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東莞莒地人,漢齊悼惠王劉肥的后人。世代居住在京口。年青時喜好《書》、《傳》,博覽而精通群書,濟陽江詔很了解他。江詔當時作建武將軍、瑯王牙內史,他讓劉穆之作了府主簿。
起初,劉穆之曾夢見與高祖一起在海上航行,忽然遇上大風,又驚又怕,低頭看船下,見有兩條白龍,夾船而游。不久到了一座山,山峰聳立,樹林茂密,心中很是高興。待高祖攻克京城,問何無忌:“我急需一名府主簿,你看誰合適呢?”無忌答:“沒有比劉道民更合適的人了。”高祖說:“我也知道這個人。”馬上派人叫穆之。當時劉穆之聽到京城有叫鬧聲,早晨起來準備去看看,剛到路口,正好碰到了送信人。穆之看著信,久久不發(fā)一詞,然后回到自己的屋里,換下粗布衣服去見高祖。高祖對他說:“我的事業(yè)剛剛開始,正感到艱難,急需一名軍吏,您看誰可擔當此任?”穆之說:“貴府剛建,軍吏實在需要一個有才之士,倉促之際,也許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了?!备咦嫘χf:“你能委屈自己,我的大事可以成功了?!庇谑钱攬鋈蚊轮疄楦鞑?。
收復了京邑,高祖剛到,各類大的決定,都是倉促間和穆之商定的。高祖把穆之當作心腹,大小事情都向穆之請教。穆之也盡忠盡力,一無隱瞞遺漏。當時晉朝朝綱松弛,禁令無人遵守,權豪貴族,仗勢橫行,百姓窮困,無地存身。更甚者是司馬元顯政令腐敗,桓玄束縛百姓的科條繁密。穆之斟酌時機,加以改正,不到十余天,風氣頓改。于是穆之被提升為尚書祠部郎兼府主簿,記室錄事參軍,并出任堂邑太守。因為平桓玄有功,封為西華縣五等子爵。
東晉義熙三年(407),揚州刺史王謐去世,按理高祖接任,但劉毅等人從中作梗,商量著讓中領軍謝混作揚州刺史,或想讓高祖在丹徒州為官,把朝內事托付給尚書仆射孟昶,并派尚書右丞相皮沈以這兩種意見征詢高祖。皮沈先見劉穆之,向他轉述了朝中大臣的意見。穆之起來假裝上廁所,秘密對高祖說:“皮沈剛到,他說的意見不能聽從?!备咦嬉姷狡ど蚝?,叫他到外面等候,叫來穆之問道:“你說皮沈的話不可聽從,這是什么意思呢?”穆之說:“晉朝政權已失,并非一天兩天的事,加上發(fā)生桓玄篡位之事,天命皇權已不屬晉朝。您復興了晉朝皇室,功高萬世。既然立了大功,理應獲得大位。您現(xiàn)今的形勢,怎么能夠處于謙遜退讓之地而削弱自己的力量,僅作個駐守邊地的將領呢?劉毅、孟昶等人,與您都是從平民而起,共舉大義,本來都是想扶助晉主建功立業(yè),以獲得富貴的。事情有先有后,所以一時論功行賞,并不是命中永遠注定你們有臣主之分。勢均力敵,最后還是要互相火并。揚州是根本所在之地,不可以讓位于他人。以前讓王謐作揚州刺史,是出于權宜之道,根本不是長久之計?,F(xiàn)在若再把揚州交給別人,您一定會受別人抑制。一旦失去權柄,就再也沒有辦法得到它。而您功高勛重,他人又不能控制領導您,對您懷疑耽心與害怕畏懼相交織,各種不測之事就都會發(fā)生。將來會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在不能不考慮到?,F(xiàn)在朝中大臣的建議已是這樣,只能委婉回答。一定要說揚州刺史非我莫屬,如此又難以直言,只有回答說‘國家政治之本,宰輔位置十分重要,國家興盛衰亡均在于宰輔,應好好考慮和挑選。這件事十分重要,不能空談,我暫時回朝中,與大家商量’。您一回京,他們一定不敢棄您而授位給別人?!备咦媛爮牧四轮脑?,于是作了宰輔。
