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斗樞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高斗樞,字象先,覲縣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初任刑部主事,因為審議巡撫耿如杞一案,與四個同事一起被關進皇家監(jiān)獄,不久恢復官職,又晉升為員外郎。

  五年(1632),斗樞出任荊州知府。很久以后,又升為長沙兵備副使。當時湖北在洞庭湖北邊的府縣全遭到了賊兵的破壞,勢頭將蔓延到湖南,臨武、藍山、洞庭湖、湘潭一帶又土匪四起。長沙只有五百名老弱士卒,又派了二百人出去駐守攸縣,城墻上的倉庫、掩護墻全倒塌了。斗樞到任后,修筑了四十座飛樓,大力修造守備器械。臨武、藍山兩地的二百多艘賊船經衡陽、湘潭抵達長沙城下,斗樞與他們相持抵抗了十多天,賊兵才撤離,轉過去攻打袁州。斗樞派都司陳上才跟在賊兵后邊打擊它,賊兵又解圍離去。不久斗樞襲擊、打死了賊首劉高峰等,招安、平定了其余的賊寇。朝廷下詔記錄了他的功勞。巡撫陳睿謨大舉征討臨武、藍山兩地的賊兵時,斗樞在南面扼守,先后經過大小十多次戰(zhàn)斗,賊兵全給剿平了。朝廷下詔賜給他銀幣作為獎勵。

  十四年(1641)六月,斗樞晉升為按察使,移駐鄖陽。鄖陽府發(fā)生戰(zhàn)亂將近十年了,附屬的城市有六座,居民不到四千人,幾百里地面荊棘叢生。撫治王永祚因襄陽告急,移兵過去鎮(zhèn)守。斗樞到任才六天,張獻忠從陜西率兵東來。斗樞與知府徐啟元派遣游擊王光恩及其弟光興分兵阻截,屢戰(zhàn)屢勝,賊兵不敢來進犯鄖陽。王光恩就是均州投降過來的賊首小秦王。當初他與張獻忠、羅汝才等一同為賊,獻忠、汝才投降后又反叛,均州五營因為怕被征討,猶豫不決。又因為獻忠勢力強大,光恩擔心被他吞并,于是約束士卒,占據要害地帶防備獻忠。過了很久,他的手下有人陸續(xù)走散,光恩也反叛而去,后來又投降了。光恩善于任用部下,部下也樂意聽他使喚。斗樞看到他誠心誠意,就召他進入府城中駐守。這個時候,斗樞、啟元善于謀劃,光恩善戰(zhàn),鄖陽城經過一番危難之后又得以保全。

  十五年(1642)冬天,李自成占領了襄陽、均州,攻打鄖陽城四天,然后離去了。第二年春天,又來進攻,十多天仍打不下來,于是退兵駐扎到楊溪。五月,斗樞召游擊劉調元進城,十天內殺賊兵三千人。自成的將領來攻城,最后也沒打下,就離開了。斗樞于是命令光恩收復了均州,調元打下了光化,斗樞自己率領將士收復了谷城。斗樞打算襲擊襄陽,聽說孫傳庭戰(zhàn)敗,就班師回來。均州又被賊兵占領了。

  十七年(1644)正月,自成派遣將領路應標等率領三萬人進攻鄖陽,斗樞派人進入均州,燒毀了他們積蓄的糧草,賊兵因缺乏糧食而退回。這個時候,湖南、湖北的十四個府都被賊兵占領了,只有鄖陽得以保全。從十五年冬天撫治王永祚被逮捕后,朝廷接連任命李乾德、郭景昌來代替他的職務,都因為道路中斷不能到位,朝廷認為鄖陽已經失守,就不再設置撫治了。十六年夏天,斗樞上書請求增援,朝廷才知道鄖陽尚存,大家主張就讓斗樞擔任撫治,而陳演同斗樞有矛盾,就提升丁啟元為右僉都御史,擔任撫治,給斗樞加官太仆少卿。因為路途阻隔任命令沒有傳到。這年二月,朝廷討論設置漢中巡撫,兼管川北軍務,就提拔斗樞為右副都御史,讓他前往就任,命令又沒有傳到。到這年三月斗樞才收到太仆少卿的任命,就把軍事移交給啟元。七月,北都失陷的消息連同漢中巡撫的任命令一同傳來,但是漢中的地盤已失,斗樞不能去任職了。

  福王即位后,調斗樞去巡撫湖廣,接替何騰蛟,又因道路不通,朝廷改用了王驥,斗樞都沒有得到這些消息。明朝亡國后幾年斗樞才去世。啟元、光恩,也都在建功立名之后才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