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李廣,隴西郡成紀(jì)縣人。
先祖李信,秦朝時任將軍,是追獲燕太子的那位將軍。
他原籍槐里縣,后遷成紀(jì),世代傳習(xí)箭術(shù)。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舉入侵蕭關(guān),李廣以良家子弟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他善騎射,斬敵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
李廣堂弟李蔡,也被任為中郎。
二人又都任武騎常侍,年俸八百石。
李廣曾隨皇帝出行,曾沖鋒陷陣、抵御敵人以及格殺猛獸。
文帝說:“可惜??!你沒遇到時機,如你趕上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景帝即位后,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
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從周亞夫反擊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了敵軍旗,立功揚名。
可是因梁孝王私自把將軍印授李廣,回朝后,朝廷未對他封賞。
調(diào)他任上谷太守,匈奴天天來交戰(zhàn)。
典屬國公孫昆邪對皇上哭著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他仗恃有本領(lǐng),屢和敵人正面作戰(zhàn),恐失去這員良將?!庇谑钦{(diào)他任上郡太守。
后他轉(zhuǎn)任邊境各郡太守,又調(diào)任上郡太守。
他曾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奮力作戰(zhàn)而出名。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天子派來一名宦官隨李廣學(xué)軍事,抗擊匈奴。
這位宦官帶幾十名騎兵,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zhàn)。
三個匈奴人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的那些騎兵。
宦官逃回。
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崩顝V于是帶百名騎兵追趕。
那三人沒馬徒步前行幾十里,李廣命令騎兵左右散開,兩路包抄。
他親自射殺了兩個,活捉一個,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
把他捆上馬后,遠(yuǎn)遠(yuǎn)望見匈奴幾千名騎兵。
他們看見李廣認(rèn)為是誘敵之騎兵,都很吃驚,跑上山擺好陣勢。
李廣的百名騎兵也大為驚恐,想回馬奔逃。
李廣說:“我們離開大軍幾十里,照此情況,我們百名騎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來追擊射殺,我們立刻會被殺光。
現(xiàn)我們停留不走,匈奴定會以為我們是大軍誘敵的,必不敢攻擊我們?!崩顝V向騎兵下令“:前進!”騎兵向前進發(fā),到離匈奴陣地約二里處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么多,并且離得近,如有緊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xiàn)在我們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就使他們更堅信我們是誘敵之兵?!庇谑切倥T兵終于不敢攻擊。
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lǐng)出陣監(jiān)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兵一起奔馳,射死了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lǐng)之后回到自己騎兵隊里,解下馬鞍,讓士兵們也都放開馬隨便躺臥。
時值日暮黃昏,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奇怪,不敢進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偷襲他們,因而領(lǐng)兵撤離了。
第二天早晨,李廣才回到大軍營中,大軍不知李廣去向,所以無法隨后接應(yīng)。
過了好幾年,景帝去世,武帝即位。
左右近臣都認(rèn)為李廣是名將,于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diào)任未央宮禁衛(wèi)軍長官,程不識也來任長樂宮禁衛(wèi)軍長官。
程不識和李廣從前都任邊郡太守并兼管軍隊駐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時侯,李廣行軍無嚴(yán)格隊列、陣勢,靠近水草豐盛的地方駐扎軍隊,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衛(wèi),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但他遠(yuǎn)遠(yuǎn)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過危險。
程不識對隊伍編制、行軍隊列駐營陣勢要求很嚴(yán)格,夜里打更,文書軍吏處理考績等公文簿冊毫不含糊,甚至通宵達(dá)旦,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險。
