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廓帖木兒,原名王保保,察罕帖木兒之甥,自幼為其舅父撫養(yǎng)并收為義子。察罕帖木兒死后,朝廷起用擴廓帖木兒,拜為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承襲其義父之職。
擴廓帖木兒掌握兵權后,加強對益都的圍攻。守城起義軍田豐、王士誠等竭力堅守。至正二十二年(1362)十一月,元朝官軍從城外挖地道攻入城內,城破,守城起義軍陳猱頭被俘,田豐、王士誠戰(zhàn)死。擴廓帖木兒乘勝遣關保奪取莒州,山東的反元斗爭至此被鎮(zhèn)壓下去。這時,從東部淄川、沂州到西部的關陜都平靜無事。擴廓帖木兒駐兵于汴京、洛陽一線,朝廷安危全依賴于他。孛羅帖木兒自察罕帖木兒死后,多次興兵爭奪晉、冀一帶地方,順帝雖多次詔諭和解,而兩家仇怨日深。
至正二十三年,御史大夫老的沙與知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得罪了皇太子,皇太子要殺他們,二人奔于大同,受孛羅帖木兒的保護。老的沙是順帝的母舅,多次勸太子寬容,但皇太子不從。順帝亦無可奈何,只得秘密傳旨孛羅帖木兒將老的沙周密地隱藏起來不露行跡。丞相搠思監(jiān)、宦官樸不花都是依附于皇太子的,因而他們要追查老的沙等。當時皇太子正依靠重用擴廓帖木兒,而擴廓帖木兒正在太原與孛羅帖木兒兵戎相見,勢均力敵,不能和解。
至正二十四年,搠思監(jiān)、樸不花誣告孛羅帖木兒、老的沙圖謀不軌,皇太子大怒不已。三月,天子不得不多次下詔宣布孛羅帖木兒罪狀,削其官職,奪其兵權。孛羅帖木兒不肯服從,遣兵進逼京師,聲稱必須逮捕搠思監(jiān)和樸不花才退兵。天子不得已只得交出此二人,此事在《搠思監(jiān)傳》、《孛羅帖木兒傳》中有記載。七月,孛羅帖木兒又與老的沙聯(lián)合禿堅帖木兒所部軍隊一同進犯京師。擴廓帖木兒遣部將白鎖住以萬騎保衛(wèi)京師,屯駐于龍虎臺,戰(zhàn)不利,奉皇太子奔走太原。孛羅帖木兒占有京師,自為宰相。白鎖住領兵二萬屯駐漁陽為皇太子聲援。
至正二十五年,擴廓帖木兒攻取大同?;侍哟叽偎笈e征討叛逆孛羅帖木兒,同時令丞相也速領兵屯駐京師東邊,令魏、遼、齊、吳、豫、豳諸王兵屯駐京師西邊,自己率擴廓帖木兒由中路直指京師。不久,孛羅帖木兒為順帝誅殺。帝詔白鎖住所部軍隊守京城,召太子還京,由擴廓帖木兒扈從入朝。九月,詔拜伯撒里為右丞相,擴廓帖木兒為左丞相。伯撒里是歷朝老臣,而擴廓帖木兒是新起的晚生,二人并為宰相。僅兩月,擴廓帖木兒請求南還視師。
這時,中原雖尚無事,而江淮、川蜀均為反元起義軍所有。皇太子多次請求出朝督師鎮(zhèn)壓人民起義,順帝有些為難,乃封擴廓帖木兒為河南王,使代替皇太子總領天下兵馬。擴廓帖木兒的勢力從此強大起來,以孫翥、趙恒為主謀。二十六年二月,擴廓帖木兒自京師還至河南,本應在父母墓旁守喪,其左右都勸他說,受天子之命出師,不可中止。于是再北渡黃河,屯駐懷慶,后移防彰德。原先,李思齊與察罕帖木兒一同起兵鎮(zhèn)壓反元義軍,在朝廷爵位相等。現在擴廓帖木兒總攬兵權,李思齊內心不服。張良弼首先拒絕接受擴廓帖木兒的命令,孔興、脫列伯等都自恃有功,各懷異心,要求另為一軍,不受擴廓帖木兒統(tǒng)屬。彼此互不團結,相互仇視。擴廓帖兒遣關保、虎林赤領兵向西進攻鹿臺的張良弼,李思齊與張良弼聯(lián)合抵抗,交戰(zhàn)不休。
