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釋丘第十
[疏]“釋丘第十”?!疳屧唬喊浮稄V雅》云:“小陵曰丘?!薄墩f文解字》曰:“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昆侖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象形?!贝讼略品侨藶橹稹H粍t土有自然而高、小於陵者名丘也。其體雖一,其名則多?;蚪劳?,或因水澤所如,則陵畝各異,其重則再三不同,通見《詩》、《書》。此篇具釋,故名釋丘。
丘,一成為敦丘,(成猶重也。《周禮》曰:“為壇三成。”今江東呼地高堆者為敦。○敦,都昆。)
[疏]“丘,一成為敦丘”?!疳屧唬撼?,重也。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名敦丘?!对?#8226;衛(wèi)風(fēng)•氓》篇云:“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笔且??!鹱ⅰ俺瑟q”至“為敦”。○釋曰:孫炎云:“形如覆敦,敦器似盂?!苯癜?,下文別云“如覆敦者,敦丘”,則此自是丘之一重者。故郭氏云:“成猶重也?!迸c孫氏意異。云“《周禮》曰‘為壇三成’”者,此《秋官•司儀職》文也。鄭司農(nóng)云:“三成,三重也?!币C成為重也。
再成為陶丘,(今濟(jì)陰定陶城中有陶丘。)
[疏]“再成為陶丘”?!疳屧唬呵鹦紊嫌袃汕鹣嘀乩壅?,名陶丘。李巡曰:“再成,其形再重也?!薄队碡暋吩弧皾?jì)水東出于陶丘北”是也?!鹱ⅰ敖駶?jì)”至“陶丘”?!疳屧唬簼?jì)陰,郡名;定陶,縣名?!兜乩碇尽吩啤岸ㄌ湛h西南有陶丘亭”是也。
再成銳上為融丘,(纖頂者?!痄J,音惠。)
[疏]“再成銳上為融”。○釋曰:丘形再重而頂纖者,名融丘也。
三成為昆侖丘。(昆侖山三重,故以名云。)
[疏]“三成為昆侖丘”。○釋曰:丘形三重者名昆侖丘?!鹱ⅰ袄錾饺?,故以名云”?!疳屧唬骸独錾接洝吩疲骸袄錾剑幻デ?,三重,高萬一千里?!笔且?。凡丘之形三重者,因取此名云耳。
如椉者,椉丘。(形似車椉也?;蛟疲骸皸颊撸^稻田塍埒?!薄饤?,繩正切。)
[疏]“如椉者,椉丘”。釋曰:郭氏兩解:一云“形似車椉也”。(繩證切。)二或云“椉,謂稻田塍埒”。椉,市陵切。許叔重云:塍埒,稻田畦堤。埒,畔也。案《地理志》云:“泰山有椉丘?!薄洞呵铩非f十年:“公敗宋師于乘丘?!笔且蚯鹨詾槊??
如陼者者,陼者丘。(水中小洲為陼者?!痍曊?,渚。)
[疏]“如陼者者,陼者丘”?!疳屧唬宏曊?,水中可居之小者。丘形似之,名為陼者丘也。
水潦所止,泥丘。(頂上污下者?!鹆剩衾?。)
[疏]“水潦所止,泥丘”?!疳屧唬核?,雨水也。丘形頂上污下,潦水停止而成泥濘者,名泥丘。
方丘,胡丘。(形四方。)
[疏]“方丘,胡丘”。○釋曰: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絕高為之京。(人力所作。)
[疏]“絕高為之京”?!疳屧唬貉宰拷^高大如丘,而人力為作之者名京。案,《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楚敗晉師於必阝。潘黨曰:“君盍筑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楚子曰云云,“今罪無所,而民皆盡忠以死君命,又可以為京乎?”是其類也。
非人為之丘。(地自然生。)
[疏]“非人為之丘”。○釋曰:李巡云:“謂非人力所為,自然生者?!睂O炎曰:“地性自然也?!惫使疲骸暗刈匀簧?。”
水潦所還,埒丘。(謂丘邊有界埒,水環(huán)繞之。)
