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宗本紀(jì)

白話新唐書 作者:宋·歐陽修、宋祁


  中宗,名顯,高宗之第七子。母親是則天順圣后武氏。高宗逝世,李顯以皇太子身份登基,但皇太后武氏當(dāng)朝理政、行使皇權(quán)。嗣圣元年(684)正月,他被廢黜幽禁均州,后又遷至房州。圣歷二年(699)正月,恢復(fù)為皇太子。太后武氏年邁病重。

  神龍?jiān)?705)正月,張柬之等率羽林兵討伐逆亂。二十三日,李顯代理國政,施行大赦,改年號為神龍。二十五日,恢復(fù)皇位,施行大赦,賜給文武官員官階、爵位,賜許百姓聚飲五日,免除本年租稅,免除房州徭役三年,放還宮女三千人。相王李旦任安國相王、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二十九日,張柬之、袁恕己加同鳳閣鸞臺三品,崔玄日韋代理內(nèi)史,敬暉任納言,桓彥范代理納言。

  二月初四,恢復(fù)國號為唐。將韋承慶貶為高要縣尉,流放房融至高州。楊再思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姚遠(yuǎn)之被免職。十四日,皇后韋氏復(fù)位,施行大赦,賜許聚飲三日,恢復(fù)死于武氏周朝的李唐皇族成員的官職爵位。十六日,太子賓客武三思任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將譙王李重福貶為濮州刺史。十七日,右散騎常侍、駙馬都尉武攸暨任司徒。二十一日,安國相王李旦被免職。二十四日,太子少詹事祝欽明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安石被免職。中宗將其子義興郡王李重俊晉封為衛(wèi)王,北海郡王李重茂晉封為溫王。二十七日,武三思、武攸暨被免職。

  三月初五,下詔為睿宗文明年(684)后家門遭毀敗者昭雪洗冤,恢復(fù)其子孫因先代的功勛獲得的封賞。初十,袁恕己代理中書令。

  四月初二,桓彥范任侍中,袁恕己任中書令。十八日,高要尉魏元忠任衛(wèi)尉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二日,敬暉任侍中。二十五日,刑部尚書韋安石任吏部尚書,太子右庶子李懷遠(yuǎn)任左散騎常侍,涼州都督唐休瞡任輔國大將軍,并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二十六日,張柬之任中書令。

  五月初四,將武氏的列祖神位從太廟遷入崇恩廟。初七,中宗在東都建立太廟、土神谷神祭壇。初十,對北周、隋朝皇室后代按諸侯國君后裔優(yōu)待。十四日,中宗將其兄成紀(jì)郡王李千里晉封為成王。十六日,敬暉、桓彥范、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日韋被免職。韋安石兼任檢校中書令,魏元忠兼侍中。二十六日,唐休瞡任尚書左仆射,特進(jìn)豆盧欽望任尚書右仆射,并加同中書門下三品。

  六月初四,左驍衛(wèi)大將軍裴思諒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以防備突厥來犯。十五日,韋安石任中書令,魏元忠任侍中,楊再思任檢校中書令,豆盧欽望參預(yù)裁處軍國要政。

  七月初四,太子賓客韋巨源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二十七日,洛水泛濫。

  八月初一,免除河南、洛陽二縣的徭役一年。十五日,追封妃子趙氏為皇后。二十八日,將孝敬皇帝李弘附祭于東都太廟?;屎箜f氏參謁太廟。三十日,中宗游覽洛城南門,觀看斗象。

  九月初五,中宗在明堂祭祀天地。施行大赦,賜給文武官員勛官、爵位,平民爵級在其父以下者賜給古爵位一級,賜許聚飲三日。十六日,韋巨源被免職。

  十月十七日,中宗游歷龍門。十九日,在新安打獵。二十五日,魏元忠任中書令,楊再思任侍中。

  十一月初三,中宗加尊號為應(yīng)天皇帝,皇后韋氏為順天皇后。初六,中宗與韋后到太廟祭祀,施行大赦,賜給文武官員官階、勛官、爵位,賜許百姓聚飲三日。十三日,中宗游覽洛城南門,觀看西域傳入的樂舞“潑寒胡戲”。二十六日,皇太后武則天逝世,廢除崇恩廟。

