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文,字含之,桐城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福建右參政,參與平息??芾羁妗3绲澞觊g,歷任廣東按察使、廣東右布政使、山東左布政使。
崇禎十一年(1638)冬,清兵自畿輔南下,楊嗣昌令山東巡撫顏繼祖調(diào)防德州,于是濟南空虛,只有鄉(xiāng)兵五百人及萊州援兵七百人,勢單力薄,不足以守城。巡按御史宋學朱正巡視章丘,聞清軍至,忙回到省城濟南,與秉文及副使周之訓、翁鴻業(yè)、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商議守城,連續(xù)上書朝廷告急。楊嗣昌屯兵不動,督師宦官高起潛在臨清擁有重兵,但不救援濟南,大將祖寬、倪寵等也都一旁觀望。清軍攻下十六州縣,兵臨濟南城下,秉文等分門死守,晝夜不解鎧甲,而援兵始終未來。
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二日,濟南被清軍攻陷,秉文率兵巷戰(zhàn),不幸中箭陣亡。其妻妾均投大明湖自盡。宋學朱、周之訓、鄧謙、唐世熊及濟南知府茍好善、同知陳虞胤、通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等人,皆殉國難,德王朱由樞被俘。秉文贈太常寺卿,之訓、謙贈光祿寺卿,承宣贈光祿寺少卿,為他們建祠祭祀。學朱死,但未見尸,翁鴻業(yè)及推官陸燦不知下落。
崇禎十一年(1638)冬,清兵自畿輔南下,楊嗣昌令山東巡撫顏繼祖調(diào)防德州,于是濟南空虛,只有鄉(xiāng)兵五百人及萊州援兵七百人,勢單力薄,不足以守城。巡按御史宋學朱正巡視章丘,聞清軍至,忙回到省城濟南,與秉文及副使周之訓、翁鴻業(yè)、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商議守城,連續(xù)上書朝廷告急。楊嗣昌屯兵不動,督師宦官高起潛在臨清擁有重兵,但不救援濟南,大將祖寬、倪寵等也都一旁觀望。清軍攻下十六州縣,兵臨濟南城下,秉文等分門死守,晝夜不解鎧甲,而援兵始終未來。
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二日,濟南被清軍攻陷,秉文率兵巷戰(zhàn),不幸中箭陣亡。其妻妾均投大明湖自盡。宋學朱、周之訓、鄧謙、唐世熊及濟南知府茍好善、同知陳虞胤、通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等人,皆殉國難,德王朱由樞被俘。秉文贈太常寺卿,之訓、謙贈光祿寺卿,承宣贈光祿寺少卿,為他們建祠祭祀。學朱死,但未見尸,翁鴻業(yè)及推官陸燦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