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綿州人,父親鄧漳遷居于錢塘。文原十五歲就通曉《春秋》。至元二十七年(1290),江浙行省召聘為杭州路儒學正。大德二年(1298),調(diào)任崇德州教授。五年升應奉翰林文字。九年,升修撰,請假回江南。至大元年(1308),又任修撰,參加修纂《成宗實錄》。三年,授江浙儒學提舉。
皇慶元年(1312),入朝任國子司業(yè)。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議改革學校的管理。當權者因循守舊,與他意見不合,文原便借病辭職。實行科舉考試制,文原出任江浙行省主考官,為防止考生們守舊的陋習,將朱熹的《貢舉私議》一文書寫,貼在考場門口。延..四年(1317),升為翰林待制。五年,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平江有一僧人,與該府判官理熙有私怨,收買其徒弟控告理熙貪贓,熙被迫認罪,文原巡察時,審問得其實情,將那個誣告和尚施以杖刑,釋放了理熙。吳興百姓夜間回家,巡邏者逮捕綁于亭下,此人逃走了。追趕的人將他在途中刺死。其兄問殺人者是什么模樣,有人說是個高個子人,頭戴白帽,身穿青衣。其兄向官府投訴,官府問初更值班者是誰,回答是張福兒,于是逮捕審問,強行認罪,把他囚禁了三年。文原察覺原判不實,福兒身不滿六尺,并非高個子;死者刀傷在右脅,而福兒一貫是用左手,傷應在左脅。經(jīng)過調(diào)查,捕獲真正的兇手,福兒得以釋放。桐廬人戴汝惟家被盜,官府捕獲了盜賊,審理后送到郡衙處治。夜間戴家房屋被焚,汝惟下落不明。文原認為其中必有緣故,經(jīng)訪察,得汝惟之妻葉氏與其弟謀殺汝惟的罪狀,又在水塘邊的樹下發(fā)現(xiàn)了汝惟的尸體和行兇的斧頭,證實了案情,人們把文原當作是神。
六年,調(diào)僉江東道肅政廉訪司事。該道之徽州、寧國、廣德三郡每年征收茶課鈔原為三千錠,后增至十八萬錠,把山谷中所出產(chǎn)的茶葉都送交,也不到一半,其余都是另向民間勒索的,而且年年如此。當時,轉運司的官吏,任用鄉(xiāng)間奸狡之徒,動不動以犯法罪誣陷百姓,而且轉運司對當?shù)毓俑畬嵭袑V?,凡五品以下的官員都可以判以杖刑,州縣把他們無可奈何。文原奏請廢除專收茶課的轉運司,讓郡縣自己征收上交。但這建議未能呈送到朝廷?;罩菝裰x蘭的家僮汪某被人殺死,蘭之侄謝回買通汪族人,誣告蘭是兇手,蘭被迫服罪。文原復審,得以昭雪,判謝回之罪。
至治二年(1322),入朝為集賢直學士。地震,朝廷詔令朝臣擬定消災的辦法。文原奏請判決尚在關押的囚犯;在河北設置倉廩,存儲糧食以備荒年。再次請求廢除榷茶轉運司,但此條陳仍未上報皇帝。三年,兼任國子監(jiān)祭酒。江浙省臣趙簡奏請開經(jīng)筵,為皇帝講解經(jīng)史。泰定元年(1324),任命文原兼經(jīng)筵講官,他因病請求辭職歸家。二年,召入朝拜翰林侍講學士,又以疾病而辭謝。三年,拜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因病未赴任。天歷元年(1328)卒,終年七十歲。
文原內(nèi)嚴厲而外寬恕,家貧而為官廉潔。早年客居京師時,有一書生病重,從袋中取出一金,囑托文原將此金交給他家屬。此書生病逝,而同房一書生把那金子偷走了,文原另買同量的金子給死者家屬,此事他終身未同人說起。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中。至順四年(1333),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謚“文肅”。
皇慶元年(1312),入朝任國子司業(yè)。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議改革學校的管理。當權者因循守舊,與他意見不合,文原便借病辭職。實行科舉考試制,文原出任江浙行省主考官,為防止考生們守舊的陋習,將朱熹的《貢舉私議》一文書寫,貼在考場門口。延..四年(1317),升為翰林待制。五年,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平江有一僧人,與該府判官理熙有私怨,收買其徒弟控告理熙貪贓,熙被迫認罪,文原巡察時,審問得其實情,將那個誣告和尚施以杖刑,釋放了理熙。吳興百姓夜間回家,巡邏者逮捕綁于亭下,此人逃走了。追趕的人將他在途中刺死。其兄問殺人者是什么模樣,有人說是個高個子人,頭戴白帽,身穿青衣。其兄向官府投訴,官府問初更值班者是誰,回答是張福兒,于是逮捕審問,強行認罪,把他囚禁了三年。文原察覺原判不實,福兒身不滿六尺,并非高個子;死者刀傷在右脅,而福兒一貫是用左手,傷應在左脅。經(jīng)過調(diào)查,捕獲真正的兇手,福兒得以釋放。桐廬人戴汝惟家被盜,官府捕獲了盜賊,審理后送到郡衙處治。夜間戴家房屋被焚,汝惟下落不明。文原認為其中必有緣故,經(jīng)訪察,得汝惟之妻葉氏與其弟謀殺汝惟的罪狀,又在水塘邊的樹下發(fā)現(xiàn)了汝惟的尸體和行兇的斧頭,證實了案情,人們把文原當作是神。
六年,調(diào)僉江東道肅政廉訪司事。該道之徽州、寧國、廣德三郡每年征收茶課鈔原為三千錠,后增至十八萬錠,把山谷中所出產(chǎn)的茶葉都送交,也不到一半,其余都是另向民間勒索的,而且年年如此。當時,轉運司的官吏,任用鄉(xiāng)間奸狡之徒,動不動以犯法罪誣陷百姓,而且轉運司對當?shù)毓俑畬嵭袑V?,凡五品以下的官員都可以判以杖刑,州縣把他們無可奈何。文原奏請廢除專收茶課的轉運司,讓郡縣自己征收上交。但這建議未能呈送到朝廷?;罩菝裰x蘭的家僮汪某被人殺死,蘭之侄謝回買通汪族人,誣告蘭是兇手,蘭被迫服罪。文原復審,得以昭雪,判謝回之罪。
至治二年(1322),入朝為集賢直學士。地震,朝廷詔令朝臣擬定消災的辦法。文原奏請判決尚在關押的囚犯;在河北設置倉廩,存儲糧食以備荒年。再次請求廢除榷茶轉運司,但此條陳仍未上報皇帝。三年,兼任國子監(jiān)祭酒。江浙省臣趙簡奏請開經(jīng)筵,為皇帝講解經(jīng)史。泰定元年(1324),任命文原兼經(jīng)筵講官,他因病請求辭職歸家。二年,召入朝拜翰林侍講學士,又以疾病而辭謝。三年,拜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因病未赴任。天歷元年(1328)卒,終年七十歲。
文原內(nèi)嚴厲而外寬恕,家貧而為官廉潔。早年客居京師時,有一書生病重,從袋中取出一金,囑托文原將此金交給他家屬。此書生病逝,而同房一書生把那金子偷走了,文原另買同量的金子給死者家屬,此事他終身未同人說起。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中。至順四年(1333),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謚“文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