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濟總錄 宋·徽宗 由政府組織編寫 公元1111-1117年
詳細介紹:《圣濟總錄精華本》原是趙佶敕撰,又經清代程林等纂輯,為宋以前中醫(yī)著作的匯編和集合之作。
《圣濟總錄》又名《政和圣劑總錄》,200卷。是宋徽宗仿宋太宗詔編《太平圣惠方》之意的產物,但《圣濟總錄》在編排上已較《太平圣惠方》有明顯進步。如疾病分為66門,每門之下再分若干病證,就較《太平圣惠方》分1000余門清晰明了,許多疾病的歸類也比較合理。其所錄方劑中,丸、散、膏、丹、酒劑等明顯增加,充分反映了宋代重視成藥的特點。北宋末年政府主持醫(yī)家編纂,以宋徽宗名義頒行。政和年間(1111~1118),徽宗趙佶詔令征集當時民間及醫(yī)家所獻大量醫(yī)方,又將內府所藏的秘方合在一起,由圣濟殿御醫(yī)整理匯編而成。全書包括內、外、婦、兒、五官、針灸、養(yǎng)生、雜治等,共66門,而把運氣內容列于全書之首,這與宋徽宗崇信五運六氣學說有關?!斑\氣”之下還有“敘例”、“治法”等篇,相當于全書的總論部分,自“諸風”起至“神仙服餌”各門,相當于全書的各論部分。每門之中部有論說,詞簡義賅,總括本門,其下又分若干病證。凡病因病機、方藥、炮制、服法、禁忌等均有說明。全書共收載藥方約2萬首,既有理論,又有經驗,內容極為豐富。在理論方面,除引據(jù)《內經》、《傷寒論》等經典醫(yī)籍,亦注意結合當時的各家論說,并加以進一步闡述,在方藥方面,以選自民間經驗良方及醫(yī)家秘方為主,療效比較可靠。本書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時期醫(yī)學發(fā)展的水平、學術思想傾向和成就。
此書鏤板后未及刊印即被金兵掠運北方,南宋反未見此書。較早的刊本有金大定年間(1161~1189)和元大德四年(1300)刊本。
宋版《政和圣濟總錄》早已泯沒無存。此大德重校本為存世最早版本,惜現(xiàn)存各本皆殘。日本文化十三年(1814)東都醫(yī)學活字印本,即依此本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