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舒芬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舒芬,字國裳,江西進賢人。十二歲時,作《馴雁賦》獻給知府祝瀚,于是名聲逐漸傳開。正德十二年(1517),考中進士第一名,授修撰職。

  當(dāng)時明武宗多次便服出行,打獵游玩毫無節(jié)制。第二年,孝貞皇后死去剛過一個月,武宗就想去宣府巡幸,假借要去皇陵視察,撤去沿路的衛(wèi)兵。舒芬上言勸道:“陛下在三年之內(nèi)理應(yīng)深居不出,即使已經(jīng)服滿三年,行為仍然應(yīng)該莊重,表情應(yīng)該悲傷。況且自古以來天子皇帝為天下的至尊,又不是東奔西竄的逃難,從未有不注重侍衛(wèi)保護的。另外顯示皇帝等級威嚴的莫過于隨行儀仗,以天子之尊降同一般老百姓,舍棄皇袍車仗,而穿著猥瑣的衣服,乘坐瘦馬車,這有悖于辨別上下尊卑,確定禮儀的原則?!蔽渥诓唤邮?。

  孝貞皇后的陵墓竣工,迎接孝貞皇后的神主(靈位)纎享到太廟,從長安門迎入。舒芬又說“:孝貞皇后婚配憲宗從未聽說做過什么違反禮儀道德的事,祖宗的制度,安葬完畢,迎接其神主,必須從正門走,考慮到孝貞皇后的神主隨陛下車駕由旁邊進來,以后史官寫為‘六月四日,皇帝車駕從皇陵,迎回孝貞純皇后的神主進入長安門’,將使人們對孝貞皇后有不得善終的懷疑,這如何向天下后世的人們做解釋?昨天纎太廟的傍晚,刮狂風(fēng)、響炸雷、下暴雨,這是圣明的列祖列宗以及孝貞皇帝在顯靈,警告陛下的。陛下應(yīng)當(dāng)立即下詔書,向朝廷內(nèi)外表示悔改?!泵魑渥诓挥璐饛?fù)。舒芬于是請求辭官回鄉(xiāng),武宗不批準(zhǔn),又過了一年的三月,武宗計劃南巡。這時寧王朱宸濠早就圖謀不軌,與武宗左右的寵臣相勾結(jié),人心惶恐不安。言官伏在宮門下諫止南巡,違背了武宗的旨意而受到責(zé)備。舒芬對此很擔(dān)憂,與吏部員外郎夏良勝、禮部主事萬潮、庶吉士汪應(yīng)軫邀各官署接連上奏章勸諫武宗南巡,大家都答應(yīng)上奏章。舒芬于是與編修崔桐,庶吉士江暉、王廷陳、馬汝驥、曹嘉以及汪應(yīng)軫一塊上疏說“:古代帝王之所以都出巡,是為了統(tǒng)一全國的法令和度量標(biāo)準(zhǔn)。尋訪前朝故臣,訪貧問苦,懲惡揚善,按功行賞,因此諸侯敬畏,百姓安居樂業(yè)。如果陛下的巡行不過同秦始皇、漢武帝放縱地尋歡作樂相同,那就達不到巡行的目的。博浪、柏谷的禍患也可作為借鑒。不久前陛下第二次巡行西北,軍容不整,士、農(nóng)、工、商叫苦不迭,人民哀傷悲痛的聲音,上達蒼天,傳播四方,人心震動。因此一聽到南巡詔書,都被嚇得如鳥獸般地四處逃散。而有關(guān)部門以迎駕為名,緊急地征集人力和物力。江、淮之間騷動不安,萬一有為非作歹之徒乘勢煽動叛亂,就會釀成大禍。尚且陛下自命為‘鎮(zhèn)國公’,如果來到親王封地,有的以待功臣之禮對待陛下,你是北面下拜呢?還是南面受拜呢?假如就其名而求其實,深究荒謬的根子,那么陛下的左右的寵臣該死無葬身之地。還有令人痛哭而不忍心說的:宗室藩王蓄有劉濞謀反的念頭,大臣身懷馮道首鼠兩端之心,鄙視官祿,視朝廷辦事機構(gòu)為交易場所,把陛下當(dāng)作棋子,以明成祖奪取建文帝位為效法的成例。只是陛下左右的寵臣近幸目光短淺,不可能告訴陛下這些,使陛下得知這些情況,即使在宮門之外,也應(yīng)該左右警戒而出,又怎敢輕騎漫游呢?”

  疏送上去了,陸完迎著對舒芬說:“皇帝聽說有人勸諫總是發(fā)怒。要進諫者自殺,諸位算了吧,不要把過失歸在君王身上,博取正直的名聲。”舒芬等不理他走出來,不一會兒,夏良勝、萬潮來探望舒芬,得知陸完說的話,都扼腕痛恨。舒芬于是邀來博士陳九川,給陳九川斟酒說“:匹夫不可以奪志,你們難道就這樣算了嗎?”第二天就同各官署一起接連上疏?;实鄞笈?,命令上疏的大臣跪在皇宮門外五天,五天后又每人罰杖責(zé)三十,舒芬棒傷很重,幾乎死去,抬到翰林院中。主管翰林院的害怕連累自己,命令將舒芬丟出去,舒芬說:“我在此處做官,就死在這里?!本谷槐毁H為福建市舶提舉副使,他帶著包扎的傷口起程赴任。

  明世宗即位,召還舊職。嘉靖三年(1524)春,昭圣太后壽辰,皇帝下詔免諸位命婦朝賀。舒芬說“:先前興國太后生日,官宦夫人朝賀一如禮儀,現(xiàn)在皇太后生日,忽然免去此項禮儀,恐怕輕重不當(dāng),請求收回成命,以表示對皇上的孝心。”世宗發(fā)怒,削去舒芬三個月俸祿。這時世宗要尊崇自己的的親生父母。舒芬與同僚一起接連上奏章極力進諫。等到張璁、桂萼、方獻夫一下子提升為學(xué)士,舒芬和修撰楊維聰、編修王思羞與張璁等同伍,上疏請求辭職。沒多久,又與修撰楊慎等伏在左順門哭著勸諫世宗,世宗發(fā)怒,將他們下詔獄,并施以杖刑,又同上一次一樣削去三個月俸祿。不久舒芬因母親去世而回家,后來死在家里,終年四十四歲。世稱“忠孝狀元”。

  舒芬身材挺拔,神采飛揚,氣節(jié)高尚,端坐整日而無倦容,晚上則檢查自己有否過失,有就進行自我批評。將倡導(dǎo)傳統(tǒng)學(xué)術(shù)為己任。舒芬的學(xué)問貫通諸經(jīng),并且通曉天文律令和歷法,尤其精通《周禮》。他曾說“:《周禮》和《儀禮》、《禮記》的關(guān)系,就像三國的蜀和東吳、曹魏一樣。賈氏說《儀禮》為本,《周禮》為末,這樣說是荒謬的。朱子不加訂正,為什么呢?”舒芬病危時,兒子問他有什么話要說,他僅只提及未來得及弘揚《周禮》為自己終生的遺憾。有學(xué)問的人稱舒芬為“梓溪先生”。萬歷年間,追贈謚號“文節(jié)”。先前修撰羅倫由于進諫被貶任福建提舉,過了六十年而舒芬步其后塵。舒芬與羅倫是同經(jīng)秀同官職,所貶任的地方和貶任的官職又相同,福建士大夫在祀祭舒芬時,將羅倫一起祀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