[疏]“水潦所還,埒丘”?!疳屧唬哼€,環(huán)繞也。埒,小堤也,壝土為之。言此丘邊有其界埒,外則為水潦環(huán)繞者,名埒丘。
上正,章丘。(頂平。)
[疏]“上正,章丘”。○釋曰:丘頂上平正者,名章丘。章亦平也。
澤中有丘,都丘。(在池澤中)
[疏]“澤中有丘,都丘”?!疳屧唬憾?,水所聚也。言在池澤中者,因名都丘。
當(dāng)途,梧丘。(途,道。)
[疏]“當(dāng)途,梧丘”?!疳屧唬和?,道也。梧,遇也。當(dāng)?shù)烙忻嗲穑匀粝嘤鲮兜缆啡灰病?br />
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言為道所規(guī)畫。○還,音旋。)
[疏]“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疳屧唬河抑^西也。還,繞也。畫,規(guī)畫也。言道出丘西而復(fù)環(huán)繞之者,名畫丘,若為道所規(guī)畫然也。
途出其前,戴丘。(道出丘南。)
[疏]“途出其前,戴丘”?!疳屧唬褐^道過丘南,若為道負(fù)戴,故為戴丘。
途出其後,昌丘。(道出丘北。)
[疏]“途出其後,昌丘”?!疳屧唬褐^道過丘北者,名昌丘。
水出其前,渻丘。水出其後,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營丘。(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饻?,所景。沮,辭與。)
[疏]“水出”至“營丘”。○釋曰:此釋丘之前後左右有水過之者名也。左右猶東西也。○注“今齊”至“及東”?!疳屧唬骸兜乩碇尽吩疲糊R郡臨淄“城中有丘,即營丘也”?!吨尽酚衷疲禾┥饺R蕪縣,“淄水所出,東至博昌入沛”。然則淄水出萊蕪,經(jīng)臨淄過營丘,南折而北至博昌入沛。言此以證水出其左者,名營丘。
如覆敦者,敦丘。(敦,盂也?!鸲?,音堆。)
[疏]“如覆敦者,敦丘”?!疳屧唬喊浮吨芏Y•九嬪》職云:“凡祭祀,贊玉齯?!弊⒃疲河颀u,玉敦也。受黍稷器。又《少牢禮》曰:“主婦,執(zhí)壹金敦黍,有蓋。凡設(shè)四,敦皆南首?!弊⒃疲骸岸赜惺渍?,尊者器飾也。飾象龜形?!薄缎⒔?jīng)緯》說,敦與簠簋容受雖同,上下內(nèi)外皆圓為異。郭氏言“敦,孟”,舉其類而言之也。丘形如覆敦者,名敦丘。
邐迤,沙丘。(旁行連延?!疬?,呂紙切。迤,余紙切。)
[疏]“邐迤,沙丘”。注“旁行連延”?!疳屧唬骸墩f文》云:“邐,行也。”“迤,斜行也?!惫首⒃啤芭孕羞B延”也。連延謂連接延長,丘形邪行連接而長者名沙丘?!兜乩碇尽吩疲衡犅褂小凹q所作沙丘臺在東北七十里”。
左高,咸丘。右高,臨丘。前高,旄丘。(《詩》云:“旄丘之葛兮?!保?/em>後高,陵丘。
[疏]“左高”至“陵丘”?!疳屧唬捍怂恼?,釋丘形左右前後高而名不同也?!鹱ⅰ啊对姟吩疲骸盖鹬鹳狻!薄疳屧唬骸囤L(fēng)•旄丘》篇文也。
偏高,阿丘。(《詩》云:“陟彼阿丘?!保?/em>
[疏]“偏高,阿丘”。○注“《詩》云:‘陟彼阿丘。’”○釋曰:謂丘形四隅有一高而不正在左右前後者,名阿丘也?!对姟吩啤摆毂税⑶稹闭?,《鄘風(fēng)•載馳》篇文也。
宛中,宛丘。(宛謂中央隆高。)
[疏]“宛中,宛丘?!弊ⅰ巴鹬^中央隆高”?!疳屧唬喊浮对?#8226;陳風(fēng)》云:“宛丘之上兮。”毛傳云:“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李巡、孫炎亦皆云:“中央下。”而郭氏以為中央高者,以其四方高中央下即是上文“水潦所止,泥丘”也。又下云“丘上有丘為宛丘”。作者嫌人不曉,故重辯之。既言“丘上有丘”非“中央隆高”而何?此郭氏所以不從先儒也。
丘背有丘為負(fù)丘。(此解宛丘中央隆峻,狀如負(fù)一丘於背上。)
