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òb疽瘰)凡十一門
[卷第三十六] 癰第一
《巢氏病源》小兒癰瘡候∶六腑不和,寒氣客于皮膚,寒搏于血,則壅遏不通,稽留于經(jīng)絡(luò)之間,結(jié)腫而成癰。其狀腫,上皮薄而澤是也。熱氣乘之,熱勝于寒,則肉血腐敗化為膿。膿潰之后,其瘡不瘥,故曰∶癰瘡也。
《養(yǎng)生必用》論治癰疽等方謂∶凡癰疽始作,皆須以大黃等藥極轉(zhuǎn)利。既利之后,病患當(dāng)自知之,勿以困苦為念。若曰∶與其腹背潰爛,臟腑焦枯,膿血流漓,孔穴穿空,備諸惡而死,不若利而死,況有生道哉。古圣賢立法,率用五香連翹、漏蘆等湯。道路貧苦,恐不能及,即單煮大黃、甘草作湯以利之。須排日不廢,直至膿潰、漸有生意,即服黃等藥,排膿止痛,《千金》、《外臺》備矣。世醫(yī)不學(xué),蔽以妄意,不達(dá)標(biāo)本。皆曰∶瘡發(fā)于表,豈可轉(zhuǎn)利,死者比比,良可悲夫。孫真人云∶緩急單煮大黃一物,服取快利,此要法也。
張渙謹(jǐn)按∶小兒癰疽、毒腫、瘡癤、瘰、結(jié)核、癭氣、諸、疳瘡等,皆與大人無異。經(jīng)云∶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六腑不和,則流結(jié)為癰,皆由寒熱結(jié)搏。淺則為癰,甚則為疽。毒腫者挾風(fēng),又腫及寸者為癤。
邪熱上沖于頭面則生瘡,結(jié)于皮膚間則成瘰。氣結(jié)于頸下則成癭,病久不瘥則成,甚則成疳,本根一也。
《千金》
漏蘆湯
治小兒熱毒癰疽赤白,諸丹毒瘡癤方。
漏蘆連翹(《肘后》用白薇)白蘞芒硝(《肘后》用芍藥)甘草(炙。各六銖)黃芩升麻枳實(shí)(麩炒)麻黃(去根節(jié)。各九銖)大黃(一兩)上十味,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
(《肘后》治大人用漏蘆、白蘞、黃芩、白薇、枳實(shí)、炙、升麻、甘草炙、芍藥、麻黃去節(jié)各二兩,大黃三兩,十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若無藥,用大黃下之佳。其丹毒須針才去血?!督?jīng)心錄》無連翹,有知母、芍藥、犀角各等分。)《千金》
五香連翹湯
治小兒風(fēng)熱毒腫,腫色白,或有惡核、瘰、附骨癰疽、節(jié)解不舉,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方。
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沉香麻黃(去根節(jié))黃芩(各六銖)升麻枳實(shí)(麩炒)連翹海藻射干(各半兩)麝香(三銖)大黃(二兩)竹瀝(三合)上十四味咀,以水四升煮藥,減半內(nèi)竹瀝,煮取一升二合。兒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歲,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黃。
《千金》治大人小兒癰腫方。
上用生豬腦敷紙上貼之,干則易,日三、四度。
《千金》又方上用芥子末湯和,敷紙上貼。(《千金翼》以豬膽和涂。)《千金》又方上用白姜石末、蒜和搗,敷上瘥。
《千金》又方上馬鞭草搗,敷上即頭出。
《千金翼》禁癰方。
咒曰∶癰非癰,癤非癤,土塊矢,癰即滅。三七遍,取一土塊摩腫上,傳與病患,男左女右。
《圣惠》治小兒癰腫成瘡,臟腑壅滯。
犀角散方
犀角(屑)紅雪元參赤芍藥薺葳蕤升麻(各半兩)甘草(一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心肺熱毒,攻于諸處,生癰瘡及項(xiàng)腋下有結(jié)核,煩熱疼痛,不得睡臥,宜服
吳藍(lán)葉散方。
吳藍(lán)葉犀角(屑)元參川升麻梔子仁甘草黃(銼)連翹子(各半兩)大青黃芩(各一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溫服。
《圣惠》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
漏蘆散方
漏蘆麻黃(去根節(jié))連翹川升麻黃芩川芒硝甘草(各一分)白蘞(三分)大黃(一兩,銼,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癰瘡膿潰,數(shù)日不止,致體虛煩熱,頭痛昏悶,
黃散方。
黃(銼)防風(fēng)(去蘆頭)川升麻羚羊角(屑)白茯苓甘草地骨皮人參(去蘆頭,各半兩)芎(一分)石膏(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癰瘡膿水出不盡,心中煩悶不已。
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紫葛(銼)黃(銼)川升麻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木通(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
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葵子川樸硝(各半兩)梔子仁(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癰瘡,臟腑澀滯。
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枳實(shí)(麩炒,微炒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木香(各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牛蒡子(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熟水下十丸,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癰瘡腫毒,熱赤疹痛。
消腫散方
川大黃(生銼)杏仁(湯浸去皮,別研)鹽花(各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杏仁,以新汲水和,稀稠得所,旋取涂瘡腫上,干即易之,以效為度。
《圣惠》治小兒癰瘡腫方。
上用益母草不限多少,銼碎,搗取汁,每服半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更以滓敷癰瘡上良。
《圣惠》又方上用雞羽毛七枚,燒灰細(xì)研,以水調(diào)服之即潰。
《圣惠》又方上用伏龍肝末,以好醋調(diào)作膏,涂于故帛上貼之。
《圣惠》又方上以地松爛搗敷之,干即易之。
《圣惠》又方上以馬齒莧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用赤小豆末,以雞子白和,涂之。
《圣惠》又方上用地龍糞以新汲水調(diào)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龍葵菜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雞腸草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蕓薹葉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景天葉爛搗敷之。
茅先生小兒身上發(fā)癰毒方。
黃丹草烏天南星(末)白芨(各等分)上為末,冷水調(diào)如泥,用紙貼赤腫處,不久自破。
《嬰孺》
漏蘆湯
治小兒熱毒癰疽赤白丹、瘡癤方。
漏蘆連翹白蘞芒硝甘草(炙。各一分)細(xì)辛升麻枳實(shí)(炙)麻黃(去節(jié))黃芩(各三分)大黃(四分)上以水一升煮五合。兒生一日至七日,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二合為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三合為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五合為三服。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及一歲,一服五合。此方比《千金》加細(xì)辛及分兩不同爾。
張渙
連翹散方
治癰癤等。
連翹(一兩)沉香黃(各半兩)白蘞川樸硝川大黃(炮)甘草上件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盞,抄入麝香一錢,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食后。
張渙
益母散方
癰癤皆可用。
益母草(燒灰,二兩)鹽花(炒干,一兩)伏龍肝(半兩)上件研為細(xì)末,每用一錢,新水調(diào),稀稠得所,旋取涂上瘡口。
《惠眼觀證》
白乳散
涂破癰毒方。
白丁香(半兩)乳香黃丹白芨(各一分)上為末,用水調(diào)涂在帛上貼之。
《惠眼觀證》
柏連散
合癰瘡口方。
黃柏黃連白蘞白芨上等分為末。每用二錢,以水調(diào)濃貼之。如湯火所傷,以雞子清調(diào)涂,兩上愈。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癰疽身上熱冷瀉不止,
郁金散方
郁金青皮(各二錢)白豆蔻(一個,面裹煨)上件為末,少許點(diǎn)于奶上吃。
《千金》灸法∶大人小兒癰腫,灸兩足、大拇指奇中立瘥。仍隨病左右。
[卷第三十六] 疽第二
《巢氏病源》小兒疽候∶五臟不調(diào)則生疽,亦是寒。客于皮膚,折于血?dú)?,血?dú)馄煌ǎY(jié)聚所成。大體與癰相似,所可為異者,其上如牛領(lǐng)之皮而硬是也。癰則浮淺,疽則深也。至于變敗膿潰,重于癰也,傷骨爛筋,遂至于死。
《千金》治小兒疽癰方。
丹砂大黃(各三十銖)黃連(三十六銖)雌黃茹(漆頭者)雄黃(各二十四銖)莽草礬石(馬齒者。各十八銖)上八味咀,以豬脂一升三合,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下諸石末攪凝,敷之。
《千金》治小兒疽極,月初即生,常黃水出方。
上酢和油煎令如粥,及熱敷之,二日一易,欲重敷,則以皂莢湯洗瘡乃敷之。
《圣惠》治小兒熱毒生疽,腫硬疼痛及赤白諸丹毒、瘡癤,并宜服
漏蘆散方
漏蘆麻黃(去根節(jié))連翹川芒硝(各半兩)川升麻枳實(shí)(麩炒微黃)黃芩赤芍藥白蘞甘草(各三分)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毒疽腫及赤白諸丹毒腫,或生瘰、瘡癤,身中風(fēng)疹搔癢。
木香散方
木香薰陸香沉香雞骨香黃芩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分)連翹海藻(洗去咸味)牛蒡子(炒)枳實(shí)(炒)射干川升麻(各半兩)川大黃(二兩,銼碎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疽腫及瘡癤,身體壯熱,口干心躁。
黃散方
黃(銼)連翹川升麻枳殼(炒。各半兩)丹參露蜂房(炙)甘草(炙,銼)元參(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疽毒腫硬,壯熱大渴。
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葛根(銼)川升麻木香黃(銼)甘草(炙)黃芩(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疽毒腫堅(jiān)硬,疼痛攻沖,四畔赤,宜用抽熱毒消腫氣
青膏方。
羊桃根(銼)川大黃(銼,生用。各一兩)黃芩綠豆粉黃柏(銼。各半兩)赤小豆(半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蕓薹菜搗取自然汁,以蜜少許相和調(diào)藥,令稀稠得所,看四畔腫赤處大小,剪生絹上勻攤,可濃一錢,貼之,干即換之。
《圣惠》治小兒疽腫穴后及惡瘡腫,膿水雖較,肌肉不生,宜敷
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一兩)黃連(去須)檳榔(各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摻瘡上,日三敷之。
《圣惠》治小兒疽瘡久不瘥,宜貼松脂餅子方松脂薰陸香(各一兩)上件藥合搗,內(nèi)少許鹽為餅子,貼于瘡上,汁出盡即瘥。
《圣惠》治小兒疽已潰
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黃柏(銼)地榆(銼)白芷(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用雞子白調(diào)涂于故細(xì)布上,貼之。
《圣惠》又方白芷黃連(去須)地榆(銼)白蘞(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用雞子白調(diào)涂于故細(xì)布上,貼瘡上,日三、四度換之。
《圣惠》治小兒疽腫結(jié)硬,已成膿,未成膿,
貼方
鹿角(屑,二兩,燒灰)白蘞(一兩)粗理黃石(三兩,燒赤,以醋淬九遍)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醋調(diào),稀稠得所。濃涂之,干即更涂,五、七度即效。
《圣惠》又方上用蛇蛻皮貼之,經(jīng)宿自消。
《圣惠》又方上以商陸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用芫花搗,羅為末,水和如膏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蠐螬研,涂之。鰻鱺魚膽汁及血,各用涂之,并效。
張渙
雞舌散方
治疽瘡。
雞舌香木香沉香(各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海藻(洗去咸味)大黃(炮。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大盞,入竹瀝三兩點(diǎn),煎五分,去滓溫服,兼放溫?zé)幔茕突继帯?br />
[卷第三十六] 附骨疽第三
《千金》∶凡附骨疽者,以其無破(《外臺》作故)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喜著大節(jié)解中,丈夫產(chǎn)婦喜著中,小兒亦著脊背。大人急著者,先覺痛不得動搖,按之應(yīng)骨痛。經(jīng)曰∶便覺皮肉漸急洪腫如肥狀是也。小兒才手近便大啼呼,即是肢節(jié)有痛候也。大人緩者,先覺肌烘烘然。經(jīng)曰∶便覺痛痹不隨,小兒四肢不能動搖亦如不隨狀,看肢節(jié)解中若有肌烘烘處,不知是附骨疽,令遍身成腫不至潰,體皆有青黯。大人亦有不別,呼為賊風(fēng)風(fēng)腫,不知是疽也。凡人身體患熱,當(dāng)風(fēng)取涼,風(fēng)入骨解中,風(fēng)熱相搏,便成附骨疽,其候嗜眠沉重,忽忽耳鳴。
