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泰介
特 介
【楊雄方言】
物無偶曰特。獸無偶曰介。
《傳》曰澤有介麋。
【鶴山渠陽雜抄】
昭十四年,收介特。注:單身民也。疏:一介行李。介麋,則介亦特之義也。二十八年,君亦不使一介,辱在寡人。注:一介,單使。二傳介個異。
和 介
【子家子】
和以交物,介以立我。
【元史】
《列傳》:董樸之為學造詣既深,充養(yǎng)交至。其為清而通,和而介,君子人也。
通 介
【魏志】
《徐邈傳》:或問盧欽:“徐公當武帝之時,人以為通,自在涼州,及還京師,人以為介,何也?”欽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用事,貴清素之士,于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為通。比來天下奢靡,轉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與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無常,而徐公之有常也。東坡通介,寧隨薄俗移。后山取性無通介,隨時有異同。
【宋蘇穎濱集】
王導論性本寬厚容眾,眾人安之,然生于衍澄之間,不能免習俗之累,喜通而疾介。
清 介
【東漢書】
《第五倫傳》注:《三輔決錄注》:曰倫少子頡,字子陵。為郡功曹,州從事,公府辟舉高第,為侍御史,南頓令,桂陽、南陽、廬江三郡太守,諫議大夫。洛陽無主人,鄉(xiāng)里無田宅,客止靈臺中,或十日不炊。司隸校尉南陽左雄、太史令張衡、尚書廬江朱建、孟興皆與頡故舊,各致禮餉,頡終不受。
【北史】
《薛道衡傳》:道衡族父孺,清貞孤介,不交流俗。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孺以仲操非雅士,竟不與之。
【辛文房唐才子傳】
盧全,初隱少室山,號玉川子。家甚貧,惟圖書堆積。后卜居洛城,破屋數(shù)間而已。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終日苦哦,鄰僧送來。朝廷知其清介之節(jié),凡兩備禮,征為諫議大夫,不起。
【宋史】
列傳:申錫,寶歷二年轉禮部員外郎,尋充侍讀學士。申錫在朝行清景介潔不趨黨興,當長慶寶歷之間,時風囂薄,朋比大扇,及申錫初用,時論以為偉觀?!独罴皞鳌罚杭芭e進士,歷官至御史中丞。資性清介,所治簡嚴。喜慰薦下吏,而樂道人之善。在杭州惡其風俗浮靡,不事宴游。一日冒雪出郊,眾謂當買酒召客,乃獨造林逋,清談至暮而歸。居官數(shù)年,未嘗市吳中物,比去唯市《白樂天集》。
【燕語考異】
杜祁公居官清介,每請俸必過初五。家人嘗前誤請者,公怒,即以付有司劾治。尹師魯公所知也。余在穎州士人家,當見師魯?shù)米?。后謝公書親引此事云:“以自視雖若無愧,以公觀之,則安得為無罪!”師魯蓋自擅貸官錢,為部吏償債。當時有惡之者,遂論以贓云。
【漁隱叢話】
《蔡寬夫詩話》云:華崖少喜任俠,學擊劍,尤樂聞神仙事。為舉子時,嘗從陳希夷,欲分華山一半,希夷以紙筆蜀贈之。公笑曰:“吾知先生之旨矣。殆欲驅(qū)我入鬧處乎?”然性極清介,居無要媵,不事服玩。朝衣之外,燕處唯紗帽皂絳一黃土布裘而已。至今人傳其畫像,皆作此飾。始及第時,嘗以詩寄傅霖逸人云:“前年失腳下漁磯,苦戀明時不忍歸。為報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愛輕肥?!崩铐樦畞y,華崖帥蜀有詩寄陳希夷云:“性愚不肯住山林,剛要清流擬致君。今日星馳劍南去,回頭慚愧華山云?!苯云渌刂疽病?br /> 【宋曹彥約昌谷集】
應詔上封事:氣類相感,則僚屬可以任事;清介相勉,則道義可以相規(guī)。用人如此,則戇直者,可以寢淮南之謀;而儉約者,可以罷子儀之樂矣。
【撫州府臨川志】
杜子野,宜黃人。王荊公幼師之。及為相,子野求見,荊公問所欲時,壁間有東方朔畫像贊碑刻,乃顏魯公筆,欲得之。荊公曰:“墨本何足貴石,雖在河北德州,致之亦易?!庇谑禽傊僚R川,并以金帛遺之,子野受石碑,他無所取。其清介如此。
【實賓錄】
梁顧協(xié)少清介,有志操。初為廷尉,正冬服單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與之,憚其清嚴不敢發(fā)口。謂人曰:“我愿解身二襦與顧郎,顧郎難衣食者,竟不敢以遺之。”
廉 介
【東漢書】
光武時,掾第五倫領長安,公平廉介,無奸枉。每讀詔書,嘆息曰:“此圣主也,一見決矣。”《周澤傳》:孫堪,字子樨。明經(jīng)學,有志操。建武中仕郡縣。公正廉潔。奉祿不及妻子,皆以供賓客。及為長吏,所在有跡,為吏人所敬仰?!短捶髠鳌罚悍?,字文有。山陽瑕丘人也。少為諸生,家貧而志清,不受鄉(xiāng)里施惠。舉孝廉,避公府,皆不就。立精舍教授,遠方至者嘗數(shù)百人。桓帝時博士征,不就。
《孫期傳》:期,字仲或。濟陽成武人也。家貧,事母至孝。時黃巾賊起,過期里陌相約不犯孫先生舍??づe方正,遣吏赍羊酒請期。期驅(qū)豕入草不顧。司徒黃琬特辟,不行,終于家?!豆軐巶鳌罚簩幈茈y遼東,依公孫度。度死,子康立??邓溃芄Я?。時司徒華歆薦寧曹丕,下詔征寧,乃即受征,恭送之南郊,加贈服物。自寧之東,康度、前后所資遺皆受而藏諸己,西度盡封還之,將家屬浮海還郡。
【五代史補】
趙惟則官至正郎,以廉介自處。乾中,于京師賃一故宅居歲余。有叟扣門,見之,嘗為此宅閽吏。契丹犯闕,時故主與之深夜掘地藏金銀幾甕,兵火之后,故主去世,人未有知者。今識其處往取之,以少許見賜,用救朝夕。惟則初聞愕然,欲詬責是叟。久之,佯喜曰:“甚善寶物,豈可容易而得!汝慎勿言,俟吾擇一吉日,召汝取之可也。”叟以為然。既出,惟則謂家人曰:“平生不貨財自污,今日一旦為是叟褻瀆,辱莫甚焉。此宅不復居?!币钊账爝w去。
【唐書】
德宗真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紇,詔關播為使,而趙憬以御史中丞副之。異時,使者多私赍以市馬規(guī)利人,獨憬不然。使未還,尚書左丞缺,德宗曰:“趙憬堪此。”遂以命之。又云:皇甫無逸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所至輒閉閣不通賓客,左右無敢出入者,所須皆市易他境,嘗按部宿民家,燈燭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將佩刀斷帶為燭,其廉介如此。又《李勉本傳》:勉少喜學,內(nèi)沉雅,外清整。其在朝庭鯁亮廉介,為宗臣表。又孫堪,字子稚。明經(jīng)學。有志操,一毫未嘗取于人。自應仕郡縣,以廉潔節(jié)介自持,奉祿不及妻子。
【元史】
《塔塔統(tǒng)阿傳》:塔塔統(tǒng)阿妻吾利氏,為皇太子哈刺察兒乳母,加賜予塔塔統(tǒng)阿。召諸子論之曰:“上以汝母鞠育太子,賜予甚厚,汝等豈宜有之!當先供太子用,有余則可分受?!钡勐勚?,顧侍臣曰:“塔塔統(tǒng)阿以朕所賜,先供太子。其廉介可知矣。
【豫章續(xù)志】
宋袁抗,字立之。豫章南昌人。登進士第,累官知南安軍、提點廣東刑獄,自廣南還,橐中無銖兩南貨。其廉介如此!