擴廓帖木兒受命南征之初,卻退居于彰德,用兵于陜西,把天子之命置之腦后。朝廷因而懷疑他另有所圖?;侍又加谔?,是想仿效唐肅宗在靈武自即皇位的前例,而擴廓帖木兒與孛蘭奚等卻不擁戴皇太子即位。回到京師后,皇后奇氏傳旨令擴廓帖木兒以重兵擁皇太子入城,想借此以脅迫順帝讓位給皇太子。擴廓帖木兒深知皇后的用意,將皇太子送至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就將軍隊遣回。因此皇太子心懷不滿,多次催他出師江淮。擴廓帖木兒先后遣弟脫因帖木兒及部將完哲、貊高領兵往山東。其在陜西方面與李思齊、張良弼的戰(zhàn)爭互有勝負,還在持續(xù)進行。順帝下詔和解,擴廓帖木兒反而殺死去送詔書的使臣天下奴等。擴廓帖木兒跋扈之勢已顯然可見。
至正二十七年八月,順帝下詔命皇太子親自總領全國兵馬出征,分命擴廓帖木兒出潼關向東去肅清江淮,李思齊自鳳翔出兵進取川蜀,禿魯與張良弼、孔興、脫列伯等進攻襄樊,王信固守山東。詔書雖下,而皇太子按兵不動。因擴廓帖木兒對朝廷命令拒不接受,于是貊高、關保等皆背棄擴廓帖木兒。關保自察罕帖木兒起兵以來即為將,勇冠諸軍,功最高。貊高善于用兵,尤為察罕帖木兒所信任。現在,兩人見擴廓帖木兒有不忠于朝廷之心,故皆背棄,并列舉其罪狀上報朝廷,舉兵共討之?;侍佑蒙乘{答兒、帖林沙、伯顏帖木兒、李國鳳等人之計,設立撫軍院總制全國軍馬,專門對付擴廓帖木兒。因貊高能倡盡忠朝廷的大義,故賜其號為“忠義功臣”。
十月,順帝詔令擴廓帖木兒為太傅、中書左丞相,仍為河南王,以汝州為食邑,與其弟脫因帖木兒同居河南府。而河南府原為梁王食邑,令其從行官屬全部還朝。凡擴廓帖木兒所統(tǒng)領諸軍,在帳前者由白鎖住、虎林赤率領,在河南者歸李克彝統(tǒng)領,在山東者由也速統(tǒng)領,在山西者歸沙藍答兒領導,在河北者屬貊高統(tǒng)領,分散其兵權。擴廓帖木兒受詔之后,退軍屯駐澤州。又詔令禿魯與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領兵東征起義軍。
至元二十八年,朝廷命左丞孫景益視察太原,令關保屯兵駐守。擴廓帖木兒立即遣兵占據太原,殺盡朝廷所置官吏?;侍用嘿愐虿换瓣P保領兵與李思齊、張良弼諸軍夾攻澤州。同時天子又詔令削奪擴廓帖木兒爵邑,令諸軍共討,對其將士除孫翥、趙恒不赦外,其余一律免罪。二月,擴廓帖木兒退守平陽,關保占據澤、潞二州,與貊高軍會合。至此時,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與擴廓帖木兒相持已久。朱元璋的大明兵已打到河南,思齊、良弼均遣使去對擴廓帖木兒說,他們出師進攻并非本意。于是雙方停戰(zhàn)。七月,貊高、關保進攻平陽,士氣振奮,擴廓帖木兒士氣低落,或是不應戰(zhàn),或略戰(zhàn)即退。一日,擴廓帖木兒探知貊高分軍攻祁縣,便立即乘機夜襲,大敗貊、關軍,貊高、關保均被擒。朝廷聞貊、關軍敗,立即撤消撫軍院,帖林沙、伯顏帖木兒、李國鳳等均以誤國罪而罷其官。擴廓帖木兒也上疏申述自己對朝廷一片忠誠之心。順帝有所悔悟,下詔洗雪以前所宣布擴廓帖木兒的罪過。
朱元璋的義軍已占有山東及中原地區(qū)。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順帝下詔恢復擴廓帖木兒仍為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孫翥、趙恒也都復職。令他們從河北出兵南下,進攻河南大明義軍;也速進兵山東,禿魯出兵潼關,李思齊出兵七盤、金州、商州,以圖恢復汴梁、洛陽。不久,也速兵被義軍擊潰,禿魯、李思齊一直按兵不動,擴廓帖木兒自平陽退守太原,再不敢向南進軍。元朝大勢已去,大明兵迫近京都,順帝北逃,元朝滅亡。大明兵至太原,擴廓帖木兒棄城逃往甘肅。
