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欽傳

白話漢書 作者:漢·班固


  杜欽字子夏,年輕時喜好儒家經(jīng)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歡當小官。

  茂陵杜鄴與杜欽同姓同字,兩人都以才能揚名京師,所以士大夫稱杜欽是“盲杜子夏”來加以區(qū)別。

  杜欽討厭因殘疾被詆毀,就做了一頂小帽子,高、寬只有二寸,因此京師改稱杜欽為“小冠杜子夏”,而稱杜鄴為“大冠杜子夏”。

  當時皇上的舅舅大將軍王鳳憑外戚身份輔佐朝政,尋求賢能才智之士協(xié)助自己。

  王鳳的父親頃侯王禁與杜欽的兄長杜緩關系很好,所以王鳳很了解杜欽的才智,上奏皇上,請求讓杜欽擔任大將軍武庫令。

  職務清閑無事,這正是杜欽喜歡的。

  杜欽學識淵博而有智謀。

  皇上從當太子時就以好色聞名,等到即位,皇太后下詔選良家少女。

  杜欽因此勸說大將軍王鳳“:夏殷禮制,天子一人娶九女,之所以達到陽數(shù)的極點,是為了子嗣眾多,尊重祖先;一定要廣泛征詢鄉(xiāng)里意見,求取窈窕淑女,不問相貌,是為了輔助天子之德,治理內(nèi)宮;嬪妃即使亡缺,也不再增補,是為了頤養(yǎng)年壽,斷絕爭寵。

  所以后妃有貞潔淑雅的品德,后嗣就有賢能圣明的君主;制度嚴格有權威,人君就有長壽之福。

  廢棄制度不遵守,就會好色不厭;好色不厭,壽命就不會長。

  《書》云:‘有的只三四年’,是說縱欲過度就會損壽。

  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婦人四十,容貌改前。

  用改前的容貌侍奉未衰之年,又不用禮來限制,那么原本就不可挽救,而且以后召徠的姬妾又容貌妖艷。

  容貌妖艷,那么正后自然疑忌,而且姬妾有替代正后之心。

  所以晉獻公聽信讒言受到指責,申生無辜被害。

  現(xiàn)在圣明的主上年紀很輕,還沒有嫡子,正向往道義,努力學習,還沒有親自過問后妃事務。

  將軍輔政,應該借開始輔政的崇高地位,確立天子娶九女之制,仔細選擇有仁義的家族,尋求有賢淑品質(zhì)的女子,不管她的美色聲音技能,以此作為萬世大法。

  年輕時應在女色上謹慎,《小卞》這首詩,可讓人警惕。

  希望將軍多多考慮。”王鳳告訴太后,太后認為沒有先例。

  杜欽又進言,王鳳不能自己建立法規(guī),只是遵循慣例而已。

  正碰上皇太后的妹妹司馬君力與杜欽兄長的兒子私通,事情被皇上知道了,杜欽又慚愧又害怕,請求退職離去。

  后又征召到大將軍幕府,國家大政,王鳳常與杜欽謀劃。

  多次薦舉名士王駿、韋安世、王延世等,又解救馮野王、王尊、胡常的罪過,至于使中斷的功臣世家得到承傳,鎮(zhèn)撫四夷,當時好的政治措施,多出于杜欽的建議。

  他看見王鳳專權太重,勸誡他說:“從前周公有圣人的德行,與成王又有叔侄這樣的親屬關系,而且成王有超出常人的見識,不聽信讒言,但是管叔蔡叔散布的流言,周公畏懼。

  穰侯是秦昭王的舅舅,在秦國權力很重,威勢使敵對的鄰國震撼,昭王幼年時,早晚趴在他身上玩,從沒想到會有人離間他與昭王的關系。

  范雎平民出身,從異國而來,昭王對他并不信任,但是他僅憑一次游說,就使穰侯回到封國。

  加上不久前的武安侯被貶退,三件事,雖然時間相距各幾百年,但是如出一轍,不能不留心考察。

  希望將軍采用周公的謙虛畏懼態(tài)度,減少穰侯的威勢,除去武安侯的奢欲,不要讓范雎之類的人能夠用說辭離間?!辈痪?,又日蝕,京兆尹王章呈上密封奏書,請求見皇上,內(nèi)容果然是說王鳳專權、蒙蔽君主的過錯,應該廢去王鳳,不要任用,以順應上天的變化。

  于是天子感悟,召見王章,與王章商議,想貶退王鳳。

  王鳳很擔心害怕,杜欽讓王鳳上疏請罪,請求退休,文辭內(nèi)容很悲哀。

  太后因此哭泣不進食。

  皇上從小就親近和倚靠王鳳,也不忍心廢去他,就又起用王鳳擔任大將軍。

  王鳳心里很慚愧,稱說自己病情嚴重,想功成身退。

  杜欽又勸說他“:將軍深切檢討,輔政十年,天災變異不止,所以請求退休,把罪責歸到自己頭上,至誠之心,感動民眾,無論是聰明的人,還是愚笨的人,沒有不感傷的。

  雖然這樣,但是這種做法是和主上沒有親屬關系的臣子,在進退之間,使自己保持清白品質(zhì)的做法,不是主上對待將軍的做法,也不是將軍用來回報主上的做法。

  從前周公雖然老了,還在京師,表明不離開成周,不忘記王室。

  仲山父是周王的不同姓的臣子,與周宣王沒有親屬關系,接受分封,前往齊國,尚且還要嘆息懷念,整夜徘徊,不忍心遠離,何況將軍對于主上,主上對于將軍都親密依戀呢?想要讓天下治安狀況改變,沒有人能比得上將軍,主上清楚地知道這點,所以留住您,不讓您去封國。

  《書》說:‘您不要讓我為難!’請將軍不要被四方流言嚇倒,使自己被成王懷疑,要鞏固您在主上心中的至忠形象?!蓖貘P又開始處理政事。

  皇上令尚書上奏彈劾京兆尹王章,王章死在特別監(jiān)獄。

  王章死后,大家都認為他冤屈,譏刺朝廷。

  杜欽想彌補這個過錯,又勸說王鳳“:京兆尹王章犯罪之事很隱秘,官吏百姓只看到王章一貫喜好發(fā)表議論,認為不是因官職犯罪,懷疑他是因日蝕發(fā)表了意見。

  假使王章暗地里犯了法,雖然將他按法判處,但是事情沒有暴露,京師內(nèi)都不知道,何況遠方。

  恐怕天下不知道王章實際有罪,卻以為是因上書言事得罪的。

  如果是這樣,就阻塞了諫諍之言,損害了您寬松開明的德行。

  我愚蠢地認為應該借王章之事提拔敢于直言進諫的人,并且這人在郎官和隨從官員面前曾直言不諱地提出過意見,提拔這樣的人,用來向天下宣傳,讓天下人都知道君主圣明,不因言論觸犯誅殺臣子。

  如能這樣,那么流言就會自動消失,疑惑就會消除。”王鳳稟告皇上,實行了這條計策。

  杜欽彌補過失,助成好事,都像這些。

  以后一直悠閑自在,沒有當官,年老去世。

  杜欽的兒子與兄弟以及旁系親屬,做到二千石官階的將近十人。

  杜欽的哥哥杜緩以前被免去太常職務,憑列侯的身份參加朝見天子的活動,成帝時才去世,兒子杜業(yè)繼承了爵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