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重磅宋元書畫,可見文物流傳掌故

盛夏將盡,各大展館紛紛籌備和推出秋日展覽,雨果和愛因斯坦在上海展示他們的天才之處,上海博物館和吉林博物院分別推出的古代書畫展,均有重磅展品展出,其中包括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蘇軾的《洞庭春色.中山

盛夏將盡,各大展館紛紛籌備和推出秋日展覽,雨果和愛因斯坦在上海展示他們的天才之處,上海博物館和吉林博物院分別推出的古代書畫展,均有重磅展品展出,其中包括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蘇軾的《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金代張瑀《文姬歸漢圖》、元代張渥《九歌圖》等。大衛(wèi)·霍克尼的代表作品也將在8月底在北京展出,并與《康熙南巡圖》并置,講述跨越文化語境和時空的對話。

在京都,神社、寺院等收藏者寄托在京都國立博物館的收藏公開展出,其中可見自古以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影響。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則以宗教的角度講述中國古代藝術。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為您梳理這一周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

展期:2019年9月10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覽將呈現(xiàn)翁同龢五世孫翁萬戈捐贈上博的三幅珍品,分別為明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清王原祁《杜甫詩意圖》軸,以及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這是上海博物館收藏的翁氏六代家藏書畫文物中最為重要的三件。

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

展期:2019年8月13日-12月1日

地點:明珠美術館


展覽展出超過200件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Marie Hugo)創(chuàng)作及相關作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書籍、書信手稿、室內裝飾、日常用品等,展現(xiàn)他在文學、繪畫等領域的探索,多件作品來自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首次在海外展出。

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

展期:2019年8月2日-10月22日

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在愛因斯坦誕辰140年之際,著名的廣義相對論論文手稿原件、愛因斯坦1905奇跡年的四篇論文以及愛因斯坦與羅素最后的書信等珍貴文物,首次來到中國大陸與觀眾見面。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帶來了133件展品,其中86件為原件。其中,廣義相對論的兩頁手稿原件是本次展覽最大的亮點之一。這一堪稱科學史上的頂級文物向來被以色列視為國寶,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

消失的技法——讓·鮑德里亞的攝影

展期:2019年8月24日至9月28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覽由費大為策劃,鮑德里亞太太瑪琳·鮑德里亞擔任聯(lián)合策展人,將展出鮑德里亞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攝影作品共50幅。攝影之外,這場展覽還將納入鮑德里亞的影像、照片集及語錄,在藝術與哲學的漫談中,引誘觀者在新的視覺景觀與圖像經(jīng)驗中,重思這位思想家對攝影的獨特貢獻,深入其廣袤的理論世界。

石上純也:自由建筑

展期:2019年7月18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得主、日本建筑師石上純也的中國首次個人展覽。石上純也根據(jù)PSA場地進行了全新的展覽設計,展覽將通過大尺度的模型、建筑手繪、設計手稿、影像資料等方式,向觀眾揭示建筑師實現(xiàn)理念的過程與細節(jié)。

時代風華——上海油畫雕塑院特展

展期:2019年7月10日—8月31日

地點: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此次展覽從油雕院典藏作品中選取了部分歷史性作品,與院專業(yè)人員創(chuàng)作的近期新作一起展出,呈現(xiàn)了時代風華,觀照了歷史記憶,映射了社會生活,約略地體現(xiàn)了五十余年來上海油畫雕塑院藝術創(chuàng)作題材、內容、手法、美學等的流變。

北京

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

展期:2019年8月29日—11月8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本次展覽共展出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軍械庫收藏的151件文物,包括沙皇華服、沙皇軍裝、宮廷裝飾物品、檔案文件、印刷品和照片等,多為首次在俄羅斯境外公開展出,借助這些18-19世紀宮廷儀式用品,展覽旨在重現(xiàn)沙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宮廷慶典的恢弘景象。

