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祖,字德修,簡州陽安人。小的時候就由外祖父賈暉撫養(yǎng),后來他靠外祖父賈暉的恩蔭補為官員。劉光祖考中進士,在朝廷上奏對時,他說“:陛下的訪察太精密,決斷太嚴厲,追求太平太急速,好大喜功太過分?!庇终f:“陛下親自穿上鎧甲,騎在馬上玩擊..的游戲,一旦有警報,怎么能親自統(tǒng)帥大軍并督戰(zhàn)呢?君主親自統(tǒng)帥軍隊,是危險的。我恐怕陛下騎馬擊..的事,敵人聽說后,會加以恥笑的,這不能顯示武威。”劉光祖被任命為劍南東川節(jié)度推官,被征用為潼川提刑司檢法。
淳熙五年(1178),劉光祖被召回京城奏對,談論恢復失地的事,他請皇上效法太祖的用人原則,并且說:“對大臣們說的話,不能不考察:一方面,不考慮自己的實力,勸陛下輕易出兵,快速進兵的,那么就會立即危害國家;一方面,不考慮振興國家,茍且偷安,就是長期危害國家?!眲⒐庾姹蝗蚊鼮樘珜W正,他被召試,擔任正字,兼任吳王、益王府教授。劉光祖升為校書郎,被任命為右正言、果州知州。因為趙汝愚的推薦,劉光祖被召回朝中。
光宗即位后,劉光祖被任命為軍器少監(jiān)兼權(quán)侍左郎官,又在禮部兼職。當時缺殿中侍御史,皇上正在嚴格挑選,對宰相留正說:“卿監(jiān)、郎官中有這個人?!绷粽聊魂嚭螅瑔枺骸半y道是劉光祖嗎?”皇上說“:他在我心中已經(jīng)很久了?!?br />
劉光祖入朝拜謝,他趁機議論說:
“近年以來是非不明,因此邪惡和正直互相攻擊;公論不確立,因此私情相繼出現(xiàn)。這雖是事理的消失或者存在,時運的好或者壞,實際是國家的禍或者福,社稷的存在與滅亡,太可怕了。本朝士大夫的學術(shù)和議論,最接近古人,開始時沒有強國之術(shù),但國勢尊顯平安,基礎牢固。咸平、景德那個時候,治國的法規(guī)完善,國家太平祥和,到慶歷、嘉..那個時候,出現(xiàn)了盛世。不幸這種情況被熙寧、元豐時的邪說給破壞,正直的人被疏遠和摒棄,奸邪的人被任用,幸而元..時賢能的人被起用來挽救這種局面,但不良風氣仍然存在,所以事情出現(xiàn)了反復。紹圣、元符之際,那些兇險的人如愿以償,滅絕倫理綱常,他們的觀點占上風,他們的勢力已經(jīng)形成,崇寧、大觀以后,還有什么話可說。
“我剛到朝廷時,聽到有譏諷和貶斥道學的,但確實沒看見有朋黨。這期間我為父親守喪,離開朝廷六年,我已經(jīng)擔心兩種觀點差別太大,又害怕持兩種觀點的人互相攻擊。等我再回到朝廷時,果然看到了這種事。因為恨道學,就出現(xiàn)了朋黨,因為出現(xiàn)了朋黨,就給忠心勸諫的人加上罪名。唉,認為忠心勸諫有罪,這跟紹圣時差不多!陛下即位之初,斂手無為而治,凡是任用和斥退官員,都采用別人的意見,開始時沒有喜歡和討厭的私心,哪有靠朋黨的偏庇來決定的。然而一年之內(nèi),被貶逐的人很多,其中好人本來也不少,反而因為官僚的私心,稍微連累了陛下的清明。往往是忠直的話,被認為是在謀取好名聲;不與奸邪的人同流合污,辭去官職的人,也被說成是怨恨朝廷。如果想激怒皇上一定要加上對某人的攻擊和誹謗。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沉默才適合,沉默不言形成風氣,國家依靠什么?
