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寧王高孝珩傳

白話北史 作者:唐·李延壽


  廣寧王高孝珩,文襄帝的第二個兒子。歷任司州牧、尚書令、司空、司徒、錄尚書、大將軍、大司馬。他愛評價人物,學習涉獵經(jīng)史典籍,好寫文章,精通各種技藝。曾在大廳的墻壁上自己畫了一只蒼鷹,看見的人都以為是真的。又畫了一張《朝士圖》,也是當時的絕妙佳作。

  后主高緯在晉州被北周軍打敗,逃到鄴城,下詔命王公大臣在含光殿商議對策。孝珩認為大敵既已深入,事情隨時都會變化,應該派任城王率領幽州道的兵馬進入土門,聲言進攻并州;命獨孤永業(yè)率領洛州道的兵馬西入潼關,揚言要攻取長安。自己請求帶領京畿一帶的兵馬進向滏口,擂著戰(zhàn)鼓與敵人作戰(zhàn)。敵兵聽到南北都有我們的兵馬,自然就會潰散。他又請求朝廷拿出宮女和各種寶物,獎賞將士。后主不采納他的意見。

  幼主高恒即皇帝位,命孝珩為太宰。他與呼延族、莫多婁敬顯、尉相愿共同謀劃,定于正月五日孝珩在千秋門斬殺高阿那肱;尉相愿在宮內帶領禁兵響應;呼延族與莫多敬顯從游豫園帶兵出來。不久,阿那肱從別的地方走便道進入皇宮,使得他們的計劃無法實現(xiàn)。他便要求率兵抗擊周軍,對阿那肱、韓長鸞、陳德信等人說:“朝廷不派遣我領兵抗擊敵人,難道是怕我反叛嗎?我打敗宇文邕的軍隊,到長安時,造反與國家有什么關系?今天的情況這樣危急,還如此猜忌?”高阿那肱、韓長鸞害怕他有變故,將他調出京城任滄州刺史。

  到達滄州后,他派五千人在信都與任城王會合,共同作匡扶國家的打算。周齊王宇文憲前來進攻,北齊軍隊力量太弱,不能抵抗敵兵。他發(fā)怒說:“因為高阿那肱這個小人,我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呀!”北齊的叛臣乞扶令和用長矛將他刺下馬來,他的仆人白澤用身體護住了他,他仍傷了好多處,后被周軍俘虜。

  北周的齊王宇文憲問他北齊滅亡的原因,他陳說國家的危難,聲淚俱下,悲痛得前俯后仰。宇文憲聽了面色也為之改變,親自為他擦洗傷口,搽上藥物,對他禮遇很是優(yōu)厚。他獨自嘆息說“:李穆叔曾預言北齊的命運只有二十八年,今天果然應驗了!除神武帝以外,我所有的父輩和兄弟一輩,沒有一個人的壽命超過四十歲的,這真是天命啊。繼位的幼主年紀小,沒有獨立的見解,宰相也不是柱石一樣堅強有力的人物。我恨不能掌握兵權,指授胸中的謀略,以施展自己的智慧。”到長安,按照成例被授予開府、縣侯。

  后來,周武帝宇文邕在云陽宴請北齊的君臣,自己彈奏胡琵琶,命高孝珩吹笛,他拒絕說:“亡國之音,不值得聽??!”武帝堅持讓他吹笛,他舉起笛子才到口邊,就淚流滿面,嗚咽哭泣,武帝便不再讓他吹奏。這年十月,他得了重病,請求朝廷將他歸葬山東,朝廷同意了。不久去世,葬于鄴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