【墨客揮犀】
石守道學士為舉子時,寓學于南都,及其固窮苦學世無比者。王侍郎瀆聞其勤約,因會客以盤餐遺之。石謝曰:“甘脆者,亦某之愿也。但日享之,則可;若正修一餐,則明日何以繼乎?朝享膏梁,暮厭粗糲,人之常情也。某所以不敢當賜?!笔挂允尺€,王咨重之。
耿 介
【東漢書】
《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常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為人。與漢中李固、河內(nèi)王奐親善,而鄙賈偉節(jié)、郭林宗焉。奐后為考城令,境接外黃,屢遣書請冉,冉不至。及奐遷漢陽太守,將行,冉乃與弟協(xié)少赍麥酒,于道側設壇以待之。冉見奐車徒絡繹,遂不自聞。惟與弟共辨論于道路。奐識其聲,即下車與相揖對。奐曰:“行路倉卒,非陳闊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敘分隔?!比皆唬骸白忧霸诳汲?,思欲相從,以賤質(zhì)自絕豪友耳。今子遠適千里,會面無期,故輕行相侯,以展訣別。如其相追,將有慕貴之譏矣?!笔蛊鹁舆`,拂衣而去。奐瞻望弗及,冉長逝不顧。《高獲傳》:獲后太守,鮑昱請獲。既至門,令主簿就迎。主簿曰:“但使騎吏迎之?!鲍@聞之即去,昱遣追請獲。獲顧曰:“府君但為主簿所欺,不足與談?!彼觳涣?。
【北史】
陽斐,字叔鸞。魏孝莊帝時,于西兗州督護流人有功,賜爵方城伯。歷廣平王開府中郎修起居注,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梁。梁尚書羊侃,魏之叛人也。與斐舊故,欲召斐至宅,三致書,斐不答。梁人曰:“羊來已久經(jīng)貴朝遷革,李廬亦詣宅相見,卿何致難?”斐曰:“柳下惠則可,吾不可。”梁武帝又親謂斐曰:“侃極愿相見,今二國和好,安得復論彼此?”斐終辭焉?!段竟耪?zhèn)鳌罚汗耪鎸O聿,字成興性耿介。明帝時,為武衛(wèi)將軍。時領軍無文執(zhí)權百僚,莫不加敬,聿獨長揖不拜。尋出,為涼州刺史。涼州緋色天下之最,人送白綾二千匹,令染,聿拒不受。又諷御史劾之,驛征至京覆先狀,還任卒。
【南史】
《庾華傳》:華子喬,仕為荊州別駕。州人范興話以寒賤仕、叨九流,選為州主簿。及屬元日府州朝賀,喬不肯就列。曰:“庾喬忝為端右,不能與小人范興話為雁行?!痹勐勀诉M喬而停興話,興話羞漸,還家憤卒。世以喬為不墜家風。
【唐書】
蕭禹,太宗嘗謂禹不可以利怵死懼,真社稷臣也。賜詩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純臣?!庇衷唬骸笆捰硎氐拦⒔椋艧o以過?!?br /> 【辛文房唐才子傳】
司空曙,廣平人。磊落有奇。韋皋節(jié)度劍南,辟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員外郎中。與李約員外至交,性耿介,不干權要,家無石。晏如也。
【宋沈與求龜溪集】
賀毛給事啟:某官學為儒宗,才配人杰。持心耿介,壓嵩岱而不移;蘊量恢閎,包滄溟而無際。
【太平廣記】
陳王叔,鴻之子也。鴻與白傳傳長恨詞,文格極高。蓋良史也。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銓之幕于徐,性尤耿介,非其合不與之交。同院有小計姓武,亦元衡相國之后,蓋汾陽之坦床也。乃心不平之,遂挈家居于茅山,與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絳,焚香習禪而已?;蛞荒臧胼d與妻子略相面焉。在職之時,唯流溝寺長老與之款接,亦具短褐相見。自述檀經(jīng)三卷,今在藏中。臨行留一章與其僧,云:“行若獨輸車,常畏大道覆。止若圓底器,常恐他物觸。行止既如此,安得不離俗?!鼻?,弟璉復佐薛能于徐,自丹陽棹小舟,至于彭門與弟相見。薛公重其為人,延請入城,遂堅拒之曰:“某已有誓,不踐公門矣?!毖δ艘浦鄹爸?,話道永日,不宿而去。其志尚之,介僻也如此。出王堂閑話
狷 介
【史記】
晉向秀入洛,文帝曰:“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巢許狷介,未達堯心,豈足多慕!”帝悅。
【北史】
《信都芳傳》:都芳隱樂平,東山太守慕容保樂弟紹宗薦于齊神武,為館客,受中外府田曹參軍。芳性清儉,不與物和。紹宗給其羸馬,不肯乘騎。夜遣婢侍,以試之,芳忿呼毆擊,不聽近己。狷介自守,無求于物。
剛 介
【元史】
《韓鏞傳》:鏞為翰林侍講學士,既而拜侍御史。時宦忌其剛介,言事者誣劾其贓私,乃罷去。后辨其誣,遂復起,參議中書省事。
【朱子語略:】
問:孫明復如何恁地惡胡安定?先生曰:“安定較和易,明復卻剛勁?!被蛟唬骸皩O太山也,是大故剛介?!毕壬唬骸懊鲝臀吹脼榻槭?,守道卻可謂剛介?!?br /> 【文中子】
《王道篇》:子曰:仁者,吾不得而見也。得見智者,斯可矣。智者,吾不得而見也。得見義者,斯可矣。如不得見,得見剛介乎。剛者,好斷。介者,殊俗。
【諸子瓊林】
《抱樸子》:葛推川不以片言半字煩人。
端 介
【記纂淵?!?br /> 性行部?經(jīng):舍車而徒義,弗乘也。《易賁卦》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卦》。無有淫朋,無有比德。《書?洪范》正色率下?!稌?畢命》君子不以色親人?!队?表記》奸聲亂色不留聰明《記?樂記》非時不見,非義不合。《記?儒谷》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不溽?!队?樂記》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墩Z?里仁》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墩Z?雍也》子:伯夷非其居不事,非其友不友。不在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立于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孟?公孫丑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孟?萬章上》。不以三公易其介?!睹?盡心上》不取于人謂之富。不辱于人謂之貴?!犊讌沧印?。史:齊即墨大夫不事左右,以求譽,毀言日至?!妒酚?齊世家》未嘗卑節(jié)下意,以求仕也?!段鳚h?蒯通傳》行不茍合,義不取容。《前漢?朱逢傳》。申屠嘉曰:使君所言公事,君且奏之;則私,吾不受私語?!段鳚h?袁盎傳》。申屠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通鑒?漢文紀》尹翁歸之,語不及私?!段鳚h本傳》請謁無所行,貨賄無所用?!锻ㄨb?漢武紀》。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段鳚h?鄒陽湯傳》。不可阿尊事貴?!段鳚h?劉向傳》。守經(jīng)據(jù)古,不阿當世?!段鳚h?貢禹傳》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同上。孤立群貴之間?!稏|漢?馬援傳》交趾守張恢,坐贓伏法,以資物薄入大司農(nóng)。詔賜群臣,鐘離意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曰:“此贓穢之寶,誠不敢拜。”