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神堯皇帝,姓李名淵,其先隴西人,后徙長安,周柱國虎之孫,襲祖爵為唐國公。隋大業(yè)十三年,舉義兵尊立恭帝,自為大丞相,進(jìn)爵為王。義寧二年受禪,都長安,在位九年,傳位太子,又十年崩,葬獻(xiàn)陵,改元一(武德)。太宗名世民,高祖次子。初封秦王,首創(chuàng)大業(yè),平定天下。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忌功謀害。武德九年六月,帝勒兵誅之。遂立為太子,八月受內(nèi)禪,在位二十三年崩,葬昭陵,改元一(貞觀)。子高宗治立,三十四年崩,葬乾陵,改元十四(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享、上元、儀鳳、調(diào)露、永隆、開耀、永淳、宏道)。子中宗顯立,明年太后武氏廢帝為廬陵王,遷之均州,繼遷房州,立豫王旦,太后臨朝稱制,俄自稱帝,更國號(hào)周。改元十八(文明、光宅、乘拱、永昌、載初、天授、如意、長壽、延壽、證圣、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圣歷、久視、大足、長安)。神功元年,迎帝還洛陽,立為太子。神龍?jiān)辏蟪紡埣碇壤毡雽m,誅張易之、張宗昌,遷太后于上陽官,帝復(fù)位,為皇后韋氏所殺,前后在位七年,葬定陵,改元三(嗣圣、神龍、景龍)。豫王旦,高宗第八子,武后立帝稱制,及革命立為皇嗣,后改封相王。景龍四年,中宗遇殺,韋后立溫王重茂,改元(唐?。?。俄臨淄王討平逆黨,奉帝即位,是為睿宗,在位三年,傳位太子,又四年崩,葬橋陵,改元四(景云、太極、延和、先天)。元宗名隆基,睿宗第三子,初封臨淄王,以平內(nèi)亂,功進(jìn)封平王,尋立為太子。太極元年八月,受內(nèi)禪,在位四十四年。安祿山陷潼關(guān)、帝出奔蜀,太子亨立于靈武,尊帝為太上皇,明年遷長安。又五年崩,葬泰陵,改元二(開元、天寶)。肅宗名亨,初名嗣升,又名玙,在位七年崩,葬建陵,改元四(至德、乾元、上元、寶應(yīng))。子太宗豫立,十七年崩,葬元陵,改元三(廣德、永泰、大歷)。子德宗適立,二十六年崩,葬崇陵,改元三(建中、興元、貞元)。子順宗誦立,八月以暗疾,傳位太子,明年崩,葬豐陵,改元一(永貞)。憲宗名純,初名淳,順宗太子。在位十五年,為宦官陳宏志所殺,葬景陵,改元一(元和)。子穆宗恒立,四年崩,葬光陵,改元一(長慶)。子敬宗湛立,二年為軍將蘇佐明所殺,葬莊陵,改元一(寶歷)。文帝昂,穆宗第三子,初封江王?;鹿偻跏爻危懫侥鎭y,奉帝即立。十四年崩,葬章陵,改元二(太和、開成)。武宗炎,穆宗第五子,初封穎王,文宗大漸,宦官仇世良等立為太弟,尋即位,六年崩,葬瑞陵,改元一(會(huì)昌)。宣宗忱,憲宗第十三子,初封光王,武宗大漸,諸宦官立為太叔,尋即位,十三年崩,葬貞陵,改元一(大中)。子懿宗漼立,十四年崩,葬簡陵,改元一(咸通)。子僖宗儇立,十五年崩,葬清陵,改元五(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弟昭宗曄,初封壽王。僖宗大漸,宦官楊復(fù)恭,立為太弟,尋即位。十六年朱全忠劫帝遷洛陽,尋被殺,葬和陵,改元七(龍紀(jì)、大順、景福、乾寧、光化、天復(fù)、天祐)。昭宣光烈帝,名祝。昭宗第九子,初封輝王。天祐元年八月即位,不改元,仍稱天祐。在位三年,禪于梁,封濟(jì)陰王,尋被殺,追加尊謚,葬溫陵。唐朝二十主,并武后殤帝,共二百八十九年。
【宮詞】孔雀屏風(fēng)早肇祥,天生妃耦異尋常。阿婆一語先稱賀,堂主分明主大唐。
【簡釋】《新唐書·后妃傳》載,高祖太穆皇后竇氏,京兆平陵人。父毅嘗謂主曰:“此女有奇相,何可妄于人!”因畫二孔雀于屏間,請昏者使射二矢,陰約中目則許之。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歸于帝。
《芝田錄》載,神堯高顏皺面,煬帝目為“阿婆面”。神堯忿恚不樂,歸第告竇皇后。后躍曰:“此言可以室家相賀,公封于唐。阿婆乃是堂主。堂者,唐也!”神堯渙然冰釋。
【宮詞】御府泉刀出九圜,開通元寶式新頒。摩挱爪印端詳認(rèn),幕上痕留月一灣。
【簡釋】《畫墁錄》載,唐高祖武德初,鑄開通錢,仰篆隸八分體,十文重一兩,為“開通元寶”,亦曰:“開元通寶”。背有眉,乃文德竇皇后指甲痕也。進(jìn)樣時(shí),誤以指甲承之。高祖竇后,謚太穆。太宗長孫皇后,謚文德。太穆之崩在高祖即位前,《新舊唐書》有誤。
【宮詞】共引貔貅掃亂氛,平陽公主奏奇勛。凌煙閣上丹青手,畫像應(yīng)添娘子軍。
【簡釋】《新唐書·太宗紀(jì)》載,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于凌煙閣。
《新唐書·平陽公主傳》載,主嫁柴紹,引精兵萬人,與秦王分定京師,號(hào)“娘子軍”。
【宮詞】續(xù)續(xù)清音撥四弦,羅家妙伎冠伶官。隔帷一曲番酋懼,手握琵琶不敢彈。
【簡釋】《朝野僉載》載,太宗時(shí),西國進(jìn)一胡女,善琵琶,上每不欲胡人勝中國。乃置酒高會(huì),使羅黑黑隔帷聽之,一遍而得,謂胡人曰:“此曲吾宮中能為之!”遂取大琵琶于帷下,令黑黑彈之,不遺一字。胡人謂是宮女也,驚嘆辭去。西國聞之,降者數(shù)十國。
【宮詞】揮灑屏風(fēng)御墨新,筵前飛白賜群臣。登床常侍疏狂甚,不顧君王殿上嗔。
【簡釋】《尚書故事》載,貞觀十四年,帝自真草書屏風(fēng),以賜群臣。嘗召三品以上賜宴于元武門,帝操筆做“飛白書”,眾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競。散騎常侍劉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稱洎登床罪,當(dāng)死。太宗笑曰:“昔聞婕妤辭輦,今劉常侍登床?!彼觳患幼铩?
【宮詞】街鼓咚咚曉漏移,昭容雙引坐朝時(shí)。日高騎馬陪鑾出,花外紅裝著幕離。
【簡釋】《古今注》載,唐舊制,京城內(nèi)金吾昏曉傳呼馬周,請置六街鼓,名“咚咚鼓”。
《文昌雜錄》載,唐制,天子坐朝,宮人引至殿上。故杜詩云:“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坐引朝儀?!?《古今注》載,唐武德、貞觀年,中宮人騎馬,多著幕離。而全身蔽障。至永徽中,皆帷帽施裙到頸,漸為淺露。至神龍末,幕離殆絕。
《合璧事類》載,唐殿庭間,多種花柳,故杜詩云:“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
【宮詞】擬就離騷早負(fù)才,妝成把鏡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來。
【簡釋】《新唐書·后妃傳》載,太宗賢妃徐惠,八歲曉屬文。父孝德嘗使離騷為“小山篇”,太宗聞之,召為才人。
《全唐詩》載,太宗嘗召賢妃不至,怒之。進(jìn)詩曰:“朝來臨鏡臺(tái),妝罷且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宮詞】終南山翠入簾分,落雁宮前日未曛。寫得金函傳洛下,內(nèi)家催放鶻將軍。
【簡釋】《長安志》載,大明宮,北據(jù)高原,南望爽塏,每天晴日郎,南望終南山如指掌。
《朝野僉載》載,太宗養(yǎng)一白鶻,號(hào)曰:“將軍取鳥”。嘗驅(qū)至殿前,然后擊撲,謂之“落雁殿上”。恒令送書自京至東都,與魏王。仍取報(bào)曰:“往返數(shù)回,亦陸機(jī)黃耳之徒?!?
【宮詞】舊夢依稀憶洛陽,榴裙揜淚迭空箱。紛紛朱碧情無賴,小曲親調(diào)如意娘。
【簡釋】《全唐詩》載,“如意娘”商調(diào)曲,則天所作也。其詞曰:“看竹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此來常下淚,開箱驗(yàn)取石榴裙。”
《升庵詩話》載,武后“如意曲”云:張君房脞說。云千金公主進(jìn)洛陽男子,淫毒異常,武后愛幸之,改明年為“如意”元年。是年,淫毒男子亦為情殫疾。死后思之,作此曲被于管弦。
【宮詞】誰教酒骨醉難蘇,院號(hào)回心望已無。狐媚從來情似鼠,六宮不許聘貍奴。
【簡釋】《舊唐書·高宗廢后王氏傳》載,武后立為昭儀,與王氏及良娣蕭氏,遞相譖毀,帝終不納王氏言,而昭儀寵遇日厚。王氏懼不自安,密求巫祝厭勝。事發(fā),帝大怒,廢王氏及蕭氏為庶人,囚之別院。遂立昭儀為皇后。良娣大罵曰:“愿阿武為鼠,吾為貓兒,生生扼其喉!”。武后怒,自是宮中不畜貓。初囚,高宗念之,閑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高宗惻然呼曰:“皇后、淑妃安在?”庶人泣而對曰:“妾等得罪廢棄,何得更有尊稱?!”言訖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望改此院為‘回心院’?!备咦谠唬骸半藜从刑幹?!”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各一百,截去手足,投酒甕中,曰:“令二嫗骨醉!”
【宮詞】莫教浪語阿婆嗔,吃酒張公慣醉人??佞Q新銜知最稱,原來子晉是前身。
【簡釋】《朝野僉載》載,咸亨以后,皆云:“莫浪語,阿婆嗔,三叔聞時(shí)笑殺人?!焙蠊麆t天即位,至孝和嗣之。阿婆者,則天也。三叔者,孝和為第三也。(又)載,天后時(shí),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唐書·則天皇后傳》載,自薛懷義死,張易之、張昌宗得幸,乃制控鶴府。
《隋唐嘉話》載,張昌宗之貴也,武三思謂之“王子晉后身”。
【宮詞】畫衣結(jié)隊(duì)出金鑾,萬歲高呼烏語歡。十六變成十六字,舞郎階下整金冠。
【簡釋】《文獻(xiàn)通考》載,武后作圣壽,舞用一百四十人。金銅冠,五色畫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凡十六變而畢,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年,寶祚彌昌”之字。(又)載,武后時(shí),有鳥能人言“萬歲”,故造鳥歌“萬歲樂?!?
【宮詞】九勝分棚占采頭,今朝詩思讓誰優(yōu)。錦袍縱向龍門奪,爭及張郎集翠裘。
【簡釋】《紀(jì)纂淵?!份d,武后自置九勝局,形如雙陸,令文武百官分棚為此戲。
《隋唐嘉話》載,則天幸龍門,令從官賦詩。東方虬詩先成,則天以錦袍賜之。及宋之問詩成,則天稱詩更高,奪袍以賜之。
《事文類聚》載,則天時(shí),南海貢集翠裘,后以賜張昌宗。狄仁杰奏事,命與昌宗雙陸。則天曰:“賭何物?”梁公曰:“以臣紫絁袍為對,賭昌宗翠裘。”則天曰:“此裘價(jià)逾千金。”梁公曰:“臣袍乃大臣朝見之衣,翠裘乃嬖幸寵愛之服,對臣之袍,臣猶怏怏!”昌宗神沮氣索,累局連北。梁公對御褫裘而出。
【宮詞】無端苾挈滿城歌,人面蓮花受寵多。鏡殿春深初睡起,金輪輕著赭黃羅。
【簡釋】《朝野僉載》載,周垂拱以來,京師唱“苾挈兒歌”,皆是邪曲。張易之小名“苾挈”。
《綱目》載,或譽(yù)張昌宗之美曰:“六郎面似蓮花。”楊再思曰:“不然,乃蓮花似六郎耳!”
