踴yǒnɡ
注解:跳也。與走部□別。從足甬聲。余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躋jī
注解:登也。從足齊聲。祖雞切。十五部?!渡虝吩唬喊纯诓恳齾蚱渎T長,辵部引我興受其□皆系之周書。此作商書,恐此為是?!坝桀屲Q?!蔽⒆悠?,今尙書作隮。注家云:顚隕,隮墜。按□降同謂之躋,猶治亂同謂之亂。俗作隮。顅命由賓階隮,毛詩朝隮于西,南山朝隮,周禮九曰隮,皆訓升。左傳知隮于溝壑矣,則訓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躍yuè
注解:迅也。迅,疾也。從足翟聲。以灼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跧zhuān
注解:蹴也。蹴,躡也。從足全聲。莊緣切。十四部。一曰卑也,絭也。絭當為拳曲之拳。魯靈光殿賦:狡兔跧伏于柎側(cè)。注當引卑也,絭也。李善引蹴也,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蹴cù
注解:躡也?!鯌疲赫f文:蹴,蹋也。以足逆蹋之曰蹴。從足就聲。七宿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蹋tà
注解:踐也。從足□聲。徒盍切。八部。俗作踏。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躡niè
注解:蹈也。史記:張良、陳平躡漢王足是也。耤田賦注引說文:躡,追也。不同。從足聶聲。尼輒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跨kuà
注解:渡也。謂大其兩股閑以有所越也,因之兩股閑謂之跨下。史記陰矦傳作胯下。攵部曰:□,跨步也??嗤咔?。從足夸聲??嗷?。按古音在五部,音轉(zhuǎn)入于十七部耳。五經(jīng)文字云:說文作□。經(jīng)典相承,隸省作跨。此實不然??渎曉谖宀?,□聲在十七部,絶無□字。至肉部云:說文〈月□〉,隸省作胯。則更誤。說文有□字,無〈月□〉、胯字??鑵u□之俗,廣韻曰:兩股閑也。玉裁又按:蹴蹋躡踄蹈躔踐七字一氣銜接,不當中絶以跨字,疑許書本無跨字。攵部之□釋曰:跨步也??绮疆敒榭洳剑洳秸?,大步也。大張其兩股曰□。必云夸步不云大步者,□夸雙聲也。后人改□作跨,玉篇云:□與跨同。其明證也。又專言兩股閑則作胯,□字之訓則改之曰跨步,皆出后人增竄。此所以張參本與今本參差乖異而皆不必是歟?!甲ⅰ健踉瓘脑聫摹踝鳌!酰踝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踄bóp82下
注解:蹈也。從足步聲。旁各切。又音步。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蹈dǎo
注解:踐也。釋名:蹈,道也。以足踐之如道。從足舀聲。徒到切。古音在三部。〖注〗□,古文蹈。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躔chán
注解:踐也。方言:躔,歷行也。日運為躔。從足廛聲。直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踐jiàn
注解:履也。履之箸地曰履。履,足所依也。從足戔聲。慈衍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踵zhǒnɡ
注解:追也。與止部歱別。從足重聲。之隴切。九部。一曰往來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踔zhào
注解:踶也。許意踔與蹈義同。從足卓聲。知敎切。二部。廣韻丑敎切,蝯跳也。漢書上林賦趠□閑,史記作踔□閑是也。又莊子一足踸踔而行,謂腳長短也。敕甚敕角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蹛dài
注解:踶也?!鯌唬骸跞n音帝。郭訓古文奇字,以為古文逝字。漢書韋昭音徒計切。按蹛卽□字。漢書□惲作□,蹛林作蹛。從足帶聲。當葢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蹩bié
注解:踶也。集韻作□,云反足踶也,匹蔑切。莊子:蹩躠為仁。亦作弊薛。從足敝聲。蒲結(jié)切。十五部。一曰□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踶dì
注解:躛也。李軌曰:踶,蹋也。通俗文曰:小蹋謂之踶。從足是聲。特計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躛wèi
注解:衛(wèi)也。按此必有脫誤,當云躗踶也。牛部□下云:牛踶□也。然則躗□義略同。從足衛(wèi)聲。于歲切。十五部。@@□字原從衛(wèi)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dié
注解:□足也。案此三字一句?!鯀u蹀字也。叚借作啑作喋。文帝紀:新喋血京師。服□曰:喋音蹀屣履之蹀。如淳曰:殺人流血滂沱為喋血。司馬貞引廣雅:喋,履也。然則喋血者,□血也。謂流血滿地污足下也。從足執(zhí)聲。徒葉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shì
注解:尌也。與歭偫雙聲,義略同。從足氏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蹢zhí
注解:蹢躅,各本奪此二字,文選注四引皆有。逗足也。逗各本作住,今正。逗者止足也,說文無住字。人部有侸,侸者立也,立者侸也,是為轉(zhuǎn)注。侸非□躅之義。易曰:羸豕孚□躅。三年問:鳴號焉,蹢躅焉。蹢躅之雙聲疊韻曰踟躕,曰跢跦,曰歭□,曰□箸。俗用躊躇。從足啻聲。俗本作適省聲,非是。直只切。十六部?;蛟慧楑睢0此淖盅芪?。賈侍中說:足垢也。賈謂足垢為蹢躅。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躅zhú
注解:蹢躅也。蹢躅雙聲。從足蜀聲。直錄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踤zú
注解:觸也。長□賦:帥軍踤阹。漢書音義曰:踤,聚也。師古曰:踤,足蹴也。從足卒聲。昨□切。十五部。一曰駭也。一曰倉踤。今人多用蒼猝,古書多用倉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蹶juép83上
注解:僵也。僵,僨也。方言:跌,蹷也。左傳:是謂蹷其本。從足厥聲。居月切。十五部。一曰跳也。孟子: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讀亦若橜。亦者,謂讀若厥矣又讀若橜也。橜,瞿月切。□,蹷或從闕。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跳tiào
注解:蹷也。方言: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閑曰跳。從足兆聲。徒遼切。二部。一曰躍也。躍,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zhèn
注解:動也。與口部唇,雨部震,手部振,音義略同。從足辰聲。側(cè)鄰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chú
注解:歭□,不前也。歭見止部,云□也。今按當云歭□也。淺人□一字耳。從足屠聲。直魚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fú
注解:跳也。方言:□、□、□,跳也。從足弗聲。敷勿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跖zhí
注解:楚人謂跳躍曰跖。見方言。從足庶聲。之石切。古音在五部?!甲ⅰ健?,古文跖。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tà
注解:趿也。按趿當作跳。方言:□,跳也。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閑曰跳,或曰□。從足荅聲。他合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yáo
注解:跳也。方言:□,跳也。陳鄭之閑曰□。從足□聲。余招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趿sà
注解:進足有所擷取也。爾雅、毛傳皆云:執(zhí)袵曰袺,扱衽曰襭。衣部云:以衣衽扱物謂之襭。襭或作擷。從足及聲。穌合切。七部?!稜栄拧吩唬骸磅林^之擷?!卑此鶕?jù)爾雅扱作趿,無衽字,與今本異,亦與衣部說異,葢衣部用毛傳,此據(jù)爾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bèi
注解:步行獵跋也。獵今之躐字,踐也。毛傳曰:跋,躐也。老狼進則躐其胡。獵跋猶踐踏也。從足貝聲。博葢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躓zhì
注解:跲也。釋言、毛傳皆曰:疐,跲也。疐者躓之叚借字。從足質(zhì)聲。陟利切。古音在十二部。詩正義引竹二反?!对姟吩唬骸拜d躓其尾?!贬亠L:載疐其尾。許所據(jù)作躓。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跲jiá
注解:躓也。中庸:言前定,則不跲。從足合聲。居怯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跇yì
注解:述也。述當作□,字之誤也。樂書:騁容與兮跇萬里。裴引如淳曰:跇謂超逾也。吳都賦說田獵曰:跇踰竹柏,□猭杞柟。從足世聲。丑例切。十五部。鄒誕生云:跇一作世。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蹎diān
注解:跋也。經(jīng)傳多叚借顚字為之,如左傳子都自下射之顚是也。貢禹傳:誠恐一旦蹎仆氣竭。從足眞聲。都年切。十二部。豳風正義引丁千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跋báp83下
注解:蹎也。依豳風正義訂。跋,經(jīng)傳多叚借沛之字為之。大雅、論語顚沛皆卽蹎跋也。毛傳:顚,仆也。沛,拔也。拔同跋。豳風狼跋亦或作拔。馬融論語注曰:顚沛,僵仆也。按豳風狼跋其胡謂□也,□則仆矣。引伸為近人題跋字。題者標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邶風傳:艸行曰跋。別一義。從足犮聲。北末切。廣韻蒲撥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蹐jí
注解:小步也。毛傳:蹐,絫足也。按絫蹐疊韻。絫足者,小步之至也。從足□聲。資昔切。十六部?!对姟吩唬骸安桓也慧垺!毙⊙?。走部引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跌diē
注解:踼也。從足失聲。徒結(jié)切。十二部。一曰越也。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踼tánɡ
注解:跌也。今本作跌踼也,恐是誤倒。吳都賦:□褫氣懾而自踼□者。劉曰:踼□,頓伏也。李引聲類:踼,跌也。漢書音義:□,崩也。從足昜聲。徒郞切。十部。一曰槍也。別一義。木部曰:槍,歫也。止部曰:歫,槍也。按踼與□音義同?!?,歫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蹲dūn
注解:居也。尸部曰:居,蹲也。是為轉(zhuǎn)注。各本作踞也,以俗改正,又增一踞篆于蹲后,今正而□之。左傳:蹲甲而射之。蹲,居也。引伸為居積之義。從足尊聲。徂尊切。十三部。山海經(jīng)作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uà
注解:居也。從足荂聲。苦化切。按此恐又跨字之異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躩jué
注解:足躩如也。論語苞氏曰:躩,盤辟皃也。從足矍聲。丘縛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踣bó
注解:僵也。僵,卻偃也。從足咅聲。蒲北切。按古音在四部。爾雅釋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然則踣與仆音義皆同。孫炎曰:前覆曰仆。左傳正義曰:前覆謂之踣。對文則偃與仆別,散文則通也。走部□同。《春秋傳》曰:“晉人踣之。”左傳襄十四年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蹇jiǎn
注解:□也。尣部曰:□,蹇也。是為轉(zhuǎn)注?!?,曲脛也。易曰:蹇,難也。行難謂之蹇,言難亦為之蹇。俗作謇,非。從足,寒省聲。九輦切。十四部。按各本□作跛,又于蹇篆之上出跛篆,云行不正也,從足皮聲,一曰足排之,讀若彼。此后人不知跛卽□之隸變而增之耳。今□。曲禮:立毋跛。鄭云:跛,偏任也。此謂形體偏任一邊如□者然。凡經(jīng)傳多作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蹁pián
注解:足不正也。南都賦說舞曰:□□蹁躚。卽上林賦之便□蹩□也。從足扁聲。部田切。十二部。一曰拖后足馬。拖,俗字,當作拕。讀若蘋。此十一部十二部合韻?;蛟粡?。讀如徧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uíp84上
注解:脛肉也。從足□聲。一曰曲脛也。廣韻作左脛曲。讀若逵。渠追切。古音在三部。按一曰曲脛也,橫梗不貫,凡似此者疑皆后人所妄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踒wō
注解:足跌也。跌當為胅,字之誤也。肉部曰:胅,骨差也。踒者,骨委屈失其常,故曰胅,亦曰差跌。從足委聲。烏過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跣xiǎn
注解:足親地也。親跣疊韻。古者坐必脫屨,燕坐必褫襪,皆謂之跣。如趙盾待君燕,跣以下,此褫襪之跣也。如晉悼公跣而出,此不暇屨之跣也。喪大記:主人徒跣。亦謂褫襪。從足先聲。穌典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跔jū
注解:天寒足跔也。周書大子晉解: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大子曰:大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shù)也。此許所本。莊子音義亦引周書天寒足跔。今本周書作足躅,誤也。跔者,句曲不伸之意。從足句聲。其俱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ǔn
注解:瘃足也。疒部曰:瘃,中寒腫覆也。據(jù)趙充國傳:手足皆有皸瘃之患。此字篵足,故訓為瘃足。從足囷聲。囷聲鍇本作困聲,非。古音由斂而侈,囷聲字多轉(zhuǎn)入□韻。苦本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距jù
注解:雞距也。左傳: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服曰:以金沓距也。按鳥距如人與獸之□,此距與止部之歫異義。他家多以距為歫。從足巨聲。求許切。五部。亦作□、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躧xǐ
注解:舞履也。鄭注周禮曰:鞮屨,四夷舞者屝也。史記貨殖傳:躡利屣。徐廣曰:舞屣也。躡一作跕。跕,吐協(xié)反。地理志:跕躧。臣瓚曰:躡跟為跕。按舞不納履,故凡不箸跟,曳之而行曰躧履,如雋不疑傳、長門賦皆是也。西京賦說舞曰:振朱屣于盤樽。薛曰:朱屣,赤絲履也。從足麗聲。所綺切。十六部?!?,或從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xiā
注解:足所履也。從足叚聲。乎加切。凡叚聲古在五部。按□疑〈?段〉之誤。篇、韻有踹字。丁貫切。今俗謂語用力踏地曰踹。〈?段〉音同也。許書碫字訛碬?!酢错f叚〉錯出,是其比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fèi
注解:跀也。字亦作剕。從足非聲。扶味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跀yuè
注解:□足也。此與刀部刖異義。刖,絶也。經(jīng)傳多以刖為跀。周禮司□注云:周改臏作刖。按唐虞夏□用髕,去其厀頭骨也。周用跀,□足也。凡于周言臏者,舉本名也。莊子: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崔譔云:無趾故踵行。然則跀□卽漢之斬趾。無足指,故以足跟行也。無足指不能行,故別為刖足者之屨以助其行,左氏云踴貴屨賤是也。髕則足廢不能行,跀則用踴尚可行,故跀輕于髕也。跀一名□,□一作剕。鄭駁異義云:皋陶改臏為剕,呂□有剕,周改剕為刖。此恐誤,與司□注不合。從足月聲。魚厥切。十五部?!酰敾驈呢?。亦形聲。莊子養(yǎng)生主注曰:介,偏刖之名。崔本作兀,又作□,云斷足也。德充符:申徒嘉,兀者也。李云:刖足曰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趽fànɡ
注解:曲脛馬也。廣雅曰:趽□□也。□見上。□,俱達切。從足方聲。讀與彭同。薄庚切。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趹jué
注解:馬行皃。戰(zhàn)國策、史記云:秦馬之良,探前趹后,蹄閑三□。西都賦:要趹追蹤。廣雅:趹,奔也。從足夬聲。各本作決省聲,淺人改也。古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趼yàn
注解:獸足企也。釋嘼:騉蹏趼,善升甗。又騉駼,枝蹏趼,善升甗。趼者謂其足企。企,舉歱也,故善登高。趼本或作研。研,滑石也。舍人、李巡、孫炎、郭樸、顏師古皆以蹄下平正如研釋之。從足幵聲。五甸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路lù
注解:道也。釋宮:一達謂之道路。此統(tǒng)言也。周禮:澮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爾雅、毛傳:路,大也。此引伸之義也。從足各聲。恪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蹸lìn
注解:轢也。車部曰:轢,車所踐也。從足□聲。良忍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跂qí
注解:足多指也。從足支聲。巨支切。十六部。按足部當終于路,蹸字跂字不當廁此。莊子:駢拇枝指。字只作枝,跂葢俗體。文八十五按去踞跛二字則八十三。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疋shū
注解:足也。上象腓腸,肉部曰:腨,腓腸也。下從止。止,下基也?!兜茏勇殹吩唬旱茏勇殻茏訒h藝文志以列于孝經(jīng)十一家,是其單行久矣?!皢栺夂沃??!敝^問尊長之臥,足當在何方也。內(nèi)則曰:將衽,長者奉席,請何止。止一作趾,足也。古文□為《詩□大雅》字。雅各布本作疋,誤。此謂古文叚借疋為雅字,古音同在五部也。亦□為足字。此則以形相似而叚錯,變例也。或曰胥字。此亦謂同音叚借,如府史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一曰疋記也。記下云疋也,是為轉(zhuǎn)注,后代改疋為疏耳。疋疏古今字。此與足也別一義。凡疋之屬皆從疋。所菹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shūp85上
注解:門戶青疏□也。青字依篇、韻補。于門戶刻鏤為□牗之形,而以青飾之也?!醪吭唬菏?,通也。薛注西京賦曰:疏,刻穿之也。招□:網(wǎng)戶朱綴,刻方連些。古詩曰:交疏結(jié)綺□。從疋,從疋者,綺文相連如足跡相□也。疋亦聲。囪象□形。囪部曰:在墻曰牗,在屋曰囪。則囪疋為會意矣。而云象形者,正謂門戶刻文如囪牖也。讀若疏。所菹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shū
注解:通也。此與□部疏音義皆同。玉篇引月令:其器□以達。今月令作疏。諸書枎疏字,太□作枎□。太□又有□首,轉(zhuǎn)寫訛作□。從爻疋,爻者,刻文相交也。疋亦聲。所菹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文三
品pǐn
注解:眾庶也。從三口。人三為眾,故從三口。會意。丕飮切。七部。凡品之屬皆從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巖niè
注解:多言也。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從品相連。會意?!洞呵飩鳌吩唬骸按斡趲r北?!辟以曜髠魑?,今左作聶。聶北,邢地。杜氏說。讀與聶同。音同也。尼輒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喿zào
注解:鳥羣鳴也。此與雧同意,俗作噪。方言假喿為鍬臿字。從品在木上。穌到切。二部。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文三
龠yuè
注解:樂之竹管,此與竹部鑰異義。今經(jīng)傳多用鑰字,非也。三孔,孔同空。按周禮笙師禮記少儀明堂位鄭注、爾雅郭注、應氏風俗通皆云三孔,惟毛傳云六孔,廣雅云七孔?!鹾捅娐曇病:捅娐?,謂奏樂時也。萬舞時只用龠以節(jié)舞,無他聲。從品侖。惟以和眾聲,故從品。侖,理也。亼部曰:侖,思也。按思猶□,□理一也。大雅:于論□錘。毛傳曰:論,思也。鄭曰:論之言倫也。毛鄭意一也。從侖,謂得其倫理也。以灼切。二部。凡龠之屬皆從龠。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chuīp85下
注解:□音律管塤之樂也。八字一句。音律者,如王者行師,大師吹律合音是也。竽笙鑰簫篪篴管皆竹屬,獨言管者,舉一以該六也。土屬則惟塤可吹。小師言□,瞽蒙言播,笙師言龡者,各因其文也。以人氣作音曰吹。從龠炊聲。昌垂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chí
注解:管樂也。管猶筩也,故龠□簫皆曰管樂。鄭司農(nóng)注周禮云:篪七空。廣雅云八孔,賈公彥引禮圖云九孔,其言多轉(zhuǎn)寫錯亂,疑不能明也。世本云:暴辛公作□,蘇成公作篪。譙周云:二人善□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按許于塤□下皆不引世本,于鐘磬笙簧琴瑟則引之,其匡謬不在允南之前乎。從龠虒聲。直離切。十六部。篪,□或從竹。樂記又作竾。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龢hé
注解:調(diào)也。言部曰:調(diào),龢也。此與口部和音同義別。經(jīng)傳多假和為龢。從龠禾聲。讀與咊同。禾各本作和,今正。此言其音同而已。戶戈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龤xié
注解:樂龢也。龤訓龢,龢訓調(diào),調(diào)訓龢,三字為轉(zhuǎn)注。龤龢作諧和者皆古今字變,許說其未變之義。今本龤下調(diào)下作和也,則與龢下調(diào)也,不為轉(zhuǎn)注。龤與言部諧音同義異。各書多用諧為龤。從龠皆聲。戶皆切。十五部?!队輹吩唬河輹斪魈茣!鞍艘艨她?。”堯典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文五 重一
□cè
注解:符命也。諸侯進受于王者也。者字依韻會補。尙書王命周公后作□逸誥、左傳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策命晉矦為矦伯、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及三王世家策文皆是也。后人多假策為之。象其札一長一短,謂五直有長短。中有二編謂二橫。之形。蔡邕獨□曰:策,□也。其制:長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札,牒也,亦曰□。編,次□也。次□者,竹□長短相閑排比之,以繩橫聯(lián)之,上下各一道。一□容字無多,故必比次編之,乃容多字。聘禮記云百名以上書于策是也。一□可容書于□,每□一行而已。不及百名書于方,則合若干行書之。百名以上書于策,方卽牘也。牘,書版也。□□,竹為之。牘,木為之。一□不容則絫□為之,國史□書葢如是。鄭注禮云:策,□也。此渾言之,不分別耳。□字五直,象一長一短,象其意而已,□之若干未可肊定也。蔡氏云:長者一尺,短者半之。此漢法如是。鄭引鉤命決云: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長二尺四寸。孝經(jīng)謙半之,一尺二寸。論語策八寸。尺二寸者三分居二,又謙焉,此古制也。見于聘禮、左傳序正義者乖異不同,今訂之如是,未知然否。鄭注尙書云:三十字一□之文。服注左氏云:古文篆書一□八字。漢志:劉向以中古文挍今文尙書。古文□有二十五字者,有二十二字者,是□之長短不同而字數(shù)不同也。楚革切。十六部。凡□之屬皆從□?!?,古文□。從竹。左傳:僃物典筴。釋文:筴本又作□,亦作策,或作□。按筴者,策之俗也。□者,正字也。策者,叚借字也。□者,□之古文也。左氏述春秋傳以古文,然則□其是歟?!甲ⅰ絻?,笧。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嗣sìp86上
注解:諸侯嗣國也。引伸為凡繼嗣之偁。從□口,小徐曰:□必于廟,史讀其□,故從口。按當是從囗,音圍。囗者,國象也,故曰諸侯嗣國。司聲。祥吏切。一部。孠,古文嗣。從子。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扁biǎn
注解:署也。署者,部署有所網(wǎng)屬也。從戶□。戶□者,署門戶之文也。署門戶者,秦書八體,六曰署書。蕭子良云:署書,漢高六年蕭何所定,以題蒼龍、白虎二闕。方沔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文三 重二
三十部文六百九十三三,小徐作二。重八十七。宋本七作八。小徐作重七十九。凡八千四百九十八字。此第二篇都數(shù)。
□jíp86下
注解:眾口也。從四口。凡□之屬皆從□。讀若戢。阻立切。七部。一曰呶。鍇曰:呶,讙也。鉉本作又讀若呶。集韻五肴不載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嚚yín
注解:語聲也。左傳曰: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引伸之義也。從□臣聲。語巾切。十二部?!?,古文嚚。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囂xiāo
注解:聲也。左傳:湫隘囂塵。杜曰:囂,聲也。廣韻曰:喧也。氣出頭上。欠部曰:歊歊,氣上出皃。歊與囂音同義近。孟子: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言人自得無欲,如氣上出悠閑也。從□頁。聲出而氣隨之。故從□頁會意。許嬌切。二部。頁,亦首也。頁部曰:頁,頭也。□,囂或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嘂jiào
注解:高聲也。此與口部叫噭聲同義異。一曰大嘑也。嘑,各本訛呼,今正。此與叫噭義略同。小雅:或不知嘂號。周禮:禁嘂呼嘆嗚于國中者。夜嘑旦以嘂百官。從□丩聲。古吊切。古音在三部?!洞呵锕騻鳌吩唬貉怨蛘?,以別于凡偁左氏徑云春秋傳也。序言其偁春秋左氏,葢主左氏而不廢公羊?!棒斦压珕欢?。”嘂,各本作叫,訛,今正。昭卄五年傳文。今本:昭公于是噭然而哭。何云:噭然,哭聲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huàn
注解:嘑也。嘑,各本作呼,今正。嘑,號也。廣雅:□,鳴也。玉篇云:□,荒貫切。與喚同。廣韻同。按說文無喚字。然則□、喚古今字也。從□萈聲。讀若讙。呼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器qì
注解:皿也。皿部曰:皿,飯食之用器也。然則皿專謂食器,器乃凡器統(tǒng)偁。器下云皿也者,散文則不別也。木部曰:有所盛曰器,無所盛曰械。陸德明本如是。象器之口,謂□也。與上文從□字不同。犬所□守之。會意。去冀切。冀當作旣。十五部。文六 重二
舌shé
注解:在口,所□言別味者也。言下各本有也,剩字。者依韻會補??谙略唬喝怂匝允骋???谠剖?,舌云別味,各依文為義。舌后字有互訛者,如左傳舌庸訛后庸,周書美女破后訛破舌是也。從干口。干,犯也。言犯口而出之。食犯口而入之。干亦聲。干在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韻。食列切。十五部。凡舌之屬皆從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tàp87上
注解:歠也。歠,□也。曲禮曰:毋嚃羹。廣韻:嚃,歠也。然則嚃卽□也。羹之無菜者不用梜,直歠之而已。禮禁□羹者何也?!跽吡鳉f。許渾言之耳。從舌沓聲。他合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舓shì
注解:□舌取食也。從舌易聲。神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舓或從也。也聲古在十七部,與十六部合韻冣近?;蜃黧?,或作狧。漢書:狧庸及米。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干ɡān
注解:犯也。犯,侵也。毛詩干旄、干旌假為竿字。從一,從反入。反入者,上犯之意。古寒切。十四部。凡干之屬皆從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rěn
注解:□也?!?,刺也。甘泉賦:洪臺崛其獨出兮,□北極之嶟嶟。從干。入一為干,入二為□。說會意之恉。讀若飪。同音也。如審切。七部。南從□聲。言稍甚也。飪、甚同音。入二甚于入一。故讀若飪,卽讀若甚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屰nì
注解:不順也。后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從干下凵。屰之也。凵,口犯切。兇下云:象地穿交陷其中也。方上干而下有陷之者,是為不順。屰之也當作屰之意也。魚□切。古音在五部。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jué
注解:口上阿也。大雅:有卷者阿。箋云:有大陵卷然而曲??谏习?,謂口吻已上之肉隨口卷曲。毛傳:臄,□也?!醪俊酰跻?。與毛合。晉灼注羽獵賦曰:口之上下名為噱。按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服析言之,毛、許、晉皆渾言之,許舉上以包下耳。今說文各本□下訛作舌也,古者舌無□名。特牲少牢禮。肵俎用心舌。與加殽脾臄異用。陸釋文云:說文曰:□,舌也。又云口次肉也。似陸時說文已誤矣。單行釋文口次訛口里,義全非。讀書之難如是。從口,上象其理。文理。其虐切。五部。卻绤從□聲。凡□之屬皆從□?!?,□或如此。臄,□或從豦肉。二皆形聲。臄見大雅。〖注〗函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tiànp87下
注解:舌皃。魯靈光殿賦:□熊□舕以龂龂。善曰:□舕,吐舌皃。吐玷、吐暫二切。按□葢卽□之俗也。從□省。象形。象形者,謂□象吐舌也。從□省者,謂∧也。舌出于□外,故內(nèi)□外舌。他念切。七部?!?,古文□。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為導。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鄭從今文,故見古文于注。許從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云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今有者后人增也。導服者,導兇之吉也。棪、□、□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韻之理。不于上文□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別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yōu)槎V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稹?,深也。一曰灶突。從穴從火從求省。式針切。一曰竹上皮,此別一義。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筍、筠古今字。讀若沾。沾,古之添字。他兼切。一曰讀若誓。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弼字從此。謂弼字從□為聲也。弜部作□。然則從□者小篆,從□作□者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文三 重三
只zhǐ
注解:語已□也。已,止也。矣只皆語止之詞。庸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是也。亦借為是字。小雅:樂只君子。箋云:只之言是也。王風:其樂只且。箋云:其且樂此而已。按以此釋只,與小雅箋同。宋人詩用只為只字,但也。今人仍之,讀如只。從口,象氣下引之形。語止則氣下引也。諸氏切。十六部。凡只之屬皆從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只部
□xīnɡ
注解:聲也。謂語聲也。晉宋人多用馨字,若“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是也。馨行而□廢矣。隨唐后則又無馨語,此古今之變也。從只甹聲。讀若馨。呼形切。十一部。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只部
□nèp88上
注解:言之訥也。檀弓作吶同。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注:吶吶,舒小皃。此與言部訥音義皆同,故以訥釋□。從口內(nèi)。內(nèi),入也。會意。內(nèi)亦聲。女滑切。十五部。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矞yù
注解:□錐有所穿也。從矛□?!跽呷胍?。小徐作□聲,會意兼形聲也。余律切。十五部。一曰滿有所出也。矞云葢取此義?!甲ⅰ讲溤?,瑞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商shānɡ
注解:從外知內(nèi)也。從□,章省聲。漢律歷志云: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說商賈云:商之為言章也。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按粊誓:我商賚女。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從外知內(nèi),了了章箸曰商。今式陽切。十部?!酰盼纳?。□,亦古文商?!?,籒文商?!甲ⅰ健酢ⅰ?、□、□,亦古文商。文三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句ɡōu
注解:曲也。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牙。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間、句余、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鉤乙之意。古音總?cè)玢^。后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為勾,此淺俗分別,不可與道古也。從口丩聲。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凡句之屬皆從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拘jū
注解:止也。從手句,手句者,以手止之也。句亦聲。舉朱切。古音在四部。讀如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笱ɡǒu
注解:曲竹捕魚笱也。邶風毛傳曰:笱所以捕魚也。周禮?人:掌以時?為梁。大鄭云:梁,水偃。偃水而為關(guān)空,以笱承其空。偃堰,空孔皆古今字。魚梁皆石,絶水。笱,曲竹為之。以承孔,使魚入其中不得去者。若以薄為梁,以笱承之,則謂之寡婦之笱。從竹句,曲竹故從竹句。句亦聲。古厚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鉤ɡōu
注解:曲鉤也。鉤字依韻會補。曲物曰鉤,因之以鉤取物亦曰鉤。從金句,句亦聲。鉤鑲、吳鉤、釣鉤皆金為之,故從金。按句之屬三字皆會意兼形聲,不入手竹金部者,會意合二字為一字,必以所重為主,三字皆重句,故入句部。古矦切。四部。0318文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丩jiūp88下
注解:相糾繚也。丩、糾疊韻,糾、繚亦疊韻字也。毛傳曰:糾糾猶繚繚也。繚,纏也。一曰瓜瓠結(jié)丩起。謂瓜瓠之縢緣物纏結(jié)而上。如詩言: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象形。象交結(jié)之形。居虬切。三部。眞誥一卷為一□?!醍攨u是□字。一丩猶言一縛。丩、卷雙聲,故謂卷為丩也。凡丩之屬皆從丩?!甲ⅰ健?,《說文》糾字,借為卷帙之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jiū
注解:艸之相丩者。艸相糾繚,故從茻丩,不專謂秦□也。從茻丩,丩亦聲。居虬切。三部?!甲ⅰ角亍?,藥名。本草又作秦糺,根作羅紋交糾者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糾jiū
注解:繩三合也。纟部曰:紉,單繩也。劉表易章句曰:□股曰纆。按李善引字林:糾,□合繩。纆,三合繩。與許不合。纟部綸下曰:糾靑絲繩也。凡交合之謂之糾,引伸為糾合諸矦之糾,又為糾責之糾。從纟丩。丩亦聲。丩亦二字今補。居黝切。三部。詩音義引說文己小反,音之轉(zhuǎn)也。出音隱。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纟部者,說與句部同。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古ɡǔ
注解:故也。邶風、大雅毛傳曰:古,故也。攵部曰:故,使為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于古,故曰古,故也。逸周書:天為古,地為久。鄭注尚書稽古為同天。從十口。識前言者也。識前言者,口也。至于十則展轉(zhuǎn)因襲,是為自古在昔矣。公戸切。五部。凡古之屬皆從古。□,古文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古部
嘏jiǎ
注解:大遠也。釋詁、小雅大雅傳、少牢禮注皆曰:嘏,大也。少牢祝嘏于主人,謂予主人以大福。許獨兼遠言之者,大則必遠。故郊特牲曰:嘏,長也,大也。此許所本也。經(jīng)傳嘏字多謂祭祀致福,其本訓則謂大遠,爾雅、毛傳:假,大也。假葢卽嘏之假借。從古叚聲。古雅切。古音在五部。0320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古部
十shí
注解:數(shù)之具也。漢志:協(xié)于十。一為東西,丨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是執(zhí)切。七部。凡十之屬皆從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丈zhànɡp89上
注解:十尺也。從又持十。夫部曰: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故從又持十。直□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千qiān
注解:十百也。從十人聲。此先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肸xì
注解:肸蠁,布也。李善注上林賦、甘泉賦皆引肸蠁布也,今據(jù)正。上林賦曰:肸蠁布寫。彪注曰:肸,過也。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批。薌葢同蠁。按蟲部蠁,知聲蟲也。肸蠁者,葢如知聲之蟲一時云集。蜀都賦翕響義同。春秋晉羊舌肸,字叔向。向,釋文許□切,卽蠁字。知肸蠁之語甚古?!稹稉P雄□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根兮。從十□聲。羲乙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卙jí
注解:卙卙,盛也。小徐曰:詩宜爾子孫蟄蟄兮。毛曰:蟄蟄,和集也。與卙卙義近。從十甚聲。子入切。七部。按廣韻昌入切。玉篇又充入切。汝南名蠶盛曰卙。此汝南方言也。今江蘇俗語多云密卙。卙音如蟄。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博bó
注解:大通也。凡取于人易為力曰博。陳風鄭箋:交博好也。從十博。會意。尃,布也。亦聲。補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lè
注解:材十人也。十倍于人也。十人為□,千人為俊。《王制》:祭用數(shù)之仂。注:仂,什一也。按一當十為□。故十取一亦為仂,葢仂本作□也。從十力。十人之材也。力亦聲。力亦二字今補。盧則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廿niàn
注解:二十幷也。古文省多。省多者,省作二十□字為一字也??脊び洠簵H長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謂之枚。本于二字為句絶,故書十與上二合為廿,此可證周時凡言二十可作廿也。古文廿仍讀二十□字。秦碑小篆則維卄六年、維卄九年、卅有七年皆讀一字,以合四言。卄之讀如入,卅之讀如□,皆自反也。至唐石經(jīng)二十皆作卄,三十皆作卅,則仍讀為二十,三十矣。人汁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jí
注解:詞之集也。此依廣韻、玉篇訂。詞當作辭。此下當有詩曰辭之□矣六字。葢詩作□,許以集解之。今毛詩作輯,傳作輯,和也。許所偁葢三家詩。從十咠聲。秦入切。七部。按十部當終于二十幷之廿,□字或?qū)懻邐Z之而綴于末。文九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sàp89下
注解:三十幷也。古文省。此亦當云省多,奪耳。古音當先立切。七部。今音蘇沓切。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世shì
注解: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自唬喝暝皇?。按父子相繼曰世,其引伸之義也。從□而曳長之。曳長之,謂末筆也。亦取其聲。末筆曳長,卽為十二篇之乁,從反□,亦是抴引之義。世合□乁會意,亦取乁聲為聲,讀如曳也。許書言取其聲者二:禿取粟聲,世取曳聲也。曳從?聲,?乁一也。舒制切。十五部。毛詩世在十五部,而枼葉以為聲,又可證八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矣。0326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言yán
注解: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大雅毛傳曰: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正義作荅。鄭注大司樂曰:發(fā)端曰言,荅難曰語。注雜記曰:言,言已事。為人說為語。按三注大略相同。下文語,論也。論,議也。議,語也。則詩傳當從定本、集注矣。爾雅、毛傳:言,我也。此于雙聲得之,本方俗語言也。從口□聲。語軒切。十四部。凡言之屬皆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譻yīnɡ
注解:聲也。思□賦:鳴玉鸞之譻譻。原注:譻譻,聲也。按篆下當有譻譻二字,淺人□之。從言賏聲。烏莖切。十一部?!甲ⅰ絿拢B鳴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謦qǐnɡ
注解:欬也。欬屰氣也。通俗文曰:利喉謂之謦欬。按謦欬見莊子徐無鬼。從言殸聲。去挺切。十一部。殸,籒文磬字。見石部?!甲ⅰ娇??!读凶印觞S帝篇》: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肚f子□徐無鬼》: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cè)。又:久矣夫,莫以眞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cè)乎?!侗笔贰醮捭獋鳌扶瑸楹殓婍?。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語yǔ
注解:論也。此卽毛鄭說也。語者,御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荅問辯難謂之語。從言吾聲。魚舉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談tán
注解:語也。談者,淡也。平淡之語。從言炎聲。徒甘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謂wèi
注解:報也。□部曰:報,當罪人也。葢□與罪相當謂之報。引伸凡論人論事得其實謂之報。謂者,論人論事得其實也。如論語謂韶,謂武子,謂子賤子,謂仲弓,其斯之謂與大學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是也。亦有借為曰字者,如左傳王謂叔父,卽魯頌之王曰叔父也。亦有訓為勤者,亦以合音冣近也。從言胃聲。于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諒liànɡ
注解:信也。方言:眾信曰諒。周南、召南、衛(wèi)之語也,經(jīng)傳或假亮為諒。從言京聲。力讓切。十部?!甲ⅰ健睹献印肪硬涣?,惡乎執(zh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詵shēnp90上
注解:致言也。從言先,所謂先容也。先亦聲。所臻切。十三部?!对姟吩唬骸绑褂鹪栐栙狻!贝艘苣险f假借也。毛曰:詵詵,眾多也。按以眾多釋詵詵,謂卽□□之假借。陸氏詩音義云:詵詵,說文作□。陸所據(jù)多部有□字,引詩螽斯羽□□兮,葢三家詩。此引毛詩?;蜃黢戱憽⑤份贰陙?,皆同。〖注〗《周南□螽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請qǐnɡ
注解:謁也。周禮:春朝秋覲。漢改為春朝秋請?!稹吨芏Y□春官》諸侯見王六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從言靑聲。七井切。又才性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謁yè
注解:白也。廣韻曰:白,吿也。按謁者,若后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并列所白事。從言曷聲。于歇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許xǔ
注解:聽言也。聴從之言也。耳與聲相入曰□。引伸之凡順從曰□。許,或假為所,或假為御。下武傳:許,進也。卽御,進也。東平王蒼正作昭茲來御。又為鄦之叚借字。○《詩□大雅》昭茲來許。從言午聲。虛呂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諾nuò
注解:□也。□者,應之俗字。說解中有此字,或偶爾從俗,或后人妄改,疑不能明也。大徐于此部增□字,誤矣??诓吭唬何?,諾也。唯諾有急緩之別,統(tǒng)言之則皆□也。從言若聲。奴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讎chóu
注解:猶□也。心部曰:應,當也。讎者,以言對之。詩云無言不讎是也。引伸之為物價之讎。詩(《邶風》):賈用不讎。高祖飲酒讎數(shù)倍是也。又引伸之為讎怨,詩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周禮父之讎,兄弟之讎是也。人部曰:仇,讎也。仇讎本皆兼善惡言之,后乃專謂怨為讎矣。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如公谷皆云孫猶孫也,謂此子孫字同孫遁之孫。鄭風傳漂猶吹也,謂漂本訓浮,因吹而浮,故同首章之吹。凡鄭君、高誘等每言猶者皆同此。許造說文不比注經(jīng)傳,故徑說字義不言猶,惟□字下云:□猶齊也。此因□之本義極巧視之,于□從□義隔,故通之曰猶齊。此以應釋讎甚明,不當曰猶應,葢淺人但知讎為怨□,以為不切,故加之耳。然則爾字下云麗爾猶靡麗也,此猶亦可□與。曰此則通古今之語示人。麗爾古語,靡麗今語。魏風傳糾糾猶繚繚,摻摻猶纖纖之例也。○物價之讎,后人妄易其字作售,讀承臭切。竟以改易毛詩賈用不讎,此惡俗不可從也。從言雔聲。此以聲苞意。市流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諸zhū
注解:辯也。辯當作辨,判也。按辨下奪□字,諸不訓辨,辨之□也。□者,意內(nèi)而言外也。白部曰:者,別事□也。諸與者音義皆同。釋魚:前弇諸果,后弇諸獵。諸卽者。郊特牲:或諸遠人乎。亦作或者遠人乎。凡舉其一,則其余謂之諸以別之。因之訓諸為眾,或訓為之,或訓為之于,則于雙聲疊韻求之。從言者聲。此以聲苞意。章魚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詩shīp90下
注解:志也。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按許不云志之所之,徑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許渾言之也。所以多渾言之者,欲使人因?qū)僖郧髣e也。又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謂奉納之懷中。內(nèi)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按正義引含神霧云:詩,持也。假詩為承,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上林賦葴持,持音懲。從言寺聲。書之切。一部。訨,古文詩省。左從古文言,右從之省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讖chèn
注解:驗也。驗本馬名,葢卽譣之假借。讖、驗疊韻。有征驗之書。河雒所出書曰讖。十二字依李善鵩鳥、魏都二賦注補。釋名:讖,纖也。其義纖微也。從言韱聲。楚蔭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諷fěnɡ
注解:誦也。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注:倍文曰諷,以聲節(jié)之曰誦。倍同背,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背文,又為吟詠以聲節(jié)之。周禮經(jīng)注析言之,諷、誦是二。許統(tǒng)言之,諷、誦是一也。從言風聲。芳奉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誦sònɡ
注解:諷也。從言甬聲。似用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讀dú
注解:籀書也?;N,各本作誦,此淺人改也,今正。竹部曰:籒,讀書也。讀與籒疊韻而互訓。庸風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葢籒抽古通用。史記: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字亦作紬。抽繹其義薀至于無窮,是之謂讀。故卜筮之辭曰籒,謂抽繹易義而為之也。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為吏。諷謂背其文,籒謂能繹其義。大史公作史記,曰余讀高祖侯功臣,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曰余讀諜記,曰大史公讀春秋歷諩諜,曰大史公讀秦記,皆謂紬繹其事以作表也。漢濡注經(jīng),□其章句為讀。如周禮注鄭司農(nóng)讀火絶之,儀禮注舊讀昆弟在下,舊讀合大夫之妾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是也。擬其音曰讀,凡言讀如、讀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釋其義曰讀,凡言讀為、讀曰,當皆是也。人所誦習曰讀,如禮記注云周田觀文王之德,博士讀為厥亂勸寧王之德是也。諷誦亦為讀,如禮言讀赗、讀書,左傳公讀其書皆是也。諷誦亦可云讀,而讀之義不止于諷誦。諷誦止得其文辭,讀乃得其義薀。自以誦書改籒書而讀書者尟矣。孟子云:誦其詩,讀其書。則互文見義也。從言賣聲。徒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ìp91上
注解:快也???,喜也。從言中。會意。中之言得也。言而得故快。于力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訓xùn
注解:說敎也。說敎者,說釋而敎之,必順其理。引伸之凡順皆曰訓,如五品不訓,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訓以出內(nèi)五言是也。從言川聲。許運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誨huì
注解:曉敎也。曉敎者,明曉而敎之也。訓以柔克,誨以剛克。周書無逸胥訓吿,胥敎悔是也。曉之以破其晦是曰誨。從言每聲?;膬?nèi)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譔zhuàn
注解:專敎也。專敎者,專壹而敎之也。鄭注論語:異乎三子者之撰。撰讀曰譔,譔之言善也。廣韻曰譔,善言也。本鄭。從言巽聲。此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譬pì
注解:諭也。諭,吿也。譬與諭非一事,此亦統(tǒng)言之也。從言辟聲。匹至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謜yuán
注解:徐語也。從言原聲。魚怨切。十四部。《孟子》曰:“故謜謜而來?!比f章篇文。趙曰:如流水之與源通。據(jù)此,謜本作源。源古作原。葢許引孟原原而來證從原會意之恉,淺人加之言旁,如百谷艸木麗于地加艸頭之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詇yànɡ
注解:早知也。從言央聲。于亮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諭yù
注解:吿也。凡曉諭人者,皆舉其所易明也。周禮掌交注曰:諭,吿曉也。曉之曰諭,其人因言而曉亦曰諭。諭或作喻。從言俞聲。羊戍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诐bì
注解:辨論也。此诐字正義。皮,剝?nèi)~F革也。柀,析也。凡從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诐為辨論也。古文□為頗字。此古文同音假借也。頗,偏也。從言皮聲。彼義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諄zhūn
注解:吿曉之孰也。大雅:誨爾諄諄。左傳:年未盈五十,而諄諄如八九十者。孟子:諄諄然命之乎。大雅諄諄,鄭注中庸引作忳忳,云:忳忳,□誠皃也。按其中□誠,其外乃吿曉之孰,義相足也。方言曰:諄,辠也。又曰: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此則敦字之假借。攵部曰:敦,怒也,詆也。詩:王事敦我。從言□聲,讀若庉。章倫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謘chí
注解:語諄謘也。諄謘葢猶鈍遟也。此諄字與上文不同。鍇本謘本在詑篆下。從言屖聲。讀若行道遟遟。直離切。古音在十五部。廣韻直利切?!甲ⅰ健对姟跣l(wèi)風》行道遲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詻èp91下
注解:論訟也。訟當作頌。論頌卽言容也。《禮□玉藻》曰:戎容曁曁,言容詻詻。注:詻詻,敎令嚴也。周禮□氏六儀:五曰軍旅之容。注:軍旅之容,曁曁詻詻。《傳》曰:“詻詻孔子容。”未聞。論語曰:子溫而厲。從言各聲。五陌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誾yín
注解:和說而諍也。論語鄉(xiāng)黨孔注:侃侃,和樂皃。誾誾,中正皃。先進皇侃亦云爾。按侃侃為和樂者,謂侃侃卽衎衎之假借也。誾誾為中正者,謂和悅而諍,柔剛得中也。言居門中,亦有中正之意。從言門聲。語巾切。按此字自來反語皆恐誤。凡龂龂為辨爭,狺狺為犬吠,皆于斤聲言聲得語巾之音。若門聲字當讀莫奔切,或讀如瞞,如蠻,□不當反從言之雙聲切語巾也?!稉P子□法言》:何后世之訔訔也。司馬曰:爭辨皃。是訔訔同漢書之龂龂。自來字書韻書與門聲之誾同,又恐誤也。誾誾與穆穆、慔慔、勉勉、亹亹等為雙聲。古音在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謀móu
注解:慮難曰謀。左傳叔孫豹說皇皇者華曰:訪問于善為咨,咨難為謀。魯語作咨事為謀。韋曰:事當為難。吳語大夫種曰: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后履之。囗部曰:圖,畫計難也。圖與謀同義。從言某聲。莫浮切。古音在一部。□,古文謀。鍇本作呣,不誤。從母非從毋也。母聲、某聲同在一部?!妒抗诙Y》古文某為謀,葢古文禮某作□也。□,亦古文。上從母,下古文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謨mó
注解:議謀也。釋詁曰:謨,謀也。許于雙聲釋為議謀。詩巧言假莫為謨。○《小雅□巧言》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從言莫聲。莫胡切。五部。《虞書》曰曰當作有。咎繇謨。謂自曰若稽古咎繇,至帝拜曰往欽哉一篇也。□,古文謨,從口。此葢壁中尚書古文如此作也。上文言咎繇謨者,孔安國以隸寫之作謨也?!甲ⅰ健?、譕,亦古文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訪fǎnɡ
注解:泛謀曰訪。泛與訪雙聲,方與旁古通用,溥也。洪范王訪于箕子。晉語:文王諏于蔡原而訪于辛尹。韋曰:諏訪皆謀也。本釋詁。許于方聲別之曰泛謀。從言方聲。敷亮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諏jū
注解:聚謀也。左傳:咨事為諏。魯語作咨才。韋曰:才當為事。按釋詁:諏,謀也。許于取聲別之曰聚謀。儀禮今文假詛為諏。大□作□。從言取聲。子于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論lún
注解:議也。論以侖會意。亼部曰:侖,思也。龠部曰:侖,理也。此非□義。思如玉部□理,自外可以知中之□。靈臺:于論□鍾。毛曰:論,思也。此正許所本。詩于論正侖之假借。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寿┮浪追秩ヂ?、平聲異其解,不知古無異義,亦無平、去之別也。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周易:君子以經(jīng)論。中庸:經(jīng)論天下之大經(jīng)。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許云:論者,議也。議者,語也。似未□。從言侖聲。當云從言侖,侖亦聲。盧昆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議yìp92上