“我想平息將來的禍患,所以不怕觸犯皇上,反復陳述。希望陛下明白這些,永遠做圣明的君主,使是與非從此確定下來,奸邪與忠直從此得到區(qū)別,公論從此明確,私情從此消除,對道學的譏諷從此消失,朋黨從此滅絕,和平從此到來,國家的事情從此得以治理好,這才是老百姓的幸運,國家的福氣。不這樣的話,兩種人互相排斥,循環(huán)反復,會造成沒完沒了的禍患,我實在不知道歸宿在哪里。”
劉光祖的奏章傳下來后,讀它使人流淚。劉光祖彈劾罷去戶部尚書葉翥、太府卿兼中書舍人沈揆交結(jié)被皇帝寵幸的人,謀求升官,他說:“近年以來,士大夫不羨慕廉潔和謙恭,而羨慕對名利的追求,不尊崇名譽與節(jié)操而尊崇爵位,不喜歡公正而喜歡趨炎附勢,不敬佩君子而敬佩平庸的人,使無所作為形成風氣,認為茍且求得,不應該得到的卻得到了,是最好的謀略。因為前輩賢德的人,幾乎都不在了,后輩任職晚,議論國事沒有什么可依據(jù)的,學術(shù)不知以誰為宗主,正論更加衰微,士風不強。幸好皇上詔命大臣,搜求人才,必須是被朝廷和田野中的官僚與老百姓所矚目、賢能的人和愚蠢的人所共同尊敬的一二十人,在朝廷擔任各種官職,國家自然能強大。我雖然一年沒上奏糾劾什么,但也沒有白拿國家的俸祿?,F(xiàn)在的禍患,在于不任用和培養(yǎng)人才,臺諫只是彈劾官員,而國家沒培養(yǎng)后備人才。我身為言官,哪能以排擠和攻擊人才為有能力呢?”劉光祖轉(zhuǎn)任太府少卿。他不停地辭官,被任命為直秘閣、潼川運判。改為江西提刑,又改到夔州任職。
當時孝宗有病,光宗很長時間不去宮中探望,劉光祖給留正、趙汝愚寫信說“:應該與那些賢德的人同心協(xié)力,如果皇上不去探望孝宗,宰執(zhí)不應該回到自己家中安歇。林、陳二個宦官,自己認為得罪了孝宗,日夜在孝宗和光宗之間挑撥離間。應該以韓魏公驅(qū)逐任守忠為榜樣,逐走林、陳二個宦官,來解除孝宗與光宗之間的猜疑。也應該收回大臣兵權(quán),秘密地安排心腹之人,使危急時有可以依靠的。”劉光祖聽說孝宗去世后,又給趙汝愚寫信,勸勉趙汝愚做那些能安定國家的事。
寧宗即位后,劉光祖被任命為侍御史,改為司農(nóng)少卿,他入朝奏對,獻上《謹始》五箴。他又議論:“君主有六易:易依靠天命,易喜歡帝位,易安于無事,易使欲望奢侈,易懈怠政令,易在一年四季游玩。又有六難:難進用君子,難斥退小人,難接受刺耳的話,難疏遠乖巧佞幸的人,難辨明是非,難決定取舍?;栌沟木髡J為容易的,英明的君主認為難;昏庸的君主認為難的,英明的君主認為容易。”又說“:陛下受太皇太后的詔命,登上皇位,這是不得已的事。應該自己謙恭一些,對太上皇要以禮相待,使太上皇知道退位的歡樂,之后足能顯示陛下的大孝。”皇上很高興地接受了。