又秋夏露臥,為冷所折,風(fēng)熱伏結(jié)而作此疾。急者熱多風(fēng)少,緩者風(fēng)多熱少,小兒未知取風(fēng)冷何故而有此疾,由其血盛肌嫩,為風(fēng)折之,即使凝結(jié)故也。幾初得附骨疽,即須急服漏蘆湯下之,敷小豆散得消,可服五香連翹湯。(漏蘆湯、五香連翹湯方并見癰門中。)《千金翼》治骨疽百方治不瘥方。
上可于瘡上以艾灸之,三日三夜無不愈。
《千金翼》又方久瘡不愈,瘥而復(fù)發(fā),骨從孔出者,名為骨疽。
上取一死烏雌雞,凈去肉,取骨熬成灰,取三家牛拘木刮取屑,三家炊單各一兩,皆別熬成灰,合導(dǎo)瘡中,碎骨當(dāng)出數(shù)十片,愈。
《外臺》∶《千金》凡骨疽者,久瘡不瘥,瘥而復(fù)發(fā),骨從孔中出,名為
骨疽方
上以豬膽和楸葉搗封之。
《外臺》∶《千金》又方上搗白楊葉下篩敷之。
《外臺》∶《千金》又方上穿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取干雞屎五升,以艾及荊葉和之,令可燃火,令煙出,內(nèi)疽孔坑中,以衣?lián)砜涌谖鹦篃煟肴赵S,當(dāng)有蟲出。
《外臺》∶《千金》癰疽敗及骨疽方。
上末龍骨,粉瘡四面,濃二分。
《外臺》∶《千金》又方上用自死蛤一枚,頭發(fā)一把,以豬膏一斤半內(nèi)二物煎之,消盡下之,欲冷,內(nèi)鹽一合攪和,以膏著瘡中,日一易,蟲出如發(fā),蟲盡愈。
《外臺》∶《備急》若骨疽積年,每一年一發(fā),汁出不瘥方。
上取膠熬,搗末。粉勃瘡上,及破用生鯉魚以之,如食頃,刮視,其小蟲出,更洗更敷,蟲出盡止?!秱浼薄贰⑽闹偻?。
《外臺》∶《備急》療疽瘡骨出方。
黃連牡蠣(各二分,熬)上二味末,先以鹽湯洗,以粉之。文仲同。
[卷第三十六] 毒腫第四
《巢氏病源》小兒毒腫候∶毒腫是風(fēng)熱濕氣搏于皮膚,使血?dú)鉂恍校N(yùn)積成毒,其腫赤而熱是也。
《圣惠》∶夫小兒毒腫之候,與風(fēng)腫不殊,時令人壯熱,其邪毒盛者則入腹,令人赤色惡寒,心煩悶而嘔逆,氣急腹?jié)M,有如此狀,宜速療之,不爾,即殺人也。
《顱囟經(jīng)》治孩子身上無故腫,但覺肉色赤熱。
硝石散方
硝石大黃綠豆(各等分)上為末,每使時隨腫大小取君達(dá)根研汁調(diào)涂腫上,如有惡物即看有點(diǎn)子,以膏貼之,四面以散子之,若無君達(dá)根,即用雞子白或車前根葉亦得。
《千金》
連翹丸
治小兒無辜寒熱,強(qiáng)健如故,而身體頸項(xiàng)結(jié)核瘰,及心脅腹背里有堅(jiān)核不痛,名為結(jié)風(fēng)氣腫方。
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fēng)黃柏桂心香豉獨(dú)活秦艽(各一分)海藻(半兩)上十一味末之,蜜丸如小豆,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五歲以上者,以意加之。
《千金》治小兒手足及身體腫方。
上以小便溫暖漬之良。
《千金》又方上用巴豆五十枚去心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綿內(nèi)湯中,拭病上,隨手消,并治癮疹。
《千金翼》禁一切腫方。
上凡一切腫才覺陰,咒曰∶上有大山,下有大海,內(nèi)有大魚,主食癰疽,四岳使者,于我所須,癰疽小鬼,隨手消除,急急如律令七遍。
《千金翼》又方上取紫檀細(xì)研,大醋和之涂,并治游腫。
《千金翼》療身體手足卒腫方。
上取驢脂和鹽末敷之。
《千金翼》又方上取大醋和蚯蚓屎敷之。
《千金翼》又方上搗蒼耳敷之,冬用子,春用心。
《千金翼》又方上取大醋和土消末敷之。
《圣惠》治小兒毒腫壯熱煩悶
犀角散方
犀角(屑)黃(銼)麥門冬(去心,焙)川升麻(各半兩)露蜂房(炙)連翹甘草(炙,銼)牛蒡子(炒)川樸硝(各一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壅熱在臟,皮膚毒腫或生瘡癤,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
漏蘆散方
漏蘆白蘞黃芩麻黃(去根節(jié))知母枳實(shí)(麩炒微黃)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犀角(屑)赤芍藥川芒硝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細(xì)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毒腫,恐惡毒瓦斯入腹,取利以泄毒瓦斯。
麝香散方
麝香(半分,細(xì)研)木香沉香犀角(屑)獨(dú)活甘草(炙微赤,銼)射干(各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桑寄生(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諸毒腫
升麻膏方
川升麻白蘞漏蘆黃芩川芒硝(各二分)川大黃(銼碎,微炒)梔子仁(各一兩)蒴(四兩)蛇銜草(三兩)上件藥都細(xì)銼,用酒浸一宿后,以豬脂一、二斤煎諸藥,色焦黃即膏成,以綿濾去滓,傾于不津器中,于毒腫處涂之即消。
《圣惠》治小兒熱毒腫貼
木香散方
木香紫葛(銼)紫檀香川樸硝(各一兩)赤小豆(一合)川升麻白蘞白礬(燒灰。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水調(diào)如稀面糊,可腫大小貼之,日二易之。
《圣惠》治小兒熱毒腫,解風(fēng)熱,腫令內(nèi)消。
大黃散方
川大黃檳榔川芒硝黃連(去須)黃柏雄黃(細(xì)研)赤小豆(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蜜水調(diào)涂患處,日三上。
《圣惠》治小兒熱毒腫忽發(fā)頸項(xiàng)胸背,發(fā)即封之,不成膿方。
生地黃(切,一升)豆豉(三兩)川芒硝(五兩)上件藥都搗,令熱以敷腫上,濃二分,以來日六、七度,敷之效。
《圣惠》治小兒一切毒腫方。
川樸硝川大黃(各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用冷水調(diào)涂于腫處,干即更涂,以毒腫消散為度。
《圣惠》又方蔓菁根蕓薹根(各一兩。干者)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雞子清調(diào)涂之。
《圣惠》又方商陸蕓薹葉(各一兩)上件藥搗令爛熟,貼于腫處,頻易之效。
太醫(yī)局
玉龍膏
摩風(fēng)止痛,消腫化毒,治一。
藍(lán)子羚羊角(屑)芍藥(各四分)上取豬脂切,二升,火煎藥為膏,去滓摩腫上。
《嬰孺》治小兒頭面身體結(jié)核瘰及胸背里有堅(jiān)不痛,又無寒熱,強(qiáng)健如故,而有上病,名為結(jié)風(fēng)氣腫方。
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fēng)黃柏桂心鹽豉秦艽獨(dú)活(各四分)海藻(一分)上為末,蜜和丸大豆大。三歲兒飲服五丸至十五丸,量大小與之。
張渙
寄生散方
治毒腫甚者。
桑寄生獨(dú)活川大黃(各一兩)樸硝甘草(炙)犀角(屑。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惠眼觀證》
天烏散
退風(fēng)毒瘡腫方。
天南星草烏頭赤小豆黃柏上等分為末,姜汁調(diào)入面少許貼之。
《巢氏家傳》丹毒癰腫方。
上用藍(lán)搗爛以汁涂,仍用藍(lán)敷之良。如無生藍(lán),只用染青黛敷之。又雞子清涂亦良。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熱毒風(fēng)
水澄膏
方。
寒水石(一錢)黃柏硝石雄黃白芨草烏頭白蘞(各三錢)赤小豆(一分)上件為末,以水調(diào)涂。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風(fēng)毒胎熱,癰疽腫癰等方。
黃丹(一錢,火)白蘞白芨(各二錢)輕粉(少許)上件為末,以湯調(diào),紙貼頭上,開竅子貼之。
[卷第三十六] 癤第五
《巢氏病源》小兒癤候∶腫結(jié)長一寸至二寸,名之為癤,亦如癰,熱痛,久則膿潰,捻膿血盡便瘥,亦是風(fēng)熱之氣客于皮膚,血?dú)廑战Y(jié)所成。凡癰癤捻膿血不盡而瘡口便合,其惡汁在里,雖瘥,終能更發(fā),變成漏也。
《千金》治小兒頭上惡毒腫座癤諸瘡方。
上用男子屎尖燒灰和臘月豬脂,先以酢泔清凈洗,拭干敷之。
《千金翼》治癤腫方。
生椒(末)曲(末)釜月下土(末)上三味研勻,以大醋和,敷上,干則易之。
《圣惠》治小兒初生瘡癤五臟壅,宜熱服
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黃芩(各半兩)梔子仁甘草(生用。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以利為度。
《圣惠》治小兒熱毒瓦斯壅,外攻皮膚生癤,赤腫痛,或時煩熱少得睡臥。
犀角丸方
犀角(屑)川升麻黃芩元參黃(銼)人參(去蘆頭)坐拿(各半兩)皂莢(去皮涂酥,炙令黃焦,去子用)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生甘草湯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虛熱消瘡癤
地黃丸方
生干地黃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桂心王不留行赤茯苓赤芍藥(各半兩)甘草(一分,生用)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熱水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瘡癤初生,熱氣始結(jié),痛疼妨悶,涂之便令內(nèi)消。
硝石散方。
硝石紫檀香(銼)白蘞川大黃(各半兩)白藥甜葶藶(生用)莽草(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漿水和,稀稠得所,用竹篦子涂于腫上,干即易之,以熱退腫消為度。
《圣惠》治小兒瘡癤熱方。
上取半夏末以水調(diào)涂之,干即更涂。
《圣惠》又方上以葛蔓燒灰細(xì)研封之。
《圣惠》治小兒癤無頭者方。
上取鼠粘葉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取雀糞細(xì)研水調(diào)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葵子一枚,以水下之即有頭。
張渙
乳香膏方
貼諸瘡癰癤等。
乳香(一兩,研)膩粉松脂密陀僧(各半兩,研)生地黃(取汁,半合)上件拌勻,用好油一兩、黃蠟二兩,煉熟,下諸藥熬成膏,入麝香一錢,取出陰一宿。每用看瘡癤大小煎貼之,攤膏藥貼之,日一兩次換。
[卷第三十六] 軟癤第六
《圣惠》治小兒軟癤
乳香膏方
乳香黃蠟(各半兩)膩粉密陀僧(細(xì)研)松脂(各一分)油(一兩)上件藥先取油煎蠟,松脂、乳香烊后下粉密陀僧,調(diào)和成膏。看癤大小,攤膏于故帛上貼之。
《圣惠》治小兒軟癤赤腫疼痛不可忍方。
天靈蓋(一枚,涂酥炙黃)麻鞋底(一雙,多年故者燒灰)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使以油調(diào)涂之。
《圣惠》治小兒軟癤雖出膿水熱毒不止方。
赤小豆(四十九粒)乳香(半分)膩粉(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先去膿水后,摻散藥于瘡上,立效。
《圣惠》又方上以油麻子炒熱爛嚼敷之。譚氏方云∶焦炒乘熱嚼敷之。
《圣惠》治小兒軟癤有膿不空,宜用此方。
巴豆(一粒)豆豉(五十粒)蔥白(一寸)上件藥同研令爛。涂在癤上,別以醋面糊封之。
《圣惠》治小兒軟癤立效方。
鍛石干姜(生用。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生油和捏作碗子罨在癤上立瘥。
《圣惠》又方百草霜鹽花寒食面(各半兩)黃柏(銼)乳香(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以醋和涂于故帛上貼之。
《圣惠》又方豆豉鹽(各半兩)蔥白(七莖,細(xì)切)上件藥都搗作餅子??莎徺N之,如瘡大,即以大艾炷灸之效。
《圣惠》又方生椒(七)面伏龍肝(各等分)上件藥細(xì)研為散。以醋和封之,干即易之效。
《圣惠》又方狗頭骨(炙令黃)蕓薹子(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醋調(diào)涂之。
茅先生治小兒軟癤不生發(fā)及不穿破方。
上地骨皮不以多少燒灰,入輕粉,用生麻油調(diào)涂之。
《莊氏家傳》小兒軟癤方。
上用海螵蛸生碾為末,雞子白調(diào)敷。(海螵蛸,烏賊魚骨也。)《莊氏家傳》又方上用白角屑燒灰油調(diào)敷之。
安師傳小兒軟癤經(jīng)年不破方。
南行豬糞(一塊)鹽罨褊黃魚頭(一個,浙江鲞魚中自有呼黃魚者,邊海處亦多有之)上二物于荒僻處,先生炭火少許,燒二物成炭,取研細(xì)末,凡此末二錢入輕粉一錢,生油調(diào)涂癤上,少頃膿汁自出,項(xiàng)上先以故帛纏定等待,再以藥涂癤,使汁盡平復(fù),癤須再出,只用此藥涂,方痊可。
[卷第三十六] 惡核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惡核候∶惡核者,是風(fēng)熱毒瓦斯與血?dú)庀嗖Y(jié)成核,生頸邊,又遇風(fēng)寒所折,遂不消不潰,名為惡核者也。
《圣惠》治小兒風(fēng)熱,項(xiàng)邊生惡核,寒熱腫痛。
五香散方
木香麝香(細(xì)研)薰陸香雞舌香麻黃(去根節(jié))海藻(洗去咸味)射干(各一分)沉香黃芩連翹枳實(shí)(麩炒微黃)川升麻(各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風(fēng)熱,項(xiàng)腋下有惡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煩熱。
丹參散方
丹參川升麻防風(fēng)(去蘆頭)牛蒡子(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川大黃(銼碎,微炒)黃(銼)連翹(各半兩)露蜂房(一分,微炙)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項(xiàng)生惡核,壯熱不止。
升麻散方
川升麻射干連翹犀角(屑)川大黃(銼碎,微炒)川樸硝(各半兩)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忽寒熱,項(xiàng)頸生惡核,肩背拘急。
連翹散方
連翹(三分)海藻(洗去咸味)榆白皮(銼)牡丹桂心白頭翁防風(fēng)(去蘆頭)黃柏(銼)香豉獨(dú)活秦艽(去苗。各半兩)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溫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治小兒胸間積熱毒風(fēng)氣不散,連項(xiàng)生惡核,煩熱不已。
