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清河人,原名叫孝伯,字長仁,這是孝文帝賜給他的名字。祖父崔曠跟隨慕容德南渡黃河,住在青州的時水。慕容氏敗亡,崔曠入仕南朝任宋國樂陵太守。宋在黃河南邊建立冀州,設置郡縣,他便成了東清河俞阝地人。崔光的父親崔靈廷任宋的長廣太守,與宋冀州刺史崔道固共同抗拒魏軍。慕容白曜平定三齊之地,崔光十七歲,隨父親遷至代。家里貧窮,卻酷好學習。白天耕地,夜晚讀書。后來,靠教書贍養(yǎng)父母。
太和六年(482),崔光任中書博士、著作郎,與秘書丞李彪?yún)⑴c修撰國書,又升任給事黃門侍郎,很被孝文帝信任。孝文帝曾稱贊他說“:崔光的才學浩浩蕩蕩,如黃河奔騰東流,真是我朝的一代文宗??!”他由參贊遷任都謀,朝廷賜爵號為朝陽子。崔光從小就有很大的度量,喜怒不形于色。有人詆毀他,他也一定用好話回報,雖然被誣陷誹謗,始終不替自己辯白?;逝d初年,有同郡的兩個人被掠賣為奴婢,找到崔光哀求,崔光便將這兩個人贖出,孝文帝聽說后嘉獎了他。他雖然處于國家的樞要機密的重要位置,卻從不留意文案上的事,只參與討論朝廷的大政方針。孝文帝常對群臣們說“:以崔光這樣杰出的才能,寬廣的胸襟,如果沒有意外的變故,二十年以后應當位至司空。”
宣武帝即位,任他為侍中。他與李彪一起撰寫國書。太和末年,李彪被解除著作的職務,朝廷專門把寫史的事交給崔光,李彪不久因犯罪被免官。宣武帝當太子時,李彪上表,請求朝廷允許他撰寫《魏書》,朝廷下詔同意。李彪便以布衣百姓的身份在秘書省專門從事史書的著述。崔光雖然任史官,認為李彪的意思是想專擅寫史的功勞,便上表請求將自己的侍中和著作的職務解除,讓給李彪,宣武帝不同意。
正始元年(504),典事史元顯將一只長了四只爪、四個翅膀的雞獻給朝廷。朝廷下詔讓散騎侍郎趙邕詢問崔光:這種怪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象征著什么?崔光上表說“:《漢書》《五行志》記載:宣帝黃龍元年(前49),未央殿的路車令廄內(nèi)雌雞變成了雄雞,羽毛變了卻不會打鳴,不會帶領母雞,爪上無距指。元帝初元年間,丞相府史家的雌雞孵化雞雛,卻漸漸變成雄雞,長出雞冠和距爪,并會打鳴。永光年間,有人獻上一只頭上生角的雄雞。劉向認為雞是一種小的家禽,主管報時和人的起居,出現(xiàn)這些是地位低的小臣報事為政的象征,說明小臣將要假借君主的威望侵害朝廷。石顯就是這樣的人。竟寧元年(前33),石顯被誅殺,這就是動物垂象的作用。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南宮寺的雌雞要變成雄雞,渾身長得都像雄雞,但雞冠卻沒有變。朝廷下詔詢問議郎蔡邕,他回答說:‘形貌不端正,就會有雞禍出現(xiàn)。據(jù)我推斷,頭象是元首,是君主的象征?,F(xiàn)在,這只雌雞渾身都變成了雄雞,沒有變到頭上,而皇上您知道,這是將要發(fā)生令朝廷不順心的事情的象征。如果朝廷政治無所改變,雌雞的頭冠也會變成了雄雞的,禍患就會更大?!院蟛痪?,巨鹿人張角作亂,號稱黃巾軍,四方動蕩,百姓負擔不了繁重的賦役,大多響應叛軍。朝廷不刷新政治,導致天下大亂。今天這只雞的形狀與過去不同,但它象征的內(nèi)容卻很類似啊。劉向、蔡邕都是淵博通達之士,考察物象,驗證實事,準確而又有力,實在令人信服。我根據(jù)蔡邕的話推斷,這只雞的翅膀和爪子增多,是群小們互相勾結聯(lián)絡的象征。雞還沒有長大,爪子和羽翅還小,說明他們的勢力還很微弱,容易制服。