劉光祖升為起居舍人。他論奏說:“政令應該由中書制定,陛下審察之后再執(zhí)行,君主操縱權(quán)柄,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敝?.門事韓..胄逐漸恃勢弄權(quán),所以劉光祖首先談論這些。劉光祖升為起居郎。百官集中討論占卜孝宗的山陵,劉光祖和朱熹都認為會稽山的陵地,土薄水淺,請求決定重新占卜。不久,朱熹被貶,擔任管宮觀的閑職,劉光祖說“:漢武帝對汲黯,唐太宗對魏征,仁宗對唐介,都是暫時發(fā)怒很快就后悔。朱熹通曉古代圣賢的學說,是當今有學問的老儒者,又不是汲黯、魏征、唐介所能比的。陛下剛即位時,招攬老儒者,都是剛執(zhí)政時最好的事?,F(xiàn)在一旦無緣無故地罷去朱熹,能行嗎?”并且說:“我不是幫助朱熹,我是在幫助陛下呀?!眲⒐庾嬗忠淮紊鲜?,皇上沒聽。
劉德秀彈劾劉光祖,劉光祖出朝擔任湖南運判,他沒去就職,而為主管玉局觀。趙汝愚被罷去宰相后,韓..胄專權(quán),就把士大夫看成偽學逆黨,不準他們做官并且永不敘用。劉光祖撰寫《涪州學記》,說“:學問大的人,通曉圣人的學說并用這些學說來陶冶自己,而現(xiàn)在以道學為偽學;地位低的人寫文章來表達自己的志向,而現(xiàn)在以寫文章為害。好惡是暫時出現(xiàn)的,是非是由后世來判定的?!敝G官張釜指責劉光祖是在誹謗,把他比作楊惲,劉光祖被罷官,貶到房州。過了一段時間,允許他隨便搬遷。劉光祖被起用為眉州知州,官復原職,將要負責利路的漕運,他以不熟習邊防的事為理由推辭。劉光祖升為直寶謨閣,主管沖佑觀。
吳曦反叛,劉光祖向郡守匯報,燒吳曦張貼在交通要道的告示,并且騎馬去聯(lián)絡帥守、監(jiān)司中那些一向與自己相知的人,希望大家仗大義,團結(jié)起來共同抗賊。不久聽說吳曦已經(jīng)被殺,劉光祖就給宣撫使楊輔寫信,講應該推行營田,以前歸吳氏所有的利益,都收回來歸國家所有,以便節(jié)省軍費;獎勵名譽與節(jié)操、表彰為國而死的人以激勵忠烈之心。劉光祖被任命為潼川路提刑、權(quán)知瀘州。韓..胄被殺后,劉光祖被召用為右文殿修撰、襄陽知府,他進升為寶謨閣待制、遂寧知府,改為京、湖制置使,以寶謨閣直學士的身份為潼川知府。
皇上因為擔心雨水下詔書征求意見,劉光祖上奏:“女真是我們不共戴天的仇敵,上天要滅亡這個仇敵,讓他們到汴京去送死。陛下是上天的兒子,不知道去圖取他們,上天送給的都不去取,這是背棄上天,沒有背棄上天而上天不對我們發(fā)怒的。青、鄆、蘭、會州請求歸附,朝廷不接納,陛下是中原老百姓的主人,人來歸附但我們拒絕接受,這是丟棄人,沒有丟棄人而人不怨我們的。況且金人舍掉他們的家園,踐踏我們的汴京,還能讓我們派人在從前祖宗接見大臣、處理朝政的地方去拜見他們嗎?”
