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字元敬,山東登州人。其父戚景通,做過都指揮一類的明朝中級軍言,后入京城神機營為官。十七當時,父親戚景通病死,戚繼光得以嗣職,后被擢升為都指揮僉事,在山東沿海備倭。后來,他又改任浙江沿海,抵御御寇。史載,戚繼光自幼“倜儻負奇氣”,好讀書,通經(jīng)史大義,可稱是武將世家不多見的文武雙全好苗子。
嘉靖三十六年,他合同俞大猷一起在岑港包圍王直屬下倭兵,久攻不克,倭賊多有遁走,與俞大猷一起被免官,“戴罪辦賊”。不久后,畢竟王直寇平,戚繼光得以復官,改守臺州、金州、嚴州三郡邊務。
初入浙江時,他深覺衛(wèi)所的職業(yè)明軍戰(zhàn)斗力太弱,而浙江金華、義務兩地民風剽悍,于是就在兩地招募士兵三千人,精挑細選,教以擊刺格斗以及使用長短兵器的技巧,日日操練,精習他自創(chuàng)的“鴛鴦陣”和“一頭兩翼一尾陣”,終于把這三千人煉成抗倭的“王牌軍”。
根據(jù)沿海地帶多水洼崎嶇地形,戚繼光因地制宜,不求快馬馳驅(qū),專門訓練兵士熟悉當?shù)匦尉幹茟?zhàn)斗策略,演習陣法,務求進退有方。而且,在他操練下,這數(shù)千軍人的戰(zhàn)艦、火器、兵械等物皆精益求精,旗號鮮明,時人稱之為“戚家軍”。但是,在嘉靖四十年以前,“戚家軍”皆配合俞大猷等部作戰(zhàn),不是十分出名。
嘉靖四十年,大批倭寇集團出擊,殺掠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聞訊,提軍直趨寧海,控扼桃渚,在龍山一帶大敗倭寇,一直追至雁門嶺。
倭寇的情報系統(tǒng)很靈,得知戚繼光出軍后臺州空虛,一大股真假倭混雜的倭寇直撲臺州。戚繼光即刻回軍,與入圍臺州的倭寇展升殊死戰(zhàn),臨陣手刃賊首一名,倭寇大敗,不少人墮入瓜陵江淹死。剛剛料理完這一拔,坼頭的倭寇又隨后進攻占州。不料想,戚繼光先發(fā)制人,迎頭邀擊于仙居,使這群自送上門的倭寇無一人逃脫。
一月之間,戚繼光九戰(zhàn)皆捷,俘斬倭寇千余人,淹死的倭寇成千上萬,由此他聲名大噪,浙江倭患漸息。
倭寇們見漸江立不住腳,紛紛竄入福建,北自福州、寧州,南至漳州、泉州,千里沿海,騷擾不絕。于是,胡宗憲命令戚繼光率6000多人自浙入閩,在福建殺倭。
自溫州赴閩的倭寇聯(lián)合福寧、連江一帶倭寇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赴閩的倭寇與福清、長樂諸倭合陷玄鐘衛(wèi),大田、古田、蒲田等地岌岌可危,形勢非常嚴峻。
寧德城外十里處有一橫嶼島,四面皆水路險隘,倭寇千余精兵,裹挾數(shù)千良民,在島上結(jié)營,氣焰囂張。明朝當?shù)毓佘娨恢辈桓疫M攻,相持逾年。而且,陸續(xù)而至的新倭又在營田、興化一帶結(jié)營,與橫嶼倭寇互為倚援,一方大震。
戚繼光到達后,下決心先啃下橫嶼這塊硬骨頭。
橫嶼與陸地之間可涉地面退潮后皆是淤泥。戚繼光觀察地形后,果斷下令,命手下兵士人人持草一束,邊進攻邊投草,穩(wěn)扎穩(wěn)打,逼近島上倭寇大營。
倭寇沒有心理準備,拼死頑抗,被戚家軍打得大敗,二千六百多人被殺不說,橫嶼老巢也連鍋被端。
戚繼光一鼓作氣,乘勝至福清,擊敗牛田倭寇,傾覆其巢穴,余賊遁走興化。戚家軍死追不放,乘夜撥柵,連克六十營,斬首千余級。依理,戚家軍可以乘間作大休整。但戚繼光善出奇兵,旋帥回福清,在東南澳正好迎擊剛剛登陸的一支倭寇,擊斬二百多人。此時,明軍劉顯一部在福建也屢屢破倭,眾倭散逃,“福建宿寇幾盡”。
大勝之下,戚糨光在平遠臺勒石細功。
年底,戚繼光率浙軍離閩返浙。
好景不長,聽聞戚家軍還漸,散逃于海上的倭寇們匯聚,重新反攻福建各地。