元參丸方
元參漢防己羌活木香梔子仁赤芍藥牛蒡子(微炒)川升麻(各半兩)連翹(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米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治小兒熱毒風(fēng)腫生惡核令內(nèi)消,
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豬牙皂莢硝石黃藥木鱉子(各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雞子清調(diào)涂,日三、四用之。
《劉氏家傳》
連翹煎
治小兒無寒熱,強(qiáng)健如故,身體結(jié)核瘰及心脅腹背內(nèi)有堅(jiān)核不通,名為結(jié)風(fēng)氣腫方。
連翹白芨白頭翁牡丹皮防風(fēng)(去蘆)黃柏羌活(去蘆)秦艽(去土)豉(炒,以上各秤四分)海藻(洗凈焙干)桂(去皮。各秤二分)上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米飲下五粒至十粒,五歲以上以意加之,熟水下。
[卷第三十六] 惡瘡第八
《巢氏病源》小兒惡瘡候∶夫人身體生瘡,皆是臟熱沖外,外有風(fēng)濕相搏所生,而風(fēng)濕之氣有挾熱毒者,其瘡則痛癢腫久不瘥,故名惡瘡也。
《葛氏肘后》治大人、小兒卒得惡瘡不可名識者方。
上燒竹葉和雞子中黃涂瘥。
《葛氏肘后》又方上取蛇床子合黃連二兩末,粉瘡上,燥者脂和涂之。
《葛氏肘后》又方上燒蛇皮末,以豬膏和涂之。
《葛氏肘后》又方上煮柳葉若皮洗之,亦可內(nèi)少鹽,此又療面上瘡。
《葛氏肘后》又方上臘月豬膏一升,亂發(fā)如雞子大,生鯽魚一頭合煎令消盡。又雄黃、苦參末二兩,大附子一枚末,絞,令凝,以敷諸瘡,無不瘥。胡治療疽疥大效。
《葛氏肘后》治小兒身中惡瘡方。
上取筍汁自澡洗,以筍殼作散敷之效。
《葛氏肘后》治身有惡熱氣數(shù)起瘡者方。
上熬豉令黃末敷之,兼數(shù)煮桃葉浴之。(《千金》不浴,只熬豉敷。)《葛氏肘后》治身面卒生諸惡瘡方。
上燒雞子殼,豬膏和敷少許。
《葛氏肘后》又方上以黃連、胡粉、水銀末敷之,瘡干則和豬膏敷之。
《外臺》∶《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惡瘡匝身,眾藥所不能療之方。
上取父洗取汁以浴兒,勿使母知良。(《嬰孺》方同,云勿使父知之。)《圣惠》治小兒惡瘡久不瘥并瘡,及疥癬等并宜涂
雄黃膏方
雄黃(細(xì)研)茹蛇床子礬石(別搗為末)黃連(去須。各一兩)水銀(半兩,于手心內(nèi)以津研為泥)上件藥搗,羅為末,與水銀相和,以臘月豬脂同研如膏,于瓷合中盛。每用先以泔清洗瘡令凈,拭干后涂于瘡上,仍以黃柏末用綿撲之,令不污衣,日三、兩度用之。
《圣惠》治小兒惡瘡人不識者,宜敷
雌黃散方
雌黃(細(xì)研)赤小豆胡粉(研入)吳茱萸(生用)膩粉(研入)黃連(去須)黃柏(銼)干姜(生用)蛇床子(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生油旋調(diào)如面脂涂于瘡上,每用先以槐枝湯洗瘡令凈拭干,然后敷藥。
《圣惠》治小兒惡瘡久不瘥,
茹散方
茹桑螵蛸地龍乳香黃丹黃柏(銼。各一兩)麝香(細(xì)研)糯米粉膩粉(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使不食井水和沙糖,調(diào)藥敷之。
《圣惠》治小兒惡瘡,一身如麻豆,帶膿乍痛乍癢煩熱,宜用此方。
甘草(銼)赤芍藥白蘞黃芩(各三分)黃連(去須)黃柏(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白蜜和如膏涂瘡上,日再用,亦可作湯洗之佳。
《圣惠》治小兒惡瘡
神水膏方
密陀僧(細(xì)研)栝萎根花丁香附子(去皮臍)人參防風(fēng)沙參(各去蘆頭)朱砂麝香(各細(xì)研)芎(各半分)龍骨檳榔桂心(各半分)皂莢(一挺,去皮子)莨菪子(半合,水淘浮者)土花硝(一分)清麻油(一斤)黃蠟(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先取油入鐺中,下諸藥末,以慢火煎三兩沸,然后下黃蠟令消,次下麝香攪令勻,膏成以瓷合中盛。但小兒瘡不識者,涂于故帛上貼之,不過三、五上,去除根本。
《圣惠》治小兒惡瘡腫疼痛
黃連膏方
黃連(末)松脂(各一兩)硫黃(細(xì)研)膩粉(各一分)臘月豬脂(二兩)上件藥先取豬脂入銚子內(nèi),以慢火煎令化,去滓,次下松脂,候熔,次下黃連等末,以柳木篦子不住手?jǐn)嚵顒颍蚋喑梢源珊鲜?。涂于瘡上,日三用之?br />
《圣惠》治小兒諸般惡瘡及軟癤未穴作膿,攻刺疼痛不可忍,
走馬膏方
坐拿黃柏(銼)綠豆石榴皮(各一兩)甘草(銼)木鱉子仁白狗糞(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每使取牛蒡根搗取自然汁調(diào)藥末,涂于瘡癤上,日三換之。如已破,即不用貼此藥。
《圣惠》治小兒惡瘡淋洗
大黃湯方
川大黃黃連(去須)黃芩澤蘭白礬(研)石南(以上各一兩)戎鹽(一分,研)蛇床子(三合)上件藥細(xì)銼合勻。每用三兩,以水三大盞煮至二盞,去滓,適寒溫淋洗患處,日三用之。
《圣惠》治小兒惡瘡方。
膩粉黃連(去須)蛇床子(各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使時先以溫鹽湯洗瘡令凈,拭干,以生油調(diào)涂之,不過三、五上永瘥。
《圣惠》又方楸葉(一兩,干者)干漆(一分,搗碎,炒令煙盡)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大麻油調(diào)涂,日三用之。
《圣惠》又方藜蘆(去蘆頭,燒為灰)虎頭骨(燒灰。各一兩)上件藥細(xì)研為散,以臘月豬脂調(diào)涂,日三用之。
《圣惠》治小兒惡瘡及沙虱、水弩、甲疽,凡是惡瘡并宜用此方。
上用蜣螂十枚,端午日收者佳,搗羅為末,以生油調(diào)敷之,立效。
《圣惠》治惡瘡方。
上用馬骨燒灰細(xì)研,以臘月豬脂和涂之。
《圣惠》又方上頭垢膩以臘月豬脂和涂之。
《養(yǎng)生必用》治惡瘡及蟲子咬方。
蛇滅門草(端午日收,陰干為末,此草宿以來皆有人家種以辟蛇,形狀如草決明,葉丸子作角)夜合花葉(陰干,別為末,即合歡也)百合茜根(二物不以多少,別為末)上患一切惡瘡,即以四藥等分和勻,以生油調(diào)涂腫上,更以紙花子蓋定,日一換。毒瓦斯聚未有頭,即四面涂藥,留瘡口,如惡瘡才覺便用從上三物共四錢,汞粉半錢匕和勻,酒調(diào)服,得吐為度。未吐再服藥,及吐后急以水漱口,膩粉損齒故也。服藥人忌過河及食魚、酒、熱面有毒物。
茅先生治小兒身上一切惡瘡方。
黃連黃柏皂角(灰)茱萸(炒令黑煙起為度)白礬(過)雞子殼(燒灰)獨(dú)腳瓜豆豉上以上各等分,入輕粉為末。先以鹽蔥湯洗瘡,后用藥,使麻油調(diào)涂。
《嬰孺》治小兒惡瘡洗方。
茵芋(一兩)蕤仁(二十個,去皮)甘草(碎,三分)細(xì)辛黃連(各三分)上以水三升煮二升,作三日浴洗之。
《嬰孺》又方鹽豉(炒)黃連(末)上等分為末敷之,三上瘥。
《嬰孺》治小兒惡瘡肉突出方。
上以烏梅肉為屑,敷肉上立除。
《嬰孺》又方胡粉(五兩,炒)黃連黃柏(各三兩)上為末敷之,日再。
《嬰孺》治小兒頭惡腫、痤癤諸惡瘡方。
上以男子屎尖燒灰,臘月豬脂和,先醋泔洗后涂之,日三。
《嬰孺》治小兒卒生惡瘡方。
黃連蕪荑(各末)上和合敷之。
《吉氏家傳》治大人、小兒一切人不識惡瘡,
凈水膏方
密陀僧栝蔞根麝香皂角(各二分)附子防風(fēng)莨菪子朱砂土硝紫參芎檳榔桂心龍腦黃蠟芫花(各半兩)丁香(少許)油(五兩)上件以油煎諸藥,取出濾過,入蠟使熔,器中收。涂之立瘥。
安師傅治小兒一切惡瘡,久不得瘥方。
上用膽礬燒灰同茶末等分研細(xì),入生油調(diào)涂瘡上愈。
[卷第三十六] 瘡第九
《巢氏病源》小兒瘡候∶寒熱邪氣客于經(jīng)絡(luò),使血?dú)馄?,初生作?xì)瘰,或梅李核大,或如箭桿,或丸或長者,至五六分不過一寸,或一或兩三相連,時發(fā)寒熱,仍膿血不止,謂之也。皆是五臟六腑之氣不和,致血?dú)獠蛔愣芎疅嵝皻?。然者有鼠、螻蛄、蚯蚓、蠐螬等,今以一方療之。
《千金》治小兒瘡方。
上取冢中鍛石敷之,濃著良。
《千金》又方上燒桑根灰敷之,并燒烏羊角灰相合敷之。
《千金翼》治方。
上取鯉魚腸切作五段,火上暖之。先洗瘡拭干,以腸貼之,冷即易之,從旦至夜,覺癢開看,蟲出即瘥。
《千金翼》又方上取雞子三顆,米下蒸半日出,取黃熬令黑。先拭瘡汁令干,以藥內(nèi)瘡孔中,不過三度。
《千金翼》又方上以臘月豬脂,以紙沾取內(nèi)瘡孔中,日五度,夜三度。
《千金翼》蟻方。
上取鯪鯉甲二七枚,燒為末,豬膏和,敷之。
《千金翼》又方上取半夏一枚屑之,以鴨膏和,敷之。
《千金翼》方。
鐵(屑)狗頰連齒骨鹿角甲半取毛(《千金》云∶粗皮合毛)虎矢(各二兩)上四味搗,篩為散,以豬膏和,內(nèi)瘡孔中,須臾易之,日五、六。
《千金翼》治鼠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亂發(fā)(一雞子大)上二味,以臘月豬膏才得沒之,微火煎之,鼠發(fā)消盡膏成,以涂瘡上。又以酒服半錢許,鼠從瘡中出。
《圣惠》治小兒一切屢出膿水,項(xiàng)強(qiáng)頭疼,四肢寒熱,宜服
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一合,炒熟)露蜂房(燒灰)白蘞(各一兩)蛇蛻皮(二尺,燒灰)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久,移易三數(shù)處,皆生瘡孔者,宜敷
夜明砂散方。
夜明砂(一兩)白僵蠶乳香臘面茶雄蠶娥(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敷于瘡上,以瘥效。
《圣惠》治小兒諸般瘡,久不瘥,宜敷
烏蛇散方。
烏蛇肉(燒令黃)馬齒莧(墻上者)蒺藜子(各三分)曲頭棘針亂發(fā)(燒灰)緋帛(燒灰。各半兩)雄黃(一分,細(xì)研)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酒調(diào),內(nèi)瘡孔中,以瘥為度。
《圣惠》治小兒諸瘡,久不瘥,作孔。
丹砂膏方
丹砂白礬(炒。各細(xì)研)莽草(各半兩)雄黃(細(xì)研)苦參川大黃黃連(去須)茹(各一兩)上件藥并細(xì)銼,用煉了豬脂二升于鐺中煎藥,候紫色,以綿濾去滓,入丹砂、白礬、雄黃以柳木篦攪,令勻,以瓷合盛。涂于瘡上,每日換之。
《圣惠》治小兒諸,穿穴成瘡,痛不可忍方。
馬齒莧(八兩)槲木白皮杏仁(湯浸去皮,炒令微黑,研如膏。各三兩)麝香(三錢,細(xì)研)上件藥除麝香、杏仁外,細(xì)銼,以水五升,煎至一升,濾去滓,澄清入麝香、杏仁相和令勻,更煎,令稀稠得所,以瓷合盛。每使涂于故帛上貼之,日二換之。
《圣惠》又方上以牛糞堆上赤菌,一名朝生暮落花,干者搗,羅為末,敷瘡上效。
《圣惠》又方上以干楸葉搗,細(xì)羅為末。以生油調(diào),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煉成松脂末,填瘡孔令滿,日三用之效。
《圣惠》又方上以霜下瓠花曝干搗末,敷之。
《嬰孺》治小兒方。
燒菜根犀角(屑)上燒俱為灰合,敷之。
張渙
馬齒莧方
治諸瘡久不瘥。
馬齒莧烏蛇肉(酒浸一宿焙干。各一兩)蒺藜子亂發(fā)(燒灰)曲頭棘針(燒灰)緋帛(燒灰。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末。每用量瘡大小,用白酒調(diào),以帛子貼瘡上。
《吉氏家傳》治疾方。
白芨白蘞斑蝥蟲(各半兩)巴豆(一個,去皮心,研碎)蝸牛(一個,天螺也。用麝香一錢入口中,隔露一夜,來日取化水)上件用天螺水搜眾藥丸如細(xì)綠豆大。先以紙捻探瘡深淺,然后將津在紙捻頭,點(diǎn)藥入竅內(nèi),次用膏藥封,不留口,須是三、二次,封可丸大如麻子尤妙。
[卷第三十六] 瘰病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瘰候∶小兒身生熱瘡,必生瘰,其狀作結(jié)核在皮肉間,三兩個相連累也。是風(fēng)邪搏于血?dú)?,結(jié)所生也。
《嬰童寶鑒》∶小兒瘰,是肝之積熱攻沖胸項(xiàng),筋血結(jié)聚留停不去,作腫塊于頭項(xiàng)及腋下也。
《外臺》∶《必效》療小兒項(xiàng)上瘰方。
上以榆白皮爛搗如泥封之,頻易。
《經(jīng)驗(yàn)方》大治大人、小兒瘰
內(nèi)消方
上以斑蝥一兩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蝥炒令焦黃,去米不用細(xì)研,入干薄荷末四兩同研令勻,以烏雞子清和丸如綠豆大??招呐D茶下一丸,加至五丸,每日減一丸,減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
《圣惠》治小兒瘰,腫疼痛,身體壯熱,大腸壅滯,小便赤澀,心神煩躁,少得眠臥。
犀角散方
犀角(屑)牛蒡子(微炒)連翹丁香(各半兩)木通(銼)元參(各三分)麝香(一分,細(xì)研)沉香川樸硝(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瘰發(fā)盛壯熱,煩躁,坐臥不安。
木通散方
木通(銼)大麻仁元參川升麻敗醬連翹川大黃(銼碎,微炒)川芒硝犀角(屑。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六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當(dāng)利下惡物、筋膜為效。
《圣惠》治小兒瘰除根本
膩粉散方
膩粉黃(銼。各一分)糯米(三七粒)斑蝥(二七枚去翅足,以糯米拌,炒黃)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空腹以溫酒調(diào)下一字,良久,吃少許醋湯,病隨小便中出,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瘰不消
麝香散方
麝香(一分)鴿糞(一兩,炒)上件藥細(xì)研為散。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半錢,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瘰發(fā)寒熱,項(xiàng)頸生結(jié)核,腫硬如石,腹脅背里有如堅(jiān)急不通。
連翹丸方
連翹桑根白皮(銼)犀角(屑)白頭翁漏蘆黃柏(銼)牛蒡子(炒)秦艽(去苗)川升麻(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瘰難消
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不銼者水浸一宿,去黑皮涂酥,炙令黃焦)薄荷荊芥(各五兩)雄黃(半兩,細(xì)研)麝香(一分,細(xì)研)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白羊肉四兩去筋膜細(xì)切,以煉成蜜相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十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腫結(jié),久不消散,結(jié)成瘰,宜服