程不識說“:李廣治軍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就無法阻擋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為他拼命。
我的軍隊雖軍務(wù)繁忙,但敵人也不敢侵犯我?!蹦菚r,李廣、程不識都是漢朝邊郡名將,但匈奴害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愿跟隨李廣,而以跟隨程不識為苦。
程不識在景帝時由于屢次直言進諫被封為太中大夫,為人清廉謹(jǐn)守朝廷文書法令。
后來,漢朝用馬邑城引誘單于,派大軍在兩旁山谷中埋伏,李廣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統(tǒng)轄。
當(dāng)時單于發(fā)覺漢軍計謀就逃跑了。
漢軍都沒有戰(zhàn)功。
四年后,李廣由衛(wèi)尉被任為將軍,出雁門關(guān)進攻匈攻,匈奴兵多,打敗李廣的部隊,并生擒了李廣。
單于素聞李廣有才,下令說“:俘獲李廣定要活著送來?!毙倥T兵俘虜李廣時李廣正生病受傷,就把他放在兩匹馬中間,裝在繩編的網(wǎng)兜里躺著。
走了十多里李廣裝著死去,他斜眼看到旁邊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縱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馬,趁勢把少年推下去,奪了他的弓,打馬向南飛馳數(shù)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殘部,于是帶領(lǐng)他們進入關(guān)塞。
匈奴出動騎兵幾百名來追趕他,李廣邊逃邊用弓射殺追來的騎兵,得以逃脫,回到漢朝京城,朝廷把李廣交給執(zhí)法官吏。
執(zhí)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自己又被敵人活捉,應(yīng)斬首。
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轉(zhuǎn)眼間,李廣已在家閑居數(shù)年,在家與已故潁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一起隱居藍(lán)田,常到南山打獵,曾在一天夜里帶著一名騎馬隨從外出,和別人在田間飲酒。
歸來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聲喝斥禁止他們通行。
李廣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蓖⑽菊f“:現(xiàn)任將軍尚且不許通行,何況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廣,讓他停宿在霸陵亭下。
沒過多久,匈奴入侵殺死遼西太守,打敗了韓安國將軍,韓將軍調(diào)右北平。
于是天子就召見李廣,任史記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軍中就把他殺了。
李廣駐守右北平,匈奴聽說后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躲避他好幾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里一塊石頭,誤以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箭頭都射進去了,近前一看是石頭。
接著再射,始終不能射進石頭了。
李廣駐守過各郡,聽說有虎常常親自去射殺。
到駐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老虎跳起來傷了李廣,李廣也終于射死了老虎。
李廣為官清廉,得到賞賜就分給部下,飲食與士兵在一起。
李廣一生,做二千石俸祿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沒有多余財物,終不談及家產(chǎn)的事。
李廣身材高大,兩臂如猿,天賦善射,即使他的子孫或別人向他學(xué)習(xí)也沒人能趕上他。
李廣不善言談,與別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畫軍陣,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較密集的行列還是較寬疏的行列來定罰酒。
他專門以射箭為消遣,一直到死。
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不嘗。
李廣對士兵寬和不苛刻,士兵因而愛戴他,樂為所用。
李廣射箭見敵人逼近才射,如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估計射不中不發(fā),只要發(fā)射,敵人應(yīng)聲倒地。
因此他領(lǐng)兵幾次被困受辱,射猛獸亦曾經(jīng)被猛獸所傷。
沒多久,石建死,于是皇上召李廣接替石建任郎中令。
元朔六年(前123)李廣又受任后將軍,隨大將軍衛(wèi)青的軍隊從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許多將領(lǐng)因斬敵首級符合定額以戰(zhàn)功被封侯,而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zhàn)功。
過了兩年,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兩條路行軍幾百里,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的士兵很害怕,李廣派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奔馳。
李敢獨率自己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
回來報告李廣說“:匈奴很容易對付??!”士兵們這才安心。