擴廓帖木兒掌握兵權后,加強對益都的圍攻。守城起義軍田豐、王士誠等竭力堅守。至正二十二年(1362)十一月,元朝官軍從城外挖地道攻入城內,城破,守城起義軍陳猱頭被俘,田豐、王士誠戰(zhàn)死。擴廓帖木兒乘勝遣關保奪取莒州,山東的反元斗爭至此被鎮(zhèn)壓下去。這時,從東部淄川、沂州到西部的關陜都平靜無事。擴廓帖木兒駐兵于汴京、洛陽一線,朝廷安危全依賴于他。孛羅帖木兒自察罕帖木兒死后,多次興兵爭奪晉、冀一帶地方,順帝雖多次詔諭和解,而兩家仇怨日深。
至正二十三年,御史大夫老的沙與知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得罪了皇太子,皇太子要殺他們,二人奔于大同,受孛羅帖木兒的保護。老的沙是順帝的母舅,多次勸太子寬容,但皇太子不從。順帝亦無可奈何,只得秘密傳旨孛羅帖木兒將老的沙周密地隱藏起來不露行跡。丞相搠思監(jiān)、宦官樸不花都是依附于皇太子的,因而他們要追查老的沙等。當時皇太子正依靠重用擴廓帖木兒,而擴廓帖木兒正在太原與孛羅帖木兒兵戎相見,勢均力敵,不能和解。
至正二十四年,搠思監(jiān)、樸不花誣告孛羅帖木兒、老的沙圖謀不軌,皇太子大怒不已。三月,天子不得不多次下詔宣布孛羅帖木兒罪狀,削其官職,奪其兵權。孛羅帖木兒不肯服從,遣兵進逼京師,聲稱必須逮捕搠思監(jiān)和樸不花才退兵。天子不得已只得交出此二人,此事在《搠思監(jiān)傳》、《孛羅帖木兒傳》中有記載。七月,孛羅帖木兒又與老的沙聯(lián)合禿堅帖木兒所部軍隊一同進犯京師。擴廓帖木兒遣部將白鎖住以萬騎保衛(wèi)京師,屯駐于龍虎臺,戰(zhàn)不利,奉皇太子奔走太原。孛羅帖木兒占有京師,自為宰相。白鎖住領兵二萬屯駐漁陽為皇太子聲援。
至正二十五年,擴廓帖木兒攻取大同?;侍哟叽偎笈e征討叛逆孛羅帖木兒,同時令丞相也速領兵屯駐京師東邊,令魏、遼、齊、吳、豫、豳諸王兵屯駐京師西邊,自己率擴廓帖木兒由中路直指京師。不久,孛羅帖木兒為順帝誅殺。帝詔白鎖住所部軍隊守京城,召太子還京,由擴廓帖木兒扈從入朝。九月,詔拜伯撒里為右丞相,擴廓帖木兒為左丞相。伯撒里是歷朝老臣,而擴廓帖木兒是新起的晚生,二人并為宰相。僅兩月,擴廓帖木兒請求南還視師。
這時,中原雖尚無事,而江淮、川蜀均為反元起義軍所有。皇太子多次請求出朝督師鎮(zhèn)壓人民起義,順帝有些為難,乃封擴廓帖木兒為河南王,使代替皇太子總領天下兵馬。擴廓帖木兒的勢力從此強大起來,以孫翥、趙恒為主謀。二十六年二月,擴廓帖木兒自京師還至河南,本應在父母墓旁守喪,其左右都勸他說,受天子之命出師,不可中止。于是再北渡黃河,屯駐懷慶,后移防彰德。原先,李思齊與察罕帖木兒一同起兵鎮(zhèn)壓反元義軍,在朝廷爵位相等。現在擴廓帖木兒總攬兵權,李思齊內心不服。張良弼首先拒絕接受擴廓帖木兒的命令,孔興、脫列伯等都自恃有功,各懷異心,要求另為一軍,不受擴廓帖木兒統(tǒng)屬。彼此互不團結,相互仇視。擴廓帖兒遣關保、虎林赤領兵向西進攻鹿臺的張良弼,李思齊與張良弼聯(lián)合抵抗,交戰(zhàn)不休。