《東漢本傳》曼麗容不悅于目,鄭衛(wèi)之聲不過于耳?!稏|漢?杜篤傳》井丹高潔,未嘗修刺謁人?!稏|漢》梁鴻尚節(jié)介,勢家慕其高節(jié),多欲女之,鴻并絕不娶。楊震舉茂才王密,密遣震金。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徐犀非其力不食。并同上。陳泰為并州,京邑貴人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于壁,不發(fā)其封。《三國魏志》羊佑不附中朝,時人為之語曰:“二王王戎、王衍當國,羊公無德。”《通鑒?晉武記》方正亮直,介然不群?!稌x書?王基傳》崔游自少及長,口未嘗語及財利。晉書崔洪口不言貨財,手不執(zhí)珠玉。同上。顏延之子竣貴重,凡所資供,延之一無所受。布衣茅室,蕭然如故。常乘羸牛笨車,逢竣鹵薄,即住道側。常語竣曰:“吾平生不喜見要人,今不幸見汝?!薄锻ㄨb?宋世祖》劉行本為左庶子,太子得良馬,欲令行本乘,行本正色曰:“至尊置臣于庶子者,欲令輔導以正道,非為作弄臣也?!薄端鍟窅耗敬龟帲坎幌?。盜泉飛溢,廡夫不飲?!缎绿茣?武皇后傳》互入疾惡。席豫,太平公主欲表為諫官,豫恥之,逃去?!锻ㄨb?唐中宗》嚴挺之拒宰相,不肯見李林甫。崔隱甫違詔,不屈牛仙客。信剛者乎!《唐書本傳》李義進吏部侍郎,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同上。正人一心事君,無待于助?!短茣?李德裕傳》互入正直松柏之為木,孤生勁特,無所因依。同上。耿介之士,羞于自援?!短茣?歸登傳》傳記:平原君欲封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仲連壽。魯仲連笑曰:“所貴于天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薄稇?zhàn)國策》鐘離意曰:“志士忍渴于盜泉之水,曾參回車于勝母之間。惡其名也。”《東漢紀》互入疾惡盜水名盜泉,仲尼不漱?!秱愓Z撰考識》郝子廡一介不取諸人,曾過姊飲,留錢席下而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井中?!讹L俗通》集:食不偷而為飽兮,衣不茍而為溫。《楚辭》互入廉潔恥干媚而求親?!端囄摹凡苤病毒疟x》義分明于霜,信行直如弦。袁陽源《白馬篇》渴飲堅冰漿,饑待零露餐?!犊嗪小坊皆S由有高節(jié),湘水屈原有清源。陳子昂黃河一直,青松萬仞。同前。松柏青青,不受令于霜雪。張說集秀木勢恒孤同上。獨立天地間。李太白多君秉古節(jié),岳立冠人曹。同上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杜詩物白諱受玷,行高無污真。同上。馬蹄無入朱門跡。韓文道不行于主人,與之處者非其類,雖有享之以季氏之富,不一日留也。同上。
江 介
【楚辭】
悲江介之遺風。側畔也。
鼎 介
【經(jīng)子法語】
《太玄經(jīng)》:鼎介。
貴 介
【古今黃主】
貴介公子則介為大。憂悔吝者,存乎介,則介為小。
煥 介
【淮南鴻烈解】
暖生客。耳爰一讀耳爰當風干燥之貌也。耳爰暖濕生暖毛風,毛風生于濕玄,濕玄生羽風,羽風生煥介,煥介生鱗薄,鱗簿生暖介。五類雜種興乎外宵形而蕃。宵,像也。言相代象而蕃多也。
引石介
【宋通鑒長編】
慶歷中,余清、歐陽修、王素、蔡襄為諫官,力引石介,時范仲淹曰:“石介剛正,天下所聞,然性亦好異,使為諫官,必以難行之事責人君以必行。少拂其意,則據(jù)椐折檻叩頭流血,無所不為。主上雖當有春秋,然無失德。朝廷政事亦自修舉安用如此諫官也?”保介《詩?周頌?臣工》篇:“嗟嗟保介!”注:保介,見《月令》、《呂賢》,其說不同,然皆為籍田而言,蓋農(nóng)官之副也。
文
【宋陳默堂集】
《介堂記》:江西之士多以通才達觀自處,視修潔謹細為不足道。間有言動不違于禮,取予必以其義,負繩墨而蹈規(guī)矩者,眾必指以為迂怪,曰是子然自異,欲以奚為縉紳先生導其說于前,而放曠不羈之徒,又噪而助之,以故名節(jié)不間于時,偷薄成風而廉恥之道盡矣。余靖建炎間,嘗假令廬陵之永新,地廣物眾,比他邑為難治。思所以救前日之弊者,唯反其所習而勸之,為不可緩,于是博訪端愨自守,不為流俗所移之士,尊其道而友其人,庶幾下觀而化,蓋久而后得,龍君時升焉。時升抱才處晦厄窮不改其度,交非其類,如將浼已推之辭受之際,雖毫發(fā)不茍也。其平居接人無貴賤戚疏,必盡其誠。一語失中,必反復折難,歸于直而后已,人亦以是畏憚之。蓋古之介者也,與向所謂自處以通達而流入于偷薄者異矣。故余樂與之游,又因其作堂秀溪之上,將以遠城市避喧囂,離人而立于獨也,則請以介名之,且示余區(qū)區(qū)相與之意所以勸也。或者曰:“介者不同于眾,與物多忤。其失為矯激,為僻滯,為執(zhí)而不通,為隘而不容。子何善夫爾也?”君子之行,所至不同,而介則不可去也。若乃命介以小節(jié),而以和光同塵,為處世之法,脂幸泊沒,終亦無所名矣?!蔽粽呙险摬?、柳下惠,或以為圣之清,或以為圣之和,夫清同疑于介,而和何有焉?然而孟子又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笔请m和也,介其可少乎?蓋不羞汗君,不卑小官,援而止之而止者,下惠之和也。使其枉道而事人,戀戀于父母之邦而不能去,或處之以三公,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是亦茍賤無恥之人耳,亦何貴于和哉?故曰:“君子不可以去介者,為是故也?!彪m然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不受,人皆信之,而孟子則以謂以其小者信其大者為不可。蓋簞食豆羹之與萬鏗,其為物一也,而人常輕于舍簞食而重于辭萬鏗者,道義之不明則物之多寡有以亂之耳,是故易于為其小而難于為其大也。夫道義者應物之權衡也,伊尹不以一介與人,不以一介取諸人,至于祿之以天下弗顧,系馬千駟弗視,一以是處之,又豈有難易乎?由是言之。仲子之于齊國,下惠之于三公,俱非其所嘗試也。而孟子于此有信有不信焉者,亦自其道義以觀之耳。故知仲子之不足信,然后知下惠之所以異知,下惠之可信,然后知伊尹之所以同,非深達孟子之旨,不足與語此。今余既取時升之介,且以名其堂,于時升無間然者,又欲進之以古人之道義,則所期于時升者,其有既乎?時升其勉為!柳下惠之介,余之望也。紹興七年五月十三日延平陳淵記。
【文天祥文山集】
跋呂元吉先人介軒記后:巽齋先生曰:徂徠石先生名介。質(zhì)肅唐公名介。鄭公俠字介夫。半山老人字介甫。凡有取乎介者,其人必可觀也。予嘗評之,徂徠之介為孤峭;質(zhì)肅之介為直方;鄭公之介為敢決;荊公之介為執(zhí)拗。三公之介純于天資;荊公之介雜于客氣。介則一,而其所以介則不同也。予獨悲夫強辯堅志,虛名實行,介甫以誤于其君,以屬于其時。至今天地易位,人極不立,皆此介之流也。徂徠不得為諫官;唐公爭新法,不勝發(fā)憤死,鄭以一跌碌碌州縣,不復能自振還,介美德也。三公得其純資于當世;彼其角血氣之私,竊名譽之盛,而遺毒迨今日而未已。嗚呼!偽行之誤人而直道之難行久矣!呂元吉之先人,號介軒子。不及識其人。諸君品題,類以為言和而行果,色溫而氣剛,然則是介也,視前三君子有光焉,然君止于布衣,懷其耿耿不見于用,則君之所遇又為不幸者,雖然介在我、幸不幸在天、吾求無怍乎本心可矣。何外物之較風氣淺簿其能刻厲矯操,以竊毅然丈夫之名者,已不多見。若夫以直自懟而毀方為圓,以就外物者多矣。外物卒不可得,而本心空自喪失,是則介軒之罪人也。元吉重念之哉!