李廣布成圓形兵陣,面朝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漢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
李廣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而李廣用大黃弩弓射匈奴副將,殺死好幾個,匈奴軍才漸漸散開。
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面無人色,可李廣卻神態(tài)自然,更加整頓部隊,軍中從此都很佩服,援軍趕到,匈奴軍才解圍退去。
漢軍非常疲憊,不能去追擊。
李廣幾乎全軍覆沒,只好收兵回朝。
按漢朝法律,博望侯行軍遲緩,延誤期限,應(yīng)處死刑,用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當(dāng)初,李廣堂弟李蔡和他一起侍奉文帝。
到景帝時,李蔡累積功勞,已到年俸二千石官位。
武帝時做代國國相。
元朔五年(前124)被任為輕車將軍,隨衛(wèi)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斬殺敵人首級達(dá)到規(guī)定,被封樂安侯。
元狩二年(前121)間,代公孫弘任丞相。
李蔡才干在中下,聲名比李廣差很遠(yuǎn),然而李廣得不到封爵封地,官位未超九卿,可李蔡封列侯,官位達(dá)三公。
李廣屬下的軍官士兵,也有人得到侯爵之封。
李廣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閑談?wù)f:“自漢朝攻匈奴以來,我沒一次不參加,可各部隊校尉以下軍官,才能還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軍功幾十人被封侯。
我李廣不比別人差,但沒有一點功勞用來得到封地,這是什么原因,難道是我的骨相不該封侯嗎?還是本命如此呢?”王朔說“:將軍回想一下,曾有過悔恨的事嗎?”李廣說:“我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詐手段一天把他們殺光了。
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件事?!蓖跛氛f:“能使人受禍的事,沒有比殺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也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庇诌^了兩年,大將軍衛(wèi)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大舉出征匈奴,李廣幾次請求隨行。
天子以他年老沒有答應(yīng);好久才允準(zhǔn);讓他任前將軍,時元狩四年(前119)。
李廣不久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征匈奴,出邊塞后,衛(wèi)青捉到敵兵,知道了單于駐地,就自帶精兵追逐單于,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并,從東路出擊。
東路迂回繞遠(yuǎn),而且缺乏水草,勢必不能并隊行進。
李廣就請求說:“我的職務(wù)是前將軍,大將軍卻命令我從東路出兵,況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zhàn),至今才得到與匈奴對陣的一次機會,我愿做前鋒,先與單于決戰(zhàn)。”大將軍衛(wèi)青曾暗中受到皇上警告,認(rèn)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讓他與單于對陣,恐不能實現(xiàn)俘獲單于的愿望。
時公孫敖剛剛丟掉了侯爵任中將軍,隨大將軍出征,大將軍也想讓公孫敖跟自己一起與單于對敵,故意把前將軍李廣調(diào)開,李廣也知道內(nèi)情,所以堅決要求大將軍改調(diào)令,大將軍不答應(yīng),命令長史寫文書發(fā)到李廣的幕府,對他說:“趕快到右將軍部隊中去,照文書上寫的辦?!崩顝V不向大將軍告辭就啟程了,心中非常惱怒地前往軍部,領(lǐng)兵與趙食其合兵后從東路出發(fā)。
軍隊沒有向?qū)?,有時迷路,結(jié)果落在大將軍之后,大將軍與單于交戰(zhàn),單于逃跑,衛(wèi)青沒有戰(zhàn)果只好收兵。
大將軍南行渡過沙漠,遇到前將軍與右將軍。
李廣謁見大將軍后回自己軍中。
大將軍派長史送給李廣干糧和酒,順便向李廣、趙食其詢問迷路情況,衛(wèi)青要給天子上書報告軍情。
李廣沒有回答。
大將軍派長史急令李廣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zhì)。
李廣說:“校尉們無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現(xiàn)親自到大將軍幕府去受審對質(zhì)?!钡酱髮④娔桓?,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zhàn)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zhàn),可是大將軍又調(diào)我的部隊走迂回繞遠(yuǎn)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污辱?!庇谑蔷桶蔚蹲载亓?。
李廣軍中將士都為之痛哭。
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rèn)識李廣否,不論老少都為之落淚。
右將軍趙食其被交給執(zhí)法官,應(yīng)判死罪,用錢物贖罪,降為平民。
李廣有三子,名當(dāng)戶、椒、敢,都任郎官。
一次天子和弄臣韓嫣戲耍,韓嫣有點放肆的舉動,李當(dāng)戶去打韓嫣,韓逃跑了,于是天子認(rèn)為當(dāng)戶很勇敢。
當(dāng)戶死得早,李椒被封為代郡太守,二人都比李廣先死。
當(dāng)戶有遺腹子名李陵。
李廣死在軍中時,李敢正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
