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字惟約,蒲州人。其父楊瞻,曾任御史,死于四川僉事職任上。楊博名載嘉靖八年(1529)進士榜,授職為..稨知縣,調(diào)遷到長安。被征召為兵部武庫主事,擔任過職方郎中。
大學士翟鑾巡視九邊,讓楊博跟隨自己。所有經(jīng)過的山川形勢,當?shù)亓曀缀脡?,士卒多寡強弱,都分門別類做了記載。抵達肅州,臣屬的少數(shù)民族民眾幾百人阻塞道路請求封賞。翟鑾顧慮前來求賞的人會更多,自己不能進行遍賞。楊博請求翟鑾盛大儀衛(wèi),將少數(shù)民族民眾召集到轅門外,訓斥道,天子宰相駕到,不全體遠迎,擬將他們綁縛送給負責官吏。少數(shù)民族民眾環(huán)列跪拜請罪,于是翟鑾對先來的人稍示賞賜,其余的人都畏懼而不敢再來。翟鑾返回后,舉薦楊博可以擔當大任。吉囊、俺答在年關時騷擾邊關,尚書張瓚一概倚仗楊博經(jīng)辦。有時皇帝半夜傳下手諭,楊博依事條分縷析,都合乎皇帝心意。毛伯溫取代張瓚后,楊博本該調(diào)走,毛伯溫卻特意上奏挽留他。不久,調(diào)任山東提學副使,轉(zhuǎn)任督糧參政。
嘉靖二十五年(1546)越級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大興屯墾之利,奏請皇帝招募百姓墾荒造田,永遠不征租稅。并利用閑暇修筑肅州榆樹泉和甘州平川境外大蘆泉等處的墩臺,開鑿龍首等渠道。開始,罕東臣服的少數(shù)民族躲避吐魯番的騷擾,遷徙到肅州境內(nèi),時常與當?shù)鼐用癫珰?。監(jiān)生李時..因此發(fā)表言論,事情下派到守臣處理。楊博為此修筑了白城等七堡,召集他們的頭人,命令他們率領部屬遷徙到那里居住。少數(shù)民族民眾遷徙了七百多帳,州境因此得到整肅。總兵官王繼祖在永昌擊退敵寇,鎮(zhèn)羌參將蔡勛等在鎮(zhèn)番、山丹奮戰(zhàn),三戰(zhàn)三捷,殺敵一百四十余眾。楊博被提升為右副都御史。因為母親的喪事歸鄉(xiāng)。仇鸞鎮(zhèn)守甘肅,總督曾銑彈劾他,皇帝下詔逮捕他治罪。楊博也揭發(fā)了他三十件貪贓欺騙的事。鸞授職大將軍,屢次詆毀他,皇帝沒有理睬。楊博服喪期滿,仇鸞已被處死,皇帝召見并授予他兵部右侍郎。旋即任左侍郎,為蘇州、保定經(jīng)略。
起初,俺答迫近都城,從潮河川入關,諫者紛紛請求做好防備。因水流湍急,不能修筑城墻。楊博依照水勢修建石墩,安排戍卒守衛(wèi),自己返京督守京城九門。當時因為敵寇警報,當年七月分派兵士守衛(wèi)城垛。楊博告誡:“敵寇來了,必須鎮(zhèn)靜,怎么能事先自擾!”罷免了縣令。不久調(diào)任薊、遼、保定總督負責軍務。楊博認為薊州近臨京都,護衛(wèi)京都地區(qū)和皇族陵寢為大,分遣眾將,劃地設防。