穆之跟隨高祖征伐廣固,抵抗盧循,常住在營帳中出謀劃策,決定各種事情。劉毅等人害怕劉穆之被高祖重用親近,常常談說穆之手中權力太大,高祖反而越發(fā)信任倚仗他。穆之在外聽到的看到的,事無巨細,均告訴高祖,即使是街談巷語、笑話等小事,也都告訴高祖一些。高祖常得到民間的各種信息以顯示他的敏銳,都是由于穆之的原因。穆之又喜歡賓客,家中坐客常滿,安插耳目觀察打聽,所以朝廷內外各種觀點,穆之沒有不知道的。即使是親近的人的行為,穆之也都陳奏給高祖而毫不隱瞞。有的人譏笑他,他卻說:“以公的明察秋毫,將來自己也會知道,我受公之恩,理應不加隱諱,這正如張遼之所以告發(fā)關羽想叛逃一樣的道理。”高祖的行為舉止,穆之都加以規(guī)范。高祖書法一向不高明,穆之說:“這雖是件小事,但字跡會被四處傳開,愿您稍加留意?!备咦婕炔荒苓_到穆之希望寫好字,又十分想改變這種狀況。穆之于是說:“你只管揮筆寫很大的字,一字一尺大,也不嫌棄,字大可以包容一些東西,有氣勢也是一種美?!备咦媛爮牧怂粡埣堉涣邆€字就寫滿了。凡穆之所推舉的,高祖不接受,穆之就不甘休。穆之常說:“我雖然比不上荀令君推舉好的,但我不推舉不好的。”穆之與朱齡石一起處理書信,曾給高祖寫回信,從天亮到中午,穆之寫了一百函,齡石寫了八十函,并且穆之寫的都沒有廢棄。穆之轉為中軍太尉司馬,義熙八年,加封為丹陽尹。
高祖西征討伐劉毅,派諸葛長民留守府中,總管后方一切,高祖擔心長民難以獨當此任,把穆之留下幫助長民。加穆之為建威將軍,設置佐吏,配給穆之實力。長民果真有背叛高祖之野心,只是猶豫沒能發(fā)動,于是私下偷偷對穆之說:“外面謠傳,都說太尉與我不平等,什么原因才鬧成這樣?”穆之說:“公逆流遠征,而把老母幼子委托于你,如果不信任你,怎么會這樣做呢?”長民思想才稍稍穩(wěn)定。高祖回來后,殺了長民。義熙十年,推舉穆之為前將軍。供給前軍府一年一萬匹布,錢三百萬。義熙十一年,高祖西征司馬休之,中軍將軍道憐留守,但事無大小,都由穆之決定。提升穆之為尚書右仆射,仍如昔日一樣兼任前將軍和丹陽尹。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把兒子留下作中軍將軍,管理太尉留守府內,調穆之為左仆射,率領監(jiān)軍、中軍二府軍司,前將軍、丹陽尹仍兼任。可帶儀仗護衛(wèi)隊五十人,出入朝廷殿堂,并遷居到東城。
劉穆之在內總理朝政,在外管理軍旅事務,解決問題有條不紊,任何事情都不被耽誤。常常賓客盈門,求辦名類事項,朝事軍事里里外外來詢問稟告的人滿階滿室。劉穆之眼睛看公文,手寫回信;耳聽別人的匯報,口中同時回答,同時處理數(shù)事不妨礙,每一件都處理得很妥當。又與不少很熟悉的客人在一起暢談說笑長達一日或數(shù)時辰,并不覺得困倦疲累。只要有空閑時間,穆之就寫寫畫畫,翻閱文章,校定典籍。他性格豪放,吃飯一定要很大的地方,常常做十人吃的飯。穆之喜歡賓客,從未一個人單獨吃飯,每到吃飯之時,都會有十多位客人,營帳中按常規(guī)安排伙食,以此為正常之事。他曾對高祖說:“穆之的家中本來貧賤,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自從我跟隨您以來,雖然常常想節(jié)約省儉,但每天所需的,仍稍微多了一些,除此之外,我沒有一絲一毫對不起您的地方?!?br />
義熙十三年,穆之病轉沉重,皇上降詔讓正直黃門郎探問穆之病情。十一月穆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高祖此時在長安,聽到此消息大吃一驚,悲痛異常,哀傷惋嘆數(shù)日。高祖本想暫駐關中,經(jīng)營趙、魏。穆之已去世,京都缺人,于是趕回彭城,讓司馬徐羨之代為留守管理。而朝廷中以前由穆之處理的事,一起匯報到北方高祖駐地,由高祖定奪。穆之以前率領的前軍府文武官兵二萬人,三千人分配給徐羨之的建威府,其余的全都撥給兒子的中軍府。