注解:語也。上文云:論難曰語。又云:語,論也。是論、議、語三字為與人言之稱。按許說未□。議者,誼也。誼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謂議。至于詩言出入風議,孟子言處士橫議,而天下亂矣。○《詩□小雅》:或出入風議。一曰謀也。韻會引有此四字。從言義聲。當云從言義,義亦聲。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訂dìnɡ
注解:平議也??脊び涀ⅲ簠⒂喼?。從言丁聲。他頂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詳xiánɡ
注解:審議也。審,悉也。經(jīng)傳多假為祥字。又音羊,為詳狂字。從言羊聲。似羊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諟shì
注解:理也。左傳:君與大夫不善是也。國語作王弗是。韋曰:是,理也。是者,諟之假借字。韋注與許合。理猶今人言是正也。臣之行譖者王不能是正也。大學引大甲:顧諟天之明命。注:諟猶正也。某氏偽大甲傳:諟,是也。皆與許合。大學諟或為題。從言是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諦dì
注解:審也。毛傳曰:審諦如帝。從言帝聲。都計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識shí
注解:常也。常當為意,字之誤也。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訛誤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大學:誠其意。卽實其識也。一曰知也。矢部曰:知,識□也。按凡知識、記識、標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別,三者實一義也。從言戠聲。賞職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訊xùn
注解:問也。釋言曰:訊,言也。小雅:訊之占夢。毛曰:訊,問也?!多嵐{》執(zhí)、訊皆兼言問為訓。從言卂聲。思晉切。十二部?!?,古文訊,從卥。卥,古文西。西,古音詵,與十二部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詧chá
注解:言微親察也。從言,祭省聲。鉉祭作察,誤。楚八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謹jǐn
注解:愼也。心部曰:愼,謹也。從言堇聲。居隱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rénɡ
注解:厚也。因仍則加厚。□與仍音義略同。從言乃聲。如乘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諶chénp92下
注解:誠諦也。釋詁:諶,信也。許曰誠諦,未詳,疑諦乃締之誤。從言甚聲。是吟切。七部?!对姟吩唬骸疤祀y諶斯。”大雅文。今詩作忱。毛曰:忱,信也。按諶、忱義同音近,古通用。今詩:其命匪諶。心部作天命匪忱。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信xìn
注解:誠也。釋詁:誠,信也。從人言。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息晉切。十二部。古多以為屈伸之伸?!酰盼男攀∫?。訫,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諶chén
注解:燕代東齊謂信諶也。方言:允諶恂展諒穆,信也。燕代東齊曰諶。從言冘聲。是吟切。古音在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誠chénɡ
注解:信也。從言成聲。氏征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誡jiè
注解:敕也。攵部曰:敕,誡也。從言戒聲。古拜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誋jì
注解:誡也?;茨峡姺Q注曰:誋,誡也。○《淮南子□繆稱訓》:目之精者,可以消釋,而不可以昭誋。注:誋,誡也。不可以敎導戒人。從言忌聲。渠記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誥ɡào
注解:吿也。見釋詁。按以言吿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吿字,以此誥為上吿下之字。又秦造詔字,惟天子獨稱之。文□注卅五引《獨□》曰:詔猶吿也。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據(jù)此可證秦已前無詔字,至倉頡篇乃有幼子承詔之語,故許書不錄詔字。鉉補之,非也。從言吿聲。古到切。古音在三部?!?,古文誥。按此從言肘聲,是古音在三部之證?!甲ⅰ健?、□,亦古文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誓shì
注解:約束也。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于軍旅。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從言□聲。時制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譣xiǎn
注解:問也。按言部讖,驗也。竹部簽,驗也。驗在馬部為馬名。然則云征驗者,于六書為假借,莫詳其正字。今按:譣,其正字也。譣訓問,謂按問。與試驗、應驗義近。自驗切魚窆,譣切息廉,二音迥異,尟識其關(guān)竅矣。從言僉聲。息廉切。七部?!吨軙吩唬骸拔鹨宰]人?!绷⒄?。按此偁周書說假借也。立政:勿用譣人,其惟吉士。此譣正憸之假借。心部曰: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依今音訓問則魚窆切,譣人則息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詁ɡǔ
注解:訓故言也。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訓者,說敎也。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敎人是之謂詁。分之則如爾雅析故訓言為三。三而實一也。漢人傳注多偁故者,故卽詁也。毛詩云故訓傳者,故訓猶故言也,謂取故言為傳也。取故言為傳,是亦詁也。賈誼為左氏傳訓故。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從言古聲。公戸切。五部?!对姟吩辉b訓。此句或謂卽大雅古訓是式,或謂卽毛公詁訓傳,皆非是。按釋文于抑,吿之話言下云:戸快反。說文作詁。則此四字當為“詩曰:吿之詁言”六字無疑。毛傳曰:詁言古之善言也。以古釋詁正同許以故釋詁,陸氏所見說文未誤也。自有淺人見詩無吿之詁言,因改為詩曰詁訓,不成語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誎sùp93上
注解:餔旋促也。未聞,疑有誤字。廣雅:誎,促也。集韻、手鑒云:飾也。從言束聲。桑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谞xū
注解:知也。周禮、詩皆假胥為之。天官胥十有二人注:胥讀為谞。謂其有才知為什長。秋官象胥注:胥其有才知者也。小雅:君子樂胥。箋云:胥有才知之名也。周易假須為之。鄭云:須,有才知之稱。天文有須女。屈原之妹名女須。按荀爽一名谞。從言胥聲。私呂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證zhènɡ
注解:諫也。呂覽:士尉以證靜郭君。高曰:證,諫也。今俗以證為證驗字,遂改呂覽之證為證。從言正聲。讀若正月。之盛切。十一部。按古音凡正皆讀如征。獨言正月者,隨舉之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諫jiàn
注解:證也。從言柬聲。古晏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諗shěn
注解:深諫也。諗、深疊韻。深諫者,言人之所不能言也。小雅:是用作歌,將母來諗。箋云:諗,吿也。以養(yǎng)父母之志來吿于君。左傳:昔辛伯諗周桓公。此皆于深諫義近。毛曰:諗,念也。此則謂諗為念之同音假借。從言念聲。式荏切。七部?!洞呵飩鳌吩唬骸靶敛斨芑腹!弊髠鏖h二年文?;甘四暾斪髦G。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課kè
注解:試也。廣韻:第也,稅也。皆課試引伸之義。從言果聲??嗯P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試shì
注解:用也。從言式聲。式束切。一部。《虞書》曰:“明試以功。”堯典、皋陶謨□見。偁堯典則虞書當為唐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諴xián
注解:和也。和當作龢。某氏注尚書同。從言咸聲。胡毚切。七部?!吨軙吩唬骸安荒苤P于小民?!甭逭a文:不,今各本作丕,宋本說文、宋本集韻皆作不,詩書丕多通不也。能,鉉有鍇無。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áo
注解:徒歌。釋樂曰:徒歌曰謡。魏風毛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又大雅傳曰:歌者比于琴瑟也。徒歌曰謡,徒擊□曰咢。今本或妄□之。從言肉聲。各本無聲字。缶部□,從缶肉聲。然則此亦當曰肉聲無疑。肉聲則在弟三部,故□卽由字,音轉(zhuǎn)入弟二部,故□瑤□傜皆讀如遙?!?、謠古今字也,謠行而□廢矣。凡經(jīng)傳多經(jīng)改竄,僅有存者,如漢五行志:女童□曰:檿弧萁服。余招切。二部。篇、韻皆曰:□,與周切,從也。此古音古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詮quánp93下
注解:具也?;茨蠒性徰杂枴8咦⒃唬涸?,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征。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言。欠部欥下曰:詮□也。然則許意謂詮解。從言全聲。此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欣xīn
注解:喜也。從言斤聲。許斤切。十三部。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萬石君傳:僮仆欣欣如也。晉灼引許愼曰:欣古欣字。葢灼所據(jù)說文欣在欠部欣下,云古文欣,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說shuō
注解:說釋也。說釋卽悅懌。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也。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釆部曰:釋,解也。從言兌聲。兒部曰:兌,說也。本周易。此從言兌會意,兌亦聲。弋雪切。十五部。一曰談說。此本無二義二音,疑后增此四字,別音為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計jì
注解:會也。筭也。會,合也。筭當作算,數(shù)也。舊書多假筭為算。從言十。會意。古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諧xié
注解:詥也。此與龠部龤異用。龤專謂樂和。從言皆聲。戸皆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詥hé
注解:諧也。詥之言合也。從言合聲?!鹾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調(diào)tiáo
注解:龢也。龢,各本作和,今正。龠部曰:龢,調(diào)也。與此互訓。和本系唱和字,故許云相應也。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從言周聲。徒遼切。古音葢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話huà
注解:會合善言也?!?、會疊韻。大雅:愼爾出話。毛曰:話,善言也。從言□聲。胡快切。十五部?!秱鳌吩唬骸皡讨捬??!贝水斪鞔呵飩髟惑缰捬?,見文六年左氏傳。淺人但知抑詩,故改之,□春秋字,妄擬詩可稱傳也。抑詩作吿之詁言,于詁下稱之,又妄改為詩曰詁訓。譮,籒文□從言會?!?、會同在十五部,故檜亦作栝。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諈zhuì
注解:諈諉,絫也。絫累正俗字。今人槩作累而絫廢矣。見釋言。孫炎曰:楚人曰諈,齊人曰諉。郭璞曰:以事相屬累為諈諉。從言□聲。竹寘切。音在十六、十七部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諉wěip94上
注解:□諉也。舊作絫也。今依全書通例正。從言委聲。女恚切。音在十六、十七部閑?!甲ⅰ秸呎啞?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警jǐnɡ
注解:言之戒也。廾(□)部曰:戒,警也。小雅:徒御不警。毛曰:不警,警也。大雅以敬為之。常武:旣敬旣戒。箋云:敬之言警也。亦作儆。從言敬,敬亦聲。己皿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謐mì
注解:靜語也。今文尚書維□之謐哉。周頌:誐以謐我。釋詁曰:謐,靜也。按周頌謐亦作溢,亦作恤。堯典謐亦作恤。釋詁:溢,愼也。溢、愼、謐,靜也。恤與謐同部,溢葢恤之訛體。愼、靜二義相成。許云靜語者,為其從言也。從言□聲。彌必切。十二部。一曰無聲也。今多用此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謙qiān
注解:敬也。敬,肅也。謙與敬義相成。從言兼聲??嗉媲?。七部。謙或假嗛為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誼yì
注解:人所宜也。周禮肆師注:故書儀為義。鄭司農(nóng)云:義讀為儀。古者書儀但為義,今時所謂義為誼。按此則誼、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其威儀字,則周時作義,漢時作儀。凡讀經(jīng)傳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籒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云誼者人所宜,則許謂誼為仁義字也。今俗分別為恩誼字,乃野說也。中庸云:仁者人也,義者宜也。是古訓也。從言宜,宜亦聲也。儀寄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詡xǔ
注解:大言也。禮器:德發(fā)揚詡?cè)f物。注:詡猶普也。按詡之本義為大言,故訓為普則曰猶。凡古注言猶者視此。詡之引伸之義為大,故周弁殷吁夏收,白虎通吁作詡。鄭注禮云:吁名出于幠。幠,覆也。義可相發(fā)明。從言羽聲。況羽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諓jiàn
注解:善言也。善上當有諓諓二字。古文秦誓□□善諞言,諞字下引之。今文秦誓戔戔,戈部戔字下引之,釋云:巧言也。戔戔,公羊傳作諓諓,云惟諓諓善靖言。劉向九嘆、漢書李尋傳亦皆作諓諓。王逸注楚辭引尚書諓諓靖言,正皆今文尚書也。諸家作諓,許作戔者,同一今文而有異本,如同一古文而馬作偏許作諞不同也。戔下旣引戔戔矣,而諓下又云善言者,此又用王逸所據(jù)諓諓靖言之本也。善言釋靖言。何休曰:靖猶撰也。撰同譔。譔言,善言也。廣雅釋訓曰:諓諓,善也。賈逵外傳注曰:諓諓,巧言也。韋昭注曰:諓諓,巧辨之言。然則此善言,謂善為言辭者,不同□下之善言也。從言戔聲。慈衍切。十四部。一曰謔也。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誐ép94下
注解:嘉善也。誐、嘉疊韻。壴部嘉,美也。從言我聲。五何切。十七部。《詩》曰:“誐以謐我?!敝茼炍?。謐,鉉本作溢,此用毛詩改竄也。廣韻引說文作謐。按毛詩假以溢我。傳曰:假嘉,溢愼。與誐謐字異義同。許所偁葢三家詩,誐謐皆本義,假溢皆假借也。然謐溢并見釋詁,可知周時巳有此二本之殊矣。若左氏作何以恤我。何者,誐之聲誤。恤與謐同部。堯典惟□之謐哉。古文亦作恤。〖注〗《周頌□維天之命》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詷tónɡ
注解:共也。從言同聲。徒紅切。九部?!吨軙吩唬骸霸诤笾??!鳖櫭模耗呈仙袝髟诤笾?。釋文曰:馬本作詷,共也。許葢用馬說。祭統(tǒng):鋪筵設(shè)詷幾。注:詷之言同也。祭者以其□配之,亦不特幾也。按此經(jīng)注本如是。假令經(jīng)本作同幾,又何煩以詷釋之哉。鄭必云之言者,鄭意詷本不訓同,于其疊韻訓為同,非若馬、許徑云共也。引書后作后者,儀禮注引孝經(jīng)說云后者,后也。此依韻會用鍇本。一曰譀也。通俗文:言過謂之□詷。麤痛、徒痛二切。按言過者,言之太過也。與譀訓合。廣韻作言急,恐誤。〖注〗謥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設(shè)shè
注解:施陳也。設(shè)、施雙聲?!醪吭唬菏?,旗旖施也。有布列之義?!醪吭唬簲?,列也。然則凡言陳設(shè)者,敶之假借字。陳行而敶廢矣。從言殳。會意。言殳者,以言使人也。凡設(shè)施必使人為之。識列切。十五部。殳,使人也。殳者,可運旋之物。故使人取意于殳。般字下曰:殳所以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護hù
注解:救視也。尚書中□握河紀:堯受河圖,伯禹進迎,舜契陪位,稷辨護。注云:辨護者,供時用相禮儀。周禮注亦云辨護。蕭何世家:數(shù)以吏事護高祖。從言蒦聲。胡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譞xuān
注解:譞,此復舉字之未□者?;垡?。與人部儇音義皆同。從言瞏聲。許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誧bū
注解:大也。廣雅同。從言甫聲。博孤切。五部。一曰人相助也。廣韻曰:誧,諫也。讀若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諰xǐ
注解:思之意。廣韻曰:言且思之。疑古本作言且思之意也。方言而又思之。故其字從言思。意者,□下意內(nèi)言外之意。荀卿曰: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漢書諰作鰓。蘇林曰:讀如愼而無禮則葸之葸。鰓,懼兒也。按又作□,又作偲,皆訓懼,與思訓義近。從言思。會意。思亦聲。思亦二字今補。胥里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托tuōp95上
注解:寄也。與人部侂音義皆同。從言乇聲。他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記jì
注解:疋也。疋,各本作疏,今正。疋部曰:一曰疋,記也。此疋記二字轉(zhuǎn)注也。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廣雅曰:注紀疏記學栞志識也。按晉唐人作注記字,注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從言己聲。居吏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譽yù
注解:稱也。稱當作偁,轉(zhuǎn)寫失之也。偁,舉也。譽,偁美也。從言與聲。羊茹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譒bò
注解:□也。手部播,一曰布也。此與音義同。從言番聲。補過切。十七部。番聲本在十四部?!渡虝吩唬骸巴踝L吿之。”般庚上篇文。今尚書作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謝xiè
注解:辭去也。辭,不受也。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此謝之本義也。引伸為凡去之偁,又為衰退之偁。俗謂拜賜曰謝。從言□聲。辭夜切。古音在五部。按經(jīng)典無榭字,只作謝。釋宮:無室曰榭。轉(zhuǎn)寫俗字也,木部不錄。〖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謳ōu
注解:齊歌也。師古注高帝紀曰:謳,齊歌也。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按假令許意齊聲而歌,則當曰眾歌,不曰齊歌也。李善注吳都賦引曹植妾薄相行曰:齊謳楚舞紛紛。太平御覽引古樂志曰: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艷,淫歌曰哇。若楚辭吳歈蔡謳,孟子河西善謳,則不限于齊也。從言區(qū)聲。烏矦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詠yǒnɡ
注解:歌也。堯典曰:歌永言。樂記曰: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從言永聲。為命切。古音在十部。詠,詠或從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諍zhènɡ
注解:止也。經(jīng)傳通作爭。從言爭聲。側(cè)逬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ū
注解:召也??诓吭唬赫伲跻?。后人以呼代之,呼行而□廢矣。從言乎聲?;臑跚小N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謼hū
注解:□也。依韻會訂。此與口部嘑異義而通用。大雅崔本:式號式謼。從言虖聲。荒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訖qì
注解:止也。見釋詁。谷梁傳毋訖糴,范曰:訖,止也。按孟子謂之遏糴。從言氣聲。居迄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諺yàn
注解:傳言也。諺、傳疊韻。傳言者,古語也。古字從十口,識前言。凡經(jīng)傳所偁之諺,無非前代故訓,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語俗論當之,誤矣。□應引此下有謂傳世常言也,葢庾儼默注。從言彥聲。魚變切。十四部。按此與尚書乃逸乃喭,論語由也喭皆訓□喭者各字。衛(wèi)包改尚書之喭為諺,大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訝yàp95下
注解:相迎也?!吨芏Y》曰:“諸矦有卿訝也?!鼻锕僬朴犅毼摹N┲芏Y作訝,他經(jīng)皆作御,如詩百□御之,毛曰:御,迎也。以御田祖。箋云:御,迎也。書予御續(xù)乃命于天,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御衡不迷,某氏皆訓迎。故衛(wèi)包遂皆改為迓。士昏禮媵御,曲禮大夫士必自御之,谷梁傳跛者御跛者,眇者御眇者,列子遇駭鹿御而擊之皆訓迎。則皆訝之同音假借。從言迎必有言,故從言。牙聲。吾駕切。古音在五部。此下鉉增迓字,云訝或從辵,為十九文之一。按迓俗字,出于許后。衛(wèi)包無識,用以改經(jīng),不必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詣yì
注解:□至也?!踔琳?,節(jié)□所至也。致下云:送詣也,凡謹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詣。關(guān)中記:建章宮有馺娑、駘蕩、枍詣、承光四殿。西京、西都賦皆作枍詣。俗作栺誤。從言旨聲。五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講jiǎnɡ
注解:和解也。和當作龢。不合者調(diào)龢之,紛糾者解釋之是曰講。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史記虞卿、甘茂二傳,漢書項羽傳皆假媾為講,古音同也。從言冓聲。古項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謄ténɡ
注解:迻書也。今人猶謂謄寫。從言朕聲。徒登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讱rèn
注解:頓也。讱、頓疊韻。頓之言鈍也。從言刃聲。而振切。十三部?!墩撜Z》曰:“其言也讱?!鳖仠Y篇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訥nè
注解:言難也。與讱義同。與□音義皆同。論語: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苞曰:訥,遟鈍也。從言內(nèi)。內(nèi)亦聲也。內(nèi)骨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謯jiē
注解:謯,娽也。廣雅曰:謯,□也。篇、韻皆曰:謯,□也。□,謯也。按許書有娽無□,故仍之,其義則未聞。謯娽當是古語,許當是三字句。從言虘聲。側(cè)加切。廣韻子邪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xì
注解:待也。小徐曰:此與徯字義相通。從言伿聲。讀若□。胡禮切。古音在十六部。〖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譥jiào
注解:痛嘑也。嘑作呼,誤。譥與噭義略同。痛嘑,若顏氏家訓所云北人呼羽罪反之音,南人呼于來反之音也。從言敫聲。古吊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譊náo
注解:恚嘑也。從言堯聲。女交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謍yínɡ
注解:小聲也。小上當奪謍謍二字。謍□,小聲也。從言,熒省聲。余傾切。十一部?!对姟吩唬骸爸h謍靑蠅?!毙⊙盼?。毛詩作營營,傳曰:營營往來皃。許所偁葢三家詩也?!甲ⅰ健缎⊙拧蹯i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諎zép96上
注解:大聲也。爾雅:行扈唶唶。釋文曰:唶,說文云借字也。一云大聲也。按說文人部無借字。據(jù)陸則此大聲也之上今奪五字。但借字也三字語不完。且陸不分疏云唶,說文作諎。今未敢輒補。要陸所據(jù)為善本。許書叚下曰:借也。耤下曰:古者使民如借。序目曰:六曰假借。人部未必無借字,而諎唶可以為借字,固非無征矣。借,資昔、資夜二切??讻_遠曰:假借字,在取者,則假讀上聲借讀入聲。在與者,則皆讀去聲。聲類曰:嚄大笑,唶大呼。考工記侈則柞注:柞讀為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按咋咋、諎諎同,皆大聲。從言□聲。讀若笮。莊革切。古音在五部。唶,諎或從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諛yú
注解:讇也。諛者所以為讇,故渾言之。從言臾聲。羊朱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讇chǎn
注解:諛也。讇者未有不諛。從言閻聲。丑剡切。八部。諂,讇或從臽。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諼xuān
注解:詐也。公羊傳: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為諼也。何曰:諼,詐也。息夫躳傳:虛造詐諼之策。按師古注云:諼,詐辭也。辭當是□。此葢小顏所據(jù)說文作詐□也,淺人□□耳。衛(wèi)風:終不可諼兮。傳曰:諼,忘也。此諼葢藼之假借。藼本令人忘憂之艸,引伸之凡忘皆曰藼。伯兮詩作諼艸,淇奧詩作不可諼,皆假借也。許偁安得藼艸,葢三家詩也。從言爰聲。況袁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謷áo
注解:不省人言也。省,各本作肖,今正。言字依韻會補。詩板:我卽爾謀,聽我囂囂。傳曰:囂囂猶謷謷也。箋云:女聽我言謷謷然不肎受。玉篇聱字下引廣雅:不入人語也。聱卽謷之俗。廣韻六豪曰:謷,不省人也。奪言字。五肴曰:謷,不肖也。則依誤本說文而又少二字。東方朔傳:聲謷謷。亦正謂其不省人言耳。此條得諸鈕非石。又按釋訓曰:囂囂,傲也。囂囂卽謷謷之叚借。從言敖聲。五牢切。二部。一曰哭不止,悲聲謷謷。此亦用朔傳為說。一說聲謷謷者,詆其不勝痛呼謈也。當許時朔傳巳有二解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訹xù
注解:誘也。按晉語:里克、□鄭吿公子重耳曰:子盇入乎。吾請為子鉥。此假鉥為訹也。服鳥賦: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孟康曰:怵,為利所誘怵然。此假怵為訹也。從言術(shù)聲。思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詑tuó
注解:沇州謂欺曰詑。此不見于方言。方言:秦謂之謾。郭云:言謾詑。詑音大和切。按戰(zhàn)國策曰:寡人正不喜詑者言也。從言它聲。托何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謾mánp96下
注解:欺也。宣帝詔欺謾,季布傳面謾。韋注漢書云:謾,相抵讕也。從言曼聲。母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譇zhā
注解:譇拏,疊韻字。羞窮也。方言:□哰謰謱拏也。拏,楊州會稽之語也?;蛑^之惹,或謂之□。郭曰:拏謂譇拏也。奴加反。按譇拏出此。羞窮者,謂羞澀辭窮而支離牽引,是曰譇拏。從言奢聲。陟加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zhà
注解:慚語也。與心部怍音同義近。諭語: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當作此□。從言作聲。鉏駕切。古音在五部。按玉篇云:蹔語也。疑左傳定八年桓子咋謂林楚,杜云咋暫也,當作□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謺zhé
注解:謺讘也。謺、讘當是疊韻雙字,但不類列。而讘在后謓字下,葢后人亂之。從言執(zhí)聲。之涉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謰lián
注解:謰謱也。方言:□哰謰謱拏也。東齊周晉之鄙曰□哰。□哰亦通語也。南楚曰謰謱?;蛑^之支注,或謂之詀謕。按譇拏,謰謱皆雙聲。從言連聲。力延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謱lóu
注解:謰謱也。從言婁聲。洛矦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詒yí
注解:相欺詒也。金縢:公乃為詩以詒王,名之曰鴟鸮。鄭曰:詒,說也。周公恐其屬黨將死,恐其□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鴟鸮之詩以詒王。按尚書字本作詒。鄭注說當讀輸芮切。正義改為怡悅字,誤矣。周公善辭以誘王,故史臣目之曰詒,此鄭意也。谷梁傳曰:夫請者,非可詒托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注:詒托,猶假寄。列子:狎侮欺詒。郭注方言云:汝南人呼欺亦曰詒,音殆。史、漢多假紿為之。一曰遺也。釋言、毛傳皆曰:詒,遣也。俗多假貽為之。從言臺聲。與之切。按今音前義徒亥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謲càn
注解:相怒使也。從言參聲。倉南切。七部。玉篇干紺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kuánɡ
注解:欺也。從言□聲。居況切。十部?!甲ⅰ秸N本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譺ài
注解:騃也。騃,馬行仡仡也。此騃之本義也。方言:癡,騃也。騃,吾駭反。此騃之別義也。廣雅:譺,調(diào)也。謂相嘲調(diào)。通俗文:大調(diào)曰譺。按大相嘲調(diào)者如癡騃然也。從言疑聲。五介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ɡuà
注解:相誤也。廣韻:相□誤也?!跽`葢同詿誤。從言□聲。古罵切。按□部作□?!?,舉朱切。不得□聲讀古罵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訕shàn
注解:謗也。論語:惡居下而訕上者。訕與女部姍,誹也音義同。從言山聲。所晏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譏jī
注解:誹也。譏、誹疊韻。譏之言微也,以微言相摩切也。引伸為關(guān)市譏而不征之譏。從言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誣wū
注解:加也?!鯌逡宰骷友?。加言者架言也。古無架字,以加為之。淮南時則訓:鵲加巢。加巢者,架巢也。毛詩箋曰:鵲之作巢,冬至加之。劉昌宗:加音架。李善引呂氏春秋注曰:結(jié),交也。構(gòu),架也。云加言者,謂憑空構(gòu)架聽者所當審愼也。按力部曰:加,語相增加也。從力口。然則加與誣同義互訓,可不增言字。加與誣皆兼毀譽言之,毀譽不以實皆曰誣也。方言:誣□與也。吳越曰誣,荊楚曰□與,猶齊晉言阿與。表記:受祿不誣。注曰:于事不信曰誣。從言巫聲。武扶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誹fěi
注解:謗也。誹之言非也,言非其實。從言非聲。敷尾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謗bànɡ
注解:毀也。謗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過其實。論語:子貢方人。假方為謗。從言旁聲。補浪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诪zhōu
注解:詶也。按詶,詛也。則诪亦詛也。從言壽聲。讀若酬。張流切。三部?!吨軙吩唬骸盁o或诪張為幻?!睙o逸文。釋訓曰:侜張,誑也。毛詩作侜張,他書或作侏張,或作辀張。皆本無正字,以雙聲為形容語。此偁張,訓誑不訓詶,是亦假借之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詶chóu
注解:詛也。玉篇云:說文職又切。詛也?!鯌唬鹤#褡鲄?,說文作詶,詛也。之授切。今各本作诪也。乃因俗用詶為酬應字。市流切。不欲釋以詛,遂改之耳。詶訓以言荅之,而詶詛作呪,此古今之變也。若經(jīng)典則通用祝不用詶。左傳: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此祝、詛分言也。大雅:矦作矦祝。傳云:作祝祖也。此祝讀呪。祝、詛不分也。從言州聲。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詛zǔ
注解:詶也。從言且聲。莊助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zhòu
注解:詶也。?!踝忠嘧鳌?,葢與□一字也。從言由聲。直又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誃chǐ
注解:離別也。釋言曰:斯誃離也。郭云:誃見詩。今毛詩未見誃字,疑析薪扦矣,容有作誃者。別兵列切。從言多聲。尺氏切。古音在十七部。讀若《論語》“跢予之足”。泰伯篇云:啟予足,啟予手。鄭云:啟,開也。跢當是啟誤?;蛟划斪鞫哂柚?,哆猶開也。周景王作洛陽誃臺。東京賦曰:于南則謻門曲榭。薛曰:謻門,冰室門也。水經(jīng)注谷水篇曰:洛陽諸宮名曰南宮。有謻臺,臨照臺。東京賦謻門卽宣陽門也。門內(nèi)有宣陽冰室。按謻臺葢謂謻門之臺也。謻者誃之或體。李善直移反。周景王作大錢大鐘,則其作誃臺也亦侈大之意。釋宮:連謂之簃。郭云: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簃廚連觀也。鉉竹部新附有簃字。按陸云與兄書曰:曹公所為屋,坼其謻堂,不可壞,直以斧斫之。其字亦作謻。爾雅之簃,葢亦誃之異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誖bèip97下
注解:亂也。從言孛聲。蒲□切。十五部。悖,誖或從心。□,籒文誖從二或?!鯂噙`,舉戈相向,亂之意也。角部觱以為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luán
注解:亂也。一曰治也。與爪部□、乙部亂音義皆同。一曰不絕也。別一義。從言絲。治絲易棼,絲亦不絕,故從絲會意。呂員切。十四部。宋景公之名,左傳作欒,古今人表作兜欒,宋世家作頭曼。趙宋秘閣有宋公□餗鼎,與竹書宋景公□合。□,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誤wù
注解:謬也。按謬當作繆。古繆誤字從纟,如綢繆相戾也,大傳五者一物紕繆是。謬訓狂者妄言,與誤義隔。從言吳聲。五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詿ɡuà
注解:誤也。詿謂有所掛牽而然也。史記吳王濞傳:詿亂天下。漢書:景帝詔曰:吳王濞為逆,詿誤吏民。從言圭聲。古賣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誒xī
注解:可惡之□?!醺鞅咀鬓o,誤,今正?!跽撸鈨?nèi)而言外也。韋孟詩:勤唉厥生。漢書唉作誒,師古曰:誒,嘆聲。項羽本紀索隱曰:唉,嘆恨發(fā)聲之□。皆與許此義合。從言矣聲。許其切。一部。一曰誒,然。下當有也。方言: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口部曰:唉,□也。廣雅:欸,□然□也。是則誒與欸、唉音義皆同,通用也。《春秋傳》曰:“誒誒出出?!毕迦晡?。此證前一義也。今傳作嘻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嘻xī
注解:痛也。當作痛聲。左傳:或叫于宋大廟曰:嘻嘻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嘻嘻,甲午宋大災。按嘻與熹同音,故云痛聲。從言喜聲?;鹨虑?。按火衣廣韻作許其為是。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詯huì
注解:膽氣滿聲在人上。從言自聲。葢卽元曲所用咱字。讀若反目相睞?;膬?nèi)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謧lí
注解:謧詍,多言也。玉篇云:欺謾之言。廣韻云:弄言。從言離聲。呂之切。按廣韻之作支為是。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詍yì
注解:多言也。與口部呭音義皆同。從言世聲。余制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盁o然詍詍?!笨诓總犜娮鲄鍏?,此作詍詍,葢四家之別也?!甲ⅰ健洞笱拧醢濉?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訾zǐp98上
注解:訾訾,二字今補。不思稱意也。釋訓云:翕翕訿訿,莫供職也。毛傳云: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不思稱其上。不思稱其上者,謂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大雅傳云:訿訿,寙不供事也。二傳辭異義同。意者,意內(nèi)言外之意。按禮記少儀注:訾,思也。凡二見。此別一義。從言此聲。將此切。十五、十六部。按呰毀字古作呰,與訾別。后人混用?!对姟吩唬骸棒怍庠`訿?!毙⊙盼?。〖注〗《小雅□小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áo
注解:往來言也。一曰小兒未能正言也。一曰祝也。從言匋聲。大牢切。古音在三部?!?,□或從包。匋聲、包聲同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nán
注解:□□,多語也。從言冄聲。汝閻切。七部。樂浪有□邯縣。地理志、郡國志同。孟康音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à
注解:□誻,語相及也。此依玉篇訂。隸,及也。眔,目相及也。然則此從沓,訓語相及無疑。從言沓聲。此形聲包會意。他合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誻tà
注解:□誻也。與曰部沓字音義皆同。荀卿書:愚者之言,誻誻然而沸。注:誻誻,多言也。從言沓聲。徒合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詽yán
注解:諍語詽詽也。劉祥言事。蒙遜曰:汝聞劉裕入關(guān),敢研研然也。斬之。魏書作妍妍。皆訮訮之同音也。匡謬正俗所謂殿研卽此。從言幵聲。呼堅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讗xié
注解:言壯皃。一曰數(shù)相怒也。從言巂聲。讀若畫。呼麥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訇hōnɡ
注解:駭言聲。駭,各本作騃,依韻會訂。此本義也,引伸為匉訇大聲。從言,勻省聲。虎橫切。古音在十二部。變?yōu)閲糇郑瑒t西河郡圁陰、圁陽皆音銀是也。西京賦:沸□軿訇與鹍溫門論韻。則入十三部。今入耕韻,非也。漢中西城有訇鄉(xiāng)。城,俗本作域,誤。又讀若□。謂讀若勻矣。其訇鄉(xiāng)則又讀若□也。□,籒文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諞piǎn
注解:便巧言也。諞、便疊韻。從言扁聲。部田切。十二部?!吨軙吩唬骸啊酢跎普浹??!惫盼纳袝厥奈??!墩撜Z》曰:“友諞佞?!奔臼掀?。今作便。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pín
注解:匹也。于疊韻釋之。從言頻聲。符眞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kòu
注解:扣也???、叩古今字。說文有敂無叩,此扣當作敂。如求婦先□叕之。此葢古語。論語:我叩其□端而竭焉??自唬何覄t發(fā)事之始終以語之。公羊傳:吾為子口隱矣。何曰:口猶口。語發(fā)動也。按猶口當作猶叩,句絕。從言口,會意。口者叩也。口亦聲。苦后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誽nì
注解:言相誽司也。誽司猶刺探。誽之言惹也,司之言伺也。從言兒聲。女家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誂tiǎo
注解:相呼誘也。戰(zhàn)國策:楚人有□妻。人誂其長者,長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許之。史記吳王濞傳:使中大夫應高誂膠西王。按后人多用挑字。從言兆聲。徒了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譄zēnɡ
注解:加也。加下曰:語相譄加也。按譄、加、誣三字互訓。從言曾聲。作滕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詄dié
注解:忘也。廣雅:誤也。從言失聲。徒結(jié)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諅jì
注解:忌也。廣韻七之曰:謀也。七志曰:志也。從言其聲。渠記切。一部?!吨軙吩唬骸吧喜徽傆趦吹隆!倍喾轿?。上今書作爾尚二字。諅,今書作忌。按宋本說文、篇、韻皆作上不諅于兇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譀hàn
注解:誕也。東觀漢記曰:雖夸譀猶令人熱。按誕也當作夸也。譀與夸互訓。從言敢聲。下闞切。八部?!?,俗譀。從忘?!甲ⅰ健?,譀本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夸kuā
注解:譀也。從言夸聲??喙锨?。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誕dàn
注解:□誕也。此三字葢有誤。釋詁、毛傳皆云:誕,大也。從言延聲。徒旱切。十四部?!?,籒文誕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mài
注解:譀也。從言萬聲。莫話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謔xuè
注解:戲也。從言虐聲。虛約切。古音在二部。《詩》曰:“善戲謔兮?!毙l(wèi)風文?!甲ⅰ健缎l(wèi)風□淇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詪hěn
注解:很戾也。廣韻:難語皃。從言□聲。乎□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訌hònɡ
注解:□也。大雅召旻傳曰:訌,潰也。抑傳曰:虹,潰也。虹者訌之假借字。釋言:虹,潰也。亦作訌。郭云:謂潰敗。按許作□者,許以□與潰同也。詩:彼童而角,實虹小子。天降罪罟,蟊賊內(nèi)訌。皆謂禍由中出,與中止之義合。從言工聲。戸工切。九部?!对姟吩唬骸绑辟\內(nèi)訌?!薄甲ⅰ健洞笱拧跽贂F》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uì
注解:中止也。中止者,自中而止,猶云內(nèi)亂。魏都賦李注引說文:□列,中止也。此依賦文衍列字。賦云:齊被練而铦戈,襲偏裻以□列。非中止之訓也。從言貴聲。胡對切。十五部。《司馬法》曰:“師多則民□?!泵?,各本作人,今依廣韻所引。□,止也。此以止與中止義別也。凡偁經(jīng)傳而又釋其義者,皆必其義與字本義不同,如堲□說,曰圛,□席皆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uìp99上
注解:聲也。廣韻:眾聲。從言歲聲。呼會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坝小跗渎?。”毛詩云漢:有嘒其星。毛曰:嘒,眾星皃。此有□其聲,葢三家詩也。如史所云赤氣互天,砰隱有聲是也。或曰:聲當是星之誤。有□其星,如天官書:天□有音,天狗有聲之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諣huà
注解:疾言也。從言咼聲。呼卦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uí
注解:噪也。從言魋聲。杜回切。十五部。按許書無魋字。大徐據(jù)此補入鬼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噪zào
注解:擾也。手部曰:擾,煩也。從言喿聲。穌到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訆jiào
注解:大嘑也。與□部嘂、口部叫音義皆同。從言丩聲。古吊切。三部。《春秋傳》曰:“或訆于宋大廟?!毕迦晡摹=駛髯鹘?。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諕háo
注解:號也。從言虎。此與號部號音義皆同??诓炕目诨?,亦讀若暠。凡嘑號之聲,虎為冣猛,故皆從虎會意。乎刀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讙huān
注解:嘩也。從言雚聲。呼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嘩huā
注解:讙也。從言□聲。呼瓜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謣yú
注解:妄言也。從言雩聲。羽俱切。五部。□,謣或從荂。玉篇云同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訛é
注解:訛言也。疑當作偽言也。唐風:人之為言。定本作偽言。箋云:為,人為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偽也。人以偽言相陷入。按為、偽、訛古同,通用。尚書南訛,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偽。從言為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訛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甲ⅰ健缎⊙拧蹉嫠?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謬miù
注解:狂者之妄言也。古差繆多用從纟之字,與此謬義別。從言翏聲。靡幼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詤huǎnɡ
注解:夢言也。夕部曰夢,不明也。呂覽:無由接而言見□。高曰:□讀為誣妄之誣。按讀□為誣者,正如亡無通用,荒幠通用也。從言巟聲。呼光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謈bó
注解:大嘑自冤也。冤,各本作勉,今依廣韻正。東方朔傳:舍人不勝痛,呼謈。鄧展曰:謈音瓜瓝之瓝。按自冤者,自稱己冤枉也。田蚡疾,一身□痛,若有擊者,謼服謝罪。晉灼曰:服音瓝。關(guān)西俗謂得杖呼及小兒啼呼為呼瓝。然則謈亦作服,作瓝也。朔傳呼字亦音髐,蚡傳謼字亦音火交反,皆與下一字疊韻。廣韻曰嗃謈,大呼也,是也。謈,古音讀如匏。從言,□省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訬chāop99下
注解:訬,此復舉字□之未□者。擾也。手部曰:擾,煩也。今俗語云炒□者,當作此字。一曰訬,獪。犬部獪,狡獪也。漢書曰:江都輕訬。吳都賦曰:輕訬之客。高注:淮南曰訬,輕利急疾也。李善音眇。從言少聲。楚交切。二部。按此當為前一義之音。讀若毚。此未詳。葢緅亦作纔之比。顧氏炎武曰:毚當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諆qī
注解:欺也。諆、欺疊韻。小徐引漢書詆諆,然漢書自作詆欺也。從言其聲。去其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譎jué
注解:權(quán)詐也。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譎。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閑曰膠。自關(guān)而東西或曰譎,或曰膠。詐,通語也。按廣雅及爾雅釋文引方言皆有謬字。此欺天下曰譎不可通,當為關(guān)東西曰譎。從言矞聲。古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詐zhà
注解:欺也。從言□聲。測駕切。古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吁xū
注解:詭訛也。從言于聲。況于切。五部。一曰吁,□。今字作吁嗟。此別一義。齊楚謂信曰吁。按信當作大。釋詁:吁,大也。方言:吁,大也。中齊西楚之閑曰吁。許語本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jiē
注解:嗞也??诓吭唬簡辏跻?。此云□,嗞也。是為異部互訓。各本改作咨者,淺人為之耳。謀事曰咨,義不相涉。從言□聲。子邪切。古音在十七部。一曰痛惜。此與嗞□義別?!甲ⅰ健?,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詟zhé
注解:失氣言。此與懾音義同。此從言,故釋之曰失氣言。東都賦:陸詟水栗。一曰言不止也。言字各本無,依玉篇補。謂詍詍沓沓也。從言,龖省聲。傅毅讀若懾。之涉切。七部?!?,籒文詟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謵xí
注解:言謵詟也。疑上文失氣言之上當有謵詟二字,疊韻字也。從言習聲。秦入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wù
注解:相毀也。從言亞聲。宛古切。五部。一曰畏□。此與惡惡之惡略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uī
注解:相毀也。從言隋聲。雖遂切。古音在十七部。篇、韻皆虛規(guī)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àp100上
注解:嗑也。口部曰:嗑,多言也。玉篇曰:□□,多言也?!酢鯀u□嗑。從言阘聲。徒盍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讻xiōnɡ
注解:訟也。訟,各本訛說,今依篇、韻及六書故所據(jù)唐本正。爾雅釋言、小雅魯頌傳箋皆云:讻,訟也。按下文系之云訟爭也,說文之通例如是。從言匈聲。許容切。九部。讻,或省。今詩如是作?!?,讻或從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訟sònɡ
注解:爭也。公言之也。漢書呂后紀:未敢訟言誅之。鄧展曰:訟言,公言也。從言公聲。此形聲包會意。似用切。九部。一曰歌訟。訟、頌古今字。古作訟,后人假頌皃字為之。□,古文訟。從谷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謓chēn
注解:恚也。今人用嗔,古用謓。從言眞聲。昌眞切。十二部。賈侍中說:謓,□。別一義。一曰讀若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讘niè
注解:多言也。從言聶聲。之涉切。七部。河東有狐讘縣。見地理志。按史、漢表皆有瓡讘矦。徐廣、小顏瓡皆音狐??紳h志北海有瓡縣。小顏云:瓡卽執(zhí)字。疑瓡、讘二字疊韻,瓡當從爪作瓡,執(zhí)之或體,不音狐。漢志、說文作狐讘,皆訛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訶hē
注解:大言而怒也。從言可聲?;⒑吻?。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zhǐ
注解:訐也。訐或作許,誤。從言臣聲。讀若指。臣聲而讀若指,十二、十五部合音也。職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訐jié
注解:面相厈罪吿訐也。依韻會訂。論語:惡訐以為直者。從言干聲。居謁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訴sù
注解:吿也。從言□聲。桑故切。五部。凡從□之字隸變?yōu)閰{,俗又訛斥?!墩撜Z》曰:“訴子路于季孫?!睉梿柶??!?,□或從言朔。愬,□或從朔心。今論語作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譖zèn
注解:愬也。論語譖、愬析言之,此統(tǒng)言之。從言朁聲。莊蔭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讒chán
注解:譖也。從言毚聲。士咸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譴qiǎn
注解:謫問也。從言遣聲。去戰(zhàn)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謫zhé
注解:罰也。從言啻聲。陟革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諯zhuān
注解:數(shù)也。謂數(shù)責也。今音讀上聲。一曰相讓也。相責讓。二義亦略同耳。從言端聲。讀若專。尺絹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讓rànɡ
注解:相責讓。經(jīng)傳多以為謙攘字。從言襄聲。人漾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譙qiàop100下
注解:嬈譊也。嬈,擾戲弄也。譊,恚嘑也。方言:譙,讓也。齊楚宋衛(wèi)荊陳之閑曰譙,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閑凡言相責讓曰譙讓。從言焦聲。讀若嚼。才肖切。二部。誚,古文譙從肖?!吨軙吩唬骸耙辔锤艺V公?!睗h人作譙,壁中作誚,實一字也。金縢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cì
注解:數(shù)諫也。謂數(shù)其失而諫之。凡譏刺字當用此。從言朿聲。七賜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誶suì
注解:讓也。釋詁、毛傳皆云:誶,吿也。許云:讓也。釋詁、毛傳泛言之,許專言之也。從言卒聲。雖遂切。十五部?!秶Z》曰:“誶申胥?!眳钦Z文。韋曰:誶,吿讓也。今國語、毛詩、爾雅及他書誶皆訛訊,皆由轉(zhuǎn)寫形近而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詰jié
注解:問也。從言吉聲。去吉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wànɡ
注解:責望也。太□:寇□*其戸。范曰:□*,責也。按朢之古文作□,故□之古文亦作□*。從言朢聲。巫放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詭ɡuǐ
注解:責也。漢書:況自詭滅賊。孔融表云: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系單于。從言危聲。過委切。十六部。今人為詭詐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證zhènɡ
注解:吿也。從言登聲。諸應切。六部。今人為證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詘qū
注解:詰詘也。二字雙聲。屈曲之意。一曰屈襞。此謂衣襞積。見衣部。從言出聲。區(qū)勿切。十五部?!?,詘或從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uǎn
注解:尉也。尉,各本作慰,而集韻、類篇及葉石君抄本說文皆作尉,則知大徐本作尉也。火部曰:尉者,從上案下也?!跤栁?,未得其證??济妱P風傳:慰,安也。車□傳曰:慰,怨也。二傳不同。車□傳一本作尉,安也。陸氏德明從怨,謂作安乃馬融義。今按此毛詩及傳正,當作尉,□也。為許所本。后人以易識之字易之耳。□者,以善言案其心,如火申繒然?!酢⑽倦p聲。從言夗聲。于愿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诇xiònɡ
注解:知處吿言之。史、漢淮南傳:王愛陵,多予金錢,為中诇長安。孟康曰:诇音偵。西方人以反閑為偵,王使其女為偵于中也。服□亦云:偵伺之也。如淳曰:诇音朽政反。按說文無偵字,則從服、孟說诇卽偵,是也。從言冋聲。朽正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juàn
注解:流言也。從言夐聲?;鹂h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詆dǐ
注解:訶也。鉉本苛也,一曰訶也,從言氐聲。鍇本荷也,從言氐聲,一曰訶。今按二本皆誤。漢人訶多假荷為之,如周禮宮正比長注:荷皆呼何反。宋槧周禮及釋文可證。淺人改為苛,此亦其比也。不得其說,乃訶、荷并存矣。今依韻會□正。從言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誰shuíp101上
注解:誰何也。三字為句。各本少誰字,誤□之也。敦字下云:一曰誰何也??勺C。李善引有謂責問之也五字,葢注家語。六韜:令我壘上,誰何不絕。賈誼書:陳厲兵而誰何。史記衛(wèi)綰傳:歲余不誰何綰。漢書作不孰何。韋注國語:彉弩注矢以誰何。有單云誰者,如五行志:大誰卒。易林:無敢誰者。楊雄箴:閻樂矯搜,戟者不誰。耤田賦:靡誰督而常勤。有單云何者,如廣雅:何問也。賈誼傳:大譴大何。從言隹聲。示隹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諽ɡé
注解:飭也。作飾誤。諽與悈音義同。從言革聲。讀若戒。古核切。一部。一曰更也。諽與革音義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讕lán