  神龍二年(706)正月二十三日,吏部尚書李嶠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于惟謙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閏正月初一,公主開建府署、設(shè)置僚屬。

  二月二十一日,禮部尚書韋巨源任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二十二日,派遣十道巡察使。

  三月初一,韋安石被免職。戶部尚書蘇瑰代理侍中。初五,唐休瞡被免職。初七,殺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本月,設(shè)置員外官。

  四月十六日,李懷遠(yuǎn)被免職。二十六日,在貿(mào)阝縣降落毛發(fā)狀物。二十八日,洛水泛濫。

  五月十八日,安葬則天大圣皇后。

  六月初六,將敬暉貶為崖州司馬,桓彥范貶為瀧州司馬,袁恕己貶為竇州司馬,崔玄日韋貶為白州司馬,張柬之貶為新州司馬。

  七月初七,立衛(wèi)王李重俊為皇太子。二十五日,魏元忠任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令,李嶠代理中書令。三十日,已辭官歸居的左散騎常侍李懷遠(yuǎn)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將敬暉流放至嘉州,桓彥范流放至氵襄州,袁恕己流放至環(huán)州,崔玄日韋流放至古州,張柬之流放至瀧州。

  八月初五,將祝欽明貶為申州刺史。

  九月十七日,李懷遠(yuǎn)去世。

  十月二十三日,蘇瑰任侍中。二十八日,中宗自東都返回京城。

  十一月初五,施行大赦,賜予隨行侍從官員勛官一級。

  十二月初九,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在鳴沙與突厥軍交戰(zhàn),大敗。十六日,因突厥侵犯邊境,京城干旱,河北水災(zāi),中宗減少膳食,停止土木工程。蘇瑰慰問河北。二十六日,魏元忠任尚書左仆射。

  景龍?jiān)?707)正月十七日,因旱災(zāi)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

  二月十七日,恢復(fù)武氏的廟室、陵墓,其看管廟、陵的令、丞、守戶的設(shè)置,與昭陵相同。二十五日,褒德廟、榮先陵設(shè)置令、丞。

  四月二十三日,免除雍州的租賦。

  五月初一,右屯衛(wèi)大將軍張仁..任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防備突厥來犯。初九,代鴻臚卿臧思言出使突厥,死難。中宗因旱災(zāi)避離正殿,減少膳食。

  六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蝕。初四,陜州天空降落土雨。二十二日,吐蕃與姚州蠻族侵犯邊境,姚..道討擊使唐九征將其擊敗。

  七月初六,皇太子李重俊率羽林千騎兵誅除武三思,未成,死去。初八,施行大赦。二十七日,李嶠任中書令。

  八月二十一日,中宗加尊號為應(yīng)天神龍皇帝,韋后為順天翊圣皇后。魏元忠被免職。

  九月初二,吏部侍郎蕭至忠任黃門侍郎,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wèi)將軍兼太府卿紀(jì)處訥,并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于惟謙被免職。初五,施行大赦,改年號為景龍。賜給文武官員官階、勛官、爵位。十六日,楊再思任中書令,韋巨源、紀(jì)處訥任侍中。蘇瑰被免職。

  十月十四日,殺習(xí)藝館內(nèi)教蘇安恒。十八日,在西方天區(qū)出現(xiàn)彗星。

  十二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蝕。十三日,天空降土如雨。

  景龍二年(708)二月二十日,有星隕落在西南方。二十七日,施行大赦,給五品以上封誥的母親、妻子加封號一等,無妻者所加封號授予其女,八十歲以上的平民婦女授予郡君、縣君、鄉(xiāng)君榮銜。

  七月初三,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張仁..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初七,在西方白虎七星的昴、胃二宿之間出現(xiàn)彗星。

  十一月初二,西突厥侵犯邊境,御史中丞馮嘉賓出使突厥,死去。二十一日,施行大赦,賜許聚飲三日。二十五日,安西都護(hù)牛師獎(jiǎng)在火燒城與西突厥交戰(zhàn),陣亡。