“我聽說自然災異的顯現(xiàn),都可以昭示朝廷國家的吉與兇。圣明的君主看了就會戒懼,因而能化禍為福;昏憒的君主看了不以為然,所以導致禍患降臨?!对娊?jīng)》、《書經(jīng)》、《春秋》以及秦、漢以來的典籍中記載這一類的事情,都是陛下您所了解的。今天,如果有人由卑賤而變成顯貴,干涉朝廷政事,這是前代君房一類人。前者與南朝交戰(zhàn),死亡數(shù)以千計,白骨橫陳原野。活著的有敗家喪親之痛,死去的化為怨恨傷悲的冤魂。在義陽屯扎軍隊,炎天盛暑還未回來;荊地蠻族反叛,征討的將士長期停留在那里。東部州郡轉(zhuǎn)送軍資,頻繁往返于道路。百姓輸納凈盡,貧困不堪,就像套上繩索要被勒死。北方春降寒霜,蠶婦們因桑樹被凍死而無所事事。黎民百姓的艱難困苦,沒有不超過現(xiàn)在的。這正是賈誼痛哭嘆息,谷永痛切直諫的時候。掌管刑獄的司寇殺戮囚犯,君子們認為不應該這樣。陛下是天下人的父母,應該對他們可憐體恤。國家重視戰(zhàn)爭,用兵好像用火,容易引起上下的埋怨而產(chǎn)生動亂。陛下為了馳縱自己統(tǒng)一天下的欲望,而忽視了蒼生萬民,難道不顧念太祖道武帝奪取天下的艱難,前代帝王們經(jīng)營國家的辛勞嗎?誠望陛下您以自己的聰明睿智吸取歷史的教訓,警覺天地昭示的深意?!?br />
宣武帝看了十分高興,于是,對崔光更加倚重。
正始二年(505)八月,崔光又上表說“:野樹長在宮廷,野鳥飛入廟堂,古人認為是衰落滅亡的景象。懼怕災禍的到來,因而修德齊政,都可以化兇為吉。東南邊境尚未平靜,戰(zhàn)火仍沒有停息,京畿一帶大旱多時,人民疲勞,萬物凋敝,沒有比這更嚴重的。百姓們承受天子的養(yǎng)育,應該對他們體恤憐愛。希望陛下您要追思殷代二位帝王感應天變的做法,躬身誠意,革新政治。那么,我大魏的基業(yè)就可以永遠昌盛。”
正始四年,任中書舍人。永平元年(508)秋,朝廷將誅殺元愉的妾李氏,群臣沒有人敢替她求情的,朝廷命崔光起草誅殺李氏的詔書,他猶豫很久沒有動筆,奏報朝廷說:“我聽說要處決元愉的妾李氏,她妖言惑眾,煽亂人心,實在應該殺戮。但外面的人議論李氏現(xiàn)在有身孕,按例應該等她分娩之后再行刑。我查閱舊典,再推考近事,殺戮禍及腹中的胎兒,叫酷刑,只有像夏桀、殷紂這樣的暴君才干這種事。君王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下來,沒有任何可以隱瞞的地方,行刑殘酷而又違背法律,怎么昭示后人?陛下年事已高,還沒有東宮的儲君,皇子還在襁褓中,恐怕會夭折。我見識愚昧,卻知無不言,請將李氏緩刑,以等待她的生育?!毙涞弁?。
延昌二年(513),宣武帝到東宮,召見崔光與黃門甄琛、廣陽王元深等人,賜給他們座位,對崔光說:“你是我中書省的大臣,應當讓你當太子的老師?!贝薰馄鹕戆葜x,并堅決推辭,宣武帝不同意,便讓孝明帝出來,跟隨他的有十多人,告訴他們,讓崔光當太子的老師,令孝明帝拜見崔光。崔光又拜辭,說自己不應當受太子的叩拜,宣武帝仍然不同意。孝明帝便面南站立,叩拜崔光。詹事王顯奏請隨太子一起叩拜。于是,東宮的侍臣一起對崔光叩拜。崔光北面站立,不敢答拜,惟向西拜謝后出來。朝廷賜給他錦繡一百匹。甄琛、元深的賞賜各有差別。不久,授予他太子少傅,升任為右光祿大夫。
