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災難已迫近,一些人在摧毀我們共同的家園

近日,澳大利亞愈燒愈烈的山火再次將公眾的關注聚焦于自然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的議題上來。相似的悲劇也發(fā)生在去年夏天。2019年7-8月,大火席卷亞馬孫雨林。這塊被稱作“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截至8月20日,共發(fā)

近日,澳大利亞愈燒愈烈的山火再次將公眾的關注聚焦于自然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的議題上來。

相似的悲劇也發(fā)生在去年夏天。2019年7-8月,大火席卷亞馬孫雨林。這塊被稱作“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截至8月20日,共發(fā)生39194起山火,比2018年同期增加77%。蔓延的森林大火在當時也受到了國際社會和媒體界的格外關注,各國領袖皆表達關注,而在一系列反思性報道中,不少媒體在這場災難中試圖去追索“人禍”的因素,其中有關政治與經(jīng)濟層面的反思尤為突出。

實際上,對于亞馬孫雨林的掠奪性侵占并非始于近代。早在16世紀,自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踏入這片土地開始,針對當?shù)卦∶竦姆N族屠殺與文化滅絕便一直存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于大規(guī)模修路、采礦及南部與東南部農民移民的涌入,社會環(huán)境惡化的速度進一步加快。而在隨后的十年間,快速崛起發(fā)展的畜牧業(yè)和大豆農業(yè)成為了亞馬孫雨林最大的兩個宿敵。

無論對于亞馬孫自身環(huán)境而言,還是對于整個地球,雨林的迅速惡化無疑都是災難性的。在這幅慘淡景象下,來自于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Unicamp)文學院教授弗朗西斯科·富特·哈德曼認為,對于亞馬孫雨林遭遇的反思迫在眉睫。

弗朗西斯科·富特·哈德曼。北京大學巴西研究中心供圖

12月20日,一場名為“亞馬孫雨林:當一些人在摧毀我們共同的家園”的講座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新樓展開。富特·哈特曼教授就如何拯救亞馬孫,從而保證地球生命的延續(xù)、動植物物種的繁衍,乃至我們自身與子孫后代的生存問題進行分享。講座還邀請到了北京大學西葡語系副教授閔雪飛,以及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的胡曉東。

講座現(xiàn)場

從歷史邊緣到地球中心

曾寫就《腹地》一書的巴西作家尤克里德斯·達·庫尼亞(Euclides da Cunha)在其一生唯一一次的跨國旅行中,他抵達了亞馬孫河的關鍵支流普魯斯河的源頭,穿過了與秘魯接壤的森林邊界,最終離開了巴西國境。當他回到里約熱內盧后,整個人已煥然一新。在那次旅行中,除去技術和科學相關的報告,他寫下很多關于亞馬孫的文章。

1909年,即他離世那年末尾,這些與亞馬孫地區(qū)相關的文章被整理成集,以《歷史的邊緣》為名出版。在富特·哈特曼看來,這本書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亞馬孫文學、文化和巴西社會環(huán)境,而他此次講座對話,也立足于這些研究。

自16世紀開始,長期以來,殖民者在占領亞馬孫地區(qū)時犯下了數(shù)以萬計的“古老的暴行”。當尤克里得斯·達·庫尼亞使用“歷史邊緣”這一表述時,對于這段可怕的歷史,他了解頗多?!八谥械摹爬系谋┬小傅氖?6世紀以來,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派遣的考察隊所實施的掠奪性侵占行為。除去個人旅行家,所謂的圣保羅遠征隊(bandeirantes)成員也參與其中,他們謀求礦藏和植物財富,將當?shù)氐脑∶褡優(yōu)榕`?!备惶亍す芈f。

事實上,亞馬孫在當時還處于“巴西之外”。16世紀到19世紀,葡萄牙殖民當局創(chuàng)立了一個名字屢次變更的州,該州與巴西其余地區(qū)分離,包括整個亞馬孫北部地區(qū)(亦即馬拉尼昂、格拉歐帕拉和內格羅河——后來成為亞馬孫?。?。而中部、東北部和南部地區(qū)被稱為“巴西州”。

這種分隔導致亞馬孫地區(qū)相對孤立于巴西其余的領土和社會。甚至到1822年,巴西獨立,建立帝國的統(tǒng)治時期內,這種隔絕狀態(tài)繼續(xù)存在。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國,在其大部分時期里,亞馬孫的孤立狀況依然如故。

