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盧同傳

白話北史 作者:唐·李延壽


  盧同字叔倫,身高八尺,容貌魁偉雄壯,善于為人處世。太和年間,他起家時任北海王詳的封國常侍。熙平初年,因屢次升遷而當了尚書左丞。這時,相州刺史奚康生在征收百姓每年交納的戶調時,布的長度竟然有七八十尺,以此來求得為公家分憂的美名,部內對這種情況都感到不安。盧同在領取俸祿時,官府給的正是這種七八十尺長的絹。盧同便揭發(fā)奚康生超過規(guī)定征收戶調。朝廷收到奏章后,傳旨追查奚康生的罪責,并表彰盧同敢于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孝明帝一代,朝政比較寬松,許多人都假冒戰(zhàn)功。盧同在查閱吏部的功勛登記文書時,加以檢查核實,找出因假冒軍功而晉升品級的多達百余人。于是便上表朝廷,說:

  “我見到吏部的功勛登記簿,其中多被涂改更換,便查閱中兵局所存奏案加以核對,發(fā)現也錯訛百出。我以為過去的過錯雖然可以恩免,但必須加以糾正定案。請委派一位都令史,同時讓所屬部局各派一人,匯集吏部和中兵二局的功勛簿,對照奏案。如果功名和品級相對應的,就用黃紙以大字楷書寫下來,注明品級級數,讓本部尚書以紅印印上。抄明兩份,一份放在吏部,一份留在中兵局,和奏案同管。這樣進則可以防止涂改擦洗以作假,退則再沒有更改替換的可能。

  “從前以來,功勛奏書報到各部,只寫名字,不記籍屬,致使無恥小人,輕易得以取巧。從今以后請在征召沒有功名的人時,全部寫上所在的州、郡、縣三級名稱;已經有官銜正職的,也寫明官名、部別和經歷。都用本軍的印章蓋在上面,然后合縫,各交上司。統將、都督,也都蓋上印章,然后一起交送行臺。行臺轉太尉,太尉檢查確實無誤,才為正式的名帖。省要再次考查結束后,申奏朝廷。奏表送出之日,黃素紙蓋紅色印章,交付吏部。

  “近來,不僅偷升品級假冒名字,涂改更換功勛簿而已,還有已升品級后又再升遷,或者改名晉級,諸如此類,人數不少。這也是由于吏部無法可循,沒有好辦法堵塞防止作偽。為什么會這樣?吏部給予晉級之后,簿上并不登記,正因為這種情形,容易使人產生僥幸得以升遷的想法。從今以后,確定品級,便在功勛簿上的有關人名詳細注明,加寫日月,尚書蓋印,然后付給部曹,郎中另外抄錄,代代相傳。這種辦法實行,大概可以杜絕奸佞之徒的作弊。”

  朝廷下詔同意實行。盧同又奏道:

  “我深思之后,覺得黃色功勛簿,應該可以制止大部分作偽情況,但軍隊中的虛詐,則恐怕難以全部杜絕。請從今以后,在軍隊中查閱功勛簿時,行臺、軍司、監(jiān)軍、都督等都寫清文書檔案,處處詳細記錄。因斬得首級而達到晉級一級以上的,就讓發(fā)給證書。這種證書用一張紙,在紙正中寫上大字,注明行臺、統軍職位名號,立功人某甲某乙。斬三個人首級以及被對方砍傷能得到獎賞品級的,也都付給證書,寫成一行,從這行字中間豎裂成兩半。證書前后都寫明年號和日月,破了某處敵陣,某官立某種功勛,以印記來檢驗。一半交立功人,一半送到行臺,登記后送到京城,就轉送門下省,另用函件登記。

  “又自從遷都以來,戰(zhàn)場捷報頻傳,所以作戰(zhàn)立功者越來越多,到現在還獎賞不完的原因,是由于年代久長而產生弊端,積壓年數既久便容易作偽,善于投機取巧的吏員靠等級而晉升,偷改增加的現象因而越來越多。請從現在開始,所有已在功勛簿上登記過并獎賞過的,便傳告遠近地方,說明是某處所立功勛,讓所有人都知道。定下獎賞的規(guī)矩,以三年時間為限。在期限以內,全部授給職級及承認其資歷。實際職務及封號,根據其才能加以授理。這樣就能做到迅速獎勵勤政者,鼓勵為國立功的人,事情不拖過很多時間,作偽者也就容易止息。如果有遭遇困境,州中沒有正直的官員,不受期限的限制。