【高恥堂存稿】
《題李振介軒》:世之論介者,大率以為堅強孤峭,人所難能之行,不知義理,至于確然而不可易者,即介也。何難能之有,人為私欲所屈,外物所移,往往失其常守而以申徒狄屈大夫之倫,為不可冀及,亦自待之涼矣。予同年生李君振仕閩中,遇事不可回奪,庸齋趙公以介名其軒,求予發(fā)其義,予謂之曰:“子學《易》乎?《豫》介于石,獨于六二言之。夫六二中正之爻也,然則介非堅強孤峭,而為義理之當然,詎不信乎?子循理而行,毋違中正,介在其中矣?!崩罹唬骸吧茷槲視釋氖卵??!薄囤w彥僉介庵銘》:書名之學,有會其意,維介于文,分而為二。在人進修,是曰利器。以別正邪以判義利。由辯之明,守則不貳。既固既安,于石不啻。彼百世師,謂和之至。而能凜然,不可易志。由擇之精,知待非義。于乎我友,斯語之事。毋奪爾真,毋昧爾智?;莺稳嗽?!唏之則是。
介 國
【春秋本末】
杜曰東夷,國今青州府諸城縣僖公:經(jīng):二十有九年周襄王二十一年。春,介葛盧來。介,東夷國也。在城陽點縣。葛盧,介君名也。不稱朝,不見公,且不能行朝禮。雖不見公,國賓禮之,故書。冬,介葛盧來?!秱鳌罚憾拍甏海楦鸨R來朝,舍于昌衍之上,魯縣東南有昌平城公在會,饋之芻、采,禮也??偣胁划斨吗?,故曰禮也。冬,介葛盧來,以未見公,故復來朝。禮之,加燕好。燕,燕禮也。好,好貨也。一歲再來故加之。介葛盧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其音云問之而信。傳言人德或通為獸之情經(jīng):三十年周襄王二十二年秋,介人侵蕭。無《傳》。
介 氏
【羅泌路史】
高陽氏紀斟姓灌,尋則夏滅之,戈介則商滅之,后有介氏。
【姓氏遙華】
介子相荊,孔子使視之。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湯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可矣,何況荊?!?br /> 【氏族言行】
《左傳》晉有介之推,琴操作介子綏?!渡裣蓚鳌酚薪殓橄?。
介子推
【史記晉世家】
文公失國,逃之翟,及反國,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不及。推曰:“獻公子九人,唯君在矣?;輵褵o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矣?”天實開之,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曰是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誰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祿?!蹦冈唬骸耙嗍怪?,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隱,安用文之?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此乎?與女偕隱?!敝了啦粡鸵娊樽油?。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蔽墓?,見其書曰:“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笔谷苏?,則亡。遂求所在,聞其入綿上山中,于是文公環(huán)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以紀吾過,且旌善人。
【姓氏遙華】
文公以綿上為之田,火其山,推抱木死公伐其木為屐曰:“悲乎足下今上已禁火。”
【宋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論介子推:介子推雖不言祿,亦不忌祿也。而文公適有王事,未暇論從亡之功、推狷而急,乃毀其儕,訕其君,以為冒義賞汝上下相蒙,不食其食,削跡而去。故從者為之作為龍蛇之辭,以述其怨望自絕之心。立公悟而求之,終不肯出,推之用心亦已狹矣。夫昔人以為天下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興功建事,人與有焉,而推以為二三子貪天之功以為己力。昔人以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以文公之賢,二三子之協(xié)其為危亂亦有間矣,而推以為難與同處。以孔子之去其國,皆不欲速,所以為厚也,而推以小忿一絕其君,雖封而謝之,卒逃以死,此皆懟極怨溢,而不知其言行之悖也。嗟乎!天下之士其始皆有欲焉而不可得,乃文其言,飾其跡,以遂其名,如推者多矣。夫謂竊人之財謂之盜,而竊名者庸非盜哉!著論以儆焉。介之推事見于《莊子》、《史記》及《左氏傳》,其說詳略不同,總之合于《左傳》者為可信。余觀其遁逃深山,棄寵而不顧,蓋亦奇節(jié)之士。其議論以受賞者為非,不受賞者為是,何其陋哉!夫設爵頒賞以奔走天下之士,此非一人之為,一日之建,乃前圣人不易之法也。故大者裂山河,建社稷,小者封金帛,析土田,彼豈獨厚于受賞者哉!將以闡為善之利以示于天下也。聞君之命,沐浴再拜,而受之。銘諸鐘鼎,播諸樂章,以示后世子孫,使不敢忘,豈獨榮于受賞者哉!將推君之德澤以顯于天下也。故功大者賞優(yōu),勞微者報薄,無功者不與焉。貪者不敢進趨,廉者不敢退避;親者不敢以寵昵而覬望,疏者不敢以遐遠而自疑,其明如日月,其信如陰陽,故賞一人而天下聳動。后世學者稱誦傳譽數(shù)千百歲,昭然如接乎耳目之間者,施設當也。晉文公有道之君也,其臣之從者忠義之臣也。其奔亡在外不為不久,周旋險阻不為不多,忘身以奉君不為不至。其始也,無置錐之地。贏糧而入國,為千乘之主,群臣之功,不為不大。然則為文公者,將何以處之?抑將朝用其力而暮黜其勞,抑將施于我者厚而報于人者薄乎?兩者皆不足以訓,則是賞不可以不行也。方是時,從文公者,或效筋力,或贊謀畫,類皆蒙霜露,歷凍餒,蹈九死而出一生。一旦其君第功而賞之,則彼數(shù)人者,將固拒之耶?是率私意而亂國法,以一人之涓潔而使夫有功者不得其報!而孰肯悉力,以助其上哉!是則賞不可以不受也。上不可以不行,下不可以不受,而之推剪剪焉立異于其間,吾見其辯說雖煩,而卒不能毋得罪于君子也。或曰之推之一作此說,非特區(qū)區(qū)為晉國發(fā),蓋以矯天下之事功,教后世之不競爾。其說雖過,而其意卒歸于仁義,子非之何深也!曰:夫君子之道,以常為守,以中為用,守常而用中者,行之可久者也,異眾而違常者,君子之不得已者也。文公之賢如此,群臣之功如此,取國而天下無異論,行賞而后世無間言。彼之推者,安所措其不得已哉!