追贈穆之為散騎常侍、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高祖又表奏天子:“臣聽說推舉賢德表揚善流,是王教放在首位的,紀念提拔有功勞者,意義很大,因此管理功勞簿的,有什么樣的功勞一定要記下來,人是否賢德,在他去世后反而更顯示出來。已去世的尚書左仆射、前將軍大臣劉穆之,起自貧窮百姓,輔佐政務以來,內出謀劃策,外處理各種朝政雜務,無論軍國大事,都是盡心盡力。等他入殿之后,管理京畿,為使王化一新,千思百慮,率軍隊遠征,穆之居中作出決定,他的功勞朝野盡知。正當他為國做出遠大規(guī)劃想使國家興隆之時,竟不幸去世,人們都十分哀痛。皇上已降恩褒揚記述穆之的功勞,并追封三種頭銜,既哀且榮,皇上的恩寵隆厚。臣心中尋思,從義熙開創(chuàng),艱難災患不盡,外患很多,內難相接,那段日子終于過去了,現(xiàn)在才得到一些安寧。這不是臣一個人能完成的,實在是依靠了穆之匡扶輔助。功勞看不見聽不到,做的事情朝中并不知道的,多不可數(shù)。我之所以盡力十幾年,才能有所成就,外出征伐,內輔朝政,幸而沒有辜負皇上使命,如果沒有穆之幫助,就不會把事情辦得這么好。穆之為人謙遜,一直堅守這種品德。常常談到要封賞他,他就慨然謝絕,因此他功勛卓著,卻未受到封賞,回憶往事令人傷懷。我認為應該給他加贈正司,追封領地,贈予豐厚的禮物,使好人能永得好處,忠正之人不會在死后被人們所忘記。因此,我把所想獻出,讓朝中上下皆知。”于是皇上再贈侍中、司徒之銜,封為南昌縣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高祖受禪稱帝之后,回想起昔日助他的功臣,下詔書說:“已故侍中、司徒、南昌侯劉穆之,深謀遠慮,為王業(yè)打下基礎,功勞卓著,誠實勤勞,現(xiàn)在國運更新,國家安定發(fā)達,感事懷人,深感凄涼哀痛??梢约臃馑麨槟峡悼す?,食邑三千戶。已故左將軍、青州刺史王鎮(zhèn)惡,在荊、郢大捷中,拼命盡力克敵,北伐功勞可比方叔。想起他的功績,心中一直不能忘懷,可以加封為龍陽縣侯,增加享用一千五百戶?!奔幽轮u號為“文宣公”。宋太祖元嘉九年(432),穆之在高祖廟享受香火。元嘉二十五年四月,文帝車駕來到江寧,經(jīng)過穆之墓時,發(fā)布詔書說:“故侍中、司徒、南康文宣公穆之,全心全意輔佐高祖,幫助建成我朝大業(yè),謀劃深遠,功勞卓著,功勞直可銘刻鼎彝,記于典策,以教化后人。最近出游,特來觀看他的墳墓。思想起來,真讓人深深哀嘆??稍O置一個祭墓的地方,以表示我們對他永遠的懷念。”
穆之有三個兒子,長子慮之繼承了他的爵位,官至員外散騎常侍才去世,慮之的兒子劉邕繼承爵位。從前郡縣作為大臣的封地的,內史、相對受封者稱臣,離任就不這么稱呼了。到世祖孝建年間,才改革這一制度,改為下官向受封者致敬。河東王歆之曾做過南康郡的相,可一向輕視瞧不起劉邕。后來歆之與邕一起參加豫元會,坐在一起,劉邕生性酷好喝酒,他對歆之說:“你曾做過我的臣下,現(xiàn)在不能敬我一杯酒嗎?”于是歆之學孫浩唱歌回答他:“昔日作你臣下,今日與你平等,既不敬你酒,也不為你祝福?!眲㈢哂幸皇朝忦璧墓竹?,認為這種味道可與魚媲美。曾拜訪孟靈休,靈休患有痔瘡,瘡痂落在床上,邕取來吃掉,靈休大驚失色,劉邕回答說:“癖性喜食,”靈休瘡痂沒落掉的,都揭下給劉邕吃。劉邕走后,靈休給何勖寫信說:“劉邕吃了我身上的瘡痂,使得全身流血?!蹦峡祰欣舳俣嗳耍还苡凶餂]罪,常互相鞭打,使身上結瘡痂,以供劉邕吃。劉邕死后,他的兒子劉肜繼承爵位。宋世祖大明四年(460),因劉肜用刀砍殺妻子,剝奪了封地,讓劉肜的弟弟得了領地。