嘉靖四十一年底,近萬人的倭寇精銳部隊包圍了興化城,圍城一月之久。興華由于是府城,墻高磚厚,倭寇很難攻入。不幸的是,明軍劉僉一部有個八人小分隊到興華送情報,途中被倭寇截殺。倭寇派隊伍中的華人穿上號衣,化裝成劉顯手下入城。半夜,八名賊人乘黑斬殺城門明軍守將,大開城門。城外倭寇一哄而入,攻陷了興華府城。入城后,倭寇殺傷不少明朝守軍,明軍只有一兩名守將逃脫。
倭寇占據(jù)興化城后,日夜殺人奸掠,荼毒兩個月后,放一把大火把興化城燒成白地,突出合兵,攻陷平海衛(wèi)。如此兇狂,八閩皆震。
嘉靖帝大驚,立命俞大猷為福建總兵,戚繼光為副總兵,讓他們匯合福建當?shù)氐膭@一部明軍合力滅倭,并派右僉都御史譚綸巡撫福建。
劉顯所部明軍數(shù)量不多,在平海衛(wèi)只得堅壁不出。俞大猷率兵抵達后,出于持重,只指揮手下部隊與劉顯部合圍倭寇,仍舊沒敢進攻。
嘉靖四十二年五月,戚繼光率生力軍浙軍抵達。于是,巡撫譚綸自領中軍,俞大猷將右軍,戚繼光將左軍,并力齊攻平海衛(wèi)的倭寇。畢竟訓練有方,戚繼光率部先登,諸軍繼之,一舉破敵。此戰(zhàn)下來,斬倭寇兩千多人,奪還被擄民眾三千多。更可稱的是,如此大捷,明軍本身僅陣亡16人。
譚綸上功,以戚繼光為首,他得以接任俞大猷為總兵官。
轉(zhuǎn)年,戚繼光率明軍在仙游城下?lián)魸⑷f余倭寇,斬首數(shù)百,倭寇墮山崖下摔死幾千人。幸存的倭寇,蒼惶之余奔據(jù)漳浦縣的蔡王嶺。戚繼光把手下士兵分為五哨人馬,皆身持短刀緣崖攀上,突現(xiàn)于狼狽不堪的殘倭面前,大戰(zhàn)一場,俘斬數(shù)百人,余賊奔潰,入海掠漁舟逃去。
至此,入閩倭賊基本被肅清。
再后,戚繼光與俞大猷合作,在廣東南澳攻敗倭寇賊頭吳平,廣東倭寇幾無遺類。
“(戚)繼光為將,號令嚴,賞罰信,(故)士無敢不用命。(他)與(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俞),而果毅過之。(俞)大猷老將,務持重,(戚)繼光飚發(fā)電舉,屢摧大寇,(其)名更出(俞)大猷(之)上?!?br />
當然,戚繼光后世之所以大名越于前輩俞大猷,還在于他隆慶、萬歷年間督師薊北的功勛。特別是張居正掌權時代,極其信用戚繼光,使得他奇才得展。在薊北任上,他廣修長城,發(fā)明了諸多先進的攻守武器,極大提升了明軍的戰(zhàn)斗力,降服了時時進犯的蒙古長禿和狐貍(兩人名字真怪)兩大寇,并因功被明廷加為“太子少?!钡臉s銜。
自嘉靖中期蒙古俺答汗犯京師,薊北乃邊防重鎮(zhèn),十七年間易大將十人,總督王忬(此人在抗倭早期立功)和楊選皆因失律戰(zhàn)敗被誅。而戚繼光在鎮(zhèn)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繼之者,踵其成法,數(shù)十年得無事?!?br />
戚繼光軍事專著《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等,實為博大精深的系統(tǒng)性軍事專著,當時日后,廣受尊崇。
可嘆的是,張居正死后,其政敵死打窮追,認定戚繼光乃張居正死黨,把他調(diào)換廣東。郁郁不得志之下,戚繼光不久謝病離職。但張居正政敵仍不放過他,紛紛上奏彈劾,戚繼光被罷官遣返老家。
三年后,既貧且病的戚繼光由于沒錢抓藥,病勢轉(zhuǎn)沉,郁郁而亡。一代大英雄,竟落得如此不堪結(jié)局。
值得一講的是,張居正所犯的痔瘡,實為吃了戚繼光所獻的海狗鞭壯陽藥所至。張相國割痔感染,竟至要命。他這一死,戚繼光在朝中倒了后臺,自己也開始了倒霉的歷程。人性就如此復雜,一般人可能會大驚小叫:戚大英雄這樣人,也會做出給長官送壯陽藥的事情嗎?當然,人情所在,英雄不免。有時候,歷史的細節(jié),充滿了黑色幽默般的玩笑!