【容齋三筆】
《左傳》晉文公反國,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亦弗及。推與母偕隱而死,晉靈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本d上者,西河界休地也。
【溫革瑣碎錄】
介之推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為不舉火,謂之禁煙。犯之則雨雹傷田。孫楚祭子推,云:“恭飯一盤,醴酪二盂,清泉甘水,充君之廚?!?br /> 【元伍良臣中流集】
晉文公賞從亡,介推獨忘紀。推言:“人匪功,君位天實?!蔽┠噶x且賢,偕隱遂以死。祀祠綿上田,木黍滋藿靡。警彼矜伐徒,因之厲廉恥?!蹲髠鳌肺墓祰圃啤M圃唬骸熬惶鞂嵵弥?,二三子以為功,不亦誣乎!”云云。將隱而去,母曰:“能如是”,與之偕隱以死,文公求之。藿,息要切草木華韓不獲,以綿上為之田,以供祭焉。討春游轢藿靡。
【仙傳】
介子推,姓王,名光。晉人也。嘗辭母入山學道。后數(shù)十年,又于東海邊賣扇,不知所在。
介 琰
【仙傳】
嘗師白洋公得仙道。孫權縛而射之,脫形仙飛,不知所在。
介 象
【仙傳】
象,字元則。會稽人。密修道法,入東岳,仙人美女授以丹方,曰:“得此便仙,勿他為也?!?br /> 【唐孫元晏詩】
好道君王遇,亦難變通靈。異哉多般介,先生有神仙。術釣得鱸魚在玉盤。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五千一百三十八
特 介
【楊雄方言】
物無偶曰特。獸無偶曰介。
《傳》曰澤有介麋。
【鶴山渠陽雜抄】
昭十四年,收介特。注:單身民也。疏:一介行李。介麋,則介亦特之義也。二十八年,君亦不使一介,辱在寡人。注:一介,單使。二傳介個異。
和 介
【子家子】
和以交物,介以立我。
【元史】
《列傳》:董樸之為學造詣既深,充養(yǎng)交至。其為清而通,和而介,君子人也。
通 介
【魏志】
《徐邈傳》:或問盧欽:“徐公當武帝之時,人以為通,自在涼州,及還京師,人以為介,何也?”欽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用事,貴清素之士,于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為通。比來天下奢靡,轉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與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無常,而徐公之有常也。東坡通介,寧隨薄俗移。后山取性無通介,隨時有異同。
【宋蘇穎濱集】
王導論性本寬厚容眾,眾人安之,然生于衍澄之間,不能免習俗之累,喜通而疾介。
清 介
【東漢書】
《第五倫傳》注:《三輔決錄注》:曰倫少子頡,字子陵。為郡功曹,州從事,公府辟舉高第,為侍御史,南頓令,桂陽、南陽、廬江三郡太守,諫議大夫。洛陽無主人,鄉(xiāng)里無田宅,客止靈臺中,或十日不炊。司隸校尉南陽左雄、太史令張衡、尚書廬江朱建、孟興皆與頡故舊,各致禮餉,頡終不受。
【北史】
《薛道衡傳》:道衡族父孺,清貞孤介,不交流俗。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孺以仲操非雅士,竟不與之。
【辛文房唐才子傳】
盧全,初隱少室山,號玉川子。家甚貧,惟圖書堆積。后卜居洛城,破屋數(shù)間而已。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終日苦哦,鄰僧送來。朝廷知其清介之節(jié),凡兩備禮,征為諫議大夫,不起。
【宋史】
列傳:申錫,寶歷二年轉禮部員外郎,尋充侍讀學士。申錫在朝行清景介潔不趨黨興,當長慶寶歷之間,時風囂薄,朋比大扇,及申錫初用,時論以為偉觀?!独罴皞鳌罚杭芭e進士,歷官至御史中丞。資性清介,所治簡嚴。喜慰薦下吏,而樂道人之善。在杭州惡其風俗浮靡,不事宴游。一日冒雪出郊,眾謂當買酒召客,乃獨造林逋,清談至暮而歸。居官數(shù)年,未嘗市吳中物,比去唯市《白樂天集》。
【燕語考異】
杜祁公居官清介,每請俸必過初五。家人嘗前誤請者,公怒,即以付有司劾治。尹師魯公所知也。余在穎州士人家,當見師魯?shù)米?。后謝公書親引此事云:“以自視雖若無愧,以公觀之,則安得為無罪!”師魯蓋自擅貸官錢,為部吏償債。當時有惡之者,遂論以贓云。
【漁隱叢話】
《蔡寬夫詩話》云:華崖少喜任俠,學擊劍,尤樂聞神仙事。為舉子時,嘗從陳希夷,欲分華山一半,希夷以紙筆蜀贈之。公笑曰:“吾知先生之旨矣。殆欲驅(qū)我入鬧處乎?”然性極清介,居無要媵,不事服玩。朝衣之外,燕處唯紗帽皂絳一黃土布裘而已。至今人傳其畫像,皆作此飾。始及第時,嘗以詩寄傅霖逸人云:“前年失腳下漁磯,苦戀明時不忍歸。為報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愛輕肥?!崩铐樦畞y,華崖帥蜀有詩寄陳希夷云:“性愚不肯住山林,剛要清流擬致君。今日星馳劍南去,回頭慚愧華山云?!苯云渌刂疽病?br /> 【宋曹彥約昌谷集】
應詔上封事:氣類相感,則僚屬可以任事;清介相勉,則道義可以相規(guī)。用人如此,則戇直者,可以寢淮南之謀;而儉約者,可以罷子儀之樂矣。
【撫州府臨川志】
杜子野,宜黃人。王荊公幼師之。及為相,子野求見,荊公問所欲時,壁間有東方朔畫像贊碑刻,乃顏魯公筆,欲得之。荊公曰:“墨本何足貴石,雖在河北德州,致之亦易?!庇谑禽傊僚R川,并以金帛遺之,子野受石碑,他無所取。其清介如此。
【實賓錄】
梁顧協(xié)少清介,有志操。初為廷尉,正冬服單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與之,憚其清嚴不敢發(fā)口。謂人曰:“我愿解身二襦與顧郎,顧郎難衣食者,竟不敢以遺之。”
廉 介
【東漢書】
光武時,掾第五倫領長安,公平廉介,無奸枉。每讀詔書,嘆息曰:“此圣主也,一見決矣。”《周澤傳》:孫堪,字子樨。明經(jīng)學,有志操。建武中仕郡縣。公正廉潔。奉祿不及妻子,皆以供賓客。及為長吏,所在有跡,為吏人所敬仰?!短捶髠鳌罚悍?,字文有。山陽瑕丘人也。少為諸生,家貧而志清,不受鄉(xiāng)里施惠。舉孝廉,避公府,皆不就。立精舍教授,遠方至者嘗數(shù)百人。桓帝時博士征,不就。
《孫期傳》:期,字仲或。濟陽成武人也。家貧,事母至孝。時黃巾賊起,過期里陌相約不犯孫先生舍??づe方正,遣吏赍羊酒請期。期驅(qū)豕入草不顧。司徒黃琬特辟,不行,終于家?!豆軐巶鳌罚簩幈茈y遼東,依公孫度。度死,子康立??邓溃芄Я?。時司徒華歆薦寧曹丕,下詔征寧,乃即受征,恭送之南郊,加贈服物。自寧之東,康度、前后所資遺皆受而藏諸己,西度盡封還之,將家屬浮海還郡。
【五代史補】
趙惟則官至正郎,以廉介自處。乾中,于京師賃一故宅居歲余。有叟扣門,見之,嘗為此宅閽吏。契丹犯闕,時故主與之深夜掘地藏金銀幾甕,兵火之后,故主去世,人未有知者。今識其處往取之,以少許見賜,用救朝夕。惟則初聞愕然,欲詬責是叟。久之,佯喜曰:“甚善寶物,豈可容易而得!汝慎勿言,俟吾擇一吉日,召汝取之可也。”叟以為然。既出,惟則謂家人曰:“平生不貨財自污,今日一旦為是叟褻瀆,辱莫甚焉。此宅不復居?!币钊账爝w去。
【唐書】
德宗真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紇,詔關播為使,而趙憬以御史中丞副之。異時,使者多私赍以市馬規(guī)利人,獨憬不然。使未還,尚書左丞缺,德宗曰:“趙憬堪此。”遂以命之。又云:皇甫無逸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所至輒閉閣不通賓客,左右無敢出入者,所須皆市易他境,嘗按部宿民家,燈燭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將佩刀斷帶為燭,其廉介如此。又《李勉本傳》:勉少喜學,內(nèi)沉雅,外清整。其在朝庭鯁亮廉介,為宗臣表。又孫堪,字子稚。明經(jīng)學。有志操,一毫未嘗取于人。自應仕郡縣,以廉潔節(jié)介自持,奉祿不及妻子。
【元史】
《塔塔統(tǒng)阿傳》:塔塔統(tǒng)阿妻吾利氏,為皇太子哈刺察兒乳母,加賜予塔塔統(tǒng)阿。召諸子論之曰:“上以汝母鞠育太子,賜予甚厚,汝等豈宜有之!當先供太子用,有余則可分受?!钡勐勚?,顧侍臣曰:“塔塔統(tǒng)阿以朕所賜,先供太子。其廉介可知矣。
【豫章續(xù)志】
宋袁抗,字立之。豫章南昌人。登進士第,累官知南安軍、提點廣東刑獄,自廣南還,橐中無銖兩南貨。其廉介如此!