[疏]“丘背有丘為負(fù)丘”?!疳屧唬捍私馔鹎鹬疇钜?。言中央隆峻,若丘背之上更有一丘而負(fù)戴之者,名宛丘,又名負(fù)丘也。
左澤,定丘。(定,下佞切。)
[疏]“左澤,定丘”?!疳屧唬褐^丘之東有水澤者名定丘。
右陵,泰丘。(宋有泰丘社亡,見《史記》。)
[疏]“右陵,泰丘”。○釋曰:謂丘之西有大阜者名泰丘。○注“宋有大丘社亡,見《史記》”。○釋曰:案《六國年表》:“周顯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大丘社亡?!笔且病K我狼鹱魃?,在宋國於時亡去,故云“大丘社亡”,亦咎徵也。
如畝,畝丘。(丘有壟界如田畝。)
[疏]“如畝,畝丘”。○釋曰:李巡曰:“謂丘如田畝曰畝丘。”孫炎云:“方百步?!惫詾樘锂€之壟也,丘形有界埒似之,因名云?!对?#8226;小雅•巷伯》云:“楊園之道,猗於畝丘。”是也。
如陵,陵丘。(陵,大阜也。)
[疏]“如陵,陵丘。”注“陵,大阜也”。○釋曰:丘形如大阜者名陵丘。云“陵,大阜”者,《釋地》文也。
丘上有丘為宛丘。(嫌人不了,故重曉之。)陳有宛丘,(今在陳郡陳縣。)晉有潛丘,(今在太原晉陽縣。)淮南有州黎丘。(今在壽春縣。)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說者多以州黎、宛、營為河南,潛敦為河北者。案,此方稱天下之名丘,恐此諸丘碌碌未足用當(dāng)之。殆自別更有魁梧桀大者五,但未詳其名號、今者所在耳。)丘。
[疏]注“說者”至“在耳”。○釋曰:此郭氏破先儒說天下名丘未當(dāng)也。碌,小石也。碌碌,多貌??执酥堇璧任迩鹇德等恍《!妒酚洝访烊氤^平原君諸舍人曰:“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币庀囝愐?。殆,近也。近自更有魁梧然桀大者五,但名號所在,今所未詳知也。此已上釋眾丘之名義,故題曰丘也。
望厓?yōu)⒍?,岸?em>(厓,水邊。灑謂深也。視厓峻而水深者曰岸?!饏儯?。灑,先典切。)
[疏]“望厓?yōu)⒍?,岸”?!疳屧唬和?,視也。厓,水邊也。灑,水深也。言視水邊之厓,其下水深,其厓高峻者,名岸?!对?#8226;衛(wèi)風(fēng)》云:“淇則有岸?!?br />
夷上灑下,不漘。(厓上平坦而下水深者為漘。不,發(fā)聲?!饾_,唇。)
[疏]“夷上灑下,不漘”。○釋曰:李巡云:“夷上,平上。灑下,峭下。故名曰漘?!睂O炎曰:“平上峭下,故名曰漘。不者,蓋衍字?!惫疲骸皡兩掀教苟滤钫邽闈_。不,發(fā)聲也。”《詩•王風(fēng)•葛藟》云“在河之漘”是也。
雝,隈。(今江東呼為浦雝。《淮南子》曰:“漁者不爭隈?!薄痣t,奧。隈,烏回切。)
[疏]“雝,隈”?!疳屧唬弘t,一名隈也。孫炎云:“隈,水曲中也。”《詩•衛(wèi)風(fēng)》云:“瞻彼淇雝?!惫蚀酸屩??!鹱ⅰ痘茨献印吩唬骸皾O者不爭隈?!薄疳屧唬喊浮痘茨献?#8226;原道》篇云:“昔舜耕於歷山,期年而田者爭處
墝埆,以封畔肥饒相讓。釣於河濱,期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笔遣粻広裰乱病R宰C隈即厓內(nèi)深雝之處也。
厓內(nèi)為雝,外為隈。(別厓表里之名。)
[疏]“厓內(nèi)”至“為隈”?!疳屧唬簞e厓表里之名也。孫炎云:“內(nèi)曲,里也;外曲,表也。”李巡曰:“厓內(nèi)近水為雝,其外為鞫?!贝司涓册屔衔摹半t,隈”之處也。云“外為隈”者,隈當(dāng)作鞫,傳寫誤也。《詩•大雅•公劉》云:“芮鞫之即?!泵珎髟疲骸八庠击??!比粍t厓在水曲,其內(nèi)名雝,又名隈;其外名鞫,又作坑,音義同。今以雝、隈一事,分為外內(nèi)之名,故知誤也。