  本年,皇后、妃子、公主、昭容賣官,不合法定規(guī)程的手書墨敕斜封盛行。

  景龍三年(709)二月初二,中宗與皇后韋氏游覽玄武門,觀看宮女拔河,設(shè)宮市嬉戲。十五日,韋巨源任尚書左仆射,楊再思任右仆射,并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二十五日,中宗與韋后游覽太常寺。

  三月初一,宗楚客任中書令,蕭至忠代理侍中,太府卿韋嗣立暫行代理兵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兼檢校吏部侍郎崔..,代理兵部侍郎趙彥昭任中書侍郎,并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一日,禮部尚書韋溫任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常卿鄭忄音代理吏部侍郎,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一日,禮部尚書韋溫任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常卿鄭忄音代理吏部侍郎、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五月三十一日,將崔..貶為襄州刺史,鄭忄音貶為江州司馬。

  六月初八,白天出現(xiàn)太白星。十五日,中宗因旱災(zāi)避離正殿,減少膳食,暫停演奏音樂。下詔搜求全國的地圖、戶籍。十七日,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十八日,楊再思去世。

  七月初二,西突厥的娑葛投降。初七,準(zhǔn)許婦女不是因?yàn)檎煞颉鹤拥年P(guān)系而受封者,其所受封賞可傳及子孫。初九,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二十六日,澧水泛濫。

  八月初一,李嶠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特進(jìn)韋安石任侍中。初八,在紫宮諸星間出現(xiàn)彗星。

  九月十五日,吏部尚書蘇瑰任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十一月十三日,中宗在京城南郊祭天,以韋皇后為第二次奉獻(xiàn)祀禮者,施行大赦,賜予文武官員官階、爵位,已入九品的官員減免考核,免除關(guān)內(nèi)本年賦稅,賜許聚飲三日。二十二日,豆盧欽望去世。

  十二月初十,已辭官歸居的前宋國公唐休瞡任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日,中宗去新豐縣溫泉。二十二日,免除新豐縣賦稅、徭役一年,賜給侍從官員勛官一級。二十三日,中宗自新豐返回京城。

  景龍四年(710)正月十四日,中宗與韋皇后平民裝束出宮觀燈,順道至蕭至忠府宅。十五日,中宗平民裝束出宮觀燈,去到韋安石、長寧公主府宅。二十七日,去始平。

  二月初一,減免咸陽、始平賦稅,免除徭役一年。初二,自始平返回京城。二十九日,中宗與皇后、妃子、公主觀看三品以上官員拔河。

  三月,將河源、九曲劃給吐蕃。初九,雨水著樹成冰,井水漫溢。

  五月十一日,封嗣虢王李邕為汴王。十七日,殺許州司兵參軍燕欽融。二十七日,剡縣地震。

  六月,皇后韋氏與安樂公主、散騎常侍馬秦宮反叛。初二,中宗逝世,終年五十五歲,謚號孝和皇帝。天寶十三載(754),加謚號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評說:古時(shí)孔子著《春秋》而使亂臣賊子恐懼,他對弒君篡國的魁首,概不擯棄,這是否由于篡位奪國,為最大罪惡,不掩蓋史實(shí),以使其大惡昭著而不被隱瞞的緣故呢?司馬遷、班固都寫了《高后紀(jì)》,呂后雖非篡漢改朝,但她竊掌國柄,因而不敢掩蓋這一史實(shí),這是否因?yàn)樗麄兌檬ト说纳钜饽兀炕蛘咧皇桥己嫌凇洞呵铩返墓P法?舊唐史沿襲這一做法,將武后列于帝王本紀(jì),這是由來已久的了。

  吉兇禍福對于人,就像影之隨形、回響應(yīng)聲,因而行善事者常多吉利,但不幸而遭兇禍的人也有不少;作惡者未嘗不遭兇禍,而幸免于禍者也不時(shí)有之。因而無德小人想事,便以為天道難知,行善者未必得福,而作惡也未必遭禍。武后的作惡,未遭大刑誅戮,即所謂“幸免者”。到了中宗、韋氏,就兇禍轉(zhuǎn)眼臨頭了。然而他親歷母后的劫難,卻又自蹈舊轍,真是所謂愚極不改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