劉光祖又請求改正憲圣慈烈皇后的忌日。原先,太后去世時是慶元三年(1197)十一月二日,這時祭天的時間迫近,有人對韓..胄說:“皇上親自去祭天,不能不符合禮儀。況且為這次祭祀已花費了許多,怎么能停止呢?”韓..胄對皇上講了這個人說的話,朝廷就在五日祭祀太皇太后的園陵,六日才宣讀她的遺誥。于是劉光祖說:“憲圣,是陛下的曾祖母,她輔佐高宗,再次創(chuàng)造偉大的功業(yè)。韓..胄竟敢把她去世看成卑喪,如此將就。賊臣已經(jīng)被殺,為什么不告訴祖宗,改回原來的日子呢?”皇上采納了。
劉光祖升為顯謨閣直學士、提舉玉隆萬壽宮。他因年齡大請求退休,皇上不許,讓他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嘉定十五年(1222)劉光祖去世,他被進升為華文閣學士,謚號“文節(jié)”。
趙汝愚稱贊劉光祖勸諫時言辭激烈就像蘇軾,懇切就像范祖禹,人們認為這是名言。劉光祖著有《后溪集》十卷。他的兒子是:劉端之、劉靖之、劉翊之、劉..之。
淳熙五年(1178),劉光祖被召回京城奏對,談論恢復失地的事,他請皇上效法太祖的用人原則,并且說:“對大臣們說的話,不能不考察:一方面,不考慮自己的實力,勸陛下輕易出兵,快速進兵的,那么就會立即危害國家;一方面,不考慮振興國家,茍且偷安,就是長期危害國家?!眲⒐庾姹蝗蚊鼮樘珜W正,他被召試,擔任正字,兼任吳王、益王府教授。劉光祖升為校書郎,被任命為右正言、果州知州。因為趙汝愚的推薦,劉光祖被召回朝中。
光宗即位后,劉光祖被任命為軍器少監(jiān)兼權(quán)侍左郎官,又在禮部兼職。當時缺殿中侍御史,皇上正在嚴格挑選,對宰相留正說:“卿監(jiān)、郎官中有這個人?!绷粽聊魂嚭螅瑔枺骸半y道是劉光祖嗎?”皇上說“:他在我心中已經(jīng)很久了?!?br />
劉光祖入朝拜謝,他趁機議論說:
“近年以來是非不明,因此邪惡和正直互相攻擊;公論不確立,因此私情相繼出現(xiàn)。這雖是事理的消失或者存在,時運的好或者壞,實際是國家的禍或者福,社稷的存在與滅亡,太可怕了。本朝士大夫的學術(shù)和議論,最接近古人,開始時沒有強國之術(shù),但國勢尊顯平安,基礎牢固。咸平、景德那個時候,治國的法規(guī)完善,國家太平祥和,到慶歷、嘉..那個時候,出現(xiàn)了盛世。不幸這種情況被熙寧、元豐時的邪說給破壞,正直的人被疏遠和摒棄,奸邪的人被任用,幸而元..時賢能的人被起用來挽救這種局面,但不良風氣仍然存在,所以事情出現(xiàn)了反復。紹圣、元符之際,那些兇險的人如愿以償,滅絕倫理綱常,他們的觀點占上風,他們的勢力已經(jīng)形成,崇寧、大觀以后,還有什么話可說。
“我剛到朝廷時,聽到有譏諷和貶斥道學的,但確實沒看見有朋黨。這期間我為父親守喪,離開朝廷六年,我已經(jīng)擔心兩種觀點差別太大,又害怕持兩種觀點的人互相攻擊。等我再回到朝廷時,果然看到了這種事。因為恨道學,就出現(xiàn)了朋黨,因為出現(xiàn)了朋黨,就給忠心勸諫的人加上罪名。唉,認為忠心勸諫有罪,這跟紹圣時差不多!陛下即位之初,斂手無為而治,凡是任用和斥退官員,都采用別人的意見,開始時沒有喜歡和討厭的私心,哪有靠朋黨的偏庇來決定的。然而一年之內(nèi),被貶逐的人很多,其中好人本來也不少,反而因為官僚的私心,稍微連累了陛下的清明。往往是忠直的話,被認為是在謀取好名聲;不與奸邪的人同流合污,辭去官職的人,也被說成是怨恨朝廷。如果想激怒皇上一定要加上對某人的攻擊和誹謗。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沉默才適合,沉默不言形成風氣,國家依靠什么?