【墨客揮犀】
石守道學士為舉子時,寓學于南都,及其固窮苦學世無比者。王侍郎瀆聞其勤約,因會客以盤餐遺之。石謝曰:“甘脆者,亦某之愿也。但日享之,則可;若正修一餐,則明日何以繼乎?朝享膏梁,暮厭粗糲,人之常情也。某所以不敢當賜?!笔挂允尺€,王咨重之。
耿 介
【東漢書】
《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常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為人。與漢中李固、河內(nèi)王奐親善,而鄙賈偉節(jié)、郭林宗焉。奐后為考城令,境接外黃,屢遣書請冉,冉不至。及奐遷漢陽太守,將行,冉乃與弟協(xié)少赍麥酒,于道側設壇以待之。冉見奐車徒絡繹,遂不自聞。惟與弟共辨論于道路。奐識其聲,即下車與相揖對。奐曰:“行路倉卒,非陳闊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敘分隔?!比皆唬骸白忧霸诳汲?,思欲相從,以賤質(zhì)自絕豪友耳。今子遠適千里,會面無期,故輕行相侯,以展訣別。如其相追,將有慕貴之譏矣?!笔蛊鹁舆`,拂衣而去。奐瞻望弗及,冉長逝不顧。《高獲傳》:獲后太守,鮑昱請獲。既至門,令主簿就迎。主簿曰:“但使騎吏迎之?!鲍@聞之即去,昱遣追請獲。獲顧曰:“府君但為主簿所欺,不足與談?!彼觳涣?。
【北史】
陽斐,字叔鸞。魏孝莊帝時,于西兗州督護流人有功,賜爵方城伯。歷廣平王開府中郎修起居注,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梁。梁尚書羊侃,魏之叛人也。與斐舊故,欲召斐至宅,三致書,斐不答。梁人曰:“羊來已久經(jīng)貴朝遷革,李廬亦詣宅相見,卿何致難?”斐曰:“柳下惠則可,吾不可。”梁武帝又親謂斐曰:“侃極愿相見,今二國和好,安得復論彼此?”斐終辭焉?!段竟耪?zhèn)鳌罚汗耪鎸O聿,字成興性耿介。明帝時,為武衛(wèi)將軍。時領軍無文執(zhí)權百僚,莫不加敬,聿獨長揖不拜。尋出,為涼州刺史。涼州緋色天下之最,人送白綾二千匹,令染,聿拒不受。又諷御史劾之,驛征至京覆先狀,還任卒。
【南史】
《庾華傳》:華子喬,仕為荊州別駕。州人范興話以寒賤仕、叨九流,選為州主簿。及屬元日府州朝賀,喬不肯就列。曰:“庾喬忝為端右,不能與小人范興話為雁行?!痹勐勀诉M喬而停興話,興話羞漸,還家憤卒。世以喬為不墜家風。
【唐書】
蕭禹,太宗嘗謂禹不可以利怵死懼,真社稷臣也。賜詩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純臣?!庇衷唬骸笆捰硎氐拦⒔椋艧o以過?!?br /> 【辛文房唐才子傳】
司空曙,廣平人。磊落有奇。韋皋節(jié)度劍南,辟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員外郎中。與李約員外至交,性耿介,不干權要,家無石。晏如也。
【宋沈與求龜溪集】
賀毛給事啟:某官學為儒宗,才配人杰。持心耿介,壓嵩岱而不移;蘊量恢閎,包滄溟而無際。
【太平廣記】
陳王叔,鴻之子也。鴻與白傳傳長恨詞,文格極高。蓋良史也。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銓之幕于徐,性尤耿介,非其合不與之交。同院有小計姓武,亦元衡相國之后,蓋汾陽之坦床也。乃心不平之,遂挈家居于茅山,與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絳,焚香習禪而已?;蛞荒臧胼d與妻子略相面焉。在職之時,唯流溝寺長老與之款接,亦具短褐相見。自述檀經(jīng)三卷,今在藏中。臨行留一章與其僧,云:“行若獨輸車,常畏大道覆。止若圓底器,常恐他物觸。行止既如此,安得不離俗?!鼻?,弟璉復佐薛能于徐,自丹陽棹小舟,至于彭門與弟相見。薛公重其為人,延請入城,遂堅拒之曰:“某已有誓,不踐公門矣?!毖δ艘浦鄹爸?,話道永日,不宿而去。其志尚之,介僻也如此。出王堂閑話
狷 介
【史記】
晉向秀入洛,文帝曰:“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巢許狷介,未達堯心,豈足多慕!”帝悅。
【北史】
《信都芳傳》:都芳隱樂平,東山太守慕容保樂弟紹宗薦于齊神武,為館客,受中外府田曹參軍。芳性清儉,不與物和。紹宗給其羸馬,不肯乘騎。夜遣婢侍,以試之,芳忿呼毆擊,不聽近己。狷介自守,無求于物。
剛 介
【元史】
《韓鏞傳》:鏞為翰林侍講學士,既而拜侍御史。時宦忌其剛介,言事者誣劾其贓私,乃罷去。后辨其誣,遂復起,參議中書省事。
【朱子語略:】
問:孫明復如何恁地惡胡安定?先生曰:“安定較和易,明復卻剛勁?!被蛟唬骸皩O太山也,是大故剛介?!毕壬唬骸懊鲝臀吹脼榻槭?,守道卻可謂剛介?!?br /> 【文中子】
《王道篇》:子曰:仁者,吾不得而見也。得見智者,斯可矣。智者,吾不得而見也。得見義者,斯可矣。如不得見,得見剛介乎。剛者,好斷。介者,殊俗。
【諸子瓊林】
《抱樸子》:葛推川不以片言半字煩人。
端 介
【記纂淵?!?br /> 性行部?經(jīng):舍車而徒義,弗乘也。《易賁卦》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卦》。無有淫朋,無有比德。《書?洪范》正色率下?!稌?畢命》君子不以色親人?!队?表記》奸聲亂色不留聰明《記?樂記》非時不見,非義不合。《記?儒谷》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不溽?!队?樂記》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墩Z?里仁》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墩Z?雍也》子:伯夷非其居不事,非其友不友。不在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立于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孟?公孫丑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孟?萬章上》。不以三公易其介?!睹?盡心上》不取于人謂之富。不辱于人謂之貴?!犊讌沧印?。史:齊即墨大夫不事左右,以求譽,毀言日至?!妒酚?齊世家》未嘗卑節(jié)下意,以求仕也?!段鳚h?蒯通傳》行不茍合,義不取容。《前漢?朱逢傳》。申屠嘉曰:使君所言公事,君且奏之;則私,吾不受私語?!段鳚h?袁盎傳》。申屠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通鑒?漢文紀》尹翁歸之,語不及私?!段鳚h本傳》請謁無所行,貨賄無所用?!锻ㄨb?漢武紀》。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段鳚h?鄒陽湯傳》。不可阿尊事貴?!段鳚h?劉向傳》。守經(jīng)據(jù)古,不阿當世?!段鳚h?貢禹傳》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同上。孤立群貴之間?!稏|漢?馬援傳》交趾守張恢,坐贓伏法,以資物薄入大司農(nóng)。詔賜群臣,鐘離意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曰:“此贓穢之寶,誠不敢拜。”