注解:抵讕也。抵,各本作詆,誤。文三王傳:王陽病,抵讕置辭。師古曰:抵,距也。讕,誣諱也。文帝紀韋注曰:謾,抵讕也。按抵讕猶今俗語云抵賴也。從言闌聲。洛千切。十四部。譋,讕或從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診zhěn
注解:視也。倉公傳:診脈,視脈也。從言者,醫(yī)家先問而后切也。從言□聲。直刃切。又之刃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xī
注解:悲聲也。斯,析也。澌,水索也。凡同聲多同義。鍇曰:今謂馬悲鳴為嘶。從言,斯省聲。先稽切十六部。按釋詁鮮善也。釋文曰:本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訧yóu
注解:罪也。邶風毛傳:訧,過也,亦作郵。釋言:郵,過也,亦作尤。孟子引詩:畜君何尤。從言尤聲。羽求切。古音在一部。《周書》曰:“報□庶訧?!眳巍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誅zhū
注解:討也。凡殺戮、糾責皆是。從言朱聲。陟輸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討tǎo
注解:治也。發(fā)其紛糾而治之曰討。秦風傳曰:蒙討羽也。箋云:蒙,尨也。討,雜也。畫雜羽之文于伐,故曰尨伐。據(jù)鄭所言,則討者,亂也。治討曰討,猶治亂曰亂也。論語:世叔討論之。馬曰:討,治也。學記:古之學者,比物丑類。丑或作討。凡言討論、探討,皆謂理其不齊者而齊之也。從言寸。寸,法也?;蛟唬簭闹馐÷暋K麜壡?。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諳ān
注解:悉也。此與宷義同音近。從言音聲。烏含切。七部?!鯌獣韰`一云:說文諳,于禁切,大聲也。豈所據(jù)本異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讄lěi
注解:禱也。絫功德□求福也。讄、絫雙聲。按讄施于生者以求福,誄施于死者以作謚。論語之讄曰,字當從畾。毛傳曰:桑紀能誄。字當從耒。周禮六辭,鄭司農(nóng)注二字已不分矣?!墩撜Z》云:“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笔龆摹难援毬暋0幢緯鵁o畾字。靁,從雨,象形作此。凡曰從畾聲者,皆從靁省聲也。力軌切。十五部?!酰|或從累。論語、釋文或云作□*。〖注〗□*字原從言從櫐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謚(謚)shìp101下
注解:行之跡也。周書謚法解、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謚者,行之跡也。謚、跡疊韻。從言益聲。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此后人妄改也??肌鯌獣f文:謚,行之跡也,從言益聲。五經(jīng)文字曰:謚,說文也。謚,字林也。字林以謚為□聲,音呼益反。廣韻曰:謚,說文作謚。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謚,但有謚,行之跡也。據(jù)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為□,唐宋之閑又或改為謚,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謚笑皃于部末者。然唐開成石經(jīng)、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謚,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近宗說文者,不能考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jīng)典依宋作謚矣,而覆改為謚,可嘆也。今正謚為謚,而□部末之謚□皃,學者可以撥云霧而覩靑天矣。神至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誄lěi
注解:謚也。當云所以為謚也。曾子問注曰:誄,絫也。絫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謚。從言耒聲。力軌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諱huì
注解:忌也。鉉本諱,誋也。在誡、誋二字之下。淺人妄移也。鍇本廁此是矣。而忌作誋,仍誤。誋,誡也。忌,憎惡也。故諱與謚誄為類。從言韋聲。許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謑xǐ
注解:謑詬,二字今補,恥也。漢書賈誼傳:頑鈍亡恥,奊詬亡節(jié)。師古曰:奊詬謂無志分也。從言奚聲。胡禮切。十六部。奚聲圭、聲同部,是以或作奊,或作□也?!?,謑或從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詬ɡòu
注解:謑詬也。依全書例訂。從言后聲。呼宼切。四部。訽,詬或從句。后、句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諜dié
注解:軍中反閑也。釋言:閑,俔也。郭云: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按左傳諜輅之,諜吿曰楚幕有烏皆是。大史公書借為牒札字。從言枼聲。徒葉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該ɡāi
注解:軍中約也。凡俗云當該者皆本此。從言亥聲。古哀切。一部。讀若心中滿該。該同餩,飽息也。詳口部噫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譯yì
注解:傳四夷之語者。依李善、徐堅訂。方言:譯,傳也。王制曰: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從言□聲。羊昔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訄qiúp102上
注解:迫也。廣雅同。從言九聲。讀又若丘。謂九聲則讀如鳩矣,而又讀如丘也,今俗謂逼迫人有所為曰訄,音正同丘。廣韻巨鳩、去鳩二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譶tà
注解:疾言也。從三言。讀若沓。文□琴賦:紛□譶以流漫。注:□譶,聲多也。徒合切。吳都賦:□譶澩□,交貿(mào)相競。注引倉頡篇:譶,言不止也。佇立切。大徐引唐韻徒合切。文二百四十七 重三十二毛本卅三。小徐本卅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誩jìnɡ
注解:競言也。從二言。渠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強。凡誩之屬皆從誩。讀若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譱shàn
注解:吉也??诓吭唬杭?,譱也。從誩羊。此與義、美同意。我部曰:義與善同意。羊部曰:美與善同意。按羊,祥也。故此三字從羊。常衍切。十四部。□,篆文從言。據(jù)此則譱為古文可知矣。此亦上部之例,先古后篆也。譱字今惟見于周禮,他皆作善。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競jìnɡ
注解:強語也。競、強疊韻。強語謂相爭。從誩二人。從二人二言也。渠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強。一曰逐也。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讟dú
注解:痛怨也。方言:讟,謗也。讟,痛也。二義相足。從誩賣聲。徒谷切。三部?!洞呵飩鳌吩唬骸懊駸o怨讟?!弊髠髡言暝唬好駸o謗讟。八年曰:怨讟動于民。疑相涉而誤。文四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音yīn
注解:聲生于心有節(jié)于外謂之音。十一字一句。各本聲下衍也字。樂記曰:聲成交謂之音。宮商角征羽,聲也。宋本無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從言含一。有節(jié)之意也。于今切。七部。凡音之屬皆從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響xiǎnɡ
注解:聲也。渾言之也。天文志曰:鄉(xiāng)之應聲。析言之也。鄉(xiāng)者假借字。按玉篇曰:響,應聲也。從音鄉(xiāng)聲。許□切。十部。〖注〗□
韽ānp102下
注解:下徹聲。周禮典同曰:微聲韽。此葢賈侍中周官解故說。杜子春、鄭康成說各異。從音酓聲。恩甘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韶sháo
注解:虞舜樂也。樂記曰:韶,繼也。公羊疏引宋鈞注樂說云:簫之言肅。舜時民樂其肅敬而紹堯道,故謂之簫韶。按韶字葢舜時始制?!稌吩唬簳袭斢杏葑?。誤衍于上句。“《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本挑碇兾摹囊粽俾?。市招切。二部。或作招。周禮作□。皆假借?!甲ⅰ健?,古文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章zhānɡ
注解:樂竟為一章。歌所止曰章。從音十。會意。諸良切。十部。十,數(shù)之終也。說從十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竟jìnɡ
注解:樂曲盡為竟。曲之所止也。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毛傳曰:疆,竟也。俗別制境字,非。從音兒。此猶章從音十會意。兒在人下,猶十為數(shù)終也,故竟不入兒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疆。文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qiān
注解:辠也。辠,犯法也。從干二。會意。二,古文上字。干上是犯法也。凡□之屬皆從□。讀若愆。去虔切。十四部。廣韻曰:□,古文愆。張林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童tónɡ
注解: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于辠隸,女子入于舂稾。從□,重省聲。徒紅切。九部。今人童仆字作僮,以此為僮子字,葢經(jīng)典皆漢以后所改?!酰N文童,中與□中同從廿。廿,□為古文疾字。當作古文以為疾字。廿本二十幷也,古文假為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踝窒略唬贺ィ盼募?。則不言以為。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妾qiè
注解: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于君者。十二字一句。妾、接疊韻。有罪女子給事,若周禮女酒、女漿、女籩、女醢、女酰、女鹽、女冪、女祝、女史、女內(nèi)司服、女御、縫人、女御、女工、女舂抌、女饎、女稾各若干人,各有奚若干人是也。鄭注:女酒,女奴曉酒者。古者從坐男女□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云得接于君者,如內(nèi)司服、縫人皆有女御。鄭云有女御者以衣服進,或當于王,廣其禮使無色過。是也。奚,女部作□。從□女?!跖?,有罪之女也。七接切。八部?!洞呵飩鳌吩疲骸芭疄槿随!眰髯纸裱a。左傳僖十七年。卜招父曰:男為人臣,女為人妾。越王句踐亦云:身請為臣,妻請為妾。妾,不娉也。此釋左傳妾字之義。別于上文有罪女子之得接者也。內(nèi)則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不必有罪,故云爾。此與釋尚書□席、曰圛一例。0394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丵zhuóp103上
注解:叢生艸也。象丵岳相并出也。謂此象形字也。丵、岳疊韻字,或作□岳。吳語不經(jīng)見者謂丵岳。凡丵之屬皆從丵。讀若浞。士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業(yè)yè
注解:大版也。見釋器。所□飾縣鍾鼓。捷業(yè)如鋸齒,□白畫之。周頌傳曰:業(yè),大版也。所以設(shè)栒為縣也。捷業(yè)如鋸齒,或曰畫之。植者為虡,橫者為栒。大雅箋云:虡也,栒也,所以縣鐘□也。設(shè)大版于上,刻畫以為飾。按栒以縣鐘□,業(yè)以覆栒為飾,其形刻之捷業(yè)然如鋸齒。又以白畫之分明可觀,故此大版名曰業(yè)。業(yè)之為言□也。許說本毛。毛傳或曰畫之,或曰二字乃以白二字之訛,未有正其誤者。凡程功積事言業(yè)者,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計數(shù)也。象其鉏铻相承也。從丵。鉏铻相承,謂捷業(yè)如鋸齒也。象之故從丵。從巾。巾象版。巾、版皆方正,丵巾會意也。魚怯切。八部。俗作□?!对姟吩唬骸熬迾I(yè)維樅?!贝笱盼摹=裨娮魈?。上林賦虡作巨,許作巨。葢三家詩巨與巨同也。墨子貴義曰:巨者白也,黔者黑也。巨業(yè)者,葢謂以白畫之與?!酰盼臉I(yè)。字形未詳其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叢cónɡ
注解:聚也。于疊韻得之。從丵取聲。徂紅刀。按古音在四部。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公羊作鄒,亦作叢。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duì
注解:□無方也。聘禮注曰:對,荅問也。按對、荅古通用。云□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無方故從丵口。從丵口。從寸。寸,法度也。丵口而一歸于法度也。都隊切。十五部。對,□或從士。漢文帝□為責對而面言,依廣韻訂。多非誠對,故去其口□從士也。鍇曰:士,事也。取事實也。按篇、韻皆作土,未知孰是。趙氏明誠曰:據(jù)古鐘鼎皆作對。是漢文亦從古耳,非肊更也。0396文四,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菐púp103下
注解:瀆菐也。瀆、菐疊韻字。瀆,煩瀆也。菐,如孟子書之仆仆。趙云:煩猥皃。從丵從廾,竦手也。音邛。廾亦聲。薄沃切。三部。凡菐之屬皆從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仆pú
注解:給事者。周禮注曰:仆,侍御于尊者之名。然則大仆、戎仆,以及易之童仆、詩之臣仆、左傳人“有十等,仆第九,臺第十”皆是。大雅:景命有仆。毛傳:仆,附也。是其引伸之義也。大雅:芃芃棫樸。毛曰:樸,枹木也。考工記樸屬。此皆取附箸之義,字當作仆。方言作□。從人菐,人之供煩辱者也。菐亦聲?!跷智小H??!酰盼膹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bān
注解:賦事也。賦者,布也。魯語曰:社而賦事,蒸而獻功。從菐八。以煩辱之事分責之人也。八,分之也。釋從八之意。八亦聲。讀若頒。按八古音如必,平聲如賓,在十二部,音轉(zhuǎn)乃入十三部。讀如頒者,如頒首之頒也。再轉(zhuǎn)入十四部,讀布還切矣。一曰讀若非。周禮:匪頒之式。先鄭云:匪,分也。凡從非之字皆有分背之意。讀頒又讀非者,十三、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玉篇敷尾切。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ɡǒnɡ
注解:竦手也。竦,敬也。從□又。按此字謂竦其□手以有所奉也。故下云奉,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五經(jīng)文字其恭反。九經(jīng)字□音邛。廣韻引說文居竦切,以菐從□聲求之。古音在三部。凡廾之屬皆從廾?!?,楊雄說:廾從兩手。葢訓纂篇如此作。古文□從二手,此以古文□為□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奉fènɡ
注解: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從手廾,從手?又雙引也。豐聲。扶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丞chénɡp104上
注解:翊也。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為翼,翼猶輔也。哀十八年左傳曰:使帥師而行,請承。杜曰:承,佐也。承者丞之假借。文王世子引記曰:虞夏商周用師保,有疑丞。百官公卿表丞相,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從廾,從卪,從山。四字當作從□二字。山部曰:□,高山之節(jié)。山高,山高謂□也。奉承之義。義當作意,字之誤也。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丞、承疊韻。署陵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奐huàn
注解:取奐也。未聞。一曰大也。大雅:伴奐爾游矣。毛曰:伴奐,廣大有文章也。檀弓: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注:輪,輪囷,言高大。奐言眾多。從廾,夐省聲。鉉本去聲字而為之說,不知古音故也。呼貫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弇yǎn
注解:葢也。釋言曰:弇,同也。弇,葢也。此與奄,覆也音義同。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謂斂其上不全葢也。周禮說鐘弇聲郁,弇謂中央寬也。從廾合聲。廾合鍇誤倒。古南切。又一儉切。七部。皿部有盦字,葢弇之別體,后人所增也。□,依玉篇、類篇作。毛刻初印本同。古文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ì
注解:引繒也。篇、韻此字皆作睪,非也。睪與□不得合為一字。各本引給也,不可通。惟廣韻作引繒皃,似是隨唐相傳說文古本。引繒而長之,葢作偽之事。與斁解也,殬敗也,音義相通?;蛟唬寒斪饕H。紿,絲勞也。從廾睪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qí
注解:舉也。從廾□聲。各本作由聲,誤?;驈墓眍^之甶,亦非也。此從東楚名缶之□。故左傳作□,今左作惎。纟部□從□聲,或字作綦?!趼暋⑵渎暯栽谝徊恳?。《春秋傳》曰:“晉人或以廣隊,楚人□之?!弊髠餍晡摹=駛鳌踝鲪?。黃顥說:廣車陷,楚人為舉之。此許偁古本古說。杜本作惎,云惎,敎也。杜林□為騏麟字。謂杜伯山謂□為麒字也。廣韻七志曰:□,說文音其是也。葢蒼頡訓纂、蒼頡故二篇中語?!蹩勺黥?,則麒可作□,其理一也。麟當作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異yì
注解:舉也。從廾□聲。羊吏切。一部。按篆從□,隸作異,不合。疑篆隸皆從己而誤也?!队輹吩唬河輹斪魈茣??!霸涝唬寒愒?!”堯典文。釋文曰:鄭音異。于其音求其義,謂四岳聞堯言,驚愕而曰異哉也。謂異為異之假借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弄lònɡ
注解:玩也。玉部曰:玩,弄也。小雅:載弄之璋。左傳曰:弱不好弄。又曰:君以弄馬之故。國語曰:還弄吳國于股掌之上。從廾玉。盧貢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ùp104下
注解:□手盛也。從廾圥聲。余六切。三部。廣韻曰:說文音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juàn
注解:摶飯也?!?、摶疊韻。曲禮:毋摶飯。從廾釆聲。釆,古文辨字。釆下云:辨別也。此云釆,古文辨,互相足。讀若書卷。俱劵切。十四部?!甲ⅰ?。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kuí
注解:持弩拊。凡弓刀把處皆曰拊。今考工記弓人作柎,從木。從廾肉聲。按肉聲故讀如逵。逵古音同仇。足部□,頁部頯皆讀如仇也。小徐云:肉非聲。大徐徑□聲字,誤矣。古音在三部。今渠追切。讀若逵。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戒jiè
注解:警也。言部曰:警,戒也。從廾戈,會意。居拜切。十五部。持戈以戒不虞。說從戈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兵bīnɡ
注解:械也。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從廾持斤,則制字兵與戒同意也。從廾持斤,幷力之皃。補明切。古音在十部。□,古文兵,從人廾干。干與斤皆兵器?!?,籒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龏ɡōnɡ
注解:愨也。心部曰:愨,謹也。此與心部恭音義同。從廾龍聲。紀庸切。九部。按紀庸似從廾得聲。未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弈yì
注解:圍棊也。從廾亦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墩撜Z》曰:“不有博弈者乎!”陽貨篇文。博,說文作簙。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具jù
注解:共置也。共、供古今字。當從人部作供。從廾貝省。會意。其遇切。古音在四部。古□貝為貨。說從貝之意。0406文十七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癶pān
注解:引也。上林賦:仰癶橑而捫天。晉灼曰:癶,古攀字。按今字皆用攀,則癶為古字。癶亦小篆也。從反廾。象引物于外。普班切。十四部。凡癶之屬皆從癶?!酰h或從手從樊。樊聲也。今作攀。公羊傳作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樊fán
注解:驇不行也。驇,各本訛鷙。馬部曰:驇,馬重皃。驇不行,沈滯不行也。毛詩:折桺樊圃。借為棥字。莊子:澤雉畜乎樊中。樊,籠也,亦是不行意。從癶棥,會意。棥亦聲。附袁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奱luánp105上
注解:樊也。此與手部攣音義皆同。玉篇云:攀,□也。從癶□聲。呂贠切。十四部。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共ɡònɡ
注解:同也。從廿廾。廿,二十幷也。二十人皆竦手是為同也。渠用切。九部。周禮、尚書供給、供奉字皆借共字為之。衛(wèi)包□改尚書之共為恭,非也。釋詁:供、歭、共,具也。郭云:皆謂備具。此古以共為供之理也。尚書、毛詩、史記恭敬字皆作恭,不作共。漢石經(jīng)之存者無逸一篇中徽柔懿共、惟正之共皆作共,嚴恭寅畏作恭。此可以知古之字例矣。毛詩溫溫恭人、敬恭明祀、溫恭朝夕皆不作共。靖共爾位箋云:共,具也。則非恭字也?!豕矤栁还{云:古之恭字或作共。云或,則僅見之事也。史記恭敬字亦無作共者。凡共之屬皆從共?!?,古文共。體從小徐本。按□有順從之象,癸*有睽異之象。古文四聲韻引說文誤以癸為共。@@癸*字篆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共部
龔ɡōnɡ
注解:給也。纟部曰:給,相足也。此與人部供音義同。今供行而龔廢矣。尚書甘誓:牧誓龔行天之罰。謂奉行也。漢魏晉唐引此無不作龔,與供給義相近。衛(wèi)包作恭,非也。秦和鐘銘:龔夤天命。言奉敬天命也。從共龍聲。俱容切。九部。按俱容于共得聲。未詳。0417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共部
異yì
注解:分也。分之則有彼此之異。從廾畀。畀,予也。竦手而予人則離異矣。羊吏切。一部。凡異之屬皆從異。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異部
戴dài
注解: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為砠。謂石載于土,土載于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靑旗皆同戴。從異□聲。都代切。一部?!?,籀文戴。弋聲、□聲同在一部。葢非從戈也。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異部
舁yúp105下
注解:共舉也。從□廾。謂有叉手者,有竦手者,皆共舉之人也。共舉則或休息更畨,故有叉手者。凡舁之屬皆從舁。讀若余。以諸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qiān
注解:□高也?!踔缘且?。此與辵部遷□音義同。從舁囟聲。囪音信,□音遷,合音也。七然切。十四部?!?,□或從卪。卪謂所登之階級也。郊祀志:湯伐桀,欲□夏社,不可。地理志:春秋經(jīng)曰:衛(wèi)□于帝丘?!酰盼摹?。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與yǔ
注解:黨與也。黨當作擋。擋,朋群也。與當作與。與,賜予也。從舁與。會意。共舉而與之也。舁、與皆亦聲。余呂切。五部?!?,古文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興xīnɡ
注解:起也。廣韻曰:盛也,舉也,善也。周禮六詩:曰比,曰興。興者托事于物。按古無平去之別也。從舁同。會意。同,此字補。同力也。說從同之意。虛陵切。六部。文四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jū
注解:叉手也。又部曰:叉手,指相錯也。此云叉手者,謂手指正相向也。從□彐。此亦從?又而變之也。居玉切。三部。凡□之屬皆從□?!甲ⅰ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要)yāo
注解:身中也。象人□自□之形。從□。按各本篆作□。從□下有交省聲三字,淺人所妄改也。今依玉篇、九經(jīng)字□訂。顧氏、唐氏所據(jù)說文未誤也。漢地理志:北地大□縣。注:一遙反。上黨沾縣大□谷,清漳水所出。說文、水經(jīng)注作大要谷,今志誤為黽字矣。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而自□持之故從□。必從□者,象形猶未顯,人多護惜其□故也。于消切。二部。□,古文□。按今人變?yōu)橐?,以為要約、□要字。于消、于□切?!甲ⅰ健?。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chén
注解:早昧爽也。日部曰:早,□也。昧□,旦明也。文王世子注曰:早昧□,擊□以召眾。亦三字絫言之。左傳僖五年正義解說文謂夜將旦雞鳴時也。從□辰。會意。辰,時也。辰亦聲。食鄰切。十二部。□夕為□,臼辰為□,皆同意。圣人以文字敎天下之勤。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nónɡp106上
注解:耕人也。各本無人字,今依□應書卷十一補。食貨志:四民有業(yè),辟土植谷曰農(nóng)。洪范:次三曰,農(nóng)用八政。鄭云:農(nóng)讀為醲。易其字也。某氏因訓農(nóng)為厚矣。從□庶人明而動,晦而休,故從□。囟聲。鍇曰:當從兇,乃得聲。玉裁按:此囪聲之誤。囪者,明也?!酰N文農(nóng)。從林?!酰盼霓r(nóng)。農(nóng),亦古文農(nóng)。小徐從艸,大徐從林。夏竦曰:□見古尚書?!甲ⅰ健?、□、□、□、莀,古文農(nóng)。文二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爨cuàn
注解:齊謂炊爨。各本謂下衍之字,今正?;鸩吭唬捍叮嘁?。然則二字互相訓。孟子趙注曰:爨,炊也。齊謂炊爨者,齊人謂炊曰爨。古言謂則不言曰,如毛傳婦人謂嫁歸是也。特牲、少牢禮注皆曰:爨,灶也。此因爨必于灶,故謂灶為爨。禮器燔柴于爨同。楚茨傳曰:爨,饔爨廩爨也。此謂灶。又曰:踖踖,爨灶有容也。此謂炊。□*象持甑,中似甑,□持之。今本□*訛臼。冖為灶口,廾推林內(nèi)火。林,柴也。內(nèi)同納。凡爨之屬皆從爨。七亂切。十四部?!?,籒文爨省。然則爨本古文也。〖注〗□*字作□下無廾。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qiónɡ
注解:所□枝鬲者。從爨省鬲省。渠容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釁xìn
注解:血祭也。周禮大祝注云: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涂其釁郄,因以祭之曰釁。漢書高帝紀釁□,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涂□釁呼為釁。呼同罅。按凡言釁廟、釁鐘、釁□、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涂之因薦而祭之也。凡坼罅謂之釁。方言作璺。音問。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樂記作釁。象祭灶也。從爨省,祭灶亦血涂之,故從爨省。爨者灶也。從酉。酉,所□祭也。酉者酒之省。從分,取血布散之意。分亦聲。分聲故釁,或為熏。如齊語三釁三浴,或為三熏。呂覽:湯得伊尹,釁以犧豭。風俗通作熏以萑葦。漢書豫讓釁面吞炭。顏云:釁,熏也。皆是也。釁又讀為徽,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分聲讀徽,此卽輝旗入微韻之比。古音十三部,在問韻。今韻虛振切,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文三 重一
革ɡép107上
注解: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文義、句讀皆不可通。今依召南、齊風、大雅、周禮掌皮四疏訂正。革與鞹二字轉(zhuǎn)注。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別,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也是也。革,更也。二字雙聲。治去其毛,是更改之義,故引伸為凡更新之用。雜卦傳曰:革,去故也。鄭注易曰:革,改也。公羊傳:革取清者。何曰:革,更也。管子輕重革筑室房注:革,更也。象古文革之形。凡字有依仿古文制為小篆,非許言之,猝不得其于六書居何等者,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弟曰從古文之象,民曰從古文之象,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易□為口,葢省煩為□耳。而或云從卅,從囗,音韋。囗為國邑,卅年而法更,此葢楊承慶字統(tǒng)之肊說。古核切。一部。凡革之屬皆從革?!酰盼母飶摹跎县ハ率?,是三十也?!鯙橐皇蓝栏病?jù)此則□之本訓更。后以為皮去毛之字。臼聲?!?,居玉切,在三部。革在一部,合音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鞹kuò
注解:革也。各本作去毛皮也。今依載驅(qū)、韓奕正義正。大雅傳云:鞹,革也。論語孔注云:皮去毛曰鞹。此恐人不省詳言之。若說文革字下已注明,何庸辭費?!墩撜Z》曰:“虎豹之鞹?!鳖仠Y篇文。從革□聲??喙?。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靬jiān
注解:靬,此復舉字□之未□者。干革也。干,古寒切。武威有麗靬縣。地理志:張掖郡驪靬。李奇曰:音遟虔。如淳曰:靬音弓鞬??倔P靬亦屬張掖。許系之武威,未詳。從革干聲??嚓呵小J牟俊?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luò
注解:生革可□為縷束也。小雅:約之閣閣。毛曰:約,束也。閣閣,猶歷歷也。按閣讀如絡。秦風五楘傳曰:五束歷録。生革縷束曰□者,謂束之歷録也。從革各聲。盧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鞄páo
注解:柔革工也。從革包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讀若樸。樸在三部,合音□近。劉昌宗音仆?!吨芏Y》曰:“柔皮之工鮑氏。”鮑卽鞄也。鮑、鞄字舊互訛,今正。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韋裘。先鄭云: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為鞄。蒼頡篇有鞄□。又鮑人之事。后鄭云:鮑,故書或作鞄。許云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頡篇之鞄。鞄正字,鮑假借?!醪吭疲阂自煌蝗缙鋪砣?。不孝子突出,不容于內(nèi)也?!跫匆淄蛔忠病V^□正字,突假借。文意正相似。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ùnp107下
注解:攻皮治□工也??脊び涀ⅲ合揉嵲疲喉r,書或為□。皋陶□木也。后鄭云:□者以皋陶名官也?!鮿t陶字從革。按先后鄭□□兩存。許從□不從□也。從革軍聲。讀若運。先鄭云:讀如歷運之運。王問切。十三部。韗,□或從韋。今周禮如此作。釋文曰:韗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鞣róu
注解:耎也。耎同偄,弱也。從革柔,柔亦聲。耳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靼dá
注解:柔革也。柔當作鞣。上文云柔皮之工,謂治之使柔。此云柔革,謂革之柔耎者也。從革旦聲。旨熱切。十五部。旦聲在十四部,合音也。□,古文靼從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鞼ɡuì
注解:革繡也。齊語:管子曰:輕罪贖以鞼盾一□。韋曰:鞼盾,綴革有文如繢也。后漢烏桓傳曰:婦人能刺韋作文繡。從革貴聲。求位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鞶pán
注解:大帶也?!兑住吩唬骸盎蝈a之鞶帶。”訟上九。男子帶鞶,婦人帶絲。鞶,革帶也。故字從革。內(nèi)則曰:男鞶革,女鞶絲。注云: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飾緣之,則是鞶裂。與詩云垂帶如厲、紀子帛名裂繻字雖今異,意實同。按小雅垂帶而厲箋云:而亦如也。而厲,如鞶厲也。鞶必垂厲以為飾,厲字當作裂。說與禮記注同。而毛傳云厲,帶之垂者。左傳鞶厲,服云:鞶,大帶也。賈逵、杜預說同。虞翻注易亦云:鞶帶,大帶。皆與鄭異。葢鄭以大帶用素,天子、諸侯、大夫同,士用練,皆不用革也。大帶所以申束衣,革帶以佩玉佩及事佩之等,故喪服以要绖象大帶,又有絞帶象革帶也。內(nèi)則云:男鞶革,女鞶絲。則鞶非大帶明矣。周禮巾車疏引易注云:鞶帶,佩鞶之帶。此葢鄭注與詩、禮注同。而內(nèi)則施縏表注云:縏,小囊也??T表言施,為箴管線纊有之,則縏亦與鞶同類。從革此鄭知非大帶也。般聲。薄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鞏ɡǒnɡ
注解:□韋束也。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毛曰:鞏,固也。此引伸之義也?!兑住吩唬骸办栍命S牛之革?!备锍蹙呸o。王弼曰:鞏,固也。按此與卦名之革相反而相成。從革□聲。居竦切。古音在三部。見詩瞻卬。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鞔mánp108上
注解:履空也。小徐曰:履空猶履□也。按空、腔古今字,履腔如今人言鞵幫也。逋旁切。呂氏春秋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高曰:鞔,履也。作履之工也。高不云履空者,渾言之也。三蒼:鞔,覆也。考工記注:飾車,謂革鞔輿也。此鞔引伸之義。凡鞔皆如綴幫于底。從革免聲。母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靸sǎ
注解:小兒□也。急就篇有靸。釋名曰: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從革及聲。穌合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ánɡ
注解:□角,鞮屬。方言:禪者謂之鞮,絲作之者謂之履,麻作之者謂之不借。麤者謂之屨,東北朝鮮洌水之閑謂之□角,南楚江沔之閑緫謂之麤,西南梁益之閑或謂之□,或謂之□。履,其通語也。徐土邳圻之閑,大麤謂之□角。按末句郭注今漆履有齒者。顏注急就篇曰:卬角,形若今之木履而下有齒。釋名則曰: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當仰履角,舉足乃行也。從革卬聲。五剛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鞮dī
注解:革□也。周禮釋文云:許愼曰:鞮,屨也。呂忱曰:鞮,革屨也。與今本異。徐堅、□應引與今本同。曲禮鞮屨注:無絇之菲也。周禮鞮鞻氏注:鞮鞻,四夷舞者所屝也。王制西方曰狄鞮注,鞮之為言知也。胡人□連脛,謂之絡鞮。各本無此九字,韻會引有。釋名曰:鞾本胡服,趙武靈王所服也。從革是聲。都兮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jiá
注解:鞮□沙也。謂鞮之名□沙者也?!踅?、□沙皆漢人語。廣雅之□□也?!?,古匣切?!跻羯??!酢酢ⅰ酢?,靸□也。集韻:□與鞾同。廣韻:□□,索□、胡履也。釋名:□□,鞾之缺前壅者,胡中所名也。從革夾聲。古洽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xǐ
注解:鞮屬。從革徙聲。所綺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鞵xié
注解:生革鞮也。生革,各本作革生,今正。從革奚聲。戸佳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靪dīnɡ
注解:補□下也。原思納履則歱決,故履下可補也。今俗謂補綴曰打補靪,當作此字。從革丁聲。當經(jīng)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鞠jū
注解:蹋鞠也。劉向別錄曰:蹵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zhàn)國之時。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漢藝文志兵技巧十三家有蹵□二十五篇。郭樸注三蒼云:毛丸可蹋戲者曰鞠。按鞠,居六、求六二切。廣韻曰:今通謂之球子。巨鳩切。古今字也。從革匊聲。三部。□,鞠或從□。□或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鼗táop108下
注解:鼗,此復字□之未□者。遼也。此門聞也,戸護也,□郭也,琴禁也之例。以疊韻說其義也。遼者,謂遼遠必聞其音也。周禮注曰:鼗如□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從革召聲。徒刀切。二部。鼗,鼗或從兆聲?!酰换驈摹跽??!?,籒文鼗從殸召。周禮以為韶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uān
注解:量物之□。一曰抒井□。小徐曰:抒井今言淘井。□,取泥之器。玉裁按:依說文浚,抒也。則小徐說是。依手部抒,挹也。則汲井亦可云抒井。缶部曰:甕,汲缾也。春秋傳言具綆缶,周易言羸其缾,是其物用缶久矣,而其始用革也。古□革。謂此二者古皆用革,故從革。從革冤聲。于袁切。十四部?!?,□或從宛。宛者,下也。宛亦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鞞bǐnɡ
注解:刀室也。刀部曰:削,鞞也。削、鞘古今字。音肖。小雅、大雅毛傳不同。說詳玉部。從革卑聲。井頂切。古音當在十六部。支清多合韻,故今音入迥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鞎hén
注解:車革前曰鞎。釋器曰:輿革前謂之鞎。郭曰:以韋鞔車軾。按李巡云:輿革前,謂輿前以革為車飾曰鞎。不言軾。依毛傳韋鞔軾,自名鞃,不名鞎。疑李注是。從革□聲。戸恩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鞃hónɡ
注解:車軾中把也。各本無中把二字,韻會作中靶,靶字誤,今補正。大雅傳曰:鞹,革也。鞃,軾中也。此謂以去毛之皮鞔軾中人所憑處。篇、韻皆云:軾中靶。靶,轡革,不當以名軾。葢許本作把,而俗訛從革。軾中把者,人把持之處也。較毛多一字。從革弘聲。丘弘切。六部?!对姟吩唬骸绊T鞃淺幭?!弊x若穹。穹,從穴弓聲。弓古音讀如肱,故鞃亦作□。又作□?!甲ⅰ健洞笱拧蹴n奕》。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鞪mù
注解:車軸束也。此與森部楘音同義近。楘謂辀束,鞪謂軸束,分析易明也。而小戎音義曰:楘本又作鞪。玉篇亦曰:鞪亦作楘,曲轅束也。疑本一字,許書有楘無鞪,后人補之,又改辀為軸。從革敄聲。莫卜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bì
注解:車束也??脊び浱熳庸缰斜刈ⅲ罕兀x如鹿車縪之縪,謂以組約其中央,為執(zhí)之以備失隊。方言曰:車下鐵,陳宋淮楚之閑謂之畢。大者謂之綦。郭注云:鹿車也。按鄭、郭云鹿車者,非小車財容一鹿之謂。方言曰:繀車,趙魏之閑謂之轣轆車,東齊海岱之閑謂之道軌。廣雅:繀車謂之歷鹿,道軌謂之鹿車。本方言。葢歷鹿卽毛詩傳之歷錄,鹿車卽周禮注之鹿車。鹿車與歷鹿義同,皆于其圍繞命名也。纟部縪,止也。古畢、必通用,故必□、縪同,約圭與約車相類也。從革必聲。毗必切。十二部。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zuānp109上
注解:車衡三束也。當作車句衡五束也。秦風:五楘梁辀。毛曰:小戎,兵車也。五,五束也。楘,歷錄也。梁辀,辀上句衡也。一辀五束,束曰歷錄。句衡謂轅也。故下文言轅不言衡。曲轅□縛,直轅□縛。曲轅謂兵車、乗車、田車,皆小車也。直轅謂牛車,所謂大車也。小車人所乗,欲其安,故暢轂梁辀。大車任載而已,故箴轂直轅。曲轅車□飾,□之言攢也,以革縛之凡五,歷歷錄錄然。大鄭云:駟車之轅率尺所一縛是也。直轅車無飾,以革縛,不必五也?!踔浴跻??!?,約也。從革爨聲。借官反。十四部。讀若《論語》“鉆燧”之鉆。見陽貨篇。按火部無燧?!?,□或從革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zhì
注解:葢杠系也。葢杠,考工記謂之桯。桯讀如楹。系,各本作絲,今正。系,系也。系,絜束也。絜束者,圍而束之。□用革,故字從革。從革旨聲。脂利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鞁bèi
注解:車駕具也。晉語:吾兩鞁將絕,吾能止之。韋曰:鞁,靷也。按韋以左傳作靷,故以靷釋之。其實鞁所包者多,靷其大者。封禪書言雍五畤,路車各一乗,駕被具;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乗,禺馬四匹,駕被具。被卽鞁字也。鞁與纟部絥□各物。從革皮聲。平秘切。按當依廣韻平義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鞥ēnɡ
注解:轡鞥。轡鞥,葢古語。轡亦名鞥也。從革弇聲。烏合切。七部。讀若□。此蒸登與侵覃合韻之理。一曰龓頭繞者。龓,各本作龍。玉篇作籠。而玉篇有部龓下曰:馬龓頭。吳都賦云馽龓。則龓頭為長,籠近之,龍非也。龓頭卽羈也。繞,纏也。者當作也。鞥之言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靶bà
注解:轡革也。王褒傳:王良執(zhí)靶。音義或曰:靶音霸,謂轡也。吳都賦:回靶乎行邪睨。劉曰:靶,轡革也。按云轡革者,毛傳云革轡首也。從革巴聲。必駕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xiǎn
注解:箸亦鞥也。亦,鉉本作掖,非其物也。鍇作腋,俗字也。今正。亦,人之臂亦也。箸亦鞥,謂箸于馬兩亦之革也。箸亦,謂直者。當膺,謂橫者。鞥當作靼。左傳、釋文正義引皆作皮。作鞥非也。史記禮書鮫韅,徐曰:韅者,當馬腋之革。若釋名云橫經(jīng)腹下,杜注左云在背曰韅,皆異說也。從革顯聲。呼典切。十四部。按古假顯為之。檀弓子顯,公子縶也。盧氏植云:古者名字相配。顯當作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靳jìnp109下
注解:當(□下月)也。左傳曰:吾從子如驂之有靳。杜曰:靳,車中馬也。言己從書,如驂馬之隨靳也。正義曰:驂馬之首當服馬之胸,胸上有靳,故云我從子如驂當服之靳。按左傳:晉車七百乗,韅靷鞅靽。杜曰:在胸曰靷。此正在匈曰靳之誤。以秦風傳靳環(huán)或作靷環(huán)證之,其誤正同矣。游環(huán)在服馬背上,驂馬外轡貫之,以止驂之出,故謂之靳環(huán)。靳者,驂馬止而不過之處。故引伸之義為靳固。左傳:宋公靳之。吝其竉也。從革斤聲。居近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chěnɡ
注解:驂具也。上二文當是服馬鞁具。此云驂具,互文見義也。從革□聲。丑郢切。十一部。讀若騁蜃。按蟲部□讀若騁。則此□聲讀騁宜矣。不知何以多蜃字。騁蜃連文不可通。疑當為又讀若蜃也。廣韻卄八狝有□、□、□三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靷yǐn
注解:所□引軸者也。所以、者字,依楊倞注荀卿補。凡許書所以字,淺人往往□之。秦風毛傳曰:靷所以引也。毛不言軸,許云軸以箸明之。轅載于軸,兩靷亦系于軸。左傳:兩靷將絕,吾能止之。駕而乗材,兩靷皆絕。此可見靷之任力幾與轅等。靷在輿下而見于軓前,乃設(shè)環(huán)以續(xù)靷而系諸衡,故詩云:陰靷沃續(xù)。孔沖遠云:靷系于陰版之上,令驂馬引之。此非是驂在服外而后于服,與靷不正相當。且軓非能任力,不當系于軓也。許云所以引軸,說不可易。從革引聲。余忍切。十二部。□,籒文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ɡuǎn
注解:車鞁具也。從革官聲。古滿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dòu
注解:車鞁具也。從革豆聲。田□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ú
注解:輨內(nèi)環(huán)靼也?!酰鞅居炤?,今依玉篇。環(huán)靼者,環(huán)之以靼。從革虧聲。羽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bó
注解:車下索也。釋名:縛在車下,與輿相連縛也。當作□在車下。從革尃聲。補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è
注解:車具也。從革奄聲。烏合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zhuó
注解:車具也。從革叕聲。陟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鞌ān
注解:馬鞁具也。此為跨馬設(shè)也。左傳:趙旃以良馬二,□其兄與叔父。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三代時非無跨馬者矣。春秋經(jīng)有鞌字。從革安聲。烏寒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rónɡ
注解:鞌毳飾也。毳,獸細毛也。從革茸聲。而隴切。九部?!鯌唬喝n而用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tié
注解:鞌飾。篇、韻皆曰鞌□。從革占聲。他葉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鞈ɡé
注解:防汗也。此當作所以防捍也,轉(zhuǎn)寫奪誤。巾部曰:幩,馬纏鑣扇汗也。與此無涉。篇、韻皆曰防捍,是相傳古本捍亦作捍,故訛汗。荀卿曰:犀兕鮫革,鞈如金石。管子: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注曰:鞈革,重革。當心箸之,可以御矢。鼌錯曰: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孟康曰:革笥,以皮作如鎧者被之。木薦,以木版作如楯。一曰革笥若楯,木薦之以當人心也。此皆防捍之說。鍇曰:今胡人捍□也。知鍇本故作捍。從革合聲。當云從革合,合亦聲。古洽切。七部。按□部鞈*,古文□。而此作小篆,訓防捍,與上文鞌、□、□,下文勒皆為馬具者不相貫。鍇本篆體作鞈*,獨從古文革,則恐好事者增之。仍從□部偏旁耳?!甲ⅰ届?字從□從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勒lè
注解:馬頭落銜也。落、絡古今字。纟部繯下云落也,知許之不作絡矣。釋名:勒,絡也。絡其頭而引之。按網(wǎng)部□,馬落頭也。金部銜,馬勒口中。此云落銜者,謂落其頭而銜其口,可控制也。引伸之為抑勒之義,又為物勒工名之義。廣韻云:石虎諱勒。呼馬勒為轡。此名之不正也。爾雅:轡首謂之革。革卽勒之省。馬絡頭者,轡所系也,故曰轡首。毛詩□革皆當依古金石作□勒、鋚勒。毛傳曰:攸,轡首飾也。革,轡首也。自來上句奪首飾二字而莫得其解。從革力聲。盧則切。一部?!甲ⅰ健踝种袩o灬。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鞙xuàn
注解:大車縛軛靼。大車,牛車也??`軛者,苞注論語云:輗者,轅端橫木以縛枙者也?;试唬汗抛髋\嚕热∫粰M木縛著兩轅頭,又別取曲木為枙縛著橫木,以駕牛脰也。然則軛縛于橫木,橫木縛于轅,縛于轅者輗也。軛縛于輗用靼。鞙亦作□。釋名:□,縣也。所以縣縛軛也。從革肙聲??駴W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miǎn
注解:勒靼也。謂馬勒之靼也。勒在馬面,故從面。從革面聲。此以形聲包會意。彌沇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靲qín
注解:鞮也。鞮,革履也。玉篇靲下云:靲,鞻也。周禮鞮鞻氏音義,呂忱云:鞮者,革屨也。鞻者,靲鞻。按鞮鞻,走部作趧婁,故革部無鞻。字林有鞻,釋之曰靲鞻。則靲字亦字林始有之。說文靲字殆后人所增,不與□、鞮、□等為伍。從革今聲。巨今切。七部。士喪禮系用靲注:靲,竹□也。陸云其闇反。按鄭以為紟字,紟者系也。鬲與重但當以竹□系之,因謂□為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鞬jiān
注解:所□戢弓矢。左傳:左執(zhí)鞭弭,右屬櫜鞬。杜曰:櫜以受箭,鞬以受弓。方言:弓謂之鞬。釋名:受矢之器。馬上曰鞬。鞬,建也。言弓矢并建立其中也。廣韻曰:馬上藏弓矢器。從革建聲。居言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韇dú
注解:弓矢韇也。方言:弓謂之鞬,或謂之□丸。左傳服注云:冰,櫝丸葢也。后書南匈奴傳引方言:藏弓為鞬,藏箭為韇丸。廣雅:鞬,弓藏也。皾□,矢藏也。皆與今方言異。按絫呼之曰韇丸,單呼之曰韇。士冠禮:筮人執(zhí)策抽上韇。注:韇,藏策之器。今時藏弓矢者謂之韇丸也。亦疑說文本有丸,淺人□之。從革賣聲。徒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suī
注解:緌也。疊韻。纟部曰:緌,系冠纓也。引伸凡垂者謂之緌。廣雅:□謂之鞘。鞘音梢。玉篇云:鞌邊帶。是也。從革巂聲。山垂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jí
注解:急也。雙聲。此亦□郭、琴禁之例。廣韻:□,皮鞭皃。按□、鞭二字相屬,疑本作鞭急也,轉(zhuǎn)寫奪鞭。從革亟聲。紀力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鞭biān
注解:毆也。毆,各本作驅(qū),淺人改也,今正。毆上仍當有所以二字。尚書:鞭作官□。周禮條狼氏:掌執(zhí)鞭而趨辟。凡誓,執(zhí)鞭以趨于前,且命之。司市,凡市入則胥執(zhí)鞭度守門。左傳:誅屨于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又公怒,鞭師曹三百。皆謂鞭所以毆人之物。以之毆人亦曰鞭。經(jīng)典之鞭皆施于人,不謂施于馬。曲禮:乗路馬,載鞭策。左傳:左執(zhí)鞭弭。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皆是假借施人之用為施馬之偁,非若今人竟謂以杖馬之物杖人也。葢馬□曰策,所以擊馬曰□,以□擊馬曰敇,本皆有正名,不曰鞭也。擊馬之□用竹,毆人之鞭用革,故其字亦從竹、從革不同。自唐以下毆變?yōu)椤酰c驅(qū)同音。謂鞭為捶馬之物,因改此毆為驅(qū),不知絕非字義。毆,捶擊物也。驅(qū),馬馳也。從革□聲。卑連切。十四部?!?,古文鞭。從亼攴。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鞅yǎnɡ
注解:頸靼也。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嬰絡之也。按劉與許合。杜云在腹曰鞅,恐未然也。小雅鞅掌,毛曰:失容也。從革央聲。于兩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韄hù
注解:佩刀系也。系,各本作絲,今正。此葢纟部所謂緱也。廣韻云:佩刀飾。莊子音義引三蒼云:韄,佩刀靶韋也。莊子外韄內(nèi)韄,引伸之義也。李云:縛也。從革蒦聲。乙白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tuóp111上
注解:馬尾□也。方言:車紂,自關(guān)而東,周雒汝潁而東謂之□,或謂之曲绹,或謂之曲綸。自關(guān)而西謂之紂。纟部曰:緧,馬紂也。紂,馬緧也。考工記:必緧其牛。后鄭云:關(guān)東謂紂為緧。按□、□語相似,□葢□之轉(zhuǎn)語。從革它聲。徒何切。十七部。今之般緧。四字疑后人沾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xié
注解:系牛脛也。系當作系。從革見聲。按篇、韻皆呼結(jié)切,于見聲為近。古音在十四部。鉉本作己彳切。文五十九宋本九作七。 重十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鬲lì
注解:鼎屬也。釋器曰:鼎款足者謂之鬲。實五觳??脊び洠禾杖藶樨瑢嵨濉?,厚半寸,唇寸?!醵混?。大鄭云:□受三豆。后鄭云:□受□二升。按瓬人職云:豆實三而成□。大鄭本之。今俗本訛為□受三□,誤甚。許必言□所受者,角部□下無此義也。魏三體石經(jīng)以鬲為大詰嗣無疆大歷服之歷,同在十六部也。象腹交文,三足。上象其口,乂象腹交文,下象三足也??脊び泩D曰款足。按款足,郭云曲腳,漢郊祀志則云鼎空足曰鬲,釋款為空。郞激切。十六部。凡鬲之屬皆從鬲?!?,鬲或從瓦。楚世家:楚武公曰:居三代之傳器,登三翮六翼以高世主。小司馬曰:翮亦作□,同音歷。三翮六翼謂九鼎,空足曰翮,翼卽耳,事見爾雅。按翮者□之假借字,翼者釴之假借。九鼎,款足者三,附耳于外者六也。爾雅曰:鼎,款足謂之鬲,附耳外謂之釴?!?,漢令鬲,從瓦歷聲。謂載于令甲令乙之鬲字也。樂浪挈令織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yǐ
注解:三足鍑也。鍑如□而大口。廣雅:□,鬴也。一曰滫米器也。滫米猶浙米,浙之以得其泔也。從鬲支聲。魚綺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鬹ɡuī
注解:三足鬴也。廣雅:鬹,鬴也。有柄喙。有柄可持,有喙可寫物,此其別于□者也。讀若媯。媯,漢人巳讀如規(guī)矣。從鬲規(guī)聲。居隨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鬷zōnɡ
注解:鬴屬。廣雅:鐈鬲鬷也。陳風:越以鬷邁。商頌:鬷假無言。毛曰:鬷,數(shù)也。又曰:鬷,緫也。數(shù)讀如數(shù)罟之數(shù)。數(shù)罟,豳風作緵罟,魚麗作緫罟。然則二傳皆謂鬷者,緫之假借字也。從鬲□聲。子紅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ɡuō
注解:秦名土鬴曰□。今俗作鍋。土□者,出于匋也。從鬲□聲。夂部□,夸步也。讀若過。古禾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鬵qín
注解:大鬴也。檜風:誰能亨魚,摡之□鬵。毛曰:鬵,□屬。按下文別一義。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釋器:鼎絕大謂之鼐,圜弇上謂之鼒,附耳外謂之釴,款足者謂之鬲,□謂之鬵。鬵,鉹也。按此六句皆說鼎,故許以鼎大上小下若甑,發(fā)明甑謂之鬵。金部云:鉹,鬵鼎。亦所以發(fā)明鬵,鉹也。釋爾雅者尟通此矣。從鬲兓聲。讀若岑。才林切。七部?!?,籒文鬵。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zènɡ
注解:鬵屬。從鬲曾聲。按此篆淺人□增也。瓦部:甑,甗也。甗,甑也。一穿?!跽?,甑之或體耳。爾雅音義云:□本或作甑。篇、韻皆云甑、□同字??芍疟菊f文不分入鬲、瓦二部,至集韻乃據(jù)徐鉉之書截然為二字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鬴fǔ
注解:鍑屬也?!跛脑欢?,豆四曰區(qū),區(qū)四曰鬴。從鬲甫聲。扶雨切。五部。釜,鬴或從金父聲。今經(jīng)典多作□,惟周禮作鬴。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鬳yàn
注解:鬲屬。鬲,鼎屬也。從鬲虍聲。牛建切。十四部。按戴氏侗引唐本□省聲,似是。然獻尊卽犧尊,車轙亦作钀。歌元古通,魚歌古又通,虍聲卽魚歌之合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融rónɡ
注解:炊氣上出也。釋詁、毛傳、方言皆曰:融,長也。此其引伸之義也。通作□。思□賦:展泄泄以□。廣成頌:豐□薱蔚。從鬲,蟲省聲。以戎切。九部?!酰N文融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xiāo
注解:炊氣皃?!醪吭唬簢蹋曇?。氣出頭上,從□頁。炊氣亦上出,故從囂。從鬲囂聲。舉形聲包會意。許嬌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shānɡ
注解:□也。□亦作鬺,亦作□。韓詩:于以鬺之,惟锜及□。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亨鬺,郊祀志作鬺亨。亨,許兩切,謂煑而獻之上帝鬼神也。毛詩假湘為之。毛曰:湘,烹也。從鬲羊聲。式羊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fèi
注解:涫也。水部曰:涫,□也。今俗字涫作滾,□作沸,非也。上林賦曰:湁潗鼎□。嚴夫子哀時命曰:氣涫□其若波。從鬲沸聲。芳未切。十五部。按此當云從水鬲,弗聲,非畢沸字也。文十三 重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lìp112上
注解:□也。二字淺人□增。此云古文亦鬲字,卽介籒文大改古文之例。何取以漢令鬲為訓釋乎。古文亦鬲字。鬲、□皆古文也。象孰飪五味氣上出也。謂弜也。鬲、□本一字,鬲專象器形,故其屬多謂器?!跫嫦笫腼氈畾猓势鋵俳灾^孰餁。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zhān
注解:鬻也。從□侃聲。諸延切。十四部。按此當去□切?!趸蜃黟e,猶愆作諐也。淺人謂卽饘字不分,故同切諸延耳。餰,□或從食衍聲。荀卿書:酒醴餰鬻。內(nèi)則曰:取稻米舉糔溲之。小切狼臅膏,以與稻米為酏。注:此周禮酏食也。此酏當從□。周禮醢人酏食注曰:酏,□也。引內(nèi)則取稻米云云,正作□字。按雜問志曰:內(nèi)則□次糝,周禮酏次糝。酏在六飲中,不合在豆,且內(nèi)則有□無酏,周禮有酏無□,明酏、□是一也,故破酏從□也。據(jù)此則內(nèi)則本作□字。注中此酏當從□,謂周禮此酏字當從內(nèi)則作□字。言此酏者,以別于六飲之酏也。今本內(nèi)則作酏,淺人所改。飦,□或從食干聲。孟子曰:飦粥之食。趙曰:飦,□粥也?!跬印!酰趸驈氖辰?。韻會引左傳注:□于是,鬻于是。今未詳所據(jù)。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鬻zhōu