穆之的第二個兒子劉式之,字延敬,精通《易經(jīng)》而喜好賢士,歷任相國中兵參軍、太子中舍人、黃門侍郎、寧朔將軍、宣城太守、淮南太守。在任之時貪污受賄嚴重,揚州刺史王弘派從事去查處,從事招來官吏百姓,想弄清這件事情。劉式之召見從事,對他說:“從我這里回去告訴王弘,劉式之對國家也有些功勞,就是偷數(shù)百萬錢又算什么,更何況我還沒有偷呢!你從官吏百姓及賬目文書中得不到什么?!睆氖禄厝ジ嬖V了王弘,王弘說:“劉式之的辯白如此的粗莽!”也因此沒有再查下去。劉式之此后又作了太子右率、左衛(wèi)將軍、吳郡太守。死后,追贈為征虜將軍,因為出征關、洛有功勞,封為德陽縣五等侯,謚號為“恭侯”。式之的長子劉詔,在世祖初年,作了黃門侍郎。劉詔的弟弟劉衍,大明末年,作為黃門郎,出都做豫章內史。晉安王子勛自立偽朝廷,讓劉衍做中護軍,事敗后被殺。
劉衍的弟弟劉王禹,字茂琳,年少有才氣,被太祖知道了。始興王浚為王南徐州,讓劉王禹補做別駕從事史的官,被浚知遇。劉王禹生性爭強好勝,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強。當時浚征北府行參軍吳郡的顧邁為人輕狂而有才能,與浚交往甚深,許多秘密事情都要顧邁參與討論。劉王禹于是放下架子委屈求全巴結顧邁,表示對顧邁情深義重,除了家中婦女的事情外,其他的無話不談。顧邁看到劉王禹對自己很是忠誠,于是對他萬分信賴??K劦囊恍C密事情,顧邁全都告訴了劉王禹。劉王禹與顧邁一起到了射堂之下,劉王禹忽然轉頭看望左右,索要單衣帽,顧邁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劉王禹說:“浚公像對待家中人一樣待你,與你相處言談沒有隱瞞(連機密大事都告訴了你),可是你卻把這些機密對外人泄密。我是浚公的下屬,怎么能不把這些告訴浚公呢?”因而把顧邁所言都講了出來,浚大怒,稟告太祖把顧邁調到了廣州。顧邁在廣州,正值蕭簡作亂,顧邁為他賣命,最后與蕭簡都死了。
劉王禹升官為從事中郎,并作淮南太守。元嘉二十九年,劉王禹做了寧遠將軍、益州刺史。元兇殺主自立,讓他做青州刺史。劉王禹得知這個消息,立刻起義派遣軍隊,同時運送物資到荊州。世祖繼位后,召劉王禹為御史中丞。回到江陵,正值南郡王義宣想叛逆,劉王禹陳說不能這樣干,話語十分懇切,于是義宣讓他做丞相左司馬,一起到梁山,劉王禹還乘了義宣蜀中的船,還有義宣從前的部屬暗暗在梁山洲外投奔了官軍。劉王禹做了司徒左長史,第二年,又升為御史中丞。劉王禹高傲,做憲司十分得意,彈劾王僧達說:“靠祖上立功做了大官,人品居于下流?!背写蟪紱]有不怕他的筆鋒的。后又轉做右衛(wèi)將軍。劉王禹想做侍中,沒做成,對他親信的人說:“人做官不出為將必入為相,不入為相必出為將,怎么能長久居于戶限之上?!币虼艘蟮揭嬷轂榇淌贰J雷婷靼姿男囊?,同意了他的要求。孝建三年(456),做輔國將軍、益州刺史,到任后,十分不得意。至江陵,寫信給顏竣說:“朱修之三世叛兵,一旦占據(jù)荊州,青油帳下,像謝宣明面見的樣子,讓齋師用長刀指著我下席,對于我來說又有什么呢?只不過耽心像匈奴輕視漢朝一樣。”這一年,因犯奪人妻為妾的罪,罷免了官職。大明元年(457),又提拔為東陽太守。第二年,調為吳興太守。侍中何偃記錄說:“經(jīng)常想做武將”,劉王禹大怒說:“我平時什么時候想做武將了?”于是與何偃絕交。等他做了吏部尚書,心中越發(fā)氣憤憤的。劉王禹的族叔劉秀之作丹陽尹,劉王禹又寫信給親朋故舊說:“我家黑臉阿秀,現(xiàn)在劉安眾那里,朝廷中不多賢士。”那一年他背上長瘡,何偃背上也長瘡。劉王禹病十分沉重,聽說何偃死去了,高興得大叫大跳,于是他也死了,謚號為“剛子”。劉王禹兒子劉卷,官為南徐州別駕。劉卷的弟弟劉藏,為官尚書左丞。
穆之最小的兒子劉貞之,做官為中書黃門侍郎、太子右衛(wèi)率、寧朔將軍、江夏內史,為官時去世。他的兒子劉裒,作始興相,因貪污在東冶坐牢。