延昌四年(515)正月,宣武帝在一天晚上去世。崔光與侍中、領軍將軍于忠到東宮迎接孝明帝。安撫內(nèi)外臣民,崔光最為有力。宣武帝死后兩天,廣平王元懷抱病入宮,以同母兄弟的身份,直接來到太極殿的西廡下,哀號痛哭,震動宮廷。又叫來侍中、黃門、領軍、二衛(wèi),說他想上殿哭祭,還要入見新主。大臣們都驚愕地互相看著,沒有人敢反對。崔光卻掂起衰衣的衣襟,晃動著喪杖勸阻他。他引用漢光武帝劉秀初去世時,太尉趙瞲橫著劍站在臺階上,將親王們推開,不讓他們上殿哭祭的故事,說時面色十分嚴厲,聽的人沒有認為不恰當?shù)?,佩服崔光說得有理有據(jù)。元懷聽完,聲淚俱止,說“:侍中您用古代的事要求我,我不能不服從?!庇谑潜慊厝チ?,多次派家人向崔光等表示感謝。
永平四年(511),朝廷曾經(jīng)讓黃門郎孫惠蔚代替崔光任著作,孫惠蔚前后五年沒有任何舉措。至此,尚書令、任城王元澄上表奏請讓崔光重新?lián)问饭俾殑?。于是,朝廷下詔仍讓崔光任史職,升任為特進。因奉迎孝明帝有功,封為博平縣公,任國子監(jiān)祭酒,下詔允許他乘坐推車從元龍門出入。不久,遷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靈太后臨朝聽政后,崔光多次上表表示要辭職引退。于忠專擅朝政,崔光依附他。等到于忠稍被朝廷疏遠,崔光一起將朝廷賜給他的表示等級的綬帶、帽子、官服和封地的茅和土送還給朝廷,上表十余道,請求辭官,靈太后不答應。有司奏請贈給于忠和崔光封地。熙平元年(516)二月,太師、高陽王無雍等人奏表舉薦崔光給孝明帝講授經(jīng)書。原先,崔光有恩德于靈太后,四月,朝廷又封給他平恩縣侯的爵位,把朝陽伯的封爵轉(zhuǎn)授給他的二兒子崔勖。這一月,朝廷又賜給他羊車一輛。
當時,靈太后臨朝掌管國家大政,卻經(jīng)常在宮廷的后園拉弓射箭,演習武藝。崔光將前代婦人們寫的文章送上,用來勸諫她棄武習文。這年秋天,靈太后多次到王公大臣的府宅,崔光上表勸諫說:“《禮記》上說:諸侯不是因為慰問病人,赴喪吊唁,而到臣子們的家中,這樣的君臣關系就叫做戲謔。昨日您的車駕幾次出動,到馮翊君、任城王的府第。雖然天氣漸到中秋,但仍然蒸熱。車馬往返,您的身體一定疲勞困倦。左右的侍從,多至千百個,跟在車駕后面護衛(wèi),穿著堅硬沉重的盔甲不停地奔跑。過去有人說您十分快樂,而隨從的臣子們卻很辛苦,看來真有這種事啊?;实鄣募易迦丝诜毖?,勛臣貴戚日益增加,邀請您的人也越來越多,恐怕將要成為規(guī)矩了。陛下您接受前王的遺命,輔助幼主,以天下為公,以億萬百姓的生存安樂為己任,希望能常到郊廟祭祀和決定朝廷的大政方針。愛惜身體,蓄養(yǎng)精神,停止游樂,那么全國上下都會為此感到高興?!?br />
神龜元年(518),崔光上表請求修補破損的石鼓經(jīng)。朝廷同意,后因靈太后被廢黜,便停止了。
神龜二年八月,靈太后到永寧寺,親自登上佛塔上層,崔光上表勸阻。九月,靈太后要到嵩山佛寺去,崔光上表勸諫,太后沒有采納。
正光元年(520)冬,朝廷賜給崔光矮桌、拐杖和衣服。二年春天,孝明帝在國學舉行釋奠大禮,崔光拿著經(jīng)書面南而立,百官陪著站在兩旁。司徒、京兆王元繼多次上表請求將自己的職位讓給崔光。四月,朝廷命崔光為司徒,侍中、國子監(jiān)祭酒、領著作的職務不變。他上表堅決推辭,過了一年也不肯接受。