《藝林伐山》載,高宗時(shí)造鏡臺(tái),適武后之意也。四壁皆安鏡,為白晝秘戲之需。劉仁軌入諫,立命剔去。高宗崩后,復(fù)建之。
《古今注》載,則天以赭黃羅上銀泥襖子以燕居。
【宮詞】十二辰車侯暗催,上林風(fēng)雪翠華來。東皇亦畏明空勢,滿苑名花一夜開。
【簡釋】《朝野僉載》載,則天如意中,造十二辰車。
《事物紀(jì)原》載,武后冬月,將游后苑,敕詩曰:“明朝游后苑,火速報(bào)春知,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fēng)吹?!贝卧?,百花俱開,牡丹獨(dú)不開,遂貶洛陽。
【宮詞】春開上節(jié)醉霞漿,內(nèi)樣花糕百和香。九饤尋常心易厭,牙盤先進(jìn)冷修羊。
【簡釋】《全唐詩》載,武皇早春夜宴詩云:“九春開上節(jié),千門敞夜扉?!庇衷疲骸皠?wù)使霞漿興,方乘泛洛陽。”
《武則天花朝游》載,則天游園,令宮人采百花和米搗碎蒸糕,以賜群臣。
《盧氏雜說》載,唐御廚進(jìn)食用九饤食,以牙盤九枚裝食味于其間,亦曰“香食”,又稱“九饤饾”。
《清異錄》載,天后好食冷修羊腸,張昌宗手札曰:“珍郎殺身以奉國?!?
【宮詞】相臣方對小延英,迭日論書御武成。真本蘭亭渺難睹,寶章一集重連城。
【簡釋】《尚書故事》載,今延英殿,靈芝殿也,謂之“小延英?!泵珥n公晉卿居相位,以足疾步驟微蹇,上每于此待之。宰相對于“小延英”。自此始。(又)載,武后朝,宰相王方慶,瑯琊王也。武后嘗御武成殿閱書畫,問方慶曰:“卿家舊法書存乎?”方慶集自右軍以下至僧虔智永禪師等二十五人,各書一卷,進(jìn)上。后令崔融作序,謂之《寶章集》。(又)載,太宗酷愛書法,有大王真跡三千六百紙,獨(dú)“蘭亭”為最。奉諱之日,用玉匣貯之,藏于昭陵。
【宮詞】區(qū)聯(lián)七府各爭榮,墨敕斜封滿帝京。豪貴全歸皇太女,定昆池更勝昆明。
【簡釋】《舊唐書》載,安樂公主,中宗最幼女,下嫁武宗訓(xùn),請為皇太女。魏元忠諫不可。公主曰:“元忠,山東木強(qiáng)烏足論國事,阿武子尚為天子,天子女有不可乎?!”與太平等七公主皆開府。而主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納貲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號(hào)“斜封”。公主營第,嘗請以昆明池為私沼。帝曰:“先帝未有以與人者!”公主不悅,自鑿“定昆池”,延袤數(shù)里,定言可抗訂之也。
【宮詞】云光五色畫衣箱,覆轍將追武媚娘。無子才醒雙陸夢,御床又復(fù)點(diǎn)籌忙。
【簡釋】《舊唐書》載,中宗韋庶人時(shí),昭容上官氏,常勸后行“則天故事”。帝在房州時(shí),常謂后曰:“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奔暗弥?,受上官昭容邪說,引武三思入宮中,升御床,與后雙陸。帝為點(diǎn)籌,以為歡笑。丑聲日聞?dòng)谕狻>褒埗甏?,宮中希旨妄稱后衣箱中有五色云出,帝使畫工圖之。出示于朝。
《樂苑》載,高宗永徽末,天下歌舞媚娘,未幾,立為“武后舞”。
《國史補(bǔ)》載,天后常夢“雙陸”不勝,狄梁公言:“宮中無子是也?!?
【宮詞】昏鏡迷人意若何,桑條韋竟入新歌。伶兒慣博昭陽笑,一曲回波受賞多。
【簡釋】《新唐書·韋庶人傳》載,太史迦葉志忠,表上“桑條韋歌”十二篇,言后當(dāng)受命曰:“昔高祖時(shí),天下歌桃李;太宗時(shí),歌秦王破陳;高宗時(shí),歌堂堂;天后時(shí),歌武媚娘;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薄昂蠼袷苊?,歌桑條韋,蓋后妃之德,專蠶桑,共宗廟事也。”
《太平廣記》載,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談,畏妻。時(shí)中宗亦畏韋庶人。內(nèi)宴唱“回波調(diào)”,一優(yōu)人曰:“回波爾時(shí)栲栳怕婦也,是大好。外邊只有裴談,內(nèi)里無過李老。”后大喜,以束帛賜之。
《朝野僉載》載,韋庶人好厭禱,并將昏鏡照人,令其迷亂。
【宮詞】滿堂花燭御屏開,白發(fā)蠻婆下鏡臺(tái)。卻扇吟成人笑語,內(nèi)家爭看阿■〈父上者下〉來。
【簡釋】《通鑒》載,中宗戲竇懷貞,以老乳母王氏嫁之,令懷貞誦“卻扇詩”數(shù)首。唐人成婚之夕,有“催妝詩”、“卻扇詩”。
《新唐書·竇懷貞傳》載,歲除,中宗夜宴近臣,謂曰:“聞卿喪妻,今朝繼室,可乎?”懷貞唯唯。俄而禁中寶扇障衛(wèi),翟衣出者,乃韋后乳媼,故蠻婢也。懷貞納之,每謁見,輒自署皇后阿■〈父上者下〉人。時(shí)人,也謂之“國■〈父上者下〉”。
【宮詞】員增學(xué)士館宏開,妙手稱量擅俊才。看尋華箋紛落處,幾人樓下袖詩來。
【簡釋】《新唐書·后妃傳》載,上官昭容,名婉兒,大被信任。勸帝侈。大書館增學(xué)士員,引大臣名儒充造數(shù)。賜宴賦詩,君臣賡和。婉兒嘗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主,連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又超過群臣所賦,賜金爵。胡朝庭靡然成風(fēng)。初,婉兒母方妊,夢人畀一稱曰:“持此稱量天下?!蓖駜荷庠?,母戲曰:“稱量者豈爾耶?”輒啞然應(yīng)。
《景龍文館記》載,中宗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yīng)之。時(shí)上官婉兒于結(jié)彩樓上,帝命賦詩飄下。群臣悉集樓下,須臾,紙落如飛,群臣各自爭掄而懷之。
【宮詞】玄元皇帝配穹蒼,祈谷年年肅裸將。今歲南郊誰亞獻(xiàn),詔遴紅粉作齋娘。
【簡釋】《文獻(xiàn)通考》載,唐孟春辛日,祈谷祭南郊,以元帝配。(又)載,唐中宗親祀南郊,以皇后為亞獻(xiàn),補(bǔ)大臣李嶠等女為齋娘。
【宮詞】玉臺(tái)金闕斂寒光,圣駕迎春出御莊。滿苑花開同剪采,東風(fēng)還比剪刀忙。
【簡釋】《唐中宗立春日游苑迎春詩》載,“神皋福地三秦色,玉臺(tái)金闕九仙家,寒光獨(dú)戀甘泉樹,淑景偏憐建始花?!?《景龍文館記》載,中宗立春日,宴別殿內(nèi),出剪采花,令學(xué)士賦詩。宋之問云:“今年春色好,應(yīng)為剪刀催?!?
【宮詞】積善坊邊閣道斜,繟聯(lián)王宅競繁華。九龍輿上逍遙炙,獨(dú)賜金仙道士家。
【簡釋】《唐書》載,睿宗五子,列第東都積善坊。號(hào)“五王宅”。
《清異錄》載,睿宗聞金仙玉真公主欽素,日以九龍食輿,裝逍遙炙賜之。
【宮詞】夢中金甲氣森嚴(yán),為有神人護(hù)貴男。那識(shí)藥爐三復(fù)后,一堂天子竟連三。
【簡釋】《次柳氏舊聞》載,元宗在東宮,為太平公主所忌,時(shí)元獻(xiàn)皇后方娠,欲令服藥除之,張說以侍讀得進(jìn),懷去胎藥三劑,以獻(xiàn)。元宗盡去左右,構(gòu)火殿中煮,未及熟,怠而假寐,影響之際,有神人金甲操戈,繞藥三匝,藥盡覆。三煮皆然。乃止。(又)載,肅宗在東宮,章敬吳皇后侍寢,魘不寤,肅宗呼問之,后以手按其右脅曰:“妾向夢中,有神人操劍,顧謂妾曰:‘帝命吾與汝為子,自左脅以劍抉而入,抉處痛不可忍’?!泵C宗驗(yàn)之燭下,則有而赤者在焉。遂生代宗。誕三日,上幸東宮,賜金盆以浴。謂力士曰:“此殿有三天子,與太子飲樂焉!”
【宮詞】相臣雅望系皇猷,姚宋崔盧孰與儔。赍弼方教龍入夢,天心應(yīng)感覆金甌。
【簡釋】《次柳氏舊聞》載,元宗凡命相,皆先以御筆書其名姓,置案上。會(huì)太子入侍,上舉金甌,覆其名,以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猜中賜卮酒?!泵C宗拜而稱曰:“非崔琳、盧從愿乎?”上曰:“然!”乃賜卮酒。是時(shí),琳與從愿皆有宰相望。元宗將倚為相者數(shù)矣!后以宗族繁盛,慮附托者眾,卒未用。
《龍城錄》載,上皇初登極,夢二龍一符自紅霧中來。上有隸書“姚崇宋璟”四字,貼之兩大樹上。夢回,上召申王圓,兆王進(jìn),曰:“兩木,相也。二人名為天遣龍致于樹,知崇璟當(dāng)為輔相兆矣!”。遂共嘆異之。
【宮詞】翠羽飄搖隕曉風(fēng),何時(shí)吉夢葉羆熊。脫將半臂共湯餅,泣請三郎念阿忠。
【簡釋】《新唐書·后妃傳》載,明皇后王氏廢,當(dāng)時(shí)王諲作“翠羽帳賦”,以諷。
《廣異記》載,開元初,元宗以皇后無子,令葉凈能道士奏章上玉京。天帝問后有子否?久之,章下批云:無子。
《摭異記》載,王皇后恩寵日衰,一日泣訴于上曰:“三郎獨(dú)不念阿忠脫新紫半臂,更為一斗面為三郎生日湯餅耶!何忍不追念前時(shí)?!”上惻然改容。
【宮詞】院里新成圣壽歌,御前進(jìn)點(diǎn)舞婆娑。當(dāng)場忽睹籠衫褪,五色光明露繡窠。
【簡釋】《教坊記》載,開元圣壽樂,令諸女著五方色衣,以歌舞之。(又)載,凡欲出戲,所司先進(jìn)曲名。上以墨點(diǎn)者,即舞。謂之“進(jìn)點(diǎn)”。(又)載,圣壽樂舞,衣襟皆繡一大窠,隨其衣本色,制純縵衫,下襟及帶,若短汗衫者,以籠之。所謂“藏繡窠也”。樂人初出樂次,皆是縵衣舞,至第二迭,相聚場中,即于眾中從領(lǐng)上抽去籠衫,各納懷中。觀者忽見眾女,咸文繡炳煥,莫不驚異。
【宮詞】破曉崖公召教坊,一齊蜆斗弄笙簧。金衣公子歌紅樹,妒煞殿前御史娘。
【簡釋】《教坊記》載,諸家散樂呼天子為“崖公”,以歡喜為“蜆斗”。
《開天遺事》載,明皇于禁苑中,見黃鶯,呼為“金衣公子”、“紅樹歌童”。
《桂苑叢談》載,國樂婦人有“永新婦”、“御史娘”、“柳春娘”……皆一時(shí)之妙。
劉禹錫詩云:“天下能歌御史娘,花前月下奉君王?!?