注解:□也。從□米。會意。之六切。三部。按一音余六切,是以賣鬻字作此,賣之假借也。鉉本作米聲,武悲切。此因誤衍聲字而為之切音,非眞唐韻有武悲切也。爾雅猶如麂之猶。舍人本作鬻。異文同部,是可以定其非形聲矣。廣韻、集韻、篆韻□脂韻內(nèi)皆無鬻。玉篇云:說文又音糜。廣韻云說文本音麋者,乃陳彭年輩誤用鉉本也。玉篇糜字又麋之誤,類篇□皮切之誤本此。鬻作粥者,俗字也。作□者,樂記假鬻為育而轉(zhuǎn)寫致訛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hú
注解:□也。釋言:餬,饘也。當作此字。今江蘇俗粉米麥為粥曰餬。從□古聲。戸吳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ɡēnɡ
注解:五味盉□也。皿部曰:盉,調(diào)味也。內(nèi)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之糝。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酰醢鹽梅以亨魚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凡魚肉必用菜,菜謂之芼。儀禮:□芼牛藿羊苦豕薇。芼及酰醢鹽梅,是之謂五味之和也。實于□謂之□羹。肉汁不和五味謂之大羹。從□從羔。會意。凡從羔者,羔猶美也。古行切。古音在十部?!对姟吩唬骸耙嘤泻汀??!鄙添炍?。鍇本□作羹?!?,□或省?!酰驈拿?,□省。羔下從美。今各本作兩羔,非也。羹,小篆從羔,從美。此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籒文也。不先小篆者,此亦丄部之例。〖注〗《商頌□烈祖》。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sùp112下
注解:鼎實。惟葦及蒲。此有奪,當云鼎實也。詩云:其□維何,維筍及蒲?;蛟唬汗S作葦者,三家詩也。爾雅:其萌虇。今蘆筍可食者也。按詩其殽維何,炰鱉鮮魚,此謂鼎中肉也。其蔌維何,維筍及蒲,此謂鼎中菜也。菜謂之芼。釋器曰:肉謂之羹,菜謂之蔌。毛曰:蔌,菜殽也。菜殽對肉而言。凡禮經(jīng)之藿苦薇,昏義之蘋藻,二南之□,皆是。周易覆公餗,鄭曰:餗,菜也。凡肉謂之醢,菜謂之菹,皆主謂生物實于豆者。肉謂之羹,菜謂之芼,皆主謂孰物實于鼎者。說詳戴先生毛鄭詩考正。陳留謂□為□。周易馬注:餗,□也。按鼎中有肉有菜有米,以米和羹曰糜。糜者,□之類。故古訓或舉菜為言,或舉米為言。正考父鼎銘:饘于是,鬻于是,以餬余口。亦單舉米言也。許不以陳留語為別一義?!踔痢豕财呶慕灾^鬻也,分別之,則有米和肉菜之鬻,有不和肉菜之鬻。從□速聲。桑谷切。三部。餗,□或從食束。束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ù
注解:鬻也。疊韻。從□毓聲。余六切。三部。按此切余六,鬻切之六,本分別不同。后人以□之切為鬻之切,而混誤日甚。□,□或省從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miè
注解:涼州謂鬻為□。按此鬻,鍇本作糜為長,糜、□雙聲故也。從□□聲。莫結(jié)切。十五部?;姡趸蚴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ěr
注解:粉餅也。周禮:糗餌粉餈。食部曰:餈,稻餅也。此曰□,粉餅也。葢謂餈者,不粉之稻米為餅。餌者,稻米粉之為餅。交互相足。經(jīng)云糗餌者,謂以熬米麥傅于餌。粉餈者,謂以他谷粉傅于餈。此許意與先、后鄭說異。小徐云:許說冣精。又內(nèi)則注:餌,筋腱也。又莊子:以五十犗為餌。餌,釣□魚者。從□耳聲。仍吏切。一部。餌,□或從食耳。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chǎo
注解:□也。爾雅音義引三蒼□也,說文火干物也,與今本異?!鯌僖c今本同。方言:□□□□□火干也。秦晉之閑或謂之□。按□卽□字,或作□。□應曰:崔寔四民月令作炒。古文奇字作□。從□芻聲。尺沼切。廣韻初爪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uèp113上
注解:內(nèi)肉及菜湯中薄出之。內(nèi),今之納字。薄音博,迫也。納肉及菜于□湯中而迫出之,今俗所謂煠也?!鯌唬航瓥|謂瀹為煠。煠音助甲切?!踅褡肿麇?,亦作汋。通俗文曰:以湯煑物曰瀹。廣雅曰:瀹,湯也。孫炎說夏礿之義曰:新菜可汋。從□翟聲。以勺切。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zhǔ
注解:亯也。亯,普庚切。□,□也?!跸庐斣啤跻?。經(jīng)傳用亯,用烹乃□之假借字耳。亯部曰:獻也。不訓□。從□者聲。章與切。五部。按惟周禮作□。煑,□或從火?!?,□或從水。水在鬲中。會意?!甲ⅰ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bó
注解:炊□□溢也。炊,各本作吹,今從類篇。釜□溢,各本作釜溢,宋本作聲沸,今參合定為□□溢。今江蘇俗謂火盛水□溢出為鋪出,□之轉(zhuǎn)語也,正當作□字。從□孛聲。蒲□切。十五部。文十三 重十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爪zhǎo
注解:□也。丮,持也。覆手曰爪。仰手曰掌,覆手曰爪。今人以此為□甲字,非是?!跫鬃忠娪植??!醪俊踝窒略疲骸酰抛ψ?。非許語也。象形。側(cè)狡切。二部。凡爪之屬皆從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爪部
孚fú
注解:卵卽孚也。卽字依□應書補。通俗文:卵化曰孚。音方赴反。廣雅:孚,生也。謂子出于卵也。方言:雞卵伏而未孚。于此可得孚之解矣。卵因伏而孚,學者因卽呼伏為孚。凡伏卵曰抱,房奧反。亦曰蓲,央富反。從爪子。鍇曰:鳥袌恒以爪反復其卵也。按反復其卵者,恐煦嫗之不均。芳無切。古音在三部。一曰信也。此卽卵卽孚引伸之義也。雞卵之必為雞,□卵之必為□,人言之信如是矣?!?,古文孚從□?!?,古文□?!跻嗦暋9乓翩?、□同在三部。4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爪部
為wéi
注解:母猴也。左傳魯昭公子公為亦稱公叔務人,檀弓作公叔禺人。甶部曰:禺,母猴屬也。然則名為字禺,所謂名字相應也。假借為作為之字,凡有所變化曰為。其為禽好爪。禸部曰:禽者,走獸揔名。好爪,故其字從爪也。此下各本有爪母猴象也五字,衍文。下腹為母猴形。腹當作復。上旣從爪矣,其下又全象母猴頭目身足之形也。王育曰:“爪,象形也?!贝瞬┊愓f。爪,衍文,王說全字象母猴形也。薳支切。古音在十七部?!?,古文為,象□母猴相對形。左傳:仲子生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手文必非若小篆為魯,葢作□□,容或相似也?!甲ⅰ健酰喙盼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爪部
□zhǎnɡp113下
注解:亦丮也。亦者,亦上篆,此亦持也。從反爪。對覆手言。闕。謂闕其音也。其義其形皆可知,而其讀不傳,故曰闕。后人肊為說曰諸兩切,葢以覆手反之卽是掌也。楊雄河東賦:河靈矍踢,□華蹈衰。蘇林曰:掌據(jù)之,足蹈之也。云掌據(jù)之,正合丮持之訓。而小顏云:□,古掌字。酈注水經(jīng)河水篇、李注西京賦皆引賦作掌,則自蘇林已后皆讀掌也。許曰:其于所不知,葢闕如也。何必許所闕而強為之辭乎?!踔?yōu)樨?,見廣韻。文四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爪部
丮jí
注解:持也。持,握也。象手有所□據(jù)也。外象拳握形。凡□之屬皆從□。讀若□。幾劇切。按毛詩□與澤作韻。丮古音當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yì
注解:種也。齊風毛傳曰:蓺猶樹也。樹、種義同。從□坴。會意。土部曰:坴,圭塊坴坴也?!踝纸裱a。□持種之。說從□之意。魚祭切。十五部。唐人樹埶字作蓺,六埶字作藝,說見經(jīng)典釋文。然蓺、藝字皆不見于說文。周時六藝字葢亦作埶,儒者之于禮樂射御書數(shù),猶農(nóng)者之樹埶也。又說文無勢字,葢古用埶為之,如禮運在埶者去是也?!对姟吩唬骸拔覉耸蝠?。”小雅文?!甲ⅰ健缎⊙拧醭摹罚何疑毷蝠?。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shú
注解:食飪也。餁,大孰也??墒持锎笫?,則丮持食之。從□□。亯部曰:□,孰也。此會意。各本衍聲字,非也。殊六切。三部。孰與誰雙聲,故一曰誰也。后人乃分別□為生□,孰為誰孰矣。曹憲曰:顧野王玉篇始有□字?!兑住吩唬骸笆腼?。”鼎彖傳曰:以木巽火,亯餁也。許所據(jù)作孰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shú
注解:食飪也。餁,大孰也。可食之物大孰,則丮持食之。從□□。亯部曰:□,孰也。此會意。各本衍聲字,非也。殊六切。三部。孰與誰雙聲,故一曰誰也。后人乃分別□為生□,孰為誰孰矣。曹憲曰:顧野王玉篇始有□字。《易》曰:“孰餁。”鼎彖傳曰:以木巽火,亯餁也。許所據(jù)作孰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zài
注解:設(shè)餁也。餁,宋本作食,玉篇同。廣雅釋言曰:□,設(shè)也。又釋詁四曰:饑詞也。錢氏大昕定饑為□字之誤。古用為發(fā)語之載也,如石□詩載作□。從□食,才聲。讀若載。作代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ɡǒnɡ
注解:袌也。手部曰:□,□也?!?,袌也。從□工聲。居竦切。九部?!酰趸蚣邮?。又見手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谻juép114上
注解:相踦谻□也。踦當作掎。□,玉篇作卻。從□□聲。其虐切。五部。〖注〗□當作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huà
注解:擊踝也。從□戈。疑奪聲字。讀若踝。胡瓦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jú
注解:亦持也。從反□。此亦謂?又手之別。闕。亦謂音讀不傳也。后人讀居玉切,此因毛傳云拮據(jù),□挶也。丮讀如□,故反丮讀如挶。手部云:挶,□持也。不云□、挶同字。然則寧從葢闕。文八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斗dòu
注解:□士相對,兵杖在后,象斗之形。按此非許語也。許之分部次弟,自云據(jù)形系聯(lián)?!酢踉谇安?,故受之以斗。然則當云爭也。兩□相對象形,謂兩人手持相對也。乃云兩士相對,兵杖在后,與前部說自相戾,且文從兩手,非兩士也。此必他家異說,淺人取而竄改許書。雖孝經(jīng)音義引之,未可信也。都豆切。四部。凡斗之屬皆從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斗dòu
注解:遇也。疊韻。凡今人云鬬接者,是遇之理也。周語:谷□鬬,將毀王宮。謂二水本異道而忽相接合為一也。古凡鬬接用鬬字,斗爭用斗字。俗皆用鬬為爭競,而斗廢矣。從斗□聲。都豆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哄hònɡ
注解:斗也。舊作鬬,今正。從斗共聲。下降切。張鎰胡弄切。九部?!睹献印吩唬骸班u與魯哄?!绷夯萃跗?。趙曰:哄,鬬聲也,猶構(gòu)兵而鬬也。劉熙曰:哄構(gòu)也,構(gòu)兵以鬬也。按趙注長。呂覽:崔杼之子相與私哄。高曰:哄,鬬也。哄讀近鴻,緩氣言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liú
注解:經(jīng)繆殺也。手部曰:摎,縛殺也。按縛殺,若今以一繩勒死。經(jīng)繆殺,若今絞罪。以二繩絞死,故從斗。從斗翏聲。力求切。玉篇吉了、力求二切。三部。按此恐卽摎之或體,俗增之。上下文皆言斗,中梗,非其次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鬮jiū
注解:斗取也。舊作鬬,今正。廣韻作鬮取。按力取是此字本義。今人以為拈鬮字,殆古藏彄之訛。荊楚歲時記注曰:藏彄之戲。辛氏三秦記以為鉤弋夫人所起。周處、成公綏并作彄字,藝經(jīng)、庾闡則作鉤字,其事同也。從斗龜聲。讀若三合繩糾。見丩部。古矦切。廣韻居求、居黝二切。三部。按龜,古音如姬,漢人多讀如鳩,合音冣近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nǐp114下
注解:智少力劣也。莊子: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郭云:疲困苶然。釋文乃結(jié)反。按苶者,□之變也。諸韻書皆于薺韻作□,□怗韻作苶,是不知為一字矣。從斗爾聲。奴禮切。十五、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pīn
注解:□□,斗連結(jié)□紛相牽也。舊作鬬,今正。□,各本作□。今按許云讀若□,則許時非無□字也。離騷:時□紛其變易。王曰:□紛,亂也。從斗,賓省聲。讀若□?!?,大徐作賓。淺人以纟部所無,改之也。匹賓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fēn
注解:□□也。從斗燹聲。按此下當有讀若紛三字。撫文切。十三部?!跫?、□□皆合二部疊韻。各本訛舛,今依全書通例正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鬩xì
注解:恒訟也。恒,常也。故以小兒善訟會意?!对姟吩唬骸靶值荇]于墻。”小雅文。釋言、毛傳皆曰:鬩,很也。孫炎云:相很戾也。李巡本作恨,非。鄭注曲禮、韋注國語可證。從斗兒。會意。兒亦聲。許激切。十六部。兒,善訟者也。說從兒之意?!甲ⅰ健缎⊙拧醭iΑ?。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xuàn
注解:試力士錘也。錘當作縋,以繩有所縣鎭也。下文云讀若縣,知正當作縋,錘非其義,葢轉(zhuǎn)寫失之。呂氏春秋云:硾之以石。硾,鎭也。然則作錘亦可。左傳曰:主人縣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隊,則又縣之,蘇而復上者三。又曰:子占使師夜縋而登,登者六十人,縋絕。從斗從戈。或從戰(zhàn)省。當作或曰從戰(zhàn)省聲六字。讀若縣。胡畎切。十四部。文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又yòu
注解:手也。象形。此卽今之右字。不言又手者,本兼?又而言,以屮別之。而又專謂右,猶有古文尚書而后有今文尚書之名,有后漢書而后有前漢書之名,有下曲禮而后有上曲禮之名也。又作右而又為更然之詞。谷梁傳曰:又,有繼之辭也。三指者,三岐象三指。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以指記數(shù)者,或全用,或用三。略者言其大略。于救切。古音在一部。凡又之屬皆從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右yòu
注解:助也。從口又。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為?又字,則又制佐佑為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厷ɡōnɡp115上
注解:臂上也。臂,手上也。古假弓為厷,二字古音同也。傳易者江東馯臂子弓。馯,姓。臂,名。子弓,字。名臂故字厷。左、榖梁邾黑肱,公羊作黑弓。鄭公孫黑肱,字伯張。則肱卽弓也。從又,從古文厷。小篆以厶太古,故加又。古薨切。六部。厶,古文厷,象形。象曲肱。肱,厷或從肉。今皆作此?!甲ⅰ絽毣驈娜庠`作左或從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叉chā
注解:手措相錯也。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閑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是以首笄曰叉,今字作釵。魚部鰸下云:大如叉股。譙周異物志曰: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卜,其緣中叉似瑇瑁,俗名曰靈叉。劉逵注蜀都賦、常璩述華陽國志、郭□注爾雅皆用其語。緣中叉,謂緣可為釵也。今爾雅注訛作緣中文似瑇瑁,俗呼為靈龜。自賈公彥周禮疏所引已然矣。從又一,此字今補。象指閑有物也。象叉之形。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hǎo
注解:手足甲也。□、爪古今字。古作□,今用爪。禮經(jīng)假借作蚤。士喪禮:蚤揃如他日。士虞禮:浴沐櫛搔揃。搔或為蚤,曲禮:大夫士去國不蚤鬋。蚤皆卽□字也。鄭注皆云:蚤讀為爪。讀為者,易其字也。不易為□而易為爪,于此可見漢人固以爪為手足甲之字矣。釋名曰:爪,紹也。筋極為爪,紹續(xù)指端也。亦不作□。從又,象□形。側(cè)狡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父fù
注解:巨也。以疊韻釋之。家長率敎者。率同□*,先導也。經(jīng)傳亦借父為甫。從又舉杖。學記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故從又舉杖。扶雨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叜sǒu
注解:老也。疊韻。方言曰:□、艾,長老也。東齊魯衛(wèi)之閑,凡尊老謂之□,或謂之艾。從又災。鉉本作從又,從災。闕。按此有義有音,則闕者謂從又災之意不傳也。□應曰:又音手。手災者,衰惡也。言脈之大□在于寸口。老人寸口脈衰,故從又從災也。此說葢有所受之。韻會引說文從又災。災者,衰惡也。葢古有此五字,而學者釋之。穌后切。三部。今字作叟,亦未聞其說?!酰N文從寸。□,叜或從人。今左傳如此作。〖注〗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燮xiè
注解:和也。見釋詁。從言又,會意也。言與手皆所以和之。炎聲。依小徐有聲字。穌葉切。八部。讀若濕。與今切音不同而雙聲。□,籒文□從□?!跻麸??;N文燮如此作。按此重文也,舊不分別出之,殊誤。炎部有□字,云大孰也。從炎從又持辛。辛者物孰味也。廣韻謂此為曹憲文字指歸之說。然則炎部葢本無□字,俗用文字,指歸說增之。因□、辛相似,□音同飪,飪義訓孰,遂依又部之籒文,加炎部之小篆。未為典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曼mànp115下
注解:引也。魯頌毛傳曰:曼,長也。從又冒聲。此以雙聲為聲也。無販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shēn
注解:伸也。依宋本。從又□聲。失人切。十二部。□,古文□。按申部曰:□,古文申?!酰N文申。然則此古當作籒。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夬ɡuài
注解:分決也。易彖傳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從又?象決形。鍇曰:?,物也。丨,所□決之。古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尹yǐn
注解:治也。伊下曰:尹治天下。廣韻曰:正也,進也,誠也。從又丿。握事者也。又為握,丿為事。余準切。十三部?!酰盼囊?。各本乖異,今姑從大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hā
注解:叉卑也。各本作又取,今依類篇作叉、宋本作卑正。叉卑者,用手自高取下也。今俗語讀如渣,若手部云簎者,以□物刺而取之也。方言:抯揸取也。南楚之閑凡取物溝泥中謂之抯,或謂之揸。亦此字引伸之義。從又虘聲。側(cè)加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lí
注解:引也。從又□聲。里之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shuā
注解:飾也。飾,各本作拭,今依五經(jīng)文字正。巾部曰:飾,□也。彼此互訓。手部無拭字。彡下云:毛飾畫文也?!跸略疲喉玻椧?。皆卽今之拭字。獨于□下改拭,與全書矛盾矣。按拭圭雖見聘禮,然必系俗改。古者拂拭字只用飾。以巾去其塵,故二字皆從巾。去塵而得光明,故引伸為文飾之義。司尊彝涗酌,大鄭云:挩,拭勺而酌也。拭,釋文作飾?!跻嗤ㄓ盟ⅲ恫吭疲憾Y有刷巾。卽□巾也。從又持巾在尸下。屋字下云:尸象屋形。所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及jí
注解:逮也。辵部:逮,及也。從又人。及前人也。巨立切。七部。乁,古文及?!肚乜淌贰凹啊比绱?。今載史記者,瑯邪臺刻石云:澤及牛馬。碣石刻石云:惠論功勞,賞及牛馬。按李斯作小篆,而刻石仍不廢古文也?!酰喙盼募?。按凡字從此?!?,亦古文及。左從辵,右葢從筆?!甲ⅰ健鮦í。弓gōng?!?,集韻乃作□?!踝謴霓u從?!兜软崱贰?,士洽切,音煠。行書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秉bǐnɡ
注解:禾束也。小雅:彼有遺秉。毛云:秉,把也。聘禮記四秉曰筥注: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也。左傳:或取一秉稈焉。按經(jīng)傳假秉為柄字。從又持禾。兵永切。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反fǎnp116上
注解:覆也。覆,覂也。從又必有覆之者。?。各本作?反形,未允。韻會無反形字。然則當云?聲而奪也。?,呼旱切。反,府遠切。十四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fú
注解:治也。從又卪。手持節(jié)以治之。卪,事之節(jié)。說從卪之意。房六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tāo
注解:滑也?!对姟吩疲骸啊踬狻踬狻!苯襦嶏L挑兮□兮,辵部引亦作挑。毛云:挑□,往來相見皃。按往來相見卽滑泰之意?!跬?。水部泰,滑也。從又屮。土刀切。古音葢在三部。按從屮,未詳其意。葢從又□省聲?!酰鯉ぶ?,從□,□其飾也?!鯊摹跏?,而弢、□字從之,云皆取垂飾意,則從□亦卽從□也。□、弢皆以□為聲,則謂□,苦江切者,非也。一曰取也。別一義?!甲ⅰ健多嶏L□子衿》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huì
注解:楚人謂卜問吉兇曰□。與祝雙聲。從又持祟。讀若贅。之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叔shū
注解:拾也。豳風:九月叔苴。毛曰:叔,拾也。按釋名: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于其雙聲疊韻假借之,假借旣久,而叔之本義鮮知之者,惟見于毛詩而巳。從又于此知拾為本義也。尗聲。式竹切。三部。汝南名收芌為叔。言此者,箸商周故言猶存于漢之汝南也?!酰寤驈拇?。又、寸皆手也,故多互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mò
注解:入水有所取也。從又在回下。莫勃切。十五部?;?,古文回。回,淵水也。讀若沬。沬,各本作沫。沬,荒內(nèi)切。凡未聲近于十三部,凡末聲近于十四部?!踔揭粼谑浚手刈x若沬也。檀弓:瓦不成味。鄭曰:味當作沬。沬,靧也。此沬亦荒內(nèi)切,灑面也??秩瞬涣?,故又以古今字釋之,云:沬卽今內(nèi)則之靧字,謂瓦器之光澤如灑面然。今俗所謂釉也。釋文作沫,亡葛反,與此沬作沫同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取qǔ
注解:捕取也。幸部曰:執(zhí),捕罪人也。從又耳。七庾切。四部。《周禮》:“獲者取左耳。”大司馬職。《司馬法》曰:“載獻聝?!甭冋撸?。偁周禮,又偁司馬法釋之,以說從耳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彗huì
注解:埽竹也。從又持甡。甡,眾生并立之皃。從甡者,取排此之意。祥歲切。十五部。篲,彗或從竹。凡帚,柔者用茢,施于凈處。剛者用竹,施于薉處?!?,古文彗從竹習。葢七部、十五部合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叚jiǎp116下
注解:借也。人部假云非眞也,此叚云借也,然則凡云假借當作此字。古多借瑕為叚。晉士文伯名匃字伯瑕。楚陽匃、鄭駟乞皆字子瑕。古名字相應,則瑕卽叚也。禮記公肩假,古今人表作公肩瑕。左傳瑕嘉平戎于王,周禮注叚嘉。皆同音叚借。闕。謂闕其形也。其從又可知,其余則未解,故曰闕。古雅切。古音在五部?!?,古文叚?!?,譚長說:叚如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友yǒu
注解:同志為友。周禮注曰:同師曰朋,同志曰友。從二又相交。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云久切。三部。□,古文友?!?,亦古文友。未詳?!甲ⅰ健?,亦古文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度dù
注解:法制也。論語曰:謹權(quán)量,審法度。中庸曰:非天子不制度。今天下車同軌。古者五度,分寸尺丈引謂之制。周禮:出其淳制。天子巡守禮,制幣丈八尺,純?nèi)搿<冎^幅廣。從又,周制,寸尺咫尋常仞皆以人之體為法。寸法人手之寸口,咫法中婦人手長八寸,仞法伸臂一尋,皆于手取法,故從又?!跏÷?。徒故切。五部。文二十八 重十六今別出□字則十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uǒ
注解:左手也。鉉本作?手也,非。左,今之佐字。左部曰:左,?手相左也。是也。又手得?手則不孤,故曰左助之手。象形。反又為?,故相戾曰?。臧可切。十七部。俗以左右為?又字,乃以佐佑為左右字。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卑bēi
注解:賤也。執(zhí)事者。從□甲。古者尊又而卑?,故從?在甲下。甲象人頭。補移切。十六部。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史shǐ
注解:記事者也。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不云記言者,以記事包之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君舉必書,良史書法不隱。疏士切。一部。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史部
事shì
注解:職也。疊韻。職,記微也。古假借為士字。鄭風曰:子不我思,豈無他事。毛曰:事,士也。今本依傳改經(jīng),又依經(jīng)改傳,而此傳不可通矣。從史,□省聲。鉏史切。一部。□,古文事。鍇曰:此則之不省。〖注〗《玉篇》:叓,古文事字。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史部
支zhīp117上
注解:去竹之枝也。從手持半竹。此于字形得其義也。章移切。十六部。凡支之屬皆從支?!?,古文支。上下各分竹之半,手在其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支部
攲jī
注解:持去也。支有持義,故持去之攲從支。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按此攲當作□。危部曰:□,□也。竹部箸訓飯攲,此攲亦當作□。箸必邪用之,故曰飯□。廣韻:□,不正也。玉篇曰:攲,今作不正之□。從支奇聲。去奇切。按廣韻曰:說文居宜切。此本音隠,葢后人借為□字,從危讀去奇切也。攲,奇聲,古在十七部?!踔?,古在十六部。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支部
□niè
注解:手之疌巧也。從又持巾。尼輒切。八部。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ì
注解:習也。從□□聲。羊至切。十五部。〈彖□〉,籒文□。此依小徐。右從□,左從籒文□也?!酰摹?。按此條先以古文,亦上部之例也。必先古文者,古文從□,篆不從□也。各本篆文右從□,則何不以篆文居首哉。肆從隸而隸作肆,肄亦同也。類篇不誤。今正?!?,古文矢字,□、疑二字從之。此亦從□聲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肅sù
注解:持事振敬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進也,疾也。按訓進者,羞之假借。訓疾者,速之假借。皆見禮。從□在□上,會意。戰(zhàn)戰(zhàn)兢兢也。引詩說從□之意也。息逐切。三部。□,古文肅從心卪。圣□節(jié),次守節(jié),下失節(jié),故從卪?!甲ⅰ健酢ⅰ?,亦古文肅。文三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聿yù
注解:所□書也。以,用也。聿者,所用書之物也。凡言所以者視此。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一語而聲字各異也。釋器曰:不律謂之筆。郭云:蜀人呼筆為不律也。語之變轉(zhuǎn)。按郭云蜀語與許異。郭注爾雅、方言皆不偁說文。弗同拂拭之拂。從□一。各本作一聲,今正。此從聿而象所書之牘也。余律切。十五部。凡聿之屬皆從聿。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聿部
筆bǐp117下
注解:秦謂之筆。從聿竹。鄙密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聿部
□jīn
注解:聿飾也。飾,今之拭字?!跸略斨印a晗略唬好棶嬑囊?。象形。謂以毛拭畫成文,彡象其文形也?!跽?,筆之所拭文成彡形,故從聿從彡。楚金以妝飾解之,繆矣。從聿從彡。會意。俗語□書好為□。此別一義。今人所謂津津亹亹者葢出此,嘆羨其好則口流□液,音義皆與□通。讀若□也。將鄰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聿部
書shū
注解:箸也。此琴禁、□郭之例,以疊韻釋之也。敘目曰:箸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箸于竹帛,非筆末由矣。從聿者聲。商魚切。五部。0477文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聿部
畫huà
注解:介也。介,各本作畍,此不識字義者所改,今正。八部曰:介,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從聿。二字今補。象田四介。田之外橫者二,直者二。今篆體省一橫,非也。聿,所□畫之。說從聿之意。引伸為繪畫之字。胡麥切。十六部。凡畫之屬皆從畫?!?,古文畫。古文從聿田。此依鍇本?!?,亦古文畫。依鍇本。按刀部有劃字?!甲ⅰ健?,同□,古文畫。錐刀曰劃。又□,《玉篇》古文劃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畫部
晝zhòu
注解:日之出入,與夜為介。從畫省,從日。按今篆體葢亦少一橫。陟救切。四部。□,籒文晝。按省下一橫者,至夜則日在下,未嘗息也?!甲ⅰ健?。0481文二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畫部
隸dài
注解:及也。此與辵部逮音義皆同。逮專行而隸廢矣。從又□省。又,持□者從后及之也。徒耐切。古音在十五部。凡隸之屬皆從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隸部
□dài
注解:及也。釋言、毛傳、方言皆曰:迨,及也。此與歺部殆音義皆同。殆,危也。危猶及也。從隸枲聲。徒耐切。一部?!对姟吩唬骸啊跆熘搓幱??!贬亠L文。今詩作迨,俗字也?!甲ⅰ健夺亠L□鴟鸮》。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隸部
隸lìp118上
注解:附箸也。附當是本作坿,淺人改也。周禮注:隸,給勞辱之役者。漢始置司隸,亦使將徒治道溝渠之役。后稍尊之,使主官府及近郊。左傳人有十等,輿臣隸。按隸與仆義同,皆訓坿箸,故從隸。從隸柰聲。郞計切。十五部。□,篆文隸從古文之體。按此云篆文,則上古文也。先古后篆亦丄部之例。但先古后篆,必古從隸,篆不從隸乃合。各本隸、□俱從隸則何取爾。有以知篆文必非從隸矣。九經(jīng)字□云:□字故從又持米,從柰聲。又象人手。經(jīng)典相承作隸已久,不可改正。□應書曰:字從米□聲,□從又從祟。音之絹切??紬罹T頌、王純碑作□,與字□合。魯峻碑作□,與□應合。二人所謂,葢皆謂說文,而右旁皆作〈又下米〉?!鯌f似近是。葢卽說文之篆文也,說文因小篆作□,故不得先舉篆而系以古文,以其形與古文略相似也。故依革、弟、民、酉之例云從古文之體。至□應乃說之曰:從米□聲?!?,之芮切。從米則唐□度說。以周禮曰奴,男子入于罪□,女子入于舂槀。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隸部
臤qiān
注解:堅也。從又臣聲。謂握之固也,故從又。凡臤之屬皆從臤。讀若鏗鎗。謂讀同鏗也。鏗從堅聲,堅從臤聲。古音在十二部。今音鏗在耕韻,非也。臤,今音苦閑切。古文□為賢字。凡言古文以為者,皆言古文之假借也。例見屮部。漢校官碑:親臤寶智。又師臤作朋。國三老袁良碑:櫌臤之竉。按漢魏人用優(yōu)賢字,皆本今文般庚優(yōu)賢揚歷句,葢今文般庚固以臤為賢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臤部
緊jǐn
注解:纏絲急也。緊、急雙聲。此字別作□。玉篇引成公四年鄭伯□卒。古千、古兩二切?!踝笞鲌?,公作臤,谷作賢。則別本作□,切古千必矣。臣聲與臤聲一也,而顧書訛作□。釋名云:絹,□也,其絲□厚而疏也。是其訛久矣。集韻養(yǎng)韻作□,舉兩切。先韻作□,緊也?!?、堅同。經(jīng)天切。是宋時故有□字。特丁度等不能用正□之訛,又不知卽是緊字耳。春秋鄭伯□,釋文不載??冀?jīng)字者所當知。從臤絲省。糾忍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臤部
堅jiānp118下
注解:土剛也。土字今補。周禮草人:骍剛用牛。九章筭術(shù):穿地四,為壤五,為堅三。引伸為凡物之剛,如云臤,堅也是也。從臤土。按緊、堅不入纟、土部者,說見句丩部下。古賢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臤部
豎shù
注解:堅立也。堅立謂堅固立之也。豎與尌音義同,而豎從臤,故知為堅立。周禮內(nèi)豎,鄭云:豎,未冠者之官名。葢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豎。因以為官名,豎之言孺也。從臤豆聲。臣庾切。古音在四部。□,籒文豎從殳。文四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臤部
臣chén
注解:牽也。以疊韻釋之。春秋說、廣雅皆曰:臣,堅也。白虎通曰:臣者,繵也。屬志自堅固也。事君者。者,各本作也,今正。象屈服之形。植鄰切。十二部。按論語音義:□,植鄰切,古臣字。陸時武后字未出也。武后埊、□二字見戰(zhàn)國策,六朝俗字也。凡臣之屬皆從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臣部
臦ɡuànɡ
注解:乖也。從二臣相違。讀若誑。居況切。十部。按夰部臩以為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臣部
臧zānɡ
注解:善也。釋詁、毛傳同。按子郞、才郞二反,本無二字。凡物善者必隠于內(nèi)也。以從艸之藏為臧匿字始于漢末,改易經(jīng)典,不可從也。又贓私字,古亦用臧。從臣戕聲。則郞切。十部?!?,籒文。按宋本及集韻、類篇皆從二。今本下從土,非?!甲ⅰ健酢?。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臣部
殳shū
注解:□杖殊人也。杖,各本作杸,依太平年覽正。云杖者,殳用積竹而無刃,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是也。殊,斷也。以杖殊人者,謂之以杖隔遠之。釋名:殳,殊也。有所撞挃于車上使殊離也。殳、殊同音,故謂之殳,猶以近窮遠謂之弓也?!吨芏Y》:周字今補。下文所說皆出于周禮也?!办醴e竹,以積竹者,用積竹為之。漢書:昌邑王道買積竹杖。文穎曰:合竹作杖也。竹部曰:籚,積竹矛□矝也。木部曰:攢,積杖杖也。柲,攢也??脊び涀⒃唬簭]謂矛□柄,竹攢柲。凡戈矛柄皆積竹,而殳無金刃,故專積竹杖之名。廬人為之。八觚,考工記注云:凡矝八觚。此無刃亦八觚也。長丈二尺,建于兵車,考工記曰:廬人為廬器。殳長尋有四尺。車有六等之數(shù),車軫四尺,戈崇于軫四尺,人崇于戈四尺,殳崇于人四尺,車□崇于殳四尺,酋矛崇于□四尺。注云:此所謂兵車也。殳、□、矛皆插車輢。旅賁□先驅(qū)?!敝芏Y旅賁氏:掌執(zhí)戈盾,夾王車而趨。葢亦執(zhí)殳矣。詩曰: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從又幾聲。市朱切。古音在四部。凡殳之屬皆從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祋duì119上
注解:殳也。見毛傳。從殳示聲。丁外切。十五部。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驚牛馬曰祋。此別一義。祋與咄義同?!对姟吩唬骸昂胃昱c祋?!辈茱L文。此證前一義。〖注〗《曹風□侯人》。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杸shū
注解:軍中士所持殳也。軍中士所持殳,不必皆用積竹,故字從木。從木殳。市朱切。古音在四部?!端抉R法》曰:“執(zhí)羽從杸?!睆淖忠缽V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毄jī
注解:相擊中也??脊び洠骸醣瑥姟<娓辍蹯灾?。和弓□摩。注:□,拂也。手部曰:拂,過擊也。惟記文用此字本義。若司門祭祀之牛牲□焉。校人三皁為□,□一馭夫。六□為廏,廏一仆夫。皆假借為系字,今之系也。易□辭,釋文作此字,故云系也。字從□。若直作□下系者,音口奚反,非。此謂系乃說文系□字,□辭不當作系也。漢書:景帝詔:農(nóng)?!跣?。注:食養(yǎng)之畜。如車相轚,故從殳軎也。轚本從手,今正。轚,車轄相擊也。轄亦舝字,車軸端鍵也。軎,車軸端也。殳可用擊之物,故從殳□,取意于車相轚也。古歷反。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què
注解:從上擊下也。從上擊下,正中其物,確然有聲。從殳□聲??嘟乔?。三部。凡榖□(谷)轂(□)字以為聲,大小徐皆云:□,口江切。今廣韻四江無。□在三部,則□古音亦在三部可知。音轉(zhuǎn)讀如韜。土刀切。一曰素也。素謂物之質(zhì)如土壞也。今人用腔字,說文多作空,空與□義同。俗作殻,或作□。吳會閑音哭,卵外堅也?!甲ⅰ健酢?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zhěn
注解:下?lián)羯弦?。廣雅四曰:□,禁也。謂禁上使不得下也。從殳冘聲。知朕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tóu
注解:繇擊也。繇,說文作□,隨從也。說文無遙字,此卽其遙字。繇擊者,遠而擊之,如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也。從殳豆聲。度侯切。四部。古文投如此。投,各本訛作祋,今正。投,殳聲?!酰孤?。殳、豆同在古音四部也。此五字葢后人所注記語。假令果是古文投,則許之例當入手部投下重文矣。投下云擿也,此云遙擊,則義固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chóup119下
注解:縣物□擊也。此與手部□音義同?!酰肿狄?。從殳□聲。市流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dú
注解:椎□物也。謂用椎擊中物。與攴部□、木部椓,音義略同。從殳豖聲。各毒切。廣韻竹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毆ōu
注解:捶□物也。捶,以杖擊也。因謂杖為捶。捶□物者,謂用杖擊中人物也。按此字卽今經(jīng)典之□字。廣韻曰:俗作□。是也。唐石經(jīng)周禮:射鳥氏以弓矢毆烏鳶。方相氏索室毆疫。入壙以戈擊四隅毆方良。冥氏以靈□毆之。庶氏凡毆蠱則令之比之。壸涿氏以炮土之□毆之。今版本皆作□,唐刻獨不誤。張參五經(jīng)文字殳部毆,一口反。攴部無□。殳部毆字正為經(jīng)典而出。特未嘗箸之曰又起俱反,俗作□耳。毆訓捶□物,故以弓矢,以戈,以靈□,以炮土之□皆捶擊意也。區(qū)聲古音在四部,讀一口反,音轉(zhuǎn)入五部。釋文讀起俱、□于反。淺人乃分析一口為毆打之字,起具、□于為驅(qū)逐之字,誤矣。又云:□是馬部驅(qū)之古文。夫□在馬部為古文,驅(qū)在殳部為俗毆字,無庸牽合。驅(qū)訓馬馳,毆訓捶□。試思為淵□魚、為叢□爵之類,可改為驅(qū)魚、驅(qū)爵乎。鄭注周禮曰:凡言馭者,所以□之納之于善。豈可改為驅(qū)之納之于善乎。卽古閑有假借通用,唐石經(jīng)固不可易也。〇又按此部自□而下,言擊者八,言□者二,不應錯出不倫。葢擊字皆本作□,淺人改之而未□。擊,攴也。攴,小□也。與□字義異。從殳區(qū)聲。烏后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毃qiāo
注解:擊頭也。淮南書曰:以年之少,為閭丈人說事,救□不給,何道之能明也。高注:老人□其頭,自救不暇。按□當作毃。呂氏春秋曰: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見六王五伯,將毃其頭矣。按毃今本訛榖。從殳高聲。口卓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殿diàn
注解:擊聲也。此字本義未見,假借為宮殿字。燕禮注:人君為殿屋。疏云:漢時殿屋四向流水。廣雅曰:堂堭,壂也。爾雅:無室曰榭。郭注:卽今堂堭。然則無室謂之殿矣。又假借為軍后曰殿。從殳□聲。堂練切。古音在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殹yì
注解:擊中聲也。此字本義亦未見。酉部醫(yī)從殹。王育說殹,惡姿也。一曰殹,病聲也。此與□中聲義近。秦人借為語詞。詛楚文:禮使介老將之以自救殹。薛尚功所見秦權(quán)銘:其于久遠殹。石□文:汧殹沔沔。權(quán)銘殹字,瑯邪臺刻石及他秦權(quán)秦斤皆作□。然則周秦人以殹為也可信。詩之兮字,偁詩者或用也為之。三字通用也。從殳醫(yī)聲。于計切。十五部。〖注〗□,古文也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段duànp120上
注解:椎物也。用椎曰椎。考工記:段氏為镈器。徐丁亂反,劉徒亂反,徐音是也。镈欲其段之堅,故官曰段氏。函人職曰:凡甲鍛不摰則不堅。鍛亦當作段。金部曰:鍛,小冶也。小冶,小鑄之灶也。后人以鍛為段字,以段為分段字,讀徒亂切。分段字自應作斷。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大雅:取厲取碫。毛曰:碫,段石也。鄭曰:段石所以為段質(zhì)也。古本當如是。石部:碫,段石也。從石段。春秋傳鄭公孫段,字子石。古本當如是。段石與厲石各物。說文訓詁多宗毛傳。從殳,端省聲。徒玩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tónɡ
注解:擊空聲也。從殳宮聲。徒冬切。又火宮切。九部。按亦作□。枯公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殽xiáo
注解:相雜錯也。食貨志:鑄錢之情,非殽雜為巧則不可得贏。按殽謂雜以鉛鐵也。董仲舒?zhèn)鳎嘿t不肖混殽。經(jīng)典借為肴字。禮記借為效字。從殳取攪之之意。肴聲。胡茅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毅yì
注解:妄怒也。□下曰:妄生也。凡氣盛曰妄。一曰毅,有決也。中庸曰:發(fā)強剛毅。左傳曰:殺敵為果,致果為毅。苞注論語曰:毅,強而能決□也。從殳取用武之意?!趼暋0础鯊男?。五經(jīng)文字曰:從□省。非也,□省從□省耳。魚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jiù
注解:揉屈也。說文有糅無揉。糅,屈申木也。糅屈,謂柔而屈之。廣韻曰:強擊正與柔屈相反。從殳□。殳者有力之物,用有力之物而精謹也。叀,小謹也。居又切。三部?!?,古叀字。當云古文叀。斤部云:□,古文叀字。是也。廏字從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役yì
注解:戍也。依韻會訂。戍,守邊也。司馬法曰:弓矢圉,殳矛守,戈□助。凡五兵,長以衛(wèi)短,短以救長。按圉,古御字。今周禮注作圍,誤。殳所以守也,故其字從殳。引伸之義,凡事勞皆曰役。又生民詩:禾役穟穟。役者,穎之假借。禾部兩引詩皆作禾穎。從殳彳。彳取巡行之意。營只切。十六部?!?,古文役從人。與戍從人持戈同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ɡāi
注解:□改,大剛卯也。□逐精鬽。鬽,各本作鬼,今正。王莽傳: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服□晉灼注、司馬彪輿服志言其制詳矣。按□從殳者,謂其可擊鬼也。從殳亥聲。古哀切。廣韻音開。一部。文二十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殺shāp120下
注解:戮也。戈部曰:戮,殺也。從殳殺聲。鉉等曰:說文無殺字,相傳音察。按張參曰:殺,古殺字。張說似近是。此如本作術(shù),或加禾為秫。所八切。十五部。凡殺之屬皆從殺。□,古文殺。按鉉本宋刻無此字。李燾本同?!?,古文殺。□,古文殺?!酰盼臍?。按此葢卽殺字轉(zhuǎn)寫訛變耳,加殳為小篆之殺。此類甚多。古文四聲韻:□為崔希裕纂古,□為說文。則夏氏所據(jù)說文為善本,正與張參說合。首字下當云從殳從殺,或訛為殺聲也?!?,籒文殺。按鉉本宋刻無此字。李燾本同。類篇云:史文殺作□*。臣光曰:說文失收,故集韻今不載。然則司馬公所據(jù)鉉本無□*信矣。今版本依鍇本增之耳??脊び涢屪?,不識何以從閃。今據(jù)殳部古文役,殺部籒文殺,殳皆作殳*求之,知殳*訛為閃,頓釋此疑。學者觸類而長之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殺部
弒shì
注解:臣殺君也。經(jīng)傳殺、弒二字轉(zhuǎn)寫旣多訛亂,音家又或拘泥,中無定見,多有殺讀弒者。按述其實則曰殺君,正其名則曰弒君。春秋,正名之書也,故言弒不言殺。三傳,述實以釋經(jīng)之書也,故或言殺,或言弒,不必傳無殺君字也。許釋弒曰臣殺君,此可以證矣。殺在古音十五部,弒在一部,本不相通也。弒,漢石經(jīng)公羊作試,二字同式聲也。白虎通引春秋讖曰:弒者,試也。欲言臣子殺其君父不敢卒,□閑司事,可稍稍試之。釋名曰:弒,伺也。說同。皆本文言傳之意。《易》曰:“臣弒其君?!蔽难詡魑摹臍⑹?,式聲。式吏切。一部。文二 重五宋刻作重四,實重三。李燾作重三。鍇本作重四,實重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殺部
□shū
注解:鳥之短羽飛□□也。象形。凡□之屬皆從□。讀若殊。市朱切。按以殳從□聲求之,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 zhěn
注解:新生羽而飛。此與彡部□音同形似而義殊。從□,從彡。從□而象其形也。之忍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鳧fúp121上
注解:舒鳧,鶩也。釋鳥曰:舒鴈,鵝。舒鳧,鶩。內(nèi)則注同舍人,李巡云:野曰鴈,家曰鵝。野曰鳧,家曰鶩。按野曰鴈、鳧,而畜于家者曰舒鴈、舒鳧,是為鵝、鶩。舒者,謂其行舒遟不畏人也。詩弋鳧與鴈,以及他言鴻鴈鳧鹥,皆謂野鳥,非舒鳧、舒鴈也。大雅傳曰:鳧,水鳥也。鹥,鳧屬也。然則說文于鳧下舉舒鳧,葢謂統(tǒng)言可不別,但云舒鳧,則固析言之矣。尋許意不以鳧入鳥部而入□部,此句丩二部之例?!踔鸲滩荒茱w,故其字從□,豈知野□亦短羽而能飛乎。從□鳥,□亦聲。各本作從鳥□聲,今補正。房無切。古音葢在四部。0499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寸cùn
注解:十分也。度別于分,忖于寸。禾部曰:十發(fā)為程,一程為分,十分為寸。人手卻一寸動□,謂之寸口。從又一。卻猶退也。距手十分動□之處謂之寸口,故字從又一,會意也。周禮注云:脈之大□要在陽明寸口。倉困切。十三部。凡寸之屬皆從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寺sì
注解:廷也。廴部曰:廷,朝中也。漢書注曰:凡府庭所在皆謂之寺。釋名: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續(xù)于其內(nèi)。廣韻:寺者,司也。官之所止有九寺。按經(jīng)典假寺為侍。詩瞻卬傳曰:寺,近也。周禮注曰:寺之言侍也。凡禮、詩、左傳言寺人皆同。若漢西域白馬駝經(jīng)來,初止于鴻臚寺,遂取寺名。初置白馬寺。此名之不正者也。有法度者也。從寸考工記曰:市朝一夫。注云:方各百步。知天子三朝,各方百步。其諸侯大夫之制未詳。步必積寸為之,言法度字多從寸。又部曰:度,法制也?!趼暋O槔羟?。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將jiànɡ
注解:帥也。帥當作□。行部曰:□,將也。二字互訓。儀禮、周禮古文□多作率,今文多作帥。毛詩率時農(nóng)夫,韓詩作帥。說詳周禮漢讀考。帥者佩巾,漢人假為率字。率亦□之假也。許造說文,當是本作將□也,以自伸其說。經(jīng)轉(zhuǎn)寫改竄而非舊矣。后人謂將、帥二字去聲與平聲之將、入聲之帥別者,古無是說也。毛詩將字故訓特多,大也,送也,行也,養(yǎng)也,齊也,側(cè)也,愿也,請也。此等或見爾雅,或不見,皆各依文為義,亦皆就疊韻雙聲得之。如愿請是一義,將讀七羊反,故釋為請也。將讀卽羊反,故皇矣傳釋為側(cè),釋言及楚茨傳釋為齊。齊,徐仙民周禮音蔣細反。皆雙聲也。釋言:將,齊也。郭云:謂分齊也。引詩或肆或?qū)ⅰ4松趺鳟??;蛩撩苫騽?,言剝之乃陳于互也?;驅(qū)⒚苫蚺?,言烹之必劑量其水火及五味之宜,故云齊其肉也。如是乃以祝祭于祊。詩、爾雅疏皆不了,故箸之。從寸,必有法度,而后可以主之先之,故從寸。醬省聲。卽諒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xúnp121下
注解:繹理也。謂抽繹而治之。凡治亂,必得其緒而后設(shè)法治之。引伸之義為長。方言曰:尋,長也。海岱大野之閑曰尋。自關(guān)而西秦晉梁益之閑,凡物長謂之尋。周官之法度廣為尋。古文禮假尋為燅。有司徹乃燅尸俎注:燅,溫也。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尋。春秋傳: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案左傳服注:尋之言重也,溫也。論語何注:溫,尋也?;ハ喟l(fā)明。俗本禮注作燖,誤。從工口,從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徐林切。七部。此與□同意。說見□下。度人之□臂為□,八尺也。此別一義,亦因從寸及之??脊び浽唬簼覐V二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專zhuān
注解:六寸簿也。說文無簿有薄,葢后人易艸為竹以分別其字耳。六寸薄,葢笏也。曰部云:□,佩也。無笏字。釋名曰:笏,忽也。君有命則書其上,僃忽忘也?;蛟槐】梢圆臼栉镆?。徐廣車服儀制曰:古者貴賤皆執(zhí)笏,卽今手版也。杜注左傳: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蜀志:秦宓見廣漢太守,以簿擊頰。裴松之曰:簿,手版也。六寸未閑,疑上□二尺字。玉藻曰:笏度二尺有六寸。此法度也,故其字從寸。從寸叀聲。職緣切。十四部。一曰專,紡專。小雅:乃生女子,載弄之瓦。毛曰:瓦紡專也。纟部紡,□絲也。□絲者,以專為錘。廣韻曰:□紡錘是也。今專之俗字作磚、磚。以專為嫥壹之嫥。廣韻曰:擅也,單也,政也,誠也,獨也,自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尃fū
注解:布也。祭義:溥之而橫乎四海。釋文:溥本或作尃。同芳于反。今刻云或作敷,繆也。集韻、韻會可證。說卦傳:震為專。鄭、虞、姚皆同。王肅、干寶作尃。干云:花之通名為鋪,花皃謂之□。漢書上林賦:布結(jié)縷。史記布作尃。徐廣曰:尃,古布字。按尃訓布也,非一字。從寸凡敷□必有法度而后行,故從寸。甫聲。芳無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導dǎo
注解:導,此復舉字未□者。引也。經(jīng)傳多假道為導,義本通也。從寸引之必以法度。道聲。徒晧切。廣韻徒到切。古音在三部。文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皮píp122上
注解:剝?nèi)~F革者謂之皮。剝,裂也。謂使革與肉分裂也。云革者,析言則去毛曰革,統(tǒng)言則不別也。云者者,謂其人也,取獸革者謂之皮。皮,柀。柀,析也。見木部。因之所取謂之皮矣。引伸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戰(zhàn)國策言皮面抉眼,《王裦僮約》言落桑皮椶,釋名言皮瓠以為蓄皆是。從又,又,手也,所以剝?nèi)∫病槭÷?。符羈切。古音為、皮皆在十七部。凡皮之屬皆從皮。□,古文皮。從竹者,葢用竹以離之?!?,籒文皮。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皮部
皰pào
注解:面生氣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fā)痤疽。高曰:皰,面氣也。□應引作靤。從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皮部
皯gàn
注解:面黑氣也。列子曰:燋然肌色皯黣。從皮干聲。古旱切。十四部。文三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皮部
□ruǎn
注解:柔韋也。柔者,治之使鞣也。韋,可用之皮也。考工記注曰:蒼頡篇有鞄□。從北,鉉曰:從北者,反復柔治之也。從皮省,謂□也。非耳、非瓦,今□下皆作瓦矣。敻省聲。各本無聲,今補。敻,古音在十四部。此省其上下,取□為聲也。而兗切。十四部。凡□之屬皆從□。讀若耎。一曰若儁。儁同俊。人部有俊無儁。□,古文□。從皮省。從人治之。□,籒文□從敻省。下從皮省,上從敻省?!甲ⅰ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jùn
注解:羽獵韋绔。羽獵見高唐賦、楊雄傳。服□曰:士卒負羽也。從□柔韋為绔。灷聲。按火□(廾)二部無灷字,而此部有□,人部有□,舟部有□,皆從灷聲。然則今本說文奪灷字無疑。其義未聞,其音則□□勝騰黱滕螣榺縢皆在六部?!醣疽羧懺诹?,轉(zhuǎn)入九部也。而隴切?!酰ā酰?,《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鳥獸□毛?!眻虻湮?。今尚書作氄。毛部作□,云盛毛也。此作□。豈彼古文此今文之異與。從□從衣。小徐本如是,而注之曰:此亦□字。大徐因倒之云:或從衣從朕。虞書曰:鳥獸□毛。今依小徐者,仍舊也。闕疑也。朕聲古在六部,轉(zhuǎn)入九部?!甲ⅰ健?,毛盛。文二鉉作文三?!≈厝C作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攴pūp122下
注解:小擊也。手部曰:擊,攴也。此云小擊也,同義而微有別。按此字從又卜聲。又者手也。經(jīng)典□變作撲。凡尚書、三禮鞭撲字皆作撲。又變?yōu)槭?,卜聲不改,葢漢石經(jīng)之體。此手部無撲之原也。唐石經(jīng)初刻作樸,從木者,唐元度覆挍正之從手,是也。豳風:八月剝棗。假剝?yōu)殛贰C唬簱粢?。音義曰:普卜反。從又卜聲。普木切。三部。凡攴之屬皆從攴。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啟qǐ
注解:敎也。從攴啟聲??刀Y切。十五部?!墩撜Z》曰:“不憤不啟?!笔龆?。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徹chè
注解:通也。孟子曰:徹者,徹也。鄭注論語曰:徹,通也。為天下通法也。按詩徹彼桑土,傳曰裂也。徹我墻屋,曰毀也。天命不徹,曰道也。徹我疆土,曰治也。各隨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隱栝。古有徹無轍。從彳從攴從育。葢合三字會意。攵之,而養(yǎng)育之,而行之,則無不通矣。毛傳所謂治也。丑列切。十五部。一曰相臣。疑有訛。鉉本無此四字?!?,古文徹。中從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敏mǐn
注解:疾也。釋詁、毛傳同。從攴每聲。眉殞切。古音在一部。生民詩:履帝武敏。釋訓:敏,拇也。謂敏為拇之假借。拇,足大指也。古作母。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敃mǐn
注解:強也。釋詁:昏暋強也。按說文暋作□,冒也。則許所據(jù)爾雅作敃,強也?;枳謴呢凳?,不從民聲。自俗寫殽訛,音韻亦亂。玉篇謂敃、□同字是也。從攴民聲。眉殞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敄wù
注解:強也。從攴矛聲。亡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敀pò
注解:迮也。迮,起也。敀者,起之也。與迫音義同。從攴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周書》曰:“常敀常任?!绷⒄?。按漢人所用皆作常伯,今尚書作伯。許所據(jù)絕異者,壁中古文多假借字也。以敀為伯,如洪范以□為好,顧命以□為蔑,牧誓以狟為桓,皆壁中古文假借。今尚書作伯、好、蔑、桓者,孔安國以今文字讀古文而易之,而漢世言古文尚書者因之,如杜子春、鄭司農(nóng)讀周禮故書,往往易其字,而許叔重、鄭康成多因之,其理一也。杜子春已改之周禮,其故書古字猶存于鄭注??装矅迅闹袝?,其壁中古文之字猶存于說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整zhěnɡp123上
注解:齊也。齊者,禾麥吐□上平也。引伸為凡齊之偁。從攴從束正,正亦聲。之郢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效xiào
注解:象也。象當作像。人部曰:像,似也。毛詩:君子是則是效。又民胥效矣。皆效法字之或體。左傳引詩民胥效矣是也。彼行之而此效之,故俗云報效,云效力,云效驗。廣韻云:俗字作効。今俗分別效力作効,效法效驗作效,尤為鄙俚。效法之字亦作爻,□辭爻法之謂坤是。亦作殽,禮運殽以降命是。亦作詨,儀禮注引詩君子是則是詨是。皆假借也。從攴交聲。胡敎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故ɡù
注解:使為之也。今俗云原故是也。凡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為之則成故事矣。引伸之為故舊。故曰古,故也。墨子經(jīng)上曰:故,所得而后成也。許本之。從攴,取使之之意。古聲。古慕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政zhènɡ
注解:正也。論語:孔子曰:政者,正也。從攴正,正亦聲。之盛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shī
注解:□也。今字作施,施行而□廢矣。施,旗旖施也。經(jīng)傳多假借。從攴也聲。讀與施同。式支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fū
注解:□也。此與寸部尃音義同。從攴尃聲。芳無切。五部。俗作敷。古寸與方多通用?!吨軙吩唬骸坝谩踹z后人?!鳖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敟diǎn
注解:主也。廣韻典字下曰:主也,常也,法也,經(jīng)也。按凡典法、典守字皆當作敟。經(jīng)傳多作典,典行而敟廢矣。從攴典聲。多殄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注解:跳也。與走部□別。從足甬聲。余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躋jī
