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長安十二時辰》的技術譜系

流動、開放、混沌,是《長安十二時辰》中所描繪的上元佳節(jié)十二時辰中的唐代長安城給予觀者與讀者的最初印象。二十四小時有限的時間流將這些空間的特性通過戲劇沖突展現(xiàn)地張弛有度。除卻常規(guī)意義上的分類,例如將這部

流動、開放、混沌,是《長安十二時辰》中所描繪的上元佳節(jié)十二時辰中的唐代長安城給予觀者與讀者的最初印象。二十四小時有限的時間流將這些空間的特性通過戲劇沖突展現(xiàn)地張弛有度。除卻常規(guī)意義上的分類,例如將這部作品解讀為歷史小說/影視劇、推理情節(jié),對人物性格塑造和心理動機進行分析、是否還原歷史真實度等,我們如何感受小說筆下、電視劇鏡頭中所描繪的時空在不同階段、事件中所表達的張力與密度,例如速度與情狀,質料與形式,控制與失序……?本文試圖通過探討這一作品中所描繪的長安城十二時辰的技術譜系,來勾勒作為影視劇集的作品所呈現(xiàn)的張力與密度界域。


法國哲學家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和心理分析師及社會活動家菲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在《千高原》一書中將“機器系”這一概念定義為一種物質-流,機器并非指涉一種工具或工業(yè)時代的產物,它是社會性的,處于情境之中,因而它強調機器的配置決定機器的屬性、功能、運作,進而在實際運用中生成情狀、密度。機器系同時還可以作為一種方法論,來展示技術的譜系。通過繪制《長安十二時辰》所描繪的時空中的技術譜系的十二個要素和維度,本文試圖展現(xiàn)機器系如何通過配置不同的要素和維度而生成不同的強度,并逐步解析經驗如何內在于技術從而構成著一種技術性的審美。


人口戶籍的生命政治

法國思想家米歇爾·??拢∕ichel Foucault)在構建生命政治這一概念之時,明確指出了它的治理在于對人口的規(guī)訓。在劇中所呈現(xiàn)的唐朝,人口的流動、身份劃分被詳盡地記錄于人口登記與戶籍系統(tǒng)當中,從姓名、性別、身高、職業(yè)、住所、社會階層、健康狀況、婚姻狀況、財產狀況到生死、遷徙、逃亡等。而這一系統(tǒng)的機器性運作則體現(xiàn)于它服務于隸屬中央集權的情報治安機構靖安司的辦案過程當中。與其說人口登記與戶籍制度以及該系統(tǒng)的運作體現(xiàn)著中央集權的主權治理,它更是一部分配權力關系的真相推理機器。人口登記與戶籍制度作為一種檔案文件系統(tǒng)在靖安司排查犯罪嫌疑、鎖定危害目標中具有了一種推演性,它在推動真相的獲得之中進行著一步步的排除,從而分配了權力關系。這種權力并非中央集權的自上而下的主權治理,而是一種滲透于物質層面的分配。例如在對懷遠坊居民的戶籍排查中,對戶籍檔案的索引推理牽動著對懷遠坊這一地理區(qū)域及其中的民眾的進一步管控,從而影響著時空中的氛圍,甚至于宗教此時作為另一種機器配置于懲戒當中(如祆教大祭司前往靖安司請求將罪人交由其信眾進行宗教儀式性的懲戒)。在此需要澄清的是,權力在此處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治學當中的基于排他性的權利,而是一種主導與壓制的力學關系,因而它存在于物質層面。晚期??略跇嫿ㄉ螌W時觸及了權力分配的滲透性與物質層面,它與基于主權的自上而下治理并存,且內在于個人、機器、配置、時空的身體與實在之中。


行政系統(tǒng)作為圖靈計算機

現(xiàn)代計算機的雛形圖靈計算機誕生于其創(chuàng)造者英國數(shù)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思考如何解決使行政工作更加有效這一問題當中。《長安十二時辰》中靖安司及其相關幕僚的行政工作系統(tǒng)可以看做是一臺高效運轉的圖靈計算機。它的有效性體現(xiàn)于:1. 離散性;2. 形式性; 3. 算法。圖靈計算機首先是一套數(shù)字符號系統(tǒng),因而離散性這一特征歸根結底是在表明數(shù)字符號的抽象運作機制?!堕L安十二時辰》中的大型圖靈計算機所采用的數(shù)學原理來自于《易經》。作為道家思想的起源文本,《易經》首先是一種抽象語言系統(tǒng)。這種抽象語言系統(tǒng)通過陰與陽這一二元數(shù)字單位來組構。靖安司在城中各處望樓上傳遞信息的加密系統(tǒng)基于卦象;靖安司最受重用的一員徐賓身上所佩戴的項鏈由各種卦象組成,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圖像識別機制,不同圖案得以使得人腦記憶被分為離散、有限、形式性的區(qū)塊,便于基于不同目的的算法調用。