穆之的女兒嫁給濟陽蔡..,年老時窮困,世祖讓蔡..的兒子平南參軍蔡孫做了始安太守。
起初,劉穆之曾夢見與高祖一起在海上航行,忽然遇上大風,又驚又怕,低頭看船下,見有兩條白龍,夾船而游。不久到了一座山,山峰聳立,樹林茂密,心中很是高興。待高祖攻克京城,問何無忌:“我急需一名府主簿,你看誰合適呢?”無忌答:“沒有比劉道民更合適的人了。”高祖說:“我也知道這個人。”馬上派人叫穆之。當時劉穆之聽到京城有叫鬧聲,早晨起來準備去看看,剛到路口,正好碰到了送信人。穆之看著信,久久不發(fā)一詞,然后回到自己的屋里,換下粗布衣服去見高祖。高祖對他說:“我的事業(yè)剛剛開始,正感到艱難,急需一名軍吏,您看誰可擔當此任?”穆之說:“貴府剛建,軍吏實在需要一個有才之士,倉促之際,也許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了?!备咦嫘χf:“你能委屈自己,我的大事可以成功了?!庇谑钱攬鋈蚊轮疄楦鞑?。
收復了京邑,高祖剛到,各類大的決定,都是倉促間和穆之商定的。高祖把穆之當作心腹,大小事情都向穆之請教。穆之也盡忠盡力,一無隱瞞遺漏。當時晉朝朝綱松弛,禁令無人遵守,權豪貴族,仗勢橫行,百姓窮困,無地存身。更甚者是司馬元顯政令腐敗,桓玄束縛百姓的科條繁密。穆之斟酌時機,加以改正,不到十余天,風氣頓改。于是穆之被提升為尚書祠部郎兼府主簿,記室錄事參軍,并出任堂邑太守。因為平桓玄有功,封為西華縣五等子爵。
東晉義熙三年(407),揚州刺史王謐去世,按理高祖接任,但劉毅等人從中作梗,商量著讓中領軍謝混作揚州刺史,或想讓高祖在丹徒州為官,把朝內事托付給尚書仆射孟昶,并派尚書右丞相皮沈以這兩種意見征詢高祖。皮沈先見劉穆之,向他轉述了朝中大臣的意見。穆之起來假裝上廁所,秘密對高祖說:“皮沈剛到,他說的意見不能聽從?!备咦嬉姷狡ど蚝?,叫他到外面等候,叫來穆之問道:“你說皮沈的話不可聽從,這是什么意思呢?”穆之說:“晉朝政權已失,并非一天兩天的事,加上發(fā)生桓玄篡位之事,天命皇權已不屬晉朝。您復興了晉朝皇室,功高萬世。既然立了大功,理應獲得大位。您現(xiàn)今的形勢,怎么能夠處于謙遜退讓之地而削弱自己的力量,僅作個駐守邊地的將領呢?劉毅、孟昶等人,與您都是從平民而起,共舉大義,本來都是想扶助晉主建功立業(yè),以獲得富貴的。事情有先有后,所以一時論功行賞,并不是命中永遠注定你們有臣主之分。勢均力敵,最后還是要互相火并。揚州是根本所在之地,不可以讓位于他人。以前讓王謐作揚州刺史,是出于權宜之道,根本不是長久之計?,F(xiàn)在若再把揚州交給別人,您一定會受別人抑制。一旦失去權柄,就再也沒有辦法得到它。而您功高勛重,他人又不能控制領導您,對您懷疑耽心與害怕畏懼相交織,各種不測之事就都會發(fā)生。將來會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在不能不考慮到?,F(xiàn)在朝中大臣的建議已是這樣,只能委婉回答。一定要說揚州刺史非我莫屬,如此又難以直言,只有回答說‘國家政治之本,宰輔位置十分重要,國家興盛衰亡均在于宰輔,應好好考慮和挑選。這件事十分重要,不能空談,我暫時回朝中,與大家商量’。您一回京,他們一定不敢棄您而授位給別人?!备咦媛爮牧四轮脑?,于是作了宰輔。