麝香丸方
麝香牛黃(各細(xì)研。一分)蝸牛子(炒令微黃)皂莢子(炒微黃)皂莢針(炙黃)薄荷(干者)雄鴿糞(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瘰不消,去除根本。
連翹丸方
連翹元參(各一兩)糯米皂莢針(炙)川大黃(銼碎炒。各半兩)斑蝥(一分,炒去翅足)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于空心以生姜湯下二丸,當(dāng)利下惡物為度,后吃粥一日補(bǔ)之。
《圣惠》治小兒瘰內(nèi)消
蝸牛丸方
蝸牛子(一百二十枚,活者去殼)薄荷(末,二兩)丁香(末,半兩)上件藥入乳缽內(nèi),同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薄荷湯下五丸,晚再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腦熱結(jié)瘰,連兩耳腫痛,身體寒熱,坐臥不安,宜用
元參膏方。
元參紫葛(銼)黃藥川大黃木香卷柏川芒硝紫檀香(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稀稠得所,涂于腫上。若瘡腫破時,即去卻芒硝涂之。
《圣惠》治小兒瘰已結(jié)成,外貼令自出方。
水銀(手心內(nèi)用津研如泥)粉霜砒霜斑蝥(用糯米同炒令黃,去翅足)燕子糞(各一分)上件藥細(xì)研令勻,用臘月豬脂和,稀稠得所,取一小豆大,安在子上,以消腫膏藥封之,六、七日當(dāng)有穴膿水,半月日,其子自出,后以生肌膏貼之取瘥(方在后。)《圣惠》治小兒瘰成瘡有膿水。
生肌散方
顆鹽白礬(各一分)黃丹(半兩,以上三味以瓷瓶盛,大火燒令通赤,細(xì)研用)黃柏(銼)白蘞膩粉(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都研令勻,每貼時先用溫鹽漿水洗瘡令凈,拭干,看瘡口大小貼,日二度用之。
《圣惠》治小兒瘰
五香膏方
沉香箋香木香丁香(各半兩)熊膽蘆薈(各一分)黃丹黃蠟(各二兩)麝香(半分,細(xì)研)亂發(fā)(一兩)油(半斤)上件藥細(xì)銼,先以慢火煎油令沸,下亂發(fā)煎令消,即下諸藥煎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下黃蠟,次下黃丹、麝香攪令勻,膏成以瓷合盛。每使先以米泔洗,拭干,以膏攤于故帛上貼之。
《圣惠》治小兒瘰穴后,宜用
生肌膏方
黃丹黃蠟(各半兩)杏仁(湯浸去皮)亂發(fā)(各一兩)蛇蛻皮(一條)菜子油(六兩)皂莢(三寸,水浸去黑皮子)上件藥先取杏仁、蛇皮、皂莢搗碎,又以菜油于銚子中煎亂發(fā)令消,次下杏仁等三味同煎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下黃蠟,次下黃丹,以柳篦子不住手?jǐn)嚵顒?,候膏成以瓷器收,與故帛上涂貼之。
《圣惠》治小兒瘰不穴,宜貼
斑蝥膏方
斑蝥(二枚,去翅足)松脂(三兩)雄雀糞(一兩,為末)巴豆(十枚,去皮心,以漿水煮過,與斑蝥研令細(xì))上件藥先取松脂入內(nèi)熔化,入斑蝥、巴豆熬成膏,捏作餅子,熱貼在瘰上,候穴用生肌膏貼之,日再換,瘥為度。
方在前。
《圣惠》治小兒瘰穿潰,膿水不止。
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胡粉(各二兩)熊膽蘆薈白芨白蘞(各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敷瘡口內(nèi)效。
《圣惠》治小兒瘰腫硬
皂莢刺散方
上用皂莢刺一斤于盆中燒,候火盛時,取牛蒡子半升撒于火中,與皂角刺都成灰為度,待冷取之,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井華水調(diào)下一錢,日三服,三五日內(nèi)必有惡物下,如膠餳狀,下盡即永斷根本。
《圣惠》治小兒瘰結(jié)硬令內(nèi)消方。
膩粉(半兩)雞子(三枚,取白用)上件藥調(diào)如稀面糊,以文火炒之,用火箸急攪,勿令粘著銚子,候焦黑色即住,入上好朱砂半兩同研如面。
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五更與服,良久,腹痛,便瀉出病根,棗核之狀。如未瘥,即隔日再服之。若已成瘡者,宜用后散貼之。
《圣惠》又方毒蛇皮(三條)吳茱萸(半合)上件藥燒為灰細(xì)研,以生油和涂之,須用帛子遮藥氣,不得沖眼,切須忌之。
《圣惠》治小兒瘰結(jié)核腫硬,欲令穴。
砂丸方
砂砒黃(各一分)上件藥同研令細(xì),以糯米飲和丸如小麥粒大。先烙破,內(nèi)一丸,五日內(nèi)其子當(dāng)壞爛自出,后用生肌膏貼之。(方在前。)《圣惠》治小兒瘰
蝸牛散方
蝸牛殼(一兩)真牛乳(半升)上件藥入銚子中,于慢火上熬,令乳盡,取蝸牛殼研如粉,入大黃末一分,更研令細(xì)。每服以皂莢子仁湯調(diào)下半錢,大小便中利出惡物,即瘥。
《圣惠》又方上以皂莢子四十九枚,用手指許大竹筒,安得皂莢子者,壘在竹筒中,緊塞竹筒口,投在溷坑中,浸四十九日,取出凈洗曝干,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上用白花蛇五兩,以酥涂,炙令黃焦色,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又方上用白僵蠶炒,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瘰結(jié)成顆塊疼腫,穿潰膿水不絕,不計(jì)遠(yuǎn)年日近皆瘥。
薄荷丸方
薄荷(一束如碗大,陰干)皂莢(十挺,長一尺二寸,不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上件藥搗碎,以酒一斗,浸經(jīng)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盡為度,焙干搗,細(xì)羅為散,以燒飯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黃湯下二十丸,小兒減丸服之。
茅先生治小兒瘰、風(fēng)、冷已破者,用藥放入方。
鍛石(二兩,用好醋二升煮干如餳入)杏仁粉(一兩)膩粉(半兩)上拌合滴水為丸如○此大,放在窟內(nèi)以紙貼之,其藥自熔,其肉自生,一個窟只放一丸藥。
張渙
妙圣散方
治瘰不消。
綿黃連翹(各一兩)川大黃(炒)鴿糞(燒灰)糯米(用斑蝥七個同炒黃,不用斑蝥)犀角(屑。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酒三兩滴,同煎五分,去滓,放溫令時時呷之。
張渙
紫檀散方
敷瘰癭核。
紫檀香木香川芒硝(研)卷柏(各一兩)川大黃黃芍藥(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用少許,用雞子白調(diào),稀稠得所,涂患處。
《王氏手集》治新舊瘰方。
不皂角(去皮,酥炙黃)威靈仙(去土)仙靈脾(用葉去枝梗)上等分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五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臨臥,日三服。忌豬肉、油膩、熱面、茶,疾已,飲食復(fù)舊。
《王氏手集》治項(xiàng)鼠方。
砂(研)膩粉(各二錢。各一分亦得)上用雞卵子一個,敲破一頭,瀝雞清在凈盞內(nèi),不用黃,將雞清和前二藥入在殼內(nèi)和令勻,用面糊紙貼破處,更用面餅子裹雞子入無油鐺內(nèi),水煮近千沸,取出陰干,細(xì)研如粉。用時令患人先吃酒一盞,候少時用酒調(diào)藥半錢,其疾隨大便瀉下如桃膠,是病下。如未,更服。重者須三兩服。忌油膩、魚,動風(fēng)氣物。
《王氏手集》治瘰方。
上牛李子一名天茄子,入九月經(jīng)霜采,去苗取根,用竹刀子割去皮撕開,新瓦上干為末。不犯鐵器。
每服二錢,用活鯽魚一枚,持去鱗ht內(nèi)之肚中,用濕紙裹煨熟,細(xì)細(xì)嚼吃,以米飲送下,如未有瘡則內(nèi)消,已有瘡只用末津唾調(diào)貼神效。
《王氏手集》治瘰未及瘡。
玉露丸方
斑蝥(二十一個,去頭)海金砂(三錢)寒食面(一錢)上上件藥一處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候藥干,再以寒食面和做濕面復(fù)裹藥,再丸藥。吃時用漿水二盞,將一盞入藥在內(nèi),煎沸煮動,藥面漉在余一盞冷漿水,取出藥,以漿水下。其瘰病隨小便出了。十歲以下至三歲以上,每二歲吃一丸;是十歲吃五丸;自十歲以上至二十歲以上,每一歲一丸;自三十歲以上,每二歲一丸。量虛實(shí)加減。
[卷第三十六] 癭氣第十一
《巢氏病源》小兒癭氣候∶癭氣之狀,頸下皮寬,內(nèi)結(jié)突起然亦漸長大,氣結(jié)所成也。小兒啼未止,因以乳飲之,令氣息喘逆而不得消散,故結(jié)聚成癭氣也。
《圣惠》治小兒癭氣胸膈噎塞咽粗。
商陸散方
商陸(微炙)昆布(洗去咸味。各一兩)牛蒡子(三分)射干木通(銼)海藻(洗去咸味)羚羊角(屑)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癭氣,心胸壅悶,咽喉噎塞。
木通散方
木通(銼)海藻昆布(二味洗去咸味)松蘿桂心白蘞(以上各半兩)蛤蚧(一兩,炙微黃)琥珀(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牛蒡子煎湯調(diào)下半錢,不計(jì)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癭氣腫悶,
宜服昆布散方。
昆布(洗去咸味)黃(銼)麥門冬(去心焙)川大黃(銼微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以上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加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癭氣腫結(jié)漸大。
海藻散方
海藻昆布(各洗去咸味)海帶海蛤木香(以上各半兩)金箔(三十斤)豬羊靨(各三枚。微炙)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日三、四度。
《圣惠》治小兒癭氣,心胸?zé)灐?br />
半夏散方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土瓜根龍膽(去蘆頭)射干昆布海藻(二味洗去咸味)小麥面(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生姜酒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癭氣,咽喉腫塞妨悶。
木通丸方
木通(銼)昆布(洗去咸味)干姜(炮裂銼)甜葶藶(隔紙炒紫色。各半兩)人參(去蘆頭)羚羊角(屑)射干檳榔海藻(洗去咸味。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溫酒下十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癭氣,咽喉噎塞。
陳橘皮丸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連翹海藻(洗去咸味)商陸(干者。各半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羊靨(三枚、炙黃)檳榔(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二、三歲以溫水下七丸,兒大者綿裹一丸,如皂子大,不計(jì)時候,含咽津。
《圣惠》又方羚羊角(屑)昆布(洗去咸味)桂心木通(銼,以上各半兩)川大黃(一兩,銼,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jì)時候,以粥飲下七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又方昆布海藻(各洗咸味)訶梨勒皮川大黃(銼微炒。以上各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溫酒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又方檳榔(一兩)海藻昆布(各半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溫酒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羊靨(炙令黃)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燒銀砂鍋(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不計(jì)時候,以溫酒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張渙
昆布丹方
治癭氣不散。
昆布海藻(各洗去咸味)草龍膽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研。各一兩)牽牛子(炒)檳榔(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末,白面糊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家傳》治童男童女風(fēng)土癭氣及因氣結(jié)所成者。
昆布散
昆布蓬莪術(shù)川芎檳榔茴香海藻荊三棱甘草(炙。各半兩)木香丁香青橘皮(各一分)上件藥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先用豬靨三枚燈焰上用針串在尖上燎熟,入藥內(nèi)同煎至六、七分,和滓溫服,臨臥每夜止進(jìn)一服,久服日漸消也。
夔州醫(yī)者鄧俊民治小兒癭氣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丁香(用瘦小者為細(xì)末。各二十一粒)荊三棱(三錢,濕紙裹炮,銼杵為細(xì)末)上件三味藥拌勻,用豬靨一枚,切作四花,入藥末一錢匕在內(nèi),用麻線系定于針上穿,于麻油燈焰上燒令香熟,去線細(xì)嚼咽下。去碗不得言語,睡及不得漱口。忌生冷鮮菜,咸醋等物一百日。
夔州醫(yī)者鄧俊民
蓬莪術(shù)散
消小兒及丈夫、婦人項(xiàng)氣磨宿滯積氣方。
蓬莪術(shù)(四錢,生溫水洗過用)丁香(母丁香不用)杏仁(湯洗去皮尖。各七粒)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用豬靨一枚,針穿去麻油燈焰上燒令香熟,破開入藥末一字在內(nèi),含化咽津。忌油、鹽、雞、魚,日三服,稍退,可徐徐服半月除根。
?。òb疽瘰)凡十一門
