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得到想要的工作,所以我要輟學了!”
如果你的孩子說出這番話,你會做何感想?在蘋果教育副總裁、喬布斯的生前好友約翰·庫奇看來,哪怕是哈佛、斯坦福等名校,也不如想象中重要,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嘗試。
“你好,約翰,準備好改變世界了嗎?”數(shù)十年前,喬布斯帶著剛制作完成的Apple II,邀請庫奇加入蘋果公司,如今他已經(jīng)72歲了。身為蘋果的第54名員工,他始終對教育改革滿懷激情,在蘋果工作的經(jīng)歷帶給他靈感。他將技術看作是“人類智力的放大器”,人工智能、3D打印、VR等技術,將徹底改變教育的面貌,讓學習不再變得痛苦,而是充滿自由和個性。
庫奇 本文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新一代孩子是數(shù)字時代原住民,相比上一代,他們對技術適應得更快,而且有多線程處理能力?!睅炱嬲J為,在技術變革大潮的顛覆下,傳統(tǒng)教育必將改變,“死記硬背”將被淘汰,真正留下的是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日,庫奇帶新書《學習的升級》來到上海,并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
每個孩子都是某方面的天才
澎湃新聞:作為一個教育專家,你有什么“帶娃經(jīng)驗”可以分享給我們?
庫奇:我有4個孩子,其中兩個大學畢業(yè),兩個在畢業(yè)前就不再讀書了。我的兒子對我說,爸爸,蘋果現(xiàn)在給我夢寐以求的工作,我上大學就是為了得到這份工作。所以他就輟學了。
我有十七個孫子孫女,四個正在上大學,一個明年上大學,其他的十二個不到十歲。但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明顯能看到他們感興趣的領域,和他們將會去做什么。
我認為最重要的經(jīng)驗是,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是某個方面的天才。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能,以及天賦和熱情所在的地方。真正的學習是由內(nèi)在動力驅(qū)動的,而不是靠著外在的動力。
《學習的升級》封面
澎湃新聞:在你眼中,美國教育和中國教育有什么區(qū)別?
庫奇: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按我的理解,中國的公共教育系統(tǒng)更強大。在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但是他們面臨的問題卻不簡單。大部分情況下,私立學校會提供更高質(zhì)量的教育。
中國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可能更大,在美國通常不是這樣,不用完成學業(yè),也可以非常成功。比如你可以看看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還有大量相似的例子。在美國,開公司成功的機會可能稍大一些,因此家長們心態(tài)更開放。比如我有一個二十九歲的朋友,他的弟弟說服父母,如果他能賺到一百萬美元,就可以不去上學。后來他靠比特幣掙了一百萬美元,所以他被稱為“比特幣百萬富翁”。
澎湃新聞:是什么讓你意識到,傳統(tǒng)教育必須要改變?
庫奇:我本科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就讀,那時為了應付考試,我經(jīng)常在考前臨時抱佛腳搶記知識點。對于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基礎課程,這種高中學習的游戲規(guī)則似乎同樣試用。但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的一個物理學課程突然改變了游戲規(guī)則,期末考試只有一個開放性問題:“描述自由空間的旋轉(zhuǎn)陀螺運動軌跡?!?/p>
這個挑戰(zhàn)讓人生畏,因為老師從沒講過這個問題。有個同學甚至放棄了考試,將教科書扔到垃圾桶里,并走出考場,整個教室一片歡呼沸騰,大家都在為這個同學鼓掌,但我沒有。我意識到自己全部的學習都只能應付固定提問,當我面對的問題沒有出現(xiàn)在書本上,我就束手無策。
這次考試讓我的人生發(fā)生改變,我意識到,教育不是為了讓我們死記硬背,而是要學會思考。學習不應該是為了通過考試,而是應該做好準備迎接接下來的人生。
哈佛的社交關系比課程更有價值
澎湃新聞: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大學十分焦慮,但你覺得好大學不重要?
庫奇:在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有非常好的大專院校,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兩年結(jié)后,你可以轉(zhuǎn)去你想要的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因此,能夠進入頂尖大學的機會很大。這不是由考試分數(shù)決定的,而是由你來決定的。
我的好朋友羅斯博士在高中時就輟學了,但是他現(xiàn)在在負責哈佛的一整個實驗室。這樣的事情常常發(fā)生。但我也知道,在某些地方,十二年級結(jié)束時的那場考試就決定了你的人生。
許多家長還是覺得,大學教育是就業(yè)的關鍵。而我認為其實大學教育已經(jīng)沒有那么重要了。我讀過一篇論文,關于過去的一百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共同特征是,他們可以用多學科的方式工作。
現(xiàn)在,如果你看一下我們的大學,往往專業(yè)劃分得非常清晰。像生物信息學這樣的專業(yè),其實是學科改革之后才出現(xiàn)的,類似的例子非常少。我認為好的學習者需要跨越多個學科來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學好自己的專業(yè)。
澎湃新聞:很多中國學生希望到哈佛、斯坦福等美國名校留學,怎么評價這些學校?
