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字復古,先世為趙郡人,后來移住幽州。曾祖父李在欽,為躲避五代戰(zhàn)亂,又移住濮州。李迪深厚穩(wěn)重有才學,曾經(jīng)攜帶他所寫的文章拜見柳開,柳開認為他是一個奇才,并說:“李迪是輔佐人主之才?!?br />
推舉為進士第一,授予將作監(jiān)丞,歷任徐州、兗州通判。改任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任三司鹽鐵判官。東封泰山,又任兗州通判,曾經(jīng)因為解送開封府進士失當,被貶為監(jiān)海州稅。改為右司諫,起任鄆州知州,被召任糾察在京刑獄,升任起居舍人,安撫江州、淮州,以尚書吏部員外郎任三司鹽鐵副使,提升為知制誥。
真宗巡幸亳州,李迪為留守判官,于是任亳州知州。逃亡的士卒合伙搶劫城市,朝廷派兵進行追捕,長久沒有結(jié)果。李迪到達亳州,撤除所有朝廷派兵,暗中派人偵察弄清了盜賊活動區(qū)域和住所,派遣驍勇之士,捉拿盜賊,將他們斬首示眾?;鼐?,恰遇口角廝口羅發(fā)動叛亂,真宗憂慮關中,將李迪召對長春殿,升任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永興軍。城中有許多游手好閑之輩,經(jīng)常作亂犯法,李迪上奏捉拿賊首,派人送往朝廷。李迪調(diào)任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入京城成為翰林學士。
曾經(jīng)于假日回家省親,忽然接到朝廷詔令問對于內(nèi)東門,真宗拿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奏的每年朝廷收入和支出的數(shù)目給李迪看。這時每年都要發(fā)生蟲災和旱災,真宗詢問用什么辦法來補救損失,李迪請求拿出內(nèi)藏庫所藏來資助國家急需,那么賦稅征斂寬松,老百姓不會感到煩勞。真宗說“:朕打算讓李士衡接替馬元方,等李士衡到任后,朕會拿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給三司?!崩畹险f“:天子的財產(chǎn)沒有內(nèi)外之分,希望下詔將金帛賜予三司,來顯示皇帝的恩德,又何必說借呢。”真宗十分喜悅。李迪又說“:陛下東封泰山時,下敕令所過之處不要砍伐樹木清除道路,將驛舍或州治的官署作為行宮,僅僅派人修飾休息罷了。到巡幸汾州、亳州,土木勞役,超過往年百倍。如今蟲旱之災,大概是上天降下旨意警告陛下。”真宗認為很正確。
又一天,李迪被召到龍圖閣應對,真宗命李迪起草詔書,慢慢地對李迪說:“曹瑋在秦州,多次請求增加兵力,沒有等到朝廷派兵,就辭去了秦州之事,只是害怕而已。誰可以替代曹瑋呢?”李迪奏對說:“曹瑋知道口角廝口羅打算叛亂,并要窺探關中,因此請求增加兵力加以防備,不是害怕。而且曹瑋有謀略,諸將都不能和他相比,誰能代替他呢?陛下如派遣大軍,難道不是將加封玉皇稱號,忌諱從宜秋門出兵嗎?如今關右兵力多,可以派兵奔赴曹瑋駐處。”真宗因而問李迪關右應布置多少兵力,李迪說:“臣下過去在陜西,用一個小本子記載了兵力和軍糧的數(shù)量以備將來調(diào)發(fā),如今這本小冊仍放置在口袋中?!闭孀谝畹夏贸鰜?,叫黃門侍郎取出紙和筆,具體地陳述某處應當留兵若干,其余的全部開赴塞下。真宗對李迪說:“這真是廉頗、李牧在禁中?!?br />
不久,口角廝口羅果然進犯邊境。秦州剛出兵,又召見李迪問說:“曹瑋這次能取勝嗎?”李迪說:“一定勝利?!本恿魯?shù)日,上奏到達,曹瑋與敵人在三都谷交戰(zhàn),果然大獲全勝。真宗對李迪說:“愛卿又怎么知道曹瑋一定會取勝呢?”李迪說“:口角廝口羅的軍隊遠道而來,派遣間諜放言說某一天到秦州會合慶祝勝利,來激怒曹瑋。曹瑋按兵不動,原地等待敵人到來,這是以安逸之軍對待疲勞之軍。臣下根據(jù)這點知道曹瑋一定取勝?!闭孀谝虼烁悠髦乩畹希瑥拇艘院蟠蛩銓畹衔灾厝?。
起初,真宗打算立章獻后,李迪多次上疏規(guī)勸,認為章獻后出身貧寒,不能作為皇后。章獻從此十分恨李迪。天禧年間(1017-1021),授予給事中、參知政事之職。周懷政的被誅,真宗十分惱怒,打算連同太子一起責罰,大臣們都不敢勸諫。李迪從容上奏說“:陛下有多少個兒子,卻打算執(zhí)行這一辦法?”真宗完全恢復了理智,因此只誅殺了周懷政等人。仁宗為皇太子,李迪被任命為太子太傅,李迪以太宗時沒有設立保傅,只兼任太子賓客,詔令皇太子對待賓客要像對待師傅一樣優(yōu)禮有加。兼任禮部侍郎??軠时涣T去宰相,真宗打算讓李迪任宰相,李迪堅決辭謝。一天,在滋福殿應對,不久,皇太子出門拜見說:“陛下用賓客當宰相,怎么辭謝呢?”真宗對李迪說:“還要辭謝嗎!”授職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
