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納,澧州人,原韶州刺史吳武陵的侄兒。吳武陵考中進士,攻史學,與劉軻一并因有史家才識在史館任職。吳武陵撰有《十三代史駁議》二十卷。由尚書員外郎調(diào)出朝廷任忠州刺史,改任韶州刺史。因貪贓,被貶為潘州司戶時死去。
吳汝納也考中進士,因叔父吳武陵犯貪贓罪,長時間沒有授予官職。武宗會昌年間,任河南府永寧縣尉。先前,吳武陵因貪贓獲罪時,是李德裕做宰相,貶了吳武陵的官,因此吳汝納由于久不被授職而對李德裕心懷怨恨,從而依附李宗閔、楊嗣復一黨,與他們一道制造誹謗言論。適逢吳汝納的弟弟吳湘任江都尉時,被部屬告發(fā)有貪贓罪,加之娶平民顏悅的女兒為妻,違背條律。李紳責成觀察判官魏钅刑審訊此案,吳湘所犯貪贓罪罪狀很清楚,依法處死。吳湘的妻子顏氏、顏氏的繼母焦氏,受笞刑后都釋放了;并責成江都縣令張弘思用船監(jiān)送吳湘的妻子顏氏及其子女回到澧州。
待到揚州上報據(jù)以定案的全部罪狀案卷,輿論認為李德裕一向憎惡吳氏,懷疑李紳羅織罪名制造了吳湘罪案。諫官呈奏評論此事,于是朝廷派御史崔元藻為皇帝使臣,重審吳湘一案。根據(jù)吳湘服罪的自供:非法消耗糧錢,計算贓款有法律依據(jù)。說他倚仗官勢娶平民顏悅的女兒為妻,他卻稱顏悅是前青州衙推,而顏悅先娶的妻子王氏是官紳之女,吳妻不是繼室焦氏所生;與揚州呈報的罪案略有不同。李德裕因為崔元藻不作可否的裁決,奏請貶他為崔州司戶。待到吳汝納向朝廷告狀,追究崔元藻的復審情況。崔元藻既恨李德裕,又暗中受崔鉉、白敏中、令狐腍的利誘,因而說:吳湘雖然因貪贓犯法,罪不至死。還說:顏悅實在不是平民百姓,這起案子系由鄭亞首倡,元壽協(xié)助李恪羅織罪名而制造的,李回偏私呈奏。于是將此案下交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三司詳密審訊。因而李德裕再次被貶黜,李回、鄭亞等都遭到流放。吳汝納、崔元藻受到崔鉉、白敏中、令狐腍的獎勵,數(shù)年間一并成為權(quán)勢顯赫的要官。
吳汝納也考中進士,因叔父吳武陵犯貪贓罪,長時間沒有授予官職。武宗會昌年間,任河南府永寧縣尉。先前,吳武陵因貪贓獲罪時,是李德裕做宰相,貶了吳武陵的官,因此吳汝納由于久不被授職而對李德裕心懷怨恨,從而依附李宗閔、楊嗣復一黨,與他們一道制造誹謗言論。適逢吳汝納的弟弟吳湘任江都尉時,被部屬告發(fā)有貪贓罪,加之娶平民顏悅的女兒為妻,違背條律。李紳責成觀察判官魏钅刑審訊此案,吳湘所犯貪贓罪罪狀很清楚,依法處死。吳湘的妻子顏氏、顏氏的繼母焦氏,受笞刑后都釋放了;并責成江都縣令張弘思用船監(jiān)送吳湘的妻子顏氏及其子女回到澧州。
待到揚州上報據(jù)以定案的全部罪狀案卷,輿論認為李德裕一向憎惡吳氏,懷疑李紳羅織罪名制造了吳湘罪案。諫官呈奏評論此事,于是朝廷派御史崔元藻為皇帝使臣,重審吳湘一案。根據(jù)吳湘服罪的自供:非法消耗糧錢,計算贓款有法律依據(jù)。說他倚仗官勢娶平民顏悅的女兒為妻,他卻稱顏悅是前青州衙推,而顏悅先娶的妻子王氏是官紳之女,吳妻不是繼室焦氏所生;與揚州呈報的罪案略有不同。李德裕因為崔元藻不作可否的裁決,奏請貶他為崔州司戶。待到吳汝納向朝廷告狀,追究崔元藻的復審情況。崔元藻既恨李德裕,又暗中受崔鉉、白敏中、令狐腍的利誘,因而說:吳湘雖然因貪贓犯法,罪不至死。還說:顏悅實在不是平民百姓,這起案子系由鄭亞首倡,元壽協(xié)助李恪羅織罪名而制造的,李回偏私呈奏。于是將此案下交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三司詳密審訊。因而李德裕再次被貶黜,李回、鄭亞等都遭到流放。吳汝納、崔元藻受到崔鉉、白敏中、令狐腍的獎勵,數(shù)年間一并成為權(quán)勢顯赫的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