這年八月,有人在宮內(nèi)抓獲一只禿鷲,朝廷下詔問崔光這象征著什么,崔光上表說“:禿鷲,是貪婪而又兇惡的鳥,在荒野大澤中生長,不應該飛到宮廷中。過去,晉魏黃初年間,有鵜鶘飛集在靈芝池,文帝下詔書認為曹恭公疏遠君子,親近小人。因而向天下尋求賢明杰出的人才。太尉華歆因此罷職,讓管寧接替他的職務。我聽說在野外生活的動物進入房舍,古人認為不吉祥。所以,張王存厭惡任鳥,賈誼忌諱鶘。鵜鶘暫時聚集而很快又飛去,前代帝王還引以為戒,何況現(xiàn)在禿鷲飛入宮中,被人擒獲,正被飼養(yǎng),安然閑靜,毫不懼怕。和過去的情況相比較,真特殊??!貪婪的禽類,一定靠吃魚肉生活,豆麥稻米,有時也會啄食。吃一次的耗費,就有一斤多糧食和肉類。今年春夏干旱,谷價上漲。貧窮之家都面有菜色。陛下為天下百姓的父母,對他們愛撫備至,怎么能夠拋開人不管而去養(yǎng)鳥,留意于這個形貌丑陋,聲音刺耳的家伙呢?”孝明帝看到奏章十分高興,將這只鳥放回沼澤中。
崔光年紀高邁而又政務繁巨,疾病漸漸增加,而卻自強不息。經(jīng)常在史館寫作,病重了也不回去。正光四年(523)十月,孝明帝親自探望他的疾病,下詔停止他接待賓客,不斷派宦官去問候。為此,還停止了宮廷中的音樂歌唱,不再游覽觀光。又封崔光的長子崔勵為齊州刺史。十一月,崔光病情加劇,對他的子侄們說“:我蒙受先帝的厚恩大德,有了今天很高的職位,史書沒有寫成,死了也留有遺憾。你們趕快把我接回家去?!睔饬﹄m然微弱,但神志卻很清醒,到了家里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歲。孝明帝聽到死訊后,悲哀得痛哭流涕,一趟又一趟派宦官去他家里。又親自去祭奠,撫著崔光的尸體,大放悲聲。車駕回宮的路上,也一直痛哭不止。因為過于悲哀,飯量大為減少,一說起話來,都因追憶崔光而傷心。每來到崔光為他講學的地方,就改變?nèi)萆?,悲愴地哀悼。謚號文宣。出殯那天,孝明帝在建春門外設祭,一看到靈車到來就傷心欲絕。儒士們都為此感到光榮。
崔光待人寬厚慈愛,不與任何人和事相牛氐牾,進退沉浮,平心處置,不以為意。曾經(jīng)仰慕胡廣、黃瓊的為人,因而,被提倡氣節(jié)的人所輕視。當初,領軍于忠,因崔光與他有舊日的恩德,所以傾附于他;元叉對崔光也很敬重。郭祚、裴植被殺,清河王元懌遇到災禍,崔光隨時改變態(tài)度,不對他們匡救幫助,于是,被天下人所譏笑。他自從得到高官重爵后,很少再推薦別人。他曾向朝廷啟奏過自己的女婿、彭城人劉敬徽的事,說敬徽在荊州五隴擔任守將,女兒跟隨丈夫在任所。他因此常常憂慮敵寇去襲擊。自己又和女兒南北分離,請求讓女婿任徐州長兼別駕,暫時住在京城。孝明帝答應了他的要求。世人因此將他比作張禹。他初任黃門,則辭讓給宋弁;任中書監(jiān),則辭讓給汝南王元悅;任太常,則辭讓給劉芳;任少傅,則給元暉、穆紹、甄琛;任國子祭酒,則辭讓給清河王元懌、任城王元澄;任車騎、儀同,則辭讓給江陽王元繼,又辭讓給靈太后的父親胡國珍,都是他觀望形勢作出的不同選擇。所以,人們議論他過于矯情。
