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紹徽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王紹徽,咸寧人,尚書王用賓的從孫。考中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被授予鄒平縣知縣,后升任戶科給事中。他為官剛直不屈,頗以品行清廉而聞名。湯賓尹拉幫結(jié)黨,企圖掌權(quán)用事。吏部尚書孫丕揚因紹徽是湯賓尹的門生,便引用年例讓紹徽出任山東參議,紹徽稱病不去。泰昌時期,他起任通政司參議。又升任太仆寺少卿,被彈劾,稱病而去。不久他因規(guī)諫皇上,被罷官。

  天啟四年(1624)冬,魏忠賢逐去左光斗后,便招紹徽代為左僉都御史。第二年六月升任左副都御史,不久晉升戶部侍郎,督理倉場。他剛上任理事,又改任左都御史。十二月拜為吏部尚書。魏忠賢為從子魏良卿求世襲封爵,紹徽即上書為他奏請封魏良卿為伯爵。請求推崇魏忠賢三代祖宗時,紹徽也上書建議準其所請。到魏忠賢派遣宦官出外鎮(zhèn)守時,紹徽才與同僚一起上書提出有四不可行。王恭廠、朝天宮都失火,紹徽說是因為誅罰過多造成的。他因忤逆了魏忠賢,受到譴責(zé)。過后他又上書說:“四方多事,九邊缺餉,難免發(fā)生催征賦稅之事,乞請確定各邊塞分額,寬給年限,將權(quán)衡緩急之權(quán)交給巡按官員。正殿修成后,另外兩殿的工程宜延緩,請敕令工部裁省織造、瓷器等方面的冗費,用來資助大的工程。奸黨被削除已盡,但恐他們藏禍蓄怨,反受中傷。對于封疆、顯過、三案方面的巨奸,宜加以逮捕,處以重刑,使人心悅服,至于其他的人,應(yīng)該寬大處理?!边@次又觸忤了魏忠賢的意愿。

  當(dāng)初,紹徽在萬歷一朝中,素以排擠攻擊東林黨而得到其同黨的推崇,所以魏忠賢首先用他掌管要害部門。紹徽仿民間的《水滸傳》,將東林黨一百零八人編成《點將錄》,獻給魏忠賢,讓他按名加以黜退,他因此更受魏忠賢喜愛。后來奸黨勢力轉(zhuǎn)盛,后進的人想要早日晉升,妒嫉那些人妨礙自己,便計劃逐個將他們趕出。孫杰于是圖謀讓崔呈秀入閣,先趕走紹徽,令御史袁鯨、張文熙詆毀紹徽朋比為奸。袁鯨又上疏歷述他賣官的穢狀,紹徽遂被撤職,而以周應(yīng)秋取代他。逆案判定后,紹徽被從官籍中除名,判了徒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