【宮詞】明月仙臺(tái)放火蛾,傳柑宴共遞黃羅。上陽宮里樓千尺,不信涼州燈更多。
【簡釋】《開天遺事》載,正月十五造火蛾兒。
《淵鑒類函》載,唐故事,上元以黃柑遺近臣,以黃羅包之,謂“傳柑宴”。
《明皇雜錄》載,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結(jié)繒采為燈樓二十間。
《太平廣記》載,開元初,元夜結(jié)采樓三十余間。葉法善曰:“西涼府燈亦亞于此?!绷钤陂]目,已在霄漢。降而及地,睹影燈亙數(shù)十里。
【宮詞】上巳同頒細(xì)柳圈,踏青新履印苔班。大同殿外相投贈(zèng),貪戀家人不久還。
【簡釋】《酉陽雜俎》載,唐制三月三日,賜侍臣細(xì)柳圈,言載之免災(zāi)毒。
《輦下歲時(shí)記》載,唐人巳日,在曲江傾都禊飲、踏青。盧公范饋飾儀三月三日,上踏青鞋履。
《中朝故事》載,唐每歲上巳,許宮女于興慶宮大同殿前,與骨肉相見,家眷更相遺贈(zèng)。
【宮詞】結(jié)隊(duì)春宵戲半仙,梨花留月照嬋娟。才過寒食分新火,內(nèi)庫還頒白打錢。
【簡釋】《開天遺事》載,宮中寒食,立秋千為樂,帝呼“半仙之戲”。
《輦下歲時(shí)紀(jì)》載,唐于清明,取柳榆火賜近臣。
《王建宮詞》載,寒食,內(nèi)人常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
【宮詞】蟋蟀金籠報(bào)早秋,驪山新脫碧芬裘。曉開玉盒看蛛網(wǎng),昨夜曾登乞巧樓。
【簡釋】《開天遺事》載,秋時(shí)宮人,競以小金籠捉蟋蟀,置之枕函側(cè),夜聽其聲。
《明皇雜錄》載,元帝與貴妃,避暑興慶宮,命進(jìn)碧芬之裘。碧芬,出林氏國。
《開天遺事》載,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游宴,時(shí)宮女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xí)蚤_視,蛛網(wǎng)稠密,以為得巧之侯。
【宮詞】秋老籠山獸正肥,赤鷹黃鶻合重回。三驅(qū)禮畢簫笳靜,玉彈雙開導(dǎo)輦歸。
【簡釋】《唐六典》載,禁苑翠微宮,籠山也。禽獸蔬果,莫不毓焉。
《開天遺事》載,申王有赤鷹,岐王有黃鶻,上甚愛之,每獵必置于駕前,因?yàn)椤皼Q云兒”。
《冊府元龜》載,唐元宗開元三年十月,制曰:“間者四方無事,百谷有成,因孟冬之月,臨右輔之地,戒茲五校,爰備三驅(qū),非謂獲多,庶以除害?!?《唐書·禮樂志》載,駕至圍所,皇帝鼓行入圍。鼓吹令以鼓六十陳于東南西向,六十陳于西南東向,皆乘馬各備簫角。
《同話錄》載,余家舊畫《楊妃上馬圖》,無他衛(wèi)杖,但有兩珰,各執(zhí)彈前導(dǎo)。意其燕游戲具,非有謂也。后乃聞乘輿,燕游前以擊彈,代鳴鞘器物———此唐制也。
【宮詞】檐溜垂垂玉箸勻,凍云開處月光新。宮中刺繡初添線,共薦辛盤借早春。
【簡釋】《開天遺事》載,冬至大雪,至午雪霽,檐溜皆為冰條,妃子使侍兒敲下二條,看玩。帝問:“何物?”妃子笑曰:“妾所玩者,玉箸也!”
《唐韓偓冬至夜詩》載,“九重先覺凍云開……”《明皇雜錄》載,唐宮中,以女紅揆日之長短。冬至后,比常日增一線之功。
《天祿識(shí)余》載,唐時(shí)冬至,賜百官辛盤,謂之“借春盤”。
【宮詞】廊下傳餐水陸兼,群工朝退賜同沾。消熊棧鹿天廚供,聞道君王嗜玉尖。
【簡釋】《五代會(huì)要》載,唐室升平日,常參官。每朝退,賜食。謂之“廊餐”。
《清異錄》載,趙宗儒在翰林時(shí),聞中使言:“今日早饌進(jìn)玉尖面,用消熊棧鹿為內(nèi)餡。上甚嗜之?!弊谌鍐柶湫沃?,即民間尖饅頭也。又問消熊棧鹿之說。答曰:“熊之極肥者,為消熊。鹿既獲,以倍料精養(yǎng),稱棧鹿?!崩钭谌?,開元中進(jìn)士。
【宮詞】明珠窗外月輪高,醉臥流黃脫錦袍。連夜承恩爭彩局,平明羞見桂紅膏。
【簡釋】《女紅余志》載,元宗武惠妃,窗上皆掛明光之珠。
《字典》載,會(huì)稽竹蕈供御,號(hào)“流黃蕈”?!短圃姟份d,“珍蕈醉流黃”。
《清異錄》載,開元中,后宮繁眾,難以取舍,為彩局以定之。集宮嬪用骰子擲,最勝一人,乃得專夜?;芦毸教?hào)骰子為“剉角媒人”。
《云仙雜記》載,開元初,宮人被進(jìn)御者,以綢繆記印于臂上,文曰“風(fēng)月常新”。印畢,漬以桂紅膏,水洗不退。
【宮詞】蝶粉蜂黃各斗艷,朝朝唯望賭金錢。羨他手制征袍女,竟得今生了夙緣。
【簡釋】《張仲素滿江紅詞》載,“蝶粉蜂黃都過了,枕痕一線紅生玉?!钡?、蜂黃皆唐人宮妝。
《本事詩》載,開元中,頒賜邊軍纊衣,制于宮中。有兵士于短袍中得詩曰:“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棉,今生已過也,重結(jié)后生緣?!北恳栽姲讕洠瑤涍M(jìn)之元宗。元宗命以詩通示后宮,有一宮人自言“萬死”。元宗遂以嫁得詩兵士。謂曰:“我與汝結(jié)今生緣。”
《開天遺事》載,明皇未得妃子,嬪妃投金錢賭,以侍帝寢。
【宮詞】漫道花神種藝工,君王方自喚天翁。仙春館里春如海,認(rèn)取枝頭一捻紅。
【簡釋】《龍城異人錄》載,宋單文,有種花藝術(shù),可使牡丹變異千種。元宗召至宮中,委以驪山種花。內(nèi)人呼為“花神”。(又)載,元宗時(shí),有獻(xiàn)牡丹者,詔栽于仙春館。時(shí)貴妃勻面口脂在手,印于花上。來歲花開,瓣上有指甲痕,帝名為“一捻紅”。
《羯鼓錄》載,明皇游列殿,柳杏將吐,嘆曰:“對此景物,不可不與判斷!”呼高力士取羯鼓,縱擊一曲,名《春光好》,回顧柳杏皆發(fā),又嘆曰:“不謂我作天公耶!
【宮詞】鐘乳分頒出禁中,江心今日鑄新銅。粉團(tuán)角黍高擎處,競挽香羅握角弓。
【簡釋】《淵鑒類函》載,天寶中,以五月五日于揚(yáng)子江心鑄鏡。
《大唐新語》載,端午節(jié)賜宰臣鐘乳。
《開天遺事》載,宮中端午,造粉團(tuán)角黍,貯盤中,以小角弓射之,中者得食。
【宮詞】滿院梨云淡不收,一枝紫玉笛誰偷。至尊友愛無猜忌,韡韡輝騰花萼樓。
【簡釋】《楊妃外傳》載,明皇制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楊妃無何,竊寧王紫玉笛吹。
《新唐書·讓皇帝傳》載,先天后以隆慶舊邸為興慶宮。于宮西南,置樓其西。署曰“花萼相輝”之樓。南曰“勤政務(wù)本”之樓。聞諸王作樂,必召升樓,與同榻坐。
【宮詞】一騎紅塵貢荔枝,正逢卯酒乍醒時(shí)。承歡最念旋鳳舞,偷發(fā)明駝賜祿兒。
【簡釋】《新唐書·貴妃楊氏傳》載,妃嗜荔枝,必欲鮮致之。乃置驛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不變已至京師。
《楊妃外傳》載,明皇登沈香亭,召太真。時(shí)太真卯醉未醒,侍兒扶而至,明皇曰:“非是妃子醉,海棠睡未足耳!”(又)載,安祿山能為旋風(fēng)舞。
《丹鉛總錄》載,唐制,驛站有明駝使,非邊塞軍機(jī),不得擅發(fā)。楊妃私發(fā)明駝,使賜安祿山荔枝。
【宮詞】露華清浸玉魚涼,吸遍花枝肺腑香。日暮海棠初睡足,新詩閑教雪衣娘。
【簡釋】《開天遺事》載,妃每宿酒初醒,多苦脈熱。嘗清晨獨(dú)游后苑,口吸花露潤肺。(又)載,每日含一玉魚于口中,蓋借其涼津潤肺也。
《讀賓錄》載,天寶中,嶺南獻(xiàn)白鸚鵡,上及貴妃皆呼為“雪衣女”。上命以近代詞臣篇詠授之,數(shù)遍使可諷誦。
【宮詞】望仙樓上開酺宴,博士分曹律呂調(diào)。二十五郎吹管逐,歌喉終讓念奴嬌。
【簡釋】《元稹連昌宮詞》載,上皇正在望仙樓,太真同憑欄立于樓上。樓前盡珠翠炫轉(zhuǎn),熒輝照天地———“歸來如夢復(fù)如癡,何暇備言宮中事。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力士傳呼覓食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燃燭。春嬌滿眼睡紅綃,掠削云鬢旋裝束,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蹦钆鞂氈忻俺聘琛?,每歲樓下酺宴,累日之后,萬眾喧溢嚴(yán)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高力士大呼于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其為當(dāng)時(shí)所重如此。念奴嬌,自始成曲牌名。
《唐書》載,開元二年。置內(nèi)教坊于蓬萊宮側(cè)。有音律第一曹,第二曹博士。
【宮詞】月照觚棱夜色清,飄飄云外笛飛聲。隔墻偷得新翻曲,恰被宮中識(shí)姓名。
【簡釋】《無稹連昌宮詞》載,“李謩擪笛傍宮墻,偷得新翻數(shù)般曲”。明皇嘗于上陽宮,夜按新翻一曲。明夕正月十五日,潛游燈下,忽聞酒樓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密捕笛者,詰驗(yàn)之。自云:“其夕于天津橋上玩月,聞宮中度曲,遂于橋柱上插譜記之。臣即長安少年善笛者李謩也!”明皇異而遣之。
【宮詞】鐘鼓樓前瑞靄環(huán),大同寶殿十三間。云煙滿壁吳生畫,盡是嘉陵江上山。
【簡釋】《長安志》載,太和三年,修大同殿十三間。殿前左右有鐘鼓樓。
《唐畫記》載,元宗天寶中,忽思蜀中嘉陵江山水,遂假吳生,驛遞令往寫。及回日,帝問其狀。奏云:“臣無粉本,并記于心?!钡矍灿诖笸顖D之。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畢。時(shí)有李將軍(思訓(xùn)),擅山水,亦畫大同殿壁,數(shù)月方畢。元宗曰:“李思訓(xùn)數(shù)月之工,吳道元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
【宮詞】雨過華清樹影涼,風(fēng)來前殿玉龜香。至尊浴罷金輿出,嬪御分尋十六湯。
【簡釋】《續(xù)畫史》載,宋徽宗臨張萱《宮騎圖》,其侍從有挈金駝?wù)?,蓋唐時(shí)宮人以金駝貯酒、玉龜藏香。
《開天遺事》載,華清宮中,除供奉兩湯外,更置長湯十六所,嬪御之屬浴焉。
【宮詞】賀老琵琶聽不明,圍棋深院子叮叮。君王欲負(fù)妃先覺,抱取康猧上石枰。
【簡釋】《開天遺事》載,明皇與親王棋,令賀懷智奏琵琶,妃子立于棋前觀之。上欲輸次,妃子將康國猧子放之,令于局上亂其輸蠃。上甚悅焉。
【宮詞】花外憑肩倚畫欄,鸂■〈氵束鳥〉鴛鴦恰回看。乳柑果似知人意,也向枝頭結(jié)合歡。
【簡釋】《開天遺事》載,明皇與貴妃幸華清宮,因宿酒初醒,憑妃子肩頭,同看木芍藥。上親折一枝,遞與妃子嗅。曰:“不唯萱草忘憂,此花亦能醒酒!”(又)載,游興慶池,宮妃爭看雌雄鸂■〈氵束鳥〉戲水中,帝時(shí)擁貴妃謂宮嬪曰:“水中鸂■〈氵束鳥〉,爭如被底鴛鴦!”