大規(guī)模進入亞馬孫的浪潮發(fā)生在1870到1910年間,此時巴西經(jīng)濟進入了所謂的“橡膠周期”。隨著橡膠的開發(fā),出口歐美的乳膠數(shù)量呈爆發(fā)式增長,這種趨勢后來一直持續(xù)到英國走私橡膠樹種成功,并開始在馬來西亞種植。此外,富特·哈特曼表示,著名的 “橡膠男爵”風起云涌,沃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甚至以秘魯人菲茨卡拉爾德(Fitzcarrald)的“橡膠男爵”形象為原型拍了一部影片 。

在當時的巴西、秘魯和哥倫比亞,奴役原住民和其他移民(如來自巴西東北部的貧困農民)的現(xiàn)象極其普遍。很久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由于日本對整個馬來西亞的控制,亞馬孫地區(qū)又出現(xiàn)了新一輪的“橡膠周期”。

20世紀70年代,巴西的亞馬孫雨林僅有1%遭到破壞。然而,在半個世紀后的今天,約有20%的雨林卻慘遭砍伐。

“2018年,森林破壞同比增長了29.5%,相當于近1萬平方公里的林地被毀”,富特·哈特曼在現(xiàn)場補充道,“而今,科學家卻在世界范圍內討論,從植被破壞25%開始算起,到多少才是所謂的‘臨界點’,即亞馬孫砍伐問題中不可逆轉的分界點。它會在未來的5年、15年或20年到來嗎?無論哪種猜測正確,災難性的景象已然迫近?!?/p>

在亞馬孫森林中,切割了一個Yucca植物的根。

大自然的復仇

公路、礦山建設,耕地開墾以及水電站建設、拓荒的移民大量增加……究竟什么才是亞馬孫最主要的敵人?

富特·哈特曼表示,森林砍伐的速度由于養(yǎng)牛畜牧業(yè)和大豆種植農業(yè)的產品大量出口而迅速增長。也由于此,一些依賴于亞馬孫生態(tài)平衡的淡水匯集區(qū)的生命多樣性正在迅速崩塌。當之前被稱為“歷史邊緣”的地區(qū)成為了“地球中心”。大自然也開始了它的反抗。

從微觀世界的層面來看,小規(guī)模焚燒森林在河流沿岸與印第安人聚居的小塊農區(qū)是一種傳統(tǒng),可以使村莊附近的土地更適合墾植,從而維持當?shù)厝说纳?。然而,當這種傳統(tǒng)演變成取得工業(yè)規(guī)模之后的入侵與占領森林保護區(qū)時,影響更大、耗時更長的社會環(huán)境問題便一一浮現(xiàn)。

巴西導演馬爾西奧·伊森斯·薩在2018年曾拍攝過一部紀錄片《牛蹄之下(Sob a pata do boi)》,據(jù)該片顯示,20%的亞馬孫雨林已遭毀壞,其中的80%是由養(yǎng)牛畜牧業(yè)導致的。關于大豆,2018年1月,巴西環(huán)境部的數(shù)據(jù)證實,盡管從2006年起,為遏止破壞行為,禁止在遭砍伐的區(qū)域種植大豆,但在馬托格羅索、帕拉、馬拉尼昂、朗多尼亞等州,大豆種植量仍繼續(xù)增長,非法占用面積多達五萬公頃(500平方公里)。

需要注意的是,與火災頻率、范圍和強度都超出常理的亞馬孫森林火災類似,同樣的災難也發(fā)生在巴西中西部地區(qū)的塞拉多草原和潘塔納爾濕地。這兩個生物群落區(qū),對巴西和國際自然環(huán)境都至關重要。.

而在這幅混亂景象的背后,富特·哈特曼說,相鄰國家的亞馬孫雨林砍伐速度卻依然增長得令人瞠目結舌。比如,玻利維亞,這個國家與巴西同屬亞馬孫雨林九國之一,在過去的十年里,兩國共同成為了森林火災密度最大的國家,因此,也是年毀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其后果影響了整個大陸,乃至全球。有科學家警告說,最近十年間,亞馬孫雨林火災加快了安第斯山脈冰川融化,引起區(qū)域氣候變化。