[卷第三十六] 癰第一
《巢氏病源》小兒癰瘡候∶六腑不和,寒氣客于皮膚,寒搏于血,則壅遏不通,稽留于經(jīng)絡(luò)之間,結(jié)腫而成癰。其狀腫,上皮薄而澤是也。熱氣乘之,熱勝于寒,則肉血腐敗化為膿。膿潰之后,其瘡不瘥,故曰∶癰瘡也。
《養(yǎng)生必用》論治癰疽等方謂∶凡癰疽始作,皆須以大黃等藥極轉(zhuǎn)利。既利之后,病患當(dāng)自知之,勿以困苦為念。若曰∶與其腹背潰爛,臟腑焦枯,膿血流漓,孔穴穿空,備諸惡而死,不若利而死,況有生道哉。古圣賢立法,率用五香連翹、漏蘆等湯。道路貧苦,恐不能及,即單煮大黃、甘草作湯以利之。須排日不廢,直至膿潰、漸有生意,即服黃等藥,排膿止痛,《千金》、《外臺》備矣。世醫(yī)不學(xué),蔽以妄意,不達(dá)標(biāo)本。皆曰∶瘡發(fā)于表,豈可轉(zhuǎn)利,死者比比,良可悲夫。孫真人云∶緩急單煮大黃一物,服取快利,此要法也。
張渙謹(jǐn)按∶小兒癰疽、毒腫、瘡癤、瘰、結(jié)核、癭氣、諸、疳瘡等,皆與大人無異。經(jīng)云∶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六腑不和,則流結(jié)為癰,皆由寒熱結(jié)搏。淺則為癰,甚則為疽。毒腫者挾風(fēng),又腫及寸者為癤。
邪熱上沖于頭面則生瘡,結(jié)于皮膚間則成瘰。氣結(jié)于頸下則成癭,病久不瘥則成,甚則成疳,本根一也。
《千金》
漏蘆湯
治小兒熱毒癰疽赤白,諸丹毒瘡癤方。
漏蘆連翹(《肘后》用白薇)白蘞芒硝(《肘后》用芍藥)甘草(炙。各六銖)黃芩升麻枳實(shí)(麩炒)麻黃(去根節(jié)。各九銖)大黃(一兩)上十味,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
(《肘后》治大人用漏蘆、白蘞、黃芩、白薇、枳實(shí)、炙、升麻、甘草炙、芍藥、麻黃去節(jié)各二兩,大黃三兩,十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若無藥,用大黃下之佳。其丹毒須針才去血?!督?jīng)心錄》無連翹,有知母、芍藥、犀角各等分。)《千金》
五香連翹湯
治小兒風(fēng)熱毒腫,腫色白,或有惡核、瘰、附骨癰疽、節(jié)解不舉,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方。
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沉香麻黃(去根節(jié))黃芩(各六銖)升麻枳實(shí)(麩炒)連翹海藻射干(各半兩)麝香(三銖)大黃(二兩)竹瀝(三合)上十四味咀,以水四升煮藥,減半內(nèi)竹瀝,煮取一升二合。兒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歲,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黃。
《千金》治大人小兒癰腫方。
上用生豬腦敷紙上貼之,干則易,日三、四度。
《千金》又方上用芥子末湯和,敷紙上貼。(《千金翼》以豬膽和涂。)《千金》又方上用白姜石末、蒜和搗,敷上瘥。
《千金》又方上馬鞭草搗,敷上即頭出。
《千金翼》禁癰方。
咒曰∶癰非癰,癤非癤,土塊矢,癰即滅。三七遍,取一土塊摩腫上,傳與病患,男左女右。
《圣惠》治小兒癰腫成瘡,臟腑壅滯。
犀角散方
犀角(屑)紅雪元參赤芍藥薺葳蕤升麻(各半兩)甘草(一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心肺熱毒,攻于諸處,生癰瘡及項(xiàng)腋下有結(jié)核,煩熱疼痛,不得睡臥,宜服
吳藍(lán)葉散方。
吳藍(lán)葉犀角(屑)元參川升麻梔子仁甘草黃(銼)連翹子(各半兩)大青黃芩(各一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溫服。
《圣惠》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
漏蘆散方
漏蘆麻黃(去根節(jié))連翹川升麻黃芩川芒硝甘草(各一分)白蘞(三分)大黃(一兩,銼,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癰瘡膿潰,數(shù)日不止,致體虛煩熱,頭痛昏悶,
黃散方。
黃(銼)防風(fēng)(去蘆頭)川升麻羚羊角(屑)白茯苓甘草地骨皮人參(去蘆頭,各半兩)芎(一分)石膏(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癰瘡膿水出不盡,心中煩悶不已。
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紫葛(銼)黃(銼)川升麻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木通(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
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葵子川樸硝(各半兩)梔子仁(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癰瘡,臟腑澀滯。
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枳實(shí)(麩炒,微炒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木香(各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牛蒡子(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熟水下十丸,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癰瘡腫毒,熱赤疹痛。
消腫散方
川大黃(生銼)杏仁(湯浸去皮,別研)鹽花(各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杏仁,以新汲水和,稀稠得所,旋取涂瘡腫上,干即易之,以效為度。
《圣惠》治小兒癰瘡腫方。
上用益母草不限多少,銼碎,搗取汁,每服半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更以滓敷癰瘡上良。
《圣惠》又方上用雞羽毛七枚,燒灰細(xì)研,以水調(diào)服之即潰。
《圣惠》又方上用伏龍肝末,以好醋調(diào)作膏,涂于故帛上貼之。
《圣惠》又方上以地松爛搗敷之,干即易之。
《圣惠》又方上以馬齒莧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用赤小豆末,以雞子白和,涂之。
《圣惠》又方上用地龍糞以新汲水調(diào)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龍葵菜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雞腸草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蕓薹葉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景天葉爛搗敷之。
茅先生小兒身上發(fā)癰毒方。
黃丹草烏天南星(末)白芨(各等分)上為末,冷水調(diào)如泥,用紙貼赤腫處,不久自破。
《嬰孺》
漏蘆湯
治小兒熱毒癰疽赤白丹、瘡癤方。
漏蘆連翹白蘞芒硝甘草(炙。各一分)細(xì)辛升麻枳實(shí)(炙)麻黃(去節(jié))黃芩(各三分)大黃(四分)上以水一升煮五合。兒生一日至七日,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二合為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三合為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五合為三服。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及一歲,一服五合。此方比《千金》加細(xì)辛及分兩不同爾。
張渙
連翹散方
治癰癤等。
連翹(一兩)沉香黃(各半兩)白蘞川樸硝川大黃(炮)甘草上件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盞,抄入麝香一錢,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食后。
張渙
益母散方
癰癤皆可用。
益母草(燒灰,二兩)鹽花(炒干,一兩)伏龍肝(半兩)上件研為細(xì)末,每用一錢,新水調(diào),稀稠得所,旋取涂上瘡口。
《惠眼觀證》
白乳散
涂破癰毒方。
白丁香(半兩)乳香黃丹白芨(各一分)上為末,用水調(diào)涂在帛上貼之。
《惠眼觀證》
柏連散
合癰瘡口方。
黃柏黃連白蘞白芨上等分為末。每用二錢,以水調(diào)濃貼之。如湯火所傷,以雞子清調(diào)涂,兩上愈。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癰疽身上熱冷瀉不止,
郁金散方
郁金青皮(各二錢)白豆蔻(一個,面裹煨)上件為末,少許點(diǎn)于奶上吃。
《千金》灸法∶大人小兒癰腫,灸兩足、大拇指奇中立瘥。仍隨病左右。
[卷第三十六] 疽第二
《巢氏病源》小兒疽候∶五臟不調(diào)則生疽,亦是寒。客于皮膚,折于血?dú)?,血?dú)馄煌ǎY(jié)聚所成。大體與癰相似,所可為異者,其上如牛領(lǐng)之皮而硬是也。癰則浮淺,疽則深也。至于變敗膿潰,重于癰也,傷骨爛筋,遂至于死。
《千金》治小兒疽癰方。
丹砂大黃(各三十銖)黃連(三十六銖)雌黃茹(漆頭者)雄黃(各二十四銖)莽草礬石(馬齒者。各十八銖)上八味咀,以豬脂一升三合,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下諸石末攪凝,敷之。
《千金》治小兒疽極,月初即生,常黃水出方。
上酢和油煎令如粥,及熱敷之,二日一易,欲重敷,則以皂莢湯洗瘡乃敷之。
《圣惠》治小兒熱毒生疽,腫硬疼痛及赤白諸丹毒、瘡癤,并宜服
漏蘆散方
漏蘆麻黃(去根節(jié))連翹川芒硝(各半兩)川升麻枳實(shí)(麩炒微黃)黃芩赤芍藥白蘞甘草(各三分)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毒疽腫及赤白諸丹毒腫,或生瘰、瘡癤,身中風(fēng)疹搔癢。
木香散方
木香薰陸香沉香雞骨香黃芩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分)連翹海藻(洗去咸味)牛蒡子(炒)枳實(shí)(炒)射干川升麻(各半兩)川大黃(二兩,銼碎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疽腫及瘡癤,身體壯熱,口干心躁。
黃散方
黃(銼)連翹川升麻枳殼(炒。各半兩)丹參露蜂房(炙)甘草(炙,銼)元參(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疽毒腫硬,壯熱大渴。
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葛根(銼)川升麻木香黃(銼)甘草(炙)黃芩(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疽毒腫堅(jiān)硬,疼痛攻沖,四畔赤,宜用抽熱毒消腫氣
青膏方。
羊桃根(銼)川大黃(銼,生用。各一兩)黃芩綠豆粉黃柏(銼。各半兩)赤小豆(半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蕓薹菜搗取自然汁,以蜜少許相和調(diào)藥,令稀稠得所,看四畔腫赤處大小,剪生絹上勻攤,可濃一錢,貼之,干即換之。
《圣惠》治小兒疽腫穴后及惡瘡腫,膿水雖較,肌肉不生,宜敷
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一兩)黃連(去須)檳榔(各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摻瘡上,日三敷之。
《圣惠》治小兒疽瘡久不瘥,宜貼松脂餅子方松脂薰陸香(各一兩)上件藥合搗,內(nèi)少許鹽為餅子,貼于瘡上,汁出盡即瘥。
《圣惠》治小兒疽已潰
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黃柏(銼)地榆(銼)白芷(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用雞子白調(diào)涂于故細(xì)布上,貼之。
《圣惠》又方白芷黃連(去須)地榆(銼)白蘞(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用雞子白調(diào)涂于故細(xì)布上,貼瘡上,日三、四度換之。
《圣惠》治小兒疽腫結(jié)硬,已成膿,未成膿,
貼方
鹿角(屑,二兩,燒灰)白蘞(一兩)粗理黃石(三兩,燒赤,以醋淬九遍)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醋調(diào),稀稠得所。濃涂之,干即更涂,五、七度即效。
《圣惠》又方上用蛇蛻皮貼之,經(jīng)宿自消。
《圣惠》又方上以商陸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用芫花搗,羅為末,水和如膏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蠐螬研,涂之。鰻鱺魚膽汁及血,各用涂之,并效。
張渙
雞舌散方
治疽瘡。
雞舌香木香沉香(各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海藻(洗去咸味)大黃(炮。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大盞,入竹瀝三兩點(diǎn),煎五分,去滓溫服,兼放溫?zé)幔茕突继帯?br />
[卷第三十六] 附骨疽第三
《千金》∶凡附骨疽者,以其無破(《外臺》作故)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喜著大節(jié)解中,丈夫產(chǎn)婦喜著中,小兒亦著脊背。大人急著者,先覺痛不得動搖,按之應(yīng)骨痛。經(jīng)曰∶便覺皮肉漸急洪腫如肥狀是也。小兒才手近便大啼呼,即是肢節(jié)有痛候也。大人緩者,先覺肌烘烘然。經(jīng)曰∶便覺痛痹不隨,小兒四肢不能動搖亦如不隨狀,看肢節(jié)解中若有肌烘烘處,不知是附骨疽,令遍身成腫不至潰,體皆有青黯。大人亦有不別,呼為賊風(fēng)風(fēng)腫,不知是疽也。凡人身體患熱,當(dāng)風(fēng)取涼,風(fēng)入骨解中,風(fēng)熱相搏,便成附骨疽,其候嗜眠沉重,忽忽耳鳴。