嘉靖三十三年(1554)秋天,把都兒和打來孫十多萬騎兵進犯薊鎮(zhèn),攻攀城墻?;实酆軗鷳n,多次派遣快騎偵探楊博。楊博穿戴盔甲露宿在古北口城墻上,督促總兵官周益昌等人奮力抵抗?;实鄞鬄闅g慰。派快騎賜送緋豸衣,犒賞軍士萬兩白銀。敵寇攻打了四晝夜也沒能攻入,便合力攻擊孤山口,登臨城墻。官軍斬斷了一名敵寇的手腕,敵寇退卻后在虎頭山駐扎。楊博招募敢死隊,夜間用火器驚擾敵營。敵寇憂慮煩亂,天剛亮就全部撤離。楊博晉升為右都御史,蔭庇兒子為錦衣千戶。第二年,打來孫又攻入益昌,楊博擊退了他們。朝廷提拔楊博任兵部尚書,簿錄秋防的功績,加封太子少保。
嚴嵩父子招攬權(quán)力,諸司職權(quán)時常受到干擾,楊博恪守職責,一切不允通融。嚴嵩惱恨楊博,楊博遇上父親的喪事而辭官。兵部尚書許論罷官,皇帝起用楊博代替他。楊博喪服日期未滿,上疏推辭。但是皇帝以大同右衛(wèi)圍困急迫,改派楊博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楊博穿戴黑..孝服奔馳出關。楊博還未抵達,侍郎江東等大軍進擊,敵寇已經(jīng)離開。當時,右衛(wèi)被圍困六個月,守將王德陣亡,城中糧草耗盡,士卒誓死守衛(wèi)而無反叛之心。楊博大加撫恤,奏請辦理十件善后事宜。因為給事中張學顏的諫言,皇帝留下楊博任鎮(zhèn)撫。楊博奏請免除被敵寇占領的地方的租稅,于是招募其中的壯丁做義勇,分別隸屬各將官。楊博認為邊地的人不熟諳車戰(zhàn),敵寇入侵就力不能支,奏請修造一百輛偏箱車;有警報則右衛(wèi)車在東,左衛(wèi)車在西,相互聲援。又認為大同城墻毀壞,修繕的事急迫;其次是堵塞銀釵、驛馬諸嶺,以便斷絕敵寇窺探紫荊的道路;在居庸關南山設防,以便斷絕敵寇窺探皇室陵寢京畿的道路;修筑陽神地諸城墻阻塹,以便斷絕敵寇入侵山西的通道。于是在大同牛心山等處修筑了九座堡壘,九十二個墩臺,連接左衛(wèi)高山站,以便聯(lián)絡鎮(zhèn)城。開掘了兩條大溝,各長十八里,開掘小溝六十四條。耗費五十天時間完工,受到嘉獎賞賜。
皇帝幾度想將楊博召回,又顧慮邊疆,便詢問嚴嵩。嚴嵩一向不喜歡楊博,奏請任命他為江東署理部事,等待秋防完畢后再慢慢計議,于是不召楊博。秋防完畢,加封為太子太保,依然留任鎮(zhèn)守。口孛索把伶和反叛了的都記等幾度擁輕騎襲擾邊關,楊博先后設計擒獲了他們。并幾次派出騎兵襲擊敵寇,敵寇稍稍遷移了營帳。于是楊博倡議修筑前總督翁萬達所創(chuàng)設的邊墻,招回被敵寇劫掠過的內(nèi)地民眾一千六百多人。又奏請疏通宣府、大同荒田的水利設施,少征租稅。朝廷準奏。改任薊遼總督。秋防完畢,廷議打算召回楊博,吏部尚書吳鵬不贊成。鄭曉署兵部,爭辯道:“楊博在薊、遼則薊、遼安定,在兵部則九邊都得平安。”于是被召回,加封少保。
皇帝很擔憂邊關,楊博每每事先布署好防務,皇帝倚重他如左右手。曾對內(nèi)閣大臣講:“自從楊博入朝,我常常憂慮邊關,與楊博談話讓他預先謀劃?!睏畈┻M言“:當今九邊,薊鎮(zhèn)最重要。奏請敕令邊臣驅(qū)逐大同的敵寇,使他們不能接近薊,宣、大諸位將領從獨石偵察情況,在黃花、古北諸要害預先設防,不使一騎入關,便是首功?!被实鄯Q是。