嘉靖后期近十年的倭寇之害,自浙江開始,繼而流竄淮揚吳越。閩中兩廣,無不慘遭荼毒,“(倭寇)掠子女財物數(shù)百萬,官軍吏民戰(zhàn)及俘死者不下十余萬。雖時有勝負,而轉(zhuǎn)漕軍食,天下騷動。”所以講,倭寇之害,流蔓甚廣,絕不是一些淺識陋見所講什么倭寇給中國帶來了“資本主義萌芽”。
自倭寇亂熾,浙閩等地富殷繁華城鎮(zhèn),半為丘墟,人民被殺無數(shù),沿海奸民與倭人、佛朗機人勾打連環(huán),惟一的目的就是殺人劫物。他們的劫掠,嚴重破壞了明朝沿海一帶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及手工業(yè)發(fā)展,真不知有什么“萌芽”會蘊于血火刀劍之中。
當然,明朝沿海倭患漸息,除了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的因素外,日本國內(nèi)的因素也不容忽略。因為,那時的日本,已經(jīng)處于戰(zhàn)國末期。在1585年(萬歷十三年),日本的羽柴秀吉平定四國,最終完成日本的統(tǒng)一,被“天皇”任命為“關白”,賜姓“豐臣”。
豐臣秀吉乃大志倭人,稍后征服了九州的島津氏和關東的北條氏,成為日本烈島的真正主人。而日本的統(tǒng)一,使得豐臣秀吉在上臺初期下大力氣整治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他嚴令打擊海盜,鞏固他本人為主的“中央集權”。這些,皆在客觀上從源頭阻遇了日本列島“倭寇”的生成。
嘉靖三十六年,他合同俞大猷一起在岑港包圍王直屬下倭兵,久攻不克,倭賊多有遁走,與俞大猷一起被免官,“戴罪辦賊”。不久后,畢竟王直寇平,戚繼光得以復官,改守臺州、金州、嚴州三郡邊務。
初入浙江時,他深覺衛(wèi)所的職業(yè)明軍戰(zhàn)斗力太弱,而浙江金華、義務兩地民風剽悍,于是就在兩地招募士兵三千人,精挑細選,教以擊刺格斗以及使用長短兵器的技巧,日日操練,精習他自創(chuàng)的“鴛鴦陣”和“一頭兩翼一尾陣”,終于把這三千人煉成抗倭的“王牌軍”。
根據(jù)沿海地帶多水洼崎嶇地形,戚繼光因地制宜,不求快馬馳驅(qū),專門訓練兵士熟悉當?shù)匦尉幹茟?zhàn)斗策略,演習陣法,務求進退有方。而且,在他操練下,這數(shù)千軍人的戰(zhàn)艦、火器、兵械等物皆精益求精,旗號鮮明,時人稱之為“戚家軍”。但是,在嘉靖四十年以前,“戚家軍”皆配合俞大猷等部作戰(zhàn),不是十分出名。
嘉靖四十年,大批倭寇集團出擊,殺掠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聞訊,提軍直趨寧海,控扼桃渚,在龍山一帶大敗倭寇,一直追至雁門嶺。
倭寇的情報系統(tǒng)很靈,得知戚繼光出軍后臺州空虛,一大股真假倭混雜的倭寇直撲臺州。戚繼光即刻回軍,與入圍臺州的倭寇展升殊死戰(zhàn),臨陣手刃賊首一名,倭寇大敗,不少人墮入瓜陵江淹死。剛剛料理完這一拔,坼頭的倭寇又隨后進攻占州。不料想,戚繼光先發(fā)制人,迎頭邀擊于仙居,使這群自送上門的倭寇無一人逃脫。
一月之間,戚繼光九戰(zhàn)皆捷,俘斬倭寇千余人,淹死的倭寇成千上萬,由此他聲名大噪,浙江倭患漸息。
倭寇們見漸江立不住腳,紛紛竄入福建,北自福州、寧州,南至漳州、泉州,千里沿海,騷擾不絕。于是,胡宗憲命令戚繼光率6000多人自浙入閩,在福建殺倭。