當?shù)聡鴶?shù)學家、哲學家戈特佛里德·威廉·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接觸到《易經》,他仿佛找到了自己所想象的一種基于符號的、形式性的普遍語言。而萊布尼茨的激進(或稱為保守)則在于使得這種普遍語言流于了形而上。同理,道家思想在它的漫長發(fā)展中不免產生了形而上或實用工具化等誤用,例如將其作為玄學或一種風水算命的工具。而《長安十二時辰》中為我們所展示的這種深入物質層級結構當中又不乏抽象性的道家語言系統(tǒng)或許更加通透,至少它有助于我們理解當代數(shù)字化與計算機器條件下的物質文化。這樣的解讀并非是在否定道家思想的形而上維度,這里的形而上指的是一種本體存在模式,并非指涉純粹抽象或科學性。道家思想游移于物質與形而上層面之間,這也解釋了抽象唯物論的哲學立場?;氐綀D靈計算機,道家思想的本體層面則體現(xiàn)于形式性與算法當中。

圖靈計算機的重要意義在于使得思想得以具邏輯地被有限程序、步驟和算法所抽象并施行。而形式性則存在于決策的過程當中。作為靖安司司丞,李必這一人物在不同階段的決策均發(fā)生于過程當中,即綜合復雜環(huán)境因素而做出實時抉擇。決策并非是為了控制局勢,而是順應趨勢的一種借力使力。如此“無為”的背后是一種算法過程,在對階段做出完成性決策的同時認可了變化與無限性的存在。


基礎設施與精神治理

生命政治治理與圖靈計算機的運作實則暗示了一種控制社會的特征??刂粕鐣@一概念原本是德勒茲在上世紀90年代初基于??碌囊?guī)訓社會而提出的,它反映了那個時代當下的階段性特征,即借助新型數(shù)字化與計算機科技,一種內在權力運作模式滲透進了主權進行權力分配的規(guī)訓社會,使得權力的分配顯形于各種物質層級。這一概念在作品中虛擬的唐代社會得到了展現(xiàn)。德勒茲指出,控制社會并非取代了規(guī)訓社會,而是運作于規(guī)訓社會內部,上元節(jié)的十二時辰作為一種例外狀態(tài)即展示了這種并存性。在控制社會,控制并非僅僅來自于對環(huán)境的禁閉式控制,如醫(yī)院、監(jiān)獄這些封閉性較高的場所,而是通過調適。最明顯的例子則來自于上元節(jié)對于基礎設施的管控以驅導人員物資的流動:如傳遞信號用的望樓地點,設定彩燈安置地點,進城貨車查驗點,截取危險易燃馬車的臨時路障……這種治理并非僅僅是針對物質層面的調適控制。在算法治理的當代,德籍韓裔思想家韓炳哲所提出的精神政治學強調了新自由主義對于大數(shù)據的濫用以及如何通過算法和數(shù)據來操縱個體行為,而基礎設施層面的治理同樣也可被認為一種基于無意識地改變個體行為的精神政治。


城市制圖學

在靖安司的眾多科技發(fā)明當中,移動地圖模型算是其中最具價值的發(fā)明之一,因為它作為一個全方位監(jiān)控系統(tǒng),不僅囊括了長安城108街坊的明暗地形信息,作為一種治安甚至軍事工具,它還能夠實時追蹤人員的流動,并借助想象分析實在的物質情境,從而幫助快速高效地做出實時決策。討論地圖機器并不是意在批判一種工具化思維,或重復上述關于生命政治的論述。結合圖靈計算機,地圖機器給我們的啟示在于,是否存在這樣一種機器,它的離散、有限、步驟性應用于通過算法來調適審美感受與經驗,從而分配不同的情狀、張力與密度?文學與移動影像這些審美媒介具備這種機器機制的運轉條件,即在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調用、分配想象以進行思維的制圖學。

