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閭傳

白話北史 作者:唐·李延壽


  高閭字閻士,漁陽雍奴人。五世祖高原,在晉朝任安北將軍、上谷太守、關中侯,薊中有記載他事跡的碑。他的祖父高雅,從小就有美好的聲譽,曾任州的別駕。父親名洪,字季愿,任陳留王從事中郎。高閭貴顯之后,被追贈為幽州刺史、固安貞子。

  高閭很早就成為孤兒,但他自幼好學,知識淵博,精通經(jīng)史典籍,下筆成章。年青時曾當過車夫,有一次他送租到平城時,自己寫了個名帖前去拜見崔浩。崔浩和他交談以后大為驚奇,便讓他代寫了一份辭謝中書監(jiān)的表文。第二天,崔浩從送租車前經(jīng)過時,停下馬來喊高閭的名字,那些車夫們都十分吃驚。高閭原名驢,崔浩便替他改為閭,同時取了表字,于是高閭有了名氣。和平末年,任中書侍郎。北魏文成帝駕崩時,乙渾專權把持朝政,朝廷內(nèi)外,驚恐不安。文明皇后臨朝聽政,殺乙渾,召高閭和中書令高允進入宮中參與處置國家大政,賜給他爵號為安樂子。后來他和鎮(zhèn)南大將軍尉元領軍隊南下徐州,因軍功而被晉封為侯爵。獻文帝傳位后,高閭被改為崇光宮侍御。高閭向皇帝上《至德頌》。高允認為高閭的文章富有文采和氣勢,因而推薦他代替自己,于是他便被獻文帝所了解,讓他參與議論朝政大事。

  承明初年(476),任中書令,給事中,常委派他處置機密要事。文明皇后十分看重高閭,所有詔書、命令、書信、檄文,碑、銘、贊、頌等各種文字都是他寫的。太和三年(479),朝廷派兵征討淮北,高閭上表勸諫,指出有四方面的疑難問題,請求盡快回軍。文明皇后說:“六軍出發(fā),如驚雷電閃,勢同摧枯拉朽,何必擔心有四難題呢?”他被升為尚書、中書監(jiān)?;茨贤跛媳碚埱蟪⒁勒张f例斷絕官吏的食祿,高閭認為如果不賞賜食祿的話,那些貪官就有借口任意為非作歹,而清廉的官吏就難以維持。朝廷傳旨依照高閭的建議辦。

  孝文帝又召見王公以下的大臣聚集在皇信堂,讓他們辯論有關忠和奸的區(qū)別。高閭說“:奸佞的人裝出很有智謀的樣子欺騙別人和辦事,忠貞的人出于內(nèi)心符合正道行事,這就像美玉和石頭,可以清楚地區(qū)分出來?!被实壅f“:美玉和白石是同一物體而名字不同,忠貞和奸佞是名稱不同卻同出一理。尋求它們相同的地方便可以看出差異之處;如果只尋找差異點則往往失掉它們的共同點。因此,這種出處的同和異,表現(xiàn)出來的忠貞或奸佞,哪里那么容易區(qū)分清楚呢?有的先偽裝成奸佞然而卻為實現(xiàn)其忠貞,有的裝扮成忠貞來掩飾其奸佞。就像過去楚國的子綦,后來的事情證明他是忠臣,然而他起初的表現(xiàn)難道不是奸佞的嗎?”高閭說:“子綦在楚王面前勸諫,起初雖然順著國君的話講,但最終卻進行忠告,這是先順其欲好而后伺機勸諫,不能視為奸佞的表現(xiàn)。子綦如果不是權宜應變的話,后來的忠也就無從顯示出來了。”皇帝贊許高閭的應對。

  后來,他上奏表說:

  “我所知的治國之道,重要的有五方面,一是文德,二是武功,三是法度,四是防固,五是刑賞。所以遠方之民不順服,便要修文德使他來歸順;荒遠的狡詐之徒違抗命令,便播揚武威來鎮(zhèn)服;人民不懂得作戰(zhàn)之法,就要制定法律來加以整治;強敵輕易入侵,就要設立防御牢固的工事來抵御;遇到變故而克敵制勝,就嚴明賞罰制度加以激勵。這樣就能夠開辟國土,安定四方,戰(zhàn)無不克。北方狄寇,兇悍愚昧,如同禽獸,所專長者在于野戰(zhàn),所缺陷的在于攻城,如果能利用北狄的缺點,去掉他的專長,那么人數(shù)再多也不能成為禍患,雖即使前來也難以入侵內(nèi)地。況且北狄散居于荒野草澤之中,隨著水草地而遷徙,作戰(zhàn)時便全家同來,逃竄時帶著牲畜而去。所以自古以來討伐北方,只擋其入侵和擄掠而已。歷代所以成為邊患的原因,在于他們出沒無常的緣故。六鎮(zhèn)分兵把守,敵人眾多便難于應戰(zhàn),敵人逐個包圍進逼,我軍難以制服。古代周王命令南仲筑城北方;趙武靈王、秦始皇,修筑長城;漢孝武帝繼承前代事業(yè)。這四代的國君,都是帝王中的雄杰之才。他們之所以共同采取這一措施,并非沒有過人的智謀,或兵力的不足,而因為這實在是防御北狄最重要的辦法,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如今應當在六鎮(zhèn)的北邊修筑長城,以抵御北寇,雖然有暫時的勞苦,卻有永逸的效果??拷Φ牡胤?,往往開有城門,在城門邊建造小城,因地制宜安排退敵之策,多設弓弩。狄人入侵,有城可守,有兵可戰(zhàn)。敵既無法攻城,野外搶掠一無所獲,草料盡必定退走,終究受到懲罰。又應當從附近各州選招有勇力的壯士四萬人,加上京都二萬人,合計六萬人,作為武士,在御苑內(nèi)設立征北大將軍府,選拔忠心勇敢而又有志向才能的人作為主將,下設官員屬吏,分為三軍,兩萬人專門練習射箭,兩萬人專門練習使用刀盾,兩萬人專門練習騎馬用槊。修建戰(zhàn)場,十天一演習。采用諸葛亮八陣圖的陣法,作為平地抵御敵人的方略,讓他們都明了如何更好地使用兵革器械,懂得接受旌旗的節(jié)制指揮。兵器精銳堅固,必定能夠戰(zhàn)勝敵人。讓將領有固定的兵士,兵士有長期的主帥,上下相互信任,晝夜完全一致。七月間,征召六郡士兵萬人,各帶攻戰(zhàn)器具,令臺省以北各屯倉庫,就近造糧,全部送往北鎮(zhèn)。到八月,征北大將軍府率領三軍,和六鎮(zhèn)之兵一起直至漠南,揚軍威于漠北。狄人如來對抗,就和他決戰(zhàn),如果不來,就分散各地,以修筑長城。估計六鎮(zhèn)東西長不過千里,如果一人一月能筑三步長,一百人就是三里長,一千人三十里,一萬人三百里,那么千里的長度,強弱互助,估計十萬人一個月時間就能建成。一個月的軍糧,不算太多,人人抱著一勞永逸的想法,辛苦點也沒有怨言。

  “我合計修筑長城,有五項好處:免去巡游的艱辛,是一利;北部放牧民眾,不再受狄人搶掠的禍害,是二利;登城以觀察敵人動向,以逸待勞,是三利;減少邊境防衛(wèi)的失誤,停息無時無刻的防備,是四利;長年可以巡邏運輸,永不匱乏,這是五利?!?br />
  孝文帝傳旨說“:到時候我將和你當面討論?!?br />
  皇帝又令高閭寫國書慰問蠕蠕。當時蠕蠕國有喪事而國書中沒有寫到?;实蹎枴埃耗愕穆氊熓亲珜懳霓o,可是不提及他國中的喪事,如果是明知卻不寫,罪責十分明顯,如果疏忽沒有想到,應當是失職了?!备唛傉f“:以前的蠕蠕國君淳厚敬重,和我國和親,而今他的兒子屢次侵犯邊境,以臣愚見,認為不宜吊問。”孝文帝說“:敬重父親兒子就高興,敬重國君臣子也會高興,你說不應該吊喪和安慰,這是什么話呢?”高閭便摘下帽子謝罪。文帝說“:蠕蠕的使者牟提,小心謹慎謙恭。同來的人認為他太忠厚而很不滿意,我擔心他回北方后,一定會受到誹謗。以前劉準的使者殷靈誕,總是禁止他手下隨從,不許做不合禮節(jié)的事情,當他回去后,果然被人中傷,遭到極刑。如今這封國書可以證明牟提是忠于國家的,要讓蠕蠕國君知道這一點?!?br />
  這年冬至,皇帝大宴群臣,孝文帝親自在太后面前起舞,群臣也跟著起舞?;实塾殖鸶?,仍舊率領群臣向太后再次祝壽。高閭說“:臣下聽說,大夫行孝,和睦一家;諸侯行孝,名傳一國;天子行孝,德及四海。如今陛下篤行孝道,下臣等不勝歡欣鼓舞,謹?;噬锨f歲福壽!”皇帝聽后十分高興。又有一次在皇信堂商議朝政時,高閭說:“我深思太皇太后所立的十八條法令,以及追尋圣朝以來所實行過的各種法制,事事都考慮得十分周到,希望皇上能照此行事?!毙⑽牡壅f“:刑法是推行王道所必須的。但什么是法?什么是刑?執(zhí)行的時候,誰先誰后?”高閭回答說:“創(chuàng)立各種制度,以法度和禮制治理民眾,這就是法;違犯制度和紀律,必須用法令條文來追究,就叫刑。那么法必須首先施行,然后用刑?!蔽牡壅f“:《論語》中稱:冉有退朝,孔子問‘:怎么這樣晚?’冉有說‘:有政務?!鬃诱f‘:不過是事務罷了,如果是政務,雖然我不曾參與,但我也會聽說的?!裁词钦??什么是事?”高閭回答說:“政,是皇上所施行的;事,是臣下所處置的?!?br />
  后來又令高閭和太常卿共同收集雅樂以演奏。又帶領廣陵王的軍隊,出任鎮(zhèn)南將軍、相州刺史。他因有參加制定法律條令的勞績,被賜予布帛和牛馬等物。遷都洛陽時,高閭曾上表勸諫,認為遷都有十個方面損失,如果非遷不可,請遷往鄴城,孝文帝對此頗為不快。