李廣死后第二年,李蔡以丞相之位侵占景帝陵園前大道兩旁空地而獲罪,應(yīng)交法吏查辦,李蔡不愿受審對質(zhì)也自殺了。
他的封國被廢除。
李敢以校尉官職隨從驃騎將軍出征匈奴左賢王,奮力作戰(zhàn)奪得左賢王的戰(zhàn)鼓與軍旗,斬殺很多敵人史記首級,因而賜封了關(guān)內(nèi)侯的爵位,封給食邑二百戶,接替李廣任郎中令。
不久,李敢怨恨大將軍對不起父親李廣,便打傷了他,大將軍隱忍沒有張揚。
又過不久,李敢隨從皇上去雍縣,到甘泉宮打獵。
驃騎將軍霍去病與衛(wèi)青有親戚關(guān)系,就把李敢射死了。
霍去病當(dāng)時正顯貴受寵,皇上就隱瞞真相,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又過了一年多,霍去病死了。
李敢有個女兒是太子的侍妾,很得寵,李敢的兒子李禹也受太子寵愛,但他貪財好利,李氏家族逐漸衰敗了。
李陵到壯年后,被選任建章營監(jiān)督官,監(jiān)管所有騎兵,他善射愛兵,天子認(rèn)為李家世代為將,因而讓李陵率領(lǐng)八百騎兵。
李陵曾深入匈奴境內(nèi)兩千多里,穿過居延海,觀察地形,未遇見敵人就返回。
后被封為騎都尉,統(tǒng)率丹陽楚兵五千人,在酒泉、張掖教練射箭,屯兵那里防備匈奴。
幾年后,天漢二年(前99)秋,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在祁連山、天山進攻匈奴右賢王,漢武帝派李陵率步兵射手五千人,出居延海以北約一千里地方,想以此分散敵人兵力,不讓他們專門去對付貳師將軍。
李陵已到預(yù)定期限就要回兵,而單于用八萬大軍包圍截?fù)衾盍甑能婈牎?br />
李陵他們殺傷匈奴也有一萬多人。
李陵邊退邊戰(zhàn),連續(xù)戰(zhàn)斗了八天,往回走到離居延海還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攔堵住狹窄的山谷,截斷他們的歸路。
李陵的部隊缺乏糧食,救兵也不到,敵人加緊進攻并勸誘李陵投降。
李陵說“:我沒臉去回報皇帝了!”于是就投降了。
他的軍隊全軍覆沒,余下逃散回漢朝的僅四百多人。
單于得到李陵之后,因素聞李陵名聲,打仗又很勇敢,于是把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
漢朝知道后,就殺了李陵的母親妻兒全家。
此后李家名聲敗落,隴西一帶曾是李家門下賓客的,都以此為恥辱。
太史公說:《論語》里說:“居上位的人,自身行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實行;自身行為不正,發(fā)下命令也沒人聽從。
這就是說的李將軍吧!我所看到的李將軍,老實厚道得像鄉(xiāng)下人,不善言談,可在他死時,天下人不論認(rèn)識他不認(rèn)識他,都對他盡情哀痛。
他那忠實的品格確實得到將士們的信賴呀!諺語說:“桃樹李樹不會講話,樹下卻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條小路。”這話雖說的是小事,但可以用來比喻大道理呀。
先祖李信,秦朝時任將軍,是追獲燕太子的那位將軍。
他原籍槐里縣,后遷成紀(jì),世代傳習(xí)箭術(shù)。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舉入侵蕭關(guān),李廣以良家子弟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他善騎射,斬敵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
李廣堂弟李蔡,也被任為中郎。
二人又都任武騎常侍,年俸八百石。
李廣曾隨皇帝出行,曾沖鋒陷陣、抵御敵人以及格殺猛獸。
文帝說:“可惜??!你沒遇到時機,如你趕上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景帝即位后,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
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從周亞夫反擊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了敵軍旗,立功揚名。
可是因梁孝王私自把將軍印授李廣,回朝后,朝廷未對他封賞。
調(diào)他任上谷太守,匈奴天天來交戰(zhàn)。
典屬國公孫昆邪對皇上哭著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他仗恃有本領(lǐng),屢和敵人正面作戰(zhàn),恐失去這員良將?!庇谑钦{(diào)他任上郡太守。
后他轉(zhuǎn)任邊境各郡太守,又調(diào)任上郡太守。
他曾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奮力作戰(zhàn)而出名。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天子派來一名宦官隨李廣學(xué)軍事,抗擊匈奴。
這位宦官帶幾十名騎兵,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zhàn)。
三個匈奴人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的那些騎兵。
宦官逃回。
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崩顝V于是帶百名騎兵追趕。
那三人沒馬徒步前行幾十里,李廣命令騎兵左右散開,兩路包抄。
他親自射殺了兩個,活捉一個,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
把他捆上馬后,遠(yuǎn)遠(yuǎn)望見匈奴幾千名騎兵。
他們看見李廣認(rèn)為是誘敵之騎兵,都很吃驚,跑上山擺好陣勢。
李廣的百名騎兵也大為驚恐,想回馬奔逃。
李廣說:“我們離開大軍幾十里,照此情況,我們百名騎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來追擊射殺,我們立刻會被殺光。