《楊妃外傳》載,江陵進(jìn)乳柑種,上種于蓬萊宮,結(jié)一合歡實(shí)。上與妃子持玩曰:“此果似知人意!”
【宮詞】解語花來蝶幸荒,畫披空理舊衣裳。神妝正得君王冠,偷向簾前喚雁娘。
【簡釋】《開天遺事》載,千葉白蓮盛開,帝指妃謂左右曰:“何如此解語花!”(又)載,明皇每至春時(shí),使嬪御爭插艷花,帝親促粉蝶放之,隨蝶所止而幸之。后因貴妃專龐,遂不復(fù)作此戲。
《中華古今注》載,女人披帛,古無其制。開元中,詔令二十七世婦及寶林御女、良人等尋常宴參侍,令披畫披帛。
《采蘭雜志》載,雁娘膏神、天軼黛神、子占粉神、與贅脂神、妙好首飾神、厭多衣服神。楊妃妝束時(shí),每件呼之,謂之“神妝”。
【宮詞】雙鳳琵琶撥綠絲,朝來帝子獻(xiàn)仙師。阿蠻奏伎偏承寵,宣命紅桃賜臂支。
【簡釋】《楊妃外傳》載,妃子琵琶,羅沙檀有金縷紅紋蹙成。雙鳳弦,乃未訶彌羅國所貢綠冰蠶絲。諸王郡主,妃之姊妹皆師妃,為琵琶第子。廣有獻(xiàn)遺。妃子謂謝阿蠻曰:“爾貧無可獻(xiàn)師長,待我與爾!”乃命侍兒紅桃娘,取紅粟玉臂支,賜阿蠻。
【宮詞】萬幾偷暇捉迷藏,錦帕蒙頭繞曲廊。側(cè)步回身夸便捷,手揮紅汗?jié)n香囊。
【簡釋】《致虛閣雜俎》載,元宗與玉環(huán),恒于月下以錦帕裹目,互相捉戲。一夕,玉環(huán)于袿服,袖多結(jié)流蘇香囊。上屢捉屢失。玉環(huán)故以香囊惹之,上得香囊無數(shù),謂之“捉迷藏”。
《開天遺事》載,貴妃夏月,常衣輕綃,使待兒交扇鼓風(fēng),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拭于巾帕,色如桃紅。
【宮詞】鳳毛衣袂燦朝霞,障隔金雞笑語嘩。腹內(nèi)赤心何處辨,效忠首進(jìn)助情花。
【簡釋】《林下詩談》載,鳳毛金者,鳳凰頸下有毛若綬,光明與金無二,而細(xì)軟如絲,遇春必落,山下人取織為錦,名“鳳毛金”。明皇時(shí),國人奉貢,宮中多以飾衣。唯貴妃所賜最多,裁以為帳,燦若白日。
《開天遺事》載,明皇每宴,使安祿山坐于御側(cè),以金雞障隔之。(又)載,安祿山進(jìn)助情花香百粒,每當(dāng)寢,含香一粒筋力不倦。上秘之曰:“此亦漢之慎膠也!”
《安祿山事跡》載,上嘗指其腹曰:“此中何有其大?”祿山對曰:“只有赤心耳!”
【宮詞】旗幟翻翻兩隊(duì)齊,霞披錦被蕩東西。宮中自結(jié)風(fēng)流陣,不問漁陽御鼓鼙。
【簡釋】《開天遺事》載,明皇每至酒酣,令妃子統(tǒng)宮妓百余人,上統(tǒng)小中貴,亦百余人,排兩陣于掖庭中,自為“風(fēng)流陣”。以霞披錦被為旗幟,攻擊相斗,輸者罰之。
【宮詞】夾城五隊(duì)綺羅香,墜舄遺鈿滿路旁。虢國蛾眉偏淡掃,紫驄騎上合歡堂。
【簡釋】《新唐書·貴妃楊氏傳》載,帝幸華清宮,五宅車騎皆從,家別一隊(duì),隊(duì)一色,俄五家隊(duì)合,爛若萬花,川谷成錦繡。國忠導(dǎo)以劍南旌節(jié),遺鈿墜舄,瑟瑟璣琲,狼藉于道,香聞數(shù)十里。
《明皇雜錄》載,虢國夫人每入禁中,常乘紫驄馬。
《鄭嵎津陽門詩》云:“八姨新起合歡堂。”
《杜甫詩》云:“淡掃蛾眉朝至尊?!本噪絿蛉藸睢?
【宮詞】含元新曲按凌波,秦國夫人坐聽歌。三百萬錢供一局,纏頭偏讓阿姨多。
【簡釋】《楊妃外傳》載,上制凌波曲,按于含元殿。寧王吹玉笛,上羯鼓,貴妃琵琶,馬仙期方響,李龜年觱篥,張野狐箜篌,賀懷智扣板,秦國夫人端坐觀之。上戲曰:“阿瞞,樂籍今日幸得供奉夫人,請以纏頭。”夫人曰:“豈有大唐天子阿姨無錢用耶?出三百萬為一局?!?
【宮詞】一斛珍珠賜卻回,君王不見斗茶來。笛聲猶作驚鴻舞,落盡樓東幾樹梅。
【簡釋】《梅妃傳》載,梅妃姓江名采蘋。性喜梅,所居欄檻悉植數(shù)株。上榜曰“梅亭”。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后上與妃斗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賜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斗茶今又勝我矣!”會(huì)太真入侍,遷于上陽宮。妃以千金壽高力士,求詞人擬司馬相如為《長門賦》,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勢,報(bào)曰:“無人解賦?!卞俗宰鳌稑菛|賦》。恰嶺表使歸。妃問左右:“何處驛使來,非梅使也!”對曰:“庶邦貢楊妃果實(shí)使。”妃悲咽泣下。上在花萼樓命封珍珠一斛,密賜妃。妃不受,以詩付使者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鄙嫌[詩,悵然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度之,號(hào)《一斛珠》。
【宮詞】上陽宮里夜沉沉,臘去春回思不禁。耒歲休祥私自祝,戲?qū)⒈K水瀉黃金。
【簡釋】《梅妃傳》載,妃遷于上陽宮?!冬?gòu)钟洝份d,除夕,梅妃與宮人戲熔黃金,散瀉水中,視巧拙,以卜來年否泰。梅妃一瀉得金鳳二支。
【宮詞】料峭寒風(fēng)透綺疏,硯池冰結(jié)玉蟾蜍。宮嬪領(lǐng)敕呵牙管,遞付詞臣草詔書。
【簡釋】《開天遺事》載,李白便殿草詔時(shí),天寒筆凍,帝敕宮嬪十人,各持牙管呵之,令白遞取書字。
【宮詞】玉驄蹀躞拂三花,宮女揚(yáng)鞭胡帽斜。主宴宣呼花鳥使,搊彈小隊(duì)競箏琶。
【簡釋】《名畫要錄》載,開元天寶間,多愛三花飾馬。三花者,剪鬉為之瓣。白樂天詩曰:“舞衣裁四葉,馬鬣剪三花”是也。
《古今注》載,開元初,宮人馬上著胡帽,靚妝露面。
《天中記》載,天寶中,選六宮風(fēng)流艷態(tài)者,名“花鳥使”,主宴。
《教坊記》載,平人女以容色選入內(nèi)者,教習(xí)琵琶、三弦、箜篌、箏等,謂“搊彈家。”
【宮詞】國色天香擬正當(dāng),勝人豈只在霓裳。何來佛氏銜花鹿,消受君王一尺黃。
【簡釋】《龍城異人錄》載,明皇問陳正己,牡丹詩誰為稱首?對曰:“李正封詩云:‘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币蛑^妃曰:“妝鏡臺(tái)前飲一紫金盞,則正封之詩見矣!”
《楊妃外傳》載,上在便殿,覽漢成帝內(nèi)傳,時(shí)妃子后至,上笑曰:“飛燕身輕,欲不勝風(fēng)。帝為制避風(fēng)臺(tái),恐其四肢不禁也!爾則任吹多少?”蓋妃微有肌,故上有此戲。妃曰:“霓裳羽衣一曲,可拼千古。”
《青瑣高議》載,宮中貢一尺黃。帝未及賞,為鹿所銜。佞人奏曰:“釋氏有鹿銜花,以獻(xiàn)金仙?!焙髴?yīng)祿山事。
【宮詞】兩院歌喉內(nèi)伎殊,舞臺(tái)分隊(duì)上紅珠。筵前最怕黃旛綽,當(dāng)面高呼屈突姑。
【簡釋】《教坊記》載,戲日,內(nèi)伎出舞,垂手羅、回波樂、蘭陵王、春鸚半、社渠、借席、鳥夜啼之屬,謂之“軟舞”。阿遼柘枝、黃獐拂林、大渭州達(dá)摩之屬,謂之“健舞”。凡樓下兩院進(jìn)雜婦女,上必召內(nèi)人姊妹入內(nèi),賜食。于是,納妓與兩院歌人,更代上舞臺(tái)唱歌。內(nèi)妓歌則“黃旛綽”贊揚(yáng)之。兩院人歌則“旛綽”輒訾詬之。有肥大年長者,即呼為“屈突干阿姑”。貌稍胡者,即云“康大賓阿妹”。遂類名之,標(biāo)弄百端。
【宮詞】樂進(jìn)清平曲調(diào)和,沉香亭北聽新歌。倚妝飛燕休相擬,旁有讒人怨鞾脫。
【簡釋】《楊妃外傳》載,開元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會(huì)花方繁開,詔選梨園子弟中尤者。李龜年以歌,擅一時(shí)之名。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命?!饼斈瓿纸鸹ü{,宣翰林學(xué)士李白,立進(jìn)“清平樂”詞三篇。白援筆賦之。上命梨園略約詞調(diào),撫絲竹,促黽年以歌。妃持玻璃七寶杯,酌西涼葡萄酒,笑領(lǐng)歌意甚厚,飲罷斂繡巾,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白)異于他學(xué)士。會(huì)力士以脫靴為恥,異日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始謂妃子怨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妃子驚曰:“何學(xué)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妃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人所捍乃止。
【宮詞】勤政樓前妓樂張,應(yīng)聲誰詠戴竿娘。貴妃膝上施巾櫛,萬目爭看傅粉郎。
【簡釋】《明皇雜錄》載,元宗御勤政樓,大張樂。羅列百妓。時(shí)教坊有王大娘者,喜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狀瀛州方丈。令小兒持絳節(jié)出入其間,歌舞不輟。時(shí)劉晏以神童為秘書正字,年方十歲。元宗召于樓中簾下,貴妃置于膝上,為施粉黛,與之中櫛。令詠“王大娘戴竿”。晏應(yīng)聲曰:“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為神,誰得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痹叟c貴妃,及諸嬪御歡樂。移時(shí),聲聞?dòng)谕猓蛎荔思包S文袍,以賜之。
【宮詞】鐵鉅金毫養(yǎng)氣雄,雞坊也自有神童。小兒五百隨鑾駕,斗起胡塵入禁宮。
【簡釋】《東城老父傳》載,老父,姓賈名昌,長安宣陽里人。元帝在藩邸時(shí),樂民間清明節(jié),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于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鉅、高冠、昂尾千數(shù),養(yǎng)于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訓(xùn)擾教飼。帝出游,見昌弄木雞于云龍門道旁,召人為雞坊小兒。詔試殿庭,即日為五百小兒長,甚愛幸之。開元十三年,籠雞三百從封東岳。十四年三月,衣斗雞服,會(huì)元帝于溫泉。當(dāng)時(shí)天下號(hào)為“神雞童”。上生于乙酉,雞晨使人朝服斗雞,兆亂于太平矣!