自溫州赴閩的倭寇聯(lián)合福寧、連江一帶倭寇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赴閩的倭寇與福清、長樂諸倭合陷玄鐘衛(wèi),大田、古田、蒲田等地岌岌可危,形勢非常嚴峻。
寧德城外十里處有一橫嶼島,四面皆水路險隘,倭寇千余精兵,裹挾數(shù)千良民,在島上結(jié)營,氣焰囂張。明朝當?shù)毓佘娨恢辈桓疫M攻,相持逾年。而且,陸續(xù)而至的新倭又在營田、興化一帶結(jié)營,與橫嶼倭寇互為倚援,一方大震。
戚繼光到達后,下決心先啃下橫嶼這塊硬骨頭。
橫嶼與陸地之間可涉地面退潮后皆是淤泥。戚繼光觀察地形后,果斷下令,命手下兵士人人持草一束,邊進攻邊投草,穩(wěn)扎穩(wěn)打,逼近島上倭寇大營。
倭寇沒有心理準備,拼死頑抗,被戚家軍打得大敗,二千六百多人被殺不說,橫嶼老巢也連鍋被端。
戚繼光一鼓作氣,乘勝至福清,擊敗牛田倭寇,傾覆其巢穴,余賊遁走興化。戚家軍死追不放,乘夜撥柵,連克六十營,斬首千余級。依理,戚家軍可以乘間作大休整。但戚繼光善出奇兵,旋帥回福清,在東南澳正好迎擊剛剛登陸的一支倭寇,擊斬二百多人。此時,明軍劉顯一部在福建也屢屢破倭,眾倭散逃,“福建宿寇幾盡”。
大勝之下,戚糨光在平遠臺勒石細功。
年底,戚繼光率浙軍離閩返浙。
好景不長,聽聞戚家軍還漸,散逃于海上的倭寇們匯聚,重新反攻福建各地。
嘉靖四十一年底,近萬人的倭寇精銳部隊包圍了興化城,圍城一月之久。興華由于是府城,墻高磚厚,倭寇很難攻入。不幸的是,明軍劉僉一部有個八人小分隊到興華送情報,途中被倭寇截殺。倭寇派隊伍中的華人穿上號衣,化裝成劉顯手下入城。半夜,八名賊人乘黑斬殺城門明軍守將,大開城門。城外倭寇一哄而入,攻陷了興華府城。入城后,倭寇殺傷不少明朝守軍,明軍只有一兩名守將逃脫。
倭寇占據(jù)興化城后,日夜殺人奸掠,荼毒兩個月后,放一把大火把興化城燒成白地,突出合兵,攻陷平海衛(wèi)。如此兇狂,八閩皆震。
嘉靖帝大驚,立命俞大猷為福建總兵,戚繼光為副總兵,讓他們匯合福建當?shù)氐膭@一部明軍合力滅倭,并派右僉都御史譚綸巡撫福建。
劉顯所部明軍數(shù)量不多,在平海衛(wèi)只得堅壁不出。俞大猷率兵抵達后,出于持重,只指揮手下部隊與劉顯部合圍倭寇,仍舊沒敢進攻。
嘉靖四十二年五月,戚繼光率生力軍浙軍抵達。于是,巡撫譚綸自領中軍,俞大猷將右軍,戚繼光將左軍,并力齊攻平海衛(wèi)的倭寇。畢竟訓練有方,戚繼光率部先登,諸軍繼之,一舉破敵。此戰(zhàn)下來,斬倭寇兩千多人,奪還被擄民眾三千多。更可稱的是,如此大捷,明軍本身僅陣亡16人。
譚綸上功,以戚繼光為首,他得以接任俞大猷為總兵官。
轉(zhuǎn)年,戚繼光率明軍在仙游城下?lián)魸⑷f余倭寇,斬首數(shù)百,倭寇墮山崖下摔死幾千人。幸存的倭寇,蒼惶之余奔據(jù)漳浦縣的蔡王嶺。戚繼光把手下士兵分為五哨人馬,皆身持短刀緣崖攀上,突現(xiàn)于狼狽不堪的殘倭面前,大戰(zhàn)一場,俘斬數(shù)百人,余賊奔潰,入海掠漁舟逃去。
至此,入閩倭賊基本被肅清。
再后,戚繼光與俞大猷合作,在廣東南澳攻敗倭寇賊頭吳平,廣東倭寇幾無遺類。
“(戚)繼光為將,號令嚴,賞罰信,(故)士無敢不用命。(他)與(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俞),而果毅過之。(俞)大猷老將,務持重,(戚)繼光飚發(fā)電舉,屢摧大寇,(其)名更出(俞)大猷(之)上?!?br />
