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碕寬傳

白話漢書 作者:漢·班固


  兒寬是千乘人。

  研讀《尚書》,師事歐陽大師。

  因郡國選送博士,又師事孔安國,接受學業(yè)。

  家貧無錢,曾為同門弟子們做飯。

  有時出去做短工,帶著儒經鋤草,一休息就誦讀,他就是像這樣的精勤。

  靠射策擔任掌故,按工作成績依次補入廷尉府,任文學卒史。

  兒寬為人溫和善良,用廉潔智謀保護自己。

  擅長寫文章,但武的方面不行,不善言辭。

  當時張湯擔任廷尉,廷尉府全用懂得文史、法律的官吏,兒寬以儒生身份夾在里面,被認為不熟悉事務,沒有擔任諸曹頭目,讓他擔任官員的隨從,到北地為廷尉府管了幾年牲畜。

  回到廷尉府,上交牲畜登記冊,正巧碰上廷尉府當時有疑難奏折,已第二次被皇上退回了,沒有哪個掾、史知道該怎么辦。

  兒寬向他們說了自己的意思,掾、史因此讓他起草奏折,奏折寫成,讀過奏折的人都很信服,就把這事告知廷尉張湯。

  張湯大驚,召來兒寬與他交談,竟認為他才能奇異,讓他當了掾。

  呈上兒寬寫的奏折,當場就得到皇上同意。

  另一天,張湯見皇上。

  皇上問道:“上次的奏折,不是一般文吏比得上的,誰寫的呢?”張湯說是兒寬。

  皇上說“:我聽說他的名字本來已經很久了。”張湯從此后重視學問,以兒寬為奏讞掾,用古代的法律道義裁決疑難案件,很看重兒寬。

  等到張湯當了御史大夫,以兒寬為掾,又推舉為侍御史。

  兒寬見到皇上,談論經學,皇上很喜歡,向他請教《尚書》中的一篇。

  兒寬被提拔為中大夫,又升為左內史。

  兒寬治理百姓后,鼓勵農業(yè),放寬刑罰,整頓訴訟案件,禮賢下士,努力獲取人心,選用仁厚的士人,體恤民情,不求虛名,官吏百姓很信賴愛戴他。

  兒寬上表奏請在鄭國渠的上游修六條輔助渠,制定用水法令,擴大水澆地。

  收租稅,時常區(qū)別貧富,對貧民實行減緩,或借貸給他們,因為這個原因,租稅多收不上來。

  后來有軍隊出動,他因欠交租稅,考核排在最后,應當免官。

  百姓聽說兒寬要免官,都擔心失去他,富裕的大戶用牛車裝載,貧民小戶或挑或背,前來交納租稅的人絡繹不絕,考核改為排在最前頭。

  皇上因此更加覺得兒寬奇異。

  等到商議打算仿效古圣王巡狩封禪之事時,儒生們參加對策的有五十多人,還不能決定。

  在此之前,司馬相如病死,有遺書,歌頌皇帝功德,談論符瑞征兆,認為完全能夠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皇上認為這篇遺書奇特,詢問兒寬,寬回答說“:陛下發(fā)揚圣德,祭祀天地百神,精誠所向,天地并呈符瑞。

  封泰山,禪梁父,祭拜天地,是帝王最盛大的典禮。

  現在要舉行大事,猶豫幾年,假使讓群臣每人都發(fā)表意見,最終什么事也做不成。

  請陛下順從天意,垂萬世基業(yè)?!被噬贤猓谑怯H自制定禮儀,選擇儒家禮制作依據。

  禮儀制定后,將舉行封禪,拜兒寬為御史大夫,跟隨皇上東行,封祭泰山。

  后來太史令司馬遷等人提議“:歷法紊亂,漢朝建立未改正朔,應改正朔。”皇上于是詔令兒寬與司馬遷等人共同制定漢朝的《太初歷》。

  起初,梁國的丞相褚大通曉《五經》,為博士,當時兒寬為弟子,受業(yè)孔安國。

  等到御史大夫空缺,征調褚大,他自以為得到了御史大夫的職位。

  到了洛陽,聽說兒寬當了御史大夫,褚大笑。

  等到他到了京城,與兒寬在皇上面前討論封禪之事時,褚大比不上兒寬,退朝后心悅誠服地說“:皇上的確識人?!眱簩挀斡反蠓?,因為皇上滿意又稱職,所以很長時間沒有人向皇上進諫,官員們也很輕松。

  擔任御史大夫九年,在職期間去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