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月,敵寇擁眾窺視薊州,聲稱要進犯遼陽。總督楊選率師東進,楊博傳檄制止。又親自給他寫了三封信,楊選最終沒有聽從意見。楊博撫摩著案幾嘆息“:敗了??!”緊急征兵增援,敵寇已擊潰墻子嶺守軍,進犯通州?;实蹏@息“:庚威望戌年(1550)的事情又重現(xiàn)了。”幾路兵馬先后趕到。任命宣、大總督江東統(tǒng)帥文武大臣分路駐守皇城、京城,鎮(zhèn)遼侯顧寰把京營兵分布在城內(nèi)外。敵寇化解后向東而去,蹂躪順義、三河,大肆劫掠之后退去。援兵不發(fā)一箭,沿途擊斃零散的敵騎或傷殘之敵報稱首功?;实垅筲蟛粯?,告訴楊博說:“敵賊飽掠而去,以后怎么懲戒?”便誅殺了楊選。楊博擔憂自己,徐階全力保護了他?;实勰罴皸畈┮郧暗墓?,沒有治罪。此后很久,改任吏部尚書。
隆慶元年(1567),奏請遵循先帝的遺詔,錄用曾因勸諫而被治罪的大臣們,死者都受贈賜撫恤。當時統(tǒng)計眾吏,山西人沒有一人被罷免。給事中胡慶嘉彈劾楊博庇護同鄉(xiāng),楊博接連上疏請求退休。朝廷撫慰挽留,而且對輿論進行了駁斥。在一品官任上三次滿考后,升為少傅兼太子太傅?;实鄞蛩阊灿文虾W?,楊博率領同僚勸諫。御史詹仰庇因直言被罷免,楊博進行了爭辯。屯鹽部御史龐尚鵬遭議論,楊博提議挽留他。違背了圣意,于是稱病歸鄉(xiāng)。尚書劉體乾等遞交奏章請求他留住,沒有聽從。大學士高拱執(zhí)掌吏部,舉薦楊博堪為將才。皇帝下詔令他任吏部尚書兼理兵部的事務。陳述薊、昌戰(zhàn)守的方針策略,稱“:言官認為居守城墻是膽怯,言論可以聽聽,其實沒有什么效果。在墻外迎擊,害占七成利為三成;在墻內(nèi)格斗,利占一成害為九成。憑借城墻據(jù)守,稱為先抵戰(zhàn)場等待敵人。名義稱守,實際上是戰(zhàn)。我任部督,曾抗拒打來孫的十萬之余,認為應當毫無疑慮地據(jù)守城墻?!币虼岁愂雒鞔_呼應與援、申明駐守、安排京營、曉諭少數(shù)部族、修正內(nèi)治等事,皇帝全都聽從了。
楊博魁梧肥壯,遇事能安閑處置,有膽識、有度量。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終以兵事著稱。隆慶六年(1572),高拱罷官,于是改派楊博負責吏部,晉升少師兼太子太師。第二年秋天,患疾病,多次請求辭官歸鄉(xiāng)。過了一年去世。贈封太傅,謚號襄毅。
高拱主持朝政時欲使徐階陷入危險的禍難,楊博拜訪高拱盡力替他解脫。高拱也被感動,事情才算完結(jié)了。此后張居正排擠了高拱,準備周密地羅織他的罪狀,楊博毅然抗爭。等到興起王大臣獄案,楊博與都御史葛守禮到張居正處盡力替他解脫。張居正憤懣道“:二公說我對高公有成見耶?”楊博回答“:不敢如此,但是除了您無人能有回天術(shù)?!庇錾匣实廴蚊囟Y和都督朱希孝聯(lián)合審訊,楊博暗中替他謀劃計策,唆使校尉恐嚇王大臣翻供;又指使高拱的仆人混雜在人群中,指令王大臣識別,卻茫然不能分辨,事情才弄明白。人們因此稱楊博為長者。