現(xiàn)我們停留不走,匈奴定會以為我們是大軍誘敵的,必不敢攻擊我們?!崩顝V向騎兵下令“:前進!”騎兵向前進發(fā),到離匈奴陣地約二里處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么多,并且離得近,如有緊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xiàn)在我們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就使他們更堅信我們是誘敵之兵?!庇谑切倥T兵終于不敢攻擊。
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lǐng)出陣監(jiān)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兵一起奔馳,射死了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lǐng)之后回到自己騎兵隊里,解下馬鞍,讓士兵們也都放開馬隨便躺臥。
時值日暮黃昏,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奇怪,不敢進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偷襲他們,因而領(lǐng)兵撤離了。
第二天早晨,李廣才回到大軍營中,大軍不知李廣去向,所以無法隨后接應(yīng)。
過了好幾年,景帝去世,武帝即位。
左右近臣都認(rèn)為李廣是名將,于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diào)任未央宮禁衛(wèi)軍長官,程不識也來任長樂宮禁衛(wèi)軍長官。
程不識和李廣從前都任邊郡太守并兼管軍隊駐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時侯,李廣行軍無嚴(yán)格隊列、陣勢,靠近水草豐盛的地方駐扎軍隊,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衛(wèi),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但他遠(yuǎn)遠(yuǎn)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過危險。
程不識對隊伍編制、行軍隊列駐營陣勢要求很嚴(yán)格,夜里打更,文書軍吏處理考績等公文簿冊毫不含糊,甚至通宵達(dá)旦,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險。
程不識說“:李廣治軍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就無法阻擋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為他拼命。
我的軍隊雖軍務(wù)繁忙,但敵人也不敢侵犯我?!蹦菚r,李廣、程不識都是漢朝邊郡名將,但匈奴害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愿跟隨李廣,而以跟隨程不識為苦。
程不識在景帝時由于屢次直言進諫被封為太中大夫,為人清廉謹(jǐn)守朝廷文書法令。
后來,漢朝用馬邑城引誘單于,派大軍在兩旁山谷中埋伏,李廣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統(tǒng)轄。
當(dāng)時單于發(fā)覺漢軍計謀就逃跑了。
漢軍都沒有戰(zhàn)功。
四年后,李廣由衛(wèi)尉被任為將軍,出雁門關(guān)進攻匈攻,匈奴兵多,打敗李廣的部隊,并生擒了李廣。
單于素聞李廣有才,下令說“:俘獲李廣定要活著送來?!毙倥T兵俘虜李廣時李廣正生病受傷,就把他放在兩匹馬中間,裝在繩編的網(wǎng)兜里躺著。
走了十多里李廣裝著死去,他斜眼看到旁邊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縱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馬,趁勢把少年推下去,奪了他的弓,打馬向南飛馳數(shù)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殘部,于是帶領(lǐng)他們進入關(guān)塞。
匈奴出動騎兵幾百名來追趕他,李廣邊逃邊用弓射殺追來的騎兵,得以逃脫,回到漢朝京城,朝廷把李廣交給執(zhí)法官吏。
執(zhí)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自己又被敵人活捉,應(yīng)斬首。
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轉(zhuǎn)眼間,李廣已在家閑居數(shù)年,在家與已故潁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一起隱居藍(lán)田,常到南山打獵,曾在一天夜里帶著一名騎馬隨從外出,和別人在田間飲酒。
歸來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聲喝斥禁止他們通行。
李廣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蓖⑽菊f“:現(xiàn)任將軍尚且不許通行,何況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廣,讓他停宿在霸陵亭下。
沒過多久,匈奴入侵殺死遼西太守,打敗了韓安國將軍,韓將軍調(diào)右北平。
于是天子就召見李廣,任史記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軍中就把他殺了。