當然,戚繼光后世之所以大名越于前輩俞大猷,還在于他隆慶、萬歷年間督師薊北的功勛。特別是張居正掌權時代,極其信用戚繼光,使得他奇才得展。在薊北任上,他廣修長城,發(fā)明了諸多先進的攻守武器,極大提升了明軍的戰(zhàn)斗力,降服了時時進犯的蒙古長禿和狐貍(兩人名字真怪)兩大寇,并因功被明廷加為“太子少?!钡臉s銜。
自嘉靖中期蒙古俺答汗犯京師,薊北乃邊防重鎮(zhèn),十七年間易大將十人,總督王忬(此人在抗倭早期立功)和楊選皆因失律戰(zhàn)敗被誅。而戚繼光在鎮(zhèn)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繼之者,踵其成法,數(shù)十年得無事?!?br />
戚繼光軍事專著《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等,實為博大精深的系統(tǒng)性軍事專著,當時日后,廣受尊崇。
可嘆的是,張居正死后,其政敵死打窮追,認定戚繼光乃張居正死黨,把他調(diào)換廣東。郁郁不得志之下,戚繼光不久謝病離職。但張居正政敵仍不放過他,紛紛上奏彈劾,戚繼光被罷官遣返老家。
三年后,既貧且病的戚繼光由于沒錢抓藥,病勢轉(zhuǎn)沉,郁郁而亡。一代大英雄,竟落得如此不堪結(jié)局。
值得一講的是,張居正所犯的痔瘡,實為吃了戚繼光所獻的海狗鞭壯陽藥所至。張相國割痔感染,竟至要命。他這一死,戚繼光在朝中倒了后臺,自己也開始了倒霉的歷程。人性就如此復雜,一般人可能會大驚小叫:戚大英雄這樣人,也會做出給長官送壯陽藥的事情嗎?當然,人情所在,英雄不免。有時候,歷史的細節(jié),充滿了黑色幽默般的玩笑!
嘉靖后期近十年的倭寇之害,自浙江開始,繼而流竄淮揚吳越。閩中兩廣,無不慘遭荼毒,“(倭寇)掠子女財物數(shù)百萬,官軍吏民戰(zhàn)及俘死者不下十余萬。雖時有勝負,而轉(zhuǎn)漕軍食,天下騷動。”所以講,倭寇之害,流蔓甚廣,絕不是一些淺識陋見所講什么倭寇給中國帶來了“資本主義萌芽”。
自倭寇亂熾,浙閩等地富殷繁華城鎮(zhèn),半為丘墟,人民被殺無數(shù),沿海奸民與倭人、佛朗機人勾打連環(huán),惟一的目的就是殺人劫物。他們的劫掠,嚴重破壞了明朝沿海一帶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及手工業(yè)發(fā)展,真不知有什么“萌芽”會蘊于血火刀劍之中。
當然,明朝沿海倭患漸息,除了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的因素外,日本國內(nèi)的因素也不容忽略。因為,那時的日本,已經(jīng)處于戰(zhàn)國末期。在1585年(萬歷十三年),日本的羽柴秀吉平定四國,最終完成日本的統(tǒng)一,被“天皇”任命為“關白”,賜姓“豐臣”。
豐臣秀吉乃大志倭人,稍后征服了九州的島津氏和關東的北條氏,成為日本烈島的真正主人。而日本的統(tǒng)一,使得豐臣秀吉在上臺初期下大力氣整治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他嚴令打擊海盜,鞏固他本人為主的“中央集權”。這些,皆在客觀上從源頭阻遇了日本列島“倭寇”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