畢,堂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之墻。)
[疏]“畢,堂墻”?!疳屧唬豪钛苍疲骸疤脡γ麉?,似堂墻曰畢。”郭以畢終南山之道名也,其邊之厓?nèi)缣檬抑畨?,言平正也?!对?#8226;秦風(fēng)》云:“終南何有,有紀(jì)有堂。”是也。
重厓,岸(兩厓累者為岸?!鹬?,直龍切。)
[疏]“重厓,岸”。○釋曰:言兩厓相重累者,亦名岸也。
岸上,滸。(岸上地?!饾G,音虎。)
[疏]“岸上,滸”。○釋曰:岸上平地,去水稍遠(yuǎn)者名滸?!对?#8226;大雅•綿》篇云“率西水滸”之類也。
墳,大防。(謂堤。)
[疏]“墳,大防”?!疳屧唬豪钛苍疲骸皦炛^厓岸,狀如墳?zāi)?,名大防也?!薄对?#8226;周南》云:“遵彼汝墳?!庇帧夺尩亍吩啤皦?zāi)箪逗訛I”是也。
涘為厓。(謂水邊。○涘,音士。)
[疏]“涘為厓”?!疳屧唬豪钛苍唬骸皼?,一名厓,謂水邊也。”《詩•秦風(fēng)》云:“所謂伊人,在水之涘”也。
窮瀆,汜。(水無所通者?!疸?,音似。)
[疏]“窮瀆,汜”?!疳屧唬褐^窮困不通水瀆名汜也。亦得名豨,即《釋山》云:“山無所通,豨?!惫⒃疲骸八^窮瀆者,雖無所通,與水注川同名。”是也。
谷者,溦。(通於谷。○溦,眉。)厓岸。
[疏]“谷者,溦”?!疳屧唬褐^窮瀆汜谷能通於谷者,則別名溦也。此已上釋厓岸之名也,故題“厓岸”。
[疏]“釋丘第十”?!疳屧唬喊浮稄V雅》云:“小陵曰丘?!薄墩f文解字》曰:“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昆侖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象形?!贝讼略品侨藶橹稹H粍t土有自然而高、小於陵者名丘也。其體雖一,其名則多?;蚪劳?,或因水澤所如,則陵畝各異,其重則再三不同,通見《詩》、《書》。此篇具釋,故名釋丘。
丘,一成為敦丘,(成猶重也。《周禮》曰:“為壇三成。”今江東呼地高堆者為敦。○敦,都昆。)
[疏]“丘,一成為敦丘”?!疳屧唬撼?,重也。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名敦丘?!对?#8226;衛(wèi)風(fēng)•氓》篇云:“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笔且??!鹱ⅰ俺瑟q”至“為敦”。○釋曰:孫炎云:“形如覆敦,敦器似盂?!苯癜?,下文別云“如覆敦者,敦丘”,則此自是丘之一重者。故郭氏云:“成猶重也?!迸c孫氏意異。云“《周禮》曰‘為壇三成’”者,此《秋官•司儀職》文也。鄭司農(nóng)云:“三成,三重也?!币C成為重也。
再成為陶丘,(今濟(jì)陰定陶城中有陶丘。)
[疏]“再成為陶丘”?!疳屧唬呵鹦紊嫌袃汕鹣嘀乩壅?,名陶丘。李巡曰:“再成,其形再重也?!薄队碡暋吩弧皾?jì)水東出于陶丘北”是也?!鹱ⅰ敖駶?jì)”至“陶丘”?!疳屧唬簼?jì)陰,郡名;定陶,縣名?!兜乩碇尽吩啤岸ㄌ湛h西南有陶丘亭”是也。
再成銳上為融丘,(纖頂者?!痄J,音惠。)
[疏]“再成銳上為融”。○釋曰:丘形再重而頂纖者,名融丘也。
三成為昆侖丘。(昆侖山三重,故以名云。)
[疏]“三成為昆侖丘”。○釋曰:丘形三重者名昆侖丘?!鹱ⅰ袄錾饺?,故以名云”?!疳屧唬骸独錾接洝吩疲骸袄錾剑幻デ?,三重,高萬一千里?!笔且?。凡丘之形三重者,因取此名云耳。
如椉者,椉丘。(形似車椉也?;蛟疲骸皸颊撸^稻田塍埒?!薄饤?,繩正切。)
[疏]“如椉者,椉丘”。釋曰:郭氏兩解:一云“形似車椉也”。(繩證切。)二或云“椉,謂稻田塍埒”。椉,市陵切。許叔重云:塍埒,稻田畦堤。埒,畔也。案《地理志》云:“泰山有椉丘?!薄洞呵铩非f十年:“公敗宋師于乘丘?!笔且蚯鹨詾槊??