  雍州刺史曹武以他所統(tǒng)領的襄陽前來歸降,皇帝親自駕幸懸瓠。高閭上表進諫說“:洛陽正是草創(chuàng)時期,曹武既然沒有派來人質(zhì),必定不是真正歸降?!被实鄄徊杉{,曹武果然詐降,所有將領都無功而回。當皇帝返回石濟時,高閭在行宮朝見。孝文帝說:“我原來的想法,并不是一定要出征。但是兵馬已經(jīng)集合待命,我恐怕會像周幽王那樣失誤,所以沒有中止這次行動,來到淮南。對方將所有將領據(jù)守各州鎮(zhèn),所以一無所獲。這實在是晚一個月出兵的緣故。”高閭說:“自古攻城作戰(zhàn),兵力倍于對方就可以進攻,十倍于對方就把城團團圍住?;噬嫌H征,本應大獲全勝,所以沒有收獲,實在是兵力太少的緣故。如今京城初就,諸事均在草創(chuàng)時期,愿陛下從容經(jīng)營京都,使德澤播于四海?!被实壅f:“我也愿意從容經(jīng)營伊洛氵廛高澗一帶,事已不少,但尚未有大的收獲?!备唛傉f“:司馬相如臨終前,還抱恨于未能參加封禪的大典。如今雖江表一帶未歸順,但中州地區(qū)已經(jīng)討平,怎么能在這樣圣明的時候而缺少盛大的典禮呢?”孝文帝說“:荊揚一帶還未統(tǒng)一,怎么就能照你所說的那樣舉行盛典呢?”高閭回答說,江南一帶并不是古代所說的中國,況且夏、商、周三代的疆土,也并不很廣大。皇帝說:“從淮海至東海是揚州,從荊山至衡陽是荊州,這些不都近在中國嗎?”

  當皇帝來到鄴城時,多次親往高閭的府中,同時下詔表彰他。高閭多次請求領本州人馬報效朝廷,皇帝下詔說:“高閭已到退休之年,本應請求衣錦還鄉(xiāng),但他只知進取而不考慮退路,有世人謙遜的美德,可封號為平北將軍。他是朝中的老臣,理應順其心愿,遷任幽州刺史,讓他存恤和勸慰同行,恩惠和法律并用?!备唛傉J為各州去掉從事官員而依照府的建制置參軍,和政體不相合,便上表請求恢復舊制,孝文帝不高興。一年多后,他上表請求辭職,皇帝以好話安慰,不聽請求。又召回任太常卿,高閭多次上表辭謝,但也不得許可?;实塾H征漢陽,高閭又上表勸諫,請求回軍,皇帝不采納。漢陽討平后,皇帝送詔書給高閭,高閭上表稱謝。

  宣武繼位后,高閭多次上表請求讓位。皇帝以優(yōu)詔授予光祿大夫,金制的印章和紫色的綬帶,由吏部尚書邢巒親自送往高閭家中拜授。高閭前往辭謝,皇帝在東堂接見他,賜給他佳美的食物,向他請教治國大政。他以自己是先朝的老臣,再次請求告老歸田,皇帝感動得流下淚來。于是傳旨賜給他安車、幾杖、馬匹、錦緞、衣服、布匹等,樣樣十分豐厚。百官都設宴為他餞行,就如同當年漢宣帝的眾公卿為功成身退的疏廣叔侄送行一樣。當高閭路過北芒山時,又派人奏上《望闕表》,以示戀戀不舍和仰慕的真情。后來他死在家中,謚號為文貞。

  高閭喜歡寫文章,有文集四十卷。他的文章也和高允同流,后人把他們合稱為“二高”,都是為當時人所信服的。高閭性情剛強,敢于直諫。他在自己私房,講話時聲音很輕,耳朵剛能聽到;可是當他在朝廷廣眾之中時,談論起來,卻勁頭十足,人們都難以和他對抗。孝文帝喜愛他文辭優(yōu)美,經(jīng)常給他以優(yōu)厚的禮遇??墒撬澵?,心胸狹小而又自傲。他在中書省時,喜歡辱罵各位博士。他的學生一百多人,凡是有事求他,他都收受賄賂??墒堑侥昀袭攦傻刂荽淌窌r,卻特別清廉自我約束,有好官的稱譽。

  他兒子高元昌承襲了爵位,曾任遼西、博陵太守。

  高閭的弟弟名悅,專心致志喜好讀書,聲名好于高閭,但早就去世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