【宮詞】神語頻傳阿馬婆,東封才罷又西過。金橋圖里窺天表,羽衛(wèi)中間擁白騾。
【簡釋】《開天傳言記》載,元宗東封,次華陰,見岳神數(shù)里迎謁,帝問左右,左右未見。獨(dú)老巫阿馬婆奏云:“在路左,朱鬒紫衣,迎侯陛下?!钡垲櫺χ?,乃勒阿馬婆敕神先歸。帝至廟,見神厚鞬俯伏殿庭東南大柏之下,又召阿馬婆問之,對如帝所見。帝加禮敬,命阿馬婆致意而旋。尋詔先諸岳,封為“金天王”。(又)載,元帝封泰山,回車駕次上黨,及過金橋,御路縈轉(zhuǎn)。上見數(shù)千里間,旗纛鮮潔,羽衛(wèi)齊整。上召吳道元、韋無忝、陳閎,令同制《金橋圖》,及圣容與上所乘“照夜白馬”。陳閎主之。(又)載,元宗將登泰山,益州進(jìn)白騾至,上親乘之。柔習(xí)安便,不知登降之勞也。
【宮詞】興慶宮中五十秋,玉環(huán)奏罷淚紛流。池龍最是通靈物,先去嘉陵侯御舟。
【簡釋】《次柳氏舊聞》載,興慶宮,上潛龍之地。時(shí)天下無事,號(hào)“太平”者,垂五十年。及羯胡犯闕,上欲遷幸,復(fù)登樓置酒,回顧無人,乃命奏玉環(huán)。玉環(huán)者,睿宗所御琵琶也。上潸然淚出。(又)載,天寶中,興慶池上,小龍嘗出游宮垣南溝水中。及鑾輿西幸,先一夕皆見龍乘云雨,自池中往西而去。上至嘉陵江,將乘舟,有龍翼舟而進(jìn),上泫然流涕,顧謂左右曰:“此吾興慶池中龍也!”命以酒沃酹之。于是,龍振甲登天。
【宮詞】八尺虹蜺畫麗姝,馬嵬人去故宮蕪。艱難蜀道歸來日,添得蛾眉十樣圖。
【簡釋】《楊妃外傳》載,屏風(fēng)名“虹蜺”,刻前代美人,乃隋文帝所造。
《妝樓記》載,明皇幸蜀,令畫工作十眉圖。橫云、斜月……皆其名。
【宮詞】水調(diào)歌殘戰(zhàn)鼓催,頗梨碑暗長莓苔。象床尚展珍珠被,不見當(dāng)年罨颯來。
【簡釋】《鄭嵎津陽門詩注》載,上止華清宮,罨颯公主,嘗為上晨召,聽按“新水調(diào)”。主愛起晚,遽遺珍珠被而出。及寇至,倉荒隨駕出宮,及上歸,再入此宮,罨颯之被宛然,而塵積矣!上猶感焉。(又)載,溫泉堂碑,其石臺(tái)徹見人形影,宮中號(hào)為“頗梨碑。”
【宮詞】一曲淋鈴欲斷腸,月明兩內(nèi)衣偏長。牛女誓在蓬山渺,枉折金釵謝上皇。
【簡釋】《楊妃外傳》載,上于棧道雨中,聞鈴聲隔山相應(yīng),上悼念貴妃,因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焉。(又)載,避暑驪山宮,牛女相見之夕,上憑肩而望,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盟心愿,世世為夫妻。(又)載,道士楊通幽自云:“有李少君之術(shù),絕大海、跨蓬壺,見有洞戶,署曰‘玉環(huán)太貞院’,碧衣延入,玉妃問上皇安否?取金釵鈿合拆其半,授使者曰‘為我謝太上皇!’”
《綱目》載,上元二年,遷太上皇于西內(nèi),肅宗畏張后,不敢朝西內(nèi)。
【宮詞】靈武歸來未罷兵,長安消息隔江城。一杯鴟腦君王醉,內(nèi)殿唯聞打子聲。
【簡釋】《酉陽雜俎》載,肅宗張皇后專權(quán),每進(jìn)酒,常置鴟腦酒,令人久醉健忘。
《綱鑒會(huì)纂》載,上與張良娣博“打子”,聲聞?dòng)谕狻@蠲谘灾T軍奏報(bào)停壅,上乃潛令刻乾樹雞為子,不欲有聲。良娣以是怨泌。
【宮詞】絳囊猶裹上清珠,太上慈恩報(bào)得無。自選飛龍親試過,望賢樓下手雙扶。
【簡釋】《酉陽雜俎》載,肅宗為兒時(shí),常為元宗所器。因命取上清珠,以絳囊裹之,系于頸。及即位,寶庫中往往有神光。帝曰:“豈非上清珠也?”遂令出之。
《唐書》載,明皇自蜀還,御“望賢宮”南樓,肅宗望樓辟易下馬趨進(jìn),再拜稱賀。扶明皇升殿選飛龍廄。御馬必先親試,然后進(jìn)御。
【宮詞】籍入梨園換舊裝,宜春深院斗群芳。相思暗里拋紅豆,誰識(shí)韋家記曲娘。
【簡釋】《唐書》載,宮女?dāng)?shù)百,亦為梨園子弟,居宜春院。
《樂府雜錄》載,張紅紅者,初,韋青納為姬,有樂工侑歌于青。青召紅紅于屏后聽之,以小豆數(shù)合記其拍節(jié),樂工歌罷,即隔屏歌之,一聲不失。后入宜春院。號(hào)“記曲娘”。一日吏奏青卒,一慟而絕。
【宮詞】紅錦弓鞾侍帝閽,歸來深院閉黃昏。盂蘭會(huì)近盤金線,自繡真容七圣旛。
【簡釋】《圖畫見聞?dòng)洝份d,唐代宗朝,令宮人侍左右者,穿紅錦。
《舊唐書》載,代宗七月望日,內(nèi)道場造盂蘭盆,又設(shè)高祖以下七圣神座,各書尊號(hào)于靿上,以識(shí)之。舁出內(nèi)庭,陳于寺觀。是日,排儀杖,百僚序立于光順門以侯之。靿花鼓舞迎呼道路。歲以為常,而識(shí)者嗤其不典。
《王建宮詞》載,看得中元齋日到,自盤金線繡真容”。
【宮詞】雅淡仙姿羽客裳,舊傳鴉女字蟲娘。赤繩新向蘇家系,花燭分排換艷裝。
【簡釋】《酉陽雜俎》載,元宗禁中,嘗稱阿瞞,亦稱鴉壽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也。以其九月而誕,遂不出降,常令衣道服,主香火。小字“蟲娘”。上呼為師娘,為太上皇侍代宗起居。上曰:“汝在東宮甚有令名?!币蛑笁郯蚕x娘為“鴉女”,汝后一名號(hào)。及代宗在靈武,令蘇澄尚之,封壽安焉。
【宮詞】瑞云高捧日光浮,國寶分呈應(yīng)冕旒。內(nèi)職應(yīng)知蠶事重,上天新購采桑鋤。
【簡釋】《酉陽雜俎》載,代宗即位日,慶云見黃氣抱日。初,楚州獻(xiàn)定國寶十二,乃詔上監(jiān)國。初,楚州有尼真如,忽有人接去天上。天帝言,下方有災(zāi)。令此寶鎮(zhèn)之,其數(shù)十二。楚州刺史崔先,表獻(xiàn)焉。其第十一日,皇后采桑,鉤細(xì)如著,屈其末。
【宮詞】舞馬盤回勤政樓,年年圣節(jié)祝千秋。老鴟隨駕當(dāng)檐舞,猶認(rèn)先皇在上頭。
【簡釋】《明皇雜錄》載,上令教舞馬四百匹。又施三層板床,乘馬而上,撲轉(zhuǎn)如飛。樂工數(shù)十人環(huán)立,皆衣淡黃衫,每千秋節(jié)舞于勤政殿下?!兑蛟掍洝份d,德宗登勤政樓,外無知者,見一綠衣乘驢至樓下,仰視久之,俯而東去。上遣京尹物色之。及至,對曰:“吾天寶教坊樂工也。上皇數(shù)登此樓,每來鴟必集樓上,號(hào)‘隨駕老鴟’,今見群鴟盛集,又覺景象宛似昔時(shí)?!?
【宮詞】潼關(guān)西入巳逢牛,河水洋洋送御舟。夢里黃衣傳好語,慶功宣賜九花虬。
【簡釋】《杜陽雜編》載,代宗廣德元年,吐蕃犯便橋,上幸陜。及回潼關(guān)。上嘆曰:“河水洋洋送我東去。”上至陜,因望鐵牛,蹶然謂左右曰:“朕年十五六,宮中有尼,號(hào)‘功德山’,言事往往神驗(yàn),屢撫吾背曰‘天下有災(zāi),遇牛方回’。今見牛也,朕將回爾!”是夜,夢黃衣童子歌于帳前曰:“中午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可奈何!”詰旦,上具言其夢,侍臣咸稱,土德當(dāng)王,胡虜破滅之兆也!是月,副元帥郭子儀,克服京師,吐蕃大潰。上還宮闕,圖功臣于凌煙閣。上因謂子儀曰:“安祿山僭亂中原,是卿再安皇祚,昨朕蒙塵,卿復(fù)戮力,今日天下乃卿與我也!”因命御馬九花虬,并紫玉鞭轡以賜子儀。子儀知“九花”之異,固陳讓者久之。上曰:“此馬高大,稱卿儀質(zhì),不必讓也!”
【宮詞】鑾輿西幸己回驂,御院春深花木酣。手把瑞鞭指神駿,笑稱二絕已成三。
【簡釋】《杜陽雜編》載,貞觀三年,中常侍自蜀使回,進(jìn)瑞鞭一。其文有麟、鳳、龜、龍之象,于暗中揮之,如有電光。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諸苑,內(nèi)廄控馬侍者,進(jìn)瑞鞭。上指二駿語近臣曰:“昔朕西幸,有二駿,謂之二絕,今獲此鞭,可謂三絕矣!”
【宮詞】樂府編成示萬方,每逢令節(jié)賜宸章。夜深寶殿頻移燭,學(xué)士談詩侍浴堂。
【簡釋】《全唐詩》載,貞元十四年,上御中春麟德殿,會(huì)百僚觀新樂詩,令太子書示百官。中書門下謝賜詩,請頒示天下,編入樂府。(又)載,每學(xué)生言詩于浴殿堂,夜分不寐,三令節(jié)御制詩敕群臣,賡和品等優(yōu)劣。
【宮詞】共展蠻箋寫麗詞,聯(lián)吟頻召鮑文時(shí)。鑾坡豈少才人筆,笑煞淮南準(zhǔn)敕詩。
【簡釋】《負(fù)暄雜錄》載,唐時(shí),中國紙未備,多取于外。故唐詩中,多用蠻箋,字亦有為也。高麗歲貢蠻紙,書卷多用為襯。
《宮閨小名錄》載,鮑君徽,字文姬。德宗召入禁中,與侍臣賡和。
《翰苑群書》載,俗稱翰林學(xué)士為“坡”。蓋唐德宗時(shí),嘗移學(xué)士院于金鑾坡上,故亦稱“鑾坡”。
《群居解頤》載,杜佑鎮(zhèn)淮南,進(jìn)崔叔清詩百篇。德宗語使者曰:“此惡詩焉!”用進(jìn),時(shí)人呼“準(zhǔn)敕惡詩”。
【宮詞】群仙珥筆試神京,宣政開簾費(fèi)御評(píng)。賦罷特蒙三等放,蕊珠榜下認(rèn)門生。
【簡釋】《杜楊雜編》載,德宗試制科于宣政殿,有稱旨者,即遍示宰臣學(xué)士曰:“此皆朕門生也!獨(dú)孤授試放“馴象賦”,上甚嘉之,特書第三等。
【宮詞】魚藻宮前戲彩舟,液池鋪錦玉泉流。煎茶自品酥椒味,散作琉璃碧眼浮。
【簡釋】《新唐書·順宗紀(jì)》載,帝為太子時(shí),侍宴魚藻宮,張水戲彩艦,宮人為櫂歌,眾樂間發(fā)。德宗歡甚,顧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誦詩?!薄昂脴窡o荒?!币詾閷?。
《開城錄》載,文宗論德宗奢靡曰:“聞得禁中引水,先于池底鋪錦?!?《事詞類奇》載,德宗好煎茶,加酥椒之類。李泌戲?yàn)樵娫唬骸笆┠┓杀逃癯?,添酥散作琉璃眼?!?