如陼者者,陼者丘。(水中小洲為陼者?!痍曊?,渚。)
[疏]“如陼者者,陼者丘”?!疳屧唬宏曊?,水中可居之小者。丘形似之,名為陼者丘也。
水潦所止,泥丘。(頂上污下者?!鹆剩衾?。)
[疏]“水潦所止,泥丘”?!疳屧唬核?,雨水也。丘形頂上污下,潦水停止而成泥濘者,名泥丘。
方丘,胡丘。(形四方。)
[疏]“方丘,胡丘”。○釋曰: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絕高為之京。(人力所作。)
[疏]“絕高為之京”?!疳屧唬貉宰拷^高大如丘,而人力為作之者名京。案,《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楚敗晉師於必阝。潘黨曰:“君盍筑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楚子曰云云,“今罪無所,而民皆盡忠以死君命,又可以為京乎?”是其類也。
非人為之丘。(地自然生。)
[疏]“非人為之丘”。○釋曰:李巡云:“謂非人力所為,自然生者?!睂O炎曰:“地性自然也?!惫使疲骸暗刈匀簧?。”
水潦所還,埒丘。(謂丘邊有界埒,水環(huán)繞之。)
[疏]“水潦所還,埒丘”?!疳屧唬哼€,環(huán)繞也。埒,小堤也,壝土為之。言此丘邊有其界埒,外則為水潦環(huán)繞者,名埒丘。
上正,章丘。(頂平。)
[疏]“上正,章丘”。○釋曰:丘頂上平正者,名章丘。章亦平也。
澤中有丘,都丘。(在池澤中)
[疏]“澤中有丘,都丘”?!疳屧唬憾?,水所聚也。言在池澤中者,因名都丘。
當(dāng)途,梧丘。(途,道。)
[疏]“當(dāng)途,梧丘”?!疳屧唬和?,道也。梧,遇也。當(dāng)?shù)烙忻嗲穑匀粝嘤鲮兜缆啡灰病?br />
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言為道所規(guī)畫。○還,音旋。)
[疏]“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疳屧唬河抑^西也。還,繞也。畫,規(guī)畫也。言道出丘西而復(fù)環(huán)繞之者,名畫丘,若為道所規(guī)畫然也。
途出其前,戴丘。(道出丘南。)
[疏]“途出其前,戴丘”?!疳屧唬褐^道過丘南,若為道負(fù)戴,故為戴丘。
途出其後,昌丘。(道出丘北。)
[疏]“途出其後,昌丘”?!疳屧唬褐^道過丘北者,名昌丘。
水出其前,渻丘。水出其後,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營丘。(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饻?,所景。沮,辭與。)
[疏]“水出”至“營丘”。○釋曰:此釋丘之前後左右有水過之者名也。左右猶東西也。○注“今齊”至“及東”?!疳屧唬骸兜乩碇尽吩疲糊R郡臨淄“城中有丘,即營丘也”?!吨尽酚衷疲禾┥饺R蕪縣,“淄水所出,東至博昌入沛”。然則淄水出萊蕪,經(jīng)臨淄過營丘,南折而北至博昌入沛。言此以證水出其左者,名營丘。
如覆敦者,敦丘。(敦,盂也?!鸲?,音堆。)
[疏]“如覆敦者,敦丘”?!疳屧唬喊浮吨芏Y•九嬪》職云:“凡祭祀,贊玉齯?!弊⒃疲河颀u,玉敦也。受黍稷器。又《少牢禮》曰:“主婦,執(zhí)壹金敦黍,有蓋。凡設(shè)四,敦皆南首?!弊⒃疲骸岸赜惺渍?,尊者器飾也。飾象龜形?!薄缎⒔?jīng)緯》說,敦與簠簋容受雖同,上下內(nèi)外皆圓為異。郭氏言“敦,孟”,舉其類而言之也。丘形如覆敦者,名敦丘。
