《擁抱》被馬德里的雷納索非亞博物館收藏。)
胡安·赫諾韋斯《擁抱》1976 圖源:REINA SOFíA MUSEUM
1970年代末西班牙進入憲政改革時期,以赫諾韋斯為代表的一批藝術家重振了西班牙文化。他早期畫面中似是為逃離爆炸而奔跑的人消失了,轉而思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他常常凌空俯瞰物體,仿佛采用了上帝或飛鳥的視角?!拔野讶巳鹤鳛閭€體畫進畫里,”赫諾韋斯說,“我感興趣的是獨立個體間的細微區(qū)別?!?/p>
胡安·赫諾韋斯1980年代畫作
如今,赫諾韋斯的繪畫和雕塑被全球藝術機構收藏,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和西班牙巴倫西亞現代藝術館。1966年,赫諾韋斯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特別榮譽獎。(文/畹町)
美國 | 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
與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發(fā)起“睡前故事”系列
莫瑞吉奧·卡特蘭為“睡前故事”系列創(chuàng)作的一幅圖像
據《紐約時報》報道,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近日與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發(fā)起線上“睡前故事”系列??ㄌ靥m善于顛覆觀眾的期望,在該系列中,這位向來不按常理出牌的藝術家自然也不會呈現“彼得兔的故事”或是“晚安月亮”這樣的內容。相反,他將邀請村上隆、大衛(wèi)·拜恩(David Byrne)等藝術名人,從他們最愛的書中挑選出片段和公眾分享。
這些藝術家選出的故事顯然不同尋常,卡特蘭說:“如果所有的受邀者都選擇童話和兒童讀物,那就太讓人失望了。我們指望藝術家們展現一些出人意料的東西,如果他們展現的內容真誠又古怪的話,我會非常感激?!?/p>
雖然卡特蘭似乎總是以娛樂和“挑釁”的形象示人,但是對于這一系列,他對自己所抱持的希望是認真的,“我認為這個項目并非真的是藝術作品,而是在隔離時期將人們聯系在一起的方式,”他解釋道,故事也可以是一種將我們從“圖像轟炸”中解放出來的消遣,“你可以說,我的作品總是關乎圖像的力量,以及它們的復雜性和誘惑力。但有時候,少看多聽也是值得的?!保ㄎ?錢雪兒)
澳大利亞 | 建筑師約翰·沃德爾
獲得2020年澳大利亞建筑師學會金質獎章
約翰·沃德爾
據archdaily網站報道,近日,澳大利亞建筑師學會宣布2020年的金質獎章得主為約翰·沃德爾(John Wardle)。
沃德爾于1986年成立了自己的墨爾本工作室,以其迭代設計過程(iterative design process),對工藝的專注以及與藝術家和工藝匠人的合作備受認可。其公司的作品涵蓋了國內和國際項目,以及他為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所作的作品。
評審團形容沃德爾在全國范圍內重燃了建筑師竭盡所能的信念,即“建筑設計功能良好,且能取悅大眾”。在頒獎詞中這樣寫道,“約翰的作品不僅精于個人工藝,也完美地體現了更為廣泛的建筑建造生產過程,這讓他成為‘建筑師的建筑師’。”
約翰·沃德爾建筑作品
作為當代地標,沃德爾的建筑總是溫和地回應它們的環(huán)境,走進它們過去的故事。例如墨爾本設計學院的項目中,地平面的蜿蜒路徑呼應著這一帶過去的河床。又如在墨爾本大學音樂學院新址,伊恩·波特南岸中心,圓窗讓人想到留聲機或是輪船的舷窗,透過窗口,路人能夠窺見音樂家們正在排練。
在他位于布魯尼島(Bruny Island)的農場上,沃德爾與他團隊中的建筑師們一起親手嘗試不同的工藝?!澳軌蛲瑫r身為一個學生和手藝高超的工匠,這讓我感到快樂,”沃德爾說道。
眼下的疫情為建筑師提供了反思和重新評估的時間,“新冠引出了關于未來建筑與城市將如何設計的諸多問題,”他說道。在他看來,其中暴露出的一大失衡是城市中綠色空間的分配問題,而隨著未來的預算緊縮,他對城市環(huán)境將受到的進一步影響感到擔憂?!吧頌榻ㄖ?,我認為我們的影響力不如過去,但是我還是想要保持積極。建筑師是出色的‘游說者’,我們應該盡力去激勵我們所服務的群體?!保ㄎ?錢雪兒)
中國江蘇 | 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陳履生
任家鄉(xiāng)博物館群總館長
陳履生
2020年5月18日,是第44屆國際博物館日,江蘇省揚中市陳履生博物館群開啟試運營,擔任博物館群總館長的是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陳履生。
位于陳履生家鄉(xiāng)的揚中市新壩鎮(zhèn)新治村的這一博物館群,由美術館、漢文化博物館、竹器博物館組成。
陳履生,1956年出生于江蘇揚中,擅長中國畫、美術史論。1982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85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yè),獲碩士學位。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古典美術編輯室主任、中國美術館學術一部主任,2010年至2016年任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陳履生說:“過去,對于每一位揚中人來說,竹器是再熟悉不過的家常,而現在竹制品現在基本上被取代和淘汰,過去家中的竹器慢慢成為垃圾被處理。顯然,它們不該如此。不忘鄉(xiāng)愁,留住記憶。只有用博物館的方式,才有可能讓我們的后人知道他們的前輩是如此的生活和勞作,并知道他們的手藝是如此的精妙和講究。”
漢文化博物館展廳內景
博物館群所在地新壩鎮(zhèn)新治村是江蘇省命名的“江蘇最美鄉(xiāng)村”。在陳履生看來,最美鄉(xiāng)村與博物館群的結合,將是帶動文旅的一種新的模式。這里具有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勢,面對圌山和不息流動的江水,是難得一見的長江沿岸的迤邐風景。博物館的收藏、展陳將以其特有的專業(yè)精神,為中國博物館事業(yè)融入新的元素,為揚中市增添了一處公共文化服務場館。
(文/畹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