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心方 北宋 日本 丹波康賴 公元984年
書籍簡介:《醫(yī)心方》是日本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養(yǎng)生療疾名典,它薈集了久已失傳的中國醫(yī)藥養(yǎng)生典籍近200余種之精華,是一部失而復得的中華醫(yī)藥集大成之作?!夺t(yī)心方》中、中日文混雜的行草文以及古澀難懂的古語表達方式使一般讀者望而生嘆,甚至有人認為這純粹是一部天書。而本書的白話精譯一方面解除了普通讀者的閱讀障礙,另一方面刪除了書中的迷信色彩及偽科學的內容,是繼《本草綱目》、《黃帝內經》之后又一部宜于當代生活的醫(yī)學養(yǎng)生藏本。
已經失傳的不少中國性學古籍,卻因為傳到了日本,而得以保存下來,在近代又返回了中國,填補了中國性文化史上的空缺,這真是令人十分感謝和激動的。
保存了不少中國性學古籍的書,就是日本的《房內醫(yī)心方》,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部有關性學的書,成于日本的永觀二年(公元984年),編纂者是丹波康賴。
那時,日本的社會文化發(fā)展很快,生活也日漸豐富,性愛已成為人們的一個重要生活內容,男女的性關系相當開放,但是還沒有權威性的性學指導書,當時有一個名叫丹波康賴的宮廷醫(yī)師,相傳是漢靈帝的后裔,他的祖先為避亂而定居扶桑。他住在丹波矢田郡,由于工作職務的需要,經常涉獵中、日醫(yī)書、他發(fā)現(xiàn)來自中國的性學書籍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各有所長,但是龐雜凌亂,重復或空缺之處也不少。公元982年,他立志整理這些書,編纂成一本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性學大全。他把這個計劃奏請當時的圓融天皇敕許之,于是他潛心撰稿,歷經三年成書,取名《房內醫(yī)心方》,又稱《醫(yī)心方·卷二十八·房內》,呈天皇覽。
據說,這部書是以當時已經存在的中國隋、唐及以前的性學書籍約200部為基礎編成的,但這200部書究竟是什么,目前已不可考,同時也包含了少量的印度性學古籍如《耆婆方》等。
《房內醫(yī)心方》在歷史上并未引起中國人注意,在此書問世后的近千年間,中國社會性禁錮愈演愈烈,人們也不太可能將目光投向日本的性學書籍。直到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考證學者葉德輝的門人到日本留學,在東京上野圖書館看到這部書,驚為至寶,于是抄錄回來。光緒二十九年葉德輝選擇其中的一部分,刊印成《雙梅景暗叢書》。
《房內醫(yī)心方》共收藏專論30篇,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男女兩性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一篇是《至理篇》,強調了性生活是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如果陰陽不交反會導致疾?。煌瑫r還論述了男女交接的法度。第二、三篇《養(yǎng)陽篇》和《養(yǎng)陰篇》分別闡述了男女性生活對雙方的補益作用。第四篇是《和志篇》,強調性生活要“和”,要雙方愿意,“俱有悅心”。第五篇是《臨御篇》,主要論述了性交前的各種準備活動。第六至十五篇為《五征篇》《五欲篇》《十動篇》《四至篇》《九法篇》《卅法篇》《九狀篇》《六勢篇》,重點闡述了女子的性反應以及性交的各種動作和體位,包括一些仿生動作,所謂“五征”“五欲”“十動”“四至”“九法”“卅法”等,都是從中國漢唐的一些性學古籍中采擷出來的。