德勒茲和加塔利關于思維的制圖學的探討建立于反對表征與再現(xiàn)之上,提倡思想在遭遇不同勢力中被迫使在物質情境中發(fā)揮其自身的力量?;诖耍瑪⑹驴梢员豢醋饕环N思維的制圖學,故事中的推理作為一種思維矢量具有一種抽象的唯物性,推理這種形式首先是思想通過抽象與具象在進行演算,每一步的演算需要落實到真實物質情境當中。主角張小敬在抽絲剝繭中也為我們勾畫著長安城的另一幅地圖,這里有遍布商鋪酒樓的暗樁網絡,藏匿于青樓深處的遍布乞丐、殘廢、奴役的地下城,信奉不同宗教的外國居民社區(qū)與寺廟……這種多維度的城市圖景會令人感到鮮活,不僅僅是因為它不同于出于治安目的的基礎設施控制網絡,更是推理的那種剝離復雜性、柳暗花明卻又陰晴多變的過程性所仰賴的物質想象在不斷生成氛圍、情狀、張力、速度……從技術工具、控制網絡基礎設施到情狀的制圖學,這些物質實體一同交織豐盈著一座立體的長安城圖景。


加密的知識

在構成這種復雜立體的城市制圖學過程當中,知識成為了基于一種物質語言的交流系統(tǒng)的重要元素,而物質語言成為了信息與知識之間的轉化的組織形式。信息與知識之間的差別可以理解為前者是更抽象的,而后者是更具象的。更嚴謹來說,在算法治理的當下時代,知識的深度正在喪失、變得愈發(fā)扁平,因而在形式上更加類似于信息;同時也因為數(shù)碼與計算工具帶來的傳播的方便而更易與信息混淆。但也正是在數(shù)碼和計算機時代,因為交流的方便,信息變得愈發(fā)與原初語境和實際情境脫離。從這種意義上而言,我們可以由抽象的級別來重新區(qū)分信息與知識。在詞義上而言,知識與信息的區(qū)別也在于它需要被認知,因而它比信息更需要植根于時空經驗。故此可以籠統(tǒng)地劃分信息的抽象級別更深層。

加密是一種傳遞信息的方式,它在本質上使得所傳遞的內容更加抽象,因為認知被局限于具有特定知識的接收者。而加密的知識實則在強調一種可通約性,即內容(無論信息抑或知識)的兼容性。這種兼容性的基礎在于搭建統(tǒng)一的物質語言。以望樓為主體的信息傳遞系統(tǒng)屬于這樣一種物質語言形式。尤其是當司丞召集已遵旨下班回家的靖安司職員繼續(xù)回來辦案時,他所使用的更高級別的加密不僅是在傳遞信息,更是通過望樓網絡和卦象釋義這一物質語言的組構兼容性來調制知識。此外,被加密的不是信息而是知識這一特點還能夠反向推測出更多信息,這即是說,知識在物質情境中的經驗性給予了推演更多實際元素,從而通過更多的推演而反哺著信息及它的獲得。這種內在于加密知識的信息傳遞,在多大程度上屬于控制論范疇,而多大程度上能夠真正構造知識?這些問題涉及了對于定義“工具”的思考。


卜卦作為一種控制論?

卜卦是一種對預見性的認證機器。與其說它具有現(xiàn)代計算機的功能性特征,即含有對預見性的概率的計算,倒不如說它是一種開放性系統(tǒng),闡釋的維度使得它一方面具有純粹開放的潛能,一方面又使得它在被作為工具時可能被轉化為另一種工具性用途。在故事開始之初,靖安司創(chuàng)始人何監(jiān)對司丞李必說,卦象顯示日中時刻會有做出影響未來一系列事件走向的決策。對卦象的闡釋往往是神秘、含糊其辭,因而接收者也可按其自我所處的立場、意圖與傾向來做出解釋,進而影響行動。不確定性成為了當即確定性的一個條件性因素,而對卦象的闡釋的接收又使得卜卦工具轉化為另一種接收者所欲運用的工具,如李必將這一卦象的闡釋用于一種聽從內心召喚的決定的心理暗示。這種工具的轉化性屬于一種控制論的二級秩序,即工具理性支配的控制在復雜性的開放系統(tǒng)中演進出了對其所在環(huán)境的適應性。在這其中,工具理性除了在第一層級秩序的封閉系統(tǒng)中進行遞減的工具化,還在適應復雜開放的環(huán)境這一二級秩序中不斷轉化第一層級的工具性以適應復雜開放的系統(tǒng)。