穆之跟隨高祖征伐廣固,抵抗盧循,常住在營帳中出謀劃策,決定各種事情。劉毅等人害怕劉穆之被高祖重用親近,常常談說穆之手中權力太大,高祖反而越發(fā)信任倚仗他。穆之在外聽到的看到的,事無巨細,均告訴高祖,即使是街談巷語、笑話等小事,也都告訴高祖一些。高祖常得到民間的各種信息以顯示他的敏銳,都是由于穆之的原因。穆之又喜歡賓客,家中坐客常滿,安插耳目觀察打聽,所以朝廷內外各種觀點,穆之沒有不知道的。即使是親近的人的行為,穆之也都陳奏給高祖而毫不隱瞞。有的人譏笑他,他卻說:“以公的明察秋毫,將來自己也會知道,我受公之恩,理應不加隱諱,這正如張遼之所以告發(fā)關羽想叛逃一樣的道理。”高祖的行為舉止,穆之都加以規(guī)范。高祖書法一向不高明,穆之說:“這雖是件小事,但字跡會被四處傳開,愿您稍加留意?!备咦婕炔荒苓_到穆之希望寫好字,又十分想改變這種狀況。穆之于是說:“你只管揮筆寫很大的字,一字一尺大,也不嫌棄,字大可以包容一些東西,有氣勢也是一種美?!备咦媛爮牧怂粡埣堉涣邆€字就寫滿了。凡穆之所推舉的,高祖不接受,穆之就不甘休。穆之常說:“我雖然比不上荀令君推舉好的,但我不推舉不好的。”穆之與朱齡石一起處理書信,曾給高祖寫回信,從天亮到中午,穆之寫了一百函,齡石寫了八十函,并且穆之寫的都沒有廢棄。穆之轉為中軍太尉司馬,義熙八年,加封為丹陽尹。
高祖西征討伐劉毅,派諸葛長民留守府中,總管后方一切,高祖擔心長民難以獨當此任,把穆之留下幫助長民。加穆之為建威將軍,設置佐吏,配給穆之實力。長民果真有背叛高祖之野心,只是猶豫沒能發(fā)動,于是私下偷偷對穆之說:“外面謠傳,都說太尉與我不平等,什么原因才鬧成這樣?”穆之說:“公逆流遠征,而把老母幼子委托于你,如果不信任你,怎么會這樣做呢?”長民思想才稍稍穩(wěn)定。高祖回來后,殺了長民。義熙十年,推舉穆之為前將軍。供給前軍府一年一萬匹布,錢三百萬。義熙十一年,高祖西征司馬休之,中軍將軍道憐留守,但事無大小,都由穆之決定。提升穆之為尚書右仆射,仍如昔日一樣兼任前將軍和丹陽尹。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把兒子留下作中軍將軍,管理太尉留守府內,調穆之為左仆射,率領監(jiān)軍、中軍二府軍司,前將軍、丹陽尹仍兼任。可帶儀仗護衛(wèi)隊五十人,出入朝廷殿堂,并遷居到東城。
劉穆之在內總理朝政,在外管理軍旅事務,解決問題有條不紊,任何事情都不被耽誤。常常賓客盈門,求辦名類事項,朝事軍事里里外外來詢問稟告的人滿階滿室。劉穆之眼睛看公文,手寫回信;耳聽別人的匯報,口中同時回答,同時處理數(shù)事不妨礙,每一件都處理得很妥當。又與不少很熟悉的客人在一起暢談說笑長達一日或數(shù)時辰,并不覺得困倦疲累。只要有空閑時間,穆之就寫寫畫畫,翻閱文章,校定典籍。他性格豪放,吃飯一定要很大的地方,常常做十人吃的飯。穆之喜歡賓客,從未一個人單獨吃飯,每到吃飯之時,都會有十多位客人,營帳中按常規(guī)安排伙食,以此為正常之事。他曾對高祖說:“穆之的家中本來貧賤,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自從我跟隨您以來,雖然常常想節(jié)約省儉,但每天所需的,仍稍微多了一些,除此之外,我沒有一絲一毫對不起您的地方?!?br />
義熙十三年,穆之病轉沉重,皇上降詔讓正直黃門郎探問穆之病情。十一月穆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高祖此時在長安,聽到此消息大吃一驚,悲痛異常,哀傷惋嘆數(shù)日。高祖本想暫駐關中,經(jīng)營趙、魏。穆之已去世,京都缺人,于是趕回彭城,讓司馬徐羨之代為留守管理。而朝廷中以前由穆之處理的事,一起匯報到北方高祖駐地,由高祖定奪。穆之以前率領的前軍府文武官兵二萬人,三千人分配給徐羨之的建威府,其余的全都撥給兒子的中軍府。追贈穆之為散騎常侍、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高祖又表奏天子:“臣聽說推舉賢德表揚善流,是王教放在首位的,紀念提拔有功勞者,意義很大,因此管理功勞簿的,有什么樣的功勞一定要記下來,人是否賢德,在他去世后反而更顯示出來。