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故宮咖啡、故宮初雪、故宮燈會以后,大年初一“奉旨開張”的故宮角樓餐廳又成了網(wǎng)友們新一撥的心頭好。
在高大雄偉的神武門東側(cè)、依筒子河而建,與巍巍的東城墻相望的故宮角樓餐廳原系乾隆時所建造的神武門外守衛(wèi)圍房,如今在原建筑框架下翻新為餐廳,白天供應包括炸醬面、角樓鴨卷等食物的自助餐,下午五點半到夜里十點半則供應火鍋,最近被網(wǎng)友們刷上熱搜的“故宮火鍋”指的就是角樓餐廳的火鍋。
記者去探訪時看到角樓餐廳的格局與裝飾與一路之隔的鄰居——故宮咖啡如出一轍,都是朱紅大門與窗戶、青綠梁枋、簡單古樸的雕花窗扇與灰藍色的瓦,一長排建筑整飭莊重。從掛著“故宮角樓餐廳”牌匾的大門進去是一個大的開間,中間以月門做隔斷,這個開間可容納十幾桌客人。故宮角樓餐廳也設有三個包間。
餐廳沿用原有建筑的室內(nèi)頂棚,褐色的角形房梁和椽栿有古舊的質(zhì)感,同時也形成空曠高大的室內(nèi)空間。整個餐廳采用中式古典風格設計,用了一頂蓮花瓣形狀的華麗水晶燈,房梁上懸掛著紅色小燈籠,紅色的柱子與古畫分割空間,灰色地板也恰到好處。墻上掛著印著皇帝、皇后形象的裝飾畫,上面寫著“沒有什么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朕餓了”“臣妾一直都在皇上身邊”等字句,這是從故宮淘寶一直延續(xù)下來的很受青年人喜歡的俏皮風格。
本文部分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攝
澎湃新聞記者去探訪時,角樓餐廳的工作人員也拿出被網(wǎng)友討論的“圣旨菜單”,上面顯示火鍋必點的價值128元的湯底為“萬壽菊花鍋”,這個湯底會附贈松花江黑魚片、長白山鮮雞片與萬壽菊花盞。醬料有五種,涮肉有科爾沁牛肉與蘇尼特羊肉等,價格從68元到108元一份,此外還有一些海鮮與蔬菜可供選擇。
圣旨菜單。
128元的湯底中包含的魚肉雞肉與菊花盞。
記者在現(xiàn)場走訪中發(fā)現(xiàn),下午場的營業(yè)從五點半開始,第一批可以進去吃飯的食客都是提前在網(wǎng)上預約好的,而據(jù)故宮餐廳的負責人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預約到3月15日左右?,F(xiàn)場排隊的食客們只能站在院子里等待,從五點半服務員開始“放號”:大家需要掃碼得到自己的排隊號,等待的期間大家可以四處溜達,因為掃碼后手機會提醒你就餐時間。大約在六點半左右第一批進去的人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火鍋。
值得注意的是,故宮角樓餐廳每晚只提供三十鍋火鍋,就餐時間截止到晚上十點,如果排隊的人一大堆,而且你的位置又靠后,最好就改天再來了。現(xiàn)場食客們也抱怨電話打不通、預約不上之類,餐廳負責人說現(xiàn)在廚子、服務員和管理人員加起來也就三十人,而且現(xiàn)在是試運營階段,人手不夠,每天電話都要被打爆了,難免會錯過,現(xiàn)在浮現(xiàn)的很多問題之后還要進一步調(diào)整。
因為故宮餐廳位置的特殊,不能用明火,火鍋用的電磁爐,而等待的食客們也只能站在還有點料峭的北京春寒中,因為安全的原因不能用取暖設備、也出于保護環(huán)境的考慮無法為大家提供瓜子薯片等小食。故宮方面談到,這些問題在之后的運營中可能會逐漸完備。
訂餐有難度免不了等待,菜色相對簡單,也不能盤著腿縮在舒適的沙發(fā)中等待,故宮餐廳因為地域的特殊還是需要食客們做出一些犧牲,這也是個人的取舍,如果你貪看沉浸在夜色中的故宮的夜晚,就難免要受點兒凍,在這里等待,如果你喜歡無微不至的妥帖也不必大老遠來這里湊這個熱鬧。
以故宮文化來進行餐廳文化的挖掘、設計
2月27日當天,澎湃新聞記者去探訪時也向故宮角樓餐廳的負責人之一楊先生了解了情況,楊先生目前負責故宮餐廳的運營,同時他也參與了前期故宮文化的挖掘與餐廳的設計與裝修。
澎湃新聞:故宮博物院和角樓餐廳的合作模式是怎樣的,這個餐廳盈利或虧損和故宮有關系嗎?
楊先生:我們和故宮是合作關系,共同挖掘故宮文化,以故宮文化來進行餐廳文化的挖掘、設計等。經(jīng)營等都是我們在做,我們就是做專門餐飲的。
澎湃新聞:你主要負責哪一塊?
楊先生:我主要負責部分運營,具體的就是文化挖掘,比如你看在墻上的壁畫啊,整個裝飾等,都是我們從故宮文化進行的一個衍生創(chuàng)作。而且故宮文化也要和餐飲文化結(jié)合,不能瞎編一套莫須有的故事。這個餐廳開在這個地方,肯定還是要以故宮的文化為主,也讓從神武門出來的游客在閉館后有一個欣賞故宮、休息和享受美食的場所。
澎湃新聞:大家擔心的諸如火災隱患、油煙污染的問題存在嗎?