“我想平息將來的禍患,所以不怕觸犯皇上,反復陳述。希望陛下明白這些,永遠做圣明的君主,使是與非從此確定下來,奸邪與忠直從此得到區(qū)別,公論從此明確,私情從此消除,對道學的譏諷從此消失,朋黨從此滅絕,和平從此到來,國家的事情從此得以治理好,這才是老百姓的幸運,國家的福氣。不這樣的話,兩種人互相排斥,循環(huán)反復,會造成沒完沒了的禍患,我實在不知道歸宿在哪里。”
劉光祖的奏章傳下來后,讀它使人流淚。劉光祖彈劾罷去戶部尚書葉翥、太府卿兼中書舍人沈揆交結(jié)被皇帝寵幸的人,謀求升官,他說:“近年以來,士大夫不羨慕廉潔和謙恭,而羨慕對名利的追求,不尊崇名譽與節(jié)操而尊崇爵位,不喜歡公正而喜歡趨炎附勢,不敬佩君子而敬佩平庸的人,使無所作為形成風氣,認為茍且求得,不應該得到的卻得到了,是最好的謀略。因為前輩賢德的人,幾乎都不在了,后輩任職晚,議論國事沒有什么可依據(jù)的,學術(shù)不知以誰為宗主,正論更加衰微,士風不強。幸好皇上詔命大臣,搜求人才,必須是被朝廷和田野中的官僚與老百姓所矚目、賢能的人和愚蠢的人所共同尊敬的一二十人,在朝廷擔任各種官職,國家自然能強大。我雖然一年沒上奏糾劾什么,但也沒有白拿國家的俸祿?,F(xiàn)在的禍患,在于不任用和培養(yǎng)人才,臺諫只是彈劾官員,而國家沒培養(yǎng)后備人才。我身為言官,哪能以排擠和攻擊人才為有能力呢?”劉光祖轉(zhuǎn)任太府少卿。他不停地辭官,被任命為直秘閣、潼川運判。改為江西提刑,又改到夔州任職。
當時孝宗有病,光宗很長時間不去宮中探望,劉光祖給留正、趙汝愚寫信說“:應該與那些賢德的人同心協(xié)力,如果皇上不去探望孝宗,宰執(zhí)不應該回到自己家中安歇。林、陳二個宦官,自己認為得罪了孝宗,日夜在孝宗和光宗之間挑撥離間。應該以韓魏公驅(qū)逐任守忠為榜樣,逐走林、陳二個宦官,來解除孝宗與光宗之間的猜疑。也應該收回大臣兵權(quán),秘密地安排心腹之人,使危急時有可以依靠的。”劉光祖聽說孝宗去世后,又給趙汝愚寫信,勸勉趙汝愚做那些能安定國家的事。
寧宗即位后,劉光祖被任命為侍御史,改為司農(nóng)少卿,他入朝奏對,獻上《謹始》五箴。他又議論:“君主有六易:易依靠天命,易喜歡帝位,易安于無事,易使欲望奢侈,易懈怠政令,易在一年四季游玩。又有六難:難進用君子,難斥退小人,難接受刺耳的話,難疏遠乖巧佞幸的人,難辨明是非,難決定取舍?;栌沟木髡J為容易的,英明的君主認為難;昏庸的君主認為難的,英明的君主認為容易。”又說“:陛下受太皇太后的詔命,登上皇位,這是不得已的事。應該自己謙恭一些,對太上皇要以禮相待,使太上皇知道退位的歡樂,之后足能顯示陛下的大孝。”皇上很高興地接受了。
劉光祖升為起居舍人。他論奏說:“政令應該由中書制定,陛下審察之后再執(zhí)行,君主操縱權(quán)柄,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敝?.門事韓..胄逐漸恃勢弄權(quán),所以劉光祖首先談論這些。劉光祖升為起居郎。百官集中討論占卜孝宗的山陵,劉光祖和朱熹都認為會稽山的陵地,土薄水淺,請求決定重新占卜。不久,朱熹被貶,擔任管宮觀的閑職,劉光祖說“:漢武帝對汲黯,唐太宗對魏征,仁宗對唐介,都是暫時發(fā)怒很快就后悔。朱熹通曉古代圣賢的學說,是當今有學問的老儒者,又不是汲黯、魏征、唐介所能比的。陛下剛即位時,招攬老儒者,都是剛執(zhí)政時最好的事?,F(xiàn)在一旦無緣無故地罷去朱熹,能行嗎?”并且說:“我不是幫助朱熹,我是在幫助陛下呀?!眲⒐庾嬗忠淮紊鲜?,皇上沒聽。