已去世的尚書左仆射、前將軍大臣劉穆之,起自貧窮百姓,輔佐政務以來,內出謀劃策,外處理各種朝政雜務,無論軍國大事,都是盡心盡力。等他入殿之后,管理京畿,為使王化一新,千思百慮,率軍隊遠征,穆之居中作出決定,他的功勞朝野盡知。正當他為國做出遠大規(guī)劃想使國家興隆之時,竟不幸去世,人們都十分哀痛。皇上已降恩褒揚記述穆之的功勞,并追封三種頭銜,既哀且榮,皇上的恩寵隆厚。臣心中尋思,從義熙開創(chuàng),艱難災患不盡,外患很多,內難相接,那段日子終于過去了,現(xiàn)在才得到一些安寧。這不是臣一個人能完成的,實在是依靠了穆之匡扶輔助。功勞看不見聽不到,做的事情朝中并不知道的,多不可數(shù)。我之所以盡力十幾年,才能有所成就,外出征伐,內輔朝政,幸而沒有辜負皇上使命,如果沒有穆之幫助,就不會把事情辦得這么好。穆之為人謙遜,一直堅守這種品德。常常談到要封賞他,他就慨然謝絕,因此他功勛卓著,卻未受到封賞,回憶往事令人傷懷。我認為應該給他加贈正司,追封領地,贈予豐厚的禮物,使好人能永得好處,忠正之人不會在死后被人們所忘記。因此,我把所想獻出,讓朝中上下皆知。”于是皇上再贈侍中、司徒之銜,封為南昌縣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高祖受禪稱帝之后,回想起昔日助他的功臣,下詔書說:“已故侍中、司徒、南昌侯劉穆之,深謀遠慮,為王業(yè)打下基礎,功勞卓著,誠實勤勞,現(xiàn)在國運更新,國家安定發(fā)達,感事懷人,深感凄涼哀痛??梢约臃馑麨槟峡悼す?,食邑三千戶。已故左將軍、青州刺史王鎮(zhèn)惡,在荊、郢大捷中,拼命盡力克敵,北伐功勞可比方叔。想起他的功績,心中一直不能忘懷,可以加封為龍陽縣侯,增加享用一千五百戶?!奔幽轮u號為“文宣公”。宋太祖元嘉九年(432),穆之在高祖廟享受香火。元嘉二十五年四月,文帝車駕來到江寧,經(jīng)過穆之墓時,發(fā)布詔書說:“故侍中、司徒、南康文宣公穆之,全心全意輔佐高祖,幫助建成我朝大業(yè),謀劃深遠,功勞卓著,功勞直可銘刻鼎彝,記于典策,以教化后人。最近出游,特來觀看他的墳墓。思想起來,真讓人深深哀嘆??稍O置一個祭墓的地方,以表示我們對他永遠的懷念。”
穆之有三個兒子,長子慮之繼承了他的爵位,官至員外散騎常侍才去世,慮之的兒子劉邕繼承爵位。從前郡縣作為大臣的封地的,內史、相對受封者稱臣,離任就不這么稱呼了。到世祖孝建年間,才改革這一制度,改為下官向受封者致敬。河東王歆之曾做過南康郡的相,可一向輕視瞧不起劉邕。后來歆之與邕一起參加豫元會,坐在一起,劉邕生性酷好喝酒,他對歆之說:“你曾做過我的臣下,現(xiàn)在不能敬我一杯酒嗎?”于是歆之學孫浩唱歌回答他:“昔日作你臣下,今日與你平等,既不敬你酒,也不為你祝福?!眲㈢哂幸皇朝忦璧墓竹?,認為這種味道可與魚媲美。曾拜訪孟靈休,靈休患有痔瘡,瘡痂落在床上,邕取來吃掉,靈休大驚失色,劉邕回答說:“癖性喜食,”靈休瘡痂沒落掉的,都揭下給劉邕吃。劉邕走后,靈休給何勖寫信說:“劉邕吃了我身上的瘡痂,使得全身流血?!蹦峡祰欣舳俣嗳耍还苡凶餂]罪,常互相鞭打,使身上結瘡痂,以供劉邕吃。劉邕死后,他的兒子劉肜繼承爵位。宋世祖大明四年(460),因劉肜用刀砍殺妻子,剝奪了封地,讓劉肜的弟弟得了領地。