《房內醫(yī)心方》一書代表了公元10世紀時中、日兩國性學研究成果總的整理與匯集以及在這方面文化交流的狀況。丹波康賴雖然只是編纂此書,但是在歸納、總結、使之系統(tǒng)化特別是在保存文化方面,貢獻很大。這部書在功能上和當時日本平安王朝的燦爛文化相結合,向王公貴族和一部分平民提供了性生活的指南。日本民族素來在性方面比較開放,這部書為他們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所以它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書籍簡介:《醫(yī)心方》是日本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養(yǎng)生療疾名典,它薈集了久已失傳的中國醫(yī)藥養(yǎng)生典籍近200余種之精華,是一部失而復得的中華醫(yī)藥集大成之作?!夺t(yī)心方》中、中日文混雜的行草文以及古澀難懂的古語表達方式使一般讀者望而生嘆,甚至有人認為這純粹是一部天書。而本書的白話精譯一方面解除了普通讀者的閱讀障礙,另一方面刪除了書中的迷信色彩及偽科學的內容,是繼《本草綱目》、《黃帝內經》之后又一部宜于當代生活的醫(yī)學養(yǎng)生藏本。
已經失傳的不少中國性學古籍,卻因為傳到了日本,而得以保存下來,在近代又返回了中國,填補了中國性文化史上的空缺,這真是令人十分感謝和激動的。
保存了不少中國性學古籍的書,就是日本的《房內醫(yī)心方》,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部有關性學的書,成于日本的永觀二年(公元984年),編纂者是丹波康賴。
那時,日本的社會文化發(fā)展很快,生活也日漸豐富,性愛已成為人們的一個重要生活內容,男女的性關系相當開放,但是還沒有權威性的性學指導書,當時有一個名叫丹波康賴的宮廷醫(yī)師,相傳是漢靈帝的后裔,他的祖先為避亂而定居扶桑。他住在丹波矢田郡,由于工作職務的需要,經常涉獵中、日醫(yī)書、他發(fā)現(xiàn)來自中國的性學書籍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各有所長,但是龐雜凌亂,重復或空缺之處也不少。公元982年,他立志整理這些書,編纂成一本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性學大全。他把這個計劃奏請當時的圓融天皇敕許之,于是他潛心撰稿,歷經三年成書,取名《房內醫(yī)心方》,又稱《醫(yī)心方·卷二十八·房內》,呈天皇覽。
據說,這部書是以當時已經存在的中國隋、唐及以前的性學書籍約200部為基礎編成的,但這200部書究竟是什么,目前已不可考,同時也包含了少量的印度性學古籍如《耆婆方》等。
《房內醫(yī)心方》在歷史上并未引起中國人注意,在此書問世后的近千年間,中國社會性禁錮愈演愈烈,人們也不太可能將目光投向日本的性學書籍。直到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考證學者葉德輝的門人到日本留學,在東京上野圖書館看到這部書,驚為至寶,于是抄錄回來。光緒二十九年葉德輝選擇其中的一部分,刊印成《雙梅景暗叢書》。
《房內醫(yī)心方》共收藏專論30篇,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男女兩性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一篇是《至理篇》,強調了性生活是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如果陰陽不交反會導致疾?。煌瑫r還論述了男女交接的法度。第二、三篇《養(yǎng)陽篇》和《養(yǎng)陰篇》分別闡述了男女性生活對雙方的補益作用。第四篇是《和志篇》,強調性生活要“和”,要雙方愿意,“俱有悅心”。第五篇是《臨御篇》,主要論述了性交前的各種準備活動。第六至十五篇為《五征篇》《五欲篇》《十動篇》《四至篇》《九法篇》《卅法篇》《九狀篇》《六勢篇》,重點闡述了女子的性反應以及性交的各種動作和體位,包括一些仿生動作,所謂“五征”“五欲”“十動”“四至”“九法”“卅法”等,都是從中國漢唐的一些性學古籍中采擷出來的。
《房內醫(yī)心方》一書代表了公元10世紀時中、日兩國性學研究成果總的整理與匯集以及在這方面文化交流的狀況。丹波康賴雖然只是編纂此書,但是在歸納、總結、使之系統(tǒng)化特別是在保存文化方面,貢獻很大。這部書在功能上和當時日本平安王朝的燦爛文化相結合,向王公貴族和一部分平民提供了性生活的指南。日本民族素來在性方面比較開放,這部書為他們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所以它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