《東漢本傳》曼麗容不悅于目,鄭衛(wèi)之聲不過于耳?!稏|漢?杜篤傳》井丹高潔,未嘗修刺謁人?!稏|漢》梁鴻尚節(jié)介,勢家慕其高節(jié),多欲女之,鴻并絕不娶。楊震舉茂才王密,密遣震金。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徐犀非其力不食。并同上。陳泰為并州,京邑貴人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于壁,不發(fā)其封。《三國魏志》羊佑不附中朝,時人為之語曰:“二王王戎、王衍當國,羊公無德。”《通鑒?晉武記》方正亮直,介然不群?!稌x書?王基傳》崔游自少及長,口未嘗語及財利。晉書崔洪口不言貨財,手不執(zhí)珠玉。同上。顏延之子竣貴重,凡所資供,延之一無所受。布衣茅室,蕭然如故。常乘羸牛笨車,逢竣鹵薄,即住道側。常語竣曰:“吾平生不喜見要人,今不幸見汝?!薄锻ㄨb?宋世祖》劉行本為左庶子,太子得良馬,欲令行本乘,行本正色曰:“至尊置臣于庶子者,欲令輔導以正道,非為作弄臣也?!薄端鍟窅耗敬龟帲坎幌?。盜泉飛溢,廡夫不飲?!缎绿茣?武皇后傳》互入疾惡。席豫,太平公主欲表為諫官,豫恥之,逃去?!锻ㄨb?唐中宗》嚴挺之拒宰相,不肯見李林甫。崔隱甫違詔,不屈牛仙客。信剛者乎!《唐書本傳》李義進吏部侍郎,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同上。正人一心事君,無待于助?!短茣?李德裕傳》互入正直松柏之為木,孤生勁特,無所因依。同上。耿介之士,羞于自援?!短茣?歸登傳》傳記:平原君欲封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仲連壽。魯仲連笑曰:“所貴于天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薄稇?zhàn)國策》鐘離意曰:“志士忍渴于盜泉之水,曾參回車于勝母之間。惡其名也。”《東漢紀》互入疾惡盜水名盜泉,仲尼不漱?!秱愓Z撰考識》郝子廡一介不取諸人,曾過姊飲,留錢席下而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井中?!讹L俗通》集:食不偷而為飽兮,衣不茍而為溫。《楚辭》互入廉潔恥干媚而求親?!端囄摹凡苤病毒疟x》義分明于霜,信行直如弦。袁陽源《白馬篇》渴飲堅冰漿,饑待零露餐?!犊嗪小坊皆S由有高節(jié),湘水屈原有清源。陳子昂黃河一直,青松萬仞。同前。松柏青青,不受令于霜雪。張說集秀木勢恒孤同上。獨立天地間。李太白多君秉古節(jié),岳立冠人曹。同上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杜詩物白諱受玷,行高無污真。同上。馬蹄無入朱門跡。韓文道不行于主人,與之處者非其類,雖有享之以季氏之富,不一日留也。同上。
江 介
【楚辭】
悲江介之遺風。側畔也。
鼎 介
【經(jīng)子法語】
《太玄經(jīng)》:鼎介。
貴 介
【古今黃主】
貴介公子則介為大。憂悔吝者,存乎介,則介為小。
煥 介
【淮南鴻烈解】
暖生客。耳爰一讀耳爰當風干燥之貌也。耳爰暖濕生暖毛風,毛風生于濕玄,濕玄生羽風,羽風生煥介,煥介生鱗薄,鱗簿生暖介。五類雜種興乎外宵形而蕃。宵,像也。言相代象而蕃多也。
引石介
【宋通鑒長編】
慶歷中,余清、歐陽修、王素、蔡襄為諫官,力引石介,時范仲淹曰:“石介剛正,天下所聞,然性亦好異,使為諫官,必以難行之事責人君以必行。少拂其意,則據(jù)椐折檻叩頭流血,無所不為。主上雖當有春秋,然無失德。朝廷政事亦自修舉安用如此諫官也?”保介《詩?周頌?臣工》篇:“嗟嗟保介!”注:保介,見《月令》、《呂賢》,其說不同,然皆為籍田而言,蓋農(nóng)官之副也。
文
【宋陳默堂集】
《介堂記》:江西之士多以通才達觀自處,視修潔謹細為不足道。間有言動不違于禮,取予必以其義,負繩墨而蹈規(guī)矩者,眾必指以為迂怪,曰是子然自異,欲以奚為縉紳先生導其說于前,而放曠不羈之徒,又噪而助之,以故名節(jié)不間于時,偷薄成風而廉恥之道盡矣。余靖建炎間,嘗假令廬陵之永新,地廣物眾,比他邑為難治。思所以救前日之弊者,唯反其所習而勸之,為不可緩,于是博訪端愨自守,不為流俗所移之士,尊其道而友其人,庶幾下觀而化,蓋久而后得,龍君時升焉。時升抱才處晦厄窮不改其度,交非其類,如將浼已推之辭受之際,雖毫發(fā)不茍也。其平居接人無貴賤戚疏,必盡其誠。一語失中,必反復折難,歸于直而后已,人亦以是畏憚之。蓋古之介者也,與向所謂自處以通達而流入于偷薄者異矣。故余樂與之游,又因其作堂秀溪之上,將以遠城市避喧囂,離人而立于獨也,則請以介名之,且示余區(qū)區(qū)相與之意所以勸也。或者曰:“介者不同于眾,與物多忤。其失為矯激,為僻滯,為執(zhí)而不通,為隘而不容。子何善夫爾也?”君子之行,所至不同,而介則不可去也。若乃命介以小節(jié),而以和光同塵,為處世之法,脂幸泊沒,終亦無所名矣?!蔽粽呙险摬?、柳下惠,或以為圣之清,或以為圣之和,夫清同疑于介,而和何有焉?然而孟子又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笔请m和也,介其可少乎?蓋不羞汗君,不卑小官,援而止之而止者,下惠之和也。使其枉道而事人,戀戀于父母之邦而不能去,或處之以三公,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是亦茍賤無恥之人耳,亦何貴于和哉?故曰:“君子不可以去介者,為是故也?!彪m然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不受,人皆信之,而孟子則以謂以其小者信其大者為不可。蓋簞食豆羹之與萬鏗,其為物一也,而人常輕于舍簞食而重于辭萬鏗者,道義之不明則物之多寡有以亂之耳,是故易于為其小而難于為其大也。夫道義者應物之權衡也,伊尹不以一介與人,不以一介取諸人,至于祿之以天下弗顧,系馬千駟弗視,一以是處之,又豈有難易乎?由是言之。仲子之于齊國,下惠之于三公,俱非其所嘗試也。而孟子于此有信有不信焉者,亦自其道義以觀之耳。故知仲子之不足信,然后知下惠之所以異知,下惠之可信,然后知伊尹之所以同,非深達孟子之旨,不足與語此。今余既取時升之介,且以名其堂,于時升無間然者,又欲進之以古人之道義,則所期于時升者,其有既乎?時升其勉為!柳下惠之介,余之望也。紹興七年五月十三日延平陳淵記。
【文天祥文山集】
跋呂元吉先人介軒記后:巽齋先生曰:徂徠石先生名介。質(zhì)肅唐公名介。鄭公俠字介夫。半山老人字介甫。凡有取乎介者,其人必可觀也。予嘗評之,徂徠之介為孤峭;質(zhì)肅之介為直方;鄭公之介為敢決;荊公之介為執(zhí)拗。三公之介純于天資;荊公之介雜于客氣。介則一,而其所以介則不同也。予獨悲夫強辯堅志,虛名實行,介甫以誤于其君,以屬于其時。至今天地易位,人極不立,皆此介之流也。徂徠不得為諫官;唐公爭新法,不勝發(fā)憤死,鄭以一跌碌碌州縣,不復能自振還,介美德也。三公得其純資于當世;彼其角血氣之私,竊名譽之盛,而遺毒迨今日而未已。嗚呼!偽行之誤人而直道之難行久矣!呂元吉之先人,號介軒子。不及識其人。諸君品題,類以為言和而行果,色溫而氣剛,然則是介也,視前三君子有光焉,然君止于布衣,懷其耿耿不見于用,則君之所遇又為不幸者,雖然介在我、幸不幸在天、吾求無怍乎本心可矣。何外物之較風氣淺簿其能刻厲矯操,以竊毅然丈夫之名者,已不多見。若夫以直自懟而毀方為圓,以就外物者多矣。外物卒不可得,而本心空自喪失,是則介軒之罪人也。元吉重念之哉!