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

展期:2019年7月16日—10月2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出260件(套)有關良渚文化或受良渚文化影響的玉器。年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到明清時期。完整呈現(xiàn)中國最早的以玉器為載體的禮制社會。這是以玉器為主的良渚文化的集大成展,也是迄今規(guī)模最大的良渚玉器展覽。

藝久情長——盧是百年誕辰美術文獻展

展期:2019年8月15日-8月25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盧是出身美術世家,畢業(yè)于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在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篆刻等多項藝術領域及美術考古、藝術研究等多種學術領域融通中西,匠心獨造,最終留下大量作品與學術論文,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與濃郁的個性研究特色,為中國美術教育、美術創(chuàng)作、美術考古做出重要貢獻。本次展覽將展出藝術家各時期代表作品及重要文獻共179件套。

大衛(wèi)·霍克尼:大水花

展期:2019年8月30日-2020年1月5日

地點:木木藝術社區(qū),北京市東城區(qū)隆福寺街95號,錢糧胡同38號3號樓


此次展覽由木木美術館與英國泰特聯(lián)合主辦,展覽將以100余件作品全方面、多維度地呈現(xiàn)大衛(wèi)·霍克尼從20世紀50年代持續(xù)至今的藝術生涯。展出的作品包括《更大的水花》、《我的父母》等。

針對大衛(wèi)·霍克尼與中國和古代書畫作品特殊的關系,木木美術館還在本次展覽當中策劃了特別的單元。中國畫在畫論、技巧、視角等方面都對大衛(wèi)·霍克尼的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此次展覽中,《康熙南巡圖》將與大衛(wèi)·霍克尼的相關作品并置,激發(fā)跨越文化語境和時空的對話。

南京:

觀香——海南沉香文化展

展期:2019年8月10日-10月10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覽以瓊脂天香、香事文脈、聞香皆喜三個單元,集合海南省博物館藏的極品沉香及文物81件套,南京博物院藏的歷代精品香具等文物51件,呈現(xiàn)不同時代、不同工藝下的香料、香器,詮釋歷代香事中人們的喜好與審美。

吉林:

長白遺珠——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書畫精品展

展期:2019年8月20日-10月30日

地點:吉林省博物院


展出院藏宋元明清書畫精品二十五件,其中包括著錄于清宮《石渠寶笈》的書畫作品四件,分別是宋代蘇軾的《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金代張瑀《文姬歸漢圖》、元代張渥《九歌圖》卷以及清代惲壽平的《魚藻圖》軸。

日本:

守美傳美——托付于京博的曠世之寶

展期:2019年8月14日-9月16日

地點:京都國立博物館


京都國立博物館保管著超過6200件由神社、寺院等收藏者寄放在博物館的“寄托品”。此次展出的139件(組)珍品,就是精選自其中的絕世精品。其中包括陶瓷、考古、肖像畫、佛畫、中世繪畫、近世繪畫、雕刻、中國繪畫、書跡、染織、金工、漆工等品類。

三國志

展期: 2019年7月9日 - 9月16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隨著一些重要的考古挖掘成果,有關三國志的研究呈現(xiàn)愈發(fā)活躍的趨勢。此次展覽通過漢朝到三國時代的文物及最新研究成果,呈現(xiàn)一個“真實的三國”。展品包括2009年發(fā)現(xiàn)的曹操高陵、被視為吳國皇族規(guī)格的南京市上坊1號墓等出土的文物。

歌川豐國:超越寫樂的男人

展期: 2019年9月3日 - 9月29日

地點:浮世繪太田紀念美術館


歌川豐國是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今年是他誕辰250年,他在寬政年間的“役者繪”創(chuàng)作中與東洲齋寫樂、勝川春英(Katsukawa Shun-ei)展開了競爭,最終以通透清爽的畫風席卷役者繪的世界。

英國:

匈牙利女藝術家朵拉·毛雷爾作品展

展期:2019年8月5日-2020年7月5日

地點: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


展覽匯集了約35件作品,包括幾何作品,攝影,電影和油畫,呈現(xiàn)出毛雷爾的作品的多樣性。展品橫跨藝術家5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突出其運用概念藝術的方法在不同媒介領域展開詼諧幽默的實驗。

美國:

中國藝術與神明

展期:2019年8月24日 - 2020年1月5日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從灶王爺畫像到為佛寺奢華儀式畫,神明的形象充斥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代表著人們對“超自然存在”的敬畏與供奉。本次展覽以大都會博物館的收藏為基礎,從多個角度展示中國古代藝術對神明的描繪。同時展出的還有部分來自波斯、日本和韓國的藝術品,佐證神明、教義和藝術風格如何突破政治和文化界限。

講座:

上海

普通家庭的石渠寶笈——品讀《中國繪畫名品》

時間:2019年8月18日(周日)14:00

地點:上海圖書館西區(qū)二樓報告廳

主講人:范景中


中國繪畫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深厚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且題材多樣、色彩奪目、畫法精巧而為大眾所喜愛。但面對一幅中國畫時,我們又該如何去欣賞呢?著名藝術史專家范景中教授將會從如何欣賞、理解中國畫的角度,結合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繪畫名品》叢書,滿足讀者對于中國繪畫藝術“賞讀”的要求。

明代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景德鎮(zhèn)瓷器鑒賞

時間:2019年8月18日(周日)10:00-12:00

地點: 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呂成龍(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器物部主任)


明代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歷時29年,長期以來被稱作中國明代陶瓷發(fā)展史上的“空白期”,但從明代文獻記載看,這三朝無論是御窯還是民窯,均未停止燒造。本講座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文獻記載、當時歷史背景和考古成果等,并結合演講人35年從事古陶瓷研究的心得,談談對這三朝瓷器特點的認識。其實應摒棄人們以往認為這三朝瓷器數(shù)量少、質量差的觀點,這三朝無論御窯還是民窯瓷器,產(chǎn)量都很可觀,質量也都不遜于明代其他各朝瓷器。

景德鎮(zhèn)落馬橋窯址考古發(fā)掘的兩項重要收獲——元青花與空白期

時間:2019年8月1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秦大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落馬橋窯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中華南路紅光瓷廠廠區(qū)內,屬景德鎮(zhèn)市老城區(qū)的中心地帶,在明清時期是浮梁瓷業(yè)的核心區(qū),屬于文獻中提到的“十三里”窯場的范圍。2012—2013年,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對落馬橋窯址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 。發(fā)掘面積688平方米,清理了從北宋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的有效地層,清理各類遺跡129處,出土了數(shù)以噸計的各時期的瓷片和窯具。本講座選取其中元代青花瓷的生產(chǎn)狀況,和明初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民窯生產(chǎn)走向精致這兩個問題的考古資料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介紹分析。聽眾可以從中更深入的了解到元青花瓷器的生產(chǎn)特點和空白期生產(chǎn)的總體面貌。

檔案,轉譯與禮儀

時間:2019年8月1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三樓劇場

主講人:安東尼·蒙塔達斯


蒙塔達斯是將檔案作為當代藝術語言基礎的先驅,這也是他許多項目的原始萌芽。他處理檔案的方式取決于每個項目的性質。在本場講座中,藝術家將展示他的一些以不同方式激活檔案的作品:“檔案室”,一個基于一個互動在線檔案記錄藝術審查行為的令人不安的裝置作品。

杭州:

說歲釋鉞談天道——由“越王時代”展出的銅鉞講起

時間:2019年8月20日(周二)14:00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qū)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辛德勇(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


由浙江省博物館“越王時代——吳越楚文物精粹”展出的戰(zhàn)國時期銅鉞講起,在郭沫若先生《釋歲》一文的基礎上,談談歲字的天文歷法意義以及鉞在這當中所表征的意義。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