他相信佛教,禮拜佛像,誦讀佛經(jīng),年紀逾老而迷信逾深。終日怡然自得,不再煩惱生氣。曾在門下省白天坐著讀書,有一只鴿子飛到他的膝前,又飛到他的懷里,沿著胳膊上到他的肩頭,過了很久才飛去。僧俗兩道有數(shù)十人寫詩贊頌。每次被和尚、達官貴人邀請講解《維摩》、《十地經(jīng)》,聽眾常常有數(shù)百人。
太和六年(482),崔光任中書博士、著作郎,與秘書丞李彪?yún)⑴c修撰國書,又升任給事黃門侍郎,很被孝文帝信任。孝文帝曾稱贊他說“:崔光的才學浩浩蕩蕩,如黃河奔騰東流,真是我朝的一代文宗??!”他由參贊遷任都謀,朝廷賜爵號為朝陽子。崔光從小就有很大的度量,喜怒不形于色。有人詆毀他,他也一定用好話回報,雖然被誣陷誹謗,始終不替自己辯白?;逝d初年,有同郡的兩個人被掠賣為奴婢,找到崔光哀求,崔光便將這兩個人贖出,孝文帝聽說后嘉獎了他。他雖然處于國家的樞要機密的重要位置,卻從不留意文案上的事,只參與討論朝廷的大政方針。孝文帝常對群臣們說“:以崔光這樣杰出的才能,寬廣的胸襟,如果沒有意外的變故,二十年以后應當位至司空。”
宣武帝即位,任他為侍中。他與李彪一起撰寫國書。太和末年,李彪被解除著作的職務,朝廷專門把寫史的事交給崔光,李彪不久因犯罪被免官。宣武帝當太子時,李彪上表,請求朝廷允許他撰寫《魏書》,朝廷下詔同意。李彪便以布衣百姓的身份在秘書省專門從事史書的著述。崔光雖然任史官,認為李彪的意思是想專擅寫史的功勞,便上表請求將自己的侍中和著作的職務解除,讓給李彪,宣武帝不同意。
正始元年(504),典事史元顯將一只長了四只爪、四個翅膀的雞獻給朝廷。朝廷下詔讓散騎侍郎趙邕詢問崔光:這種怪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象征著什么?崔光上表說“:《漢書》《五行志》記載:宣帝黃龍元年(前49),未央殿的路車令廄內(nèi)雌雞變成了雄雞,羽毛變了卻不會打鳴,不會帶領母雞,爪上無距指。元帝初元年間,丞相府史家的雌雞孵化雞雛,卻漸漸變成雄雞,長出雞冠和距爪,并會打鳴。永光年間,有人獻上一只頭上生角的雄雞。劉向認為雞是一種小的家禽,主管報時和人的起居,出現(xiàn)這些是地位低的小臣報事為政的象征,說明小臣將要假借君主的威望侵害朝廷。石顯就是這樣的人。竟寧元年(前33),石顯被誅殺,這就是動物垂象的作用。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南宮寺的雌雞要變成雄雞,渾身長得都像雄雞,但雞冠卻沒有變。朝廷下詔詢問議郎蔡邕,他回答說:‘形貌不端正,就會有雞禍出現(xiàn)。據(jù)我推斷,頭象是元首,是君主的象征?,F(xiàn)在,這只雌雞渾身都變成了雄雞,沒有變到頭上,而皇上您知道,這是將要發(fā)生令朝廷不順心的事情的象征。如果朝廷政治無所改變,雌雞的頭冠也會變成了雄雞的,禍患就會更大?!院蟛痪?,巨鹿人張角作亂,號稱黃巾軍,四方動蕩,百姓負擔不了繁重的賦役,大多響應叛軍。朝廷不刷新政治,導致天下大亂。今天這只雞的形狀與過去不同,但它象征的內(nèi)容卻很類似啊。劉向、蔡邕都是淵博通達之士,考察物象,驗證實事,準確而又有力,實在令人信服。我根據(jù)蔡邕的話推斷,這只雞的翅膀和爪子增多,是群小們互相勾結聯(lián)絡的象征。雞還沒有長大,爪子和羽翅還小,說明他們的勢力還很微弱,容易制服。