大學士翟鑾巡視九邊,讓楊博跟隨自己。所有經(jīng)過的山川形勢,當?shù)亓曀缀脡?,士卒多寡強弱,都分門別類做了記載。抵達肅州,臣屬的少數(shù)民族民眾幾百人阻塞道路請求封賞。翟鑾顧慮前來求賞的人會更多,自己不能進行遍賞。楊博請求翟鑾盛大儀衛(wèi),將少數(shù)民族民眾召集到轅門外,訓斥道,天子宰相駕到,不全體遠迎,擬將他們綁縛送給負責官吏。少數(shù)民族民眾環(huán)列跪拜請罪,于是翟鑾對先來的人稍示賞賜,其余的人都畏懼而不敢再來。翟鑾返回后,舉薦楊博可以擔當大任。吉囊、俺答在年關時騷擾邊關,尚書張瓚一概倚仗楊博經(jīng)辦。有時皇帝半夜傳下手諭,楊博依事條分縷析,都合乎皇帝心意。毛伯溫取代張瓚后,楊博本該調(diào)走,毛伯溫卻特意上奏挽留他。不久,調(diào)任山東提學副使,轉(zhuǎn)任督糧參政。
嘉靖二十五年(1546)越級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大興屯墾之利,奏請皇帝招募百姓墾荒造田,永遠不征租稅。并利用閑暇修筑肅州榆樹泉和甘州平川境外大蘆泉等處的墩臺,開鑿龍首等渠道。開始,罕東臣服的少數(shù)民族躲避吐魯番的騷擾,遷徙到肅州境內(nèi),時常與當?shù)鼐用癫珰?。監(jiān)生李時..因此發(fā)表言論,事情下派到守臣處理。楊博為此修筑了白城等七堡,召集他們的頭人,命令他們率領部屬遷徙到那里居住。少數(shù)民族民眾遷徙了七百多帳,州境因此得到整肅。總兵官王繼祖在永昌擊退敵寇,鎮(zhèn)羌參將蔡勛等在鎮(zhèn)番、山丹奮戰(zhàn),三戰(zhàn)三捷,殺敵一百四十余眾。楊博被提升為右副都御史。因為母親的喪事歸鄉(xiāng)。仇鸞鎮(zhèn)守甘肅,總督曾銑彈劾他,皇帝下詔逮捕他治罪。楊博也揭發(fā)了他三十件貪贓欺騙的事。鸞授職大將軍,屢次詆毀他,皇帝沒有理睬。楊博服喪期滿,仇鸞已被處死,皇帝召見并授予他兵部右侍郎。旋即任左侍郎,為蘇州、保定經(jīng)略。
起初,俺答迫近都城,從潮河川入關,諫者紛紛請求做好防備。因水流湍急,不能修筑城墻。楊博依照水勢修建石墩,安排戍卒守衛(wèi),自己返京督守京城九門。當時因為敵寇警報,當年七月分派兵士守衛(wèi)城垛。楊博告誡:“敵寇來了,必須鎮(zhèn)靜,怎么能事先自擾!”罷免了縣令。不久調(diào)任薊、遼、保定總督負責軍務。楊博認為薊州近臨京都,護衛(wèi)京都地區(qū)和皇族陵寢為大,分遣眾將,劃地設防。
嘉靖三十三年(1554)秋天,把都兒和打來孫十多萬騎兵進犯薊鎮(zhèn),攻攀城墻?;实酆軗鷳n,多次派遣快騎偵探楊博。楊博穿戴盔甲露宿在古北口城墻上,督促總兵官周益昌等人奮力抵抗?;实鄞鬄闅g慰。派快騎賜送緋豸衣,犒賞軍士萬兩白銀。敵寇攻打了四晝夜也沒能攻入,便合力攻擊孤山口,登臨城墻。官軍斬斷了一名敵寇的手腕,敵寇退卻后在虎頭山駐扎。楊博招募敢死隊,夜間用火器驚擾敵營。敵寇憂慮煩亂,天剛亮就全部撤離。楊博晉升為右都御史,蔭庇兒子為錦衣千戶。第二年,打來孫又攻入益昌,楊博擊退了他們。朝廷提拔楊博任兵部尚書,簿錄秋防的功績,加封太子少保。