穆之的第二個兒子劉式之,字延敬,精通《易經(jīng)》而喜好賢士,歷任相國中兵參軍、太子中舍人、黃門侍郎、寧朔將軍、宣城太守、淮南太守。在任之時貪污受賄嚴重,揚州刺史王弘派從事去查處,從事招來官吏百姓,想弄清這件事情。劉式之召見從事,對他說:“從我這里回去告訴王弘,劉式之對國家也有些功勞,就是偷數(shù)百萬錢又算什么,更何況我還沒有偷呢!你從官吏百姓及賬目文書中得不到什么?!睆氖禄厝ジ嬖V了王弘,王弘說:“劉式之的辯白如此的粗莽!”也因此沒有再查下去。劉式之此后又作了太子右率、左衛(wèi)將軍、吳郡太守。死后,追贈為征虜將軍,因為出征關、洛有功勞,封為德陽縣五等侯,謚號為“恭侯”。式之的長子劉詔,在世祖初年,作了黃門侍郎。劉詔的弟弟劉衍,大明末年,作為黃門郎,出都做豫章內史。晉安王子勛自立偽朝廷,讓劉衍做中護軍,事敗后被殺。
劉衍的弟弟劉王禹,字茂琳,年少有才氣,被太祖知道了。始興王浚為王南徐州,讓劉王禹補做別駕從事史的官,被浚知遇。劉王禹生性爭強好勝,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強。當時浚征北府行參軍吳郡的顧邁為人輕狂而有才能,與浚交往甚深,許多秘密事情都要顧邁參與討論。劉王禹于是放下架子委屈求全巴結顧邁,表示對顧邁情深義重,除了家中婦女的事情外,其他的無話不談。顧邁看到劉王禹對自己很是忠誠,于是對他萬分信賴??K劦囊恍C密事情,顧邁全都告訴了劉王禹。劉王禹與顧邁一起到了射堂之下,劉王禹忽然轉頭看望左右,索要單衣帽,顧邁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劉王禹說:“浚公像對待家中人一樣待你,與你相處言談沒有隱瞞(連機密大事都告訴了你),可是你卻把這些機密對外人泄密。我是浚公的下屬,怎么能不把這些告訴浚公呢?”因而把顧邁所言都講了出來,浚大怒,稟告太祖把顧邁調到了廣州。顧邁在廣州,正值蕭簡作亂,顧邁為他賣命,最后與蕭簡都死了。
劉王禹升官為從事中郎,并作淮南太守。元嘉二十九年,劉王禹做了寧遠將軍、益州刺史。元兇殺主自立,讓他做青州刺史。劉王禹得知這個消息,立刻起義派遣軍隊,同時運送物資到荊州。世祖繼位后,召劉王禹為御史中丞。回到江陵,正值南郡王義宣想叛逆,劉王禹陳說不能這樣干,話語十分懇切,于是義宣讓他做丞相左司馬,一起到梁山,劉王禹還乘了義宣蜀中的船,還有義宣從前的部屬暗暗在梁山洲外投奔了官軍。劉王禹做了司徒左長史,第二年,又升為御史中丞。劉王禹高傲,做憲司十分得意,彈劾王僧達說:“靠祖上立功做了大官,人品居于下流?!背写蟪紱]有不怕他的筆鋒的。后又轉做右衛(wèi)將軍。劉王禹想做侍中,沒做成,對他親信的人說:“人做官不出為將必入為相,不入為相必出為將,怎么能長久居于戶限之上?!币虼艘蟮揭嬷轂榇淌贰J雷婷靼姿男囊?,同意了他的要求。孝建三年(456),做輔國將軍、益州刺史,到任后,十分不得意。至江陵,寫信給顏竣說:“朱修之三世叛兵,一旦占據(jù)荊州,青油帳下,像謝宣明面見的樣子,讓齋師用長刀指著我下席,對于我來說又有什么呢?只不過耽心像匈奴輕視漢朝一樣。”這一年,因犯奪人妻為妾的罪,罷免了官職。大明元年(457),又提拔為東陽太守。第二年,調為吳興太守。侍中何偃記錄說:“經(jīng)常想做武將”,劉王禹大怒說:“我平時什么時候想做武將了?”于是與何偃絕交。等他做了吏部尚書,心中越發(fā)氣憤憤的。劉王禹的族叔劉秀之作丹陽尹,劉王禹又寫信給親朋故舊說:“我家黑臉阿秀,現(xiàn)在劉安眾那里,朝廷中不多賢士。”那一年他背上長瘡,何偃背上也長瘡。劉王禹病十分沉重,聽說何偃死去了,高興得大叫大跳,于是他也死了,謚號為“剛子”。劉王禹兒子劉卷,官為南徐州別駕。劉卷的弟弟劉藏,為官尚書左丞。
穆之最小的兒子劉貞之,做官為中書黃門侍郎、太子右衛(wèi)率、寧朔將軍、江夏內史,為官時去世。他的兒子劉裒,作始興相,因貪污在東冶坐牢。
穆之的女兒嫁給濟陽蔡..,年老時窮困,世祖讓蔡..的兒子平南參軍蔡孫做了始安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