“我聽說自然災異的顯現(xiàn),都可以昭示朝廷國家的吉與兇。圣明的君主看了就會戒懼,因而能化禍為福;昏憒的君主看了不以為然,所以導致禍患降臨?!对娊?jīng)》、《書經(jīng)》、《春秋》以及秦、漢以來的典籍中記載這一類的事情,都是陛下您所了解的。今天,如果有人由卑賤而變成顯貴,干涉朝廷政事,這是前代君房一類人。前者與南朝交戰(zhàn),死亡數(shù)以千計,白骨橫陳原野。活著的有敗家喪親之痛,死去的化為怨恨傷悲的冤魂。在義陽屯扎軍隊,炎天盛暑還未回來;荊地蠻族反叛,征討的將士長期停留在那里。東部州郡轉(zhuǎn)送軍資,頻繁往返于道路。百姓輸納凈盡,貧困不堪,就像套上繩索要被勒死。北方春降寒霜,蠶婦們因桑樹被凍死而無所事事。黎民百姓的艱難困苦,沒有不超過現(xiàn)在的。這正是賈誼痛哭嘆息,谷永痛切直諫的時候。掌管刑獄的司寇殺戮囚犯,君子們認為不應該這樣。陛下是天下人的父母,應該對他們可憐體恤。國家重視戰(zhàn)爭,用兵好像用火,容易引起上下的埋怨而產(chǎn)生動亂。陛下為了馳縱自己統(tǒng)一天下的欲望,而忽視了蒼生萬民,難道不顧念太祖道武帝奪取天下的艱難,前代帝王們經(jīng)營國家的辛勞嗎?誠望陛下您以自己的聰明睿智吸取歷史的教訓,警覺天地昭示的深意?!?br />
宣武帝看了十分高興,于是,對崔光更加倚重。
正始二年(505)八月,崔光又上表說“:野樹長在宮廷,野鳥飛入廟堂,古人認為是衰落滅亡的景象。懼怕災禍的到來,因而修德齊政,都可以化兇為吉。東南邊境尚未平靜,戰(zhàn)火仍沒有停息,京畿一帶大旱多時,人民疲勞,萬物凋敝,沒有比這更嚴重的。百姓們承受天子的養(yǎng)育,應該對他們體恤憐愛。希望陛下您要追思殷代二位帝王感應天變的做法,躬身誠意,革新政治。那么,我大魏的基業(yè)就可以永遠昌盛。”
正始四年,任中書舍人。永平元年(508)秋,朝廷將誅殺元愉的妾李氏,群臣沒有人敢替她求情的,朝廷命崔光起草誅殺李氏的詔書,他猶豫很久沒有動筆,奏報朝廷說:“我聽說要處決元愉的妾李氏,她妖言惑眾,煽亂人心,實在應該殺戮。但外面的人議論李氏現(xiàn)在有身孕,按例應該等她分娩之后再行刑。我查閱舊典,再推考近事,殺戮禍及腹中的胎兒,叫酷刑,只有像夏桀、殷紂這樣的暴君才干這種事。君王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下來,沒有任何可以隱瞞的地方,行刑殘酷而又違背法律,怎么昭示后人?陛下年事已高,還沒有東宮的儲君,皇子還在襁褓中,恐怕會夭折。我見識愚昧,卻知無不言,請將李氏緩刑,以等待她的生育?!毙涞弁?。
延昌二年(513),宣武帝到東宮,召見崔光與黃門甄琛、廣陽王元深等人,賜給他們座位,對崔光說:“你是我中書省的大臣,應當讓你當太子的老師?!贝薰馄鹕戆葜x,并堅決推辭,宣武帝不同意,便讓孝明帝出來,跟隨他的有十多人,告訴他們,讓崔光當太子的老師,令孝明帝拜見崔光。崔光又拜辭,說自己不應當受太子的叩拜,宣武帝仍然不同意。孝明帝便面南站立,叩拜崔光。詹事王顯奏請隨太子一起叩拜。于是,東宮的侍臣一起對崔光叩拜。崔光北面站立,不敢答拜,惟向西拜謝后出來。朝廷賜給他錦繡一百匹。甄琛、元深的賞賜各有差別。不久,授予他太子少傅,升任為右光祿大夫。