在當下的數(shù)字與計算機文化之中,這種轉化工具性的工具理性被稱作一種自動化思想?!坝杏谩背蔀榱俗詣踊臈l件,它是虛構劇作中的大唐衡量人物價值的標準,人與其所處的職位、背景等都是大唐政治機器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一政治機器的運作仰賴這種基建于工具性又轉化工具性的機制。而我們又如何抵制、轉化這種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自動化思想,是否存在一種純粹機器的自動化思想,使得機器作為一種高效抽象系統(tǒng)來表達思想的維度,而不從屬于配置中的另一種機器?也許一種物質語言給予了一些可能。


符號屬性

物質語言的核心在于一種過程性的符號,即符號不再是結構語言學意義上的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靜態(tài)對應,而是能指趨于一種漂浮過程,一個能指在與其所指的關系中產生與其他能指鏈產生連接的算法。具體來說,一種香粉的味道作為所指指向了它的擁有者聞染,這個擁有者的能指又牽引出主人公張小敬記憶之中的一連串能指鏈(戰(zhàn)友-戰(zhàn)爭-意外-囑托),而后構成一系列主人公的思想之行動??梢钥吹?,這種物質語言生成著自動化思想。而物質語言過程的意義生產則存在于符號屬性當中。

以徐賓發(fā)現(xiàn)長安城中尚有三百桶伏火雷并且靖安司藏有內奸為例,破綻出現(xiàn)在所偽造的物品入關清單所使用的墨水香味屬于高級香型,并非城中的行政機構所使用的普通墨香。此處墨跡的屬性在于香味,而發(fā)現(xiàn)不匹配的過程則是從墨跡、香味、識別墨質、定位產地、確定用途到排除使用范圍等一系列物質語言的操作,這一系列操作在過程當中決定了事件的意義。


人—機配置中的冗余關系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使得機器更加人化,無論從外觀到智能而言。對機器取代人類的惶恐是人類對機器的認知尚停留在“模仿游戲”的人機關系當中,即機器的構造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再現(xiàn)、還原人。而無論從古時候的人與機器的多種配置到以圖靈計算機為模板的現(xiàn)代數(shù)碼計算機器、甚至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人-機配置的多樣化模態(tài)都可以視作超越模仿關系的例子。這需要我們以一種唯物視角來思考這些人-機配置,以超越一種人類中心說。德國媒介哲學家埃里克·赫爾(Erich H?rl)根據社會心理學家塞爾日·莫斯科維奇(Serge Moscovici)的科技條件論,將感知的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性的科技條件:有機態(tài),機械態(tài),和控制態(tài)。赫爾的論點在于,控制論關系作為一種科技物的形成過程,從最初有機態(tài)中圍繞人作為中心的制造科技物的活動,轉而逐漸演變?yōu)橐环N系統(tǒng)性的、主動的、智能的、可溝通的物體關系。這一論點基于一種質料與形式的視角,它有助于我們分析不同的人-機配置模態(tài)。


靖安司的報時機器可以看作一種有機的人-機配置。它的有機性表現(xiàn)在人(龐博士)是機器運轉的一部分,人與物在運作過程中無法完全分化,因而不能說是人給予了機器某種形式。另一種人-機配置模態(tài)則是上文所述及的控制網絡。它的控制操演通過轉化工具性實施,使得人之勢力與非人的物質勢力之間趨于雷同,并統(tǒng)一為一種機械同質的機器配置。這種配置并非有機,它是有機與無生命物質勢力的趨同協(xié)作。這種控制論的機械本性狀態(tài)在遭遇信息情報的流通時便會變本加厲,演進為一種認知的、智能的、環(huán)境化、自動化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機器性被植根于物性當中,一種科技無意識將會支配著人類的行為與認知。