注解:登也。從足齊聲。祖雞切。十五部?!渡虝吩唬喊纯诓恳齾蚱渎T長,辵部引我興受其□皆系之周書。此作商書,恐此為是?!坝桀屲Q?!蔽⒆悠?,今尙書作隮。注家云:顚隕,隮墜。按□降同謂之躋,猶治亂同謂之亂。俗作隮。顅命由賓階隮,毛詩朝隮于西,南山朝隮,周禮九曰隮,皆訓升。左傳知隮于溝壑矣,則訓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躍yuè
注解:迅也。迅,疾也。從足翟聲。以灼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跧zhuān
注解:蹴也。蹴,躡也。從足全聲。莊緣切。十四部。一曰卑也,絭也。絭當為拳曲之拳。魯靈光殿賦:狡兔跧伏于柎側(cè)。注當引卑也,絭也。李善引蹴也,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蹴cù
注解:躡也?!鯌疲赫f文:蹴,蹋也。以足逆蹋之曰蹴。從足就聲。七宿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蹋tà
注解:踐也。從足□聲。徒盍切。八部。俗作踏。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躡niè
注解:蹈也。史記:張良、陳平躡漢王足是也。耤田賦注引說文:躡,追也。不同。從足聶聲。尼輒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跨kuà
注解:渡也。謂大其兩股閑以有所越也,因之兩股閑謂之跨下。史記陰矦傳作胯下。攵部曰:□,跨步也??嗤咔?。從足夸聲??嗷?。按古音在五部,音轉(zhuǎn)入于十七部耳。五經(jīng)文字云:說文作□。經(jīng)典相承,隸省作跨。此實不然??渎曉谖宀?,□聲在十七部,絶無□字。至肉部云:說文〈月□〉,隸省作胯。則更誤。說文有□字,無〈月□〉、胯字??鑵u□之俗,廣韻曰:兩股閑也。玉裁又按:蹴蹋躡踄蹈躔踐七字一氣銜接,不當中絶以跨字,疑許書本無跨字。攵部之□釋曰:跨步也??绮疆敒榭洳剑洳秸?,大步也。大張其兩股曰□。必云夸步不云大步者,□夸雙聲也。后人改□作跨,玉篇云:□與跨同。其明證也。又專言兩股閑則作胯,□字之訓則改之曰跨步,皆出后人增竄。此所以張參本與今本參差乖異而皆不必是歟?!甲ⅰ健踉瓘脑聫摹踝鳌!酰踝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踄bóp82下
注解:蹈也。從足步聲。旁各切。又音步。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蹈dǎo
注解:踐也。釋名:蹈,道也。以足踐之如道。從足舀聲。徒到切。古音在三部。〖注〗□,古文蹈。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躔chán
注解:踐也。方言:躔,歷行也。日運為躔。從足廛聲。直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踐jiàn
注解:履也。履之箸地曰履。履,足所依也。從足戔聲。慈衍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踵zhǒnɡ
注解:追也。與止部歱別。從足重聲。之隴切。九部。一曰往來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踔zhào
注解:踶也。許意踔與蹈義同。從足卓聲。知敎切。二部。廣韻丑敎切,蝯跳也。漢書上林賦趠□閑,史記作踔□閑是也。又莊子一足踸踔而行,謂腳長短也。敕甚敕角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蹛dài
注解:踶也?!鯌唬骸跞n音帝。郭訓古文奇字,以為古文逝字。漢書韋昭音徒計切。按蹛卽□字。漢書□惲作□,蹛林作蹛。從足帶聲。當葢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蹩bié
注解:踶也。集韻作□,云反足踶也,匹蔑切。莊子:蹩躠為仁。亦作弊薛。從足敝聲。蒲結(jié)切。十五部。一曰□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踶dì
注解:躛也。李軌曰:踶,蹋也。通俗文曰:小蹋謂之踶。從足是聲。特計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躛wèi
注解:衛(wèi)也。按此必有脫誤,當云躗踶也。牛部□下云:牛踶□也。然則躗□義略同。從足衛(wèi)聲。于歲切。十五部。@@□字原從衛(wèi)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dié
注解:□足也。案此三字一句?!鯀u蹀字也。叚借作啑作喋。文帝紀:新喋血京師。服□曰:喋音蹀屣履之蹀。如淳曰:殺人流血滂沱為喋血。司馬貞引廣雅:喋,履也。然則喋血者,□血也。謂流血滿地污足下也。從足執(zhí)聲。徒葉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shì
注解:尌也。與歭偫雙聲,義略同。從足氏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蹢zhí
注解:蹢躅,各本奪此二字,文選注四引皆有。逗足也。逗各本作住,今正。逗者止足也,說文無住字。人部有侸,侸者立也,立者侸也,是為轉(zhuǎn)注。侸非□躅之義。易曰:羸豕孚□躅。三年問:鳴號焉,蹢躅焉。蹢躅之雙聲疊韻曰踟躕,曰跢跦,曰歭□,曰□箸。俗用躊躇。從足啻聲。俗本作適省聲,非是。直只切。十六部?;蛟慧楑睢0此淖盅芪?。賈侍中說:足垢也。賈謂足垢為蹢躅。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躅zhú
注解:蹢躅也。蹢躅雙聲。從足蜀聲。直錄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踤zú
注解:觸也。長□賦:帥軍踤阹。漢書音義曰:踤,聚也。師古曰:踤,足蹴也。從足卒聲。昨□切。十五部。一曰駭也。一曰倉踤。今人多用蒼猝,古書多用倉卒。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蹶juép83上
注解:僵也。僵,僨也。方言:跌,蹷也。左傳:是謂蹷其本。從足厥聲。居月切。十五部。一曰跳也。孟子: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讀亦若橜。亦者,謂讀若厥矣又讀若橜也。橜,瞿月切。□,蹷或從闕。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跳tiào
注解:蹷也。方言: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閑曰跳。從足兆聲。徒遼切。二部。一曰躍也。躍,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zhèn
注解:動也。與口部唇,雨部震,手部振,音義略同。從足辰聲。側(cè)鄰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chú
注解:歭□,不前也。歭見止部,云□也。今按當云歭□也。淺人□一字耳。從足屠聲。直魚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fú
注解:跳也。方言:□、□、□,跳也。從足弗聲。敷勿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跖zhí
注解:楚人謂跳躍曰跖。見方言。從足庶聲。之石切。古音在五部?!甲ⅰ健?,古文跖。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tà
注解:趿也。按趿當作跳。方言:□,跳也。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閑曰跳,或曰□。從足荅聲。他合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yáo
注解:跳也。方言:□,跳也。陳鄭之閑曰□。從足□聲。余招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趿sà
注解:進足有所擷取也。爾雅、毛傳皆云:執(zhí)袵曰袺,扱衽曰襭。衣部云:以衣衽扱物謂之襭。襭或作擷。從足及聲。穌合切。七部?!稜栄拧吩唬骸磅林^之擷?!卑此鶕?jù)爾雅扱作趿,無衽字,與今本異,亦與衣部說異,葢衣部用毛傳,此據(jù)爾雅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bèi
注解:步行獵跋也。獵今之躐字,踐也。毛傳曰:跋,躐也。老狼進則躐其胡。獵跋猶踐踏也。從足貝聲。博葢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躓zhì
注解:跲也。釋言、毛傳皆曰:疐,跲也。疐者躓之叚借字。從足質(zhì)聲。陟利切。古音在十二部。詩正義引竹二反?!对姟吩唬骸拜d躓其尾?!贬亠L:載疐其尾。許所據(jù)作躓。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跲jiá
注解:躓也。中庸:言前定,則不跲。從足合聲。居怯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跇yì
注解:述也。述當作□,字之誤也。樂書:騁容與兮跇萬里。裴引如淳曰:跇謂超逾也。吳都賦說田獵曰:跇踰竹柏,□猭杞柟。從足世聲。丑例切。十五部。鄒誕生云:跇一作世。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蹎diān
注解:跋也。經(jīng)傳多叚借顚字為之,如左傳子都自下射之顚是也。貢禹傳:誠恐一旦蹎仆氣竭。從足眞聲。都年切。十二部。豳風正義引丁千反。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跋báp83下
注解:蹎也。依豳風正義訂。跋,經(jīng)傳多叚借沛之字為之。大雅、論語顚沛皆卽蹎跋也。毛傳:顚,仆也。沛,拔也。拔同跋。豳風狼跋亦或作拔。馬融論語注曰:顚沛,僵仆也。按豳風狼跋其胡謂□也,□則仆矣。引伸為近人題跋字。題者標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邶風傳:艸行曰跋。別一義。從足犮聲。北末切。廣韻蒲撥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蹐jí
注解:小步也。毛傳:蹐,絫足也。按絫蹐疊韻。絫足者,小步之至也。從足□聲。資昔切。十六部?!对姟吩唬骸安桓也慧垺!毙⊙?。走部引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跌diē
注解:踼也。從足失聲。徒結(jié)切。十二部。一曰越也。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踼tánɡ
注解:跌也。今本作跌踼也,恐是誤倒。吳都賦:□褫氣懾而自踼□者。劉曰:踼□,頓伏也。李引聲類:踼,跌也。漢書音義:□,崩也。從足昜聲。徒郞切。十部。一曰槍也。別一義。木部曰:槍,歫也。止部曰:歫,槍也。按踼與□音義同?!?,歫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蹲dūn
注解:居也。尸部曰:居,蹲也。是為轉(zhuǎn)注。各本作踞也,以俗改正,又增一踞篆于蹲后,今正而□之。左傳:蹲甲而射之。蹲,居也。引伸為居積之義。從足尊聲。徂尊切。十三部。山海經(jīng)作踆。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uà
注解:居也。從足荂聲。苦化切。按此恐又跨字之異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躩jué
注解:足躩如也。論語苞氏曰:躩,盤辟皃也。從足矍聲。丘縛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踣bó
注解:僵也。僵,卻偃也。從足咅聲。蒲北切。按古音在四部。爾雅釋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然則踣與仆音義皆同。孫炎曰:前覆曰仆。左傳正義曰:前覆謂之踣。對文則偃與仆別,散文則通也。走部□同。《春秋傳》曰:“晉人踣之。”左傳襄十四年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蹇jiǎn
注解:□也。尣部曰:□,蹇也。是為轉(zhuǎn)注?!?,曲脛也。易曰:蹇,難也。行難謂之蹇,言難亦為之蹇。俗作謇,非。從足,寒省聲。九輦切。十四部。按各本□作跛,又于蹇篆之上出跛篆,云行不正也,從足皮聲,一曰足排之,讀若彼。此后人不知跛卽□之隸變而增之耳。今□。曲禮:立毋跛。鄭云:跛,偏任也。此謂形體偏任一邊如□者然。凡經(jīng)傳多作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蹁pián
注解:足不正也。南都賦說舞曰:□□蹁躚。卽上林賦之便□蹩□也。從足扁聲。部田切。十二部。一曰拖后足馬。拖,俗字,當作拕。讀若蘋。此十一部十二部合韻?;蛟粡?。讀如徧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uíp84上
注解:脛肉也。從足□聲。一曰曲脛也。廣韻作左脛曲。讀若逵。渠追切。古音在三部。按一曰曲脛也,橫梗不貫,凡似此者疑皆后人所妄增。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踒wō
注解:足跌也。跌當為胅,字之誤也。肉部曰:胅,骨差也。踒者,骨委屈失其常,故曰胅,亦曰差跌。從足委聲。烏過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跣xiǎn
注解:足親地也。親跣疊韻。古者坐必脫屨,燕坐必褫襪,皆謂之跣。如趙盾待君燕,跣以下,此褫襪之跣也。如晉悼公跣而出,此不暇屨之跣也。喪大記:主人徒跣。亦謂褫襪。從足先聲。穌典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跔jū
注解:天寒足跔也。周書大子晉解: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大子曰:大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是以數(shù)也。此許所本。莊子音義亦引周書天寒足跔。今本周書作足躅,誤也。跔者,句曲不伸之意。從足句聲。其俱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kǔn
注解:瘃足也。疒部曰:瘃,中寒腫覆也。據(jù)趙充國傳:手足皆有皸瘃之患。此字篵足,故訓為瘃足。從足囷聲。囷聲鍇本作困聲,非。古音由斂而侈,囷聲字多轉(zhuǎn)入□韻。苦本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距jù
注解:雞距也。左傳: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服曰:以金沓距也。按鳥距如人與獸之□,此距與止部之歫異義。他家多以距為歫。從足巨聲。求許切。五部。亦作□、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躧xǐ
注解:舞履也。鄭注周禮曰:鞮屨,四夷舞者屝也。史記貨殖傳:躡利屣。徐廣曰:舞屣也。躡一作跕。跕,吐協(xié)反。地理志:跕躧。臣瓚曰:躡跟為跕。按舞不納履,故凡不箸跟,曳之而行曰躧履,如雋不疑傳、長門賦皆是也。西京賦說舞曰:振朱屣于盤樽。薛曰:朱屣,赤絲履也。從足麗聲。所綺切。十六部?!?,或從革。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xiā
注解:足所履也。從足叚聲。乎加切。凡叚聲古在五部。按□疑〈?段〉之誤。篇、韻有踹字。丁貫切。今俗謂語用力踏地曰踹。〈?段〉音同也。許書碫字訛碬?!酢错f叚〉錯出,是其比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fèi
注解:跀也。字亦作剕。從足非聲。扶味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跀yuè
注解:□足也。此與刀部刖異義。刖,絶也。經(jīng)傳多以刖為跀。周禮司□注云:周改臏作刖。按唐虞夏□用髕,去其厀頭骨也。周用跀,□足也。凡于周言臏者,舉本名也。莊子: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崔譔云:無趾故踵行。然則跀□卽漢之斬趾。無足指,故以足跟行也。無足指不能行,故別為刖足者之屨以助其行,左氏云踴貴屨賤是也。髕則足廢不能行,跀則用踴尚可行,故跀輕于髕也。跀一名□,□一作剕。鄭駁異義云:皋陶改臏為剕,呂□有剕,周改剕為刖。此恐誤,與司□注不合。從足月聲。魚厥切。十五部?!酰敾驈呢?。亦形聲。莊子養(yǎng)生主注曰:介,偏刖之名。崔本作兀,又作□,云斷足也。德充符:申徒嘉,兀者也。李云:刖足曰兀。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趽fànɡ
注解:曲脛馬也。廣雅曰:趽□□也。□見上。□,俱達切。從足方聲。讀與彭同。薄庚切。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趹jué
注解:馬行皃。戰(zhàn)國策、史記云:秦馬之良,探前趹后,蹄閑三□。西都賦:要趹追蹤。廣雅:趹,奔也。從足夬聲。各本作決省聲,淺人改也。古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趼yàn
注解:獸足企也。釋嘼:騉蹏趼,善升甗。又騉駼,枝蹏趼,善升甗。趼者謂其足企。企,舉歱也,故善登高。趼本或作研。研,滑石也。舍人、李巡、孫炎、郭樸、顏師古皆以蹄下平正如研釋之。從足幵聲。五甸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路lù
注解:道也。釋宮:一達謂之道路。此統(tǒng)言也。周禮:澮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爾雅、毛傳:路,大也。此引伸之義也。從足各聲。恪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蹸lìn
注解:轢也。車部曰:轢,車所踐也。從足□聲。良忍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跂qí
注解:足多指也。從足支聲。巨支切。十六部。按足部當終于路,蹸字跂字不當廁此。莊子:駢拇枝指。字只作枝,跂葢俗體。文八十五按去踞跛二字則八十三。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足部
疋shū
注解:足也。上象腓腸,肉部曰:腨,腓腸也。下從止。止,下基也?!兜茏勇殹吩唬旱茏勇殻茏訒h藝文志以列于孝經(jīng)十一家,是其單行久矣?!皢栺夂沃??!敝^問尊長之臥,足當在何方也。內(nèi)則曰:將衽,長者奉席,請何止。止一作趾,足也。古文□為《詩□大雅》字。雅各布本作疋,誤。此謂古文叚借疋為雅字,古音同在五部也。亦□為足字。此則以形相似而叚錯,變例也。或曰胥字。此亦謂同音叚借,如府史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一曰疋記也。記下云疋也,是為轉(zhuǎn)注,后代改疋為疏耳。疋疏古今字。此與足也別一義。凡疋之屬皆從疋。所菹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shūp85上
注解:門戶青疏□也。青字依篇、韻補。于門戶刻鏤為□牗之形,而以青飾之也?!醪吭唬菏?,通也。薛注西京賦曰:疏,刻穿之也。招□:網(wǎng)戶朱綴,刻方連些。古詩曰:交疏結(jié)綺□。從疋,從疋者,綺文相連如足跡相□也。疋亦聲。囪象□形。囪部曰:在墻曰牗,在屋曰囪。則囪疋為會意矣。而云象形者,正謂門戶刻文如囪牖也。讀若疏。所菹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shū
注解:通也。此與□部疏音義皆同。玉篇引月令:其器□以達。今月令作疏。諸書枎疏字,太□作枎□。太□又有□首,轉(zhuǎn)寫訛作□。從爻疋,爻者,刻文相交也。疋亦聲。所菹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疋部
文三
品pǐn
注解:眾庶也。從三口。人三為眾,故從三口。會意。丕飮切。七部。凡品之屬皆從品。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巖niè
注解:多言也。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從品相連。會意?!洞呵飩鳌吩唬骸按斡趲r北?!辟以曜髠魑?,今左作聶。聶北,邢地。杜氏說。讀與聶同。音同也。尼輒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喿zào
注解:鳥羣鳴也。此與雧同意,俗作噪。方言假喿為鍬臿字。從品在木上。穌到切。二部。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品部
文三
龠yuè
注解:樂之竹管,此與竹部鑰異義。今經(jīng)傳多用鑰字,非也。三孔,孔同空。按周禮笙師禮記少儀明堂位鄭注、爾雅郭注、應氏風俗通皆云三孔,惟毛傳云六孔,廣雅云七孔?!鹾捅娐曇病:捅娐?,謂奏樂時也。萬舞時只用龠以節(jié)舞,無他聲。從品侖。惟以和眾聲,故從品。侖,理也。亼部曰:侖,思也。按思猶□,□理一也。大雅:于論□錘。毛傳曰:論,思也。鄭曰:論之言倫也。毛鄭意一也。從侖,謂得其倫理也。以灼切。二部。凡龠之屬皆從龠。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chuīp85下
注解:□音律管塤之樂也。八字一句。音律者,如王者行師,大師吹律合音是也。竽笙鑰簫篪篴管皆竹屬,獨言管者,舉一以該六也。土屬則惟塤可吹。小師言□,瞽蒙言播,笙師言龡者,各因其文也。以人氣作音曰吹。從龠炊聲。昌垂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chí
注解:管樂也。管猶筩也,故龠□簫皆曰管樂。鄭司農(nóng)注周禮云:篪七空。廣雅云八孔,賈公彥引禮圖云九孔,其言多轉(zhuǎn)寫錯亂,疑不能明也。世本云:暴辛公作□,蘇成公作篪。譙周云:二人善□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按許于塤□下皆不引世本,于鐘磬笙簧琴瑟則引之,其匡謬不在允南之前乎。從龠虒聲。直離切。十六部。篪,□或從竹。樂記又作竾。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龢hé
注解:調(diào)也。言部曰:調(diào),龢也。此與口部和音同義別。經(jīng)傳多假和為龢。從龠禾聲。讀與咊同。禾各本作和,今正。此言其音同而已。戶戈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龤xié
注解:樂龢也。龤訓龢,龢訓調(diào),調(diào)訓龢,三字為轉(zhuǎn)注。龤龢作諧和者皆古今字變,許說其未變之義。今本龤下調(diào)下作和也,則與龢下調(diào)也,不為轉(zhuǎn)注。龤與言部諧音同義異。各書多用諧為龤。從龠皆聲。戶皆切。十五部?!队輹吩唬河輹斪魈茣!鞍艘艨她?。”堯典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龠部
文五 重一
□cè
注解:符命也。諸侯進受于王者也。者字依韻會補。尙書王命周公后作□逸誥、左傳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nèi)史叔興父策命晉矦為矦伯、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及三王世家策文皆是也。后人多假策為之。象其札一長一短,謂五直有長短。中有二編謂二橫。之形。蔡邕獨□曰:策,□也。其制:長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札,牒也,亦曰□。編,次□也。次□者,竹□長短相閑排比之,以繩橫聯(lián)之,上下各一道。一□容字無多,故必比次編之,乃容多字。聘禮記云百名以上書于策是也。一□可容書于□,每□一行而已。不及百名書于方,則合若干行書之。百名以上書于策,方卽牘也。牘,書版也。□□,竹為之。牘,木為之。一□不容則絫□為之,國史□書葢如是。鄭注禮云:策,□也。此渾言之,不分別耳。□字五直,象一長一短,象其意而已,□之若干未可肊定也。蔡氏云:長者一尺,短者半之。此漢法如是。鄭引鉤命決云: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長二尺四寸。孝經(jīng)謙半之,一尺二寸。論語策八寸。尺二寸者三分居二,又謙焉,此古制也。見于聘禮、左傳序正義者乖異不同,今訂之如是,未知然否。鄭注尙書云:三十字一□之文。服注左氏云:古文篆書一□八字。漢志:劉向以中古文挍今文尙書。古文□有二十五字者,有二十二字者,是□之長短不同而字數(shù)不同也。楚革切。十六部。凡□之屬皆從□?!?,古文□。從竹。左傳:僃物典筴。釋文:筴本又作□,亦作策,或作□。按筴者,策之俗也。□者,正字也。策者,叚借字也。□者,□之古文也。左氏述春秋傳以古文,然則□其是歟?!甲ⅰ絻?,笧。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嗣sìp86上
注解:諸侯嗣國也。引伸為凡繼嗣之偁。從□口,小徐曰:□必于廟,史讀其□,故從口。按當是從囗,音圍。囗者,國象也,故曰諸侯嗣國。司聲。祥吏切。一部。孠,古文嗣。從子。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扁biǎn
注解:署也。署者,部署有所網(wǎng)屬也。從戶□。戶□者,署門戶之文也。署門戶者,秦書八體,六曰署書。蕭子良云:署書,漢高六年蕭何所定,以題蒼龍、白虎二闕。方沔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部
文三 重二
三十部文六百九十三三,小徐作二。重八十七。宋本七作八。小徐作重七十九。凡八千四百九十八字。此第二篇都數(shù)。
□jíp86下
注解:眾口也。從四口。凡□之屬皆從□。讀若戢。阻立切。七部。一曰呶。鍇曰:呶,讙也。鉉本作又讀若呶。集韻五肴不載此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嚚yín
注解:語聲也。左傳曰: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引伸之義也。從□臣聲。語巾切。十二部?!?,古文嚚。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囂xiāo
注解:聲也。左傳:湫隘囂塵。杜曰:囂,聲也。廣韻曰:喧也。氣出頭上。欠部曰:歊歊,氣上出皃。歊與囂音同義近。孟子: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言人自得無欲,如氣上出悠閑也。從□頁。聲出而氣隨之。故從□頁會意。許嬌切。二部。頁,亦首也。頁部曰:頁,頭也。□,囂或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嘂jiào
注解:高聲也。此與口部叫噭聲同義異。一曰大嘑也。嘑,各本訛呼,今正。此與叫噭義略同。小雅:或不知嘂號。周禮:禁嘂呼嘆嗚于國中者。夜嘑旦以嘂百官。從□丩聲。古吊切。古音在三部?!洞呵锕騻鳌吩唬貉怨蛘?,以別于凡偁左氏徑云春秋傳也。序言其偁春秋左氏,葢主左氏而不廢公羊?!棒斦压珕欢?。”嘂,各本作叫,訛,今正。昭卄五年傳文。今本:昭公于是噭然而哭。何云:噭然,哭聲皃。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huàn
注解:嘑也。嘑,各本作呼,今正。嘑,號也。廣雅:□,鳴也。玉篇云:□,荒貫切。與喚同。廣韻同。按說文無喚字。然則□、喚古今字也。從□萈聲。讀若讙。呼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器qì
注解:皿也。皿部曰:皿,飯食之用器也。然則皿專謂食器,器乃凡器統(tǒng)偁。器下云皿也者,散文則不別也。木部曰:有所盛曰器,無所盛曰械。陸德明本如是。象器之口,謂□也。與上文從□字不同。犬所□守之。會意。去冀切。冀當作旣。十五部。文六 重二
舌shé
注解:在口,所□言別味者也。言下各本有也,剩字。者依韻會補??谙略唬喝怂匝允骋???谠剖?,舌云別味,各依文為義。舌后字有互訛者,如左傳舌庸訛后庸,周書美女破后訛破舌是也。從干口。干,犯也。言犯口而出之。食犯口而入之。干亦聲。干在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韻。食列切。十五部。凡舌之屬皆從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tàp87上
注解:歠也。歠,□也。曲禮曰:毋嚃羹。廣韻:嚃,歠也。然則嚃卽□也。羹之無菜者不用梜,直歠之而已。禮禁□羹者何也?!跽吡鳉f。許渾言之耳。從舌沓聲。他合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舓shì
注解:□舌取食也。從舌易聲。神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舓或從也。也聲古在十七部,與十六部合韻冣近?;蜃黧?,或作狧。漢書:狧庸及米。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舌部
干ɡān
注解:犯也。犯,侵也。毛詩干旄、干旌假為竿字。從一,從反入。反入者,上犯之意。古寒切。十四部。凡干之屬皆從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rěn
注解:□也?!?,刺也。甘泉賦:洪臺崛其獨出兮,□北極之嶟嶟。從干。入一為干,入二為□。說會意之恉。讀若飪。同音也。如審切。七部。南從□聲。言稍甚也。飪、甚同音。入二甚于入一。故讀若飪,卽讀若甚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屰nì
注解:不順也。后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矣。從干下凵。屰之也。凵,口犯切。兇下云:象地穿交陷其中也。方上干而下有陷之者,是為不順。屰之也當作屰之意也。魚□切。古音在五部。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干部
□jué
注解:口上阿也。大雅:有卷者阿。箋云:有大陵卷然而曲??谏习?,謂口吻已上之肉隨口卷曲。毛傳:臄,□也?!醪俊酰跻?。與毛合。晉灼注羽獵賦曰:口之上下名為噱。按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服析言之,毛、許、晉皆渾言之,許舉上以包下耳。今說文各本□下訛作舌也,古者舌無□名。特牲少牢禮。肵俎用心舌。與加殽脾臄異用。陸釋文云:說文曰:□,舌也。又云口次肉也。似陸時說文已誤矣。單行釋文口次訛口里,義全非。讀書之難如是。從口,上象其理。文理。其虐切。五部。卻绤從□聲。凡□之屬皆從□?!?,□或如此。臄,□或從豦肉。二皆形聲。臄見大雅。〖注〗函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tiànp87下
注解:舌皃。魯靈光殿賦:□熊□舕以龂龂。善曰:□舕,吐舌皃。吐玷、吐暫二切。按□葢卽□之俗也。從□省。象形。象形者,謂□象吐舌也。從□省者,謂∧也。舌出于□外,故內(nèi)□外舌。他念切。七部?!?,古文□。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為導。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鄭從今文,故見古文于注。許從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云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今有者后人增也。導服者,導兇之吉也。棪、□、□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韻之理。不于上文□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別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yōu)槎V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稹?,深也。一曰灶突。從穴從火從求省。式針切。一曰竹上皮,此別一義。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筍、筠古今字。讀若沾。沾,古之添字。他兼切。一曰讀若誓。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弼字從此。謂弼字從□為聲也。弜部作□。然則從□者小篆,從□作□者古文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文三 重三
只zhǐ
注解:語已□也。已,止也。矣只皆語止之詞。庸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是也。亦借為是字。小雅:樂只君子。箋云:只之言是也。王風:其樂只且。箋云:其且樂此而已。按以此釋只,與小雅箋同。宋人詩用只為只字,但也。今人仍之,讀如只。從口,象氣下引之形。語止則氣下引也。諸氏切。十六部。凡只之屬皆從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只部
□xīnɡ
注解:聲也。謂語聲也。晉宋人多用馨字,若“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是也。馨行而□廢矣。隨唐后則又無馨語,此古今之變也。從只甹聲。讀若馨。呼形切。十一部。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只部
□nèp88上
注解:言之訥也。檀弓作吶同。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注:吶吶,舒小皃。此與言部訥音義皆同,故以訥釋□。從口內(nèi)。內(nèi),入也。會意。內(nèi)亦聲。女滑切。十五部。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矞yù
注解:□錐有所穿也。從矛□?!跽呷胍?。小徐作□聲,會意兼形聲也。余律切。十五部。一曰滿有所出也。矞云葢取此義?!甲ⅰ讲溤?,瑞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商shānɡ
注解:從外知內(nèi)也。從□,章省聲。漢律歷志云: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說商賈云:商之為言章也。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按粊誓:我商賚女。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從外知內(nèi),了了章箸曰商。今式陽切。十部?!酰盼纳?。□,亦古文商?!?,籒文商?!甲ⅰ健酢ⅰ?、□、□,亦古文商。文三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句ɡōu
注解:曲也。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牙。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間、句余、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鉤乙之意。古音總?cè)玢^。后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為勾,此淺俗分別,不可與道古也。從口丩聲。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凡句之屬皆從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拘jū
注解:止也。從手句,手句者,以手止之也。句亦聲。舉朱切。古音在四部。讀如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笱ɡǒu
注解:曲竹捕魚笱也。邶風毛傳曰:笱所以捕魚也。周禮?人:掌以時?為梁。大鄭云:梁,水偃。偃水而為關(guān)空,以笱承其空。偃堰,空孔皆古今字。魚梁皆石,絶水。笱,曲竹為之。以承孔,使魚入其中不得去者。若以薄為梁,以笱承之,則謂之寡婦之笱。從竹句,曲竹故從竹句。句亦聲。古厚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鉤ɡōu
注解:曲鉤也。鉤字依韻會補。曲物曰鉤,因之以鉤取物亦曰鉤。從金句,句亦聲。鉤鑲、吳鉤、釣鉤皆金為之,故從金。按句之屬三字皆會意兼形聲,不入手竹金部者,會意合二字為一字,必以所重為主,三字皆重句,故入句部。古矦切。四部。0318文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句部
丩jiūp88下
注解:相糾繚也。丩、糾疊韻,糾、繚亦疊韻字也。毛傳曰:糾糾猶繚繚也。繚,纏也。一曰瓜瓠結(jié)丩起。謂瓜瓠之縢緣物纏結(jié)而上。如詩言: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象形。象交結(jié)之形。居虬切。三部。眞誥一卷為一□?!醍攨u是□字。一丩猶言一縛。丩、卷雙聲,故謂卷為丩也。凡丩之屬皆從丩?!甲ⅰ健?,《說文》糾字,借為卷帙之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jiū
注解:艸之相丩者。艸相糾繚,故從茻丩,不專謂秦□也。從茻丩,丩亦聲。居虬切。三部?!甲ⅰ角亍?,藥名。本草又作秦糺,根作羅紋交糾者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糾jiū
注解:繩三合也。纟部曰:紉,單繩也。劉表易章句曰:□股曰纆。按李善引字林:糾,□合繩。纆,三合繩。與許不合。纟部綸下曰:糾靑絲繩也。凡交合之謂之糾,引伸為糾合諸矦之糾,又為糾責之糾。從纟丩。丩亦聲。丩亦二字今補。居黝切。三部。詩音義引說文己小反,音之轉(zhuǎn)也。出音隱。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纟部者,說與句部同。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丩部
古ɡǔ
注解:故也。邶風、大雅毛傳曰:古,故也。攵部曰:故,使為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于古,故曰古,故也。逸周書:天為古,地為久。鄭注尚書稽古為同天。從十口。識前言者也。識前言者,口也。至于十則展轉(zhuǎn)因襲,是為自古在昔矣。公戸切。五部。凡古之屬皆從古。□,古文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古部
嘏jiǎ
注解:大遠也。釋詁、小雅大雅傳、少牢禮注皆曰:嘏,大也。少牢祝嘏于主人,謂予主人以大福。許獨兼遠言之者,大則必遠。故郊特牲曰:嘏,長也,大也。此許所本也。經(jīng)傳嘏字多謂祭祀致福,其本訓則謂大遠,爾雅、毛傳:假,大也。假葢卽嘏之假借。從古叚聲。古雅切。古音在五部。0320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古部
十shí
注解:數(shù)之具也。漢志:協(xié)于十。一為東西,丨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是執(zhí)切。七部。凡十之屬皆從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丈zhànɡp89上
注解:十尺也。從又持十。夫部曰: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故從又持十。直□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千qiān
注解:十百也。從十人聲。此先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肸xì
注解:肸蠁,布也。李善注上林賦、甘泉賦皆引肸蠁布也,今據(jù)正。上林賦曰:肸蠁布寫。彪注曰:肸,過也。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批。薌葢同蠁。按蟲部蠁,知聲蟲也。肸蠁者,葢如知聲之蟲一時云集。蜀都賦翕響義同。春秋晉羊舌肸,字叔向。向,釋文許□切,卽蠁字。知肸蠁之語甚古?!稹稉P雄□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根兮。從十□聲。羲乙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卙jí
注解:卙卙,盛也。小徐曰:詩宜爾子孫蟄蟄兮。毛曰:蟄蟄,和集也。與卙卙義近。從十甚聲。子入切。七部。按廣韻昌入切。玉篇又充入切。汝南名蠶盛曰卙。此汝南方言也。今江蘇俗語多云密卙。卙音如蟄。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博bó
注解:大通也。凡取于人易為力曰博。陳風鄭箋:交博好也。從十博。會意。尃,布也。亦聲。補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lè
注解:材十人也。十倍于人也。十人為□,千人為俊。《王制》:祭用數(shù)之仂。注:仂,什一也。按一當十為□。故十取一亦為仂,葢仂本作□也。從十力。十人之材也。力亦聲。力亦二字今補。盧則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廿niàn
注解:二十幷也。古文省多。省多者,省作二十□字為一字也??脊び洠簵H長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謂之枚。本于二字為句絶,故書十與上二合為廿,此可證周時凡言二十可作廿也。古文廿仍讀二十□字。秦碑小篆則維卄六年、維卄九年、卅有七年皆讀一字,以合四言。卄之讀如入,卅之讀如□,皆自反也。至唐石經(jīng)二十皆作卄,三十皆作卅,則仍讀為二十,三十矣。人汁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jí
注解:詞之集也。此依廣韻、玉篇訂。詞當作辭。此下當有詩曰辭之□矣六字。葢詩作□,許以集解之。今毛詩作輯,傳作輯,和也。許所偁葢三家詩。從十咠聲。秦入切。七部。按十部當終于二十幷之廿,□字或?qū)懻邐Z之而綴于末。文九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十部
□sàp89下
注解:三十幷也。古文省。此亦當云省多,奪耳。古音當先立切。七部。今音蘇沓切。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世shì
注解: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自唬喝暝皇?。按父子相繼曰世,其引伸之義也。從□而曳長之。曳長之,謂末筆也。亦取其聲。末筆曳長,卽為十二篇之乁,從反□,亦是抴引之義。世合□乁會意,亦取乁聲為聲,讀如曳也。許書言取其聲者二:禿取粟聲,世取曳聲也。曳從?聲,?乁一也。舒制切。十五部。毛詩世在十五部,而枼葉以為聲,又可證八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矣。0326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言yán
注解: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大雅毛傳曰: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正義作荅。鄭注大司樂曰:發(fā)端曰言,荅難曰語。注雜記曰:言,言已事。為人說為語。按三注大略相同。下文語,論也。論,議也。議,語也。則詩傳當從定本、集注矣。爾雅、毛傳:言,我也。此于雙聲得之,本方俗語言也。從口□聲。語軒切。十四部。凡言之屬皆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譻yīnɡ
注解:聲也。思□賦:鳴玉鸞之譻譻。原注:譻譻,聲也。按篆下當有譻譻二字,淺人□之。從言賏聲。烏莖切。十一部?!甲ⅰ絿拢B鳴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謦qǐnɡ
注解:欬也。欬屰氣也。通俗文曰:利喉謂之謦欬。按謦欬見莊子徐無鬼。從言殸聲。去挺切。十一部。殸,籒文磬字。見石部?!甲ⅰ娇??!读凶印觞S帝篇》: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肚f子□徐無鬼》: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cè)。又:久矣夫,莫以眞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cè)乎?!侗笔贰醮捭獋鳌扶瑸楹殓婍?。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語yǔ
注解:論也。此卽毛鄭說也。語者,御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荅問辯難謂之語。從言吾聲。魚舉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談tán
注解:語也。談者,淡也。平淡之語。從言炎聲。徒甘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謂wèi
注解:報也。□部曰:報,當罪人也。葢□與罪相當謂之報。引伸凡論人論事得其實謂之報。謂者,論人論事得其實也。如論語謂韶,謂武子,謂子賤子,謂仲弓,其斯之謂與大學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是也。亦有借為曰字者,如左傳王謂叔父,卽魯頌之王曰叔父也。亦有訓為勤者,亦以合音冣近也。從言胃聲。于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諒liànɡ
注解:信也。方言:眾信曰諒。周南、召南、衛(wèi)之語也,經(jīng)傳或假亮為諒。從言京聲。力讓切。十部?!甲ⅰ健睹献印肪硬涣?,惡乎執(zh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詵shēnp90上
注解:致言也。從言先,所謂先容也。先亦聲。所臻切。十三部?!对姟吩唬骸绑褂鹪栐栙狻!贝艘苣险f假借也。毛曰:詵詵,眾多也。按以眾多釋詵詵,謂卽□□之假借。陸氏詩音義云:詵詵,說文作□。陸所據(jù)多部有□字,引詩螽斯羽□□兮,葢三家詩。此引毛詩?;蜃黢戱憽⑤份贰陙?,皆同。〖注〗《周南□螽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請qǐnɡ
注解:謁也。周禮:春朝秋覲。漢改為春朝秋請?!稹吨芏Y□春官》諸侯見王六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從言靑聲。七井切。又才性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謁yè
注解:白也。廣韻曰:白,吿也。按謁者,若后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并列所白事。從言曷聲。于歇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許xǔ
注解:聽言也。聴從之言也。耳與聲相入曰□。引伸之凡順從曰□。許,或假為所,或假為御。下武傳:許,進也。卽御,進也。東平王蒼正作昭茲來御。又為鄦之叚借字。○《詩□大雅》昭茲來許。從言午聲。虛呂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諾nuò
注解:□也。□者,應之俗字。說解中有此字,或偶爾從俗,或后人妄改,疑不能明也。大徐于此部增□字,誤矣??诓吭唬何?,諾也。唯諾有急緩之別,統(tǒng)言之則皆□也。從言若聲。奴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讎chóu
注解:猶□也。心部曰:應,當也。讎者,以言對之。詩云無言不讎是也。引伸之為物價之讎。詩(《邶風》):賈用不讎。高祖飲酒讎數(shù)倍是也。又引伸之為讎怨,詩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周禮父之讎,兄弟之讎是也。人部曰:仇,讎也。仇讎本皆兼善惡言之,后乃專謂怨為讎矣。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如公谷皆云孫猶孫也,謂此子孫字同孫遁之孫。鄭風傳漂猶吹也,謂漂本訓浮,因吹而浮,故同首章之吹。凡鄭君、高誘等每言猶者皆同此。許造說文不比注經(jīng)傳,故徑說字義不言猶,惟□字下云:□猶齊也。此因□之本義極巧視之,于□從□義隔,故通之曰猶齊。此以應釋讎甚明,不當曰猶應,葢淺人但知讎為怨□,以為不切,故加之耳。然則爾字下云麗爾猶靡麗也,此猶亦可□與。曰此則通古今之語示人。麗爾古語,靡麗今語。魏風傳糾糾猶繚繚,摻摻猶纖纖之例也。○物價之讎,后人妄易其字作售,讀承臭切。竟以改易毛詩賈用不讎,此惡俗不可從也。從言雔聲。此以聲苞意。市流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諸zhū
注解:辯也。辯當作辨,判也。按辨下奪□字,諸不訓辨,辨之□也。□者,意內(nèi)而言外也。白部曰:者,別事□也。諸與者音義皆同。釋魚:前弇諸果,后弇諸獵。諸卽者。郊特牲:或諸遠人乎。亦作或者遠人乎。凡舉其一,則其余謂之諸以別之。因之訓諸為眾,或訓為之,或訓為之于,則于雙聲疊韻求之。從言者聲。此以聲苞意。章魚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詩shīp90下
注解:志也。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按許不云志之所之,徑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許渾言之也。所以多渾言之者,欲使人因?qū)僖郧髣e也。又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謂奉納之懷中。內(nèi)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按正義引含神霧云:詩,持也。假詩為承,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上林賦葴持,持音懲。從言寺聲。書之切。一部。訨,古文詩省。左從古文言,右從之省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讖chèn
注解:驗也。驗本馬名,葢卽譣之假借。讖、驗疊韻。有征驗之書。河雒所出書曰讖。十二字依李善鵩鳥、魏都二賦注補。釋名:讖,纖也。其義纖微也。從言韱聲。楚蔭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諷fěnɡ
注解:誦也。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注:倍文曰諷,以聲節(jié)之曰誦。倍同背,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背文,又為吟詠以聲節(jié)之。周禮經(jīng)注析言之,諷、誦是二。許統(tǒng)言之,諷、誦是一也。從言風聲。芳奉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誦sònɡ
注解:諷也。從言甬聲。似用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讀dú
注解:籀書也?;N,各本作誦,此淺人改也,今正。竹部曰:籒,讀書也。讀與籒疊韻而互訓。庸風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葢籒抽古通用。史記: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字亦作紬。抽繹其義薀至于無窮,是之謂讀。故卜筮之辭曰籒,謂抽繹易義而為之也。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為吏。諷謂背其文,籒謂能繹其義。大史公作史記,曰余讀高祖侯功臣,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曰余讀諜記,曰大史公讀春秋歷諩諜,曰大史公讀秦記,皆謂紬繹其事以作表也。漢濡注經(jīng),□其章句為讀。如周禮注鄭司農(nóng)讀火絶之,儀禮注舊讀昆弟在下,舊讀合大夫之妾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是也。擬其音曰讀,凡言讀如、讀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釋其義曰讀,凡言讀為、讀曰,當皆是也。人所誦習曰讀,如禮記注云周田觀文王之德,博士讀為厥亂勸寧王之德是也。諷誦亦為讀,如禮言讀赗、讀書,左傳公讀其書皆是也。諷誦亦可云讀,而讀之義不止于諷誦。諷誦止得其文辭,讀乃得其義薀。自以誦書改籒書而讀書者尟矣。孟子云:誦其詩,讀其書。則互文見義也。從言賣聲。徒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ìp91上
注解:快也???,喜也。從言中。會意。中之言得也。言而得故快。于力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訓xùn
注解:說敎也。說敎者,說釋而敎之,必順其理。引伸之凡順皆曰訓,如五品不訓,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訓以出內(nèi)五言是也。從言川聲。許運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誨huì
注解:曉敎也。曉敎者,明曉而敎之也。訓以柔克,誨以剛克。周書無逸胥訓吿,胥敎悔是也。曉之以破其晦是曰誨。從言每聲?;膬?nèi)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譔zhuàn
注解:專敎也。專敎者,專壹而敎之也。鄭注論語:異乎三子者之撰。撰讀曰譔,譔之言善也。廣韻曰譔,善言也。本鄭。從言巽聲。此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譬pì
注解:諭也。諭,吿也。譬與諭非一事,此亦統(tǒng)言之也。從言辟聲。匹至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謜yuán
注解:徐語也。從言原聲。魚怨切。十四部。《孟子》曰:“故謜謜而來?!比f章篇文。趙曰:如流水之與源通。據(jù)此,謜本作源。源古作原。葢許引孟原原而來證從原會意之恉,淺人加之言旁,如百谷艸木麗于地加艸頭之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詇yànɡ
注解:早知也。從言央聲。于亮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諭yù
注解:吿也。凡曉諭人者,皆舉其所易明也。周禮掌交注曰:諭,吿曉也。曉之曰諭,其人因言而曉亦曰諭。諭或作喻。從言俞聲。羊戍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诐bì
注解:辨論也。此诐字正義。皮,剝?nèi)~F革也。柀,析也。凡從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诐為辨論也。古文□為頗字。此古文同音假借也。頗,偏也。從言皮聲。彼義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諄zhūn
注解:吿曉之孰也。大雅:誨爾諄諄。左傳:年未盈五十,而諄諄如八九十者。孟子:諄諄然命之乎。大雅諄諄,鄭注中庸引作忳忳,云:忳忳,□誠皃也。按其中□誠,其外乃吿曉之孰,義相足也。方言曰:諄,辠也。又曰: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此則敦字之假借。攵部曰:敦,怒也,詆也。詩:王事敦我。從言□聲,讀若庉。章倫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謘chí
注解:語諄謘也。諄謘葢猶鈍遟也。此諄字與上文不同。鍇本謘本在詑篆下。從言屖聲。讀若行道遟遟。直離切。古音在十五部。廣韻直利切?!甲ⅰ健对姟跣l(wèi)風》行道遲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詻èp91下
注解:論訟也。訟當作頌。論頌卽言容也。《禮□玉藻》曰:戎容曁曁,言容詻詻。注:詻詻,敎令嚴也。周禮□氏六儀:五曰軍旅之容。注:軍旅之容,曁曁詻詻。《傳》曰:“詻詻孔子容。”未聞。論語曰:子溫而厲。從言各聲。五陌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誾yín
注解:和說而諍也。論語鄉(xiāng)黨孔注:侃侃,和樂皃。誾誾,中正皃。先進皇侃亦云爾。按侃侃為和樂者,謂侃侃卽衎衎之假借也。誾誾為中正者,謂和悅而諍,柔剛得中也。言居門中,亦有中正之意。從言門聲。語巾切。按此字自來反語皆恐誤。凡龂龂為辨爭,狺狺為犬吠,皆于斤聲言聲得語巾之音。若門聲字當讀莫奔切,或讀如瞞,如蠻,□不當反從言之雙聲切語巾也?!稉P子□法言》:何后世之訔訔也。司馬曰:爭辨皃。是訔訔同漢書之龂龂。自來字書韻書與門聲之誾同,又恐誤也。誾誾與穆穆、慔慔、勉勉、亹亹等為雙聲。古音在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謀móu
注解:慮難曰謀。左傳叔孫豹說皇皇者華曰:訪問于善為咨,咨難為謀。魯語作咨事為謀。韋曰:事當為難。吳語大夫種曰: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后履之。囗部曰:圖,畫計難也。圖與謀同義。從言某聲。莫浮切。古音在一部。□,古文謀。鍇本作呣,不誤。從母非從毋也。母聲、某聲同在一部?!妒抗诙Y》古文某為謀,葢古文禮某作□也。□,亦古文。上從母,下古文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謨mó
注解:議謀也。釋詁曰:謨,謀也。許于雙聲釋為議謀。詩巧言假莫為謨。○《小雅□巧言》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從言莫聲。莫胡切。五部。《虞書》曰曰當作有。咎繇謨。謂自曰若稽古咎繇,至帝拜曰往欽哉一篇也。□,古文謨,從口。此葢壁中尚書古文如此作也。上文言咎繇謨者,孔安國以隸寫之作謨也?!甲ⅰ健?、譕,亦古文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訪fǎnɡ
注解:泛謀曰訪。泛與訪雙聲,方與旁古通用,溥也。洪范王訪于箕子。晉語:文王諏于蔡原而訪于辛尹。韋曰:諏訪皆謀也。本釋詁。許于方聲別之曰泛謀。從言方聲。敷亮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諏jū
注解:聚謀也。左傳:咨事為諏。魯語作咨才。韋曰:才當為事。按釋詁:諏,謀也。許于取聲別之曰聚謀。儀禮今文假詛為諏。大□作□。從言取聲。子于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論lún
注解:議也。論以侖會意。亼部曰:侖,思也。龠部曰:侖,理也。此非□義。思如玉部□理,自外可以知中之□。靈臺:于論□鍾。毛曰:論,思也。此正許所本。詩于論正侖之假借。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寿┮浪追秩ヂ?、平聲異其解,不知古無異義,亦無平、去之別也。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周易:君子以經(jīng)論。中庸:經(jīng)論天下之大經(jīng)。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許云:論者,議也。議者,語也。似未□。從言侖聲。當云從言侖,侖亦聲。盧昆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議yìp92上