庫奇:我有一個哈佛的朋友,他自己開了一個公司,能得到免費的法律咨詢,因為他女朋友的父親是一名頂級律師,這樣的社交關系是有一些價值的。我會說,哈佛的社交比哈佛的課程更有價值。
我自己讀的是伯克利,因為我可以支付得起它的學費。我從中獲益,因為它是第一所有計算機科學本科學位的大學,這讓我成為了前50個擁有計算機科學學位的人之一。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大約是上世紀60年代,大家關注的都是航空航天和航空工程,登上月球。在那時你需要一個工程學位,因為當時的工作都在工程學領域。而現(xiàn)在大部分的工作都在軟件領域,新的工作還在不斷出現(xiàn),而大學教育不一定能跟上工作變化的步伐。
澎湃新聞:你怎么看教育中的競爭?
庫奇:我不相信競爭,我相信的是學習。學習是個人化的,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是,我們正要求每個人的步調(diào)保持一致。
比如在幼兒園里:“薩拉已經(jīng)開始讀書了,而你卻什么都不會!”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傻子。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我們正從一個標準化的世界走向個性化的世界,希望技術能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一目標。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使用技術,它反而會成為一種障礙。
技術不應被視作替代品
澎湃新聞:對于那些開了一些盈利性培訓機構或是補習班的,想要從家長和孩子的身上賺錢的人,你怎么看?
庫奇:哈哈,我不知道。有很多更好的領域可以投資,很多教育公司被高估了。在美國,人們根本無法想象一個教育機構能有一百萬在線學生,這樣的情況在我們那里從未發(fā)生過。我可以理解這個數(shù)字讓人感到很興奮,因為這個市場看上去如此巨大。
如果是我的學校,那將是免費的。當我36歲接手一所學校的時候,我腦海中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應該為所有的孩子建立一所學校,并不只是針對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
澎湃新聞:成長在科技時代的孩子有什么樣的特點?
庫奇:我認為他們具有多線程處理的能力。我現(xiàn)在仍然能回憶起,我媽對著我大叫讓我關掉唱片機,因為她認為我開著唱片機就無法學習了。而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不適應以前那種陳舊的教育方式了,那種“閱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周五考試”的教育方式。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特質(zhì)是創(chuàng)造力。我曾經(jīng)與一位哈佛大學的生物學家合作。有一天一個八年級的老師問他,如果我的學生想要成為科學家,什么特質(zhì)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的那位生物學家朋友說,不要看智商,而應該要看創(chuàng)造力。
一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博士在創(chuàng)造力測試中發(fā)現(xiàn),百分之九十八的五歲兒童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而有創(chuàng)造力的成年人只有百分之二。在一個五歲的兒童成長為一個成人的這段時間內(nèi),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答案就是傳統(tǒng)教育毀滅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我想說的另一點是,我也在我的書中提到了,我們要允許失敗。不失敗怎么才能成功,我們在蘋果也經(jīng)常失敗,但是這些失敗會為新的想法、新的方式鋪路。
澎湃新聞:許多人對在教育中應用科技感到很擔心,他們在擔心什么呢?
庫奇:對于那些現(xiàn)有教育模式的幸存者來說,他們很難意識到,新的教學法應該是怎么樣的。我看到許多政客在他們的競選中提到技術,但是這不過是一個口號。比如在澳大利亞,他們曾經(jīng)花一大筆錢,將某種機器推廣進學校,這真是一個災難性的失敗。因為他們只是希望宣傳自己的學校利用了新技術,而不是真的希望把它用于學習。
澎湃新聞:有些孩子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他們可能有更好的教育,因為他們能夠購買更好的技術。所以技術會使貧富差距被拉大嗎?
庫奇:這取決于技術的使用方式,不幸的是,在美國大部分的公立學校中,技術并沒有改造課堂,相反被用作一種替代品。比如,用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收集內(nèi)容替代了從書中收集內(nèi)容。因此,技術就會變得臭名昭著,人們會說,技術沒有改變教育。實際上,是我們沒有用正當?shù)姆绞绞褂眉夹g。
對于你提到的問題,我認為貧富差距將一直會存在,如何解決?這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教育本身帶來的問題。教育本身會帶來貧富差距,但是好的技術可以彌補這種差距。
澎湃新聞:你有什么話要對中國父母說嗎?
庫奇:在我人生72年的經(jīng)驗中,我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你應該要幫助你的孩子找到他們的天賦所在。不然你會讓自己和孩子都非常痛苦,而且會毀了他們的生活。應該去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究竟是怎樣的,愛真實的他們。小心那些外在的壓力,因為這會帶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