【宮詞】內(nèi)旨新宣立五坊,連朝游獵賦長楊。鶻雕鷹犬皆邀賞,獨(dú)賜云騅一品■〈米卜〉。
【簡釋】《玉海》載,五坊,唐德宗所立。內(nèi)養(yǎng)雕、鶻、鷂、鷹、狗,稱之五坊。
《國史補(bǔ)》載,德宗幸梁,唯御騅馬(號(hào)曰“望云騅”)飼一品料。
【宮詞】紫云仙子字逍遙,七卷禪經(jīng)繡尺綃。不用漢宮螺子黛,眉娘生就柳眉嬌。
【簡釋】《蘇氏演義》載,順宗時(shí),南海貢奇女,名盧眉娘,能于尺綃上繡“法經(jīng)”七卷。因令止于宮中,每日食胡麻二三合。至元和中,憲宗嘉其聰慧,賜金鳳環(huán),以束其腕。眉娘不愿住宮中,度為黃冠,賜號(hào)“逍遙”。及后成仙,往往乘紫云游于海上。羅浮處士李象先作“盧逍遙傳”。
《杜陽雜編》載,眉娘生眉如線,且長,故有是名。
【宮詞】十二層樓倚碧霄,鳳臺(tái)秦女正吹簫。詩成例外頒宮錦,不比鳥鳶噪鵲橋。
【簡釋】《云溪友議》載,陸暢者,云陽公主降都尉劉氏,朝士舉為儐相。內(nèi)人以陸吳音,才思敏捷,凡所調(diào)戲,應(yīng)對如流。復(fù)以詩嘲之,陸亦酬和。六宮大喜,例外別賜宮錦十段,并楞伽瓶唾盂以賞之。內(nèi)人詩云:“十二層樓倚碧空,鳳鸞相對立梧桐,雙成走報(bào)監(jiān)門衛(wèi),莫使吳入漢宮?!被蛑^內(nèi)學(xué)士宋若蘭、宋若昭姊妹所作,陸酬曰:“粉面仙郎選圣朝,偶逢秦女正吹簫,須教翡翠聞王母,不奈鳥鳶噪鵲橋。”順宗女,云陽公主下嫁劉士涇。
【宮詞】藏真島下暗香浮,換骨仙醪泛玉甌。穩(wěn)坐龍床鱗甲動(dòng),一團(tuán)蠅虎舞梁州。
【簡釋】《太平廣記》載,憲宗好神仙之術(shù),宮中刻木作海上三山,號(hào)“藏真島。”每日焚鳳腦香,以祀。
《云仙雜記》載,憲宗采鳳李花,釀?chuàng)Q骨醪。(又)載,韓志和有道術(shù),憲宗時(shí)獻(xiàn)一龍床,坐則鱗甲皆動(dòng)。又于御座前,以蠅虎子數(shù)十分隊(duì),舞《涼州曲》,皆中音節(jié)。
【宮詞】遍倚屏風(fēng)看御章,儒臣直閣日初長。天廚新進(jìn)麒麟草,口敕先煎學(xué)士湯。
【簡釋】《舊唐書·憲宗紀(jì)》載,元和四年七月朔,御制前代君臣事跡十四篇,書于六扇屏風(fēng)。是月,出書屏以示群臣。
《云仙散錄》載,元和時(shí),館閣湯飲待學(xué)士者,煎麒麟草。
【宮詞】宮花零落委邊塵,石上崇徽跡尚新。黼座朗吟戎昱句,大臣應(yīng)愧議和親。
【簡釋】《買愁集》載,仆固懷恩女,年十八,能解音律,代宗冊為“崇徽公主”,遠(yuǎn)嫁吐蕃。泣別時(shí),手把石上,遺恨不消。
《云溪友議》載,憲宗朝,以北狄頻侵邊境,大臣奏議和親。帝吟戎昱詠史詩云:“漢家青史內(nèi),計(jì)拙是和親?!贝蟪妓煜⒑腿种?。
【宮詞】東風(fēng)吹透雪花泥,帳底香云謹(jǐn)護(hù)庇。括取芳菲歸御路,春光應(yīng)為駐時(shí)余。
【簡釋】《清異錄》載,穆宗喜華麗,所建殿閣,以紙膏膠水調(diào)粉飾墻,名“雪花泥”。又一等鰾青和丹砂末,謂“長慶赤”。
《云仙雜錄》載,穆宗每宮中花開,則以重頂帳蒙蔽欄檻,置惜春御史掌之,號(hào)曰“括香?!?
【宮詞】紫簫聲歇玉階涼,寂寞青宮抱恨長。樂部偶翻金縷曲,舊人誰及杜秋娘。
【簡釋】《杜牧杜秋娘詩序》載,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锜妾。后锜叛,滅籍之,入宮有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母?;首訅逊庹耐?,鄭注用事,誣丞相欲去己者,指王為根。王被罪廢削,秋因歸故鄉(xiāng)。詩云:“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庇衷疲骸敖痣A露新重,閑捻紫簫吹?!崩铊熼L唱《金縷衣》辭。
【宮詞】玉貌承恩新賜奇,墨書粉畫認(rèn)依稀。尚宮女傳輝彤管,無那君王愛諢衣。
【簡釋】《云仙雜記》載,唐穆宗以元綃白書、素紗墨書為衣服,賜承幸宮人,皆淫鄙之辭,時(shí)號(hào)“諢衣”。
《新唐書·后妃傳》載,尚宮宋若昭,貝州清陽人,父廷芬,能詞章。生五女,皆警慧善屬文。長若蘭,次若昭、若倫、若憲、若荀。蘭、昭文尤高。若蘭著“女論語”十篇,大抵準(zhǔn)論語,以韋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為顏冉推明婦道所宜。若昭又為“傳申”釋之。元和末,若蘭卒,穆宗以若昭拜尚書,嗣若蘭所職。歷憲、穆、敬三朝,皆呼“先生”。后妃與諸王、公主,率以師禮見之。
【宮詞】千葉花開香色殊,夜深撲得玉腰奴。絳絲絆腳光生鬢,勝似滕王舊蝶圖。
【簡釋】《杜陽雜編》載,穆宗殿前,種千葉牡丹。及花開,宮中每夜有黃白蛺蝶萬數(shù),飛集花間,達(dá)旦方去。上令張羅宮中,得數(shù)百于殿內(nèi),縱嬪御追捉,以為娛樂。遲明視之,則皆金玉也。內(nèi)人爭以絳縷絆其腳,以為首飾。其后,開寶廚覩金錢玉犀之內(nèi),有蠕蠕動(dòng),將有化為蝶者,宮中方覺焉。
《酉陽雜俎》載,滕王蛺蝶圖有“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里來”、“菜花子”等蝶名。
《唐王建宮詞》載,“宮中數(shù)日無呼喚,勝得滕王蛺蝶圖”。
【宮詞】宮花嬌護(hù)醉芙蓉,歌舞歸來寶帳重。香箭風(fēng)流爭笑接,一團(tuán)龍麝著衣濃。
【簡釋】《杜陽雜編》載,寶歷二年,浙東貢舞女二人,一曰“飛鸞”,二曰“輕鳳”。每歌罷,上令藏之金屬寶帳,恐怕被風(fēng)吹之。宮中暗語曰:“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清異錄》載,寶歷中,帝造紙箭,貯龍麝香末。每宮嬪群聚,帝射之。中者濃香觸體,了無害處,宮中名稱“風(fēng)流箭”。
【宮詞】雪晴北苑獵驄疾,裘上浮光映日迷。薄暮不須施蠟燭,腰間常佩夜明犀。
【簡釋】《杜陽雜編》載,敬宗寶歷中,南粵進(jìn)浮光裘。上衣之,以獵北苑。(又)載,南昌進(jìn)夜明犀,上令解為腰帶。每游獵,夜不施蠟燭,有如晝?nèi)铡?
【宮詞】水漲虛亭放鴨天,火云赫赫攪人眠。御廚分得清風(fēng)飯,半餉提缸浸冷泉。
【簡釋】《舊唐書·文宗紀(jì)》載,太和元年,毀升陽殿東放鴨亭,敬宗時(shí)所造也。
《清異錄》載,寶歷元年,內(nèi)出清風(fēng)飯制度,賜御庖。令造進(jìn)法用水晶飯,龍精粉、龍腦末、牛酪漿,調(diào)畢入金提缸,垂下水池,待其冷透,供進(jìn)。唯天大暑時(shí),方作。
【宮詞】馬球驢鞠兩棚支,罨畫輕衫漾晚飔。三殿燈光明似晝,歸來己是夜深時(shí)。
【簡釋】《玉?!份d,寶歷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御三殿觀兩軍。教坊內(nèi)園,分棚作驢鞠馬球之戲,二更方罷。
《舊唐書·敬宗紀(jì)》載,西川節(jié)度使杜元穎,進(jìn)罨畫打球衣五百件。
【宮詞】新聲笛管各爭能,艷艷朝霞寵獨(dú)承。一自忽雷淪落后,琵琶專屬鄭中丞。
【簡釋】《盧氏雜說》載,文宗善吹小管。
《唐書》載,文宗時(shí),朝霞以善吹笛進(jìn)。上為新聲雅樂,朝霞能承意辨聲,頗符上旨,由是有寵。
《樂府雜錄》載,文宗時(shí),有內(nèi)人鄭中丞,善琵琶。內(nèi)庫有琵琶二面,號(hào)“大忽雷”、“小忽雷”,因?yàn)轭}頭傷損,送南趙家料理。恰值訓(xùn)注事莫有知者。后,中丞歸梁厚本。厚本賂樂器匠,賺得之。
【宮詞】乙夜辛勤覽秘書,恩將談柄賜鴻儒。君王好學(xué)無游戲,屏卻竿頭石火胡。
【簡釋】《杜陽雜編》載,文宗每視朝后,即閱群書。謂左右曰:“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書,何以為人君?!”上常延學(xué)士于內(nèi)庭,討論經(jīng)義。李訓(xùn)講“周易微義”,頗得上意。時(shí)方盛夏,遂命取“水玉腰帶”及“辟暑犀如意”,以賜訓(xùn)。曰:“如意足以與卿為談柄也!”(又)載,時(shí)有妓女石火胡,挈養(yǎng)女五人,才八九歲,于百尺竿上張弓弦五條,令五女各居一條之上,著五色衣,執(zhí)戟持戈,舞“破陣樂曲”。俯仰來去,越節(jié)如飛。是時(shí),觀者目眩心怯。火胡立于朱畫床子上,令諸女迭踏。以至半空,手中皆執(zhí)五采小幟。床子大者,始一尺余。俄而,手足齊舉,謂之“踏渾脫”。歌呼抑揚(yáng),若履平地。文宗即位,惡其太險(xiǎn)傷神,遂不復(fù)作。
【宮詞】方響聲清天樂調(diào),教坊弟子半云韶。涼州曲破無人解,花下低頭拜阿翹。
【簡釋】《杜陽雜編》載,太和九年,上于內(nèi)殿看牡丹時(shí),有宮人沈阿翹,為上舞《河滿子》,曲罷,上賜金臂環(huán)。問其從來?阿翹曰:“妾本吳元濟(jì)之妓女。濟(jì)敗,因以聲得為宮人,俄遂進(jìn)?!卑子穹巾懀弦蛄钭唷稕鲋萸?,音韻清越,聽者無不凄然。上謂之“天上樂”。乃選內(nèi)人,為阿翹弟子。
《教坊記》載,樓下戲出隊(duì)宜春院。人少則以云韶添之。云韶,謂之宮人,蓋賤隸也。
【宮詞】竹障臨風(fēng)蔽曉寒,上林春色已闌珊。當(dāng)宴呼報(bào)君王醉,偷換神通了事盤。
【簡釋】《全唐詩》載,文宗題程修已《竹障詩》詩云:“臨窗忽睹繁蔭合,再盼真假殊未分?!背绦藜寒嬛裾嫌谖乃嫉?,帝賜此詩。(又)載,太和九年,李訓(xùn)、鄭注敗后,仇士良愈專恣。上登臨游幸,未嘗有樂。因賦詩云:“輦路生春色,上林花發(fā)時(shí),登臨何限意,無復(fù)侍臣知?!?《清異錄》載,文宗屬宦豎專橫,動(dòng)即掣肘,以酣飲為娛。嬪御厭患之,賂內(nèi)執(zhí)事造黃金盞,以金蓮荷芰為玦束盤,其實(shí)空。盞滿則可潛,引入盤中。人初不知也,遂有“神通盞”、“了事盤”之號(hào)。
【宮詞】后苑秋高縱彈丸,郁金香氣襲回欄。宮袍騎馬才人出,翠輦前頭屢錯(cuò)看。
【簡釋】《新唐書·后妃傳》載,武宗王才人,狀纖頎,頗類帝。每畋苑中,才人必從袍而騎,校服光侈,略同至尊。相與馳出入,觀者莫知孰為帝也。
《舊唐書·宣宗紀(jì)贊》載,舊時(shí),人主所行黃門。先以龍腦、郁金之香藉地,上悉命去之。
【宮詞】漫將十玩繪新圖,出政須教諺逸除。夜半酒闌弦管靜,紫明相伴讀周書。
【簡釋】《清異錄》載,武帝為款王時(shí),邸園畜禽獸。之可玩者,以繪《十玩圖》。(又)載,武宗宣內(nèi)供奉賜坐,食甘露球,蜜搗山藥油浴,既退侵夜,宮嬪離次。上獨(dú)映琉璃燈籠觀書。久之歸寢殿,王才人問:“官家今日以何消遣?”上曰:“綠羅供奉已去,皂羅供奉(宮人特髻)不來,與紫明供奉(燈)相守,熟讀尚書《無逸篇》數(shù)遍,朕非不能取熱鬧快樂,正要與弦管尊罍,暫時(shí)隔破!”