注解:語也。上文云:論難曰語。又云:語,論也。是論、議、語三字為與人言之稱。按許說未□。議者,誼也。誼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謂議。至于詩言出入風議,孟子言處士橫議,而天下亂矣。○《詩□小雅》:或出入風議。一曰謀也。韻會引有此四字。從言義聲。當云從言義,義亦聲。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訂dìnɡ
注解:平議也??脊び涀ⅲ簠⒂喼?。從言丁聲。他頂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詳xiánɡ
注解:審議也。審,悉也。經(jīng)傳多假為祥字。又音羊,為詳狂字。從言羊聲。似羊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諟shì
注解:理也。左傳:君與大夫不善是也。國語作王弗是。韋曰:是,理也。是者,諟之假借字。韋注與許合。理猶今人言是正也。臣之行譖者王不能是正也。大學引大甲:顧諟天之明命。注:諟猶正也。某氏偽大甲傳:諟,是也。皆與許合。大學諟或為題。從言是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諦dì
注解:審也。毛傳曰:審諦如帝。從言帝聲。都計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識shí
注解:常也。常當為意,字之誤也。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訛誤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大學:誠其意。卽實其識也。一曰知也。矢部曰:知,識□也。按凡知識、記識、標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別,三者實一義也。從言戠聲。賞職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訊xùn
注解:問也。釋言曰:訊,言也。小雅:訊之占夢。毛曰:訊,問也?!多嵐{》執(zhí)、訊皆兼言問為訓。從言卂聲。思晉切。十二部?!?,古文訊,從卥。卥,古文西。西,古音詵,與十二部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詧chá
注解:言微親察也。從言,祭省聲。鉉祭作察,誤。楚八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謹jǐn
注解:愼也。心部曰:愼,謹也。從言堇聲。居隱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rénɡ
注解:厚也。因仍則加厚。□與仍音義略同。從言乃聲。如乘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諶chénp92下
注解:誠諦也。釋詁:諶,信也。許曰誠諦,未詳,疑諦乃締之誤。從言甚聲。是吟切。七部?!对姟吩唬骸疤祀y諶斯。”大雅文。今詩作忱。毛曰:忱,信也。按諶、忱義同音近,古通用。今詩:其命匪諶。心部作天命匪忱。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信xìn
注解:誠也。釋詁:誠,信也。從人言。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息晉切。十二部。古多以為屈伸之伸?!酰盼男攀∫?。訫,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諶chén
注解:燕代東齊謂信諶也。方言:允諶恂展諒穆,信也。燕代東齊曰諶。從言冘聲。是吟切。古音在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誠chénɡ
注解:信也。從言成聲。氏征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誡jiè
注解:敕也。攵部曰:敕,誡也。從言戒聲。古拜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誋jì
注解:誡也?;茨峡姺Q注曰:誋,誡也。○《淮南子□繆稱訓》:目之精者,可以消釋,而不可以昭誋。注:誋,誡也。不可以敎導戒人。從言忌聲。渠記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誥ɡào
注解:吿也。見釋詁。按以言吿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吿字,以此誥為上吿下之字。又秦造詔字,惟天子獨稱之。文□注卅五引《獨□》曰:詔猶吿也。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據(jù)此可證秦已前無詔字,至倉頡篇乃有幼子承詔之語,故許書不錄詔字。鉉補之,非也。從言吿聲。古到切。古音在三部?!?,古文誥。按此從言肘聲,是古音在三部之證?!甲ⅰ健?、□,亦古文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誓shì
注解:約束也。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于軍旅。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從言□聲。時制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譣xiǎn
注解:問也。按言部讖,驗也。竹部簽,驗也。驗在馬部為馬名。然則云征驗者,于六書為假借,莫詳其正字。今按:譣,其正字也。譣訓問,謂按問。與試驗、應驗義近。自驗切魚窆,譣切息廉,二音迥異,尟識其關(guān)竅矣。從言僉聲。息廉切。七部?!吨軙吩唬骸拔鹨宰]人?!绷⒄?。按此偁周書說假借也。立政:勿用譣人,其惟吉士。此譣正憸之假借。心部曰: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依今音訓問則魚窆切,譣人則息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詁ɡǔ
注解:訓故言也。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訓者,說敎也。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敎人是之謂詁。分之則如爾雅析故訓言為三。三而實一也。漢人傳注多偁故者,故卽詁也。毛詩云故訓傳者,故訓猶故言也,謂取故言為傳也。取故言為傳,是亦詁也。賈誼為左氏傳訓故。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從言古聲。公戸切。五部?!对姟吩辉b訓。此句或謂卽大雅古訓是式,或謂卽毛公詁訓傳,皆非是。按釋文于抑,吿之話言下云:戸快反。說文作詁。則此四字當為“詩曰:吿之詁言”六字無疑。毛傳曰:詁言古之善言也。以古釋詁正同許以故釋詁,陸氏所見說文未誤也。自有淺人見詩無吿之詁言,因改為詩曰詁訓,不成語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誎sùp93上
注解:餔旋促也。未聞,疑有誤字。廣雅:誎,促也。集韻、手鑒云:飾也。從言束聲。桑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谞xū
注解:知也。周禮、詩皆假胥為之。天官胥十有二人注:胥讀為谞。謂其有才知為什長。秋官象胥注:胥其有才知者也。小雅:君子樂胥。箋云:胥有才知之名也。周易假須為之。鄭云:須,有才知之稱。天文有須女。屈原之妹名女須。按荀爽一名谞。從言胥聲。私呂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證zhènɡ
注解:諫也。呂覽:士尉以證靜郭君。高曰:證,諫也。今俗以證為證驗字,遂改呂覽之證為證。從言正聲。讀若正月。之盛切。十一部。按古音凡正皆讀如征。獨言正月者,隨舉之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諫jiàn
注解:證也。從言柬聲。古晏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諗shěn
注解:深諫也。諗、深疊韻。深諫者,言人之所不能言也。小雅:是用作歌,將母來諗。箋云:諗,吿也。以養(yǎng)父母之志來吿于君。左傳:昔辛伯諗周桓公。此皆于深諫義近。毛曰:諗,念也。此則謂諗為念之同音假借。從言念聲。式荏切。七部?!洞呵飩鳌吩唬骸靶敛斨芑腹!弊髠鏖h二年文?;甘四暾斪髦G。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課kè
注解:試也。廣韻:第也,稅也。皆課試引伸之義。從言果聲??嗯P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試shì
注解:用也。從言式聲。式束切。一部。《虞書》曰:“明試以功。”堯典、皋陶謨□見。偁堯典則虞書當為唐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諴xián
注解:和也。和當作龢。某氏注尚書同。從言咸聲。胡毚切。七部?!吨軙吩唬骸安荒苤P于小民?!甭逭a文:不,今各本作丕,宋本說文、宋本集韻皆作不,詩書丕多通不也。能,鉉有鍇無。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áo
注解:徒歌。釋樂曰:徒歌曰謡。魏風毛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又大雅傳曰:歌者比于琴瑟也。徒歌曰謡,徒擊□曰咢。今本或妄□之。從言肉聲。各本無聲字。缶部□,從缶肉聲。然則此亦當曰肉聲無疑。肉聲則在弟三部,故□卽由字,音轉(zhuǎn)入弟二部,故□瑤□傜皆讀如遙?!?、謠古今字也,謠行而□廢矣。凡經(jīng)傳多經(jīng)改竄,僅有存者,如漢五行志:女童□曰:檿弧萁服。余招切。二部。篇、韻皆曰:□,與周切,從也。此古音古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詮quánp93下
注解:具也?;茨蠒性徰杂枴8咦⒃唬涸?,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征。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言。欠部欥下曰:詮□也。然則許意謂詮解。從言全聲。此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欣xīn
注解:喜也。從言斤聲。許斤切。十三部。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萬石君傳:僮仆欣欣如也。晉灼引許愼曰:欣古欣字。葢灼所據(jù)說文欣在欠部欣下,云古文欣,從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說shuō
注解:說釋也。說釋卽悅懌。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也。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釆部曰:釋,解也。從言兌聲。兒部曰:兌,說也。本周易。此從言兌會意,兌亦聲。弋雪切。十五部。一曰談說。此本無二義二音,疑后增此四字,別音為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計jì
注解:會也。筭也。會,合也。筭當作算,數(shù)也。舊書多假筭為算。從言十。會意。古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諧xié
注解:詥也。此與龠部龤異用。龤專謂樂和。從言皆聲。戸皆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詥hé
注解:諧也。詥之言合也。從言合聲?!鹾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調(diào)tiáo
注解:龢也。龢,各本作和,今正。龠部曰:龢,調(diào)也。與此互訓。和本系唱和字,故許云相應也。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從言周聲。徒遼切。古音葢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話huà
注解:會合善言也?!?、會疊韻。大雅:愼爾出話。毛曰:話,善言也。從言□聲。胡快切。十五部?!秱鳌吩唬骸皡讨捬??!贝水斪鞔呵飩髟惑缰捬?,見文六年左氏傳。淺人但知抑詩,故改之,□春秋字,妄擬詩可稱傳也。抑詩作吿之詁言,于詁下稱之,又妄改為詩曰詁訓。譮,籒文□從言會?!?、會同在十五部,故檜亦作栝。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諈zhuì
注解:諈諉,絫也。絫累正俗字。今人槩作累而絫廢矣。見釋言。孫炎曰:楚人曰諈,齊人曰諉。郭璞曰:以事相屬累為諈諉。從言□聲。竹寘切。音在十六、十七部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諉wěip94上
注解:□諉也。舊作絫也。今依全書通例正。從言委聲。女恚切。音在十六、十七部閑?!甲ⅰ秸呎啞?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警jǐnɡ
注解:言之戒也。廾(□)部曰:戒,警也。小雅:徒御不警。毛曰:不警,警也。大雅以敬為之。常武:旣敬旣戒。箋云:敬之言警也。亦作儆。從言敬,敬亦聲。己皿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謐mì
注解:靜語也。今文尚書維□之謐哉。周頌:誐以謐我。釋詁曰:謐,靜也。按周頌謐亦作溢,亦作恤。堯典謐亦作恤。釋詁:溢,愼也。溢、愼、謐,靜也。恤與謐同部,溢葢恤之訛體。愼、靜二義相成。許云靜語者,為其從言也。從言□聲。彌必切。十二部。一曰無聲也。今多用此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謙qiān
注解:敬也。敬,肅也。謙與敬義相成。從言兼聲??嗉媲?。七部。謙或假嗛為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誼yì
注解:人所宜也。周禮肆師注:故書儀為義。鄭司農(nóng)云:義讀為儀。古者書儀但為義,今時所謂義為誼。按此則誼、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其威儀字,則周時作義,漢時作儀。凡讀經(jīng)傳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籒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云誼者人所宜,則許謂誼為仁義字也。今俗分別為恩誼字,乃野說也。中庸云:仁者人也,義者宜也。是古訓也。從言宜,宜亦聲也。儀寄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詡xǔ
注解:大言也。禮器:德發(fā)揚詡?cè)f物。注:詡猶普也。按詡之本義為大言,故訓為普則曰猶。凡古注言猶者視此。詡之引伸之義為大,故周弁殷吁夏收,白虎通吁作詡。鄭注禮云:吁名出于幠。幠,覆也。義可相發(fā)明。從言羽聲。況羽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諓jiàn
注解:善言也。善上當有諓諓二字。古文秦誓□□善諞言,諞字下引之。今文秦誓戔戔,戈部戔字下引之,釋云:巧言也。戔戔,公羊傳作諓諓,云惟諓諓善靖言。劉向九嘆、漢書李尋傳亦皆作諓諓。王逸注楚辭引尚書諓諓靖言,正皆今文尚書也。諸家作諓,許作戔者,同一今文而有異本,如同一古文而馬作偏許作諞不同也。戔下旣引戔戔矣,而諓下又云善言者,此又用王逸所據(jù)諓諓靖言之本也。善言釋靖言。何休曰:靖猶撰也。撰同譔。譔言,善言也。廣雅釋訓曰:諓諓,善也。賈逵外傳注曰:諓諓,巧言也。韋昭注曰:諓諓,巧辨之言。然則此善言,謂善為言辭者,不同□下之善言也。從言戔聲。慈衍切。十四部。一曰謔也。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誐ép94下
注解:嘉善也。誐、嘉疊韻。壴部嘉,美也。從言我聲。五何切。十七部。《詩》曰:“誐以謐我?!敝茼炍?。謐,鉉本作溢,此用毛詩改竄也。廣韻引說文作謐。按毛詩假以溢我。傳曰:假嘉,溢愼。與誐謐字異義同。許所偁葢三家詩,誐謐皆本義,假溢皆假借也。然謐溢并見釋詁,可知周時巳有此二本之殊矣。若左氏作何以恤我。何者,誐之聲誤。恤與謐同部。堯典惟□之謐哉。古文亦作恤。〖注〗《周頌□維天之命》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詷tónɡ
注解:共也。從言同聲。徒紅切。九部?!吨軙吩唬骸霸诤笾??!鳖櫭模耗呈仙袝髟诤笾?。釋文曰:馬本作詷,共也。許葢用馬說。祭統(tǒng):鋪筵設(shè)詷幾。注:詷之言同也。祭者以其□配之,亦不特幾也。按此經(jīng)注本如是。假令經(jīng)本作同幾,又何煩以詷釋之哉。鄭必云之言者,鄭意詷本不訓同,于其疊韻訓為同,非若馬、許徑云共也。引書后作后者,儀禮注引孝經(jīng)說云后者,后也。此依韻會用鍇本。一曰譀也。通俗文:言過謂之□詷。麤痛、徒痛二切。按言過者,言之太過也。與譀訓合。廣韻作言急,恐誤。〖注〗謥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設(shè)shè
注解:施陳也。設(shè)、施雙聲?!醪吭唬菏?,旗旖施也。有布列之義?!醪吭唬簲?,列也。然則凡言陳設(shè)者,敶之假借字。陳行而敶廢矣。從言殳。會意。言殳者,以言使人也。凡設(shè)施必使人為之。識列切。十五部。殳,使人也。殳者,可運旋之物。故使人取意于殳。般字下曰:殳所以旋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護hù
注解:救視也。尚書中□握河紀:堯受河圖,伯禹進迎,舜契陪位,稷辨護。注云:辨護者,供時用相禮儀。周禮注亦云辨護。蕭何世家:數(shù)以吏事護高祖。從言蒦聲。胡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譞xuān
注解:譞,此復舉字之未□者?;垡?。與人部儇音義皆同。從言瞏聲。許緣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誧bū
注解:大也。廣雅同。從言甫聲。博孤切。五部。一曰人相助也。廣韻曰:誧,諫也。讀若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諰xǐ
注解:思之意。廣韻曰:言且思之。疑古本作言且思之意也。方言而又思之。故其字從言思。意者,□下意內(nèi)言外之意。荀卿曰: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漢書諰作鰓。蘇林曰:讀如愼而無禮則葸之葸。鰓,懼兒也。按又作□,又作偲,皆訓懼,與思訓義近。從言思。會意。思亦聲。思亦二字今補。胥里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托tuōp95上
注解:寄也。與人部侂音義皆同。從言乇聲。他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記jì
注解:疋也。疋,各本作疏,今正。疋部曰:一曰疋,記也。此疋記二字轉(zhuǎn)注也。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廣雅曰:注紀疏記學栞志識也。按晉唐人作注記字,注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從言己聲。居吏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譽yù
注解:稱也。稱當作偁,轉(zhuǎn)寫失之也。偁,舉也。譽,偁美也。從言與聲。羊茹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譒bò
注解:□也。手部播,一曰布也。此與音義同。從言番聲。補過切。十七部。番聲本在十四部?!渡虝吩唬骸巴踝L吿之。”般庚上篇文。今尚書作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謝xiè
注解:辭去也。辭,不受也。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此謝之本義也。引伸為凡去之偁,又為衰退之偁。俗謂拜賜曰謝。從言□聲。辭夜切。古音在五部。按經(jīng)典無榭字,只作謝。釋宮:無室曰榭。轉(zhuǎn)寫俗字也,木部不錄。〖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謳ōu
注解:齊歌也。師古注高帝紀曰:謳,齊歌也。謂齊聲而歌,或曰齊地之歌。按假令許意齊聲而歌,則當曰眾歌,不曰齊歌也。李善注吳都賦引曹植妾薄相行曰:齊謳楚舞紛紛。太平御覽引古樂志曰: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艷,淫歌曰哇。若楚辭吳歈蔡謳,孟子河西善謳,則不限于齊也。從言區(qū)聲。烏矦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詠yǒnɡ
注解:歌也。堯典曰:歌永言。樂記曰: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從言永聲。為命切。古音在十部。詠,詠或從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諍zhènɡ
注解:止也。經(jīng)傳通作爭。從言爭聲。側(cè)逬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ū
注解:召也??诓吭唬赫伲跻?。后人以呼代之,呼行而□廢矣。從言乎聲?;臑跚小N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謼hū
注解:□也。依韻會訂。此與口部嘑異義而通用。大雅崔本:式號式謼。從言虖聲。荒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訖qì
注解:止也。見釋詁。谷梁傳毋訖糴,范曰:訖,止也。按孟子謂之遏糴。從言氣聲。居迄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諺yàn
注解:傳言也。諺、傳疊韻。傳言者,古語也。古字從十口,識前言。凡經(jīng)傳所偁之諺,無非前代故訓,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語俗論當之,誤矣。□應引此下有謂傳世常言也,葢庾儼默注。從言彥聲。魚變切。十四部。按此與尚書乃逸乃喭,論語由也喭皆訓□喭者各字。衛(wèi)包改尚書之喭為諺,大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訝yàp95下
注解:相迎也?!吨芏Y》曰:“諸矦有卿訝也?!鼻锕僬朴犅毼摹N┲芏Y作訝,他經(jīng)皆作御,如詩百□御之,毛曰:御,迎也。以御田祖。箋云:御,迎也。書予御續(xù)乃命于天,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御衡不迷,某氏皆訓迎。故衛(wèi)包遂皆改為迓。士昏禮媵御,曲禮大夫士必自御之,谷梁傳跛者御跛者,眇者御眇者,列子遇駭鹿御而擊之皆訓迎。則皆訝之同音假借。從言迎必有言,故從言。牙聲。吾駕切。古音在五部。此下鉉增迓字,云訝或從辵,為十九文之一。按迓俗字,出于許后。衛(wèi)包無識,用以改經(jīng),不必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詣yì
注解:□至也?!踔琳?,節(jié)□所至也。致下云:送詣也,凡謹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詣。關(guān)中記:建章宮有馺娑、駘蕩、枍詣、承光四殿。西京、西都賦皆作枍詣。俗作栺誤。從言旨聲。五計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講jiǎnɡ
注解:和解也。和當作龢。不合者調(diào)龢之,紛糾者解釋之是曰講。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史記虞卿、甘茂二傳,漢書項羽傳皆假媾為講,古音同也。從言冓聲。古項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謄ténɡ
注解:迻書也。今人猶謂謄寫。從言朕聲。徒登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讱rèn
注解:頓也。讱、頓疊韻。頓之言鈍也。從言刃聲。而振切。十三部?!墩撜Z》曰:“其言也讱?!鳖仠Y篇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訥nè
注解:言難也。與讱義同。與□音義皆同。論語: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苞曰:訥,遟鈍也。從言內(nèi)。內(nèi)亦聲也。內(nèi)骨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謯jiē
注解:謯,娽也。廣雅曰:謯,□也。篇、韻皆曰:謯,□也。□,謯也。按許書有娽無□,故仍之,其義則未聞。謯娽當是古語,許當是三字句。從言虘聲。側(cè)加切。廣韻子邪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xì
注解:待也。小徐曰:此與徯字義相通。從言伿聲。讀若□。胡禮切。古音在十六部。〖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譥jiào
注解:痛嘑也。嘑作呼,誤。譥與噭義略同。痛嘑,若顏氏家訓所云北人呼羽罪反之音,南人呼于來反之音也。從言敫聲。古吊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譊náo
注解:恚嘑也。從言堯聲。女交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謍yínɡ
注解:小聲也。小上當奪謍謍二字。謍□,小聲也。從言,熒省聲。余傾切。十一部?!对姟吩唬骸爸h謍靑蠅?!毙⊙盼?。毛詩作營營,傳曰:營營往來皃。許所偁葢三家詩也?!甲ⅰ健缎⊙拧蹯i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諎zép96上
注解:大聲也。爾雅:行扈唶唶。釋文曰:唶,說文云借字也。一云大聲也。按說文人部無借字。據(jù)陸則此大聲也之上今奪五字。但借字也三字語不完。且陸不分疏云唶,說文作諎。今未敢輒補。要陸所據(jù)為善本。許書叚下曰:借也。耤下曰:古者使民如借。序目曰:六曰假借。人部未必無借字,而諎唶可以為借字,固非無征矣。借,資昔、資夜二切??讻_遠曰:假借字,在取者,則假讀上聲借讀入聲。在與者,則皆讀去聲。聲類曰:嚄大笑,唶大呼。考工記侈則柞注:柞讀為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按咋咋、諎諎同,皆大聲。從言□聲。讀若笮。莊革切。古音在五部。唶,諎或從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諛yú
注解:讇也。諛者所以為讇,故渾言之。從言臾聲。羊朱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讇chǎn
注解:諛也。讇者未有不諛。從言閻聲。丑剡切。八部。諂,讇或從臽。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諼xuān
注解:詐也。公羊傳: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為諼也。何曰:諼,詐也。息夫躳傳:虛造詐諼之策。按師古注云:諼,詐辭也。辭當是□。此葢小顏所據(jù)說文作詐□也,淺人□□耳。衛(wèi)風:終不可諼兮。傳曰:諼,忘也。此諼葢藼之假借。藼本令人忘憂之艸,引伸之凡忘皆曰藼。伯兮詩作諼艸,淇奧詩作不可諼,皆假借也。許偁安得藼艸,葢三家詩也。從言爰聲。況袁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謷áo
注解:不省人言也。省,各本作肖,今正。言字依韻會補。詩板:我卽爾謀,聽我囂囂。傳曰:囂囂猶謷謷也。箋云:女聽我言謷謷然不肎受。玉篇聱字下引廣雅:不入人語也。聱卽謷之俗。廣韻六豪曰:謷,不省人也。奪言字。五肴曰:謷,不肖也。則依誤本說文而又少二字。東方朔傳:聲謷謷。亦正謂其不省人言耳。此條得諸鈕非石。又按釋訓曰:囂囂,傲也。囂囂卽謷謷之叚借。從言敖聲。五牢切。二部。一曰哭不止,悲聲謷謷。此亦用朔傳為說。一說聲謷謷者,詆其不勝痛呼謈也。當許時朔傳巳有二解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訹xù
注解:誘也。按晉語:里克、□鄭吿公子重耳曰:子盇入乎。吾請為子鉥。此假鉥為訹也。服鳥賦: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孟康曰:怵,為利所誘怵然。此假怵為訹也。從言術(shù)聲。思律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詑tuó
注解:沇州謂欺曰詑。此不見于方言。方言:秦謂之謾。郭云:言謾詑。詑音大和切。按戰(zhàn)國策曰:寡人正不喜詑者言也。從言它聲。托何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謾mánp96下
注解:欺也。宣帝詔欺謾,季布傳面謾。韋注漢書云:謾,相抵讕也。從言曼聲。母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譇zhā
注解:譇拏,疊韻字。羞窮也。方言:□哰謰謱拏也。拏,楊州會稽之語也?;蛑^之惹,或謂之□。郭曰:拏謂譇拏也。奴加反。按譇拏出此。羞窮者,謂羞澀辭窮而支離牽引,是曰譇拏。從言奢聲。陟加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zhà
注解:慚語也。與心部怍音同義近。諭語: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當作此□。從言作聲。鉏駕切。古音在五部。按玉篇云:蹔語也。疑左傳定八年桓子咋謂林楚,杜云咋暫也,當作□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謺zhé
注解:謺讘也。謺、讘當是疊韻雙字,但不類列。而讘在后謓字下,葢后人亂之。從言執(zhí)聲。之涉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謰lián
注解:謰謱也。方言:□哰謰謱拏也。東齊周晉之鄙曰□哰。□哰亦通語也。南楚曰謰謱?;蛑^之支注,或謂之詀謕。按譇拏,謰謱皆雙聲。從言連聲。力延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謱lóu
注解:謰謱也。從言婁聲。洛矦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詒yí
注解:相欺詒也。金縢:公乃為詩以詒王,名之曰鴟鸮。鄭曰:詒,說也。周公恐其屬黨將死,恐其□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鴟鸮之詩以詒王。按尚書字本作詒。鄭注說當讀輸芮切。正義改為怡悅字,誤矣。周公善辭以誘王,故史臣目之曰詒,此鄭意也。谷梁傳曰:夫請者,非可詒托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注:詒托,猶假寄。列子:狎侮欺詒。郭注方言云:汝南人呼欺亦曰詒,音殆。史、漢多假紿為之。一曰遺也。釋言、毛傳皆曰:詒,遣也。俗多假貽為之。從言臺聲。與之切。按今音前義徒亥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謲càn
注解:相怒使也。從言參聲。倉南切。七部。玉篇干紺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kuánɡ
注解:欺也。從言□聲。居況切。十部?!甲ⅰ秸N本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譺ài
注解:騃也。騃,馬行仡仡也。此騃之本義也。方言:癡,騃也。騃,吾駭反。此騃之別義也。廣雅:譺,調(diào)也。謂相嘲調(diào)。通俗文:大調(diào)曰譺。按大相嘲調(diào)者如癡騃然也。從言疑聲。五介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ɡuà
注解:相誤也。廣韻:相□誤也?!跽`葢同詿誤。從言□聲。古罵切。按□部作□?!?,舉朱切。不得□聲讀古罵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訕shàn
注解:謗也。論語:惡居下而訕上者。訕與女部姍,誹也音義同。從言山聲。所晏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譏jī
注解:誹也。譏、誹疊韻。譏之言微也,以微言相摩切也。引伸為關(guān)市譏而不征之譏。從言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誣wū
注解:加也?!鯌逡宰骷友?。加言者架言也。古無架字,以加為之。淮南時則訓:鵲加巢。加巢者,架巢也。毛詩箋曰:鵲之作巢,冬至加之。劉昌宗:加音架。李善引呂氏春秋注曰:結(jié),交也。構(gòu),架也。云加言者,謂憑空構(gòu)架聽者所當審愼也。按力部曰:加,語相增加也。從力口。然則加與誣同義互訓,可不增言字。加與誣皆兼毀譽言之,毀譽不以實皆曰誣也。方言:誣□與也。吳越曰誣,荊楚曰□與,猶齊晉言阿與。表記:受祿不誣。注曰:于事不信曰誣。從言巫聲。武扶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誹fěi
注解:謗也。誹之言非也,言非其實。從言非聲。敷尾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謗bànɡ
注解:毀也。謗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過其實。論語:子貢方人。假方為謗。從言旁聲。補浪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诪zhōu
注解:詶也。按詶,詛也。則诪亦詛也。從言壽聲。讀若酬。張流切。三部?!吨軙吩唬骸盁o或诪張為幻?!睙o逸文。釋訓曰:侜張,誑也。毛詩作侜張,他書或作侏張,或作辀張。皆本無正字,以雙聲為形容語。此偁張,訓誑不訓詶,是亦假借之理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詶chóu
注解:詛也。玉篇云:說文職又切。詛也?!鯌唬鹤#褡鲄?,說文作詶,詛也。之授切。今各本作诪也。乃因俗用詶為酬應字。市流切。不欲釋以詛,遂改之耳。詶訓以言荅之,而詶詛作呪,此古今之變也。若經(jīng)典則通用祝不用詶。左傳: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此祝、詛分言也。大雅:矦作矦祝。傳云:作祝祖也。此祝讀呪。祝、詛不分也。從言州聲。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詛zǔ
注解:詶也。從言且聲。莊助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zhòu
注解:詶也。?!踝忠嘧鳌?,葢與□一字也。從言由聲。直又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誃chǐ
注解:離別也。釋言曰:斯誃離也。郭云:誃見詩。今毛詩未見誃字,疑析薪扦矣,容有作誃者。別兵列切。從言多聲。尺氏切。古音在十七部。讀若《論語》“跢予之足”。泰伯篇云:啟予足,啟予手。鄭云:啟,開也。跢當是啟誤?;蛟划斪鞫哂柚?,哆猶開也。周景王作洛陽誃臺。東京賦曰:于南則謻門曲榭。薛曰:謻門,冰室門也。水經(jīng)注谷水篇曰:洛陽諸宮名曰南宮。有謻臺,臨照臺。東京賦謻門卽宣陽門也。門內(nèi)有宣陽冰室。按謻臺葢謂謻門之臺也。謻者誃之或體。李善直移反。周景王作大錢大鐘,則其作誃臺也亦侈大之意。釋宮:連謂之簃。郭云: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簃廚連觀也。鉉竹部新附有簃字。按陸云與兄書曰:曹公所為屋,坼其謻堂,不可壞,直以斧斫之。其字亦作謻。爾雅之簃,葢亦誃之異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誖bèip97下
注解:亂也。從言孛聲。蒲□切。十五部。悖,誖或從心。□,籒文誖從二或?!鯂噙`,舉戈相向,亂之意也。角部觱以為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luán
注解:亂也。一曰治也。與爪部□、乙部亂音義皆同。一曰不絕也。別一義。從言絲。治絲易棼,絲亦不絕,故從絲會意。呂員切。十四部。宋景公之名,左傳作欒,古今人表作兜欒,宋世家作頭曼。趙宋秘閣有宋公□餗鼎,與竹書宋景公□合。□,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誤wù
注解:謬也。按謬當作繆。古繆誤字從纟,如綢繆相戾也,大傳五者一物紕繆是。謬訓狂者妄言,與誤義隔。從言吳聲。五故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詿ɡuà
注解:誤也。詿謂有所掛牽而然也。史記吳王濞傳:詿亂天下。漢書:景帝詔曰:吳王濞為逆,詿誤吏民。從言圭聲。古賣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誒xī
注解:可惡之□?!醺鞅咀鬓o,誤,今正?!跽撸鈨?nèi)而言外也。韋孟詩:勤唉厥生。漢書唉作誒,師古曰:誒,嘆聲。項羽本紀索隱曰:唉,嘆恨發(fā)聲之□。皆與許此義合。從言矣聲。許其切。一部。一曰誒,然。下當有也。方言: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口部曰:唉,□也。廣雅:欸,□然□也。是則誒與欸、唉音義皆同,通用也。《春秋傳》曰:“誒誒出出?!毕迦晡?。此證前一義也。今傳作嘻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嘻xī
注解:痛也。當作痛聲。左傳:或叫于宋大廟曰:嘻嘻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嘻嘻,甲午宋大災。按嘻與熹同音,故云痛聲。從言喜聲?;鹨虑?。按火衣廣韻作許其為是。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詯huì
注解:膽氣滿聲在人上。從言自聲。葢卽元曲所用咱字。讀若反目相睞?;膬?nèi)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謧lí
注解:謧詍,多言也。玉篇云:欺謾之言。廣韻云:弄言。從言離聲。呂之切。按廣韻之作支為是。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詍yì
注解:多言也。與口部呭音義皆同。從言世聲。余制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盁o然詍詍?!笨诓總犜娮鲄鍏?,此作詍詍,葢四家之別也?!甲ⅰ健洞笱拧醢濉?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訾zǐp98上
注解:訾訾,二字今補。不思稱意也。釋訓云:翕翕訿訿,莫供職也。毛傳云: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不思稱其上。不思稱其上者,謂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大雅傳云:訿訿,寙不供事也。二傳辭異義同。意者,意內(nèi)言外之意。按禮記少儀注:訾,思也。凡二見。此別一義。從言此聲。將此切。十五、十六部。按呰毀字古作呰,與訾別。后人混用?!对姟吩唬骸棒怍庠`訿?!毙⊙盼?。〖注〗《小雅□小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áo
注解:往來言也。一曰小兒未能正言也。一曰祝也。從言匋聲。大牢切。古音在三部?!?,□或從包。匋聲、包聲同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nán
注解:□□,多語也。從言冄聲。汝閻切。七部。樂浪有□邯縣。地理志、郡國志同。孟康音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à
注解:□誻,語相及也。此依玉篇訂。隸,及也。眔,目相及也。然則此從沓,訓語相及無疑。從言沓聲。此形聲包會意。他合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誻tà
注解:□誻也。與曰部沓字音義皆同。荀卿書:愚者之言,誻誻然而沸。注:誻誻,多言也。從言沓聲。徒合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詽yán
注解:諍語詽詽也。劉祥言事。蒙遜曰:汝聞劉裕入關(guān),敢研研然也。斬之。魏書作妍妍。皆訮訮之同音也。匡謬正俗所謂殿研卽此。從言幵聲。呼堅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讗xié
注解:言壯皃。一曰數(shù)相怒也。從言巂聲。讀若畫。呼麥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訇hōnɡ
注解:駭言聲。駭,各本作騃,依韻會訂。此本義也,引伸為匉訇大聲。從言,勻省聲。虎橫切。古音在十二部。變?yōu)閲糇郑瑒t西河郡圁陰、圁陽皆音銀是也。西京賦:沸□軿訇與鹍溫門論韻。則入十三部。今入耕韻,非也。漢中西城有訇鄉(xiāng)。城,俗本作域,誤。又讀若□。謂讀若勻矣。其訇鄉(xiāng)則又讀若□也。□,籒文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諞piǎn
注解:便巧言也。諞、便疊韻。從言扁聲。部田切。十二部?!吨軙吩唬骸啊酢跎普浹??!惫盼纳袝厥奈??!墩撜Z》曰:“友諞佞?!奔臼掀?。今作便。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pín
注解:匹也。于疊韻釋之。從言頻聲。符眞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kòu
注解:扣也???、叩古今字。說文有敂無叩,此扣當作敂。如求婦先□叕之。此葢古語。論語:我叩其□端而竭焉??自唬何覄t發(fā)事之始終以語之。公羊傳:吾為子口隱矣。何曰:口猶口。語發(fā)動也。按猶口當作猶叩,句絕。從言口,會意。口者叩也。口亦聲。苦后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誽nì
注解:言相誽司也。誽司猶刺探。誽之言惹也,司之言伺也。從言兒聲。女家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誂tiǎo
注解:相呼誘也。戰(zhàn)國策:楚人有□妻。人誂其長者,長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許之。史記吳王濞傳:使中大夫應高誂膠西王。按后人多用挑字。從言兆聲。徒了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譄zēnɡ
注解:加也。加下曰:語相譄加也。按譄、加、誣三字互訓。從言曾聲。作滕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詄dié
注解:忘也。廣雅:誤也。從言失聲。徒結(jié)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諅jì
注解:忌也。廣韻七之曰:謀也。七志曰:志也。從言其聲。渠記切。一部?!吨軙吩唬骸吧喜徽傆趦吹隆!倍喾轿?。上今書作爾尚二字。諅,今書作忌。按宋本說文、篇、韻皆作上不諅于兇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譀hàn
注解:誕也。東觀漢記曰:雖夸譀猶令人熱。按誕也當作夸也。譀與夸互訓。從言敢聲。下闞切。八部?!?,俗譀。從忘?!甲ⅰ健?,譀本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夸kuā
注解:譀也。從言夸聲??喙锨?。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誕dàn
注解:□誕也。此三字葢有誤。釋詁、毛傳皆云:誕,大也。從言延聲。徒旱切。十四部?!?,籒文誕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mài
注解:譀也。從言萬聲。莫話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謔xuè
注解:戲也。從言虐聲。虛約切。古音在二部。《詩》曰:“善戲謔兮?!毙l(wèi)風文?!甲ⅰ健缎l(wèi)風□淇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詪hěn
注解:很戾也。廣韻:難語皃。從言□聲。乎□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訌hònɡ
注解:□也。大雅召旻傳曰:訌,潰也。抑傳曰:虹,潰也。虹者訌之假借字。釋言:虹,潰也。亦作訌。郭云:謂潰敗。按許作□者,許以□與潰同也。詩:彼童而角,實虹小子。天降罪罟,蟊賊內(nèi)訌。皆謂禍由中出,與中止之義合。從言工聲。戸工切。九部?!对姟吩唬骸绑辟\內(nèi)訌?!薄甲ⅰ健洞笱拧跽贂F》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uì
注解:中止也。中止者,自中而止,猶云內(nèi)亂。魏都賦李注引說文:□列,中止也。此依賦文衍列字。賦云:齊被練而铦戈,襲偏裻以□列。非中止之訓也。從言貴聲。胡對切。十五部。《司馬法》曰:“師多則民□?!泵?,各本作人,今依廣韻所引。□,止也。此以止與中止義別也。凡偁經(jīng)傳而又釋其義者,皆必其義與字本義不同,如堲□說,曰圛,□席皆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uìp99上
注解:聲也。廣韻:眾聲。從言歲聲。呼會切。十五部?!对姟吩唬骸坝小跗渎?。”毛詩云漢:有嘒其星。毛曰:嘒,眾星皃。此有□其聲,葢三家詩也。如史所云赤氣互天,砰隱有聲是也。或曰:聲當是星之誤。有□其星,如天官書:天□有音,天狗有聲之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諣huà
注解:疾言也。從言咼聲。呼卦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uí
注解:噪也。從言魋聲。杜回切。十五部。按許書無魋字。大徐據(jù)此補入鬼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噪zào
注解:擾也。手部曰:擾,煩也。從言喿聲。穌到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訆jiào
注解:大嘑也。與□部嘂、口部叫音義皆同。從言丩聲。古吊切。三部。《春秋傳》曰:“或訆于宋大廟?!毕迦晡摹=駛髯鹘?。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諕háo
注解:號也。從言虎。此與號部號音義皆同??诓炕目诨?,亦讀若暠。凡嘑號之聲,虎為冣猛,故皆從虎會意。乎刀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讙huān
注解:嘩也。從言雚聲。呼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嘩huā
注解:讙也。從言□聲。呼瓜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謣yú
注解:妄言也。從言雩聲。羽俱切。五部。□,謣或從荂。玉篇云同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訛é
注解:訛言也。疑當作偽言也。唐風:人之為言。定本作偽言。箋云:為,人為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偽也。人以偽言相陷入。按為、偽、訛古同,通用。尚書南訛,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偽。從言為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訛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甲ⅰ健缎⊙拧蹉嫠?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謬miù
注解:狂者之妄言也。古差繆多用從纟之字,與此謬義別。從言翏聲。靡幼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詤huǎnɡ
注解:夢言也。夕部曰夢,不明也。呂覽:無由接而言見□。高曰:□讀為誣妄之誣。按讀□為誣者,正如亡無通用,荒幠通用也。從言巟聲。呼光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謈bó
注解:大嘑自冤也。冤,各本作勉,今依廣韻正。東方朔傳:舍人不勝痛,呼謈。鄧展曰:謈音瓜瓝之瓝。按自冤者,自稱己冤枉也。田蚡疾,一身□痛,若有擊者,謼服謝罪。晉灼曰:服音瓝。關(guān)西俗謂得杖呼及小兒啼呼為呼瓝。然則謈亦作服,作瓝也。朔傳呼字亦音髐,蚡傳謼字亦音火交反,皆與下一字疊韻。廣韻曰嗃謈,大呼也,是也。謈,古音讀如匏。從言,□省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訬chāop99下
注解:訬,此復舉字□之未□者。擾也。手部曰:擾,煩也。今俗語云炒□者,當作此字。一曰訬,獪。犬部獪,狡獪也。漢書曰:江都輕訬。吳都賦曰:輕訬之客。高注:淮南曰訬,輕利急疾也。李善音眇。從言少聲。楚交切。二部。按此當為前一義之音。讀若毚。此未詳。葢緅亦作纔之比。顧氏炎武曰:毚當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諆qī
注解:欺也。諆、欺疊韻。小徐引漢書詆諆,然漢書自作詆欺也。從言其聲。去其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譎jué
注解:權(quán)詐也。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譎。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閑曰膠。自關(guān)而東西或曰譎,或曰膠。詐,通語也。按廣雅及爾雅釋文引方言皆有謬字。此欺天下曰譎不可通,當為關(guān)東西曰譎。從言矞聲。古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詐zhà
注解:欺也。從言□聲。測駕切。古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吁xū
注解:詭訛也。從言于聲。況于切。五部。一曰吁,□。今字作吁嗟。此別一義。齊楚謂信曰吁。按信當作大。釋詁:吁,大也。方言:吁,大也。中齊西楚之閑曰吁。許語本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jiē
注解:嗞也??诓吭唬簡辏跻?。此云□,嗞也。是為異部互訓。各本改作咨者,淺人為之耳。謀事曰咨,義不相涉。從言□聲。子邪切。古音在十七部。一曰痛惜。此與嗞□義別?!甲ⅰ健?,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詟zhé
注解:失氣言。此與懾音義同。此從言,故釋之曰失氣言。東都賦:陸詟水栗。一曰言不止也。言字各本無,依玉篇補。謂詍詍沓沓也。從言,龖省聲。傅毅讀若懾。之涉切。七部?!?,籒文詟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謵xí
注解:言謵詟也。疑上文失氣言之上當有謵詟二字,疊韻字也。從言習聲。秦入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wù
注解:相毀也。從言亞聲。宛古切。五部。一曰畏□。此與惡惡之惡略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huī
注解:相毀也。從言隋聲。雖遂切。古音在十七部。篇、韻皆虛規(guī)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tàp100上
注解:嗑也。口部曰:嗑,多言也。玉篇曰:□□,多言也?!酢鯀u□嗑。從言阘聲。徒盍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讻xiōnɡ
注解:訟也。訟,各本訛說,今依篇、韻及六書故所據(jù)唐本正。爾雅釋言、小雅魯頌傳箋皆云:讻,訟也。按下文系之云訟爭也,說文之通例如是。從言匈聲。許容切。九部。讻,或省。今詩如是作?!?,讻或從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訟sònɡ
注解:爭也。公言之也。漢書呂后紀:未敢訟言誅之。鄧展曰:訟言,公言也。從言公聲。此形聲包會意。似用切。九部。一曰歌訟。訟、頌古今字。古作訟,后人假頌皃字為之。□,古文訟。從谷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謓chēn
注解:恚也。今人用嗔,古用謓。從言眞聲。昌眞切。十二部。賈侍中說:謓,□。別一義。一曰讀若振。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讘niè
注解:多言也。從言聶聲。之涉切。七部。河東有狐讘縣。見地理志。按史、漢表皆有瓡讘矦。徐廣、小顏瓡皆音狐??紳h志北海有瓡縣。小顏云:瓡卽執(zhí)字。疑瓡、讘二字疊韻,瓡當從爪作瓡,執(zhí)之或體,不音狐。漢志、說文作狐讘,皆訛字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訶hē
注解:大言而怒也。從言可聲?;⒑吻?。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zhǐ
注解:訐也。訐或作許,誤。從言臣聲。讀若指。臣聲而讀若指,十二、十五部合音也。職雉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訐jié
注解:面相厈罪吿訐也。依韻會訂。論語:惡訐以為直者。從言干聲。居謁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訴sù
注解:吿也。從言□聲。桑故切。五部。凡從□之字隸變?yōu)閰{,俗又訛斥?!墩撜Z》曰:“訴子路于季孫?!睉梿柶??!?,□或從言朔。愬,□或從朔心。今論語作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譖zèn
注解:愬也。論語譖、愬析言之,此統(tǒng)言之。從言朁聲。莊蔭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讒chán
注解:譖也。從言毚聲。士咸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譴qiǎn
注解:謫問也。從言遣聲。去戰(zhàn)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謫zhé
注解:罰也。從言啻聲。陟革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諯zhuān
注解:數(shù)也。謂數(shù)責也。今音讀上聲。一曰相讓也。相責讓。二義亦略同耳。從言端聲。讀若專。尺絹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讓rànɡ
注解:相責讓。經(jīng)傳多以為謙攘字。從言襄聲。人漾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譙qiàop100下
注解:嬈譊也。嬈,擾戲弄也。譊,恚嘑也。方言:譙,讓也。齊楚宋衛(wèi)荊陳之閑曰譙,自關(guān)而西秦晉之閑凡言相責讓曰譙讓。從言焦聲。讀若嚼。才肖切。二部。誚,古文譙從肖?!吨軙吩唬骸耙辔锤艺V公?!睗h人作譙,壁中作誚,實一字也。金縢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cì
注解:數(shù)諫也。謂數(shù)其失而諫之。凡譏刺字當用此。從言朿聲。七賜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誶suì
注解:讓也。釋詁、毛傳皆云:誶,吿也。許云:讓也。釋詁、毛傳泛言之,許專言之也。從言卒聲。雖遂切。十五部?!秶Z》曰:“誶申胥?!眳钦Z文。韋曰:誶,吿讓也。今國語、毛詩、爾雅及他書誶皆訛訊,皆由轉(zhuǎn)寫形近而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詰jié
注解:問也。從言吉聲。去吉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wànɡ
注解:責望也。太□:寇□*其戸。范曰:□*,責也。按朢之古文作□,故□之古文亦作□*。從言朢聲。巫放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詭ɡuǐ
注解:責也。漢書:況自詭滅賊。孔融表云: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系單于。從言危聲。過委切。十六部。今人為詭詐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證zhènɡ
注解:吿也。從言登聲。諸應切。六部。今人為證驗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詘qū
注解:詰詘也。二字雙聲。屈曲之意。一曰屈襞。此謂衣襞積。見衣部。從言出聲。區(qū)勿切。十五部?!?,詘或從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yuǎn
注解:尉也。尉,各本作慰,而集韻、類篇及葉石君抄本說文皆作尉,則知大徐本作尉也。火部曰:尉者,從上案下也?!跤栁?,未得其證??济妱P風傳:慰,安也。車□傳曰:慰,怨也。二傳不同。車□傳一本作尉,安也。陸氏德明從怨,謂作安乃馬融義。今按此毛詩及傳正,當作尉,□也。為許所本。后人以易識之字易之耳。□者,以善言案其心,如火申繒然?!酢⑽倦p聲。從言夗聲。于愿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诇xiònɡ
注解:知處吿言之。史、漢淮南傳:王愛陵,多予金錢,為中诇長安。孟康曰:诇音偵。西方人以反閑為偵,王使其女為偵于中也。服□亦云:偵伺之也。如淳曰:诇音朽政反。按說文無偵字,則從服、孟說诇卽偵,是也。從言冋聲。朽正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juàn
注解:流言也。從言夐聲?;鹂h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詆dǐ
注解:訶也。鉉本苛也,一曰訶也,從言氐聲。鍇本荷也,從言氐聲,一曰訶。今按二本皆誤。漢人訶多假荷為之,如周禮宮正比長注:荷皆呼何反。宋槧周禮及釋文可證。淺人改為苛,此亦其比也。不得其說,乃訶、荷并存矣。今依韻會□正。從言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誰shuíp101上
注解:誰何也。三字為句。各本少誰字,誤□之也。敦字下云:一曰誰何也??勺C。李善引有謂責問之也五字,葢注家語。六韜:令我壘上,誰何不絕。賈誼書:陳厲兵而誰何。史記衛(wèi)綰傳:歲余不誰何綰。漢書作不孰何。韋注國語:彉弩注矢以誰何。有單云誰者,如五行志:大誰卒。易林:無敢誰者。楊雄箴:閻樂矯搜,戟者不誰。耤田賦:靡誰督而常勤。有單云何者,如廣雅:何問也。賈誼傳:大譴大何。從言隹聲。示隹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諽ɡé
注解:飭也。作飾誤。諽與悈音義同。從言革聲。讀若戒。古核切。一部。一曰更也。諽與革音義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讕lán
注解:抵讕也。抵,各本作詆,誤。文三王傳:王陽病,抵讕置辭。師古曰:抵,距也。讕,誣諱也。文帝紀韋注曰:謾,抵讕也。按抵讕猶今俗語云抵賴也。從言闌聲。洛千切。十四部。譋,讕或從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診zhěn