延昌四年(515)正月,宣武帝在一天晚上去世。崔光與侍中、領軍將軍于忠到東宮迎接孝明帝。安撫內(nèi)外臣民,崔光最為有力。宣武帝死后兩天,廣平王元懷抱病入宮,以同母兄弟的身份,直接來到太極殿的西廡下,哀號痛哭,震動宮廷。又叫來侍中、黃門、領軍、二衛(wèi),說他想上殿哭祭,還要入見新主。大臣們都驚愕地互相看著,沒有人敢反對。崔光卻掂起衰衣的衣襟,晃動著喪杖勸阻他。他引用漢光武帝劉秀初去世時,太尉趙瞲橫著劍站在臺階上,將親王們推開,不讓他們上殿哭祭的故事,說時面色十分嚴厲,聽的人沒有認為不恰當?shù)?,佩服崔光說得有理有據(jù)。元懷聽完,聲淚俱止,說“:侍中您用古代的事要求我,我不能不服從?!庇谑潜慊厝チ?,多次派家人向崔光等表示感謝。
永平四年(511),朝廷曾經(jīng)讓黃門郎孫惠蔚代替崔光任著作,孫惠蔚前后五年沒有任何舉措。至此,尚書令、任城王元澄上表奏請讓崔光重新?lián)问饭俾殑?。于是,朝廷下詔仍讓崔光任史職,升任為特進。因奉迎孝明帝有功,封為博平縣公,任國子監(jiān)祭酒,下詔允許他乘坐推車從元龍門出入。不久,遷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靈太后臨朝聽政后,崔光多次上表表示要辭職引退。于忠專擅朝政,崔光依附他。等到于忠稍被朝廷疏遠,崔光一起將朝廷賜給他的表示等級的綬帶、帽子、官服和封地的茅和土送還給朝廷,上表十余道,請求辭官,靈太后不答應。有司奏請贈給于忠和崔光封地。熙平元年(516)二月,太師、高陽王無雍等人奏表舉薦崔光給孝明帝講授經(jīng)書。原先,崔光有恩德于靈太后,四月,朝廷又封給他平恩縣侯的爵位,把朝陽伯的封爵轉(zhuǎn)授給他的二兒子崔勖。這一月,朝廷又賜給他羊車一輛。
當時,靈太后臨朝掌管國家大政,卻經(jīng)常在宮廷的后園拉弓射箭,演習武藝。崔光將前代婦人們寫的文章送上,用來勸諫她棄武習文。這年秋天,靈太后多次到王公大臣的府宅,崔光上表勸諫說:“《禮記》上說:諸侯不是因為慰問病人,赴喪吊唁,而到臣子們的家中,這樣的君臣關系就叫做戲謔。昨日您的車駕幾次出動,到馮翊君、任城王的府第。雖然天氣漸到中秋,但仍然蒸熱。車馬往返,您的身體一定疲勞困倦。左右的侍從,多至千百個,跟在車駕后面護衛(wèi),穿著堅硬沉重的盔甲不停地奔跑。過去有人說您十分快樂,而隨從的臣子們卻很辛苦,看來真有這種事啊?;实鄣募易迦丝诜毖?,勛臣貴戚日益增加,邀請您的人也越來越多,恐怕將要成為規(guī)矩了。陛下您接受前王的遺命,輔助幼主,以天下為公,以億萬百姓的生存安樂為己任,希望能常到郊廟祭祀和決定朝廷的大政方針。愛惜身體,蓄養(yǎng)精神,停止游樂,那么全國上下都會為此感到高興?!?br />
神龜元年(518),崔光上表請求修補破損的石鼓經(jīng)。朝廷同意,后因靈太后被廢黜,便停止了。
神龜二年八月,靈太后到永寧寺,親自登上佛塔上層,崔光上表勸阻。九月,靈太后要到嵩山佛寺去,崔光上表勸諫,太后沒有采納。
正光元年(520)冬,朝廷賜給崔光矮桌、拐杖和衣服。二年春天,孝明帝在國學舉行釋奠大禮,崔光拿著經(jīng)書面南而立,百官陪著站在兩旁。司徒、京兆王元繼多次上表請求將自己的職位讓給崔光。四月,朝廷命崔光為司徒,侍中、國子監(jiān)祭酒、領著作的職務不變。他上表堅決推辭,過了一年也不肯接受。