邐迤,沙丘。(旁行連延?!疬?,呂紙切。迤,余紙切。)
[疏]“邐迤,沙丘”。注“旁行連延”?!疳屧唬骸墩f文》云:“邐,行也。”“迤,斜行也?!惫首⒃啤芭孕羞B延”也。連延謂連接延長,丘形邪行連接而長者名沙丘?!兜乩碇尽吩疲衡犅褂小凹q所作沙丘臺在東北七十里”。
左高,咸丘。右高,臨丘。前高,旄丘。(《詩》云:“旄丘之葛兮?!保?/em>後高,陵丘。
[疏]“左高”至“陵丘”?!疳屧唬捍怂恼?,釋丘形左右前後高而名不同也?!鹱ⅰ啊对姟吩疲骸盖鹬鹳狻!薄疳屧唬骸囤L(fēng)•旄丘》篇文也。
偏高,阿丘。(《詩》云:“陟彼阿丘?!保?/em>
[疏]“偏高,阿丘”。○注“《詩》云:‘陟彼阿丘。’”○釋曰:謂丘形四隅有一高而不正在左右前後者,名阿丘也?!对姟吩啤摆毂税⑶稹闭?,《鄘風(fēng)•載馳》篇文也。
宛中,宛丘。(宛謂中央隆高。)
[疏]“宛中,宛丘?!弊ⅰ巴鹬^中央隆高”?!疳屧唬喊浮对?#8226;陳風(fēng)》云:“宛丘之上兮。”毛傳云:“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李巡、孫炎亦皆云:“中央下。”而郭氏以為中央高者,以其四方高中央下即是上文“水潦所止,泥丘”也。又下云“丘上有丘為宛丘”。作者嫌人不曉,故重辯之。既言“丘上有丘”非“中央隆高”而何?此郭氏所以不從先儒也。
丘背有丘為負(fù)丘。(此解宛丘中央隆峻,狀如負(fù)一丘於背上。)
[疏]“丘背有丘為負(fù)丘”?!疳屧唬捍私馔鹎鹬疇钜?。言中央隆峻,若丘背之上更有一丘而負(fù)戴之者,名宛丘,又名負(fù)丘也。
左澤,定丘。(定,下佞切。)
[疏]“左澤,定丘”?!疳屧唬褐^丘之東有水澤者名定丘。
右陵,泰丘。(宋有泰丘社亡,見《史記》。)
[疏]“右陵,泰丘”。○釋曰:謂丘之西有大阜者名泰丘。○注“宋有大丘社亡,見《史記》”。○釋曰:案《六國年表》:“周顯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大丘社亡?!笔且病K我狼鹱魃?,在宋國於時亡去,故云“大丘社亡”,亦咎徵也。
如畝,畝丘。(丘有壟界如田畝。)
[疏]“如畝,畝丘”。○釋曰:李巡曰:“謂丘如田畝曰畝丘。”孫炎云:“方百步?!惫詾樘锂€之壟也,丘形有界埒似之,因名云?!对?#8226;小雅•巷伯》云:“楊園之道,猗於畝丘。”是也。
如陵,陵丘。(陵,大阜也。)
[疏]“如陵,陵丘。”注“陵,大阜也”。○釋曰:丘形如大阜者名陵丘。云“陵,大阜”者,《釋地》文也。
丘上有丘為宛丘。(嫌人不了,故重曉之。)陳有宛丘,(今在陳郡陳縣。)晉有潛丘,(今在太原晉陽縣。)淮南有州黎丘。(今在壽春縣。)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說者多以州黎、宛、營為河南,潛敦為河北者。案,此方稱天下之名丘,恐此諸丘碌碌未足用當(dāng)之。殆自別更有魁梧桀大者五,但未詳其名號、今者所在耳。)丘。
[疏]注“說者”至“在耳”。○釋曰:此郭氏破先儒說天下名丘未當(dāng)也。碌,小石也。碌碌,多貌??执酥堇璧任迩鹇德等恍《!妒酚洝访烊氤^平原君諸舍人曰:“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币庀囝愐?。殆,近也。近自更有魁梧然桀大者五,但名號所在,今所未詳知也。此已上釋眾丘之名義,故題曰丘也。