注解:視也。倉公傳:診脈,視脈也。從言者,醫(yī)家先問而后切也。從言□聲。直刃切。又之刃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xī
注解:悲聲也。斯,析也。澌,水索也。凡同聲多同義。鍇曰:今謂馬悲鳴為嘶。從言,斯省聲。先稽切十六部。按釋詁鮮善也。釋文曰:本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訧yóu
注解:罪也。邶風毛傳:訧,過也,亦作郵。釋言:郵,過也,亦作尤。孟子引詩:畜君何尤。從言尤聲。羽求切。古音在一部。《周書》曰:“報□庶訧?!眳巍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誅zhū
注解:討也。凡殺戮、糾責皆是。從言朱聲。陟輸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討tǎo
注解:治也。發(fā)其紛糾而治之曰討。秦風傳曰:蒙討羽也。箋云:蒙,尨也。討,雜也。畫雜羽之文于伐,故曰尨伐。據(jù)鄭所言,則討者,亂也。治討曰討,猶治亂曰亂也。論語:世叔討論之。馬曰:討,治也。學記:古之學者,比物丑類。丑或作討。凡言討論、探討,皆謂理其不齊者而齊之也。從言寸。寸,法也?;蛟唬簭闹馐÷暋K麜壡?。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諳ān
注解:悉也。此與宷義同音近。從言音聲。烏含切。七部?!鯌獣韰`一云:說文諳,于禁切,大聲也。豈所據(jù)本異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讄lěi
注解:禱也。絫功德□求福也。讄、絫雙聲。按讄施于生者以求福,誄施于死者以作謚。論語之讄曰,字當從畾。毛傳曰:桑紀能誄。字當從耒。周禮六辭,鄭司農(nóng)注二字已不分矣?!墩撜Z》云:“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笔龆摹难援毬暋0幢緯鵁o畾字。靁,從雨,象形作此。凡曰從畾聲者,皆從靁省聲也。力軌切。十五部?!酰|或從累。論語、釋文或云作□*。〖注〗□*字原從言從櫐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謚(謚)shìp101下
注解:行之跡也。周書謚法解、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謚者,行之跡也。謚、跡疊韻。從言益聲。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此后人妄改也??肌鯌獣f文:謚,行之跡也,從言益聲。五經(jīng)文字曰:謚,說文也。謚,字林也。字林以謚為□聲,音呼益反。廣韻曰:謚,說文作謚。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謚,但有謚,行之跡也。據(jù)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為□,唐宋之閑又或改為謚,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謚笑皃于部末者。然唐開成石經(jīng)、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謚,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近宗說文者,不能考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jīng)典依宋作謚矣,而覆改為謚,可嘆也。今正謚為謚,而□部末之謚□皃,學者可以撥云霧而覩靑天矣。神至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誄lěi
注解:謚也。當云所以為謚也。曾子問注曰:誄,絫也。絫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謚。從言耒聲。力軌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諱huì
注解:忌也。鉉本諱,誋也。在誡、誋二字之下。淺人妄移也。鍇本廁此是矣。而忌作誋,仍誤。誋,誡也。忌,憎惡也。故諱與謚誄為類。從言韋聲。許貴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謑xǐ
注解:謑詬,二字今補,恥也。漢書賈誼傳:頑鈍亡恥,奊詬亡節(jié)。師古曰:奊詬謂無志分也。從言奚聲。胡禮切。十六部。奚聲圭、聲同部,是以或作奊,或作□也?!?,謑或從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詬ɡòu
注解:謑詬也。依全書例訂。從言后聲。呼宼切。四部。訽,詬或從句。后、句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諜dié
注解:軍中反閑也。釋言:閑,俔也。郭云: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按左傳諜輅之,諜吿曰楚幕有烏皆是。大史公書借為牒札字。從言枼聲。徒葉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該ɡāi
注解:軍中約也。凡俗云當該者皆本此。從言亥聲。古哀切。一部。讀若心中滿該。該同餩,飽息也。詳口部噫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譯yì
注解:傳四夷之語者。依李善、徐堅訂。方言:譯,傳也。王制曰: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從言□聲。羊昔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訄qiúp102上
注解:迫也。廣雅同。從言九聲。讀又若丘。謂九聲則讀如鳩矣,而又讀如丘也,今俗謂逼迫人有所為曰訄,音正同丘。廣韻巨鳩、去鳩二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譶tà
注解:疾言也。從三言。讀若沓。文□琴賦:紛□譶以流漫。注:□譶,聲多也。徒合切。吳都賦:□譶澩□,交貿(mào)相競。注引倉頡篇:譶,言不止也。佇立切。大徐引唐韻徒合切。文二百四十七 重三十二毛本卅三。小徐本卅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誩jìnɡ
注解:競言也。從二言。渠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強。凡誩之屬皆從誩。讀若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譱shàn
注解:吉也??诓吭唬杭?,譱也。從誩羊。此與義、美同意。我部曰:義與善同意。羊部曰:美與善同意。按羊,祥也。故此三字從羊。常衍切。十四部。□,篆文從言。據(jù)此則譱為古文可知矣。此亦上部之例,先古后篆也。譱字今惟見于周禮,他皆作善。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競jìnɡ
注解:強語也。競、強疊韻。強語謂相爭。從誩二人。從二人二言也。渠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強。一曰逐也。別一義。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讟dú
注解:痛怨也。方言:讟,謗也。讟,痛也。二義相足。從誩賣聲。徒谷切。三部?!洞呵飩鳌吩唬骸懊駸o怨讟?!弊髠髡言暝唬好駸o謗讟。八年曰:怨讟動于民。疑相涉而誤。文四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音yīn
注解:聲生于心有節(jié)于外謂之音。十一字一句。各本聲下衍也字。樂記曰:聲成交謂之音。宮商角征羽,聲也。宋本無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從言含一。有節(jié)之意也。于今切。七部。凡音之屬皆從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響xiǎnɡ
注解:聲也。渾言之也。天文志曰:鄉(xiāng)之應聲。析言之也。鄉(xiāng)者假借字。按玉篇曰:響,應聲也。從音鄉(xiāng)聲。許□切。十部。〖注〗□
韽ānp102下
注解:下徹聲。周禮典同曰:微聲韽。此葢賈侍中周官解故說。杜子春、鄭康成說各異。從音酓聲。恩甘切。古音在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韶sháo
注解:虞舜樂也。樂記曰:韶,繼也。公羊疏引宋鈞注樂說云:簫之言肅。舜時民樂其肅敬而紹堯道,故謂之簫韶。按韶字葢舜時始制?!稌吩唬簳袭斢杏葑?。誤衍于上句。“《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本挑碇兾摹囊粽俾?。市招切。二部。或作招。周禮作□。皆假借?!甲ⅰ健?,古文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章zhānɡ
注解:樂竟為一章。歌所止曰章。從音十。會意。諸良切。十部。十,數(shù)之終也。說從十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竟jìnɡ
注解:樂曲盡為竟。曲之所止也。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毛傳曰:疆,竟也。俗別制境字,非。從音兒。此猶章從音十會意。兒在人下,猶十為數(shù)終也,故竟不入兒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疆。文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qiān
注解:辠也。辠,犯法也。從干二。會意。二,古文上字。干上是犯法也。凡□之屬皆從□。讀若愆。去虔切。十四部。廣韻曰:□,古文愆。張林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童tónɡ
注解: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于辠隸,女子入于舂稾。從□,重省聲。徒紅切。九部。今人童仆字作僮,以此為僮子字,葢經(jīng)典皆漢以后所改?!酰N文童,中與□中同從廿。廿,□為古文疾字。當作古文以為疾字。廿本二十幷也,古文假為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踝窒略唬贺ィ盼募?。則不言以為。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妾qiè
注解: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于君者。十二字一句。妾、接疊韻。有罪女子給事,若周禮女酒、女漿、女籩、女醢、女酰、女鹽、女冪、女祝、女史、女內(nèi)司服、女御、縫人、女御、女工、女舂抌、女饎、女稾各若干人,各有奚若干人是也。鄭注:女酒,女奴曉酒者。古者從坐男女□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云得接于君者,如內(nèi)司服、縫人皆有女御。鄭云有女御者以衣服進,或當于王,廣其禮使無色過。是也。奚,女部作□。從□女?!跖?,有罪之女也。七接切。八部?!洞呵飩鳌吩疲骸芭疄槿随!眰髯纸裱a。左傳僖十七年。卜招父曰:男為人臣,女為人妾。越王句踐亦云:身請為臣,妻請為妾。妾,不娉也。此釋左傳妾字之義。別于上文有罪女子之得接者也。內(nèi)則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不必有罪,故云爾。此與釋尚書□席、曰圛一例。0394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丵zhuóp103上
注解:叢生艸也。象丵岳相并出也。謂此象形字也。丵、岳疊韻字,或作□岳。吳語不經(jīng)見者謂丵岳。凡丵之屬皆從丵。讀若浞。士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業(yè)yè
注解:大版也。見釋器。所□飾縣鍾鼓。捷業(yè)如鋸齒,□白畫之。周頌傳曰:業(yè),大版也。所以設(shè)栒為縣也。捷業(yè)如鋸齒,或曰畫之。植者為虡,橫者為栒。大雅箋云:虡也,栒也,所以縣鐘□也。設(shè)大版于上,刻畫以為飾。按栒以縣鐘□,業(yè)以覆栒為飾,其形刻之捷業(yè)然如鋸齒。又以白畫之分明可觀,故此大版名曰業(yè)。業(yè)之為言□也。許說本毛。毛傳或曰畫之,或曰二字乃以白二字之訛,未有正其誤者。凡程功積事言業(yè)者,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計數(shù)也。象其鉏铻相承也。從丵。鉏铻相承,謂捷業(yè)如鋸齒也。象之故從丵。從巾。巾象版。巾、版皆方正,丵巾會意也。魚怯切。八部。俗作□?!对姟吩唬骸熬迾I(yè)維樅?!贝笱盼摹=裨娮魈?。上林賦虡作巨,許作巨。葢三家詩巨與巨同也。墨子貴義曰:巨者白也,黔者黑也。巨業(yè)者,葢謂以白畫之與?!酰盼臉I(yè)。字形未詳其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叢cónɡ
注解:聚也。于疊韻得之。從丵取聲。徂紅刀。按古音在四部。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公羊作鄒,亦作叢。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duì
注解:□無方也。聘禮注曰:對,荅問也。按對、荅古通用。云□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無方故從丵口。從丵口。從寸。寸,法度也。丵口而一歸于法度也。都隊切。十五部。對,□或從士。漢文帝□為責對而面言,依廣韻訂。多非誠對,故去其口□從士也。鍇曰:士,事也。取事實也。按篇、韻皆作土,未知孰是。趙氏明誠曰:據(jù)古鐘鼎皆作對。是漢文亦從古耳,非肊更也。0396文四,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菐púp103下
注解:瀆菐也。瀆、菐疊韻字。瀆,煩瀆也。菐,如孟子書之仆仆。趙云:煩猥皃。從丵從廾,竦手也。音邛。廾亦聲。薄沃切。三部。凡菐之屬皆從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仆pú
注解:給事者。周禮注曰:仆,侍御于尊者之名。然則大仆、戎仆,以及易之童仆、詩之臣仆、左傳人“有十等,仆第九,臺第十”皆是。大雅:景命有仆。毛傳:仆,附也。是其引伸之義也。大雅:芃芃棫樸。毛曰:樸,枹木也。考工記樸屬。此皆取附箸之義,字當作仆。方言作□。從人菐,人之供煩辱者也。菐亦聲?!跷智小H??!酰盼膹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bān
注解:賦事也。賦者,布也。魯語曰:社而賦事,蒸而獻功。從菐八。以煩辱之事分責之人也。八,分之也。釋從八之意。八亦聲。讀若頒。按八古音如必,平聲如賓,在十二部,音轉(zhuǎn)乃入十三部。讀如頒者,如頒首之頒也。再轉(zhuǎn)入十四部,讀布還切矣。一曰讀若非。周禮:匪頒之式。先鄭云:匪,分也。凡從非之字皆有分背之意。讀頒又讀非者,十三、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玉篇敷尾切。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ɡǒnɡ
注解:竦手也。竦,敬也。從□又。按此字謂竦其□手以有所奉也。故下云奉,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五經(jīng)文字其恭反。九經(jīng)字□音邛。廣韻引說文居竦切,以菐從□聲求之。古音在三部。凡廾之屬皆從廾?!?,楊雄說:廾從兩手。葢訓纂篇如此作。古文□從二手,此以古文□為□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奉fènɡ
注解: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從手廾,從手?又雙引也。豐聲。扶隴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丞chénɡp104上
注解:翊也。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為翼,翼猶輔也。哀十八年左傳曰:使帥師而行,請承。杜曰:承,佐也。承者丞之假借。文王世子引記曰:虞夏商周用師保,有疑丞。百官公卿表丞相,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從廾,從卪,從山。四字當作從□二字。山部曰:□,高山之節(jié)。山高,山高謂□也。奉承之義。義當作意,字之誤也。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丞、承疊韻。署陵切。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奐huàn
注解:取奐也。未聞。一曰大也。大雅:伴奐爾游矣。毛曰:伴奐,廣大有文章也。檀弓: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注:輪,輪囷,言高大。奐言眾多。從廾,夐省聲。鉉本去聲字而為之說,不知古音故也。呼貫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弇yǎn
注解:葢也。釋言曰:弇,同也。弇,葢也。此與奄,覆也音義同。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謂斂其上不全葢也。周禮說鐘弇聲郁,弇謂中央寬也。從廾合聲。廾合鍇誤倒。古南切。又一儉切。七部。皿部有盦字,葢弇之別體,后人所增也。□,依玉篇、類篇作。毛刻初印本同。古文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ì
注解:引繒也。篇、韻此字皆作睪,非也。睪與□不得合為一字。各本引給也,不可通。惟廣韻作引繒皃,似是隨唐相傳說文古本。引繒而長之,葢作偽之事。與斁解也,殬敗也,音義相通?;蛟唬寒斪饕H。紿,絲勞也。從廾睪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qí
注解:舉也。從廾□聲。各本作由聲,誤?;驈墓眍^之甶,亦非也。此從東楚名缶之□。故左傳作□,今左作惎。纟部□從□聲,或字作綦?!趼暋⑵渎暯栽谝徊恳?。《春秋傳》曰:“晉人或以廣隊,楚人□之?!弊髠餍晡摹=駛鳌踝鲪?。黃顥說:廣車陷,楚人為舉之。此許偁古本古說。杜本作惎,云惎,敎也。杜林□為騏麟字。謂杜伯山謂□為麒字也。廣韻七志曰:□,說文音其是也。葢蒼頡訓纂、蒼頡故二篇中語?!蹩勺黥?,則麒可作□,其理一也。麟當作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異yì
注解:舉也。從廾□聲。羊吏切。一部。按篆從□,隸作異,不合。疑篆隸皆從己而誤也?!队輹吩唬河輹斪魈茣??!霸涝唬寒愒?!”堯典文。釋文曰:鄭音異。于其音求其義,謂四岳聞堯言,驚愕而曰異哉也。謂異為異之假借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弄lònɡ
注解:玩也。玉部曰:玩,弄也。小雅:載弄之璋。左傳曰:弱不好弄。又曰:君以弄馬之故。國語曰:還弄吳國于股掌之上。從廾玉。盧貢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ùp104下
注解:□手盛也。從廾圥聲。余六切。三部。廣韻曰:說文音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juàn
注解:摶飯也?!?、摶疊韻。曲禮:毋摶飯。從廾釆聲。釆,古文辨字。釆下云:辨別也。此云釆,古文辨,互相足。讀若書卷。俱劵切。十四部?!甲ⅰ?。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kuí
注解:持弩拊。凡弓刀把處皆曰拊。今考工記弓人作柎,從木。從廾肉聲。按肉聲故讀如逵。逵古音同仇。足部□,頁部頯皆讀如仇也。小徐云:肉非聲。大徐徑□聲字,誤矣。古音在三部。今渠追切。讀若逵。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戒jiè
注解:警也。言部曰:警,戒也。從廾戈,會意。居拜切。十五部。持戈以戒不虞。說從戈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兵bīnɡ
注解:械也。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從廾持斤,則制字兵與戒同意也。從廾持斤,幷力之皃。補明切。古音在十部。□,古文兵,從人廾干。干與斤皆兵器?!?,籒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龏ɡōnɡ
注解:愨也。心部曰:愨,謹也。此與心部恭音義同。從廾龍聲。紀庸切。九部。按紀庸似從廾得聲。未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弈yì
注解:圍棊也。從廾亦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墩撜Z》曰:“不有博弈者乎!”陽貨篇文。博,說文作簙。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具jù
注解:共置也。共、供古今字。當從人部作供。從廾貝省。會意。其遇切。古音在四部。古□貝為貨。說從貝之意。0406文十七 重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癶pān
注解:引也。上林賦:仰癶橑而捫天。晉灼曰:癶,古攀字。按今字皆用攀,則癶為古字。癶亦小篆也。從反廾。象引物于外。普班切。十四部。凡癶之屬皆從癶?!酰h或從手從樊。樊聲也。今作攀。公羊傳作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樊fán
注解:驇不行也。驇,各本訛鷙。馬部曰:驇,馬重皃。驇不行,沈滯不行也。毛詩:折桺樊圃。借為棥字。莊子:澤雉畜乎樊中。樊,籠也,亦是不行意。從癶棥,會意。棥亦聲。附袁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奱luánp105上
注解:樊也。此與手部攣音義皆同。玉篇云:攀,□也。從癶□聲。呂贠切。十四部。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共ɡònɡ
注解:同也。從廿廾。廿,二十幷也。二十人皆竦手是為同也。渠用切。九部。周禮、尚書供給、供奉字皆借共字為之。衛(wèi)包□改尚書之共為恭,非也。釋詁:供、歭、共,具也。郭云:皆謂備具。此古以共為供之理也。尚書、毛詩、史記恭敬字皆作恭,不作共。漢石經(jīng)之存者無逸一篇中徽柔懿共、惟正之共皆作共,嚴恭寅畏作恭。此可以知古之字例矣。毛詩溫溫恭人、敬恭明祀、溫恭朝夕皆不作共。靖共爾位箋云:共,具也。則非恭字也?!豕矤栁还{云:古之恭字或作共。云或,則僅見之事也。史記恭敬字亦無作共者。凡共之屬皆從共?!?,古文共。體從小徐本。按□有順從之象,癸*有睽異之象。古文四聲韻引說文誤以癸為共。@@癸*字篆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共部
龔ɡōnɡ
注解:給也。纟部曰:給,相足也。此與人部供音義同。今供行而龔廢矣。尚書甘誓:牧誓龔行天之罰。謂奉行也。漢魏晉唐引此無不作龔,與供給義相近。衛(wèi)包作恭,非也。秦和鐘銘:龔夤天命。言奉敬天命也。從共龍聲。俱容切。九部。按俱容于共得聲。未詳。0417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共部
異yì
注解:分也。分之則有彼此之異。從廾畀。畀,予也。竦手而予人則離異矣。羊吏切。一部。凡異之屬皆從異。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異部
戴dài
注解: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為砠。謂石載于土,土載于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靑旗皆同戴。從異□聲。都代切。一部?!?,籀文戴。弋聲、□聲同在一部。葢非從戈也。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異部
舁yúp105下
注解:共舉也。從□廾。謂有叉手者,有竦手者,皆共舉之人也。共舉則或休息更畨,故有叉手者。凡舁之屬皆從舁。讀若余。以諸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qiān
注解:□高也?!踔缘且?。此與辵部遷□音義同。從舁囟聲。囪音信,□音遷,合音也。七然切。十四部?!?,□或從卪。卪謂所登之階級也。郊祀志:湯伐桀,欲□夏社,不可。地理志:春秋經(jīng)曰:衛(wèi)□于帝丘?!酰盼摹?。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與yǔ
注解:黨與也。黨當作擋。擋,朋群也。與當作與。與,賜予也。從舁與。會意。共舉而與之也。舁、與皆亦聲。余呂切。五部?!?,古文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興xīnɡ
注解:起也。廣韻曰:盛也,舉也,善也。周禮六詩:曰比,曰興。興者托事于物。按古無平去之別也。從舁同。會意。同,此字補。同力也。說從同之意。虛陵切。六部。文四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jū
注解:叉手也。又部曰:叉手,指相錯也。此云叉手者,謂手指正相向也。從□彐。此亦從?又而變之也。居玉切。三部。凡□之屬皆從□?!甲ⅰ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要)yāo
注解:身中也。象人□自□之形。從□。按各本篆作□。從□下有交省聲三字,淺人所妄改也。今依玉篇、九經(jīng)字□訂。顧氏、唐氏所據(jù)說文未誤也。漢地理志:北地大□縣。注:一遙反。上黨沾縣大□谷,清漳水所出。說文、水經(jīng)注作大要谷,今志誤為黽字矣。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而自□持之故從□。必從□者,象形猶未顯,人多護惜其□故也。于消切。二部。□,古文□。按今人變?yōu)橐?,以為要約、□要字。于消、于□切?!甲ⅰ健?。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chén
注解:早昧爽也。日部曰:早,□也。昧□,旦明也。文王世子注曰:早昧□,擊□以召眾。亦三字絫言之。左傳僖五年正義解說文謂夜將旦雞鳴時也。從□辰。會意。辰,時也。辰亦聲。食鄰切。十二部。□夕為□,臼辰為□,皆同意。圣人以文字敎天下之勤。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nónɡp106上
注解:耕人也。各本無人字,今依□應書卷十一補。食貨志:四民有業(yè),辟土植谷曰農(nóng)。洪范:次三曰,農(nóng)用八政。鄭云:農(nóng)讀為醲。易其字也。某氏因訓農(nóng)為厚矣。從□庶人明而動,晦而休,故從□。囟聲。鍇曰:當從兇,乃得聲。玉裁按:此囪聲之誤。囪者,明也?!酰N文農(nóng)。從林?!酰盼霓r(nóng)。農(nóng),亦古文農(nóng)。小徐從艸,大徐從林。夏竦曰:□見古尚書?!甲ⅰ健?、□、□、□、莀,古文農(nóng)。文二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爨cuàn
注解:齊謂炊爨。各本謂下衍之字,今正?;鸩吭唬捍叮嘁?。然則二字互相訓。孟子趙注曰:爨,炊也。齊謂炊爨者,齊人謂炊曰爨。古言謂則不言曰,如毛傳婦人謂嫁歸是也。特牲、少牢禮注皆曰:爨,灶也。此因爨必于灶,故謂灶為爨。禮器燔柴于爨同。楚茨傳曰:爨,饔爨廩爨也。此謂灶。又曰:踖踖,爨灶有容也。此謂炊。□*象持甑,中似甑,□持之。今本□*訛臼。冖為灶口,廾推林內(nèi)火。林,柴也。內(nèi)同納。凡爨之屬皆從爨。七亂切。十四部?!?,籒文爨省。然則爨本古文也。〖注〗□*字作□下無廾。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qiónɡ
注解:所□枝鬲者。從爨省鬲省。渠容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釁xìn
注解:血祭也。周禮大祝注云: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涂其釁郄,因以祭之曰釁。漢書高帝紀釁□,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涂□釁呼為釁。呼同罅。按凡言釁廟、釁鐘、釁□、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涂之因薦而祭之也。凡坼罅謂之釁。方言作璺。音問。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樂記作釁。象祭灶也。從爨省,祭灶亦血涂之,故從爨省。爨者灶也。從酉。酉,所□祭也。酉者酒之省。從分,取血布散之意。分亦聲。分聲故釁,或為熏。如齊語三釁三浴,或為三熏。呂覽:湯得伊尹,釁以犧豭。風俗通作熏以萑葦。漢書豫讓釁面吞炭。顏云:釁,熏也。皆是也。釁又讀為徽,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分聲讀徽,此卽輝旗入微韻之比。古音十三部,在問韻。今韻虛振切,非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文三 重一
革ɡép107上
注解: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文義、句讀皆不可通。今依召南、齊風、大雅、周禮掌皮四疏訂正。革與鞹二字轉(zhuǎn)注。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別,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也是也。革,更也。二字雙聲。治去其毛,是更改之義,故引伸為凡更新之用。雜卦傳曰:革,去故也。鄭注易曰:革,改也。公羊傳:革取清者。何曰:革,更也。管子輕重革筑室房注:革,更也。象古文革之形。凡字有依仿古文制為小篆,非許言之,猝不得其于六書居何等者,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弟曰從古文之象,民曰從古文之象,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易□為口,葢省煩為□耳。而或云從卅,從囗,音韋。囗為國邑,卅年而法更,此葢楊承慶字統(tǒng)之肊說。古核切。一部。凡革之屬皆從革?!酰盼母飶摹跎县ハ率?,是三十也?!鯙橐皇蓝栏病?jù)此則□之本訓更。后以為皮去毛之字。臼聲?!?,居玉切,在三部。革在一部,合音冣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鞹kuò
注解:革也。各本作去毛皮也。今依載驅(qū)、韓奕正義正。大雅傳云:鞹,革也。論語孔注云:皮去毛曰鞹。此恐人不省詳言之。若說文革字下已注明,何庸辭費?!墩撜Z》曰:“虎豹之鞹?!鳖仠Y篇文。從革□聲??喙?。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靬jiān
注解:靬,此復舉字□之未□者。干革也。干,古寒切。武威有麗靬縣。地理志:張掖郡驪靬。李奇曰:音遟虔。如淳曰:靬音弓鞬??倔P靬亦屬張掖。許系之武威,未詳。從革干聲??嚓呵小J牟俊?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luò
注解:生革可□為縷束也。小雅:約之閣閣。毛曰:約,束也。閣閣,猶歷歷也。按閣讀如絡。秦風五楘傳曰:五束歷録。生革縷束曰□者,謂束之歷録也。從革各聲。盧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鞄páo
注解:柔革工也。從革包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讀若樸。樸在三部,合音□近。劉昌宗音仆?!吨芏Y》曰:“柔皮之工鮑氏。”鮑卽鞄也。鮑、鞄字舊互訛,今正。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韋裘。先鄭云: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為鞄。蒼頡篇有鞄□。又鮑人之事。后鄭云:鮑,故書或作鞄。許云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頡篇之鞄。鞄正字,鮑假借?!醪吭疲阂自煌蝗缙鋪砣?。不孝子突出,不容于內(nèi)也?!跫匆淄蛔忠病V^□正字,突假借。文意正相似。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ùnp107下
注解:攻皮治□工也??脊び涀ⅲ合揉嵲疲喉r,書或為□。皋陶□木也。后鄭云:□者以皋陶名官也?!鮿t陶字從革。按先后鄭□□兩存。許從□不從□也。從革軍聲。讀若運。先鄭云:讀如歷運之運。王問切。十三部。韗,□或從韋。今周禮如此作。釋文曰:韗或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鞣róu
注解:耎也。耎同偄,弱也。從革柔,柔亦聲。耳由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靼dá
注解:柔革也。柔當作鞣。上文云柔皮之工,謂治之使柔。此云柔革,謂革之柔耎者也。從革旦聲。旨熱切。十五部。旦聲在十四部,合音也。□,古文靼從亶。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鞼ɡuì
注解:革繡也。齊語:管子曰:輕罪贖以鞼盾一□。韋曰:鞼盾,綴革有文如繢也。后漢烏桓傳曰:婦人能刺韋作文繡。從革貴聲。求位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鞶pán
注解:大帶也?!兑住吩唬骸盎蝈a之鞶帶。”訟上九。男子帶鞶,婦人帶絲。鞶,革帶也。故字從革。內(nèi)則曰:男鞶革,女鞶絲。注云: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飾緣之,則是鞶裂。與詩云垂帶如厲、紀子帛名裂繻字雖今異,意實同。按小雅垂帶而厲箋云:而亦如也。而厲,如鞶厲也。鞶必垂厲以為飾,厲字當作裂。說與禮記注同。而毛傳云厲,帶之垂者。左傳鞶厲,服云:鞶,大帶也。賈逵、杜預說同。虞翻注易亦云:鞶帶,大帶。皆與鄭異。葢鄭以大帶用素,天子、諸侯、大夫同,士用練,皆不用革也。大帶所以申束衣,革帶以佩玉佩及事佩之等,故喪服以要绖象大帶,又有絞帶象革帶也。內(nèi)則云:男鞶革,女鞶絲。則鞶非大帶明矣。周禮巾車疏引易注云:鞶帶,佩鞶之帶。此葢鄭注與詩、禮注同。而內(nèi)則施縏表注云:縏,小囊也??T表言施,為箴管線纊有之,則縏亦與鞶同類。從革此鄭知非大帶也。般聲。薄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鞏ɡǒnɡ
注解:□韋束也。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毛曰:鞏,固也。此引伸之義也?!兑住吩唬骸办栍命S牛之革?!备锍蹙呸o。王弼曰:鞏,固也。按此與卦名之革相反而相成。從革□聲。居竦切。古音在三部。見詩瞻卬。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鞔mánp108上
注解:履空也。小徐曰:履空猶履□也。按空、腔古今字,履腔如今人言鞵幫也。逋旁切。呂氏春秋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高曰:鞔,履也。作履之工也。高不云履空者,渾言之也。三蒼:鞔,覆也。考工記注:飾車,謂革鞔輿也。此鞔引伸之義。凡鞔皆如綴幫于底。從革免聲。母官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靸sǎ
注解:小兒□也。急就篇有靸。釋名曰: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從革及聲。穌合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ánɡ
注解:□角,鞮屬。方言:禪者謂之鞮,絲作之者謂之履,麻作之者謂之不借。麤者謂之屨,東北朝鮮洌水之閑謂之□角,南楚江沔之閑緫謂之麤,西南梁益之閑或謂之□,或謂之□。履,其通語也。徐土邳圻之閑,大麤謂之□角。按末句郭注今漆履有齒者。顏注急就篇曰:卬角,形若今之木履而下有齒。釋名則曰: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當仰履角,舉足乃行也。從革卬聲。五剛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鞮dī
注解:革□也。周禮釋文云:許愼曰:鞮,屨也。呂忱曰:鞮,革屨也。與今本異。徐堅、□應引與今本同。曲禮鞮屨注:無絇之菲也。周禮鞮鞻氏注:鞮鞻,四夷舞者所屝也。王制西方曰狄鞮注,鞮之為言知也。胡人□連脛,謂之絡鞮。各本無此九字,韻會引有。釋名曰:鞾本胡服,趙武靈王所服也。從革是聲。都兮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jiá
注解:鞮□沙也。謂鞮之名□沙者也?!踅?、□沙皆漢人語。廣雅之□□也?!?,古匣切?!跻羯??!酢酢ⅰ酢?,靸□也。集韻:□與鞾同。廣韻:□□,索□、胡履也。釋名:□□,鞾之缺前壅者,胡中所名也。從革夾聲。古洽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xǐ
注解:鞮屬。從革徙聲。所綺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鞵xié
注解:生革鞮也。生革,各本作革生,今正。從革奚聲。戸佳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靪dīnɡ
注解:補□下也。原思納履則歱決,故履下可補也。今俗謂補綴曰打補靪,當作此字。從革丁聲。當經(jīng)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鞠jū
注解:蹋鞠也。劉向別錄曰:蹵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zhàn)國之時。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漢藝文志兵技巧十三家有蹵□二十五篇。郭樸注三蒼云:毛丸可蹋戲者曰鞠。按鞠,居六、求六二切。廣韻曰:今通謂之球子。巨鳩切。古今字也。從革匊聲。三部。□,鞠或從□。□或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鼗táop108下
注解:鼗,此復字□之未□者。遼也。此門聞也,戸護也,□郭也,琴禁也之例。以疊韻說其義也。遼者,謂遼遠必聞其音也。周禮注曰:鼗如□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從革召聲。徒刀切。二部。鼗,鼗或從兆聲?!酰换驈摹跽??!?,籒文鼗從殸召。周禮以為韶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uān
注解:量物之□。一曰抒井□。小徐曰:抒井今言淘井。□,取泥之器。玉裁按:依說文浚,抒也。則小徐說是。依手部抒,挹也。則汲井亦可云抒井。缶部曰:甕,汲缾也。春秋傳言具綆缶,周易言羸其缾,是其物用缶久矣,而其始用革也。古□革。謂此二者古皆用革,故從革。從革冤聲。于袁切。十四部?!?,□或從宛。宛者,下也。宛亦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鞞bǐnɡ
注解:刀室也。刀部曰:削,鞞也。削、鞘古今字。音肖。小雅、大雅毛傳不同。說詳玉部。從革卑聲。井頂切。古音當在十六部。支清多合韻,故今音入迥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鞎hén
注解:車革前曰鞎。釋器曰:輿革前謂之鞎。郭曰:以韋鞔車軾。按李巡云:輿革前,謂輿前以革為車飾曰鞎。不言軾。依毛傳韋鞔軾,自名鞃,不名鞎。疑李注是。從革□聲。戸恩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鞃hónɡ
注解:車軾中把也。各本無中把二字,韻會作中靶,靶字誤,今補正。大雅傳曰:鞹,革也。鞃,軾中也。此謂以去毛之皮鞔軾中人所憑處。篇、韻皆云:軾中靶。靶,轡革,不當以名軾。葢許本作把,而俗訛從革。軾中把者,人把持之處也。較毛多一字。從革弘聲。丘弘切。六部?!对姟吩唬骸绊T鞃淺幭?!弊x若穹。穹,從穴弓聲。弓古音讀如肱,故鞃亦作□。又作□?!甲ⅰ健洞笱拧蹴n奕》。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鞪mù
注解:車軸束也。此與森部楘音同義近。楘謂辀束,鞪謂軸束,分析易明也。而小戎音義曰:楘本又作鞪。玉篇亦曰:鞪亦作楘,曲轅束也。疑本一字,許書有楘無鞪,后人補之,又改辀為軸。從革敄聲。莫卜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bì
注解:車束也??脊び浱熳庸缰斜刈ⅲ罕兀x如鹿車縪之縪,謂以組約其中央,為執(zhí)之以備失隊。方言曰:車下鐵,陳宋淮楚之閑謂之畢。大者謂之綦。郭注云:鹿車也。按鄭、郭云鹿車者,非小車財容一鹿之謂。方言曰:繀車,趙魏之閑謂之轣轆車,東齊海岱之閑謂之道軌。廣雅:繀車謂之歷鹿,道軌謂之鹿車。本方言。葢歷鹿卽毛詩傳之歷錄,鹿車卽周禮注之鹿車。鹿車與歷鹿義同,皆于其圍繞命名也。纟部縪,止也。古畢、必通用,故必□、縪同,約圭與約車相類也。從革必聲。毗必切。十二部。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zuānp109上
注解:車衡三束也。當作車句衡五束也。秦風:五楘梁辀。毛曰:小戎,兵車也。五,五束也。楘,歷錄也。梁辀,辀上句衡也。一辀五束,束曰歷錄。句衡謂轅也。故下文言轅不言衡。曲轅□縛,直轅□縛。曲轅謂兵車、乗車、田車,皆小車也。直轅謂牛車,所謂大車也。小車人所乗,欲其安,故暢轂梁辀。大車任載而已,故箴轂直轅。曲轅車□飾,□之言攢也,以革縛之凡五,歷歷錄錄然。大鄭云:駟車之轅率尺所一縛是也。直轅車無飾,以革縛,不必五也?!踔浴跻??!?,約也。從革爨聲。借官反。十四部。讀若《論語》“鉆燧”之鉆。見陽貨篇。按火部無燧?!?,□或從革贊。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zhì
注解:葢杠系也。葢杠,考工記謂之桯。桯讀如楹。系,各本作絲,今正。系,系也。系,絜束也。絜束者,圍而束之。□用革,故字從革。從革旨聲。脂利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鞁bèi
注解:車駕具也。晉語:吾兩鞁將絕,吾能止之。韋曰:鞁,靷也。按韋以左傳作靷,故以靷釋之。其實鞁所包者多,靷其大者。封禪書言雍五畤,路車各一乗,駕被具;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乗,禺馬四匹,駕被具。被卽鞁字也。鞁與纟部絥□各物。從革皮聲。平秘切。按當依廣韻平義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鞥ēnɡ
注解:轡鞥。轡鞥,葢古語。轡亦名鞥也。從革弇聲。烏合切。七部。讀若□。此蒸登與侵覃合韻之理。一曰龓頭繞者。龓,各本作龍。玉篇作籠。而玉篇有部龓下曰:馬龓頭。吳都賦云馽龓。則龓頭為長,籠近之,龍非也。龓頭卽羈也。繞,纏也。者當作也。鞥之言罨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靶bà
注解:轡革也。王褒傳:王良執(zhí)靶。音義或曰:靶音霸,謂轡也。吳都賦:回靶乎行邪睨。劉曰:靶,轡革也。按云轡革者,毛傳云革轡首也。從革巴聲。必駕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xiǎn
注解:箸亦鞥也。亦,鉉本作掖,非其物也。鍇作腋,俗字也。今正。亦,人之臂亦也。箸亦鞥,謂箸于馬兩亦之革也。箸亦,謂直者。當膺,謂橫者。鞥當作靼。左傳、釋文正義引皆作皮。作鞥非也。史記禮書鮫韅,徐曰:韅者,當馬腋之革。若釋名云橫經(jīng)腹下,杜注左云在背曰韅,皆異說也。從革顯聲。呼典切。十四部。按古假顯為之。檀弓子顯,公子縶也。盧氏植云:古者名字相配。顯當作韅。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靳jìnp109下
注解:當(□下月)也。左傳曰:吾從子如驂之有靳。杜曰:靳,車中馬也。言己從書,如驂馬之隨靳也。正義曰:驂馬之首當服馬之胸,胸上有靳,故云我從子如驂當服之靳。按左傳:晉車七百乗,韅靷鞅靽。杜曰:在胸曰靷。此正在匈曰靳之誤。以秦風傳靳環(huán)或作靷環(huán)證之,其誤正同矣。游環(huán)在服馬背上,驂馬外轡貫之,以止驂之出,故謂之靳環(huán)。靳者,驂馬止而不過之處。故引伸之義為靳固。左傳:宋公靳之。吝其竉也。從革斤聲。居近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chěnɡ
注解:驂具也。上二文當是服馬鞁具。此云驂具,互文見義也。從革□聲。丑郢切。十一部。讀若騁蜃。按蟲部□讀若騁。則此□聲讀騁宜矣。不知何以多蜃字。騁蜃連文不可通。疑當為又讀若蜃也。廣韻卄八狝有□、□、□三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靷yǐn
注解:所□引軸者也。所以、者字,依楊倞注荀卿補。凡許書所以字,淺人往往□之。秦風毛傳曰:靷所以引也。毛不言軸,許云軸以箸明之。轅載于軸,兩靷亦系于軸。左傳:兩靷將絕,吾能止之。駕而乗材,兩靷皆絕。此可見靷之任力幾與轅等。靷在輿下而見于軓前,乃設(shè)環(huán)以續(xù)靷而系諸衡,故詩云:陰靷沃續(xù)。孔沖遠云:靷系于陰版之上,令驂馬引之。此非是驂在服外而后于服,與靷不正相當。且軓非能任力,不當系于軓也。許云所以引軸,說不可易。從革引聲。余忍切。十二部。□,籒文靷。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ɡuǎn
注解:車鞁具也。從革官聲。古滿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dòu
注解:車鞁具也。從革豆聲。田□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yú
注解:輨內(nèi)環(huán)靼也?!酰鞅居炤?,今依玉篇。環(huán)靼者,環(huán)之以靼。從革虧聲。羽俱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bó
注解:車下索也。釋名:縛在車下,與輿相連縛也。當作□在車下。從革尃聲。補各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è
注解:車具也。從革奄聲。烏合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zhuó
注解:車具也。從革叕聲。陟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鞌ān
注解:馬鞁具也。此為跨馬設(shè)也。左傳:趙旃以良馬二,□其兄與叔父。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三代時非無跨馬者矣。春秋經(jīng)有鞌字。從革安聲。烏寒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rónɡ
注解:鞌毳飾也。毳,獸細毛也。從革茸聲。而隴切。九部?!鯌唬喝n而用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tié
注解:鞌飾。篇、韻皆曰鞌□。從革占聲。他葉切。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鞈ɡé
注解:防汗也。此當作所以防捍也,轉(zhuǎn)寫奪誤。巾部曰:幩,馬纏鑣扇汗也。與此無涉。篇、韻皆曰防捍,是相傳古本捍亦作捍,故訛汗。荀卿曰:犀兕鮫革,鞈如金石。管子: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注曰:鞈革,重革。當心箸之,可以御矢。鼌錯曰: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孟康曰:革笥,以皮作如鎧者被之。木薦,以木版作如楯。一曰革笥若楯,木薦之以當人心也。此皆防捍之說。鍇曰:今胡人捍□也。知鍇本故作捍。從革合聲。當云從革合,合亦聲。古洽切。七部。按□部鞈*,古文□。而此作小篆,訓防捍,與上文鞌、□、□,下文勒皆為馬具者不相貫。鍇本篆體作鞈*,獨從古文革,則恐好事者增之。仍從□部偏旁耳?!甲ⅰ届?字從□從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勒lè
注解:馬頭落銜也。落、絡古今字。纟部繯下云落也,知許之不作絡矣。釋名:勒,絡也。絡其頭而引之。按網(wǎng)部□,馬落頭也。金部銜,馬勒口中。此云落銜者,謂落其頭而銜其口,可控制也。引伸之為抑勒之義,又為物勒工名之義。廣韻云:石虎諱勒。呼馬勒為轡。此名之不正也。爾雅:轡首謂之革。革卽勒之省。馬絡頭者,轡所系也,故曰轡首。毛詩□革皆當依古金石作□勒、鋚勒。毛傳曰:攸,轡首飾也。革,轡首也。自來上句奪首飾二字而莫得其解。從革力聲。盧則切。一部?!甲ⅰ健踝种袩o灬。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鞙xuàn
注解:大車縛軛靼。大車,牛車也??`軛者,苞注論語云:輗者,轅端橫木以縛枙者也?;试唬汗抛髋\嚕热∫粰M木縛著兩轅頭,又別取曲木為枙縛著橫木,以駕牛脰也。然則軛縛于橫木,橫木縛于轅,縛于轅者輗也。軛縛于輗用靼。鞙亦作□。釋名:□,縣也。所以縣縛軛也。從革肙聲??駴W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miǎn
注解:勒靼也。謂馬勒之靼也。勒在馬面,故從面。從革面聲。此以形聲包會意。彌沇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靲qín
注解:鞮也。鞮,革履也。玉篇靲下云:靲,鞻也。周禮鞮鞻氏音義,呂忱云:鞮者,革屨也。鞻者,靲鞻。按鞮鞻,走部作趧婁,故革部無鞻。字林有鞻,釋之曰靲鞻。則靲字亦字林始有之。說文靲字殆后人所增,不與□、鞮、□等為伍。從革今聲。巨今切。七部。士喪禮系用靲注:靲,竹□也。陸云其闇反。按鄭以為紟字,紟者系也。鬲與重但當以竹□系之,因謂□為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鞬jiān
注解:所□戢弓矢。左傳:左執(zhí)鞭弭,右屬櫜鞬。杜曰:櫜以受箭,鞬以受弓。方言:弓謂之鞬。釋名:受矢之器。馬上曰鞬。鞬,建也。言弓矢并建立其中也。廣韻曰:馬上藏弓矢器。從革建聲。居言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韇dú
注解:弓矢韇也。方言:弓謂之鞬,或謂之□丸。左傳服注云:冰,櫝丸葢也。后書南匈奴傳引方言:藏弓為鞬,藏箭為韇丸。廣雅:鞬,弓藏也。皾□,矢藏也。皆與今方言異。按絫呼之曰韇丸,單呼之曰韇。士冠禮:筮人執(zhí)策抽上韇。注:韇,藏策之器。今時藏弓矢者謂之韇丸也。亦疑說文本有丸,淺人□之。從革賣聲。徒谷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suī
注解:緌也。疊韻。纟部曰:緌,系冠纓也。引伸凡垂者謂之緌。廣雅:□謂之鞘。鞘音梢。玉篇云:鞌邊帶。是也。從革巂聲。山垂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jí
注解:急也。雙聲。此亦□郭、琴禁之例。廣韻:□,皮鞭皃。按□、鞭二字相屬,疑本作鞭急也,轉(zhuǎn)寫奪鞭。從革亟聲。紀力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鞭biān
注解:毆也。毆,各本作驅(qū),淺人改也,今正。毆上仍當有所以二字。尚書:鞭作官□。周禮條狼氏:掌執(zhí)鞭而趨辟。凡誓,執(zhí)鞭以趨于前,且命之。司市,凡市入則胥執(zhí)鞭度守門。左傳:誅屨于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又公怒,鞭師曹三百。皆謂鞭所以毆人之物。以之毆人亦曰鞭。經(jīng)典之鞭皆施于人,不謂施于馬。曲禮:乗路馬,載鞭策。左傳:左執(zhí)鞭弭。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皆是假借施人之用為施馬之偁,非若今人竟謂以杖馬之物杖人也。葢馬□曰策,所以擊馬曰□,以□擊馬曰敇,本皆有正名,不曰鞭也。擊馬之□用竹,毆人之鞭用革,故其字亦從竹、從革不同。自唐以下毆變?yōu)椤酰c驅(qū)同音。謂鞭為捶馬之物,因改此毆為驅(qū),不知絕非字義。毆,捶擊物也。驅(qū),馬馳也。從革□聲。卑連切。十四部?!?,古文鞭。從亼攴。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鞅yǎnɡ
注解:頸靼也。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嬰絡之也。按劉與許合。杜云在腹曰鞅,恐未然也。小雅鞅掌,毛曰:失容也。從革央聲。于兩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韄hù
注解:佩刀系也。系,各本作絲,今正。此葢纟部所謂緱也。廣韻云:佩刀飾。莊子音義引三蒼云:韄,佩刀靶韋也。莊子外韄內(nèi)韄,引伸之義也。李云:縛也。從革蒦聲。乙白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tuóp111上
注解:馬尾□也。方言:車紂,自關(guān)而東,周雒汝潁而東謂之□,或謂之曲绹,或謂之曲綸。自關(guān)而西謂之紂。纟部曰:緧,馬紂也。紂,馬緧也。考工記:必緧其牛。后鄭云:關(guān)東謂紂為緧。按□、□語相似,□葢□之轉(zhuǎn)語。從革它聲。徒何切。十七部。今之般緧。四字疑后人沾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xié
注解:系牛脛也。系當作系。從革見聲。按篇、韻皆呼結(jié)切,于見聲為近。古音在十四部。鉉本作己彳切。文五十九宋本九作七。 重十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鬲lì
注解:鼎屬也。釋器曰:鼎款足者謂之鬲。實五觳??脊び洠禾杖藶樨瑢嵨濉?,厚半寸,唇寸?!醵混?。大鄭云:□受三豆。后鄭云:□受□二升。按瓬人職云:豆實三而成□。大鄭本之。今俗本訛為□受三□,誤甚。許必言□所受者,角部□下無此義也。魏三體石經(jīng)以鬲為大詰嗣無疆大歷服之歷,同在十六部也。象腹交文,三足。上象其口,乂象腹交文,下象三足也??脊び泩D曰款足。按款足,郭云曲腳,漢郊祀志則云鼎空足曰鬲,釋款為空。郞激切。十六部。凡鬲之屬皆從鬲?!?,鬲或從瓦。楚世家:楚武公曰:居三代之傳器,登三翮六翼以高世主。小司馬曰:翮亦作□,同音歷。三翮六翼謂九鼎,空足曰翮,翼卽耳,事見爾雅。按翮者□之假借字,翼者釴之假借。九鼎,款足者三,附耳于外者六也。爾雅曰:鼎,款足謂之鬲,附耳外謂之釴?!?,漢令鬲,從瓦歷聲。謂載于令甲令乙之鬲字也。樂浪挈令織作□。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yǐ
注解:三足鍑也。鍑如□而大口。廣雅:□,鬴也。一曰滫米器也。滫米猶浙米,浙之以得其泔也。從鬲支聲。魚綺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鬹ɡuī
注解:三足鬴也。廣雅:鬹,鬴也。有柄喙。有柄可持,有喙可寫物,此其別于□者也。讀若媯。媯,漢人巳讀如規(guī)矣。從鬲規(guī)聲。居隨切。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鬷zōnɡ
注解:鬴屬。廣雅:鐈鬲鬷也。陳風:越以鬷邁。商頌:鬷假無言。毛曰:鬷,數(shù)也。又曰:鬷,緫也。數(shù)讀如數(shù)罟之數(shù)。數(shù)罟,豳風作緵罟,魚麗作緫罟。然則二傳皆謂鬷者,緫之假借字也。從鬲□聲。子紅切。九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ɡuō
注解:秦名土鬴曰□。今俗作鍋。土□者,出于匋也。從鬲□聲。夂部□,夸步也。讀若過。古禾切。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鬵qín
注解:大鬴也。檜風:誰能亨魚,摡之□鬵。毛曰:鬵,□屬。按下文別一義。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釋器:鼎絕大謂之鼐,圜弇上謂之鼒,附耳外謂之釴,款足者謂之鬲,□謂之鬵。鬵,鉹也。按此六句皆說鼎,故許以鼎大上小下若甑,發(fā)明甑謂之鬵。金部云:鉹,鬵鼎。亦所以發(fā)明鬵,鉹也。釋爾雅者尟通此矣。從鬲兓聲。讀若岑。才林切。七部?!?,籒文鬵。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zènɡ
注解:鬵屬。從鬲曾聲。按此篆淺人□增也。瓦部:甑,甗也。甗,甑也。一穿?!跽?,甑之或體耳。爾雅音義云:□本或作甑。篇、韻皆云甑、□同字??芍疟菊f文不分入鬲、瓦二部,至集韻乃據(jù)徐鉉之書截然為二字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鬴fǔ
注解:鍑屬也?!跛脑欢?,豆四曰區(qū),區(qū)四曰鬴。從鬲甫聲。扶雨切。五部。釜,鬴或從金父聲。今經(jīng)典多作□,惟周禮作鬴。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鬳yàn
注解:鬲屬。鬲,鼎屬也。從鬲虍聲。牛建切。十四部。按戴氏侗引唐本□省聲,似是。然獻尊卽犧尊,車轙亦作钀。歌元古通,魚歌古又通,虍聲卽魚歌之合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融rónɡ
注解:炊氣上出也。釋詁、毛傳、方言皆曰:融,長也。此其引伸之義也。通作□。思□賦:展泄泄以□。廣成頌:豐□薱蔚。從鬲,蟲省聲。以戎切。九部?!酰N文融不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xiāo
注解:炊氣皃?!醪吭唬簢蹋曇?。氣出頭上,從□頁。炊氣亦上出,故從囂。從鬲囂聲。舉形聲包會意。許嬌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shānɡ
注解:□也。□亦作鬺,亦作□。韓詩:于以鬺之,惟锜及□。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亨鬺,郊祀志作鬺亨。亨,許兩切,謂煑而獻之上帝鬼神也。毛詩假湘為之。毛曰:湘,烹也。從鬲羊聲。式羊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fèi
注解:涫也。水部曰:涫,□也。今俗字涫作滾,□作沸,非也。上林賦曰:湁潗鼎□。嚴夫子哀時命曰:氣涫□其若波。從鬲沸聲。芳未切。十五部。按此當云從水鬲,弗聲,非畢沸字也。文十三 重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鬲部
□lìp112上
注解:□也。二字淺人□增。此云古文亦鬲字,卽介籒文大改古文之例。何取以漢令鬲為訓釋乎。古文亦鬲字。鬲、□皆古文也。象孰飪五味氣上出也。謂弜也。鬲、□本一字,鬲專象器形,故其屬多謂器?!跫嫦笫腼氈畾猓势鋵俳灾^孰餁。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zhān
注解:鬻也。從□侃聲。諸延切。十四部。按此當去□切?!趸蜃黟e,猶愆作諐也。淺人謂卽饘字不分,故同切諸延耳。餰,□或從食衍聲。荀卿書:酒醴餰鬻。內(nèi)則曰:取稻米舉糔溲之。小切狼臅膏,以與稻米為酏。注:此周禮酏食也。此酏當從□。周禮醢人酏食注曰:酏,□也。引內(nèi)則取稻米云云,正作□字。按雜問志曰:內(nèi)則□次糝,周禮酏次糝。酏在六飲中,不合在豆,且內(nèi)則有□無酏,周禮有酏無□,明酏、□是一也,故破酏從□也。據(jù)此則內(nèi)則本作□字。注中此酏當從□,謂周禮此酏字當從內(nèi)則作□字。言此酏者,以別于六飲之酏也。今本內(nèi)則作酏,淺人所改。飦,□或從食干聲。孟子曰:飦粥之食。趙曰:飦,□粥也?!跬印!酰趸驈氖辰?。韻會引左傳注:□于是,鬻于是。今未詳所據(jù)。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鬻zhōu