如果說從控制論狀態(tài)演化而來的這種自動生態(tài)系統(tǒng)只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存在,倒不如說在基于控制系統(tǒng)的機器遭遇信息情報機器并形成配置的條件下,這種自動生態(tài)系統(tǒng)便會形成并運作。劇中一些不同人物所展現(xiàn)的不同形式的、看似屬于機會主義的行動呈現(xiàn)了這種自動生態(tài)。旅賁軍首領崔器在為實現(xiàn)亡兄與自己的仕途理想的鞭策下,在姚汝能的暗示下選擇投靠右相一派,后又做出叛逃右驍衛(wèi)回歸保護靖安司的決定;這些實則是崔器尋找回歸內心真實召喚的過程。大理寺評事元載將眼前的危在旦夕作為了一次能夠加官進爵的可能性博弈。作為太子右衛(wèi)率的姚汝能一直在派系爭斗中權衡,甚至制造機會來使自己預知誰的贏面更大;此外,這一過程更多地是他怎樣權衡真實血性的自我與內心的懦弱和活在舊日榮光中的包袱。如此多種形態(tài)的機會主義并不是在強調主觀意志的主導性決定了成敗,恰恰相反,機會主義依賴于信息環(huán)境中的刺激,才得以依據刺激來源靈活做出適應性決策。而這種靈活性與適應性是無意識的,即它并非深思熟慮、謀篇布局,而是順水推舟、擁抱不可知、風險與開放性。而當真實自我的真面目一旦通過一種迭代式地、在經驗中的“學習”而被展露,自動生態(tài)也許就成為了為遵循真實自我的規(guī)則而運轉的機器。


規(guī)則的可通約性

奧地利哲學家路德維格·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通過分辨計算與實驗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指出了他所認為的關于圖靈機器的缺陷。在他看來,計算指的是數(shù)學意義上對規(guī)則具有反思能力的一種遵循規(guī)則,而圖靈機器只可被稱作一種實驗,即作為經驗的一種計算,例如數(shù)數(shù),它僅僅是遵循了一種機械的規(guī)則。維特根斯坦欲益強調的并非圖靈機器中的人類操作者在遵循機械規(guī)則,相反,他認可人類作為一種作用因在機器中的作用,他所要強調的卻是一種反思性。反思性并不是指機器必須要具備人的反思能力。在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當中,反思性作用于規(guī)則的可通約性。具體來說,語言游戲是一種在構成語法規(guī)則中怎樣對事物進行分類、分布并影響思想活動的過程。思維過程了解某個概念與它對這一概念的應用是一種內在必然關系。即我們不能只以某種結果形式的行為來推演出背后的思維圖景,而必須通過溝通思維圖景與行為的規(guī)則來理解這種思想活動。而他所認為的圖靈機器的不足正是在于一種模仿游戲,即通過歸納人類行為來推演機械機制,并沒有找到機器本身的計算規(guī)則。

不過,語言游戲與圖靈機器在某種方法上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規(guī)則的可通約性,來理解不同的人-機配置怎樣構成不同的機器經驗。語言游戲與圖靈機器的根本在于數(shù)學,即一種抽象方法。在語言游戲中,數(shù)學作為抽象方法存在于一個概念如何展開于一系列語法規(guī)則之中,從而與對事物的分類、分布等具象化過程產生聯(lián)系。在圖靈機器中,從數(shù)學角度而言,數(shù)學的抽象實際上隱藏在圖靈機器有限、離散的步驟當中,抽象的程度隨著機器的遞歸而呈現(xiàn)變化。但上述兩者都所具有的抽象能力使得不同機器的規(guī)則具有了可通約性。

回到本文要探討的一種機器形式產生的美學問題上,這種可通約性實際上建立起了分配、調整經驗之強度的機制。劇中的主角張小敬看似不遵循規(guī)則,實際上他有著自己堅持的規(guī)則,并且深諳不同規(guī)則間的可通約性。此外,他也并沒有去利用這種可通約性,因為利用意味著將自己的規(guī)則強加于他者。為什么在他拯救長安的階段當中形成了一股對周圍人所具有的凝聚力,是因為在他的規(guī)則運行的物質情境中所塑造的實在經驗,通過他者的規(guī)則,在生成著效果的不同強度。


實用理性的情境主義

規(guī)則的可通約性在張小敬身上的運用可以被稱作一種實用理性的情境主義。實用理性崇尚效率,它基于一種從行為到思想的歸納推演,以結果為導向來迅速判斷輸入與產出之間的回報。而實用理性的情境主義則將這種歸納推演運用到反思規(guī)則之上,并且在不斷生成經驗強度中構造著生活情態(tài)。情境主義國際作為一股思潮和一種運動,抵抗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景觀性,提倡在制造具體生活情境中通過集體組織統(tǒng)一的時刻氛圍和事件的游戲化來轉化權力。情境主義運用資本主義景觀社會中已有的物質元素來轉化既有權力結構。借用這種唯物方式,實用理性的情境主義所要強調的也是一種對于情境的物質分配。它屬于一種語言游戲,即概念或思想圖景在分配物質要素中構造規(guī)則、產生情境。


