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璉字伯器,趙宏偉的孫子。至治元年(1321)進士,授嵩州判官。后歷任汴梁路祥符縣尹、國子監(jiān)助教、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杭州路總管等職。
杭州是東南一帶復雜難治的郡,地大人多,地位較高的官多不稱職。璉為人剛毅開朗,精力過人,僚吏莫不信服他的英明果斷,有事不敢隱瞞。浙右百姓苦于徭役,百姓擔任坊正里正的,莫不弄得家庭破產(chǎn)。朝廷知道此情況不能繼續(xù),便令行省召集八郡守商討便民之法,璉提議,對屬縣坊正的負擔收雇役錢;對里正的負擔,則在賦中均攤后征收,百姓都認為此法甚好。有壞人率領(lǐng)同黨持刀在市內(nèi)強索金錢,市民只好按戶征收給與,無人敢說不給。璉說:“此事不能繼續(xù)!”乃遣兵卒乘其不備將他們逮捕斬首示眾。次年召回朝拜為吏部侍郎。杭州人十分懷念,在他離任后將其政績刻于碑上,以資表彰。
璉先后遷任中書左司郎中、禮部尚書、戶部參議中書省事、山北遼東道廉訪使。當時河南農(nóng)民起義軍興起,湖廣、荊襄都失守,兩淮也騷動不安,朝廷便分出河南一部分地區(qū)設(shè)立淮南江北行省于揚州,任璉為參知政事。璉正患水腫病,抱病登車至揚州赴任。既至,鎮(zhèn)守淮安,后又移鎮(zhèn)真州。
當時,張士誠起兵于海濱,連下泰州、興化,行省派兵征討無效,乃命高郵知府李齊往招安,士誠因而請降,行省授士誠以民職,并要求士誠參加平叛以報效朝廷。行省為了就近控制士誠,遂令璉移鎮(zhèn)泰州,璉乃催促士誠準備兵船來濠、泗,士誠疑懼不肯起程,后又窺知璉無準備,便又起來造朝廷的反。夜四鼓,縱火登城。璉忙執(zhí)佩刀上馬,與起義軍展開巷戰(zhàn)。義軍包圍了趙璉,并邀請璉至其船。璉質(zhì)問他們:“你們罪在不赦,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寬恕你們,不殺你們,還賜給你們名爵,朝廷有哪一點對不起你們,致使你們投降后又造反呢?你們棄信背叛天子,滅頂之災已在眼前,我是執(zhí)政大臣,豈能向你輩屈服?”于是仍馳騎奮擊。起義軍以槊撞璉墜地,欲將璉抬上他們的兵船。璉目真目大罵,便被殺。璉仆揚兒以身護璉,亦被殺。動亂平定后,州民收璉尸,歸葬于真州。朝廷得知此情后,賜安葬費三百錠,還封其子趙钅奇為官。
杭州是東南一帶復雜難治的郡,地大人多,地位較高的官多不稱職。璉為人剛毅開朗,精力過人,僚吏莫不信服他的英明果斷,有事不敢隱瞞。浙右百姓苦于徭役,百姓擔任坊正里正的,莫不弄得家庭破產(chǎn)。朝廷知道此情況不能繼續(xù),便令行省召集八郡守商討便民之法,璉提議,對屬縣坊正的負擔收雇役錢;對里正的負擔,則在賦中均攤后征收,百姓都認為此法甚好。有壞人率領(lǐng)同黨持刀在市內(nèi)強索金錢,市民只好按戶征收給與,無人敢說不給。璉說:“此事不能繼續(xù)!”乃遣兵卒乘其不備將他們逮捕斬首示眾。次年召回朝拜為吏部侍郎。杭州人十分懷念,在他離任后將其政績刻于碑上,以資表彰。
璉先后遷任中書左司郎中、禮部尚書、戶部參議中書省事、山北遼東道廉訪使。當時河南農(nóng)民起義軍興起,湖廣、荊襄都失守,兩淮也騷動不安,朝廷便分出河南一部分地區(qū)設(shè)立淮南江北行省于揚州,任璉為參知政事。璉正患水腫病,抱病登車至揚州赴任。既至,鎮(zhèn)守淮安,后又移鎮(zhèn)真州。
當時,張士誠起兵于海濱,連下泰州、興化,行省派兵征討無效,乃命高郵知府李齊往招安,士誠因而請降,行省授士誠以民職,并要求士誠參加平叛以報效朝廷。行省為了就近控制士誠,遂令璉移鎮(zhèn)泰州,璉乃催促士誠準備兵船來濠、泗,士誠疑懼不肯起程,后又窺知璉無準備,便又起來造朝廷的反。夜四鼓,縱火登城。璉忙執(zhí)佩刀上馬,與起義軍展開巷戰(zhàn)。義軍包圍了趙璉,并邀請璉至其船。璉質(zhì)問他們:“你們罪在不赦,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寬恕你們,不殺你們,還賜給你們名爵,朝廷有哪一點對不起你們,致使你們投降后又造反呢?你們棄信背叛天子,滅頂之災已在眼前,我是執(zhí)政大臣,豈能向你輩屈服?”于是仍馳騎奮擊。起義軍以槊撞璉墜地,欲將璉抬上他們的兵船。璉目真目大罵,便被殺。璉仆揚兒以身護璉,亦被殺。動亂平定后,州民收璉尸,歸葬于真州。朝廷得知此情后,賜安葬費三百錠,還封其子趙钅奇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