李廣駐守右北平,匈奴聽說后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躲避他好幾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里一塊石頭,誤以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箭頭都射進去了,近前一看是石頭。
接著再射,始終不能射進石頭了。
李廣駐守過各郡,聽說有虎常常親自去射殺。
到駐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虎,老虎跳起來傷了李廣,李廣也終于射死了老虎。
李廣為官清廉,得到賞賜就分給部下,飲食與士兵在一起。
李廣一生,做二千石俸祿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沒有多余財物,終不談及家產(chǎn)的事。
李廣身材高大,兩臂如猿,天賦善射,即使他的子孫或別人向他學(xué)習(xí)也沒人能趕上他。
李廣不善言談,與別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畫軍陣,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較密集的行列還是較寬疏的行列來定罰酒。
他專門以射箭為消遣,一直到死。
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不嘗。
李廣對士兵寬和不苛刻,士兵因而愛戴他,樂為所用。
李廣射箭見敵人逼近才射,如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估計射不中不發(fā),只要發(fā)射,敵人應(yīng)聲倒地。
因此他領(lǐng)兵幾次被困受辱,射猛獸亦曾經(jīng)被猛獸所傷。
沒多久,石建死,于是皇上召李廣接替石建任郎中令。
元朔六年(前123)李廣又受任后將軍,隨大將軍衛(wèi)青的軍隊從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許多將領(lǐng)因斬敵首級符合定額以戰(zhàn)功被封侯,而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zhàn)功。
過了兩年,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兩條路行軍幾百里,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的士兵很害怕,李廣派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奔馳。
李敢獨率自己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
回來報告李廣說“:匈奴很容易對付??!”士兵們這才安心。
李廣布成圓形兵陣,面朝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漢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
李廣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而李廣用大黃弩弓射匈奴副將,殺死好幾個,匈奴軍才漸漸散開。
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面無人色,可李廣卻神態(tài)自然,更加整頓部隊,軍中從此都很佩服,援軍趕到,匈奴軍才解圍退去。
漢軍非常疲憊,不能去追擊。
李廣幾乎全軍覆沒,只好收兵回朝。
按漢朝法律,博望侯行軍遲緩,延誤期限,應(yīng)處死刑,用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當(dāng)初,李廣堂弟李蔡和他一起侍奉文帝。
到景帝時,李蔡累積功勞,已到年俸二千石官位。
武帝時做代國國相。
元朔五年(前124)被任為輕車將軍,隨衛(wèi)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斬殺敵人首級達(dá)到規(guī)定,被封樂安侯。
元狩二年(前121)間,代公孫弘任丞相。
李蔡才干在中下,聲名比李廣差很遠(yuǎn),然而李廣得不到封爵封地,官位未超九卿,可李蔡封列侯,官位達(dá)三公。
李廣屬下的軍官士兵,也有人得到侯爵之封。
李廣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閑談?wù)f:“自漢朝攻匈奴以來,我沒一次不參加,可各部隊校尉以下軍官,才能還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軍功幾十人被封侯。
我李廣不比別人差,但沒有一點功勞用來得到封地,這是什么原因,難道是我的骨相不該封侯嗎?還是本命如此呢?”王朔說“:將軍回想一下,曾有過悔恨的事嗎?”李廣說:“我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詐手段一天把他們殺光了。
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件事?!蓖跛氛f:“能使人受禍的事,沒有比殺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也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庇诌^了兩年,大將軍衛(wèi)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大舉出征匈奴,李廣幾次請求隨行。
天子以他年老沒有答應(yīng);好久才允準(zhǔn);讓他任前將軍,時元狩四年(前119)。
李廣不久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征匈奴,出邊塞后,衛(wèi)青捉到敵兵,知道了單于駐地,就自帶精兵追逐單于,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并,從東路出擊。
東路迂回繞遠(yuǎn),而且缺乏水草,勢必不能并隊行進。