又秋夏露臥,為冷所折,風(fēng)熱伏結(jié)而作此疾。急者熱多風(fēng)少,緩者風(fēng)多熱少,小兒未知取風(fēng)冷何故而有此疾,由其血盛肌嫩,為風(fēng)折之,即使凝結(jié)故也。幾初得附骨疽,即須急服漏蘆湯下之,敷小豆散得消,可服五香連翹湯。(漏蘆湯、五香連翹湯方并見癰門中。)《千金翼》治骨疽百方治不瘥方。
上可于瘡上以艾灸之,三日三夜無不愈。
《千金翼》又方久瘡不愈,瘥而復(fù)發(fā),骨從孔出者,名為骨疽。
上取一死烏雌雞,凈去肉,取骨熬成灰,取三家牛拘木刮取屑,三家炊單各一兩,皆別熬成灰,合導(dǎo)瘡中,碎骨當(dāng)出數(shù)十片,愈。
《外臺》∶《千金》凡骨疽者,久瘡不瘥,瘥而復(fù)發(fā),骨從孔中出,名為
骨疽方
上以豬膽和楸葉搗封之。
《外臺》∶《千金》又方上搗白楊葉下篩敷之。
《外臺》∶《千金》又方上穿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取干雞屎五升,以艾及荊葉和之,令可燃火,令煙出,內(nèi)疽孔坑中,以衣?lián)砜涌谖鹦篃煟肴赵S,當(dāng)有蟲出。
《外臺》∶《千金》癰疽敗及骨疽方。
上末龍骨,粉瘡四面,濃二分。
《外臺》∶《千金》又方上用自死蛤一枚,頭發(fā)一把,以豬膏一斤半內(nèi)二物煎之,消盡下之,欲冷,內(nèi)鹽一合攪和,以膏著瘡中,日一易,蟲出如發(fā),蟲盡愈。
《外臺》∶《備急》若骨疽積年,每一年一發(fā),汁出不瘥方。
上取膠熬,搗末。粉勃瘡上,及破用生鯉魚以之,如食頃,刮視,其小蟲出,更洗更敷,蟲出盡止?!秱浼薄贰⑽闹偻?。
《外臺》∶《備急》療疽瘡骨出方。
黃連牡蠣(各二分,熬)上二味末,先以鹽湯洗,以粉之。文仲同。
[卷第三十六] 毒腫第四
《巢氏病源》小兒毒腫候∶毒腫是風(fēng)熱濕氣搏于皮膚,使血?dú)鉂恍校N(yùn)積成毒,其腫赤而熱是也。
《圣惠》∶夫小兒毒腫之候,與風(fēng)腫不殊,時令人壯熱,其邪毒盛者則入腹,令人赤色惡寒,心煩悶而嘔逆,氣急腹?jié)M,有如此狀,宜速療之,不爾,即殺人也。
《顱囟經(jīng)》治孩子身上無故腫,但覺肉色赤熱。
硝石散方
硝石大黃綠豆(各等分)上為末,每使時隨腫大小取君達(dá)根研汁調(diào)涂腫上,如有惡物即看有點(diǎn)子,以膏貼之,四面以散子之,若無君達(dá)根,即用雞子白或車前根葉亦得。
《千金》
連翹丸
治小兒無辜寒熱,強(qiáng)健如故,而身體頸項(xiàng)結(jié)核瘰,及心脅腹背里有堅(jiān)核不痛,名為結(jié)風(fēng)氣腫方。
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fēng)黃柏桂心香豉獨(dú)活秦艽(各一分)海藻(半兩)上十一味末之,蜜丸如小豆,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五歲以上者,以意加之。
《千金》治小兒手足及身體腫方。
上以小便溫暖漬之良。
《千金》又方上用巴豆五十枚去心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綿內(nèi)湯中,拭病上,隨手消,并治癮疹。
《千金翼》禁一切腫方。
上凡一切腫才覺陰,咒曰∶上有大山,下有大海,內(nèi)有大魚,主食癰疽,四岳使者,于我所須,癰疽小鬼,隨手消除,急急如律令七遍。
《千金翼》又方上取紫檀細(xì)研,大醋和之涂,并治游腫。
《千金翼》療身體手足卒腫方。
上取驢脂和鹽末敷之。
《千金翼》又方上取大醋和蚯蚓屎敷之。
《千金翼》又方上搗蒼耳敷之,冬用子,春用心。
《千金翼》又方上取大醋和土消末敷之。
《圣惠》治小兒毒腫壯熱煩悶
犀角散方
犀角(屑)黃(銼)麥門冬(去心,焙)川升麻(各半兩)露蜂房(炙)連翹甘草(炙,銼)牛蒡子(炒)川樸硝(各一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壅熱在臟,皮膚毒腫或生瘡癤,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
漏蘆散方
漏蘆白蘞黃芩麻黃(去根節(jié))知母枳實(shí)(麩炒微黃)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犀角(屑)赤芍藥川芒硝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細(xì)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毒腫,恐惡毒瓦斯入腹,取利以泄毒瓦斯。
麝香散方
麝香(半分,細(xì)研)木香沉香犀角(屑)獨(dú)活甘草(炙微赤,銼)射干(各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桑寄生(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諸毒腫
升麻膏方
川升麻白蘞漏蘆黃芩川芒硝(各二分)川大黃(銼碎,微炒)梔子仁(各一兩)蒴(四兩)蛇銜草(三兩)上件藥都細(xì)銼,用酒浸一宿后,以豬脂一、二斤煎諸藥,色焦黃即膏成,以綿濾去滓,傾于不津器中,于毒腫處涂之即消。
《圣惠》治小兒熱毒腫貼
木香散方
木香紫葛(銼)紫檀香川樸硝(各一兩)赤小豆(一合)川升麻白蘞白礬(燒灰。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水調(diào)如稀面糊,可腫大小貼之,日二易之。
《圣惠》治小兒熱毒腫,解風(fēng)熱,腫令內(nèi)消。
大黃散方
川大黃檳榔川芒硝黃連(去須)黃柏雄黃(細(xì)研)赤小豆(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蜜水調(diào)涂患處,日三上。
《圣惠》治小兒熱毒腫忽發(fā)頸項(xiàng)胸背,發(fā)即封之,不成膿方。
生地黃(切,一升)豆豉(三兩)川芒硝(五兩)上件藥都搗,令熱以敷腫上,濃二分,以來日六、七度,敷之效。
《圣惠》治小兒一切毒腫方。
川樸硝川大黃(各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用冷水調(diào)涂于腫處,干即更涂,以毒腫消散為度。
《圣惠》又方蔓菁根蕓薹根(各一兩。干者)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雞子清調(diào)涂之。
《圣惠》又方商陸蕓薹葉(各一兩)上件藥搗令爛熟,貼于腫處,頻易之效。
太醫(yī)局
玉龍膏
摩風(fēng)止痛,消腫化毒,治一。
藍(lán)子羚羊角(屑)芍藥(各四分)上取豬脂切,二升,火煎藥為膏,去滓摩腫上。
《嬰孺》治小兒頭面身體結(jié)核瘰及胸背里有堅(jiān)不痛,又無寒熱,強(qiáng)健如故,而有上病,名為結(jié)風(fēng)氣腫方。
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fēng)黃柏桂心鹽豉秦艽獨(dú)活(各四分)海藻(一分)上為末,蜜和丸大豆大。三歲兒飲服五丸至十五丸,量大小與之。
張渙
寄生散方
治毒腫甚者。
桑寄生獨(dú)活川大黃(各一兩)樸硝甘草(炙)犀角(屑。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惠眼觀證》
天烏散
退風(fēng)毒瘡腫方。
天南星草烏頭赤小豆黃柏上等分為末,姜汁調(diào)入面少許貼之。
《巢氏家傳》丹毒癰腫方。
上用藍(lán)搗爛以汁涂,仍用藍(lán)敷之良。如無生藍(lán),只用染青黛敷之。又雞子清涂亦良。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熱毒風(fēng)
水澄膏
方。
寒水石(一錢)黃柏硝石雄黃白芨草烏頭白蘞(各三錢)赤小豆(一分)上件為末,以水調(diào)涂。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風(fēng)毒胎熱,癰疽腫癰等方。
黃丹(一錢,火)白蘞白芨(各二錢)輕粉(少許)上件為末,以湯調(diào),紙貼頭上,開竅子貼之。
[卷第三十六] 癤第五
《巢氏病源》小兒癤候∶腫結(jié)長一寸至二寸,名之為癤,亦如癰,熱痛,久則膿潰,捻膿血盡便瘥,亦是風(fēng)熱之氣客于皮膚,血?dú)廑战Y(jié)所成。凡癰癤捻膿血不盡而瘡口便合,其惡汁在里,雖瘥,終能更發(fā),變成漏也。
《千金》治小兒頭上惡毒腫座癤諸瘡方。
上用男子屎尖燒灰和臘月豬脂,先以酢泔清凈洗,拭干敷之。
《千金翼》治癤腫方。
生椒(末)曲(末)釜月下土(末)上三味研勻,以大醋和,敷上,干則易之。
《圣惠》治小兒初生瘡癤五臟壅,宜熱服
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黃芩(各半兩)梔子仁甘草(生用。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以利為度。
《圣惠》治小兒熱毒瓦斯壅,外攻皮膚生癤,赤腫痛,或時煩熱少得睡臥。
犀角丸方
犀角(屑)川升麻黃芩元參黃(銼)人參(去蘆頭)坐拿(各半兩)皂莢(去皮涂酥,炙令黃焦,去子用)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生甘草湯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虛熱消瘡癤
地黃丸方
生干地黃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桂心王不留行赤茯苓赤芍藥(各半兩)甘草(一分,生用)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熱水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瘡癤初生,熱氣始結(jié),痛疼妨悶,涂之便令內(nèi)消。
硝石散方。
硝石紫檀香(銼)白蘞川大黃(各半兩)白藥甜葶藶(生用)莽草(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漿水和,稀稠得所,用竹篦子涂于腫上,干即易之,以熱退腫消為度。
《圣惠》治小兒瘡癤熱方。
上取半夏末以水調(diào)涂之,干即更涂。
《圣惠》又方上以葛蔓燒灰細(xì)研封之。
《圣惠》治小兒癤無頭者方。
上取鼠粘葉爛搗敷之。
《圣惠》又方上取雀糞細(xì)研水調(diào)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葵子一枚,以水下之即有頭。
張渙
乳香膏方
貼諸瘡癰癤等。
乳香(一兩,研)膩粉松脂密陀僧(各半兩,研)生地黃(取汁,半合)上件拌勻,用好油一兩、黃蠟二兩,煉熟,下諸藥熬成膏,入麝香一錢,取出陰一宿。每用看瘡癤大小煎貼之,攤膏藥貼之,日一兩次換。
[卷第三十六] 軟癤第六
《圣惠》治小兒軟癤
乳香膏方
乳香黃蠟(各半兩)膩粉密陀僧(細(xì)研)松脂(各一分)油(一兩)上件藥先取油煎蠟,松脂、乳香烊后下粉密陀僧,調(diào)和成膏。看癤大小,攤膏于故帛上貼之。
《圣惠》治小兒軟癤赤腫疼痛不可忍方。
天靈蓋(一枚,涂酥炙黃)麻鞋底(一雙,多年故者燒灰)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使以油調(diào)涂之。
《圣惠》治小兒軟癤雖出膿水熱毒不止方。
赤小豆(四十九粒)乳香(半分)膩粉(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先去膿水后,摻散藥于瘡上,立效。
《圣惠》又方上以油麻子炒熱爛嚼敷之。譚氏方云∶焦炒乘熱嚼敷之。
《圣惠》治小兒軟癤有膿不空,宜用此方。
巴豆(一粒)豆豉(五十粒)蔥白(一寸)上件藥同研令爛。涂在癤上,別以醋面糊封之。
《圣惠》治小兒軟癤立效方。
鍛石干姜(生用。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生油和捏作碗子罨在癤上立瘥。
《圣惠》又方百草霜鹽花寒食面(各半兩)黃柏(銼)乳香(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以醋和涂于故帛上貼之。
《圣惠》又方豆豉鹽(各半兩)蔥白(七莖,細(xì)切)上件藥都搗作餅子??莎徺N之,如瘡大,即以大艾炷灸之效。
《圣惠》又方生椒(七)面伏龍肝(各等分)上件藥細(xì)研為散。以醋和封之,干即易之效。
《圣惠》又方狗頭骨(炙令黃)蕓薹子(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醋調(diào)涂之。
茅先生治小兒軟癤不生發(fā)及不穿破方。
上地骨皮不以多少燒灰,入輕粉,用生麻油調(diào)涂之。
《莊氏家傳》小兒軟癤方。
上用海螵蛸生碾為末,雞子白調(diào)敷。(海螵蛸,烏賊魚骨也。)《莊氏家傳》又方上用白角屑燒灰油調(diào)敷之。
安師傳小兒軟癤經(jīng)年不破方。
南行豬糞(一塊)鹽罨褊黃魚頭(一個,浙江鲞魚中自有呼黃魚者,邊海處亦多有之)上二物于荒僻處,先生炭火少許,燒二物成炭,取研細(xì)末,凡此末二錢入輕粉一錢,生油調(diào)涂癤上,少頃膿汁自出,項(xiàng)上先以故帛纏定等待,再以藥涂癤,使汁盡平復(fù),癤須再出,只用此藥涂,方痊可。
[卷第三十六] 惡核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惡核候∶惡核者,是風(fēng)熱毒瓦斯與血?dú)庀嗖Y(jié)成核,生頸邊,又遇風(fēng)寒所折,遂不消不潰,名為惡核者也。
《圣惠》治小兒風(fēng)熱,項(xiàng)邊生惡核,寒熱腫痛。
五香散方
木香麝香(細(xì)研)薰陸香雞舌香麻黃(去根節(jié))海藻(洗去咸味)射干(各一分)沉香黃芩連翹枳實(shí)(麩炒微黃)川升麻(各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風(fēng)熱,項(xiàng)腋下有惡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煩熱。
丹參散方
丹參川升麻防風(fēng)(去蘆頭)牛蒡子(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川大黃(銼碎,微炒)黃(銼)連翹(各半兩)露蜂房(一分,微炙)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項(xiàng)生惡核,壯熱不止。
升麻散方
川升麻射干連翹犀角(屑)川大黃(銼碎,微炒)川樸硝(各半兩)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忽寒熱,項(xiàng)頸生惡核,肩背拘急。
連翹散方
連翹(三分)海藻(洗去咸味)榆白皮(銼)牡丹桂心白頭翁防風(fēng)(去蘆頭)黃柏(銼)香豉獨(dú)活秦艽(去苗。各半兩)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溫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治小兒胸間積熱毒風(fēng)氣不散,連項(xiàng)生惡核,煩熱不已。
元參丸方