嚴嵩父子招攬權(quán)力,諸司職權(quán)時常受到干擾,楊博恪守職責,一切不允通融。嚴嵩惱恨楊博,楊博遇上父親的喪事而辭官。兵部尚書許論罷官,皇帝起用楊博代替他。楊博喪服日期未滿,上疏推辭。但是皇帝以大同右衛(wèi)圍困急迫,改派楊博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楊博穿戴黑..孝服奔馳出關。楊博還未抵達,侍郎江東等大軍進擊,敵寇已經(jīng)離開。當時,右衛(wèi)被圍困六個月,守將王德陣亡,城中糧草耗盡,士卒誓死守衛(wèi)而無反叛之心。楊博大加撫恤,奏請辦理十件善后事宜。因為給事中張學顏的諫言,皇帝留下楊博任鎮(zhèn)撫。楊博奏請免除被敵寇占領的地方的租稅,于是招募其中的壯丁做義勇,分別隸屬各將官。楊博認為邊地的人不熟諳車戰(zhàn),敵寇入侵就力不能支,奏請修造一百輛偏箱車;有警報則右衛(wèi)車在東,左衛(wèi)車在西,相互聲援。又認為大同城墻毀壞,修繕的事急迫;其次是堵塞銀釵、驛馬諸嶺,以便斷絕敵寇窺探紫荊的道路;在居庸關南山設防,以便斷絕敵寇窺探皇室陵寢京畿的道路;修筑陽神地諸城墻阻塹,以便斷絕敵寇入侵山西的通道。于是在大同牛心山等處修筑了九座堡壘,九十二個墩臺,連接左衛(wèi)高山站,以便聯(lián)絡鎮(zhèn)城。開掘了兩條大溝,各長十八里,開掘小溝六十四條。耗費五十天時間完工,受到嘉獎賞賜。
皇帝幾度想將楊博召回,又顧慮邊疆,便詢問嚴嵩。嚴嵩一向不喜歡楊博,奏請任命他為江東署理部事,等待秋防完畢后再慢慢計議,于是不召楊博。秋防完畢,加封為太子太保,依然留任鎮(zhèn)守。口孛索把伶和反叛了的都記等幾度擁輕騎襲擾邊關,楊博先后設計擒獲了他們。并幾次派出騎兵襲擊敵寇,敵寇稍稍遷移了營帳。于是楊博倡議修筑前總督翁萬達所創(chuàng)設的邊墻,招回被敵寇劫掠過的內(nèi)地民眾一千六百多人。又奏請疏通宣府、大同荒田的水利設施,少征租稅。朝廷準奏。改任薊遼總督。秋防完畢,廷議打算召回楊博,吏部尚書吳鵬不贊成。鄭曉署兵部,爭辯道:“楊博在薊、遼則薊、遼安定,在兵部則九邊都得平安。”于是被召回,加封少保。
皇帝很擔憂邊關,楊博每每事先布署好防務,皇帝倚重他如左右手。曾對內(nèi)閣大臣講:“自從楊博入朝,我常常憂慮邊關,與楊博談話讓他預先謀劃?!睏畈┻M言“:當今九邊,薊鎮(zhèn)最重要。奏請敕令邊臣驅(qū)逐大同的敵寇,使他們不能接近薊,宣、大諸位將領從獨石偵察情況,在黃花、古北諸要害預先設防,不使一騎入關,便是首功?!被实鄯Q是。