起初,真宗身體不適,寇準議奏皇太子總管軍國之事,李迪贊同此策,丁謂認為不妥,說:“等到以后陛下身體康復,朝廷又將怎樣處理此事呢?”李迪說“:太子監(jiān)督國事,難道不是古已有之的制度嗎?”據(jù)理力爭,于是皇太子在資善堂聽取日常國事,其他事情都聽從皇上旨意??軠时毁H以后,丁謂逐漸獨斷專權,以至于給官吏授職、任命官員都不上報朝廷。李迪憤怒地對同僚們說“:我是從布衣出身而官至宰相的,只要能報答國家,即使一死也毫無遺憾,又怎么能依附權貴奸佞來考慮自己的安樂呢?”從此與丁謂不和。這時朝廷議論二府都進官秩兼東宮官,李迪認為不行。丁謂又準備任用林特為樞密副使,而升遷李迪任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按過去的慣例,宰相沒有兼任尚書左丞的。不久真宗御駕長春殿,拿出制書放在床榻前,對輔佐大臣說“:這是你們兼任東宮官的制書。”李迪進言說“:東宮官之類不應當增置,臣下不敢接受這一任命。宰相丁謂欺騙皇上玩弄權術,偏私林特、錢惟演而嫉妒寇準。林特的兒子殺人,事情被壓住而不處治,寇準無罪被罷官,錢惟演身為姻家干預朝政,曹利用、馮拯互相結(jié)成朋黨。臣下愿與丁謂一起免官,交付御史臺彈劾?!闭孀趷琅?,留下制書沒有下達,李迪降為戶部侍郎。丁謂再次上對,傳達真宗口頭詔令入中書省視事,李迪離京知鄆州。
仁宗即位,太后參預朝政,將寇準貶到雷州,以李迪為寇準朋黨,李迪被貶為衡州團練副使。丁謂派人迫害李迪,有人譏諷地對丁謂說:“李迪若被貶致死,你認為天下人會如何評價他呢?”丁謂說“:以后諸生記載這件事,只不過說‘天下憐惜他’罷了?!倍≈^事敗,李迪起職為秘書監(jiān)、知舒州,歷任江寧府尹,兗州、青州知州,又任兵部侍郎、知河南府。到京師上朝,這時太后在簾后對李迪說:“你一直不想讓我參預國事,恐怕是一種過失。如今我將天子撫養(yǎng)成人并登皇位,你以為怎么樣?”李迪對答說“:臣下蒙受先帝的恩德,如今見天子聰明通達事理,臣不知道皇太后的大德,到了這種地步?!碧笠埠芨吲d。以尚書左丞知河陽,升任工部尚書。太后去世,奉召任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省。不久,又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景..年間(1034-1038),范諷獲罪,李迪由于與范諷為姻親而被獲罪,罷為刑部尚書、知亳州,后又改任相州知州。不久又任資政殿大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留任京師。李迪一直討厭呂夷簡,于是上奏呂夷簡私自結(jié)交荊王趙元儼,曾經(jīng)補門下僧惠清為守闕鑒義。呂夷簡請求辯護,詔令對呂夷簡加以審訊,都是李迪在中書所行之事,呂夷簡因而沒有參預祭祠神殿。李迪降為太常卿、知密州。又為刑部尚書、知徐州。李迪上奏自己所在之地鄰近兗州,打算巡視州縣順便祭祠大山來為皇上祈求豐年、皇子。仁宗對輔臣說:“大臣應當替百姓訪問疾苦,祈禱對李迪不適宜,不要讓他前往?!币院?,李迪又改任戶部尚書、知兗州,又授予資政殿大學士。
趙元昊攻打延州,因為宋朝軍備早已廢弛,守將有的以其他名義來逃避敵兵的攻打。李迪愿意防守邊疆,詔令不許,但十分欣賞李迪的心意。授予彰信軍節(jié)度使、知天雄軍,調(diào)任青州。第二年,駐守本鎮(zhèn),請求告老回鄉(xiāng),以太子太傅致仕,歸濮州。后來李迪之子李柬之為侍御史知雜事,侍奉李迪來到京師。仁宗多次派遣使者前來慰問,并想召見他,李迪以身體有病而辭謝。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追贈司空、侍中,謚號“文定”。仁宗以篆書撰寫了他的墓碑,叫作《遺直之碑》,又將其所葬之處鄧侯鄉(xiāng)改名為遺直鄉(xiāng)。李迪之子有李柬之、李肅之、李承之、李及之,孫子李孝壽、李孝基、李孝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