劉德秀彈劾劉光祖,劉光祖出朝擔任湖南運判,他沒去就職,而為主管玉局觀。趙汝愚被罷去宰相后,韓..胄專權(quán),就把士大夫看成偽學逆黨,不準他們做官并且永不敘用。劉光祖撰寫《涪州學記》,說“:學問大的人,通曉圣人的學說并用這些學說來陶冶自己,而現(xiàn)在以道學為偽學;地位低的人寫文章來表達自己的志向,而現(xiàn)在以寫文章為害。好惡是暫時出現(xiàn)的,是非是由后世來判定的?!敝G官張釜指責劉光祖是在誹謗,把他比作楊惲,劉光祖被罷官,貶到房州。過了一段時間,允許他隨便搬遷。劉光祖被起用為眉州知州,官復原職,將要負責利路的漕運,他以不熟習邊防的事為理由推辭。劉光祖升為直寶謨閣,主管沖佑觀。
吳曦反叛,劉光祖向郡守匯報,燒吳曦張貼在交通要道的告示,并且騎馬去聯(lián)絡帥守、監(jiān)司中那些一向與自己相知的人,希望大家仗大義,團結(jié)起來共同抗賊。不久聽說吳曦已經(jīng)被殺,劉光祖就給宣撫使楊輔寫信,講應該推行營田,以前歸吳氏所有的利益,都收回來歸國家所有,以便節(jié)省軍費;獎勵名譽與節(jié)操、表彰為國而死的人以激勵忠烈之心。劉光祖被任命為潼川路提刑、權(quán)知瀘州。韓..胄被殺后,劉光祖被召用為右文殿修撰、襄陽知府,他進升為寶謨閣待制、遂寧知府,改為京、湖制置使,以寶謨閣直學士的身份為潼川知府。
皇上因為擔心雨水下詔書征求意見,劉光祖上奏:“女真是我們不共戴天的仇敵,上天要滅亡這個仇敵,讓他們到汴京去送死。陛下是上天的兒子,不知道去圖取他們,上天送給的都不去取,這是背棄上天,沒有背棄上天而上天不對我們發(fā)怒的。青、鄆、蘭、會州請求歸附,朝廷不接納,陛下是中原老百姓的主人,人來歸附但我們拒絕接受,這是丟棄人,沒有丟棄人而人不怨我們的。況且金人舍掉他們的家園,踐踏我們的汴京,還能讓我們派人在從前祖宗接見大臣、處理朝政的地方去拜見他們嗎?”
劉光祖又請求改正憲圣慈烈皇后的忌日。原先,太后去世時是慶元三年(1197)十一月二日,這時祭天的時間迫近,有人對韓..胄說:“皇上親自去祭天,不能不符合禮儀。況且為這次祭祀已花費了許多,怎么能停止呢?”韓..胄對皇上講了這個人說的話,朝廷就在五日祭祀太皇太后的園陵,六日才宣讀她的遺誥。于是劉光祖說:“憲圣,是陛下的曾祖母,她輔佐高宗,再次創(chuàng)造偉大的功業(yè)。韓..胄竟敢把她去世看成卑喪,如此將就。賊臣已經(jīng)被殺,為什么不告訴祖宗,改回原來的日子呢?”皇上采納了。
劉光祖升為顯謨閣直學士、提舉玉隆萬壽宮。他因年齡大請求退休,皇上不許,讓他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嘉定十五年(1222)劉光祖去世,他被進升為華文閣學士,謚號“文節(jié)”。
趙汝愚稱贊劉光祖勸諫時言辭激烈就像蘇軾,懇切就像范祖禹,人們認為這是名言。劉光祖著有《后溪集》十卷。他的兒子是:劉端之、劉靖之、劉翊之、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