節(jié)慶是一種例外狀態(tài)嗎

意大利哲學家吉奧喬·阿甘本(Giorgio Agamben)基于??碌纳螌W提出了一種例外狀態(tài)的治理,即通過懸置法律、利用不受法律約束的措施來進行治理的狀態(tài)。例外狀態(tài)之于常規(guī)治理,并不是非常態(tài)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規(guī)則凌駕于常規(guī)之上,而是在探討非常態(tài)規(guī)則與常規(guī)怎樣具有自反性地互相滲透,從而構建著新型的權力關系和主體。在調查危害長安城的惡性事件的逐步進展當中,既有法律的約束一方面變通成為了各種規(guī)則的實行,一方面它的約束邊界也在逐漸模糊。右相一直在將他所秉持的法家思想與政治機器的運作相耦合,即以法制作為一種服務于黨羽斗爭的工具。但這并不是說法在右相的立場是僵化的,它與政治機器的耦合恰恰體現(xiàn)在“因時立法,因事制禮”,比如表現(xiàn)在特殊時刻對李必等所謂的政治敵對勢力伸出援手。同樣地,這種規(guī)則的約束與邊界的變化也體現(xiàn)在作為“士兵必須聽從命令”這一規(guī)則怎樣作用于不同性格的人物身上。從張小敬、龍波到崔器、右驍衛(wèi)等不同立場與性格的人物身上和具體境況當中,不難看出這一規(guī)則始終在嫁接與之適配的人物性格和物質境況,以形成不同的或具靈活性、或具摧毀性或具狡猾乖張等的行動配置。

節(jié)慶作為日常生活的例外狀態(tài)確實為大唐現(xiàn)時所處的政治機器的運轉提供了法外治理的條件。上元佳節(jié)長安城呈24小時完全開放態(tài),各國使節(jié)、族群懷揣各種目的、意圖紛紛涌入長安城。而節(jié)慶與日常生活的辯證性還體現(xiàn)在它可以看做日常生活的普通、無聊所隱含的一種強度的匯聚。24小時的突發(fā)事件實際是大唐各種社會物質條件的一個戲劇縮影,因而節(jié)慶也不能夠稱為日常生活的一種域外狀態(tài),它實際上內在于平庸。如同聞染這一人物的符號指涉,她是長安城中的普通百姓,而張小敬、龍波都想借由她的眼睛,去看到長安城能夠更好地存在和滋長,只不過兩人采取了不同方式而已。


時間作為經驗之算法

節(jié)慶還濃縮了經驗的強度。如果說經驗集結了時間與空間交集的情狀與感知,節(jié)慶在經驗積累中呈現(xiàn)著密度與速度。時間作為貫穿敘事的重要組織結構,為經驗積累中所呈現(xiàn)的密度與速度提供了一種技術的秩序。這里所說的技術秩序可以追溯到對道家思想的科技哲學的探討。“道”強調內在于物的粘合、連貫、一致的運作。而時間作為經驗之秩序的技術性表現(xiàn)在它的呈現(xiàn)既是線性的,又是碎片化的,它的顯形滲透于空間情境當中。這種配置可以看做一種經驗的抽象機器。

這種經驗的抽象機器在這部作品的不同情節(jié)和細節(jié)之處,描繪出一種反溯未來主義的技術性。例如上文已分析到的唐代行政系統(tǒng)有著現(xiàn)代圖靈計算機的運行模式、上世紀90年代的控制社會范式和當今大數(shù)據時代的精神政治也都適用于分析故事中虛擬的唐朝社會,右相的“依法治國”在現(xiàn)在看來也有著超越社會時代性的政治價值等等。這些設計固然有作者將唐代長安城投射為自己心中的理想時代布局的意圖,因而將現(xiàn)代性想法植入到這一布局當中。但反過來講,這又是在重塑一種歷史觀。如此通過抽象而運作的意識形態(tài)機器并非僅僅意在表明時間的唯物性質,它還暗含了歷史觀即是一種具象化了的排布時間的算法,而經驗的抽象則內在于這一算法。


【作者簡介】李沐杰,數(shù)字媒體學者,寫作者。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媒體與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媒介哲學、數(shù)字化寫作與抽象美學等。曾出版實驗小說《Mirage Time》,短篇作品曾刊載于《潑先生》《熱風學術》等。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