【高恥堂存稿】
《題李振介軒》:世之論介者,大率以為堅強孤峭,人所難能之行,不知義理,至于確然而不可易者,即介也。何難能之有,人為私欲所屈,外物所移,往往失其常守而以申徒狄屈大夫之倫,為不可冀及,亦自待之涼矣。予同年生李君振仕閩中,遇事不可回奪,庸齋趙公以介名其軒,求予發(fā)其義,予謂之曰:“子學《易》乎?《豫》介于石,獨于六二言之。夫六二中正之爻也,然則介非堅強孤峭,而為義理之當然,詎不信乎?子循理而行,毋違中正,介在其中矣?!崩罹唬骸吧茷槲視釋氖卵??!薄囤w彥僉介庵銘》:書名之學,有會其意,維介于文,分而為二。在人進修,是曰利器。以別正邪以判義利。由辯之明,守則不貳。既固既安,于石不啻。彼百世師,謂和之至。而能凜然,不可易志。由擇之精,知待非義。于乎我友,斯語之事。毋奪爾真,毋昧爾智?;莺稳嗽?!唏之則是。
介 國
【春秋本末】
杜曰東夷,國今青州府諸城縣僖公:經(jīng):二十有九年周襄王二十一年。春,介葛盧來。介,東夷國也。在城陽點縣。葛盧,介君名也。不稱朝,不見公,且不能行朝禮。雖不見公,國賓禮之,故書。冬,介葛盧來?!秱鳌罚憾拍甏海楦鸨R來朝,舍于昌衍之上,魯縣東南有昌平城公在會,饋之芻、采,禮也??偣胁划斨吗?,故曰禮也。冬,介葛盧來,以未見公,故復來朝。禮之,加燕好。燕,燕禮也。好,好貨也。一歲再來故加之。介葛盧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其音云問之而信。傳言人德或通為獸之情經(jīng):三十年周襄王二十二年秋,介人侵蕭。無《傳》。
介 氏
【羅泌路史】
高陽氏紀斟姓灌,尋則夏滅之,戈介則商滅之,后有介氏。
【姓氏遙華】
介子相荊,孔子使視之。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湯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可矣,何況荊?!?br /> 【氏族言行】
《左傳》晉有介之推,琴操作介子綏?!渡裣蓚鳌酚薪殓橄?。
介子推
【史記晉世家】
文公失國,逃之翟,及反國,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不及。推曰:“獻公子九人,唯君在矣?;輵褵o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矣?”天實開之,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曰是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誰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祿?!蹦冈唬骸耙嗍怪?,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隱,安用文之?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此乎?與女偕隱?!敝了啦粡鸵娊樽油?。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蔽墓?,見其書曰:“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笔谷苏?,則亡。遂求所在,聞其入綿上山中,于是文公環(huán)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以紀吾過,且旌善人。
【姓氏遙華】
文公以綿上為之田,火其山,推抱木死公伐其木為屐曰:“悲乎足下今上已禁火。”
【宋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論介子推:介子推雖不言祿,亦不忌祿也。而文公適有王事,未暇論從亡之功、推狷而急,乃毀其儕,訕其君,以為冒義賞汝上下相蒙,不食其食,削跡而去。故從者為之作為龍蛇之辭,以述其怨望自絕之心。立公悟而求之,終不肯出,推之用心亦已狹矣。夫昔人以為天下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興功建事,人與有焉,而推以為二三子貪天之功以為己力。昔人以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以文公之賢,二三子之協(xié)其為危亂亦有間矣,而推以為難與同處。以孔子之去其國,皆不欲速,所以為厚也,而推以小忿一絕其君,雖封而謝之,卒逃以死,此皆懟極怨溢,而不知其言行之悖也。嗟乎!天下之士其始皆有欲焉而不可得,乃文其言,飾其跡,以遂其名,如推者多矣。夫謂竊人之財謂之盜,而竊名者庸非盜哉!著論以儆焉。介之推事見于《莊子》、《史記》及《左氏傳》,其說詳略不同,總之合于《左傳》者為可信。余觀其遁逃深山,棄寵而不顧,蓋亦奇節(jié)之士。其議論以受賞者為非,不受賞者為是,何其陋哉!夫設爵頒賞以奔走天下之士,此非一人之為,一日之建,乃前圣人不易之法也。故大者裂山河,建社稷,小者封金帛,析土田,彼豈獨厚于受賞者哉!將以闡為善之利以示于天下也。聞君之命,沐浴再拜,而受之。銘諸鐘鼎,播諸樂章,以示后世子孫,使不敢忘,豈獨榮于受賞者哉!將推君之德澤以顯于天下也。故功大者賞優(yōu),勞微者報薄,無功者不與焉。貪者不敢進趨,廉者不敢退避;親者不敢以寵昵而覬望,疏者不敢以遐遠而自疑,其明如日月,其信如陰陽,故賞一人而天下聳動。后世學者稱誦傳譽數(shù)千百歲,昭然如接乎耳目之間者,施設當也。晉文公有道之君也,其臣之從者忠義之臣也。其奔亡在外不為不久,周旋險阻不為不多,忘身以奉君不為不至。其始也,無置錐之地。贏糧而入國,為千乘之主,群臣之功,不為不大。然則為文公者,將何以處之?抑將朝用其力而暮黜其勞,抑將施于我者厚而報于人者薄乎?兩者皆不足以訓,則是賞不可以不行也。方是時,從文公者,或效筋力,或贊謀畫,類皆蒙霜露,歷凍餒,蹈九死而出一生。一旦其君第功而賞之,則彼數(shù)人者,將固拒之耶?是率私意而亂國法,以一人之涓潔而使夫有功者不得其報!而孰肯悉力,以助其上哉!是則賞不可以不受也。上不可以不行,下不可以不受,而之推剪剪焉立異于其間,吾見其辯說雖煩,而卒不能毋得罪于君子也。或曰之推之一作此說,非特區(qū)區(qū)為晉國發(fā),蓋以矯天下之事功,教后世之不競爾。其說雖過,而其意卒歸于仁義,子非之何深也!曰:夫君子之道,以常為守,以中為用,守常而用中者,行之可久者也,異眾而違常者,君子之不得已者也。文公之賢如此,群臣之功如此,取國而天下無異論,行賞而后世無間言。彼之推者,安所措其不得已哉!
【容齋三筆】
《左傳》晉文公反國,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亦弗及。推與母偕隱而死,晉靈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本d上者,西河界休地也。
【溫革瑣碎錄】
介之推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為不舉火,謂之禁煙。犯之則雨雹傷田。孫楚祭子推,云:“恭飯一盤,醴酪二盂,清泉甘水,充君之廚?!?br /> 【元伍良臣中流集】
晉文公賞從亡,介推獨忘紀。推言:“人匪功,君位天實?!蔽┠噶x且賢,偕隱遂以死。祀祠綿上田,木黍滋藿靡。警彼矜伐徒,因之厲廉恥?!蹲髠鳌肺墓祰圃啤M圃唬骸熬惶鞂嵵弥?,二三子以為功,不亦誣乎!”云云。將隱而去,母曰:“能如是”,與之偕隱以死,文公求之。藿,息要切草木華韓不獲,以綿上為之田,以供祭焉。討春游轢藿靡。
【仙傳】
介子推,姓王,名光。晉人也。嘗辭母入山學道。后數(shù)十年,又于東海邊賣扇,不知所在。
介 琰
【仙傳】
嘗師白洋公得仙道。孫權縛而射之,脫形仙飛,不知所在。
介 象
【仙傳】
象,字元則。會稽人。密修道法,入東岳,仙人美女授以丹方,曰:“得此便仙,勿他為也?!?br /> 【唐孫元晏詩】
好道君王遇,亦難變通靈。異哉多般介,先生有神仙。術釣得鱸魚在玉盤。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五千一百三十八