  “又功勛簿送法,應在出征還朝之時,即時申報送轉有關部門。可是向來由行臺、督將回到京都后才開始編造,經過一年兩年,才申奏朝廷。奸偽的根源,實在由此產生。從今以后,軍隊回朝之日,便送上功勛簿,不讓隔月報送?!?br />
  皇帝傳旨又照此實行。

  元叉廢掉靈太后時,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于鄴郡,被元叉打敗了。元叉便任命盧同為持節(jié)兼黃門侍郎慰勞使,前往相州處決中山王熙?;爻?,被授為正黃門侍郎。盧同善于侍奉身居要職的人,深為元叉所信任。當他殺中山王熙的時候,大肆追究處置中山王熙的同黨和有過交往的人,以此來討好元叉,評論者對此有非議。盧同的哥哥盧..,從年輕時就喜歡說大話,經常吹噓說公侯的爵位輕易就可以得到??墒沁@時才不過當名都水使者。盧同請求把自己的兩個等級功勞轉加給盧..,盧..因此被委任為安州刺史,評論者對此深為贊許。

  營州城有個叫就德興的人謀反,朝廷派盧同為度支尚書,持節(jié)前往營州安撫,讓他有權相機行事。盧同釋放了就德興家里三十人,并免除被強迫當家奴的人成為平民,同時派人送信勸降。就德興就投降了。盧同安撫了眾人之后就回朝了。就德興不久又反叛,朝廷令盧同為幽州刺史、兼尚書行臺,前往安撫。盧同覺得就德興不守信用,便帶去大隊人馬,被就德興打得大敗而回。

  靈太后重新執(zhí)政后,認為盧同是元叉的同黨,免了官。莊帝繼位后,下詔恢復他的爵祿,任都官尚書,兼領七兵。又以他曾安撫就德興的功勞,封為章武縣伯,正式掌管七兵。又轉為殿中侍御史。普泰初年,任侍中,進號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這時盧同患病已久,還勉強處置政務,他請求封給儀同三司官職。當初盧同任黃門侍郎時,和節(jié)閔帝同在門下省,盧同覺得節(jié)閔帝為人異乎尋常,一向特別親密交接。節(jié)閔帝想到和盧同的這段舊情,便應許了,授以儀同三司。永熙初年去世,追封尚書右仆射。他有四個兒子,長子盧裴繼承封爵。

  盧裴字子章,性情殘暴,以強制武斷而聞名。齊文襄帝任用他為大將軍府刑獄參軍,對他說:“‘狂簡,裴然成章’(《論語·公冶長》中語,狂簡意即急于進取而又不愿認真辦事),這可不是好名字?。 碧毂D觊g,逐漸升為尚書右丞,另外掌管京中的詔獄。他濫用酷刑,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也不管事情大小,都拷打得非常過分,在大棒和車輻下死亡的人數眾多。有時在嚴寒的冬天,將囚犯放在冰雪上受凍;有時在盛夏酷熱的天氣,讓囚犯在烈日下暴曬。他冤枉和陷害人而致死的,前后有一百多人。他經常注意官員們,稍有過失,立即上奏皇帝。朝官們見到他時,無不恐懼不前屏住呼吸,把他看成是專門刺探人的校事官。而盧裴卻洋洋得意,說起話來自吹自擂。后來因犯了誹謗國史的罪,和李庶一起在監(jiān)獄中被鞭打而致病,死于獄中。盧裴的弟弟盧筠,官青州中從事。

  盧同的哥哥盧青,好學很有風度,能連喝幾斗酒而不發(fā)生迷亂。最后官至太常丞。大統初年,追贈太仆射、平州刺史。盧青的兒子盧景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