望厓?yōu)⒍?,岸?em>(厓,水邊。灑謂深也。視厓峻而水深者曰岸?!饏儯?。灑,先典切。)
[疏]“望厓?yōu)⒍?,岸”?!疳屧唬和?,視也。厓,水邊也。灑,水深也。言視水邊之厓,其下水深,其厓高峻者,名岸?!对?#8226;衛(wèi)風(fēng)》云:“淇則有岸?!?br />
夷上灑下,不漘。(厓上平坦而下水深者為漘。不,發(fā)聲?!饾_,唇。)
[疏]“夷上灑下,不漘”。○釋曰:李巡云:“夷上,平上。灑下,峭下。故名曰漘?!睂O炎曰:“平上峭下,故名曰漘。不者,蓋衍字?!惫疲骸皡兩掀教苟滤钫邽闈_。不,發(fā)聲也。”《詩•王風(fēng)•葛藟》云“在河之漘”是也。
雝,隈。(今江東呼為浦雝。《淮南子》曰:“漁者不爭隈?!薄痣t,奧。隈,烏回切。)
[疏]“雝,隈”?!疳屧唬弘t,一名隈也。孫炎云:“隈,水曲中也。”《詩•衛(wèi)風(fēng)》云:“瞻彼淇雝?!惫蚀酸屩??!鹱ⅰ痘茨献印吩唬骸皾O者不爭隈?!薄疳屧唬喊浮痘茨献?#8226;原道》篇云:“昔舜耕於歷山,期年而田者爭處
墝埆,以封畔肥饒相讓。釣於河濱,期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笔遣粻広裰乱病R宰C隈即厓內(nèi)深雝之處也。
厓內(nèi)為雝,外為隈。(別厓表里之名。)
[疏]“厓內(nèi)”至“為隈”?!疳屧唬簞e厓表里之名也。孫炎云:“內(nèi)曲,里也;外曲,表也。”李巡曰:“厓內(nèi)近水為雝,其外為鞫?!贝司涓册屔衔摹半t,隈”之處也。云“外為隈”者,隈當(dāng)作鞫,傳寫誤也。《詩•大雅•公劉》云:“芮鞫之即?!泵珎髟疲骸八庠击??!比粍t厓在水曲,其內(nèi)名雝,又名隈;其外名鞫,又作坑,音義同。今以雝、隈一事,分為外內(nèi)之名,故知誤也。
畢,堂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之墻。)
[疏]“畢,堂墻”?!疳屧唬豪钛苍疲骸疤脡γ麉?,似堂墻曰畢。”郭以畢終南山之道名也,其邊之厓?nèi)缣檬抑畨?,言平正也?!对?#8226;秦風(fēng)》云:“終南何有,有紀(jì)有堂。”是也。
重厓,岸(兩厓累者為岸?!鹬?,直龍切。)
[疏]“重厓,岸”。○釋曰:言兩厓相重累者,亦名岸也。
岸上,滸。(岸上地?!饾G,音虎。)
[疏]“岸上,滸”。○釋曰:岸上平地,去水稍遠(yuǎn)者名滸?!对?#8226;大雅•綿》篇云“率西水滸”之類也。
墳,大防。(謂堤。)
[疏]“墳,大防”?!疳屧唬豪钛苍疲骸皦炛^厓岸,狀如墳?zāi)?,名大防也?!薄对?#8226;周南》云:“遵彼汝墳?!庇帧夺尩亍吩啤皦?zāi)箪逗訛I”是也。
涘為厓。(謂水邊。○涘,音士。)
[疏]“涘為厓”?!疳屧唬豪钛苍唬骸皼?,一名厓,謂水邊也。”《詩•秦風(fēng)》云:“所謂伊人,在水之涘”也。
窮瀆,汜。(水無所通者?!疸?,音似。)
[疏]“窮瀆,汜”?!疳屧唬褐^窮困不通水瀆名汜也。亦得名豨,即《釋山》云:“山無所通,豨?!惫⒃疲骸八^窮瀆者,雖無所通,與水注川同名。”是也。
谷者,溦。(通於谷。○溦,眉。)厓岸。
[疏]“谷者,溦”?!疳屧唬褐^窮瀆汜谷能通於谷者,則別名溦也。此已上釋厓岸之名也,故題“厓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