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月,敵寇擁眾窺視薊州,聲稱要進犯遼陽。總督楊選率師東進,楊博傳檄制止。又親自給他寫了三封信,楊選最終沒有聽從意見。楊博撫摩著案幾嘆息“:敗了??!”緊急征兵增援,敵寇已擊潰墻子嶺守軍,進犯通州?;实蹏@息“:庚威望戌年(1550)的事情又重現(xiàn)了。”幾路兵馬先后趕到。任命宣、大總督江東統(tǒng)帥文武大臣分路駐守皇城、京城,鎮(zhèn)遼侯顧寰把京營兵分布在城內(nèi)外。敵寇化解后向東而去,蹂躪順義、三河,大肆劫掠之后退去。援兵不發(fā)一箭,沿途擊斃零散的敵騎或傷殘之敵報稱首功?;实垅筲蟛粯?,告訴楊博說:“敵賊飽掠而去,以后怎么懲戒?”便誅殺了楊選。楊博擔憂自己,徐階全力保護了他?;实勰罴皸畈┮郧暗墓?,沒有治罪。此后很久,改任吏部尚書。
隆慶元年(1567),奏請遵循先帝的遺詔,錄用曾因勸諫而被治罪的大臣們,死者都受贈賜撫恤。當時統(tǒng)計眾吏,山西人沒有一人被罷免。給事中胡慶嘉彈劾楊博庇護同鄉(xiāng),楊博接連上疏請求退休。朝廷撫慰挽留,而且對輿論進行了駁斥。在一品官任上三次滿考后,升為少傅兼太子太傅?;实鄞蛩阊灿文虾W?,楊博率領同僚勸諫。御史詹仰庇因直言被罷免,楊博進行了爭辯。屯鹽部御史龐尚鵬遭議論,楊博提議挽留他。違背了圣意,于是稱病歸鄉(xiāng)。尚書劉體乾等遞交奏章請求他留住,沒有聽從。大學士高拱執(zhí)掌吏部,舉薦楊博堪為將才。皇帝下詔令他任吏部尚書兼理兵部的事務。陳述薊、昌戰(zhàn)守的方針策略,稱“:言官認為居守城墻是膽怯,言論可以聽聽,其實沒有什么效果。在墻外迎擊,害占七成利為三成;在墻內(nèi)格斗,利占一成害為九成。憑借城墻據(jù)守,稱為先抵戰(zhàn)場等待敵人。名義稱守,實際上是戰(zhàn)。我任部督,曾抗拒打來孫的十萬之余,認為應當毫無疑慮地據(jù)守城墻?!币虼岁愂雒鞔_呼應與援、申明駐守、安排京營、曉諭少數(shù)部族、修正內(nèi)治等事,皇帝全都聽從了。
楊博魁梧肥壯,遇事能安閑處置,有膽識、有度量。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終以兵事著稱。隆慶六年(1572),高拱罷官,于是改派楊博負責吏部,晉升少師兼太子太師。第二年秋天,患疾病,多次請求辭官歸鄉(xiāng)。過了一年去世。贈封太傅,謚號襄毅。
高拱主持朝政時欲使徐階陷入危險的禍難,楊博拜訪高拱盡力替他解脫。高拱也被感動,事情才算完結(jié)了。此后張居正排擠了高拱,準備周密地羅織他的罪狀,楊博毅然抗爭。等到興起王大臣獄案,楊博與都御史葛守禮到張居正處盡力替他解脫。張居正憤懣道“:二公說我對高公有成見耶?”楊博回答“:不敢如此,但是除了您無人能有回天術(shù)?!庇錾匣实廴蚊囟Y和都督朱希孝聯(lián)合審訊,楊博暗中替他謀劃計策,唆使校尉恐嚇王大臣翻供;又指使高拱的仆人混雜在人群中,指令王大臣識別,卻茫然不能分辨,事情才弄明白。人們因此稱楊博為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