擴廓帖木兒受命南征之初,卻退居于彰德,用兵于陜西,把天子之命置之腦后。朝廷因而懷疑他另有所圖?;侍又加谔?,是想仿效唐肅宗在靈武自即皇位的前例,而擴廓帖木兒與孛蘭奚等卻不擁戴皇太子即位。回到京師后,皇后奇氏傳旨令擴廓帖木兒以重兵擁皇太子入城,想借此以脅迫順帝讓位給皇太子。擴廓帖木兒深知皇后的用意,將皇太子送至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就將軍隊遣回。因此皇太子心懷不滿,多次催他出師江淮。擴廓帖木兒先后遣弟脫因帖木兒及部將完哲、貊高領兵往山東。其在陜西方面與李思齊、張良弼的戰(zhàn)爭互有勝負,還在持續(xù)進行。順帝下詔和解,擴廓帖木兒反而殺死去送詔書的使臣天下奴等。擴廓帖木兒跋扈之勢已顯然可見。
至正二十七年八月,順帝下詔命皇太子親自總領全國兵馬出征,分命擴廓帖木兒出潼關向東去肅清江淮,李思齊自鳳翔出兵進取川蜀,禿魯與張良弼、孔興、脫列伯等進攻襄樊,王信固守山東。詔書雖下,而皇太子按兵不動。因擴廓帖木兒對朝廷命令拒不接受,于是貊高、關保等皆背棄擴廓帖木兒。關保自察罕帖木兒起兵以來即為將,勇冠諸軍,功最高。貊高善于用兵,尤為察罕帖木兒所信任。現在,兩人見擴廓帖木兒有不忠于朝廷之心,故皆背棄,并列舉其罪狀上報朝廷,舉兵共討之?;侍佑蒙乘{答兒、帖林沙、伯顏帖木兒、李國鳳等人之計,設立撫軍院總制全國軍馬,專門對付擴廓帖木兒。因貊高能倡盡忠朝廷的大義,故賜其號為“忠義功臣”。
十月,順帝詔令擴廓帖木兒為太傅、中書左丞相,仍為河南王,以汝州為食邑,與其弟脫因帖木兒同居河南府。而河南府原為梁王食邑,令其從行官屬全部還朝。凡擴廓帖木兒所統(tǒng)領諸軍,在帳前者由白鎖住、虎林赤率領,在河南者歸李克彝統(tǒng)領,在山東者由也速統(tǒng)領,在山西者歸沙藍答兒領導,在河北者屬貊高統(tǒng)領,分散其兵權。擴廓帖木兒受詔之后,退軍屯駐澤州。又詔令禿魯與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領兵東征起義軍。
至元二十八年,朝廷命左丞孫景益視察太原,令關保屯兵駐守。擴廓帖木兒立即遣兵占據太原,殺盡朝廷所置官吏?;侍用嘿愐虿换瓣P保領兵與李思齊、張良弼諸軍夾攻澤州。同時天子又詔令削奪擴廓帖木兒爵邑,令諸軍共討,對其將士除孫翥、趙恒不赦外,其余一律免罪。二月,擴廓帖木兒退守平陽,關保占據澤、潞二州,與貊高軍會合。至此時,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與擴廓帖木兒相持已久。朱元璋的大明兵已打到河南,思齊、良弼均遣使去對擴廓帖木兒說,他們出師進攻并非本意。于是雙方停戰(zhàn)。七月,貊高、關保進攻平陽,士氣振奮,擴廓帖木兒士氣低落,或是不應戰(zhàn),或略戰(zhàn)即退。一日,擴廓帖木兒探知貊高分軍攻祁縣,便立即乘機夜襲,大敗貊、關軍,貊高、關保均被擒。朝廷聞貊、關軍敗,立即撤消撫軍院,帖林沙、伯顏帖木兒、李國鳳等均以誤國罪而罷其官。擴廓帖木兒也上疏申述自己對朝廷一片忠誠之心。順帝有所悔悟,下詔洗雪以前所宣布擴廓帖木兒的罪過。
朱元璋的義軍已占有山東及中原地區(qū)。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順帝下詔恢復擴廓帖木兒仍為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孫翥、趙恒也都復職。令他們從河北出兵南下,進攻河南大明義軍;也速進兵山東,禿魯出兵潼關,李思齊出兵七盤、金州、商州,以圖恢復汴梁、洛陽。不久,也速兵被義軍擊潰,禿魯、李思齊一直按兵不動,擴廓帖木兒自平陽退守太原,再不敢向南進軍。元朝大勢已去,大明兵迫近京都,順帝北逃,元朝滅亡。大明兵至太原,擴廓帖木兒棄城逃往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