李廣就請求說:“我的職務(wù)是前將軍,大將軍卻命令我從東路出兵,況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zhàn),至今才得到與匈奴對陣的一次機會,我愿做前鋒,先與單于決戰(zhàn)。”大將軍衛(wèi)青曾暗中受到皇上警告,認(rèn)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讓他與單于對陣,恐不能實現(xiàn)俘獲單于的愿望。
時公孫敖剛剛丟掉了侯爵任中將軍,隨大將軍出征,大將軍也想讓公孫敖跟自己一起與單于對敵,故意把前將軍李廣調(diào)開,李廣也知道內(nèi)情,所以堅決要求大將軍改調(diào)令,大將軍不答應(yīng),命令長史寫文書發(fā)到李廣的幕府,對他說:“趕快到右將軍部隊中去,照文書上寫的辦?!崩顝V不向大將軍告辭就啟程了,心中非常惱怒地前往軍部,領(lǐng)兵與趙食其合兵后從東路出發(fā)。
軍隊沒有向?qū)?,有時迷路,結(jié)果落在大將軍之后,大將軍與單于交戰(zhàn),單于逃跑,衛(wèi)青沒有戰(zhàn)果只好收兵。
大將軍南行渡過沙漠,遇到前將軍與右將軍。
李廣謁見大將軍后回自己軍中。
大將軍派長史送給李廣干糧和酒,順便向李廣、趙食其詢問迷路情況,衛(wèi)青要給天子上書報告軍情。
李廣沒有回答。
大將軍派長史急令李廣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zhì)。
李廣說:“校尉們無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現(xiàn)親自到大將軍幕府去受審對質(zhì)?!钡酱髮④娔桓?,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zhàn)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zhàn),可是大將軍又調(diào)我的部隊走迂回繞遠(yuǎn)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污辱?!庇谑蔷桶蔚蹲载亓?。
李廣軍中將士都為之痛哭。
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rèn)識李廣否,不論老少都為之落淚。
右將軍趙食其被交給執(zhí)法官,應(yīng)判死罪,用錢物贖罪,降為平民。
李廣有三子,名當(dāng)戶、椒、敢,都任郎官。
一次天子和弄臣韓嫣戲耍,韓嫣有點放肆的舉動,李當(dāng)戶去打韓嫣,韓逃跑了,于是天子認(rèn)為當(dāng)戶很勇敢。
當(dāng)戶死得早,李椒被封為代郡太守,二人都比李廣先死。
當(dāng)戶有遺腹子名李陵。
李廣死在軍中時,李敢正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
李廣死后第二年,李蔡以丞相之位侵占景帝陵園前大道兩旁空地而獲罪,應(yīng)交法吏查辦,李蔡不愿受審對質(zhì)也自殺了。
他的封國被廢除。
李敢以校尉官職隨從驃騎將軍出征匈奴左賢王,奮力作戰(zhàn)奪得左賢王的戰(zhàn)鼓與軍旗,斬殺很多敵人史記首級,因而賜封了關(guān)內(nèi)侯的爵位,封給食邑二百戶,接替李廣任郎中令。
不久,李敢怨恨大將軍對不起父親李廣,便打傷了他,大將軍隱忍沒有張揚。
又過不久,李敢隨從皇上去雍縣,到甘泉宮打獵。
驃騎將軍霍去病與衛(wèi)青有親戚關(guān)系,就把李敢射死了。
霍去病當(dāng)時正顯貴受寵,皇上就隱瞞真相,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又過了一年多,霍去病死了。
李敢有個女兒是太子的侍妾,很得寵,李敢的兒子李禹也受太子寵愛,但他貪財好利,李氏家族逐漸衰敗了。
李陵到壯年后,被選任建章營監(jiān)督官,監(jiān)管所有騎兵,他善射愛兵,天子認(rèn)為李家世代為將,因而讓李陵率領(lǐng)八百騎兵。
李陵曾深入匈奴境內(nèi)兩千多里,穿過居延海,觀察地形,未遇見敵人就返回。
后被封為騎都尉,統(tǒng)率丹陽楚兵五千人,在酒泉、張掖教練射箭,屯兵那里防備匈奴。
幾年后,天漢二年(前99)秋,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在祁連山、天山進攻匈奴右賢王,漢武帝派李陵率步兵射手五千人,出居延海以北約一千里地方,想以此分散敵人兵力,不讓他們專門去對付貳師將軍。
李陵已到預(yù)定期限就要回兵,而單于用八萬大軍包圍截?fù)衾盍甑能婈牎?br />
李陵他們殺傷匈奴也有一萬多人。
李陵邊退邊戰(zhàn),連續(xù)戰(zhàn)斗了八天,往回走到離居延海還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攔堵住狹窄的山谷,截斷他們的歸路。
李陵的部隊缺乏糧食,救兵也不到,敵人加緊進攻并勸誘李陵投降。
李陵說“:我沒臉去回報皇帝了!”于是就投降了。
他的軍隊全軍覆沒,余下逃散回漢朝的僅四百多人。
單于得到李陵之后,因素聞李陵名聲,打仗又很勇敢,于是把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
漢朝知道后,就殺了李陵的母親妻兒全家。
此后李家名聲敗落,隴西一帶曾是李家門下賓客的,都以此為恥辱。
太史公說:《論語》里說:“居上位的人,自身行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實行;自身行為不正,發(fā)下命令也沒人聽從。
這就是說的李將軍吧!我所看到的李將軍,老實厚道得像鄉(xiāng)下人,不善言談,可在他死時,天下人不論認(rèn)識他不認(rèn)識他,都對他盡情哀痛。
他那忠實的品格確實得到將士們的信賴呀!諺語說:“桃樹李樹不會講話,樹下卻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條小路。”這話雖說的是小事,但可以用來比喻大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