元參漢防己羌活木香梔子仁赤芍藥牛蒡子(微炒)川升麻(各半兩)連翹(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米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治小兒熱毒風(fēng)腫生惡核令內(nèi)消,
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豬牙皂莢硝石黃藥木鱉子(各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雞子清調(diào)涂,日三、四用之。
《劉氏家傳》
連翹煎
治小兒無寒熱,強(qiáng)健如故,身體結(jié)核瘰及心脅腹背內(nèi)有堅(jiān)核不通,名為結(jié)風(fēng)氣腫方。
連翹白芨白頭翁牡丹皮防風(fēng)(去蘆)黃柏羌活(去蘆)秦艽(去土)豉(炒,以上各秤四分)海藻(洗凈焙干)桂(去皮。各秤二分)上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米飲下五粒至十粒,五歲以上以意加之,熟水下。
[卷第三十六] 惡瘡第八
《巢氏病源》小兒惡瘡候∶夫人身體生瘡,皆是臟熱沖外,外有風(fēng)濕相搏所生,而風(fēng)濕之氣有挾熱毒者,其瘡則痛癢腫久不瘥,故名惡瘡也。
《葛氏肘后》治大人、小兒卒得惡瘡不可名識者方。
上燒竹葉和雞子中黃涂瘥。
《葛氏肘后》又方上取蛇床子合黃連二兩末,粉瘡上,燥者脂和涂之。
《葛氏肘后》又方上燒蛇皮末,以豬膏和涂之。
《葛氏肘后》又方上煮柳葉若皮洗之,亦可內(nèi)少鹽,此又療面上瘡。
《葛氏肘后》又方上臘月豬膏一升,亂發(fā)如雞子大,生鯽魚一頭合煎令消盡。又雄黃、苦參末二兩,大附子一枚末,絞,令凝,以敷諸瘡,無不瘥。胡治療疽疥大效。
《葛氏肘后》治小兒身中惡瘡方。
上取筍汁自澡洗,以筍殼作散敷之效。
《葛氏肘后》治身有惡熱氣數(shù)起瘡者方。
上熬豉令黃末敷之,兼數(shù)煮桃葉浴之。(《千金》不浴,只熬豉敷。)《葛氏肘后》治身面卒生諸惡瘡方。
上燒雞子殼,豬膏和敷少許。
《葛氏肘后》又方上以黃連、胡粉、水銀末敷之,瘡干則和豬膏敷之。
《外臺》∶《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惡瘡匝身,眾藥所不能療之方。
上取父洗取汁以浴兒,勿使母知良。(《嬰孺》方同,云勿使父知之。)《圣惠》治小兒惡瘡久不瘥并瘡,及疥癬等并宜涂
雄黃膏方
雄黃(細(xì)研)茹蛇床子礬石(別搗為末)黃連(去須。各一兩)水銀(半兩,于手心內(nèi)以津研為泥)上件藥搗,羅為末,與水銀相和,以臘月豬脂同研如膏,于瓷合中盛。每用先以泔清洗瘡令凈,拭干后涂于瘡上,仍以黃柏末用綿撲之,令不污衣,日三、兩度用之。
《圣惠》治小兒惡瘡人不識者,宜敷
雌黃散方
雌黃(細(xì)研)赤小豆胡粉(研入)吳茱萸(生用)膩粉(研入)黃連(去須)黃柏(銼)干姜(生用)蛇床子(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生油旋調(diào)如面脂涂于瘡上,每用先以槐枝湯洗瘡令凈拭干,然后敷藥。
《圣惠》治小兒惡瘡久不瘥,
茹散方
茹桑螵蛸地龍乳香黃丹黃柏(銼。各一兩)麝香(細(xì)研)糯米粉膩粉(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使不食井水和沙糖,調(diào)藥敷之。
《圣惠》治小兒惡瘡,一身如麻豆,帶膿乍痛乍癢煩熱,宜用此方。
甘草(銼)赤芍藥白蘞黃芩(各三分)黃連(去須)黃柏(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白蜜和如膏涂瘡上,日再用,亦可作湯洗之佳。
《圣惠》治小兒惡瘡
神水膏方
密陀僧(細(xì)研)栝萎根花丁香附子(去皮臍)人參防風(fēng)沙參(各去蘆頭)朱砂麝香(各細(xì)研)芎(各半分)龍骨檳榔桂心(各半分)皂莢(一挺,去皮子)莨菪子(半合,水淘浮者)土花硝(一分)清麻油(一斤)黃蠟(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先取油入鐺中,下諸藥末,以慢火煎三兩沸,然后下黃蠟令消,次下麝香攪令勻,膏成以瓷合中盛。但小兒瘡不識者,涂于故帛上貼之,不過三、五上,去除根本。
《圣惠》治小兒惡瘡腫疼痛
黃連膏方
黃連(末)松脂(各一兩)硫黃(細(xì)研)膩粉(各一分)臘月豬脂(二兩)上件藥先取豬脂入銚子內(nèi),以慢火煎令化,去滓,次下松脂,候熔,次下黃連等末,以柳木篦子不住手?jǐn)嚵顒颍蚋喑梢源珊鲜?。涂于瘡上,日三用之?br />
《圣惠》治小兒諸般惡瘡及軟癤未穴作膿,攻刺疼痛不可忍,
走馬膏方
坐拿黃柏(銼)綠豆石榴皮(各一兩)甘草(銼)木鱉子仁白狗糞(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每使取牛蒡根搗取自然汁調(diào)藥末,涂于瘡癤上,日三換之。如已破,即不用貼此藥。
《圣惠》治小兒惡瘡淋洗
大黃湯方
川大黃黃連(去須)黃芩澤蘭白礬(研)石南(以上各一兩)戎鹽(一分,研)蛇床子(三合)上件藥細(xì)銼合勻。每用三兩,以水三大盞煮至二盞,去滓,適寒溫淋洗患處,日三用之。
《圣惠》治小兒惡瘡方。
膩粉黃連(去須)蛇床子(各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使時先以溫鹽湯洗瘡令凈,拭干,以生油調(diào)涂之,不過三、五上永瘥。
《圣惠》又方楸葉(一兩,干者)干漆(一分,搗碎,炒令煙盡)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大麻油調(diào)涂,日三用之。
《圣惠》又方藜蘆(去蘆頭,燒為灰)虎頭骨(燒灰。各一兩)上件藥細(xì)研為散,以臘月豬脂調(diào)涂,日三用之。
《圣惠》治小兒惡瘡及沙虱、水弩、甲疽,凡是惡瘡并宜用此方。
上用蜣螂十枚,端午日收者佳,搗羅為末,以生油調(diào)敷之,立效。
《圣惠》治惡瘡方。
上用馬骨燒灰細(xì)研,以臘月豬脂和涂之。
《圣惠》又方上頭垢膩以臘月豬脂和涂之。
《養(yǎng)生必用》治惡瘡及蟲子咬方。
蛇滅門草(端午日收,陰干為末,此草宿以來皆有人家種以辟蛇,形狀如草決明,葉丸子作角)夜合花葉(陰干,別為末,即合歡也)百合茜根(二物不以多少,別為末)上患一切惡瘡,即以四藥等分和勻,以生油調(diào)涂腫上,更以紙花子蓋定,日一換。毒瓦斯聚未有頭,即四面涂藥,留瘡口,如惡瘡才覺便用從上三物共四錢,汞粉半錢匕和勻,酒調(diào)服,得吐為度。未吐再服藥,及吐后急以水漱口,膩粉損齒故也。服藥人忌過河及食魚、酒、熱面有毒物。
茅先生治小兒身上一切惡瘡方。
黃連黃柏皂角(灰)茱萸(炒令黑煙起為度)白礬(過)雞子殼(燒灰)獨(dú)腳瓜豆豉上以上各等分,入輕粉為末。先以鹽蔥湯洗瘡,后用藥,使麻油調(diào)涂。
《嬰孺》治小兒惡瘡洗方。
茵芋(一兩)蕤仁(二十個,去皮)甘草(碎,三分)細(xì)辛黃連(各三分)上以水三升煮二升,作三日浴洗之。
《嬰孺》又方鹽豉(炒)黃連(末)上等分為末敷之,三上瘥。
《嬰孺》治小兒惡瘡肉突出方。
上以烏梅肉為屑,敷肉上立除。
《嬰孺》又方胡粉(五兩,炒)黃連黃柏(各三兩)上為末敷之,日再。
《嬰孺》治小兒頭惡腫、痤癤諸惡瘡方。
上以男子屎尖燒灰,臘月豬脂和,先醋泔洗后涂之,日三。
《嬰孺》治小兒卒生惡瘡方。
黃連蕪荑(各末)上和合敷之。
《吉氏家傳》治大人、小兒一切人不識惡瘡,
凈水膏方
密陀僧栝蔞根麝香皂角(各二分)附子防風(fēng)莨菪子朱砂土硝紫參芎檳榔桂心龍腦黃蠟芫花(各半兩)丁香(少許)油(五兩)上件以油煎諸藥,取出濾過,入蠟使熔,器中收。涂之立瘥。
安師傅治小兒一切惡瘡,久不得瘥方。
上用膽礬燒灰同茶末等分研細(xì),入生油調(diào)涂瘡上愈。
[卷第三十六] 瘡第九
《巢氏病源》小兒瘡候∶寒熱邪氣客于經(jīng)絡(luò),使血?dú)馄?,初生作?xì)瘰,或梅李核大,或如箭桿,或丸或長者,至五六分不過一寸,或一或兩三相連,時發(fā)寒熱,仍膿血不止,謂之也。皆是五臟六腑之氣不和,致血?dú)獠蛔愣芎疅嵝皻?。然者有鼠、螻蛄、蚯蚓、蠐螬等,今以一方療之。
《千金》治小兒瘡方。
上取冢中鍛石敷之,濃著良。
《千金》又方上燒桑根灰敷之,并燒烏羊角灰相合敷之。
《千金翼》治方。
上取鯉魚腸切作五段,火上暖之。先洗瘡拭干,以腸貼之,冷即易之,從旦至夜,覺癢開看,蟲出即瘥。
《千金翼》又方上取雞子三顆,米下蒸半日出,取黃熬令黑。先拭瘡汁令干,以藥內(nèi)瘡孔中,不過三度。
《千金翼》又方上以臘月豬脂,以紙沾取內(nèi)瘡孔中,日五度,夜三度。
《千金翼》蟻方。
上取鯪鯉甲二七枚,燒為末,豬膏和,敷之。
《千金翼》又方上取半夏一枚屑之,以鴨膏和,敷之。
《千金翼》方。
鐵(屑)狗頰連齒骨鹿角甲半取毛(《千金》云∶粗皮合毛)虎矢(各二兩)上四味搗,篩為散,以豬膏和,內(nèi)瘡孔中,須臾易之,日五、六。
《千金翼》治鼠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亂發(fā)(一雞子大)上二味,以臘月豬膏才得沒之,微火煎之,鼠發(fā)消盡膏成,以涂瘡上。又以酒服半錢許,鼠從瘡中出。
《圣惠》治小兒一切屢出膿水,項(xiàng)強(qiáng)頭疼,四肢寒熱,宜服
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一合,炒熟)露蜂房(燒灰)白蘞(各一兩)蛇蛻皮(二尺,燒灰)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久,移易三數(shù)處,皆生瘡孔者,宜敷
夜明砂散方。
夜明砂(一兩)白僵蠶乳香臘面茶雄蠶娥(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敷于瘡上,以瘥效。
《圣惠》治小兒諸般瘡,久不瘥,宜敷
烏蛇散方。
烏蛇肉(燒令黃)馬齒莧(墻上者)蒺藜子(各三分)曲頭棘針亂發(fā)(燒灰)緋帛(燒灰。各半兩)雄黃(一分,細(xì)研)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以酒調(diào),內(nèi)瘡孔中,以瘥為度。
《圣惠》治小兒諸瘡,久不瘥,作孔。
丹砂膏方
丹砂白礬(炒。各細(xì)研)莽草(各半兩)雄黃(細(xì)研)苦參川大黃黃連(去須)茹(各一兩)上件藥并細(xì)銼,用煉了豬脂二升于鐺中煎藥,候紫色,以綿濾去滓,入丹砂、白礬、雄黃以柳木篦攪,令勻,以瓷合盛。涂于瘡上,每日換之。
《圣惠》治小兒諸,穿穴成瘡,痛不可忍方。
馬齒莧(八兩)槲木白皮杏仁(湯浸去皮,炒令微黑,研如膏。各三兩)麝香(三錢,細(xì)研)上件藥除麝香、杏仁外,細(xì)銼,以水五升,煎至一升,濾去滓,澄清入麝香、杏仁相和令勻,更煎,令稀稠得所,以瓷合盛。每使涂于故帛上貼之,日二換之。
《圣惠》又方上以牛糞堆上赤菌,一名朝生暮落花,干者搗,羅為末,敷瘡上效。
《圣惠》又方上以干楸葉搗,細(xì)羅為末。以生油調(diào),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煉成松脂末,填瘡孔令滿,日三用之效。
《圣惠》又方上以霜下瓠花曝干搗末,敷之。
《嬰孺》治小兒方。
燒菜根犀角(屑)上燒俱為灰合,敷之。
張渙
馬齒莧方
治諸瘡久不瘥。
馬齒莧烏蛇肉(酒浸一宿焙干。各一兩)蒺藜子亂發(fā)(燒灰)曲頭棘針(燒灰)緋帛(燒灰。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末。每用量瘡大小,用白酒調(diào),以帛子貼瘡上。
《吉氏家傳》治疾方。
白芨白蘞斑蝥蟲(各半兩)巴豆(一個,去皮心,研碎)蝸牛(一個,天螺也。用麝香一錢入口中,隔露一夜,來日取化水)上件用天螺水搜眾藥丸如細(xì)綠豆大。先以紙捻探瘡深淺,然后將津在紙捻頭,點(diǎn)藥入竅內(nèi),次用膏藥封,不留口,須是三、二次,封可丸大如麻子尤妙。
[卷第三十六] 瘰病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瘰候∶小兒身生熱瘡,必生瘰,其狀作結(jié)核在皮肉間,三兩個相連累也。是風(fēng)邪搏于血?dú)?,結(jié)所生也。
《嬰童寶鑒》∶小兒瘰,是肝之積熱攻沖胸項(xiàng),筋血結(jié)聚留停不去,作腫塊于頭項(xiàng)及腋下也。
《外臺》∶《必效》療小兒項(xiàng)上瘰方。
上以榆白皮爛搗如泥封之,頻易。
《經(jīng)驗(yàn)方》大治大人、小兒瘰
內(nèi)消方
上以斑蝥一兩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蝥炒令焦黃,去米不用細(xì)研,入干薄荷末四兩同研令勻,以烏雞子清和丸如綠豆大??招呐D茶下一丸,加至五丸,每日減一丸,減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
《圣惠》治小兒瘰,腫疼痛,身體壯熱,大腸壅滯,小便赤澀,心神煩躁,少得眠臥。
犀角散方
犀角(屑)牛蒡子(微炒)連翹丁香(各半兩)木通(銼)元參(各三分)麝香(一分,細(xì)研)沉香川樸硝(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瘰發(fā)盛壯熱,煩躁,坐臥不安。
木通散方
木通(銼)大麻仁元參川升麻敗醬連翹川大黃(銼碎,微炒)川芒硝犀角(屑。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六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當(dāng)利下惡物、筋膜為效。
《圣惠》治小兒瘰除根本
膩粉散方
膩粉黃(銼。各一分)糯米(三七粒)斑蝥(二七枚去翅足,以糯米拌,炒黃)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空腹以溫酒調(diào)下一字,良久,吃少許醋湯,病隨小便中出,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瘰不消
麝香散方
麝香(一分)鴿糞(一兩,炒)上件藥細(xì)研為散。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半錢,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瘰發(fā)寒熱,項(xiàng)頸生結(jié)核,腫硬如石,腹脅背里有如堅(jiān)急不通。
連翹丸方
連翹桑根白皮(銼)犀角(屑)白頭翁漏蘆黃柏(銼)牛蒡子(炒)秦艽(去苗)川升麻(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瘰難消
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不銼者水浸一宿,去黑皮涂酥,炙令黃焦)薄荷荊芥(各五兩)雄黃(半兩,細(xì)研)麝香(一分,細(xì)研)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白羊肉四兩去筋膜細(xì)切,以煉成蜜相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十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腫結(jié),久不消散,結(jié)成瘰,宜服
麝香丸方