注解:□也。從□米。會意。之六切。三部。按一音余六切,是以賣鬻字作此,賣之假借也。鉉本作米聲,武悲切。此因誤衍聲字而為之切音,非眞唐韻有武悲切也。爾雅猶如麂之猶。舍人本作鬻。異文同部,是可以定其非形聲矣。廣韻、集韻、篆韻□脂韻內(nèi)皆無鬻。玉篇云:說文又音糜。廣韻云說文本音麋者,乃陳彭年輩誤用鉉本也。玉篇糜字又麋之誤,類篇□皮切之誤本此。鬻作粥者,俗字也。作□者,樂記假鬻為育而轉(zhuǎn)寫致訛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hú
注解:□也。釋言:餬,饘也。當作此字。今江蘇俗粉米麥為粥曰餬。從□古聲。戸吳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ɡēnɡ
注解:五味盉□也。皿部曰:盉,調(diào)味也。內(nèi)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之糝。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酰醢鹽梅以亨魚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凡魚肉必用菜,菜謂之芼。儀禮:□芼牛藿羊苦豕薇。芼及酰醢鹽梅,是之謂五味之和也。實于□謂之□羹。肉汁不和五味謂之大羹。從□從羔。會意。凡從羔者,羔猶美也。古行切。古音在十部?!对姟吩唬骸耙嘤泻汀??!鄙添炍?。鍇本□作羹?!?,□或省?!酰驈拿?,□省。羔下從美。今各本作兩羔,非也。羹,小篆從羔,從美。此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籒文也。不先小篆者,此亦丄部之例。〖注〗《商頌□烈祖》。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sùp112下
注解:鼎實。惟葦及蒲。此有奪,當云鼎實也。詩云:其□維何,維筍及蒲?;蛟唬汗S作葦者,三家詩也。爾雅:其萌虇。今蘆筍可食者也。按詩其殽維何,炰鱉鮮魚,此謂鼎中肉也。其蔌維何,維筍及蒲,此謂鼎中菜也。菜謂之芼。釋器曰:肉謂之羹,菜謂之蔌。毛曰:蔌,菜殽也。菜殽對肉而言。凡禮經(jīng)之藿苦薇,昏義之蘋藻,二南之□,皆是。周易覆公餗,鄭曰:餗,菜也。凡肉謂之醢,菜謂之菹,皆主謂生物實于豆者。肉謂之羹,菜謂之芼,皆主謂孰物實于鼎者。說詳戴先生毛鄭詩考正。陳留謂□為□。周易馬注:餗,□也。按鼎中有肉有菜有米,以米和羹曰糜。糜者,□之類。故古訓或舉菜為言,或舉米為言。正考父鼎銘:饘于是,鬻于是,以餬余口。亦單舉米言也。許不以陳留語為別一義?!踔痢豕财呶慕灾^鬻也,分別之,則有米和肉菜之鬻,有不和肉菜之鬻。從□速聲。桑谷切。三部。餗,□或從食束。束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ù
注解:鬻也。疊韻。從□毓聲。余六切。三部。按此切余六,鬻切之六,本分別不同。后人以□之切為鬻之切,而混誤日甚。□,□或省從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miè
注解:涼州謂鬻為□。按此鬻,鍇本作糜為長,糜、□雙聲故也。從□□聲。莫結(jié)切。十五部?;姡趸蚴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ěr
注解:粉餅也。周禮:糗餌粉餈。食部曰:餈,稻餅也。此曰□,粉餅也。葢謂餈者,不粉之稻米為餅。餌者,稻米粉之為餅。交互相足。經(jīng)云糗餌者,謂以熬米麥傅于餌。粉餈者,謂以他谷粉傅于餈。此許意與先、后鄭說異。小徐云:許說冣精。又內(nèi)則注:餌,筋腱也。又莊子:以五十犗為餌。餌,釣□魚者。從□耳聲。仍吏切。一部。餌,□或從食耳。耳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chǎo
注解:□也。爾雅音義引三蒼□也,說文火干物也,與今本異?!鯌僖c今本同。方言:□□□□□火干也。秦晉之閑或謂之□。按□卽□字,或作□。□應曰:崔寔四民月令作炒。古文奇字作□。從□芻聲。尺沼切。廣韻初爪切。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uèp113上
注解:內(nèi)肉及菜湯中薄出之。內(nèi),今之納字。薄音博,迫也。納肉及菜于□湯中而迫出之,今俗所謂煠也?!鯌唬航瓥|謂瀹為煠。煠音助甲切?!踅褡肿麇?,亦作汋。通俗文曰:以湯煑物曰瀹。廣雅曰:瀹,湯也。孫炎說夏礿之義曰:新菜可汋。從□翟聲。以勺切。古音在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zhǔ
注解:亯也。亯,普庚切。□,□也?!跸庐斣啤跻?。經(jīng)傳用亯,用烹乃□之假借字耳。亯部曰:獻也。不訓□。從□者聲。章與切。五部。按惟周禮作□。煑,□或從火?!?,□或從水。水在鬲中。會意?!甲ⅰ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bó
注解:炊□□溢也。炊,各本作吹,今從類篇。釜□溢,各本作釜溢,宋本作聲沸,今參合定為□□溢。今江蘇俗謂火盛水□溢出為鋪出,□之轉(zhuǎn)語也,正當作□字。從□孛聲。蒲□切。十五部。文十三 重十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爪zhǎo
注解:□也。丮,持也。覆手曰爪。仰手曰掌,覆手曰爪。今人以此為□甲字,非是?!跫鬃忠娪植??!醪俊踝窒略疲骸酰抛ψ?。非許語也。象形。側(cè)狡切。二部。凡爪之屬皆從爪。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爪部
孚fú
注解:卵卽孚也。卽字依□應書補。通俗文:卵化曰孚。音方赴反。廣雅:孚,生也。謂子出于卵也。方言:雞卵伏而未孚。于此可得孚之解矣。卵因伏而孚,學者因卽呼伏為孚。凡伏卵曰抱,房奧反。亦曰蓲,央富反。從爪子。鍇曰:鳥袌恒以爪反復其卵也。按反復其卵者,恐煦嫗之不均。芳無切。古音在三部。一曰信也。此卽卵卽孚引伸之義也。雞卵之必為雞,□卵之必為□,人言之信如是矣?!?,古文孚從□?!?,古文□?!跻嗦暋9乓翩?、□同在三部。4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爪部
為wéi
注解:母猴也。左傳魯昭公子公為亦稱公叔務人,檀弓作公叔禺人。甶部曰:禺,母猴屬也。然則名為字禺,所謂名字相應也。假借為作為之字,凡有所變化曰為。其為禽好爪。禸部曰:禽者,走獸揔名。好爪,故其字從爪也。此下各本有爪母猴象也五字,衍文。下腹為母猴形。腹當作復。上旣從爪矣,其下又全象母猴頭目身足之形也。王育曰:“爪,象形也?!贝瞬┊愓f。爪,衍文,王說全字象母猴形也。薳支切。古音在十七部?!?,古文為,象□母猴相對形。左傳:仲子生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手文必非若小篆為魯,葢作□□,容或相似也?!甲ⅰ健酰喙盼臑?。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爪部
□zhǎnɡp113下
注解:亦丮也。亦者,亦上篆,此亦持也。從反爪。對覆手言。闕。謂闕其音也。其義其形皆可知,而其讀不傳,故曰闕。后人肊為說曰諸兩切,葢以覆手反之卽是掌也。楊雄河東賦:河靈矍踢,□華蹈衰。蘇林曰:掌據(jù)之,足蹈之也。云掌據(jù)之,正合丮持之訓。而小顏云:□,古掌字。酈注水經(jīng)河水篇、李注西京賦皆引賦作掌,則自蘇林已后皆讀掌也。許曰:其于所不知,葢闕如也。何必許所闕而強為之辭乎?!踔?yōu)樨?,見廣韻。文四 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爪部
丮jí
注解:持也。持,握也。象手有所□據(jù)也。外象拳握形。凡□之屬皆從□。讀若□。幾劇切。按毛詩□與澤作韻。丮古音當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yì
注解:種也。齊風毛傳曰:蓺猶樹也。樹、種義同。從□坴。會意。土部曰:坴,圭塊坴坴也?!踝纸裱a。□持種之。說從□之意。魚祭切。十五部。唐人樹埶字作蓺,六埶字作藝,說見經(jīng)典釋文。然蓺、藝字皆不見于說文。周時六藝字葢亦作埶,儒者之于禮樂射御書數(shù),猶農(nóng)者之樹埶也。又說文無勢字,葢古用埶為之,如禮運在埶者去是也?!对姟吩唬骸拔覉耸蝠?。”小雅文?!甲ⅰ健缎⊙拧醭摹罚何疑毷蝠?。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shú
注解:食飪也。餁,大孰也??墒持锎笫?,則丮持食之。從□□。亯部曰:□,孰也。此會意。各本衍聲字,非也。殊六切。三部。孰與誰雙聲,故一曰誰也。后人乃分別□為生□,孰為誰孰矣。曹憲曰:顧野王玉篇始有□字?!兑住吩唬骸笆腼?。”鼎彖傳曰:以木巽火,亯餁也。許所據(jù)作孰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shú
注解:食飪也。餁,大孰也。可食之物大孰,則丮持食之。從□□。亯部曰:□,孰也。此會意。各本衍聲字,非也。殊六切。三部。孰與誰雙聲,故一曰誰也。后人乃分別□為生□,孰為誰孰矣。曹憲曰:顧野王玉篇始有□字。《易》曰:“孰餁。”鼎彖傳曰:以木巽火,亯餁也。許所據(jù)作孰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zài
注解:設(shè)餁也。餁,宋本作食,玉篇同。廣雅釋言曰:□,設(shè)也。又釋詁四曰:饑詞也。錢氏大昕定饑為□字之誤。古用為發(fā)語之載也,如石□詩載作□。從□食,才聲。讀若載。作代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ɡǒnɡ
注解:袌也。手部曰:□,□也?!?,袌也。從□工聲。居竦切。九部?!酰趸蚣邮?。又見手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谻juép114上
注解:相踦谻□也。踦當作掎。□,玉篇作卻。從□□聲。其虐切。五部。〖注〗□當作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huà
注解:擊踝也。從□戈。疑奪聲字。讀若踝。胡瓦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jú
注解:亦持也。從反□。此亦謂?又手之別。闕。亦謂音讀不傳也。后人讀居玉切,此因毛傳云拮據(jù),□挶也。丮讀如□,故反丮讀如挶。手部云:挶,□持也。不云□、挶同字。然則寧從葢闕。文八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丮部
斗dòu
注解:□士相對,兵杖在后,象斗之形。按此非許語也。許之分部次弟,自云據(jù)形系聯(lián)?!酢踉谇安?,故受之以斗。然則當云爭也。兩□相對象形,謂兩人手持相對也。乃云兩士相對,兵杖在后,與前部說自相戾,且文從兩手,非兩士也。此必他家異說,淺人取而竄改許書。雖孝經(jīng)音義引之,未可信也。都豆切。四部。凡斗之屬皆從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斗dòu
注解:遇也。疊韻。凡今人云鬬接者,是遇之理也。周語:谷□鬬,將毀王宮。謂二水本異道而忽相接合為一也。古凡鬬接用鬬字,斗爭用斗字。俗皆用鬬為爭競,而斗廢矣。從斗□聲。都豆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哄hònɡ
注解:斗也。舊作鬬,今正。從斗共聲。下降切。張鎰胡弄切。九部?!睹献印吩唬骸班u與魯哄?!绷夯萃跗?。趙曰:哄,鬬聲也,猶構(gòu)兵而鬬也。劉熙曰:哄構(gòu)也,構(gòu)兵以鬬也。按趙注長。呂覽:崔杼之子相與私哄。高曰:哄,鬬也。哄讀近鴻,緩氣言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liú
注解:經(jīng)繆殺也。手部曰:摎,縛殺也。按縛殺,若今以一繩勒死。經(jīng)繆殺,若今絞罪。以二繩絞死,故從斗。從斗翏聲。力求切。玉篇吉了、力求二切。三部。按此恐卽摎之或體,俗增之。上下文皆言斗,中梗,非其次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鬮jiū
注解:斗取也。舊作鬬,今正。廣韻作鬮取。按力取是此字本義。今人以為拈鬮字,殆古藏彄之訛。荊楚歲時記注曰:藏彄之戲。辛氏三秦記以為鉤弋夫人所起。周處、成公綏并作彄字,藝經(jīng)、庾闡則作鉤字,其事同也。從斗龜聲。讀若三合繩糾。見丩部。古矦切。廣韻居求、居黝二切。三部。按龜,古音如姬,漢人多讀如鳩,合音冣近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nǐp114下
注解:智少力劣也。莊子: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郭云:疲困苶然。釋文乃結(jié)反。按苶者,□之變也。諸韻書皆于薺韻作□,□怗韻作苶,是不知為一字矣。從斗爾聲。奴禮切。十五、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pīn
注解:□□,斗連結(jié)□紛相牽也。舊作鬬,今正。□,各本作□。今按許云讀若□,則許時非無□字也。離騷:時□紛其變易。王曰:□紛,亂也。從斗,賓省聲。讀若□?!?,大徐作賓。淺人以纟部所無,改之也。匹賓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fēn
注解:□□也。從斗燹聲。按此下當有讀若紛三字。撫文切。十三部?!跫?、□□皆合二部疊韻。各本訛舛,今依全書通例正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鬩xì
注解:恒訟也。恒,常也。故以小兒善訟會意?!对姟吩唬骸靶值荇]于墻。”小雅文。釋言、毛傳皆曰:鬩,很也。孫炎云:相很戾也。李巡本作恨,非。鄭注曲禮、韋注國語可證。從斗兒。會意。兒亦聲。許激切。十六部。兒,善訟者也。說從兒之意?!甲ⅰ健缎⊙拧醭iΑ?。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xuàn
注解:試力士錘也。錘當作縋,以繩有所縣鎭也。下文云讀若縣,知正當作縋,錘非其義,葢轉(zhuǎn)寫失之。呂氏春秋云:硾之以石。硾,鎭也。然則作錘亦可。左傳曰:主人縣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隊,則又縣之,蘇而復上者三。又曰:子占使師夜縋而登,登者六十人,縋絕。從斗從戈。或從戰(zhàn)省。當作或曰從戰(zhàn)省聲六字。讀若縣。胡畎切。十四部。文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斗部
又yòu
注解:手也。象形。此卽今之右字。不言又手者,本兼?又而言,以屮別之。而又專謂右,猶有古文尚書而后有今文尚書之名,有后漢書而后有前漢書之名,有下曲禮而后有上曲禮之名也。又作右而又為更然之詞。谷梁傳曰:又,有繼之辭也。三指者,三岐象三指。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以指記數(shù)者,或全用,或用三。略者言其大略。于救切。古音在一部。凡又之屬皆從又。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右yòu
注解:助也。從口又。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為?又字,則又制佐佑為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二卷□口部
厷ɡōnɡp115上
注解:臂上也。臂,手上也。古假弓為厷,二字古音同也。傳易者江東馯臂子弓。馯,姓。臂,名。子弓,字。名臂故字厷。左、榖梁邾黑肱,公羊作黑弓。鄭公孫黑肱,字伯張。則肱卽弓也。從又,從古文厷。小篆以厶太古,故加又。古薨切。六部。厶,古文厷,象形。象曲肱。肱,厷或從肉。今皆作此?!甲ⅰ絽毣驈娜庠`作左或從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叉chā
注解:手措相錯也。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閑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是以首笄曰叉,今字作釵。魚部鰸下云:大如叉股。譙周異物志曰: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卜,其緣中叉似瑇瑁,俗名曰靈叉。劉逵注蜀都賦、常璩述華陽國志、郭□注爾雅皆用其語。緣中叉,謂緣可為釵也。今爾雅注訛作緣中文似瑇瑁,俗呼為靈龜。自賈公彥周禮疏所引已然矣。從又一,此字今補。象指閑有物也。象叉之形。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hǎo
注解:手足甲也。□、爪古今字。古作□,今用爪。禮經(jīng)假借作蚤。士喪禮:蚤揃如他日。士虞禮:浴沐櫛搔揃。搔或為蚤,曲禮:大夫士去國不蚤鬋。蚤皆卽□字也。鄭注皆云:蚤讀為爪。讀為者,易其字也。不易為□而易為爪,于此可見漢人固以爪為手足甲之字矣。釋名曰:爪,紹也。筋極為爪,紹續(xù)指端也。亦不作□。從又,象□形。側(cè)狡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父fù
注解:巨也。以疊韻釋之。家長率敎者。率同□*,先導也。經(jīng)傳亦借父為甫。從又舉杖。學記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故從又舉杖。扶雨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叜sǒu
注解:老也。疊韻。方言曰:□、艾,長老也。東齊魯衛(wèi)之閑,凡尊老謂之□,或謂之艾。從又災。鉉本作從又,從災。闕。按此有義有音,則闕者謂從又災之意不傳也。□應曰:又音手。手災者,衰惡也。言脈之大□在于寸口。老人寸口脈衰,故從又從災也。此說葢有所受之。韻會引說文從又災。災者,衰惡也。葢古有此五字,而學者釋之。穌后切。三部。今字作叟,亦未聞其說?!酰N文從寸。□,叜或從人。今左傳如此作。〖注〗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燮xiè
注解:和也。見釋詁。從言又,會意也。言與手皆所以和之。炎聲。依小徐有聲字。穌葉切。八部。讀若濕。與今切音不同而雙聲。□,籒文□從□?!跻麸??;N文燮如此作。按此重文也,舊不分別出之,殊誤。炎部有□字,云大孰也。從炎從又持辛。辛者物孰味也。廣韻謂此為曹憲文字指歸之說。然則炎部葢本無□字,俗用文字,指歸說增之。因□、辛相似,□音同飪,飪義訓孰,遂依又部之籒文,加炎部之小篆。未為典要。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曼mànp115下
注解:引也。魯頌毛傳曰:曼,長也。從又冒聲。此以雙聲為聲也。無販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shēn
注解:伸也。依宋本。從又□聲。失人切。十二部。□,古文□。按申部曰:□,古文申?!酰N文申。然則此古當作籒。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夬ɡuài
注解:分決也。易彖傳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從又?象決形。鍇曰:?,物也。丨,所□決之。古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尹yǐn
注解:治也。伊下曰:尹治天下。廣韻曰:正也,進也,誠也。從又丿。握事者也。又為握,丿為事。余準切。十三部?!酰盼囊?。各本乖異,今姑從大徐。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hā
注解:叉卑也。各本作又取,今依類篇作叉、宋本作卑正。叉卑者,用手自高取下也。今俗語讀如渣,若手部云簎者,以□物刺而取之也。方言:抯揸取也。南楚之閑凡取物溝泥中謂之抯,或謂之揸。亦此字引伸之義。從又虘聲。側(cè)加切。古音在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lí
注解:引也。從又□聲。里之切。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shuā
注解:飾也。飾,各本作拭,今依五經(jīng)文字正。巾部曰:飾,□也。彼此互訓。手部無拭字。彡下云:毛飾畫文也?!跸略疲喉玻椧?。皆卽今之拭字。獨于□下改拭,與全書矛盾矣。按拭圭雖見聘禮,然必系俗改。古者拂拭字只用飾。以巾去其塵,故二字皆從巾。去塵而得光明,故引伸為文飾之義。司尊彝涗酌,大鄭云:挩,拭勺而酌也。拭,釋文作飾?!跻嗤ㄓ盟ⅲ恫吭疲憾Y有刷巾。卽□巾也。從又持巾在尸下。屋字下云:尸象屋形。所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及jí
注解:逮也。辵部:逮,及也。從又人。及前人也。巨立切。七部。乁,古文及?!肚乜淌贰凹啊比绱?。今載史記者,瑯邪臺刻石云:澤及牛馬。碣石刻石云:惠論功勞,賞及牛馬。按李斯作小篆,而刻石仍不廢古文也?!酰喙盼募?。按凡字從此?!?,亦古文及。左從辵,右葢從筆?!甲ⅰ健鮦í。弓gōng?!?,集韻乃作□?!踝謴霓u從?!兜软崱贰?,士洽切,音煠。行書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秉bǐnɡ
注解:禾束也。小雅:彼有遺秉。毛云:秉,把也。聘禮記四秉曰筥注: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也。左傳:或取一秉稈焉。按經(jīng)傳假秉為柄字。從又持禾。兵永切。古音在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反fǎnp116上
注解:覆也。覆,覂也。從又必有覆之者。?。各本作?反形,未允。韻會無反形字。然則當云?聲而奪也。?,呼旱切。反,府遠切。十四部。□,古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fú
注解:治也。從又卪。手持節(jié)以治之。卪,事之節(jié)。說從卪之意。房六切。古音在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tāo
注解:滑也?!对姟吩疲骸啊踬狻踬狻!苯襦嶏L挑兮□兮,辵部引亦作挑。毛云:挑□,往來相見皃。按往來相見卽滑泰之意?!跬?。水部泰,滑也。從又屮。土刀切。古音葢在三部。按從屮,未詳其意。葢從又□省聲?!酰鯉ぶ?,從□,□其飾也?!鯊摹跏?,而弢、□字從之,云皆取垂飾意,則從□亦卽從□也。□、弢皆以□為聲,則謂□,苦江切者,非也。一曰取也。別一義?!甲ⅰ健多嶏L□子衿》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huì
注解:楚人謂卜問吉兇曰□。與祝雙聲。從又持祟。讀若贅。之芮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叔shū
注解:拾也。豳風:九月叔苴。毛曰:叔,拾也。按釋名: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于其雙聲疊韻假借之,假借旣久,而叔之本義鮮知之者,惟見于毛詩而巳。從又于此知拾為本義也。尗聲。式竹切。三部。汝南名收芌為叔。言此者,箸商周故言猶存于漢之汝南也?!酰寤驈拇?。又、寸皆手也,故多互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mò
注解:入水有所取也。從又在回下。莫勃切。十五部?;?,古文回。回,淵水也。讀若沬。沬,各本作沫。沬,荒內(nèi)切。凡未聲近于十三部,凡末聲近于十四部?!踔揭粼谑浚手刈x若沬也。檀弓:瓦不成味。鄭曰:味當作沬。沬,靧也。此沬亦荒內(nèi)切,灑面也??秩瞬涣?,故又以古今字釋之,云:沬卽今內(nèi)則之靧字,謂瓦器之光澤如灑面然。今俗所謂釉也。釋文作沫,亡葛反,與此沬作沫同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取qǔ
注解:捕取也。幸部曰:執(zhí),捕罪人也。從又耳。七庾切。四部。《周禮》:“獲者取左耳。”大司馬職。《司馬法》曰:“載獻聝?!甭冋撸?。偁周禮,又偁司馬法釋之,以說從耳之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彗huì
注解:埽竹也。從又持甡。甡,眾生并立之皃。從甡者,取排此之意。祥歲切。十五部。篲,彗或從竹。凡帚,柔者用茢,施于凈處。剛者用竹,施于薉處?!?,古文彗從竹習。葢七部、十五部合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叚jiǎp116下
注解:借也。人部假云非眞也,此叚云借也,然則凡云假借當作此字。古多借瑕為叚。晉士文伯名匃字伯瑕。楚陽匃、鄭駟乞皆字子瑕。古名字相應,則瑕卽叚也。禮記公肩假,古今人表作公肩瑕。左傳瑕嘉平戎于王,周禮注叚嘉。皆同音叚借。闕。謂闕其形也。其從又可知,其余則未解,故曰闕。古雅切。古音在五部?!?,古文叚?!?,譚長說:叚如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友yǒu
注解:同志為友。周禮注曰:同師曰朋,同志曰友。從二又相交。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云久切。三部。□,古文友?!?,亦古文友。未詳?!甲ⅰ健?,亦古文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度dù
注解:法制也。論語曰:謹權(quán)量,審法度。中庸曰:非天子不制度。今天下車同軌。古者五度,分寸尺丈引謂之制。周禮:出其淳制。天子巡守禮,制幣丈八尺,純?nèi)搿<冎^幅廣。從又,周制,寸尺咫尋常仞皆以人之體為法。寸法人手之寸口,咫法中婦人手長八寸,仞法伸臂一尋,皆于手取法,故從又?!跏÷?。徒故切。五部。文二十八 重十六今別出□字則十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又部
□zuǒ
注解:左手也。鉉本作?手也,非。左,今之佐字。左部曰:左,?手相左也。是也。又手得?手則不孤,故曰左助之手。象形。反又為?,故相戾曰?。臧可切。十七部。俗以左右為?又字,乃以佐佑為左右字。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卑bēi
注解:賤也。執(zhí)事者。從□甲。古者尊又而卑?,故從?在甲下。甲象人頭。補移切。十六部。文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史shǐ
注解:記事者也。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不云記言者,以記事包之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君舉必書,良史書法不隱。疏士切。一部。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史部
事shì
注解:職也。疊韻。職,記微也。古假借為士字。鄭風曰:子不我思,豈無他事。毛曰:事,士也。今本依傳改經(jīng),又依經(jīng)改傳,而此傳不可通矣。從史,□省聲。鉏史切。一部。□,古文事。鍇曰:此則之不省。〖注〗《玉篇》:叓,古文事字。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史部
支zhīp117上
注解:去竹之枝也。從手持半竹。此于字形得其義也。章移切。十六部。凡支之屬皆從支?!?,古文支。上下各分竹之半,手在其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支部
攲jī
注解:持去也。支有持義,故持去之攲從支。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按此攲當作□。危部曰:□,□也。竹部箸訓飯攲,此攲亦當作□。箸必邪用之,故曰飯□。廣韻:□,不正也。玉篇曰:攲,今作不正之□。從支奇聲。去奇切。按廣韻曰:說文居宜切。此本音隠,葢后人借為□字,從危讀去奇切也。攲,奇聲,古在十七部?!踔?,古在十六部。文二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支部
□niè
注解:手之疌巧也。從又持巾。尼輒切。八部。凡□之屬皆從□。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yì
注解:習也。從□□聲。羊至切。十五部。〈彖□〉,籒文□。此依小徐。右從□,左從籒文□也?!酰摹?。按此條先以古文,亦上部之例也。必先古文者,古文從□,篆不從□也。各本篆文右從□,則何不以篆文居首哉。肆從隸而隸作肆,肄亦同也。類篇不誤。今正?!?,古文矢字,□、疑二字從之。此亦從□聲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肅sù
注解:持事振敬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進也,疾也。按訓進者,羞之假借。訓疾者,速之假借。皆見禮。從□在□上,會意。戰(zhàn)戰(zhàn)兢兢也。引詩說從□之意也。息逐切。三部。□,古文肅從心卪。圣□節(jié),次守節(jié),下失節(jié),故從卪?!甲ⅰ健酢ⅰ?,亦古文肅。文三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聿yù
注解:所□書也。以,用也。聿者,所用書之物也。凡言所以者視此。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一語而聲字各異也。釋器曰:不律謂之筆。郭云:蜀人呼筆為不律也。語之變轉(zhuǎn)。按郭云蜀語與許異。郭注爾雅、方言皆不偁說文。弗同拂拭之拂。從□一。各本作一聲,今正。此從聿而象所書之牘也。余律切。十五部。凡聿之屬皆從聿。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聿部
筆bǐp117下
注解:秦謂之筆。從聿竹。鄙密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聿部
□jīn
注解:聿飾也。飾,今之拭字?!跸略斨印a晗略唬好棶嬑囊?。象形。謂以毛拭畫成文,彡象其文形也?!跽?,筆之所拭文成彡形,故從聿從彡。楚金以妝飾解之,繆矣。從聿從彡。會意。俗語□書好為□。此別一義。今人所謂津津亹亹者葢出此,嘆羨其好則口流□液,音義皆與□通。讀若□也。將鄰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聿部
書shū
注解:箸也。此琴禁、□郭之例,以疊韻釋之也。敘目曰:箸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箸于竹帛,非筆末由矣。從聿者聲。商魚切。五部。0477文四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聿部
畫huà
注解:介也。介,各本作畍,此不識字義者所改,今正。八部曰:介,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從聿。二字今補。象田四介。田之外橫者二,直者二。今篆體省一橫,非也。聿,所□畫之。說從聿之意。引伸為繪畫之字。胡麥切。十六部。凡畫之屬皆從畫?!?,古文畫。古文從聿田。此依鍇本?!?,亦古文畫。依鍇本。按刀部有劃字?!甲ⅰ健?,同□,古文畫。錐刀曰劃。又□,《玉篇》古文劃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畫部
晝zhòu
注解:日之出入,與夜為介。從畫省,從日。按今篆體葢亦少一橫。陟救切。四部。□,籒文晝。按省下一橫者,至夜則日在下,未嘗息也?!甲ⅰ健?。0481文二 重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畫部
隸dài
注解:及也。此與辵部逮音義皆同。逮專行而隸廢矣。從又□省。又,持□者從后及之也。徒耐切。古音在十五部。凡隸之屬皆從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隸部
□dài
注解:及也。釋言、毛傳、方言皆曰:迨,及也。此與歺部殆音義皆同。殆,危也。危猶及也。從隸枲聲。徒耐切。一部?!对姟吩唬骸啊跆熘搓幱??!贬亠L文。今詩作迨,俗字也?!甲ⅰ健夺亠L□鴟鸮》。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隸部
隸lìp118上
注解:附箸也。附當是本作坿,淺人改也。周禮注:隸,給勞辱之役者。漢始置司隸,亦使將徒治道溝渠之役。后稍尊之,使主官府及近郊。左傳人有十等,輿臣隸。按隸與仆義同,皆訓坿箸,故從隸。從隸柰聲。郞計切。十五部。□,篆文隸從古文之體。按此云篆文,則上古文也。先古后篆亦丄部之例。但先古后篆,必古從隸,篆不從隸乃合。各本隸、□俱從隸則何取爾。有以知篆文必非從隸矣。九經(jīng)字□云:□字故從又持米,從柰聲。又象人手。經(jīng)典相承作隸已久,不可改正。□應書曰:字從米□聲,□從又從祟。音之絹切??紬罹T頌、王純碑作□,與字□合。魯峻碑作□,與□應合。二人所謂,葢皆謂說文,而右旁皆作〈又下米〉?!鯌f似近是。葢卽說文之篆文也,說文因小篆作□,故不得先舉篆而系以古文,以其形與古文略相似也。故依革、弟、民、酉之例云從古文之體。至□應乃說之曰:從米□聲?!?,之芮切。從米則唐□度說。以周禮曰奴,男子入于罪□,女子入于舂槀。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隸部
臤qiān
注解:堅也。從又臣聲。謂握之固也,故從又。凡臤之屬皆從臤。讀若鏗鎗。謂讀同鏗也。鏗從堅聲,堅從臤聲。古音在十二部。今音鏗在耕韻,非也。臤,今音苦閑切。古文□為賢字。凡言古文以為者,皆言古文之假借也。例見屮部。漢校官碑:親臤寶智。又師臤作朋。國三老袁良碑:櫌臤之竉。按漢魏人用優(yōu)賢字,皆本今文般庚優(yōu)賢揚歷句,葢今文般庚固以臤為賢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臤部
緊jǐn
注解:纏絲急也。緊、急雙聲。此字別作□。玉篇引成公四年鄭伯□卒。古千、古兩二切?!踝笞鲌?,公作臤,谷作賢。則別本作□,切古千必矣。臣聲與臤聲一也,而顧書訛作□。釋名云:絹,□也,其絲□厚而疏也。是其訛久矣。集韻養(yǎng)韻作□,舉兩切。先韻作□,緊也?!?、堅同。經(jīng)天切。是宋時故有□字。特丁度等不能用正□之訛,又不知卽是緊字耳。春秋鄭伯□,釋文不載??冀?jīng)字者所當知。從臤絲省。糾忍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臤部
堅jiānp118下
注解:土剛也。土字今補。周禮草人:骍剛用牛。九章筭術(shù):穿地四,為壤五,為堅三。引伸為凡物之剛,如云臤,堅也是也。從臤土。按緊、堅不入纟、土部者,說見句丩部下。古賢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臤部
豎shù
注解:堅立也。堅立謂堅固立之也。豎與尌音義同,而豎從臤,故知為堅立。周禮內(nèi)豎,鄭云:豎,未冠者之官名。葢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豎。因以為官名,豎之言孺也。從臤豆聲。臣庾切。古音在四部。□,籒文豎從殳。文四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臤部
臣chén
注解:牽也。以疊韻釋之。春秋說、廣雅皆曰:臣,堅也。白虎通曰:臣者,繵也。屬志自堅固也。事君者。者,各本作也,今正。象屈服之形。植鄰切。十二部。按論語音義:□,植鄰切,古臣字。陸時武后字未出也。武后埊、□二字見戰(zhàn)國策,六朝俗字也。凡臣之屬皆從臣。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臣部
臦ɡuànɡ
注解:乖也。從二臣相違。讀若誑。居況切。十部。按夰部臩以為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臣部
臧zānɡ
注解:善也。釋詁、毛傳同。按子郞、才郞二反,本無二字。凡物善者必隠于內(nèi)也。以從艸之藏為臧匿字始于漢末,改易經(jīng)典,不可從也。又贓私字,古亦用臧。從臣戕聲。則郞切。十部?!?,籒文。按宋本及集韻、類篇皆從二。今本下從土,非?!甲ⅰ健酢?。文三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臣部
殳shū
注解:□杖殊人也。杖,各本作杸,依太平年覽正。云杖者,殳用積竹而無刃,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是也。殊,斷也。以杖殊人者,謂之以杖隔遠之。釋名:殳,殊也。有所撞挃于車上使殊離也。殳、殊同音,故謂之殳,猶以近窮遠謂之弓也?!吨芏Y》:周字今補。下文所說皆出于周禮也?!办醴e竹,以積竹者,用積竹為之。漢書:昌邑王道買積竹杖。文穎曰:合竹作杖也。竹部曰:籚,積竹矛□矝也。木部曰:攢,積杖杖也。柲,攢也??脊び涀⒃唬簭]謂矛□柄,竹攢柲。凡戈矛柄皆積竹,而殳無金刃,故專積竹杖之名。廬人為之。八觚,考工記注云:凡矝八觚。此無刃亦八觚也。長丈二尺,建于兵車,考工記曰:廬人為廬器。殳長尋有四尺。車有六等之數(shù),車軫四尺,戈崇于軫四尺,人崇于戈四尺,殳崇于人四尺,車□崇于殳四尺,酋矛崇于□四尺。注云:此所謂兵車也。殳、□、矛皆插車輢。旅賁□先驅(qū)?!敝芏Y旅賁氏:掌執(zhí)戈盾,夾王車而趨。葢亦執(zhí)殳矣。詩曰: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從又幾聲。市朱切。古音在四部。凡殳之屬皆從殳。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祋duì119上
注解:殳也。見毛傳。從殳示聲。丁外切。十五部。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驚牛馬曰祋。此別一義。祋與咄義同?!对姟吩唬骸昂胃昱c祋?!辈茱L文。此證前一義。〖注〗《曹風□侯人》。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杸shū
注解:軍中士所持殳也。軍中士所持殳,不必皆用積竹,故字從木。從木殳。市朱切。古音在四部?!端抉R法》曰:“執(zhí)羽從杸?!睆淖忠缽V韻。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毄jī
注解:相擊中也??脊び洠骸醣瑥姟<娓辍蹯灾?。和弓□摩。注:□,拂也。手部曰:拂,過擊也。惟記文用此字本義。若司門祭祀之牛牲□焉。校人三皁為□,□一馭夫。六□為廏,廏一仆夫。皆假借為系字,今之系也。易□辭,釋文作此字,故云系也。字從□。若直作□下系者,音口奚反,非。此謂系乃說文系□字,□辭不當作系也。漢書:景帝詔:農(nóng)?!跣?。注:食養(yǎng)之畜。如車相轚,故從殳軎也。轚本從手,今正。轚,車轄相擊也。轄亦舝字,車軸端鍵也。軎,車軸端也。殳可用擊之物,故從殳□,取意于車相轚也。古歷反。十六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què
注解:從上擊下也。從上擊下,正中其物,確然有聲。從殳□聲??嘟乔?。三部。凡榖□(谷)轂(□)字以為聲,大小徐皆云:□,口江切。今廣韻四江無。□在三部,則□古音亦在三部可知。音轉(zhuǎn)讀如韜。土刀切。一曰素也。素謂物之質(zhì)如土壞也。今人用腔字,說文多作空,空與□義同。俗作殻,或作□。吳會閑音哭,卵外堅也?!甲ⅰ健酢?br />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zhěn
注解:下?lián)羯弦?。廣雅四曰:□,禁也。謂禁上使不得下也。從殳冘聲。知朕切。八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tóu
注解:繇擊也。繇,說文作□,隨從也。說文無遙字,此卽其遙字。繇擊者,遠而擊之,如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也。從殳豆聲。度侯切。四部。古文投如此。投,各本訛作祋,今正。投,殳聲?!酰孤?。殳、豆同在古音四部也。此五字葢后人所注記語。假令果是古文投,則許之例當入手部投下重文矣。投下云擿也,此云遙擊,則義固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chóup119下
注解:縣物□擊也。此與手部□音義同?!酰肿狄?。從殳□聲。市流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dú
注解:椎□物也。謂用椎擊中物。與攴部□、木部椓,音義略同。從殳豖聲。各毒切。廣韻竹角切。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毆ōu
注解:捶□物也。捶,以杖擊也。因謂杖為捶。捶□物者,謂用杖擊中人物也。按此字卽今經(jīng)典之□字。廣韻曰:俗作□。是也。唐石經(jīng)周禮:射鳥氏以弓矢毆烏鳶。方相氏索室毆疫。入壙以戈擊四隅毆方良。冥氏以靈□毆之。庶氏凡毆蠱則令之比之。壸涿氏以炮土之□毆之。今版本皆作□,唐刻獨不誤。張參五經(jīng)文字殳部毆,一口反。攴部無□。殳部毆字正為經(jīng)典而出。特未嘗箸之曰又起俱反,俗作□耳。毆訓捶□物,故以弓矢,以戈,以靈□,以炮土之□皆捶擊意也。區(qū)聲古音在四部,讀一口反,音轉(zhuǎn)入五部。釋文讀起俱、□于反。淺人乃分析一口為毆打之字,起具、□于為驅(qū)逐之字,誤矣。又云:□是馬部驅(qū)之古文。夫□在馬部為古文,驅(qū)在殳部為俗毆字,無庸牽合。驅(qū)訓馬馳,毆訓捶□。試思為淵□魚、為叢□爵之類,可改為驅(qū)魚、驅(qū)爵乎。鄭注周禮曰:凡言馭者,所以□之納之于善。豈可改為驅(qū)之納之于善乎。卽古閑有假借通用,唐石經(jīng)固不可易也。〇又按此部自□而下,言擊者八,言□者二,不應錯出不倫。葢擊字皆本作□,淺人改之而未□。擊,攴也。攴,小□也。與□字義異。從殳區(qū)聲。烏后切。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毃qiāo
注解:擊頭也。淮南書曰:以年之少,為閭丈人說事,救□不給,何道之能明也。高注:老人□其頭,自救不暇。按□當作毃。呂氏春秋曰: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見六王五伯,將毃其頭矣。按毃今本訛榖。從殳高聲。口卓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殿diàn
注解:擊聲也。此字本義未見,假借為宮殿字。燕禮注:人君為殿屋。疏云:漢時殿屋四向流水。廣雅曰:堂堭,壂也。爾雅:無室曰榭。郭注:卽今堂堭。然則無室謂之殿矣。又假借為軍后曰殿。從殳□聲。堂練切。古音在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殹yì
注解:擊中聲也。此字本義亦未見。酉部醫(yī)從殹。王育說殹,惡姿也。一曰殹,病聲也。此與□中聲義近。秦人借為語詞。詛楚文:禮使介老將之以自救殹。薛尚功所見秦權(quán)銘:其于久遠殹。石□文:汧殹沔沔。權(quán)銘殹字,瑯邪臺刻石及他秦權(quán)秦斤皆作□。然則周秦人以殹為也可信。詩之兮字,偁詩者或用也為之。三字通用也。從殳醫(yī)聲。于計切。十五部。〖注〗□,古文也字。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段duànp120上
注解:椎物也。用椎曰椎。考工記:段氏為镈器。徐丁亂反,劉徒亂反,徐音是也。镈欲其段之堅,故官曰段氏。函人職曰:凡甲鍛不摰則不堅。鍛亦當作段。金部曰:鍛,小冶也。小冶,小鑄之灶也。后人以鍛為段字,以段為分段字,讀徒亂切。分段字自應作斷。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大雅:取厲取碫。毛曰:碫,段石也。鄭曰:段石所以為段質(zhì)也。古本當如是。石部:碫,段石也。從石段。春秋傳鄭公孫段,字子石。古本當如是。段石與厲石各物。說文訓詁多宗毛傳。從殳,端省聲。徒玩切。十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tónɡ
注解:擊空聲也。從殳宮聲。徒冬切。又火宮切。九部。按亦作□。枯公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殽xiáo
注解:相雜錯也。食貨志:鑄錢之情,非殽雜為巧則不可得贏。按殽謂雜以鉛鐵也。董仲舒?zhèn)鳎嘿t不肖混殽。經(jīng)典借為肴字。禮記借為效字。從殳取攪之之意。肴聲。胡茅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毅yì
注解:妄怒也。□下曰:妄生也。凡氣盛曰妄。一曰毅,有決也。中庸曰:發(fā)強剛毅。左傳曰:殺敵為果,致果為毅。苞注論語曰:毅,強而能決□也。從殳取用武之意?!趼暋0础鯊男?。五經(jīng)文字曰:從□省。非也,□省從□省耳。魚旣切。十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jiù
注解:揉屈也。說文有糅無揉。糅,屈申木也。糅屈,謂柔而屈之。廣韻曰:強擊正與柔屈相反。從殳□。殳者有力之物,用有力之物而精謹也。叀,小謹也。居又切。三部?!?,古叀字。當云古文叀。斤部云:□,古文叀字。是也。廏字從此。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役yì
注解:戍也。依韻會訂。戍,守邊也。司馬法曰:弓矢圉,殳矛守,戈□助。凡五兵,長以衛(wèi)短,短以救長。按圉,古御字。今周禮注作圍,誤。殳所以守也,故其字從殳。引伸之義,凡事勞皆曰役。又生民詩:禾役穟穟。役者,穎之假借。禾部兩引詩皆作禾穎。從殳彳。彳取巡行之意。營只切。十六部?!?,古文役從人。與戍從人持戈同意。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ɡāi
注解:□改,大剛卯也。□逐精鬽。鬽,各本作鬼,今正。王莽傳: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服□晉灼注、司馬彪輿服志言其制詳矣。按□從殳者,謂其可擊鬼也。從殳亥聲。古哀切。廣韻音開。一部。文二十 重一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殳部
殺shāp120下
注解:戮也。戈部曰:戮,殺也。從殳殺聲。鉉等曰:說文無殺字,相傳音察。按張參曰:殺,古殺字。張說似近是。此如本作術(shù),或加禾為秫。所八切。十五部。凡殺之屬皆從殺。□,古文殺。按鉉本宋刻無此字。李燾本同?!?,古文殺。□,古文殺?!酰盼臍?。按此葢卽殺字轉(zhuǎn)寫訛變耳,加殳為小篆之殺。此類甚多。古文四聲韻:□為崔希裕纂古,□為說文。則夏氏所據(jù)說文為善本,正與張參說合。首字下當云從殳從殺,或訛為殺聲也?!?,籒文殺。按鉉本宋刻無此字。李燾本同。類篇云:史文殺作□*。臣光曰:說文失收,故集韻今不載。然則司馬公所據(jù)鉉本無□*信矣。今版本依鍇本增之耳??脊び涢屪?,不識何以從閃。今據(jù)殳部古文役,殺部籒文殺,殳皆作殳*求之,知殳*訛為閃,頓釋此疑。學者觸類而長之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殺部
弒shì
注解:臣殺君也。經(jīng)傳殺、弒二字轉(zhuǎn)寫旣多訛亂,音家又或拘泥,中無定見,多有殺讀弒者。按述其實則曰殺君,正其名則曰弒君。春秋,正名之書也,故言弒不言殺。三傳,述實以釋經(jīng)之書也,故或言殺,或言弒,不必傳無殺君字也。許釋弒曰臣殺君,此可以證矣。殺在古音十五部,弒在一部,本不相通也。弒,漢石經(jīng)公羊作試,二字同式聲也。白虎通引春秋讖曰:弒者,試也。欲言臣子殺其君父不敢卒,□閑司事,可稍稍試之。釋名曰:弒,伺也。說同。皆本文言傳之意。《易》曰:“臣弒其君?!蔽难詡魑摹臍⑹?,式聲。式吏切。一部。文二 重五宋刻作重四,實重三。李燾作重三。鍇本作重四,實重五。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殺部
□shū
注解:鳥之短羽飛□□也。象形。凡□之屬皆從□。讀若殊。市朱切。按以殳從□聲求之,古音在四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 zhěn
注解:新生羽而飛。此與彡部□音同形似而義殊。從□,從彡。從□而象其形也。之忍切。十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鳧fúp121上
注解:舒鳧,鶩也。釋鳥曰:舒鴈,鵝。舒鳧,鶩。內(nèi)則注同舍人,李巡云:野曰鴈,家曰鵝。野曰鳧,家曰鶩。按野曰鴈、鳧,而畜于家者曰舒鴈、舒鳧,是為鵝、鶩。舒者,謂其行舒遟不畏人也。詩弋鳧與鴈,以及他言鴻鴈鳧鹥,皆謂野鳥,非舒鳧、舒鴈也。大雅傳曰:鳧,水鳥也。鹥,鳧屬也。然則說文于鳧下舉舒鳧,葢謂統(tǒng)言可不別,但云舒鳧,則固析言之矣。尋許意不以鳧入鳥部而入□部,此句丩二部之例?!踔鸲滩荒茱w,故其字從□,豈知野□亦短羽而能飛乎。從□鳥,□亦聲。各本作從鳥□聲,今補正。房無切。古音葢在四部。0499文三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寸cùn
注解:十分也。度別于分,忖于寸。禾部曰:十發(fā)為程,一程為分,十分為寸。人手卻一寸動□,謂之寸口。從又一。卻猶退也。距手十分動□之處謂之寸口,故字從又一,會意也。周禮注云:脈之大□要在陽明寸口。倉困切。十三部。凡寸之屬皆從寸。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寺sì
注解:廷也。廴部曰:廷,朝中也。漢書注曰:凡府庭所在皆謂之寺。釋名: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續(xù)于其內(nèi)。廣韻:寺者,司也。官之所止有九寺。按經(jīng)典假寺為侍。詩瞻卬傳曰:寺,近也。周禮注曰:寺之言侍也。凡禮、詩、左傳言寺人皆同。若漢西域白馬駝經(jīng)來,初止于鴻臚寺,遂取寺名。初置白馬寺。此名之不正者也。有法度者也。從寸考工記曰:市朝一夫。注云:方各百步。知天子三朝,各方百步。其諸侯大夫之制未詳。步必積寸為之,言法度字多從寸。又部曰:度,法制也?!趼暋O槔羟?。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將jiànɡ
注解:帥也。帥當作□。行部曰:□,將也。二字互訓。儀禮、周禮古文□多作率,今文多作帥。毛詩率時農(nóng)夫,韓詩作帥。說詳周禮漢讀考。帥者佩巾,漢人假為率字。率亦□之假也。許造說文,當是本作將□也,以自伸其說。經(jīng)轉(zhuǎn)寫改竄而非舊矣。后人謂將、帥二字去聲與平聲之將、入聲之帥別者,古無是說也。毛詩將字故訓特多,大也,送也,行也,養(yǎng)也,齊也,側(cè)也,愿也,請也。此等或見爾雅,或不見,皆各依文為義,亦皆就疊韻雙聲得之。如愿請是一義,將讀七羊反,故釋為請也。將讀卽羊反,故皇矣傳釋為側(cè),釋言及楚茨傳釋為齊。齊,徐仙民周禮音蔣細反。皆雙聲也。釋言:將,齊也。郭云:謂分齊也。引詩或肆或?qū)ⅰ4松趺鳟??;蛩撩苫騽?,言剝之乃陳于互也?;驅(qū)⒚苫蚺?,言烹之必劑量其水火及五味之宜,故云齊其肉也。如是乃以祝祭于祊。詩、爾雅疏皆不了,故箸之。從寸,必有法度,而后可以主之先之,故從寸。醬省聲。卽諒切。十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xúnp121下
注解:繹理也。謂抽繹而治之。凡治亂,必得其緒而后設(shè)法治之。引伸之義為長。方言曰:尋,長也。海岱大野之閑曰尋。自關(guān)而西秦晉梁益之閑,凡物長謂之尋。周官之法度廣為尋。古文禮假尋為燅。有司徹乃燅尸俎注:燅,溫也。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尋。春秋傳: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案左傳服注:尋之言重也,溫也。論語何注:溫,尋也?;ハ喟l(fā)明。俗本禮注作燖,誤。從工口,從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徐林切。七部。此與□同意。說見□下。度人之□臂為□,八尺也。此別一義,亦因從寸及之??脊び浽唬簼覐V二尋。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專zhuān
注解:六寸簿也。說文無簿有薄,葢后人易艸為竹以分別其字耳。六寸薄,葢笏也。曰部云:□,佩也。無笏字。釋名曰:笏,忽也。君有命則書其上,僃忽忘也?;蛟槐】梢圆臼栉镆?。徐廣車服儀制曰:古者貴賤皆執(zhí)笏,卽今手版也。杜注左傳: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蜀志:秦宓見廣漢太守,以簿擊頰。裴松之曰:簿,手版也。六寸未閑,疑上□二尺字。玉藻曰:笏度二尺有六寸。此法度也,故其字從寸。從寸叀聲。職緣切。十四部。一曰專,紡專。小雅:乃生女子,載弄之瓦。毛曰:瓦紡專也。纟部紡,□絲也。□絲者,以專為錘。廣韻曰:□紡錘是也。今專之俗字作磚、磚。以專為嫥壹之嫥。廣韻曰:擅也,單也,政也,誠也,獨也,自是也。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尃fū
注解:布也。祭義:溥之而橫乎四海。釋文:溥本或作尃。同芳于反。今刻云或作敷,繆也。集韻、韻會可證。說卦傳:震為專。鄭、虞、姚皆同。王肅、干寶作尃。干云:花之通名為鋪,花皃謂之□。漢書上林賦:布結(jié)縷。史記布作尃。徐廣曰:尃,古布字。按尃訓布也,非一字。從寸凡敷□必有法度而后行,故從寸。甫聲。芳無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導dǎo
注解:導,此復舉字未□者。引也。經(jīng)傳多假道為導,義本通也。從寸引之必以法度。道聲。徒晧切。廣韻徒到切。古音在三部。文七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寸部
皮píp122上
注解:剝?nèi)~F革者謂之皮。剝,裂也。謂使革與肉分裂也。云革者,析言則去毛曰革,統(tǒng)言則不別也。云者者,謂其人也,取獸革者謂之皮。皮,柀。柀,析也。見木部。因之所取謂之皮矣。引伸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戰(zhàn)國策言皮面抉眼,《王裦僮約》言落桑皮椶,釋名言皮瓠以為蓄皆是。從又,又,手也,所以剝?nèi)∫病槭÷?。符羈切。古音為、皮皆在十七部。凡皮之屬皆從皮。□,古文皮。從竹者,葢用竹以離之?!?,籒文皮。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皮部
皰pào
注解:面生氣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fā)痤疽。高曰:皰,面氣也。□應引作靤。從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皮部
皯gàn
注解:面黑氣也。列子曰:燋然肌色皯黣。從皮干聲。古旱切。十四部。文三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皮部
□ruǎn
注解:柔韋也。柔者,治之使鞣也。韋,可用之皮也。考工記注曰:蒼頡篇有鞄□。從北,鉉曰:從北者,反復柔治之也。從皮省,謂□也。非耳、非瓦,今□下皆作瓦矣。敻省聲。各本無聲,今補。敻,古音在十四部。此省其上下,取□為聲也。而兗切。十四部。凡□之屬皆從□。讀若耎。一曰若儁。儁同俊。人部有俊無儁。□,古文□。從皮省。從人治之。□,籒文□從敻省。下從皮省,上從敻省?!甲ⅰ健?,□。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jùn
注解:羽獵韋绔。羽獵見高唐賦、楊雄傳。服□曰:士卒負羽也。從□柔韋為绔。灷聲。按火□(廾)二部無灷字,而此部有□,人部有□,舟部有□,皆從灷聲。然則今本說文奪灷字無疑。其義未聞,其音則□□勝騰黱滕螣榺縢皆在六部?!醣疽羧懺诹?,轉(zhuǎn)入九部也。而隴切?!酰ā酰?,《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鳥獸□毛?!眻虻湮?。今尚書作氄。毛部作□,云盛毛也。此作□。豈彼古文此今文之異與。從□從衣。小徐本如是,而注之曰:此亦□字。大徐因倒之云:或從衣從朕。虞書曰:鳥獸□毛。今依小徐者,仍舊也。闕疑也。朕聲古在六部,轉(zhuǎn)入九部?!甲ⅰ健?,毛盛。文二鉉作文三?!≈厝C作重二。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攴pūp122下
注解:小擊也。手部曰:擊,攴也。此云小擊也,同義而微有別。按此字從又卜聲。又者手也。經(jīng)典□變作撲。凡尚書、三禮鞭撲字皆作撲。又變?yōu)槭?,卜聲不改,葢漢石經(jīng)之體。此手部無撲之原也。唐石經(jīng)初刻作樸,從木者,唐元度覆挍正之從手,是也。豳風:八月剝棗。假剝?yōu)殛贰C唬簱粢?。音義曰:普卜反。從又卜聲。普木切。三部。凡攴之屬皆從攴。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啟qǐ
注解:敎也。從攴啟聲??刀Y切。十五部?!墩撜Z》曰:“不憤不啟?!笔龆?。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徹chè
注解:通也。孟子曰:徹者,徹也。鄭注論語曰:徹,通也。為天下通法也。按詩徹彼桑土,傳曰裂也。徹我墻屋,曰毀也。天命不徹,曰道也。徹我疆土,曰治也。各隨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隱栝。古有徹無轍。從彳從攴從育。葢合三字會意。攵之,而養(yǎng)育之,而行之,則無不通矣。毛傳所謂治也。丑列切。十五部。一曰相臣。疑有訛。鉉本無此四字?!?,古文徹。中從鬲。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敏mǐn
注解:疾也。釋詁、毛傳同。從攴每聲。眉殞切。古音在一部。生民詩:履帝武敏。釋訓:敏,拇也。謂敏為拇之假借。拇,足大指也。古作母。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敃mǐn
注解:強也。釋詁:昏暋強也。按說文暋作□,冒也。則許所據(jù)爾雅作敃,強也?;枳謴呢凳?,不從民聲。自俗寫殽訛,音韻亦亂。玉篇謂敃、□同字是也。從攴民聲。眉殞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敄wù
注解:強也。從攴矛聲。亡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敀pò
注解:迮也。迮,起也。敀者,起之也。與迫音義同。從攴白聲。博陌切。古音在五部。《周書》曰:“常敀常任?!绷⒄?。按漢人所用皆作常伯,今尚書作伯。許所據(jù)絕異者,壁中古文多假借字也。以敀為伯,如洪范以□為好,顧命以□為蔑,牧誓以狟為桓,皆壁中古文假借。今尚書作伯、好、蔑、桓者,孔安國以今文字讀古文而易之,而漢世言古文尚書者因之,如杜子春、鄭司農(nóng)讀周禮故書,往往易其字,而許叔重、鄭康成多因之,其理一也。杜子春已改之周禮,其故書古字猶存于鄭注??装矅迅闹袝?,其壁中古文之字猶存于說文。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整zhěnɡp123上
注解:齊也。齊者,禾麥吐□上平也。引伸為凡齊之偁。從攴從束正,正亦聲。之郢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效xiào
注解:象也。象當作像。人部曰:像,似也。毛詩:君子是則是效。又民胥效矣。皆效法字之或體。左傳引詩民胥效矣是也。彼行之而此效之,故俗云報效,云效力,云效驗。廣韻云:俗字作効。今俗分別效力作効,效法效驗作效,尤為鄙俚。效法之字亦作爻,□辭爻法之謂坤是。亦作殽,禮運殽以降命是。亦作詨,儀禮注引詩君子是則是詨是。皆假借也。從攴交聲。胡敎切。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故ɡù
注解:使為之也。今俗云原故是也。凡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為之則成故事矣。引伸之為故舊。故曰古,故也。墨子經(jīng)上曰:故,所得而后成也。許本之。從攴,取使之之意。古聲。古慕切。五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政zhènɡ
注解:正也。論語:孔子曰:政者,正也。從攴正,正亦聲。之盛切。十一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shī
注解:□也。今字作施,施行而□廢矣。施,旗旖施也。經(jīng)傳多假借。從攴也聲。讀與施同。式支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fū
注解:□也。此與寸部尃音義同。從攴尃聲。芳無切。五部。俗作敷。古寸與方多通用?!吨軙吩唬骸坝谩踹z后人?!鳖櫭?。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
敟diǎn
注解:主也。廣韻典字下曰:主也,常也,法也,經(jīng)也。按凡典法、典守字皆當作敟。經(jīng)傳多作典,典行而敟廢矣。從攴典聲。多殄切。十二部。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