【宮詞】不分前時(shí)忤圣心,椒房泣別淚難禁。蜀箋一幅詩成后,省卻長門買賦金。
【簡釋】《摭言》載,柳公權(quán),武宗朝在內(nèi)庭。上嘗怒一宮嬪,既而復(fù)召謂公權(quán)曰:“朕怪此人,然若得學(xué)士一篇,當(dāng)釋然矣!”御前有蜀箋數(shù)十幅,授之公權(quán)。公權(quán)略不佇思,而成一絕。曰:“不分前日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上大悅,賜錦采二百匹,令宮人上前拜謝之。
【宮詞】寶柜瑤函麗彩霞,求仙誰與到仙家。人來傳得滄州語,羨煞金莖插鬢花。
【簡釋】《杜陽雜編》載,武宗會(huì)昌元年,渤海貢瑪瑙柜,方三尺,用貯神仙之書,置之帳側(cè)。(又)載,處士元藏幾,自言“隋大業(yè)元年,為過海使判官,遇風(fēng)浪壞船,為破木所載,經(jīng)半月達(dá)洲島間”。洲人問其從來?藏幾具以告洲人。洲人曰:“此滄洲,此去中國已數(shù)萬里!”乃出菖蒲酒、桃花酒飲之,頓覺神氣清爽。其洲花木常如二三月。有金莖花,如蝶,每微風(fēng)至,則搖蕩如飛。婦人競采之,以為首飾。語曰:“不戴金莖花,不得在仙家。”藏幾淹住既久,忽思中國。洲人制“凌風(fēng)舸”,以送之。不旬日,達(dá)于東。問其國,乃皇唐也。詢年號(hào)則貞元也。訪鄉(xiāng)里,則榛蕪也。追子孫,皆疏屬也。自隋大業(yè)元年至貞元末,殆二百年矣!趙歸真常與藏幾弟子,九華道士葉通微相遇,得其實(shí)。備奏于上,上令謁者赍手詔急征,至半途,不知去向。
【宮詞】上林果實(shí)正離離,異種難尋太白溪。聞道至尊方病渴,恒州表進(jìn)紫花梨。
【簡釋】《許默紫花梨記》載,昔武宗御天下之五載,忽患心熱之疾。名醫(yī)進(jìn)藥,厥疾罔瘳。時(shí)有言青城山邢道士者,妙于方藥。帝即召見之。道士以肘后綠囊中,取青丹兩粒及取梨數(shù)枚,絞汁而進(jìn)之。帝疾尋愈,問其丹為何物?先生曰:“赤城山頂有青芝兩株,太白南溪有紫花梨一樹,臣昔歲曾游二山,偶獲兩寶,合煉成丹。五十年來服食已盡,唯余兩粒,幸逢陛下服之。再欲此丹,須求二物也!”經(jīng)數(shù)月,刑生辭帝歸山。后帝疾復(fù)作,再詔刑先生青城山下,不知何適。帝遂詔示天下,有紫花梨即時(shí)奏上。時(shí)恒州節(jié)度、太尉公王達(dá),尚壽春公主,即會(huì)昌之女弟,聞?wù)娑ǎㄕǎ├盍罘N梨數(shù)林,其一紫花梨,即遣寺人,就加封檢,圍以朱欄,寶惜纖枝,如同月桂。待及秋實(shí),公主必手選而進(jìn)之。時(shí)有李遵來侍御,任恒州記室作進(jìn)梨表。表送闕下,見者多笑之曰:“常山公何用進(jìn)殘梨于天府也!”蓋以其表,有難勝口之字。
【宮詞】日照仙臺(tái)百尺高,登臨酌酒謝尤勞。外臣才進(jìn)燒金藥,內(nèi)侍頻更脃玉條。
【簡釋】《孔六帖》載,唐武宗起望仙臺(tái),薦“無憂酒”。
《清異錄》載,武帝緣金丹示孽中境躁亂,內(nèi)侍童膺福希旨,進(jìn)脃玉條。用錦作虛帶以水條,裸腹系之,心腹俱涼。移時(shí)熔消,復(fù)別更替。
【宮詞】歌舞深宮二十年,笙囊指點(diǎn)恨綿綿。一聲河滿腸先斷,下報(bào)君王掌上憐。
【簡釋】《碧雞漫態(tài)》載,張祐作“孟才人嘆”,其序稱:孟才子以笙歌有寵于武帝。武帝疾篤,目之曰:“吾當(dāng)不諱,而何為哉?”才人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縊!”上憫然。才人復(fù)曰:“妾嘗藝歌,愿對上歌一曲,以泄憤?!鄙显S之。乃歌一聲“河滿子”,氣極立隕。上令醫(yī)侯之曰:“脈尚溫,而腸已斷?!逼湓娫疲骸肮蕠Ю?,深宮二十年,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又云:“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憐,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
【宮詞】帝室中興治道隆,先朝政寫御屏中。外庭共制遵王履,素識(shí)官家重魯風(fēng)。
【簡釋】《唐書》載,宣宗書《盧觀政要》于屏風(fēng),每正色拱手讀之。
《清異錄》載,宣帝儒雅。令有司,效孔子履進(jìn),名“魯風(fēng)穨”。宰相、諸王效之。而微殺其式,別呼為“遵王履”。
【宮詞】芙蓉闕下集鹓鸞,御宴珍饈出太官。詔許懷歸齊拜舞,競將羅帕系雕鞍。
【簡釋】《金臺(tái)記聞》載,廷宴,余物懷歸。起于唐宣宗時(shí),宴百官罷,拜舞。遺下果物,咸曰:“歸獻(xiàn)父母,及遺小兒?!鄙想诽伲骸敖窈蟠笱缥奈涔?,給食兩分與父母,別給果子與小兒。所食余者,聽以帕子懷歸?!?
【宮詞】自裁新譜教宮娥,列隊(duì)分行連袂歌。舞罷魚龍波浪靜,滿堂珠翠地衣拖。
【簡釋】《文獻(xiàn)通考》載,宣宗音律特妙,每賜宴,必裁新曲。俾女伶衣珠翠緹繡,分行列隊(duì),連袂而歌。
《杜陽雜編》載,唐宣宗時(shí),畫八百匹官絁,作魚龍波浪文,以為地衣。每一舞,而珠翠滿地。
【宮詞】梯航萬里覲龍顏,瓔絡(luò)爭看菩薩蠻。一曲編成宣樂部,所前抖擻整花鬘。
【簡釋】《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其人危髻金冠,瓔絡(luò)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dāng)時(shí)優(yōu)伶,遂制《菩薩蠻》曲。白樂天《蠻子朝》詩云“花鬘抖擻龍蛇動(dòng)”。
【宮詞】寒風(fēng)淅瀝透輕紗,蘆管無聲月平斜。寶鴨撥殘星子炭,藥爐連夜進(jìn)丹砂。
【簡釋】《文獻(xiàn)通考》載,宣宗善吹蘆管。
《清異錄》載,宣宗餌丹砂,病熱。宮人以金盆置麩炭少許,進(jìn)御。暖手而已。呼為“星子炭”。
【宮詞】手談會(huì)說勝夷酋,國手須爭第一籌?;ㄏ麻e尋楸玉局,披圖誰解鎮(zhèn)神頭。
【簡釋】《杜陽雜編》載,大中年,日本國王子來朝,王子善圍棋,上敕待詔顧師言為對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國之東三萬里,有集真島。島上有凝霞臺(tái),臺(tái)上有手談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用制作,自然黑白分焉。冬溫夏涼,故謂之‘冷暖玉’。又產(chǎn)如楸玉狀,類楸木,琢之為棋局。光潔可鑒?!奔皫熝耘c之?dāng)呈?,下至三十有三,勝?fù)未決。師言懼辱君命,每汗手凝思,方敢下著,則謂之“鎮(zhèn)神頭”。乃是解兩征勢也。王子瞪目縮臂,已狀不勝。回語鴻臚曰:“待詔第幾手也?”鴻臚詭對曰:“第三手也?!睅熝詫?shí)第一國手矣。王子曰:“愿見第一!”鴻臚對曰:“王子勝第三,方得見第二,勝第二,方得見第一。今欲躁見第一,豈可得乎!”王子掩局而嘆曰:“小國之一,不如大國之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顧師言《三十三著鎮(zhèn)神頭圖》。
【宮詞】報(bào)道同昌下嫁來,三千鴛被竟塵埋。九鸞飛去成妖夢,不奈潘妃索玉釵。
【簡釋】《杜陽雜編》載,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宅于廣化里,賜錢五百萬貫,更罄內(nèi)庫寶貨,以實(shí)其宅。其枕以七寶合成,神絲繡被,繡三千鴛鴦,九玉釵上刻九鸞,皆九色。上有字曰“玉兒”。工巧妙麗,殆非人工所制。有金陵得者以獻(xiàn)公主,酬之甚厚。一日晝寢,夢絳衣奴傳語曰:“南齊潘淑妃取九鸞釵!”及覺,將夢中之言告于左右。后公主亡,其釵亦亡。玉兒,乃南齊潘淑妃小字也。
【宮詞】上方弦管鳳鸞鳴,樂府新翻道調(diào)清。十宅諸王同望幸,郎君一例號(hào)音聲。
【簡釋】《盧氏雜說》載,懿宗一日召樂工,上方奏樂,為道調(diào)弄,上遂拍之,故樂工以其節(jié),奏曲子,名《道調(diào)子》。十宅諸王,多解音聲。倡優(yōu)雜戲皆有之,以備上幸其院。迎駕作樂,禁中呼為“音聲郎君?!?