楊先生:沒有什么污染,因為火鍋嘛,里面就是正常的湯啊什么的,也沒有很大的油煙。還比如用電磁爐,而且我們也會有安全預案。
澎湃新聞:故宮火鍋這幾天都是熱搜,很多美食號也做了推送,你們有組織營銷宣傳嗎?
楊先生:我們沒有做營銷,現(xiàn)在還是試運營的階段,我們還做得不夠完備。而且我們還是覺得產(chǎn)品供應是最重要的??腿嗽诔晕覀兊幕疱伒臅r候,覺得口味好,坐在這里覺得環(huán)境好,可以被我們店里的這個氛圍感染,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至于那些網(wǎng)紅什么的,我們不特別在意,你要知道有的網(wǎng)紅店幾個月就關了,我們不要做那樣的。我們以后還會出新品的,在三、四月份就會有新品。
澎湃新聞:現(xiàn)在是每天供應三十鍋,這個數(shù)量是怎樣算出來的?
楊先生:這是根據(jù)我們后廚的操作水平得知的,因為我們在開業(yè)之前也進行了試營業(yè),那幾天通過團隊的經(jīng)營情況我們就能知道狀況,超過30鍋會影響我們的質(zhì)量,質(zhì)量是我們特別強調(diào)的。
澎湃新聞:網(wǎng)上對于128元的湯底的價格也有質(zhì)疑。
楊先生:其實還好,就北京的物價來看。咱們那個湯底是吊雞湯,還送魚片、雞肉片,實話實說,用的料的質(zhì)量、那個肉的肉質(zhì)擺在那兒的。
澎湃新聞:這個火鍋店會和故宮內(nèi)部合作嗎?比如會負擔一些接待任務以及對故宮內(nèi)部人員有折扣之類?
楊先生:不承擔什么接待任務,你們可以看到正常預約的和食客們都爆滿。
從龐大的古代文明中汲一杯羹
消費文化培養(yǎng)出的一批喜歡熱鬧的、喜歡自嘲的網(wǎng)友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帶給大家就是如今我等凡人也能在這深宮禁囿里吃個火鍋,甚至戲謔一下乾隆、康熙等皇帝的輕松感。自古老百姓們曾多么卑微地遙望過故宮,而如今我們也登堂入室從這龐大的故宮文化中分一杯羹。
我們曾逡巡在博物館里,看著那些我們一無所知的文物,我們也曾逛街一樣穿過故宮的屋宇卻無法共情、沒有任何敬畏或喜悅。我們始終無法說我們對于美、對于中國厚重的古代文明的欣賞力是天生就有的,畢竟在幾年前,博物館、考古學還是如此冷門,而博物館里落滿灰塵,只有一個垂垂老矣的看門人在打著盹兒。
《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如果文物會說話》等向觀眾硬推了一把文物,以故宮為首的博物館們這幾年身體力行地擴大開放。這像是在荒蕪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田地里瘋狂地撒下種子,只盼著耕耘再耕耘,哪一天興許就能長得郁郁蔥蔥呢。
而博物館們都知道正襟危坐地去教育群眾、灌輸知識不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而且中華文化如此多的枝枝蔓蔓,又該從何講起呢?而最有效的大概就是先投放一些“小而美”、易于理解、易于親近的。飲食男女,我們喜歡一切精巧有趣的,也天生有口腹之欲,博物館從做文創(chuàng)走到做美食這一步,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為了讓大家“捎帶手兒”學習一下傳統(tǒng)文化,博物館的文創(chuàng)事業(yè)部也費了不少心血,比如放咖啡的杯子印上《千里江山圖》《絲路山水圖》,比如膠帶紙上印《上陽臺帖》《祭侄文稿》,口紅上印清宮服飾的花紋。所謂芝麻西瓜一把抓,不定哪個就開花,也許你對一根口紅上的花紋有了興趣,深入學習了中國傳統(tǒng)服飾,最后成為一位教授或者設計師呢。
同樣的,博物館們也在食物上打主意,比如廣東省博物館推出的三款蛋糕分別為“粵藏”、“粵光寶盒”和“風尚”的蛋糕,其中“粵藏”是覆盆子海鹽芝士蛋糕,上面的玄色紋路是廣東省博的logo,大家吃著蛋糕還順帶心系博物館,豈不樂哉。
還比如肯德基也與國家博物館合作,在全家桶上畫黑漆帶托泥描金山水樓閣紋寶座、粉彩鏤空?龍紋轉(zhuǎn)心瓶等的花紋。
而至于博物館在IP開發(fā)上最后走得多遠,有趣和泛娛樂化、滿足大眾需求與過度商業(yè)化的準確界限究竟在哪里,博物館自己要思考,也要靠大眾去把關,文創(chuàng)或者博物館的開發(fā)是否過猶不及,評價與選擇權(quán)全在大家手里。你淵博到不需要從這只言片語的小趣味中去親近傳統(tǒng)文明,你不需要打卡拍照在朋友圈自證自己是如此風趣時尚,這是你的成長,而忙不迭地去參與這些事情的人也有他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