這年八月,有人在宮內(nèi)抓獲一只禿鷲,朝廷下詔問崔光這象征著什么,崔光上表說“:禿鷲,是貪婪而又兇惡的鳥,在荒野大澤中生長,不應該飛到宮廷中。過去,晉魏黃初年間,有鵜鶘飛集在靈芝池,文帝下詔書認為曹恭公疏遠君子,親近小人。因而向天下尋求賢明杰出的人才。太尉華歆因此罷職,讓管寧接替他的職務。我聽說在野外生活的動物進入房舍,古人認為不吉祥。所以,張王存厭惡任鳥,賈誼忌諱鶘。鵜鶘暫時聚集而很快又飛去,前代帝王還引以為戒,何況現(xiàn)在禿鷲飛入宮中,被人擒獲,正被飼養(yǎng),安然閑靜,毫不懼怕。和過去的情況相比較,真特殊??!貪婪的禽類,一定靠吃魚肉生活,豆麥稻米,有時也會啄食。吃一次的耗費,就有一斤多糧食和肉類。今年春夏干旱,谷價上漲。貧窮之家都面有菜色。陛下為天下百姓的父母,對他們愛撫備至,怎么能夠拋開人不管而去養(yǎng)鳥,留意于這個形貌丑陋,聲音刺耳的家伙呢?”孝明帝看到奏章十分高興,將這只鳥放回沼澤中。
崔光年紀高邁而又政務繁巨,疾病漸漸增加,而卻自強不息。經(jīng)常在史館寫作,病重了也不回去。正光四年(523)十月,孝明帝親自探望他的疾病,下詔停止他接待賓客,不斷派宦官去問候。為此,還停止了宮廷中的音樂歌唱,不再游覽觀光。又封崔光的長子崔勵為齊州刺史。十一月,崔光病情加劇,對他的子侄們說“:我蒙受先帝的厚恩大德,有了今天很高的職位,史書沒有寫成,死了也留有遺憾。你們趕快把我接回家去?!睔饬﹄m然微弱,但神志卻很清醒,到了家里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歲。孝明帝聽到死訊后,悲哀得痛哭流涕,一趟又一趟派宦官去他家里。又親自去祭奠,撫著崔光的尸體,大放悲聲。車駕回宮的路上,也一直痛哭不止。因為過于悲哀,飯量大為減少,一說起話來,都因追憶崔光而傷心。每來到崔光為他講學的地方,就改變?nèi)萆?,悲愴地哀悼。謚號文宣。出殯那天,孝明帝在建春門外設祭,一看到靈車到來就傷心欲絕。儒士們都為此感到光榮。
崔光待人寬厚慈愛,不與任何人和事相牛氐牾,進退沉浮,平心處置,不以為意。曾經(jīng)仰慕胡廣、黃瓊的為人,因而,被提倡氣節(jié)的人所輕視。當初,領軍于忠,因崔光與他有舊日的恩德,所以傾附于他;元叉對崔光也很敬重。郭祚、裴植被殺,清河王元懌遇到災禍,崔光隨時改變態(tài)度,不對他們匡救幫助,于是,被天下人所譏笑。他自從得到高官重爵后,很少再推薦別人。他曾向朝廷啟奏過自己的女婿、彭城人劉敬徽的事,說敬徽在荊州五隴擔任守將,女兒跟隨丈夫在任所。他因此常常憂慮敵寇去襲擊。自己又和女兒南北分離,請求讓女婿任徐州長兼別駕,暫時住在京城。孝明帝答應了他的要求。世人因此將他比作張禹。他初任黃門,則辭讓給宋弁;任中書監(jiān),則辭讓給汝南王元悅;任太常,則辭讓給劉芳;任少傅,則給元暉、穆紹、甄琛;任國子祭酒,則辭讓給清河王元懌、任城王元澄;任車騎、儀同,則辭讓給江陽王元繼,又辭讓給靈太后的父親胡國珍,都是他觀望形勢作出的不同選擇。所以,人們議論他過于矯情。
他相信佛教,禮拜佛像,誦讀佛經(jīng),年紀逾老而迷信逾深。終日怡然自得,不再煩惱生氣。曾在門下省白天坐著讀書,有一只鴿子飛到他的膝前,又飛到他的懷里,沿著胳膊上到他的肩頭,過了很久才飛去。僧俗兩道有數(shù)十人寫詩贊頌。每次被和尚、達官貴人邀請講解《維摩》、《十地經(jīng)》,聽眾常常有數(shù)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