【宮詞】上苑秋高萬木荒,黃花脫節(jié)傲清霜。短歌御制加封號(hào),共拜金剛不壞王。
【簡釋】《清異錄》載,懿宗賞花短歌云:“長生白,久視黃,共拜金剛不壞王?!敝^之菊花也。
【宮詞】鳳臺(tái)人去鎮(zhèn)凄涼,煙冷刀圭第一香。多謝至尊親薦福,仙音寶燭施空王。
【簡釋】《清異錄》載,昭宗嘗賜崔允香御題曰:“刀圭第一香,酷烈清妙?!鄙w咸通所賜同昌公主者。(又)載,同昌公主死,帝以仙音燭,賜安國寺,冀追冥福。狀如高層露臺(tái),雜寶為之?;B皆玲瓏。臺(tái)上安燭,既燃則玲瓏皆動(dòng),叮當(dāng)清妙,燭盡響絕。
【宮詞】落葉流紅出御溝,斗鵝池畔水悠悠。緣知禮部無堯舜,且向球場奪狀頭。
【簡釋】《新唐書·宦者田令孜傳》載,僖宗喜斗鵝,數(shù)幸興慶池,與諸王斗鵝。
《唐小說記》載,紅葉題詩事有四。一說在僖宗時(shí)。
《通鑒》載,僖宗嘗謂優(yōu)人石野豬曰:“朕若應(yīng)擊球進(jìn)仕舉,須為狀元!”對曰:“若堯舜作禮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駁放!”上笑而已。
【宮詞】囚髻梳成結(jié)束牢,胭脂暈點(diǎn)半邊嬌。延英新撤昭容位,從此宮娥罷引朝。
【簡釋】《續(xù)博物志》載,僖宗內(nèi)人束發(fā)甚急,號(hào)為“囚髻”。
《清異錄》載,唐未有胭脂暈,脂所以點(diǎn)唇曰:“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圣檀心”、“露珠兒”、“內(nèi)家圓”、“天宮巧”、“淡紅心”、“猩猩暈”、“格雙唐”、“小珠龍”、“媚花奴”等名稱。
《清波雜志》載,前代宮幃,多不肅,宮人或與廷臣相見。唐入閣圖,有昭容位。
《見聞錄》載,唐天佑二年,敕令后每遇延英坐朝日,只令小黃門侯引從,宮人不得擅出內(nèi)。杜甫有詩云:“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
【宮詞】傳道功成譜樂章,保寧殿里奏笙簧。將軍誰解排君難,愧見鴻門樊舞陽。
【簡釋】《長安志》載,昭宗宴李繼昭等將于保寧殿,親制《成功曲》,以褒之。仍命伶官作“樊噲排君難”雜戲,以樂之。
附:諸王
【宮詞】架上牙韱萬軸存,古文同異費(fèi)評(píng)論。諸王友愛開家宴,玉醴香浮銅鶴樽。
【簡釋】韓王李元嘉,高祖子。
《新唐書本傳》載,元嘉少好學(xué),藏書至萬卷,皆以古文字參定同異。與弟靈夔友愛,燕見終日如布衣禮。
《云仙散錄》載,韓王元嘉,有一銅鶴樽,背上注酒,側(cè)一足倚。滿則正,不滿則傾側(cè)。
【宮詞】一堂絲竹靜傳聲,窗下?lián)]毫?xí)匀涨?。古硯分磨紅白墨,宮袍幾幅字分明。
【簡釋】魯王李靈夔,高祖子。
《新唐書本傳》載,靈夔善草書,通音律。
《云仙雜錄》載,魯王靈夔,使人造紅白二墨為戲,及書寫衣服,黑衣用白,白衣用紅,書自成一家。
【宮詞】燈婢輝煌女樂張,氣噴寶障麝蘭香。眉言眼語何從見,只許歌聲出畫堂。
【簡釋】寧王李憲,睿宗長子。死謚讓皇帝。
《開天遺事》載,寧王宮有樂妓寵姐者,美姿色,喜謳唱。每宴外客,諸妓盡在目前,唯寵姐容莫能見。詞客李太白,恃醉戲曰:“吾聞王有寵姐善歌,今酒肴醉飽,群公宴倦,王何憐此女,不示于眾?”王笑謂左右曰:“設(shè)七寶花障,召寵姐于障后唱之!”白起謝曰:“不許見面,只聞其聲,亦幸矣!”(又)載,寧王宮中,每夜于帳前,羅列木雕矮婢,飾以采繒,各持華燈,自昏達(dá)旦,故謂之“燈婢”。(又)載,寧王與賓客議論,先含咀沉麝,方啟口發(fā)談,香氣噴于席上。
《女紅余志》載,寵姐每嬌眼一轉(zhuǎn),憲則知其意,宮中謂之“眼語”,又作“眉言”。
【宮詞】酒醉燈昏客散時(shí),看花滿眼淚如絲。舊恩不為新恩變,尚有佳人憶餅師。
【簡釋】《開天遺事》載,寧王好聲色,有人獻(xiàn)燭百炬,似蠟而膩,似脂而硬,每至夜宴,賓妓間坐,酒酣作狂,其燭則昏昏然,如物所,罷則復(fù)明。莫測其怪也。
《本事詩》載,寧王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注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huán)歲問之:“汝復(fù)憶餅師否?”妻默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目,雙淚重頰,若不勝情。時(shí)王坐客十余人。王命賦詩。王維詩先成,云:“莫以今時(shí)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宮詞】瑟毛籮衫汗?jié)n香,深宮無事暑天長。庭前鼓子新鞔就,譜入黽茲舊樂章。
【簡釋】《酉陽雜俎》載,明皇嘗伺察諸王。寧王嘗夏中揮汗鞔鼓,所讀乃“黽茲樂譜”也。上知之,喜曰:“天子兄弟,當(dāng)極醉樂耳!”
【宮詞】東風(fēng)初報(bào)相風(fēng)旌,后苑春深草色青。忽聽鳴禽驚散去,誰從花下掣金鈴。
【簡釋】《開天遺事》載,五王宮中,各樹長竿,掛五色旌,旗之四垂綴以小金鈴。有聲即使侍從,視旌之所向,可以知四方之風(fēng)侯也。(又)載,寧王春時(shí),于后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于花稍上,每有烏鵲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
【宮詞】三斗朝天醉欲狂,酒經(jīng)一卷法偏詳。泛春渠里春多少,面部風(fēng)流屬釀王。
【簡釋】汝陽王李琎,寧王李憲之子。
《杜詩》載,汝陽三斗始朝天。(飲三斗酒也)
《云仙散錄》載,汝陽王琎,取云夢石甃泛春渠,以蓄酒。作金銀龜、魚浮沉其中,為酌酒具。自稱“釀王兼部尚書。”
《清異錄》載,汝陽王琎,家有酒,法號(hào)“甘露”。經(jīng)四方風(fēng)俗,諸家材料,莫不具備。
【宮詞】燭奴分影上層臺(tái),蠟淚消殘欲作堆。紅袖兩行圍繡榻,夜深齊訝醉輿來。
【簡釋】申王李撝,本名成義。睿宗子。
《開天遺事》載,申王每夜,宮中聚宴,以龍?zhí)茨镜癯赏?,綠袍束帶列執(zhí)畫燭,稱為“燭奴”。(又)載,申王每至風(fēng)雪共寒之際,使宮妓密圍坐側(cè),以御寒氣。呼為“妓圍”。(又)載,申王每醉,即使宮妓,將錦采結(jié)一兜,舁歸寢室。呼為“醉輿”。
【宮詞】鐸聲清脆竹檀欒,寶馬朝回卸玉鞍。自有香肌堪暖手,連朝風(fēng)雪不知寒。
【簡釋】岐王李范,初名隆范,睿宗子。
《開天遺事》載,岐王宮中,于竹林內(nèi),懸碎玉片,夜間相擊之聲,即知有風(fēng)。號(hào)“占風(fēng)鐸”。(又)載,岐王有玉鞍。冬月用之,雖天氣嚴(yán)寒,坐如有溫火之氣。(又)載,岐王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唯于妙妓懷中揣其肌膚,稱為“暖手”。
【宮詞】一縷琴聲出戶頻,誰分為楚與為秦。破紅綃裹蟾酥沙,贈(zèng)于堂前顧曲人。
【簡釋】《云仙雜錄》載,李龜年至岐王宅,聞琴聲曰:“此秦聲?!绷季糜衷唬骸按顺??!敝魅巳雴栔?,則前彈者,隴西沈妍也。后彈者,揚(yáng)州薛滿也。二妓大服,乃贈(zèng)之破紅綃蟾酥沙。龜年自負(fù),強(qiáng)取妍“秦音琵琶”捍撥而去。
附:偽燕
安祿山。營州柳城,胡人。歷平盧節(jié)度使。天寶十五年,陷長安,僭號(hào)稱燕。至德元年,為子慶緒所殺。慶緒尋為史思明所殺,凡三年滅。祿山改元一(圣武)。慶緒改元二(載初、天和)。
【宮詞】馬銜杯盞象登場,凝碧池頭樂未央。宴上刀光森似雪,梨園含泣按霓裳。
【簡釋】《新唐書·安祿山傳》載,初,上皇每設(shè)宴,出宮人舞霓裳羽衣。又鼓舞馬百匹銜環(huán)上壽,又引犀象入場,或拜,或舞。祿山見而悅之。至是,搜撲送洛陽,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眾樂,梨園子弟往往唏噓泣下,賊皆露刃睨之。
附:偽漢
朱泚,幽州昌平人。以鳳翔節(jié)度使罷鎮(zhèn),居京師。建中四年,發(fā)涇原兵討李希烈,兵亂入京師立之。僭號(hào)稱秦,尋改稱漢。興元二年,李晟復(fù)長安,泚?zhàn)邲苤?,追斬之。改元二(?yīng)天、天皇)。
【宮詞】城上危樓百步通,贊侯圖籍競輸忠。內(nèi)庭珍寶如山積,留得潛龍入翠宮。
【簡釋】《新唐書·朱泚傳》載,城隅率百步建一樓,候望非常。(又)載,源休與姚令言爭,自比蕭何。休顧令言,曰:“成秦之業(yè),無輩我者,我為蕭何,子當(dāng)曹參,可矣!”即收圖籍,貯庫府。人笑為“火迫贊侯”。(又)載,泚號(hào)其第宅為“潛龍宮”。徙珍寶實(shí)之。
附:偽楚
李希烈,燕州遼西人。興元元年,以淮西節(jié)度使反,陷襄城,據(jù)汴。僭號(hào)稱楚。貞元二年,兵屢敗,奔還蔡州。其將陳仙奇毒殺之。凡三年滅,改元一(武成)。
【宮詞】姒媦交歡未足歡,受來恩寵轉(zhuǎn)悲酸。誰知分飯含桃日,早有兵機(jī)寓蠟丸。
【簡釋】《新唐書·李希烈傳》載,始聞戶曹參軍竇良女美,強(qiáng)取之。后有寵。嘗稱陳仙奇忠勇,而妻亦竇姓,愿如姒媦者,以固其夫。希烈許諾。及希烈死,子欲自立未決。有獻(xiàn)含桃者,竇分遺仙奇妻。因蠟帛丸,雜果中出所謀,仙奇率兵而入。
附:偽齊
黃巢,曹州冤朐人。初舉進(jìn)士下第,乾符二年,長垣王仙芝陷濮州,巢起兵應(yīng)之。廣明元年,陷長安,僭號(hào)稱齊。中和三年,李克用復(fù)長安,巢南走。四年又為克用所破,走死泰山。其甥林言斬之,凡五年滅,改元一(金統(tǒng))。
【宮詞】含元寶殿鼓聲揚(yáng),刀劍如林護(hù)御床。引到金輿齊拜舞,繡袍華幘侍黃王。
【簡釋】《新唐書·黃巢傳》載,巢乘黃金輿,衛(wèi)者皆繡袍華幘。其黨乘銅輿以從。宮女?dāng)?shù)千迎拜稱黃王。巢居含元殿僭即位。求袞冕不得,繪弋綈為之,無金石樂,擊大鼓數(shù)百,列長劍、大刀為衛(wèi)儀。附:偽越董昌,杭州臨安人,歷義勝軍節(jié)度使,乾寧二年,據(jù)越州僭號(hào)稱越,其明年,錢镠討斬之。改元一(天冊)。
【宮詞】金床穩(wěn)坐日重生,殿外黃龍數(shù)丈明。天冊樓前宣奉詔,制書親署圣人名。
【簡釋】《新唐書·董昌傳》載,山陰老人偽獻(xiàn)謠曰:“欲知天子名,日從日上生?!辈?,賜百縑。命方士筑壇祠天。詭言,天符夜降楮朱,文不可識(shí)。昌曰:“讖言兔上金床,我生于卯,當(dāng)即位建元天冊?!弊苑Q圣人。其下制詔,皆自署名。或曰帝王,無押詔。昌曰:“不親署,何由知我為天子?!”即榜南門曰“天冊。”先是州寢有虬,長尺余,金色。見思道亭。昌署寢曰:“明光殿”,亭曰“黃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