亞馬孫雨林

亞馬孫雨林

橫亙在雨林上空的暴力

然而,上述的一切遠不是亞馬孫雨林如今面臨問題的全貌,不僅是雨林遭到毀害,生活在那里的原住民也遭受著迫害與日趨滅亡。

據(jù)亞馬孫州真相、記憶與正義權利委員會2012年出具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1972到1977年間,馬瑙斯至博阿維斯塔公路修建期間,巴西武裝部隊曾種族屠殺了約2000名瓦伊米里-阿特羅阿里(Waimiri-Atroari)印第安人。屠殺主要在亞馬孫州東北部發(fā)生,而侵占土著居民土地的行為,除筑路外,還牽扯到礦產公司、水力發(fā)電站、伐木者和效命于遠方富裕土地所有者的非法占地者。“就其廣度與范圍而言,無疑是巴西民族國家在亞馬孫地區(qū)對全人類犯下的最惡劣的罪行”, 富特·哈特曼說。

針對于此,1988年,號稱巴西憲法史上最民主的一部憲法頒布,其中第一次明確了印第安原住民及逃奴堡后代的合法權益。并且,在環(huán)境保護章節(jié)中,第一次做出如下規(guī)定:

第255條:全體公民皆有權享有生態(tài)平衡、全體公民共有、健康生活品質所必需的自然環(huán)境,公共權力與集體具有為當下及未來的世代保護并保育自然環(huán)境的義務。

然而,法案的頒布并未能阻止針對亞馬孫地區(qū)巴西原住民暴力事件的愈演愈烈。兩個月后,環(huán)保領袖、橡膠工人席古·門德斯在阿克里州遭到暗殺。

巴西印第安領袖艾爾頓·克雷納克(Ailton Krenak)在其《推遲世界末日的思想》的一書中曾提出“我們自以為的人性”這一概念。針對人類權力的幻想,克雷納克評價道:“……我們創(chuàng)造出‘整體’這一抽象概念,人成了萬物的尺度,并以此為出發(fā)點,開始踐踏一切,因為有一種所有人都接受的普遍共識,即存在一種彼此互認的人類,世界任我們安排,人類可以予取予奪”。

關于這種一成不變的、自我中心的所謂“文明”人形象,克雷納克也在書中進行了批判:“同其它可能性的接觸意味著去傾聽,去感覺,去嗅聞,去吐納呼吸那些位于人類之外的圈層,比如‘自然’。但某些原因作用下,我們仍與其混溶。在這些圈層中存在一種東西,叫做‘近人(quase-humana)’:這一圈層被我們認定正在消亡,因為與‘非常是人的人類(humanos-muito-humanos)’的接合而行將滅亡。這些‘近人’是堅持遠離這場文明、技術、控制地球之舞會的人。只因跳起一支陌生的舞蹈,便被驅逐出場,通過疾病、貧困、饑餓與針對性的暴力?!?/p>

不幸的是,直到今天,暴力事件依然籠罩在亞馬孫雨林的上空。在剛過去的2019年,與聯(lián)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召開的會議上,三位印第安首領確認保羅·保利諾·瓜亞亞拉是2018年以來,巴西第140位被暗殺的土著居民。

12月7日,兩位瓜亞亞拉印第安人在馬拉尼昂被殺害,死亡地點為州府以南500千米,自己村子周圍的某條公路附近。他們的名字是:菲爾米諾·瓜亞亞拉(Firmino Guajajara),酋長;雷蒙多·瓜亞亞拉(Raimundo Guajajara)。另有一位原住民受了傷,他目擊了整場罪案:槍手乘車犯案,就是想殺死那幾個印第安人。這一暴行瞄準原住民首領,針對性很強。

事實上,關于亞馬孫雨林的問題究其根本是復雜且立體的,“它牽涉到全球產業(yè)鏈和資本鏈、彼此牽扯的集團利益,以及一種文明。它根植于過度消費主義、使用污染性能源,發(fā)展加速使用時間與快速報廢的科技,重視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而單憑良好的愿景、橫向會議、揭露事實又或者是社會環(huán)境組織網(wǎng)絡是無法解決這個錯綜復雜的問題的?!备惶亍す芈f。

講座最后,富特·哈特曼表示,“為了反擊這一不幸的現(xiàn)實,我們可以也必須相信,齊心協(xié)力、共同對抗世界末日終是值得。我們不但要理性處理,更要與雨林及其居民易位而處,傾聽那諸多的聲音。它們共同傳播地球的奏鳴,長久以來,一直試圖向我們訴說。”

參考文獻:

1. Andreoni, Manuela; Hauser, Christine. Fires in Amazon Rain Forest Have Surged This Year,2019.08.21, https://www.nytimes.com/2019/08/21/world/americas/amazon-rainforest.html

2. 弗朗西斯科·富特·哈德曼. 閔雪飛,呂婷婷.亞馬孫雨林:當一些人在摧毀我們共同的家園. [Z].北京,演講稿,2019.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