麝香牛黃(各細(xì)研。一分)蝸牛子(炒令微黃)皂莢子(炒微黃)皂莢針(炙黃)薄荷(干者)雄鴿糞(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瘰不消,去除根本。
連翹丸方
連翹元參(各一兩)糯米皂莢針(炙)川大黃(銼碎炒。各半兩)斑蝥(一分,炒去翅足)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于空心以生姜湯下二丸,當(dāng)利下惡物為度,后吃粥一日補(bǔ)之。
《圣惠》治小兒瘰內(nèi)消
蝸牛丸方
蝸牛子(一百二十枚,活者去殼)薄荷(末,二兩)丁香(末,半兩)上件藥入乳缽內(nèi),同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薄荷湯下五丸,晚再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腦熱結(jié)瘰,連兩耳腫痛,身體寒熱,坐臥不安,宜用
元參膏方。
元參紫葛(銼)黃藥川大黃木香卷柏川芒硝紫檀香(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稀稠得所,涂于腫上。若瘡腫破時,即去卻芒硝涂之。
《圣惠》治小兒瘰已結(jié)成,外貼令自出方。
水銀(手心內(nèi)用津研如泥)粉霜砒霜斑蝥(用糯米同炒令黃,去翅足)燕子糞(各一分)上件藥細(xì)研令勻,用臘月豬脂和,稀稠得所,取一小豆大,安在子上,以消腫膏藥封之,六、七日當(dāng)有穴膿水,半月日,其子自出,后以生肌膏貼之取瘥(方在后。)《圣惠》治小兒瘰成瘡有膿水。
生肌散方
顆鹽白礬(各一分)黃丹(半兩,以上三味以瓷瓶盛,大火燒令通赤,細(xì)研用)黃柏(銼)白蘞膩粉(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都研令勻,每貼時先用溫鹽漿水洗瘡令凈,拭干,看瘡口大小貼,日二度用之。
《圣惠》治小兒瘰
五香膏方
沉香箋香木香丁香(各半兩)熊膽蘆薈(各一分)黃丹黃蠟(各二兩)麝香(半分,細(xì)研)亂發(fā)(一兩)油(半斤)上件藥細(xì)銼,先以慢火煎油令沸,下亂發(fā)煎令消,即下諸藥煎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下黃蠟,次下黃丹、麝香攪令勻,膏成以瓷合盛。每使先以米泔洗,拭干,以膏攤于故帛上貼之。
《圣惠》治小兒瘰穴后,宜用
生肌膏方
黃丹黃蠟(各半兩)杏仁(湯浸去皮)亂發(fā)(各一兩)蛇蛻皮(一條)菜子油(六兩)皂莢(三寸,水浸去黑皮子)上件藥先取杏仁、蛇皮、皂莢搗碎,又以菜油于銚子中煎亂發(fā)令消,次下杏仁等三味同煎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下黃蠟,次下黃丹,以柳篦子不住手?jǐn)嚵顒?,候膏成以瓷器收,與故帛上涂貼之。
《圣惠》治小兒瘰不穴,宜貼
斑蝥膏方
斑蝥(二枚,去翅足)松脂(三兩)雄雀糞(一兩,為末)巴豆(十枚,去皮心,以漿水煮過,與斑蝥研令細(xì))上件藥先取松脂入內(nèi)熔化,入斑蝥、巴豆熬成膏,捏作餅子,熱貼在瘰上,候穴用生肌膏貼之,日再換,瘥為度。
方在前。
《圣惠》治小兒瘰穿潰,膿水不止。
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胡粉(各二兩)熊膽蘆薈白芨白蘞(各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敷瘡口內(nèi)效。
《圣惠》治小兒瘰腫硬
皂莢刺散方
上用皂莢刺一斤于盆中燒,候火盛時,取牛蒡子半升撒于火中,與皂角刺都成灰為度,待冷取之,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井華水調(diào)下一錢,日三服,三五日內(nèi)必有惡物下,如膠餳狀,下盡即永斷根本。
《圣惠》治小兒瘰結(jié)硬令內(nèi)消方。
膩粉(半兩)雞子(三枚,取白用)上件藥調(diào)如稀面糊,以文火炒之,用火箸急攪,勿令粘著銚子,候焦黑色即住,入上好朱砂半兩同研如面。
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五更與服,良久,腹痛,便瀉出病根,棗核之狀。如未瘥,即隔日再服之。若已成瘡者,宜用后散貼之。
《圣惠》又方毒蛇皮(三條)吳茱萸(半合)上件藥燒為灰細(xì)研,以生油和涂之,須用帛子遮藥氣,不得沖眼,切須忌之。
《圣惠》治小兒瘰結(jié)核腫硬,欲令穴。
砂丸方
砂砒黃(各一分)上件藥同研令細(xì),以糯米飲和丸如小麥粒大。先烙破,內(nèi)一丸,五日內(nèi)其子當(dāng)壞爛自出,后用生肌膏貼之。(方在前。)《圣惠》治小兒瘰
蝸牛散方
蝸牛殼(一兩)真牛乳(半升)上件藥入銚子中,于慢火上熬,令乳盡,取蝸牛殼研如粉,入大黃末一分,更研令細(xì)。每服以皂莢子仁湯調(diào)下半錢,大小便中利出惡物,即瘥。
《圣惠》又方上以皂莢子四十九枚,用手指許大竹筒,安得皂莢子者,壘在竹筒中,緊塞竹筒口,投在溷坑中,浸四十九日,取出凈洗曝干,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上用白花蛇五兩,以酥涂,炙令黃焦色,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又方上用白僵蠶炒,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瘰結(jié)成顆塊疼腫,穿潰膿水不絕,不計(jì)遠(yuǎn)年日近皆瘥。
薄荷丸方
薄荷(一束如碗大,陰干)皂莢(十挺,長一尺二寸,不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上件藥搗碎,以酒一斗,浸經(jīng)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盡為度,焙干搗,細(xì)羅為散,以燒飯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黃湯下二十丸,小兒減丸服之。
茅先生治小兒瘰、風(fēng)、冷已破者,用藥放入方。
鍛石(二兩,用好醋二升煮干如餳入)杏仁粉(一兩)膩粉(半兩)上拌合滴水為丸如○此大,放在窟內(nèi)以紙貼之,其藥自熔,其肉自生,一個窟只放一丸藥。
張渙
妙圣散方
治瘰不消。
綿黃連翹(各一兩)川大黃(炒)鴿糞(燒灰)糯米(用斑蝥七個同炒黃,不用斑蝥)犀角(屑。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酒三兩滴,同煎五分,去滓,放溫令時時呷之。
張渙
紫檀散方
敷瘰癭核。
紫檀香木香川芒硝(研)卷柏(各一兩)川大黃黃芍藥(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用少許,用雞子白調(diào),稀稠得所,涂患處。
《王氏手集》治新舊瘰方。
不皂角(去皮,酥炙黃)威靈仙(去土)仙靈脾(用葉去枝梗)上等分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五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臨臥,日三服。忌豬肉、油膩、熱面、茶,疾已,飲食復(fù)舊。
《王氏手集》治項(xiàng)鼠方。
砂(研)膩粉(各二錢。各一分亦得)上用雞卵子一個,敲破一頭,瀝雞清在凈盞內(nèi),不用黃,將雞清和前二藥入在殼內(nèi)和令勻,用面糊紙貼破處,更用面餅子裹雞子入無油鐺內(nèi),水煮近千沸,取出陰干,細(xì)研如粉。用時令患人先吃酒一盞,候少時用酒調(diào)藥半錢,其疾隨大便瀉下如桃膠,是病下。如未,更服。重者須三兩服。忌油膩、魚,動風(fēng)氣物。
《王氏手集》治瘰方。
上牛李子一名天茄子,入九月經(jīng)霜采,去苗取根,用竹刀子割去皮撕開,新瓦上干為末。不犯鐵器。
每服二錢,用活鯽魚一枚,持去鱗ht內(nèi)之肚中,用濕紙裹煨熟,細(xì)細(xì)嚼吃,以米飲送下,如未有瘡則內(nèi)消,已有瘡只用末津唾調(diào)貼神效。
《王氏手集》治瘰未及瘡。
玉露丸方
斑蝥(二十一個,去頭)海金砂(三錢)寒食面(一錢)上上件藥一處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候藥干,再以寒食面和做濕面復(fù)裹藥,再丸藥。吃時用漿水二盞,將一盞入藥在內(nèi),煎沸煮動,藥面漉在余一盞冷漿水,取出藥,以漿水下。其瘰病隨小便出了。十歲以下至三歲以上,每二歲吃一丸;是十歲吃五丸;自十歲以上至二十歲以上,每一歲一丸;自三十歲以上,每二歲一丸。量虛實(shí)加減。
[卷第三十六] 癭氣第十一
《巢氏病源》小兒癭氣候∶癭氣之狀,頸下皮寬,內(nèi)結(jié)突起然亦漸長大,氣結(jié)所成也。小兒啼未止,因以乳飲之,令氣息喘逆而不得消散,故結(jié)聚成癭氣也。
《圣惠》治小兒癭氣胸膈噎塞咽粗。
商陸散方
商陸(微炙)昆布(洗去咸味。各一兩)牛蒡子(三分)射干木通(銼)海藻(洗去咸味)羚羊角(屑)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癭氣,心胸壅悶,咽喉噎塞。
木通散方
木通(銼)海藻昆布(二味洗去咸味)松蘿桂心白蘞(以上各半兩)蛤蚧(一兩,炙微黃)琥珀(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牛蒡子煎湯調(diào)下半錢,不計(jì)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癭氣腫悶,
宜服昆布散方。
昆布(洗去咸味)黃(銼)麥門冬(去心焙)川大黃(銼微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以上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jì)時候,加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癭氣腫結(jié)漸大。
海藻散方
海藻昆布(各洗去咸味)海帶海蛤木香(以上各半兩)金箔(三十斤)豬羊靨(各三枚。微炙)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diào)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日三、四度。
《圣惠》治小兒癭氣,心胸?zé)灐?br />
半夏散方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土瓜根龍膽(去蘆頭)射干昆布海藻(二味洗去咸味)小麥面(各一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生姜酒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癭氣,咽喉腫塞妨悶。
木通丸方
木通(銼)昆布(洗去咸味)干姜(炮裂銼)甜葶藶(隔紙炒紫色。各半兩)人參(去蘆頭)羚羊角(屑)射干檳榔海藻(洗去咸味。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溫酒下十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癭氣,咽喉噎塞。
陳橘皮丸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連翹海藻(洗去咸味)商陸(干者。各半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羊靨(三枚、炙黃)檳榔(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二、三歲以溫水下七丸,兒大者綿裹一丸,如皂子大,不計(jì)時候,含咽津。
《圣惠》又方羚羊角(屑)昆布(洗去咸味)桂心木通(銼,以上各半兩)川大黃(一兩,銼,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jì)時候,以粥飲下七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又方昆布海藻(各洗咸味)訶梨勒皮川大黃(銼微炒。以上各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溫酒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又方檳榔(一兩)海藻昆布(各半兩。洗去咸味)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溫酒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羊靨(炙令黃)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燒銀砂鍋(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不計(jì)時候,以溫酒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張渙
昆布丹方
治癭氣不散。
昆布海藻(各洗去咸味)草龍膽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研。各一兩)牽牛子(炒)檳榔(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末,白面糊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家傳》治童男童女風(fēng)土癭氣及因氣結(jié)所成者。
昆布散
昆布蓬莪術(shù)川芎檳榔茴香海藻荊三棱甘草(炙。各半兩)木香丁香青橘皮(各一分)上件藥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先用豬靨三枚燈焰上用針串在尖上燎熟,入藥內(nèi)同煎至六、七分,和滓溫服,臨臥每夜止進(jìn)一服,久服日漸消也。
夔州醫(yī)者鄧俊民治小兒癭氣方。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丁香(用瘦小者為細(xì)末。各二十一粒)荊三棱(三錢,濕紙裹炮,銼杵為細(xì)末)上件三味藥拌勻,用豬靨一枚,切作四花,入藥末一錢匕在內(nèi),用麻線系定于針上穿,于麻油燈焰上燒令香熟,去線細(xì)嚼咽下。去碗不得言語,睡及不得漱口。忌生冷鮮菜,咸醋等物一百日。
夔州醫(yī)者鄧俊民
蓬莪術(shù)散
消小兒及丈夫、婦人項(xiàng)氣磨宿滯積氣方。
蓬莪術(shù)(四錢,生溫水洗過用)丁香(母丁香不用)杏仁(湯洗去皮尖。各七粒)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用豬靨一枚,針穿去麻油燈焰上燒令香熟,破開入藥末一字在內(nèi),含化咽津。忌油、鹽、雞、魚,日三服,稍退,可徐徐服半月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