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亮字靈通,南陽人,是梁朝平北將軍蔡道恭的外甥,自幼博覽群書,又特別喜愛佛家禪理。跟隨蔡道恭到義陽,適逢中山王英平定義陽,做了俘虜。中山王平常就聽到馮亮的名聲,于是以禮相待。馮亮性情好清靜,后來隱居嵩山,感念中山王的恩德,定期拜見。中山王死時,馮亮去吊唁,極盡哀慟。宣武帝曾召他為羽林監(jiān),兼任中書舍人,準備讓他為皇上講讀《十地》等經(jīng)書,堅決推辭不答應。又想讓他穿戴整齊入朝進見,他苦苦請求用一束絹扎住頭發(fā)朝見,于是不再強迫?;蒯陨綆啄?,與僧人禮貌相處,誦讀經(jīng)書為業(yè),吃蔬菜飲清水,有終此一生的想法。碰上叛賊王敞的事情敗露,牽連到山中和尚法。將馮亮逮捕押送尚書省,十多天,皇上下詔特意赦免昭雪。馮亮不敢回嵩山,于是客居在景明寺,朝廷下令供給衣食,包括跟從的幾個人。后來思念他的舊居,又回到嵩山住室。
馮亮既然向來喜愛山水,又加上勤于思考,結廬山林,很得棲息賞游的樂趣。以此而比較有名,宣武帝供給他人士物力,令他和僧人統(tǒng)領僧暹、河南尹甄琛等一同考察嵩山地理位置優(yōu)越、山水有特色的地方,于是建造閑居佛寺,林泉既奇妙,建筑構造又很美,極盡山居之妙趣。馮亮當時離開京師,延昌二年(513)冬,因遇重病,宣武帝下令用車駕將他送還嵩山,住在嵩高道場寺,幾天后死去?;实圪浗o絹帛二百匹,以供喪事之用。
遺命告誡哥哥的兒子馮綜,穿衣戴帽后入殮,左手拿著板子,右手拿著《孝經(jīng)》一卷,把尸身放在盤石上,離開人群住處數(shù)里外,停留十多天,在山上焚尸,灰燼所在的地方,建造佛塔藏經(jīng)書。當初,馮亮在隆冬死去,連日大雪,窮山荒澗,鳥獸餓極,尸身橫放荒野,無法護防。當時有壽春道人惠需,每天早上去看尸體,拂去塵土雪珠,禽獸的足跡,縱橫交織在尸身周圍,然而沒有一點損壞。衣服像入殮時一樣,只是帽巾被風吹得稍有偏斜。又因馮亮舊友南方法師拿出十粒大粟子,說將來還會有十地因果報應,于是伸開馮亮的手,把粟子放在手中。過了一夜,卻被鳥獸偷吃,皮殼落在地上,但也沒有損傷尸體。焚燒那天,有濃濃的白霧,回繞在旁邊,自地面連到天空,整個早上沒有消散。山中道人與普通百姓幫忙的百余人,沒有不感到驚異的。
馮亮既然向來喜愛山水,又加上勤于思考,結廬山林,很得棲息賞游的樂趣。以此而比較有名,宣武帝供給他人士物力,令他和僧人統(tǒng)領僧暹、河南尹甄琛等一同考察嵩山地理位置優(yōu)越、山水有特色的地方,于是建造閑居佛寺,林泉既奇妙,建筑構造又很美,極盡山居之妙趣。馮亮當時離開京師,延昌二年(513)冬,因遇重病,宣武帝下令用車駕將他送還嵩山,住在嵩高道場寺,幾天后死去?;实圪浗o絹帛二百匹,以供喪事之用。
遺命告誡哥哥的兒子馮綜,穿衣戴帽后入殮,左手拿著板子,右手拿著《孝經(jīng)》一卷,把尸身放在盤石上,離開人群住處數(shù)里外,停留十多天,在山上焚尸,灰燼所在的地方,建造佛塔藏經(jīng)書。當初,馮亮在隆冬死去,連日大雪,窮山荒澗,鳥獸餓極,尸身橫放荒野,無法護防。當時有壽春道人惠需,每天早上去看尸體,拂去塵土雪珠,禽獸的足跡,縱橫交織在尸身周圍,然而沒有一點損壞。衣服像入殮時一樣,只是帽巾被風吹得稍有偏斜。又因馮亮舊友南方法師拿出十粒大粟子,說將來還會有十地因果報應,于是伸開馮亮的手,把粟子放在手中。過了一夜,卻被鳥獸偷吃,皮殼落在地上,但也沒有損傷尸體。焚燒那天,有濃濃的白霧,回繞在旁邊,自地面連到天空,整個早上沒有消散。山中道人與普通百姓幫忙的百余人,沒有不感到驚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